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論文

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論文

  從數學的早期發展來看,數學起源於人類實際生活的需要。數學本身是人為的。人是數學的主人,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為我所用,解決實際問題。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教育競爭的壓力,由於應試教育的扭曲在我們的數學教育中,數學成了封閉系統,成了固定的邏輯聯絡,不是數學成為人的工具,而是使人成了數學的工具。目前,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意識弱。大多數學生都是為應試而學數學。長此以往,必將學而無用,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育中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感到數學有趣、數學合理、數學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一、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當前我國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和考題多半是脫離了實際背景的純數學問題,或者是看不見背景的應用數學問題。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解現成數學題的能力很強,而把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卻很弱。而數學是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作為研究物件的,它的許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從現實中來。但它有更多結論去為生產和社會各行各業服務。因此,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一些與生活、科學有關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願望,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

  在教學垂線段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我是這樣引入的,如圖,小蘭的家在公路邊,為了出行更加方便,小蘭的爸爸想修一條水泥路直通公路,怎樣修才能使路程最短。請在圖上畫出來並說明理由。透過教學不僅使學生知道了從直線外一點到直線上連線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了學習垂線段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也學到了運用垂線段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培養數學的應用能力。

  有的孩子數學考試成績很好,但只是死記硬背,機械的重複操作,是一部學習數學的工具。不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發動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又增強了數學的應用能力。

  例如,組織孩子出外遊玩,怎樣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怎樣租車,準備多少食物和礦泉水,怎樣買門票最合算,每個孩子應繳多少錢,……。這些都與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有關。

  又如,怎樣幫助農民伯伯算出堆在牆角的谷堆的重量,透過思考學生知道要求谷堆的重量,先要求出谷堆的體積,怎樣求谷堆的體積呢先要知道谷堆底面的半徑,……透過一番討論,操作、研究。學生獲得瞭解決問題後的成功體驗,對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加充滿了興趣。

  在教學平均數時,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是一個難點。我透過豐富的例項讓學生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我讓學生思考:一條河的平均深度是1米,一個小孩身高1.4米,他雖然不會游泳,但肯定不會在這條河裡淹死。你說對嗎?為什麼?學生透過學習知道了“1米”是一個平均數,但並不是說河裡的每一個地方的深度都是1米,而是可能有比1米淺的地方,也有比1米深的地方。

  在教學長方形的表面積時,我讓學生給磁帶設計包裝盒,如果有4盒磁帶,有幾種包裝方式,哪一種更省包裝紙若有8盒呢?

  三、瞭解數學的產生是生活的實際需求,體現數學的價值,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要強調數學的存在價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狀態,促使其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首先要認識“1/2”,我出示一個月餅,分成兩半,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一半。有的用畫圖的方法,一圓分成兩半;有的學生畫了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半。有的畫一個三角形分成兩半,其中的一半塗上顏色,等等。這時教師出示“1/2”這個分數,告訴孩子所有這些都可以用1/2來表示。有的孩子就提出可以繼續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嗎?我同意孩子繼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隨著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孩子們已理解了什麼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師並沒有強求學生一定要用分數來表示,有的學生還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這時老師出示了1/100,讓孩子們來表示,這是那些畫圖的孩子才認識到分數的存在意義,終於接受了分數。他們從內心深處接受了這一看似抽象卻簡潔明瞭的數學語言,感受到了數學的價值。

  四、動手操作,強化應用意識。

  學生能否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其數學應用意識強弱的重要標誌。例如,在教學周長的概念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感知周長的實際意義,讓學生用水彩筆沿著各種圖形的邊緣描一描,用手摸一摸數學書邊沿,觀看螞蟻繞樹葉的邊沿爬一週,再總結周長的概念。

  在測量周長時,我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測量數學書的周長,硬幣的周長,樹樁的周長等等。透過這類實踐性活動,讓生活問題數學化,學生不僅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強化了數學應用意識。

  五、介紹數學在社會發展,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興趣

  許多孩子都認為比起語文或其它學科,數學實用性不大,離自己的`生活很遠,為了讓孩子瞭解數學在社會發展,日常生活中起的巨大作用,我在教學數學編碼時,我組織學生了解自己的學號編排,身份證的號碼所表示的含義,為什麼電話號碼會各不相同,讓學生去收集生活中的編碼。在教學百分數時,我結合生活中購買物品打折優惠的計算方法,在教學利率時我讓孩子自己去存壓歲錢,在教學對稱,平移,旋轉時我結合生活實際讓孩子們製作花邊,展示數學外在形式與內在結構的和諧美,奇異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體驗數學學科的價值。

  六、 挖掘教學知識點,展示數學的趣味性,強化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了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後我出示了一個數學問題,公元7世紀,,在古羅馬城有一位聰明伶俐的公主叫珍妮,一次敵人攻佔了古羅馬城,其父母在激戰中雙亡,珍妮被迫帶著殘兵和幾位大臣背井離鄉,來到非洲的北部,這裡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她們想在這裡安定下來以圖大業,但安定下來需要向當地的地主買一塊土地。

  於是珍妮公主和幾位大臣帶著一些金子去地主那裡買地,地主看了看她們帶來的金子,輕蔑地說:“你們帶來的這些錢,只能換取一張牛皮圍起來的土地”,說完後收起金子揚長而去。聰明伶俐的珍妮公主想了想,終於想出了對付地主的辦法,她用刀子把牛皮割成很細很細的牛皮條,又把這些牛皮條一根一根地連結起來,於是得到一根很長的牛皮繩。用這根繩子可以圍成一塊麵積很大的土地。這位公主究竟應該圍城一個什麼形狀,才能使所圍得土地面積最大 透過研究學生知道了當週長相等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中圓形的面積最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興趣。

  透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的學會運用數學為我所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