《念奴嬌·予客武陵》姜夔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念奴嬌·予客武陵》姜夔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
《念奴嬌·予客武陵》由姜夔創作。這首詞寫蓮花。開頭三句,寫划船來到荷花深處,記起曾與蓮花為伴。接著寫尚未進入水澤時,已見荷花無數;待逼近後,感到荷花之香與荷葉之輕要激起詩人的靈感。下闋借美人進一步抒寫,將荷花比作等待另一方的情人。又怕荷花那漂亮的舞衣在夜寒中凋零,於是詞人下決心陪伴滿塘荷花。
作品原文
念奴嬌·予客武陵
予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予與二三友,日盪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閒,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雲自動,間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數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作品註釋
1、武陵:今湖南常德縣。
2、薄:臨近。
3、朅(juān):來,來到。
4、吳興:今浙江湖州。
5、相羊:亦作“相佯”。亦作“相徉”。徘徊;盤桓。
6、光景:風光;景象。
7、三十六陂:地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詩文中常用來指湖泊多。
8、水佩風裳: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
9、菇蒲:水草。菇即茭白。
10、青蓋:特指荷葉。
11、爭忍:猶怎忍。
12、凌波:行於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13、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14、田田:蓮葉盛密的樣子。
15、沙際:沙洲或沙灘邊。
作品譯文
小舟盪漾在紅火、繁茂的荷花叢裡,記得來時曾經與水面鴛鴦結成伴侶。放眼望三十六處荷塘連綿一氣,罕見遊人蹤跡,無數映水的荷花襯著荷葉在微風中搖曳,就像繫著佩帶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葉間吹過涼風,花容粉豔彷彿帶著殘餘的酒意,更有水草叢中灑下一陣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輕搖倩影,幽冷的清香飛上我讚美荷花的詩句。
日暮之際,荷葉如青翠的傘蓋亭亭玉立,情人豔姿已隱然不見,我怎忍心乘舟蕩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時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風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悽。那高高的柳樹垂下綠蔭,肥大的老魚將浪花吹起,彷彿拘留我在荷花間留居。多少圓圓的荷葉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邊的歸路上徘徊,不捨離去。
作品賞析
此詞約作城淳熙十六年(1189年),描寫泛舟荷池的景象,和作者對荷花深深的愛憐,充滿詩情畫意。詞中所繪荷塘景色清絕、幽絕、麗絕,將人帶入美妙的夢一般的世界。作者以“水佩風裳”比喻荷葉荷花,又將荷花比作略帶醉意、含情微笑的美女,神韻絕佳。作者不說自己因賞花引發詩興,卻化主動為被動,說荷花“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奇思妙想,令人讚歎。下片把荷花形容成顧影自憐的多情少女,也極有情致。“只恐”二句化用李璟詞意,以荷花將謝雙美人遲暮,也暗寓自傷身世之意。結拍抒無限留戀之情,餘意搖曳。此詞詠荷花不留滯於物,不重形似,而著重表現它不凡的韻致和流品,使人神清意遠。詞格亦如出水芙蓉,清麗絕俗,“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劉熙載《藝概》)。
白石詞前愛作小序,有人說與詞犯重,其實不然。散文與詞是兩回事,往往相得益彰,象這裡一則小序,警絕可喜有味,完全可以獨立,又點明《念奴嬌》寫荷,攝取了武陵(湖南常德)、吳興、杭州西湖多處荷花的神理,賞荷坐其下,簡直與荷同根而出,迥異俗人。很有助於對詞的理解。
白石詞愛寫梅荷,梅勁荷清,深有寄託。寫梅柳還往往與合肥女子遇合的回憶有關,寫荷則直抒性情中一脈清空高潔。
此詞寫荷花之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旨在清冷,偏從極繁華熱烈的“鬧紅一舸”起筆,反襯之法。舸音葛,大船,荷花“鬧紅”,如載滿大船,是小序所寫仰視角度的想象引申。“與鴛鴦為侶”,有聲勢、有生氣,富於色彩之筆,不同凡響。第二韻在想象中繼續寫眾多荷花的氣勢。“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極寫人未到的無數荷塘中荷花的風神韻致,水為佩,風為裳,飄灑出塵儼然女神。首二韻內容上為一組,寫荷花之盛而“水佩風裳”,悄悄向全詞清冷的主旋律過渡。第三韻灑來“菰蒲雨”,即離荷塘遠處飛來之雨,蓮葉打扇吹涼,“菰蒲雨”為荷花銷酒洗浴,幻出歇拍光華四射美不勝收的千古名句:“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一二韻荷花集體反襯,水佩風裳,再經三韻灑雨吹涼,百般為這朵風致嫣然的荷花神打扮,終於特寫鏡頭般出場了。她微微搖動頸項,風致天然,光彩照人,無比潔淨,無比完滿,但她並不矜持得拒人於千里之外,她慨然發放幽冷芳香,賜詩人以創作的靈感。
上片從蓄勢到天國般的一朵荷花的特寫,推向全詞高潮。主要寫花以抒懷抱。
換頭從日暮荷葉寫起,氣氛異於上片之光華四射。日暮,時已晚,很給那朵“嫣然搖動”的荷神留了時空。荷神多情,不忍遽然凌波而去。下片二韻寫恐舞衣寒落,是說葉之枯殘。三韻高柳老魚,如荷之有情,換留詩人。煞尾寫沙際歸路,田田多少蓮葉。餘韻悠然。
下片荷花漸隱,主要以荷葉盡餘情。全篇章法層次井然,絲絲入扣。冷熱、陰晴、紅綠、遠近、虛實、動靜、緩急在配合中起伏,讀者如觀有序有結有高潮之戲劇,留下深刻印象。姜詞也是宋詞中精品。精氣神十足。
白石論詩主張“精思”,他以詩歌為“陶寫寂寞”之具,講求句意深遠,句調清古和諧。似頗受道釋虛明靜淨思想影響。《念奴嬌》寫荷,遺貌取神,以空靈神韻擅勝場,頗合道家“大象無形”之旨。不過,精思也好,虛無也罷,還是要以現實事物、客觀世界作為基礎,君試看白石在武陵與荷為伍那虔城真摯,簡直整個身心化作一株荷花。一世執著如此,魂之化荷,也就不足為奇。
詞牌格律
詞牌《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元稹《連昌宮詞》自注:“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後,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見《元氏長慶集》卷二十四)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又引《開元天寶遺事》:“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調”,復轉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大石調”。此調音節高抗,英雄豪傑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劍錄》稱:“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亦其音節有然也。茲以《東坡樂府》為準,“憑高遠眺”一闋為定格,“大江東去”為變格。一百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其用以抒寫豪壯感情者,宜用入聲韻部。另有平韻一格,附著於後。
作品格律
⊙○⊙●,
●○⊙、
⊙●⊙○○▲。(可作●○●●○▲)
⊙●⊙○○●●,
⊙●⊙○○▲。
⊙●○○,
⊙○⊙●,
⊙●○○▲。
⊙○⊙●,
⊙○○●○▲。
(後片)
⊙●⊙●○○,(可作⊙○⊙●○○)
⊙○⊙●,
⊙●○○▲。
⊙●⊙○○●●,
⊙●⊙○○▲。
⊙●○○,
⊙○⊙●,
⊙●○○▲。
⊙○○●,⊙○○●○▲。
注:○: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聲韻▲:仄聲韻
作者簡介
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複雜。戰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於幕僚清客生涯的侷限,雖然為此也發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淒涼的心情卻表現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作裡。慶元(宋寧宗年號,1195~1200)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