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讀書筆記

教育研究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研究讀書筆記1

  《現代特殊教育研究》讀書筆記從這些論文裡能學到我們平時在教學中所沒用到的先進教學經驗和理念。在德育篇中,我們讀出如何聾校班主任必備的三種素質:“慧眼、慧心、慧筆”。我認為說得很實際,在我們工作生活中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在語文教學篇我們讀到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最佳化聾校語文教學”這些具有先進理念的文章。因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第一、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聾生的視覺功能。

  第二、能激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第三、化繁為簡,提高記憶能力。

  第四、互動式教學,滿足每個學生的要求。

  《現代特殊教育研究》讀書筆記蘇霍姆林基語“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聾童雖然有聽力缺陷這一生理症狀,但多媒休計算機的出現,實現了圖、文、聲茂的教學,透過多種形式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進行多方位的刺激,彌補了聾生由於耳聾缺陷造成的障礙,優化了聾校的語文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聾校語文教學效果。這段語言是那麼有說服力,值得我們學習。

  《現代特殊教育研究》讀書筆記在數學教學篇中我們讀到了:“淺談小學生數學直覺能力的培養”這些年我一直從事低年級教學,因為聾生的最大特點是認知能力差,構建知識能力也差,遺忘的特快。因為他們認知能力差,學習起數學最好讓他們能自己動手操作一下,從而透過構建知識要記得容易些,等忘記的時候也能慢慢的回憶起來。所以我認為周老師在這篇文章中說:

  1、重視學生的感悟作用。

  2、培養學生的猜測意識。

  3、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很有道理。裡面的許多論據值得我在教學中借鑑。

  《現代特殊教育研究》讀書筆記其實書中的許多內容跟我們工作中的經歷是一樣的,但我們只是不會用語言來表達罷了,總之,讀完這兩本書,不僅讓我提高了寫論文的能力,也提高了我的業務能力。

  教育研究讀書筆記2

  這幾年聽過很多教育名家的授課以及講座,感覺名家就是名家,他們一張嘴就能聽出他們個個都是名副其實的高手。不禁想他們付出了多少,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前輩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定要多讀書!我也曾下定決心要多讀書,最起碼每天都要堅持有讀書的時間。

  可一看到面前一大堆繁重的、作用不大的教學資料和作業,就把讀書拋到後面去了。正巧這次申請、立項的個人課題需要寫讀書筆記,教科室又給了一本叫《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的書。這次我可是細細的通讀了一遍,覺得書中講的知識對我這個搞課題研究的新手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收穫良多。有了書中前輩們的專業知識的指導,再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和與孩子們的接觸,我也有了自己的感覺和體會。

  我們搞課題研究的物件是獨立思想、情感、意志的人。特別是我的《關於培養一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的課題,它的研究物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孩子們都還很小,可大多又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從這些孩子們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不能瞭解學生的心理,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又怎麼能很好的解決存在於他們中間的問題呢?何況,人的心理還具有個體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沒有任何兩個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從某一個人身上獲得的結論可能完全不適用於表面情況相似的另一人;

  二是沒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兩個時刻保持不變。人的心理和行為總是受所處環境中難以預料的變化或個體間的相互作用影響而隨時發生變化。這種差異性決定了我們學習心理和教育科學理論的必要性。

  進行心理和教育科學研究,最要緊的是做好選題工作。這不僅僅因為它是研究的起點,而且還因為它是決定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無數事實表明,要想取得科研工作的成功,除了人員素質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外,選題正確與否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課題選得好,方向適當,就可以事半功倍,迅速取得成果,或捷足先登,後來居上。反之,則可能久攻不克、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廢,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上的浪費。

  我的這個課題就是根據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選取的,我覺得很有研究價值。

  教育研究讀書筆記3

  開啟這本書的一剎那,看到幾百頁的英文,心裡頓時涼了半截,雖然自己讀了研究生,但是越來越發現,並沒有邁進研究的大門,甚至是差的還很遠。我想以我的能力,這本書可能這學期是難以讀完了,我不想欺騙自己,隨隨便便抄襲一篇關於“教育設計研究”的文章來應付此次任務,所以決定讀一些我能看懂的關於“教育設計研究”的文章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我讀了《教育設計研究:是什麼與不是什麼》這篇文章。

  教育設計研究早期受傳統實驗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影響,傾向於考慮單一變數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但產生的問題是:建立的理論無法解決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在此,我又新學到一種科學研究正規化的分類框架,也就是巴斯德象限,感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分析方法,藉助了數學知識來討論,我們的研究正規化有四種,純基礎研究、應用引起的基礎研究、純應用研究,反而第四象限是空白的,為教育研究的實效性提供了指引。那麼,為了兼顧理論與實踐,產生了“設計實驗法”這種新的教育研究方法,它是把設計中心和對重要設計要素的評價結合在一起,而最終“教育設計研究”從中演化而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新理論產生的軌跡其實每一步都是對一個新的實際問題的解決,它可能曲折,但我們不得不佩服那些善於思考和有勇氣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動手腳”的人,使他們一步步地探索,不斷填補更多的漏洞,才讓更多的理論更具有應用價值。

  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我總結出的教育設計研究其實就是理論與實踐中建立的一種連線。它必須用到實際的教學和學習環境中才凸顯自己的特殊價值。那麼研究的過程也就應用而生了,首先要了解教學現場的需求和問題,初步的提出一些可行的創新設想;接著要產生設計的原型;有了原型就要進行實施,進入實施階段讓原型在複雜的研究場景中去測試;還要有再設計的過程,對實施過程中不合理的或者可完善的地方進行修訂、迭代、精細化設計;最終就可以進行推廣了,對它進行進一步的成果檢驗。綜合來看,教育設計研究實際上是一個整合設計與研究的系統化過膝恆,更強調情景化和普遍性,在不斷的實踐中來探索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最終要有教學理論和產品的產出。

  其實這種方法,更注重實用性,會越來越發現它是一種很有魅力的研究方法,從問題的產生,到解決問題的設想,到理論框架的形成,到基於理論形成的產品化方案,整個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構建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希望自己以後能有機會利用它解決實際的問題。

  回到前邊老師推薦的英文書,祝願自己的英文水平早日脫離出廠設定,能好好研究一下這本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