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調研報告500字(通用6篇)

海外市場調研報告500字(通用6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外市場調研報告5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海外市場調研報告1

  自從20XX年XX月份進入了公司以來,轉眼間已經過去X年多了。作為一個銷售人員,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戰果,但也算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驗和磨礪,對於每一個追求進步的人來說,都免不了會在年終歲未對自己進行一番"盤點",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現就近一年來的情況向各位領導作一下彙報。

  一、完成日常工作,提升工作能力

  事業部是公司最大的海外網路營銷部門,我作為一個銷售人員,從剛開始的瘋狂電銷、產品講述人員到現在往產品顧問型的過渡,這期間的辛苦是值得的,對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注入了鋼鐵般的基石。

  我個人認為,不管我們從事的哪個領域,哪份職位,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因為這體現了一個人對這份職業的看法和在自身所佔的位置,試想,一個沒有責任心的銷售人員,哪怕業務水平再高,如何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銷售人員。所以我把我的職業,當成我自己的事業去做,把公司當成我自己的去做,我在這個崗位上,我就有對它負起責任,我就有履行職責的義務,雖然我不敢說我是最優秀的,但是我敢說我是最努力的。從每個職業每個職位都能體現它該有的職業道德和相關特定技術,導購亦是如此。我做的合格了,做的優秀了,我就有該屬於我的職業榮譽,和該屬於我的福利待遇,我看來,一份工作,它是能讓我們獲得生活的經濟來源,是我們該承擔的工作責任,更是衡量考評我們個人綜合素質素養的一把無形量尺。

  二、厚積薄發,展望未來

  經過x年的產品市場磨礪,對於各種電子商務模式我已基本熟悉。產品沒問題,客戶有需求那剩下的只要憑自己的勤奮了,在此基礎上我計劃明年業績50萬。

  明年工作計劃:

  1、大力做好電子商務銷售工作,積累自己的行業知識。

  2、根據自己的銷售任務,把任務根據具體情況分解到每月,每週,每日。

  3、今年的拜訪的70個客戶中,可再次跟進,這其中預計明年能簽單的客戶在5-10個。

  4、下班之餘多進行社群論壇,部落格營銷,增加自己的客戶來源渠道。

  5、有計劃可多參加城市級業務員聚會活動,多學習多交流進行資源共享。

  海外市場調研報告2

  發生在留學生身上的自殺等不好事件,表面上看是一時衝動的偶發行為,而本質上卻是心理抑鬱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惡性釋放。家庭壓力、文化衝突和各種現實壓力使部分留學生內心產生巨大的孤獨感,在無處傾訴的異國他鄉陷入難以自拔的心理困境。

  壓力之一:來自家庭的一廂情願

  基於就業需要、高考成績不理想、攀比等諸多原因,越來越多的父母青睞洋學位,不惜勒緊褲腰帶擲巨資為子女鋪設海外求學道路。然而,不少家長卻忽略了物質以外的因素:孩子的性格是否適合留學?孩子的生活能力能否應付得了長時間的獨自生活?更有一些家庭把孩子出國留學當作改變孩子甚至整個家庭命運的注,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巨大的壓力?一名未成年留學生因思想上對出國學習的準備不夠,在到加拿大僅13天后,便走上自殺之路。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對孩子的前途安排上,只做理性分析,忽略情感因素,造成了一些留學生、尤其是低齡留學生不堪忍受壓力而選擇輕生。

  壓力之二:文化衝突造成情感缺失

  出於文化和語言等原因,一些留學生很難融入當地主流文化群體,多是拘泥於中國學生圈子,生活範圍相對狹窄。即便與當地學生建立起社交網路的,也會因為文化差異感到不適應。比如歐美人一般並不太願意主動幫助人,需要你主動求助,但中國人又不好意思;歐美人表面比較熱情,但要深交卻不容易,讓中國留學生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部分留學生出於經濟考慮,為節省社交費用,除了上課就是“宅”在宿舍裡打遊戲、上網,過著封閉的生活。在這種狀態下,抑鬱、焦慮、社交恐懼都可能出現,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加拿大某大學3周內連續發生兩起中國留學生自殺事件。知情人反映,他們都是頂尖博士生,但是平日都缺少朋友,與人交談時總顯得很憂鬱。

  壓力之三:現實問題帶來的挑戰

  留學生活的現實壓力從飛機降落地面的那一刻起就凸顯出來:怎麼從機場到學校?如何找到住的地方?在哪辦卡和手機卡?很多留學生由於背景知識缺乏、行前準備不足,剛下飛機就想回家了,更不用說從容應付選課、打工、畢業找工作等更多現實挑戰。一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寫道:“很難既洗衣做飯又遨遊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裡。”

  壓力之四:個人價值感的缺乏

  美國一著名高校的某中國學生因為未考到第一名,承受不了壓力而自殺。許多在國內學習優秀的學生到了國外會在某個階段非常不自信。因為語言問題、學習習慣、評價標準等因素,中國學生往往花很多時間學習,表現卻差強人意。尤其是文科類專業,上課以專題報告和討論發言的形式進行,課堂表現計入平時成績,一些在應試教學中表現良好的學生,此時卻感到難以應付,產生較大的失落感,對個人價值產生困惑。

  壓力之五:心理疏通渠道的匱乏

  以上談到的4種壓力是造成留學生身心不健康的常見原因,但是,真正令留學生心理支援系統崩潰的致命要素是缺乏心理疏通渠道。

  身在異鄉的留學生們遇到苦惱、想要傾訴時,常常找不到可信任的人或者合適的出口。一些學校雖設有心理諮詢機構,但西方人的心理解讀方式並不能很好地幫助中國學生們擺脫煩惱。出於不讓家裡擔心的目的,很多學生向國內只是報喜不報憂。

  海外市場調研報告3

  5月29日,雨後的古城處處透著清新。上午8時許,百名海外留學生青海創業行部分成員便分別來到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等院校,為師生們作學術報告。

  青海師範大學的200多名師生一早便等候在該校的學術報告廳裡。曾留學法國的張宏巖博士走上演講臺時,學術廳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報告開始前,在張宏巖博士提議下,全場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默哀30秒鐘。在其後的兩個多小時裡,他作了題為《愛國者的英語學習》的學術報告,鮮明的主題,詼諧的話語,使整場報告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外語系06級學生龍林在聽了報告後說:“聽了張博士的報告,使我更加明確了學習外語的方向和目標,那就是首先要做一個愛國者,任何時候都要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尊嚴”。

  教務處王金銳老師說:“聽了演講非常受益,失去了愛國主義為底蘊的教學是失敗的,現在我們正在全民迎奧運,更需要我們高舉愛國主義旗幟”。

  李中博士所在的北京數貝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和何忠義博士所在的北京希爾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都是國內IT行業中的佼佼者。對於此次來青海創業考察,兩位博士都認為有責任來到資訊、人才水平都相對較弱的青海盡綿薄之力。何忠義博士說,十多天前,在海南省見到原青海大學校長李健寶,被他懇切的一番話所打動。李健寶對他說,青海太需要新技術、新資訊的幫助了,青海應該得到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和支援。此語更堅定了他在百忙之中來青海參與此次活動的決心。他主導開發的高校數字校園整體方案對於目前國內高校數字網路建設將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新技術的應用將改變高校部門之間的資訊“孤島”、部門各自為政而導致學校的工作效率低下等現象。

  博士們所作的《電子政務資源整合、資料共享交換平臺的規劃與建設》、《國內外數字校園發展介紹及建設經驗交流》的學術報告結束後,青海大學醫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計算機教師芮勝利說,博士們的講座給自己今後的教學啟發很大,尤其是他們站在目前IT業界新技術應用的前沿,不少的新知識、新技術都讓老師們耳目一新。今後老師們的教學肯定會向更加註重應用、更加實用的方面轉變。青海大學財經學院資訊管理專業大四的學生黃德英覺得,博士們的講座很實用,自己馬上就要畢業,在摸索小的專業系統開發方面過去覺得比較茫然,今天聽了報告受到不少啟發。

  海外市場調研報告4

  許多留學生可能面臨這樣的困惑:在國外留學多年,即便出身名校,畢業後回國工作,卻在一些方面輸於國內學生,比如對國內工作環境的適應、手中的人脈資源等。如何在短時間內儘快融入工作環境,成為海外留學生畢業後回國就業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又一個暑期將至,除旅遊、休息外,留學生也趁這個時段尋找實習機會,為自己充電,許多留學生將目光投向國內。相關留學專家表示,利用假期回國實習,對將來想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來說,既可以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尋找實戰支撐,又可以提前熟悉國內的工作環境,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回國實習還是不回

  在日本九州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王秋婷,最近一直在留意國內的實習崗位。她的專業是城市設計,實踐性非常強。在學校中,她學到的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並且多適用於日本的情況。王秋婷一直希望畢業後回國就業,因此,她非常想找到能將所學知識與國內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實踐機會。“回國實習可以讓我先知道國內的工作環境是什麼樣子,回到學校後,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經過這個過程,等畢業回國後,才可以更好、更快地適應國內的工作環境。”

  “比如,我們做城市設計,需要一定的繪圖技能,最好能夠對各種繪圖軟體都熟練掌握。我在日本時使用的都是日文版的繪圖軟體,所以希望透過回國實習,看看國內同行都用哪些軟體,回到日本後自己也可以多加練習。”

  但在尋找國內實習機會的過程中,她還是面臨著不少障礙。比如聯絡國內公司,或是協調實習時間都會比較麻煩。“我人在國外,在獲取國內公司的資訊、跟招聘單位取得聯絡等方面,遠不如國內學生方便。”王秋婷說,“另外,日本學校的假期大多是在八、九月,期間很可能還會有暑期課程,因此實習時間非常難協調,可能要嚮導師請假才能回國實習。”

  相比正在苦惱中的王秋婷,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讀微電子專業研究生的李靖現在就要輕鬆得多。他在網上廣投簡歷,花了3個星期,獲得一家知名跨國企業北京分公司的暑期實習機會。目前,李靖已經回國,準備實習。

  不過,“要不要回國實習”這個問題,曾困擾了李靖很久。“當初面臨兩個選擇:在國外跟著導師做專案,或者回國實習。我需要衡量哪個更合適我,也要考慮如果國內的實習時間不合適,我是否需要在國外聯絡實習。”幸好,這次的實習崗位與他所學專業結合緊密,他還與部門經理溝通,將實習時間延長為6個月,希望能從中得到更多經驗。

  把不同轉化為優勢

  與王秋婷和李靖不同,已取得英國卡迪夫大學公共關係學碩士學位的的應郅昭,現在則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回顧她的實習經歷。2007年暑假,應郅昭還在英國萊斯特大學學習大眾傳播學本科課程,經朋友介紹,回國在中央電視臺實習了近4個月。實習期間,她主要負責新聞節目的採訪、剪輯、後期製作等,工作緊張而充實。透過實習,她發現中央電視臺的運作模式和她留學期間所見的國外媒體有很大差別。“國內的機構更加註重系統性。比如報選題,要經過很多程式層層上報到部門主任那裡,如果不回國實習的話,是體會不到的。”

  在應郅昭看來,國外工作和國內工作有很大不同,就報道一則新聞來說,國外更注重團隊分工合作,國內則側重獨立完成。從在國外學習多年,到返回國內工作,其中將近4個月的實習期對她能在工作崗位上平穩過渡幫助很大。

  雖然尚未開始實習工作,但李靖也認為,國內外的實習可能會存在著很大差別。他覺得,在國外實習,公司更多地會教你怎樣做事,而國內大多數單位則希望你能直接上手。不過,李靖更認同國內這種實習方式:“正因為如此,對於已經讀研究生的我,或者說對於自學能力已達到一定程度的人來說,國內的工作會更具挑戰性,也會更充實。”

  實踐中調整座標

  在國外學習和生活的經歷,可能會影響海外學子的思維模式和人際溝通方式,同時也影響著留學生回國實習的工作狀態。應郅昭認為,在國外學習的經歷,使她更具有團隊意識,更注重團隊協作的能力。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她能更好地照顧別人的情緒和想法,並且保證專案及時跟進,這一點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

  李靖也認為,留學期間潛移默化養成的工作習慣,對他實習或工作都會有影響。他挺喜歡國外的工作氛圍:“寬鬆的工作環境和上下級關係,其實很利於入門級的員工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在國外1年多的,確實讓他學到了許多國際化的工作方式,令他對自己更加自信,也對即將到來的實習和將來的就業有了底氣。

  李靖對本次實習抱有厚望,一方面,由於實習所在公司是業內一流的名企,他希望這次實習經歷能對他將來找工作有所幫助;另一方面,讀研究生二年級的他,畢業課題還未能確定,因此他的導師希望他能從這次實習中得到啟發,找到適合自己又具有創新的課題。

  “無論是畢業後立即回國工作,還是暫時留在國外就業,利用假期回國找到一份好的實習崗位,在許多海外留學生眼中都越來越重要。”這是不少留學生的共識。

  海外市場調研報告5

  為了進一步瞭解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社會需求,找準學生的就業崗位群,明確專業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確定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進而設定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實施相應的社會實踐,20xx年11月到桂林xx實力天然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桂林xx經貿有限公司進行了諮詢、討論和調研,並與該公司負責人和國際貿易相關人員進行了座談。基本情況如下:

  一、調研物件

  (一)桂林xx實力天然物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位於桂林市八里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專業從事研究和開發天然食品功能因子提取與應用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已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中藥提取GMP認證,美國猶太正教聯盟OU認證,並正進行食品GMP認證。透過不斷更新設施和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公司在中藥提取、天然食品功能因子提取與應用及經營管理方面得到了較高提升,已成為廣西農產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及中藥提取(GMP)產業的龍頭企業。該公司依託桂林xx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瞄準國際功能食品市場,率先確定了“天然食品功能因子提取與應用”的企業發展方向,利用生化技術從羅漢果、甜茶、刺梨、苦瓜、香菇、黑木耳、洋蔥、茄子、生薑、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分離出安全無毒副作用的食品功能因子,已獲得多項科研成果並註冊了系列發明專利,其技術領先於國內外先進水平。其中零熱量代糖功能產品——“桂林甜”、“甜茶糖”,受到國內外糖尿病、肥胖症患者以及廣大消費者歡迎,已形成全國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桂林甜(羅漢果甜甙)、甜茶糖(甜茶甙)生產基地。

  (二)桂林xx經貿有限公司

  該公司位於桂林市八里街開發區,原名為“桂林xx竹製品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竹木製品如竹筷、竹籃、牙籤、木衣架等產品的出口,同時開展土畜、輕工、化工、醫保、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國別涉及歐、美、日、韓、臺、港、澳等地區。

  二、調研結果

  (一)關於專業設定

  設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是適應市場需求的,與一般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相比,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既有經濟類專業的知識優勢,又有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等非常實用的特色課程,學生能學以致用,很快熟悉國際貿易業務流程,加上中國加入WTO之後,很多的外貿單位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非常偏愛。

  (二)關於專業方向、職位崗位定位

  桂林地區的外貿企業尚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但是伴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外貿企業會越來越來多,對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從大的形勢來看,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就業方向還是比較廣闊的。大專層次職業技術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主要在兩類崗位,一是簡單的外貿業務員;二是從事報檢或相應的單證工作。一般來說學生應具備紮實的基礎國貿知識,尤其對於英語的要求更高,同時還要求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協調能力。根據我們對上述兩家公司的調研分析,我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的崗位有:

  1、在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從事生產製造、採購、跟單等與對外貿易業務相關的工作,以客戶訂單為依據,跟蹤產品以及服務運作流向,跟著各種單據、報表進行工作;

  2、在對外經貿企業和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從事商品報檢或單證工作,主要負責製作產品進出口所需要的各種單據,有報檢員證的可以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報檢;

  3、在對外經貿企業和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從事網路營銷工作,主要負責透過網路開拓國外市場,跟外商聯絡業務、接收訂單;

  4、在外運公司或貨運公司從事貨物運輸與管理、貨運代理或船務代理等業務工作,主要負責管理商品運輸到國外的過程。

  (三)關於實訓、實習

  實訓、實習環節是學校教學的重要補充部分,是區別於普通學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學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注重理論只是學習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我校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2.5+0.5的教學實踐為主,加大課程設定中的實際操作的部分,立志將學生培養成“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發展”的新四有新人。

  為了貫徹教育部十六號檔案的內容,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應把工學結合作為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有利於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海外市場調研報告6

  為摸清我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瞭解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傾聽企業的政策需求和建議,農產品加工局今年首次開展了全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狀況問卷調查工作。在各地農產品加工業管理部門的積極配合下,調查共收到10922家企業上報的有效樣本。在此基礎上,農產品加工局完成了1項全國總報告和17項地區分報告,全面分析了全國及部分重點地區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特點、行業發展制約因素及轉型發展趨勢等內容。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特點

  當前我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呈現階段性特點,已進入轉型關鍵時期。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建國初期至1992年之前為滯緩階段。這一時期成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較少,經歷幾十年的優勝劣汰後,當前仍在生產經營的企業數量佔比僅為2.9%。1992年至2001年為興起階段。由於不斷化改革影響,該階段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並呈現企業數量逐年快速遞增的趨勢,這10年中登記註冊的企業佔總數的21.4%。2002年至2011年為高速階段。受居民食品消費社會化供應步伐加快、加入WTO等因素影響,此階段新建企業呈爆發式增長,登記註冊的企業佔總數的66.5%。由於企業增長快,競爭激勵,從2010年起小麥制粉、玉米澱粉等部分子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初顯。2012年至今為轉型階段。受成本增加、產能過剩、投資放緩等因素影響,新建企業增速明顯放慢,現存企業加快了裝置、技術的改造升級步伐。調查結果表明,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主要呈現以下階段性特點:

  (一)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平均創企時間為11年。食用類農產品加工行業的集中度不高,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型企業數量的佔比僅為2.4%。根據調查分析,“最常見”的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是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從業人數在100人左右的小型企業。從企業建立年限看,糧食酒加工企業的“資歷最老”,平均年齡為14.3歲,其次是菸草、乳製品、中藥飲片及中成藥、海水水產品等行業,企業平均年齡分別為13.4、12.8、12.6和12.4歲;薯類製品、雜糧雜豆製品、羊產品,以及木本植物油加工等行業是最為年輕的,平均年齡分別為10.0、9.9、9.8和9.4歲。

  (二)總體技術水平較弱,科企合作正在加強。調查顯示,多數企業的綜合技術水平不高。有13.1%的企業認為自身技術水平在國內佔優勢地位,但與國際同行相比,仍佔優勢地位僅有4.4%,下降了8.7個百分點。從加工裝備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使用的關鍵生產裝置絕大部分是國內品牌,但使用效果明顯低於原裝進口品牌的;企業自主研發或者與科研單位合作研發的裝置使用效果較好,近年來的安裝率也在上升。從技術連結關係看,62.5%的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科研單位建立連結關係,其中,最常見的合作方式是聘請兼職技術顧問;科企共建研發中心也是較常見的技術連結方式,研發中心設在企業和設在科研單位設定的分別為22.6%和11.4%;企業委託科研單位開發新產品的佔比為18.8%,直接購買科研單位技術專利的佔比為9.3%。從合作效果看,認為科研單位對本企業有較大幫助或者非常有幫助的達到33.3%,其中共建研發中心並設在科研單位的效果最好。

  (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低水平重複建設、產品同質化嚴重,是我國大部分食用類農產品加工子行業的競爭現狀。為應對日益高企的成本上漲壓力,近年來企業紛紛主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60%左右的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了調整。以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為主要調整方向的企業佔比最多,32.8%的企業近年來正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在結構調整上,部分企業走得更遠,完全嘗試新行業。剛剛嘗試進入新行業的佔6.5%,已成功轉型到新行業的約佔2.3%。

  (四)加快產業鏈延伸,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愈來愈重視向上下游延伸發展。一方面,企業重視原料的供應能力建設。當前56.3%的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自建了原料種養殖基地,未來3年有37.3%的企業將加強原料基地建設;除自建基地外,企業還加強農資供應合作,約56.6%的企業向農戶或合作社提供某種生產資料,其中種子是供應比例最高的生產資料,29.2%的`企業給上游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供應過種子,化肥、種苗、農藥的供應比例分別為22.2%、21.1%和17.4%。另一方面,企業拓寬了服務業經營專案。種植基地觀光旅遊是最常見的休閒服務,在有種養殖基地的企業中,20.3%的企業開發了休閒農業專案,工業旅遊、產品體驗店等也發展迅速,13.8%的企業開展了工廠參觀旅遊,13.8%的企業有產品體驗店。

  (五)“網際網路+”前景廣闊,但企業資訊化管理水平仍低。

  受網路銷售火爆增長影響,大部分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重視利用網際網路開展銷售業務。當前,47.5%的企業已開展了某種形式的電商銷售,其中64.3%的大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企業開展了電商業務,是微型企業的1.9倍。已開展電商業務的企業中,自建電商銷售部門的佔比為53.8%,在阿里、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臺有自營店的佔34.6%;由經銷商在電商平臺代理銷售的`佔46.8%。在尚未開展電商銷售的企業中,超過半數正在籌劃開展相關業務。與網際網路銷售業務增長迅速形成對比的是企業的資訊化管理水平普遍較低,採用了ERP系統(即企業資源計劃管理軟體,是一種面向製造行業進行物質資源、資金資源和資訊資源整合一體化管理的企業資訊管理系統)來經營管理企業的佔比僅為18.8%。

  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對“三農”發展貢獻突出。調查結果顯示,81.3%的加工企業與農戶或者農民合作社簽訂了長期訂單;88.9%的加工企業只從國內購買農產品原料;近七成的加企業僱傭本地員工的比例在80%以上。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與“三農”發展天然緊密聯絡,為農產品穩定銷售提供了有力保障,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制約因素

  目前,多數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著創新能力不足、成本上漲、融資困難、招工不足和副產物加工利用不充分等制約因素。

  一是企業產品研發能力不足。過半數(53.9%)的企業沒有研發中心,導致我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能力薄弱。多數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意識到創新是提高企業產品競爭能力,跳出當前低端模仿、同質競爭的必由之路。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存在不少難點。46.33%的企業受缺乏技術人員困擾,44.3%的企業認為創新費用太高,缺乏市場和資訊科技,對新產品、新技術需求不明確也是企業常見的創新難點。

  二是普遍面臨成本上漲壓力。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近3年來成本上升壓力最大的是用工成本,其次為原料成本,選擇的比例分別為77.6%和74.2%。52.5%的企業在財務費用(含利息、融資擔保等)上感受到壓力,46.3%的企業認為銷售費用較重。此外,23%的企業在環保成本上感覺有壓力。環保成本壓力較高的有豬、牛、羊、禽、其他肉產品加工,蛋品加工,乳製品加工,以及薯類製品加工等行業,感壓比例在30-40%之間;環保壓力較小的有茶葉、蜂產品、中藥、稻穀製品等行業,感壓比例在10-15%之間。

  三是企業資金缺口、用工缺口均較大。70.1%的企業存在資金缺口,大部分企業同時缺少長期資金和流動資金。長期資金的缺口率約為22.8%,即全部企業平均有22.8%的長期資金需求無法滿足;流動資金缺口更為嚴重,缺口率為31.5%。食用農產品加工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對用工荒比較敏感,經常存在用工缺口的企業佔比為37.8%,技術工、普通工和銷售人員的缺工比例基本相同,缺口率均在12%左右。存在招工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季節性用工多。分行業看,糧食加工與製造行業因薪酬、福利吸引力小產生的招工缺口較大;植物油加工、食用畜產品加工行業對應聘者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因此符合條件的應聘者少;果蔬茶加工行業的季節性用工缺口最大。

  四是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不高。三分之二的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有加工副產物,但能夠較充分利用副產物的企業佔比僅為20.2%。認為副產物價值沒有充分開發,還有較大挖掘空間的企業佔比為25.3%,將副產物銷售給其他企業的佔比為26.3%,還有約5.7%的企業完全將副產物作為廢棄物處理。分行業看,乳製品、蜂產品、茶葉等加工行業沒有副產物的企業比例較高,分別為60.2%、58.3%、51.2%;植物油加工、小麥製品、稻穀製品等行業將加工副產物銷售給其他企業的比例較高,均在35%以上;果蔬製品、水產製品行業的副產物綜合利用情況不好,10.4%的蔬菜製品企業、9.1%的乾果/堅果製品企業、7.3%的水果製品企業,以及10.7%的淡水水產品企業和8.9%的海水水產品企業將副產物廢棄。

  三、對策建議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經濟處在新階段的背景下,我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必須實施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採取以下對策措施。

  第一,加快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主要特徵是規模偏小、技術落後,應加快兼併重組和轉型升級。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進入轉型發展關鍵階段,政府應加強引導,一方面加強質量監管,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改變小微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小、散、亂,衛生狀況堪憂的現狀;另一方面應幫助企業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加快裝置升級、技術創新,透過融資政策扶持企業加強科研投入,透過促進科企對接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

  第二,幫助企業拓展市場、促進產銷對接。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最重視的問題是銷售渠道。70.6%的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認為企業近期的發展制約因素是銷售;73.1%的企業長期發展關注重點是市場拓展;74.8%的企業重視管理層的市場推廣能力培訓;62.5%的企業認為人才儲備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銷售團隊的能力不足;70.7%的企業認為行業協會提供的市場資訊服務最有價值;76.3%的企業已開展或籌劃開展電商業務。為幫助解決企業困難,應積極扶持產品品質好、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擴大產品知名度,提升品牌價值,加強地方特色產品、地方老字號產品等的宣傳推薦力度。政府還應重視電商銷售對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作用,積極組織電商平臺與企業對接,加強電商業務的培訓和推廣。

  第三,加強政策研究制定、減少資金和用工缺口。流動資金缺口、招工缺口是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易患的“季節病”。國家應鼓勵各級各類金融機構深入研究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原料收購、生產銷售、資金回籠的時間特點,建立符合食用類農產品加工行業特點的融資政策。解決用工困難方面,應當積極探索季節用工穩定機制,將原料基地建設與工廠用工等相結合,吸納農產品採收後的賦閒勞動力,還要加快技術升級,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

  第四,鼓勵原料基地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原料基地未來將成為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之一。原料基地建設對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意義,是企業提高產品品質、保障原料供應、降低原料成本的重要手段。各級政府應鼓勵企業建設種養殖基地,扶持企業開發利用基地從事休閒農業經營,從而擴大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五,支援副產物綜合利用,減少汙染物排放。

  對企業綜合利用秸稈、稻殼米糠、果皮果渣、畜禽骨血等副產物綜合利用設施裝備投入實行政策性獎補;對企業綜合利用技術設施裝備改造升級貸款基準利息給予一定的補貼;對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綜合利用裝置裝備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副產物遞次利用、迴圈利用、高值利用,努力實現增值增效,資源化利用、綠色化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