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體驗》讀後感

《星巴克體驗》讀後感

  由於白天時常犯困,所以日常很是依賴提神的東西。溫和的茶水已經對我無效,抽菸又會被辦公室同事嫌棄,剩下的選擇就只有咖啡了。前幾天,友人老朱借了我一本《星巴克體驗》,看完才發現每週等娃下必去的星爸爸,還有很多可以說道的地方,故而嗶嗶幾句。

  說起星爸爸,在前些年那可是高冷場所。長得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夾著本書或是膝上型電腦,嫻熟地點一杯香濃的太妃榛果或是焦糖瑪奇朵,被問及杯型的時候是萬萬不能說大杯小杯的,說sall、ediu都嫌太土,必須面無表情地說出tall或是venti才顯得正宗。店員喊單時也必定是一串英語,一股子高階味兒,不然怎能讓喝慣速溶的小白們乖乖掏錢?

  這幾年,隨著消費升級(錢不值錢)吧,這地方的氣氛慢慢演變,英語是絕逼不說了,微信支付寶也可以刷了,原本可是隻能applepa的,我現在倒是怕它哪天開始賣煎餅果子。星爸爸裡的場景也在慢慢變化,據洋哥觀察主要有這麼幾種:1等候的最佳場所。等孩子培訓班下、等女朋友逛完街、等商場開門。點上一杯,也不怎麼喝,吹空調玩手機,就當40塊買個座。2創業青年吹牛逼的場所。我無數次在碰到隔壁幾個年輕人,暢談幾千萬的市場,最後只為了拉幾千塊的贊助,不過也不好笑話人家,萬一就成了呢?最怕的是那些搞傳銷的,一人主唱一人做託,一杯拿鐵的`功夫就把人給禍害了。趕稿趕工做作業的場所。一開始我覺得在星爸爸這麼嘈雜的環境裡掏出電腦幹活,絕對是裝逼行為。自己試了幾次後發現還真不是,一開始是有點吵,真的融入其中之後會有種奇異的安全感。彷彿咖啡機的噪音,旁人的談笑形成了一層保護膜,讓你能夠自然而然地舒展開,甚至思路泉湧。至於品嚐咖啡、男女交友之類的高階功能場景,基本沒怎麼見過,還沒有帶孩子做作業的多。

  這種變化,原以為是星巴克中國後變異了,看了這本《星巴克體驗》後才發現,居然是迴歸本了。按照書裡的說法,星巴克誕生之初,美國咖啡店多為便利店,路人匆匆買了就走的,很少坐在室內喝;創始人想到提供一種質量上乘的咖啡,讓人們進店悠閒享受,於是就誕生了星巴克。書裡總結了星巴克的B理念,即熱情好客(Beeling)、誠心誠意(Begenuine)、體貼關懷(Bensiderate)、精通專業(Benrledgeable)、全新投入(Beinvlved)等B原則,基本體現在每個員工的《綠圍裙手冊》中。美國的星巴克門店注重融入社群,關注細節,強調給予客人超出其意料意外的驚喜,才可能給客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從而加固客人與星巴克的聯絡紐帶,成為終身客戶。同時,(fsir)鼓勵員工建立社會責任觀念並執行到社群乃至全球,留下自己的印記,以給員工參與感和成就感。奇怪的是,從沒聽說星巴克在中國有多少社會責任感,也沒聽說它是社群積極分子,估計一開始是走了哈根達斯類似的高階路線了。

  總的說,這本書質量一般,對洋哥這種雞血免疫體質說,已是激不起絲毫波瀾。但書不白看,總結出以下幾點:

  1給員工適度的許可權,引導員工參與社會服務,可以有效提升員工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最終有益企業。

  2不存在隱藏選單的說法。確切的說,在美國星巴克,顧客是可以自己設計飲料的,只要你的要求合理。所謂隱藏選單,只是被普遍認同比較好喝的DI

  3星爸爸裡所有帶茶字的產品裡都不含咖啡,所以千萬不要說你最喜歡的咖啡品種是"紅茶拿鐵",那個是紅茶+牛奶,其實是奶茶。

  4喝的時候一定要求少糖或半糖,不然這黑乎乎一大杯下去,不知道有極大勺白砂糖,可比什麼快樂肥宅水厲害多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