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精選13篇)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精選13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1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業農村擺上優先發展的位置,必將有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序。李希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xx市要實現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就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一、基本情況
xx市位於xx東沿海,現有23個鎮(場、區),337個村委(社群),總人口1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4萬人。全市陸地總面積16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72萬畝。xx年地區生產總值269億元,農業總產值96.05億元(增長4.5%),農業產值(種植業)44.7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1966元(增長8%),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22.97萬畝,農業主導產業有水稻、甘薯、果樹(荔枝、龍眼)、蔬菜(蘿蔔)等。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3.3萬畝,總產量19.78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2.24萬畝,總產量1.9568萬噸;蔬菜種植面積43.9851萬畝,總產量64.9334萬噸(其中:蘿蔔種植面積8萬畝,總產24萬噸)。水果種植22.19萬畝,總產10.74萬噸,其中荔枝16萬畝,7.18萬噸,龍眼2萬畝,1.41萬噸,菠蘿1.7萬畝。
我市已發展家庭農場527家,擁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省級4家,汕尾9家,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22家,國家級6家,省級15家,市級示範社9家。近二年來:
一是開展了水稻、甘薯綠色、高產、高效建立工作。水稻、甘薯、蘿蔔、荔枝種植面積大,水稻39.68萬畝,甘薯19.4萬畝,蘿蔔8萬畝,荔枝16萬畝。近二年來,建立水稻高產示範片4個4萬畝,建立甘薯綠色、高產、高效示範片10個1千畝,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大力引進新技術、新品種。近年來,我市引進、示範、推廣新品種20多個,推廣新技術10多項,實現全市良種覆蓋率98%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40%以上,其中廣薯87引進推廣種植10萬畝,促進了農民增收,推廣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噴灌、滴灌等新技術,不斷提高我市農業技術水平,主要品種和主推技術入戶率達95%以上。
三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工作。xx年8月xx市與高明、梅縣、翁源4個縣(市)被農業部列入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單位,經過省第三方機構驗收,xx年9月被省農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命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xx年12月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10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之一;
xx年博美鎮赤坑村蘿蔔生產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四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開展了xx-xx年5個年度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面積34萬畝,獲省獎勵450畝用地指標。
二、存在問題
1、農業投入少,招商引資無突破,沒有大的農業企業落戶xx。
2、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狀況沒有改變,受天氣影響較大,容易受災,影響了生產者的積極性,有些種植大戶受颱風、霜凍、旱澇等自然災害影響,損失慘重。
3、xx龍頭企業少,規模偏小,省級4家,市級9家,生產規模弱而小。內湖農批市場的後遺症,對xx發展現代農業的負面影響大。
4、深加工企業少,沒有形成農業產業鏈條,農產品附加值低,蘿蔔、稻穀、花生等僅有少量粗加工企業,無深加工企業,荔枝、甘薯等無加工,導致農產品供大於求,銷路成問題,價格低,種植大戶沒有了積極性。
5、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低。xx農業仍以分散的小戶種植為主,沒有統籌規劃發展,難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
6、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業灌溉的水渠長年失修,導致很多水田丟荒。
7、農業科技落後,由於土地確權等原因,土地流轉困難,無法連片集中開發,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土地的產出效益低。
三、意見建議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因此,農業要先行一步,把提高農業經濟質量放在首位,把產業發展落實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要堅持因地制宜,尊重群眾意願,選準選優專案,積極探索“土地入股+規模種植”“分散生產+統一經營”“大戶帶小戶、專業戶帶散戶”等發展模式,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與實力。要成立專業合作社,著力培養電商人才,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統一標準、品牌和銷售,讓農產品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要狠抓人才回引、科技下鄉、金融服務、基層黨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立起有產業支撐的可持續的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農業產業,要克服等、靠、要思想,要激發農民發展生產的內生動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千方百計讓村民的心聚在一起,做到心向一處聚,力向一處使,讓“要我致富”真正轉變為“我要致富”,要在政府、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建設美麗鄉村。
1、做好基礎性改革工作,激發產業振興活力
(一)切實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土地確權是完善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前提,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基礎性和關健性的工作。我市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緩慢,一定程度上是源於承包地承包權、經營權不清晰、不明確。一方面,承包地塊空間位置不明,農民擔心流轉出去的土地到收回時位置不準,有的寧可荒廢也不願流轉;企業流轉到的土地不集中連片,難於規模化發展,特別是設施農業用地,有的核心區域流轉不了,嚴重阻礙專案的實施。另一方面,群眾手裡沒有權益證書,手裡的地在銀行不能抵押變現,想發展產業缺乏啟動資金。正在開展的土地確權工作,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將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切實做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工作。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三權分置”的核心要義是放活土地經營權,真正讓農戶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農業發展從小規模、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首先要解決“地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的問題。
(三)切實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戶獲得集體資產收益分配的基礎,是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一件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要抓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集體家底摸清摸準;
同時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提高農村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幾年前,我市就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並建立了農村集體“三資”交易管理平臺。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集體“三資”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進行清產核資、規範農村集體產權管理。
2、積極探索xx農業產業發展新路
一是科學制定我市農業農村總體發展規劃和差別化區域發展規劃,立足資源環境承載力,選準特色產業,最佳化產業佈局,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規模,認真研究制定符合我市農業產業發展定位、模式和發展能力、規模的產業振興規劃。避免沒有特色、千篇一律的同質化發展格局。
二是堅持走出一條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特色區域化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xx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華麗轉身,由此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著力打造四大園區。即:一是以潭西鎮、上英鎮、河西鎮、博美鎮、甲西鎮、南塘鎮、湖東鎮、內湖鎮為核心打造優質現代糧油產業園區,以水稻、蕃薯、花生為主導產業;二是以八萬、陂洋鎮、銅鑼湖、西南、大安鎮為核心打造優質水果產業園區,以荔枝、龍眼、菠蘿、香蕉、沙糖桔、三紅柚為主導產業;三是以大安、博美、內湖、橋衝、南塘、湖東、甲東、碣石、甲西為中心,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區。以大蒜、蘿蔔、淮山、芝麻、西瓜等為主導產業;四是以西南、大安、河西、金廂、碣石、甲東和甲西為核心打造農業休閒旅遊產業園區。
四是實施特色農業產業強農戰略。要積極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業”,按照體現地方特色、選準產業專案、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優勢,建設一批具有長效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基地。要圍繞“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總體要求,打造一批獨具一格的特色小鎮,發展紅色旅遊、濱海旅遊、宗教旅遊、生態旅遊、農業觀光旅遊,使之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3、狠抓科技培訓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技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建立完善“專家+農業技術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鞏固推進落實“專家聯點聯絡、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的工作機制。建立市、鎮、村三級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網路,推廣、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全面實施農業技術進村入戶,提高農業技術指導的到位率,不斷提升農民的生產技能和農業產業經濟效益。
4、強化質量監管實現農業產業持續發展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理念,積極推進“五位一體”、“水肥一體化”等農業專案,引導種植大戶轉型升級,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全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引導農民發展反季節、有機果蔬和特色種養,指導農業企業、組織進行標準化生產和規範使用農業投入品,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進行農產品抽樣檢測;
要堅持綠色導向,大力推進畜禽糞汙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打通種養迴圈通道,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讓群眾消費放心,促進農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5、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切實最佳化農業資源配置,完善農業支撐體系,支援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大農業品牌建立力度,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促進農村綠色產業發展,積極拓展大蒜、蘿蔔、沙糖桔、蕃薯、芝麻、魷魚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鏈條,建設一批相對穩定的專業特色種養帶,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農村產業興旺,讓農業真正成為有錢可賺的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6、拓寬流通渠道助力產業發展
致力培育和扶持營銷大戶,建設農產品物流中心。電子商務無疑是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手段之一,農村電子商務切實解決了市場供需資訊不對等、農產品銷售等多種傳統農業生產在對接市場時產生的問題,網際網路不僅帶來了資金、客戶,更會反過來調優農業生產結構,集約化、規模化的訂單式農業生產和與市場的緊密對接,搞活農產品的流通渠道,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促進農業產業增效、農民收入增加。
7、加快推進重點專案建設
助力產業振興要主動作為,積極爭取農業大專案落戶我市,助力xx農業產業發展;
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透過以企帶農,促進農業發展,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透過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等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共享機制,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積極與社會資本對接,與發達地區、先進企業對接,承接產業,努力推動產業發展新突破;
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最佳化服務,吸引更多的農業企業落戶xx,以招商引資為基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旅結合為紐帶,以精深加工為突破,採取外引內聯、扶大壯優等措施,吸引社會資金投資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引進綠色大專案,打造產業大叢集,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產業化發展新路。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事業成敗,關鍵在人。為進一步摸清我市鄉村人才隊伍數量、構成及存在的問題,推進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市人才辦選取平橋區、xx縣、潢川縣、息縣、新縣以及所轄的部分鄉鎮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這幾個縣區及所轄鄉鎮在地理地貌、區域經濟等方面各具特色,能夠總體反應我市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概貌,在人才的開發、引進、使用及面臨問題等方面在全市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一、縣、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在同步小康和國家現代化的新徵程中,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振興鄉村、實現城鄉統籌均衡發展,成為中國發展的迫切任務。實現鄉村振興,縣域協調發展是關鍵。因此,我們主要調研的是縣、鄉、村三級的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縣區層面
1.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情況。截止xx年底,調研的平橋區、xx縣、潢川縣、新縣等四個縣區的人才總量為35.4萬人,有副高以上職稱人才6203名,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13名,省管專家2名,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5名;
省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12名;
市縣級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560名,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4752人。
人才規模總量小,人才總量、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力資源總量比例、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等衡量人才發展主要指標,都低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2.服務類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從統計資料看,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等系統中,專技人員僅有918人,佔總人數4048人的22.7%,大量的崗位被非專業人員佔據;
高職稱、高學歷人員少、佔比低,服務水平不高。潢川縣水產局共30名工作人員,沒有一名是全日制專業院校畢業生。隊伍出現老化,35歲以下人員佔比為24%,36歲至50歲佔比為37%,51歲以上佔比為39%,近三年專技人才處於淨減少狀態,使用新技術、新裝置的能力不足,工作積極性大幅度下降。潢川縣農業局系統專業技術人員306人,40歲以下的僅有8人。
3.保障類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佔2.9%,本科學歷佔35.6%;
過去轉正的民師在近幾年集中退休,近三年四縣共引進教師2338名,減少3668名,隊伍處於淨減少狀態。
衛生系統人員分佈呈現出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城區醫院編制不夠用,自聘大量工作人員,鄉鎮醫院普遍編制未滿。
(二)鄉鎮層面(以新縣千斤鄉、xx縣金剛臺鎮、潢川縣付店鎮為例)
1.黨政人才隊伍。三個鄉鎮機構主要有黨委、政府等行政機構以及其他事業單位。編制共230名,其中在編在崗199人,空編31人。各鄉鎮具體情況如下表:
三個鄉鎮35名黨政領導中,研究生學歷1人,大學本科24人。30歲以下7人,30~50歲23人,50歲以上5人,平均年齡在42歲以上。
總的來看,黨政人才空編較多,政府部門運轉較為緊張。
2.教育系統
付店鎮近三年教師退休16人。千斤鄉近三年教師因病不能上班3人、退休19人,借調到縣城12人,xx年調出4人。金剛臺鎮近三年教師因病不能上班2人、退休25人,xx年調出5人。
三鄉鎮教師隊伍中,高學歷教師少,中專和大專學歷佔48.6%,30歲以下佔32%,31—49歲佔40%,50歲以上佔28%。有省級骨幹教師3人,佔0.5%,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27人,佔5.3%,縣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9人,佔7.6%。年齡結構老化,中老年教師數量多且知識陳舊,不能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從調查情況看,入學兒童減少,很多邊遠山區村小學生數不足30人。現行教職工配置標準是按照教職工與學生比,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但是,山區村小學學生少,需要開足規定的課程,教師的需求大大超過正常標準,導致各地現有教師總數雖然超編卻依然緊缺,很多教學點需聘請代課教師才能維持教學,一名教師教4-6門課程,甚至包班、全天候教學。同時,鄉村學校普遍缺乏體、音、美、藝類教師,限制了素質教育的開展。xx縣金剛臺鎮中心學校,上級配備的2臺鋼琴等裝置長期閒置。
近年來鄉村小學合併,三鄉鎮43個村共有村小13個。付店鎮4個村小,最遠的學生上學為4.3千米。千斤鄉2個村小,最遠的學生上學為6.3千米。金剛臺鎮20名學生以下的村小有3個,最遠的上學為3.5千米。走讀生每日6點就得起床,冬季放學回家天色已晚,需要家長一日四接送;
三個鄉鎮小學有住校生57名,不利於小學生健康成長。
3.醫療衛生系統
三個鄉鎮醫療衛生系統中,本科學歷的有3人,大專學歷54人,中專學歷51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86人。受凡進必考所限,存在一定的空編,很多工作靠自聘人員解決,但自聘人員良莠不齊,大多數從事輔助工作。人才培養週期長,成長後容易流失,導致衛生院培養後備人才的意願弱。村衛生室人員多為中專學歷,大多是家族傳承,年齡40~65週歲居多,醫療水平低下,大多隻能勝任農村醫療保健等基礎工作,且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
4.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
實用人才總數僅為1374人,占人口比例為2.9%;
初中及以下1267人,高中及中專512人,專科及以上108人。普遍學歷低、職稱低;
30歲以下165人,30~50歲805人,50歲以上917人,
5.村幹部情況。三鄉鎮48個村(街)共有村幹部206,其中,支部書記、村委主任65人。
從調查情況看,村幹部絕大多數都是高中或初中學歷,對新思想的接受能力、新技能的學習能力不強,村支部書記中懂電腦操作的僅有6人,其他村幹部中也是屈指可數。
二、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所調查縣、鄉黨委、政府在促進人才隊伍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分析各類資料,可以看出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縣級涉農部門技術人員服務鄉村無動力、缺辦法
1.工作無動力。由於種種原因,農業科技專門經費投入不足,農技人員從事專業工作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撐,開展專業服務沒有經費、沒有交通工具。農技推廣需要下村到組到戶,種糧大戶的科技需求不分節假日,這讓專業技術人員覺得付出與所得相差太遠。同時,服務鄉村沒有剛性的制度約束和鼓勵,導致很多人寧可在辦公室閒著也不下鄉村服務,呈現出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費同時存在的現象。潢川縣農業局在崗人員576人,其中全供27人,差供549人,財政供給部分僅夠繳納各種險金,很多人上班只是露一下臉而已。
2.服務能力弱。由於近些年政策性安置的壓力下移,大學生很少能進入縣級涉農部門,造成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只出不進、青黃不接,專業服務水平極弱。一些地區為了農產品安全配備了一些先進檢測裝置,卻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裝置成了擺設。同時,群眾包產到戶後到對農業科技的需求大大降低,導致涉農專業技術人員找不到服務的切入點,沒有職業成就感。
(二)鄉、村幹部組織力不強
1.鄉鎮黨政人才組織力不強。一是自顧不暇。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幹部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業務工作,還要參與扶貧、環保、信訪、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可以說沒有節假日、全天候工作,對鄉村振興的長遠性、複雜性認識不足,對如何引才、留才、用才無心思考。
2.鄉鎮事業單位人才不忘初心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現有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過少。同時,有限的工作人員還經常被抽到各扶貧、環保、信訪、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中去。xx縣金剛臺鎮農業服務中心10個編制,實有人員10名,只有2名專業技術人員,且都屬於專科學歷,服務水平不適應發展需要。
3.村幹部能力不足現象突出。一是年齡老化嚴重。調查的村幹部平均年齡55.7歲,年齡最大的支部書記71歲,40週歲以下僅有11名,年齡偏大、斷層現象突出;
二是新老更替的通道堵塞。長期以來,村幹部很少主動離職。同時,待遇低對年輕人無吸引力,老幹部難免,新幹部難選,整個隊伍新老更替緩慢。三是能力不足。隊伍學歷普遍偏低,加上長期從事事無鉅細的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行為和思維固化,在鄉村振興中難以發揮引領作用。
(三)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當前,優秀的鄉村教師、醫生大都被城裡單位“吸”走,留在鄉村的教師、醫生老齡化嚴重,且普遍學歷低、職稱低、專業水平低。現有鄉村教育、衛生人才總量短缺,中學教師人均周工作量12節,小學教師16節,教學點教師包班、複式教學,還有繁重的備課、批改、輔導及管理任務。鄉鎮衛生院一人多崗,導致鄉村教育、醫療質量大大落後於城市,農村人才認為鄉村沒有前途,紛紛向城鎮轉移。xx年1月4日,潢川縣張集鄉平樓村的孕婦龔長繪因就近的張集鄉、傘陂鎮等四個鄉鎮衛生院都沒有接生條件,只好在在暴雪中歷時12小時、穿越4個鄉鎮,透過公安、急救中心的配合,最後由縣婦幼保健院派出專家趕赴沒有接生條件的衛生院接生。
(四)引才難題尚未破解
近三年,我市考入專科以上院校14.8萬人,但回來就業創業的不足2.2萬人,處於嚴重失血狀態。
1.鄉鎮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才引進難。受凡進必考和“缺三補一”的限制,鄉鎮公務員長期配備不齊,有編無人,並且由於考試方法單一,專業型、技能型人才很難入圍,隊伍中管理型人才多、技術型人才少,結構不合理。鄉鎮事業單位由於機構改革遺留的存量以及復退軍人的政策性安置,長期處於滿員狀態,難以補充新鮮血液、改善人員結構。
2.教育、衛生人才引進難。按照要求,新補充的高中、初中、小學教師分別以研究生、本科為主,但實際上只能降格以求,最能留得住的本縣、本鄉人才沒有加分因素。平橋區二高屬重點高中,xx年到鄭州大學等三所高校只引進了4名教師,更不用說鄉村的學校了。鄉鎮衛生院只能招到專科、中專學歷的。xx年,我市實施的引進基層教育、衛生人才“雙千工程”,衛生系統共引進841名,沒有一名本科生。潢川縣城區醫院引不進人才,就從鄉鎮衛生院借調、遴選,兩年共“吸”走95人,導致鄉鎮成熟的人才留不住,新人才引不來。目前,鄉村教師中50歲以上的佔34.75%,村醫中30歲以下的沒有一人。
(五)留才措施尚待完善
1.人才待遇偏低。鄉村體制內年輕人才收入普遍在2000-3500元,縣城房價在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鄉鎮在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成家立業、贍養老人、撫養子女比較困難。偏遠山村工作的人才生活、出行成本更高,課餘生活單調,導致人心不穩,特別是外地籍人才更不穩定,“在崗不在狀態”。鄉村教師還存在“高階後職業倦怠”現象,評聘高階職稱後就沒有動力,不願在一線教學,屬於隱性流失。同時,鄉村教師性別以女性為主,xx年“雙千工程”招聘的教師性別比為11:89,女教師婚戀難問題突出。
2.人才投入不足。縣、鄉鎮都是“吃飯財政”,村級靠轉移支付,對人才投入偏低,很多工作靠感情、靠情懷。xx縣鄢崗鎮把鄉賢能人、外出成功人士和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選聘為“名譽村長”,幫助開展鄉村治理,這些人沒有任何報酬,就是靠感情、靠情懷。
3.人才容量偏小。人口的減少和老齡化,導致鄉村的勞動力短缺、創新力下降,市場越來越小、產業越來越單一,人才容量也越來越小。同時,鄉村人口流失也伴隨著資金、資源流失,加上金融機構熱衷於扶持“高大上”的專案,鄉村創業被冷落,導致鄉村創業艱難、創業人才留不住。
三、對策和建議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振興,更是現代農民在職業技能和職業身份上的再提升。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順應城鎮化潮流,透過定政策、建機制,打造宜居宜業的新鄉村,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形成人才匯聚、環境最佳化、產業發展的良性迴圈,實現更高質量的城鄉融合、鄉村振興。
(一)抓關鍵,選優建強鄉村幹部隊伍
1.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
一是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堅持“從一線選拔”的用人導向,優先考慮長期在鄉鎮工作、政治素質好、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形成老xx相結合的合理年齡結構。
二是堅持按編制員額及時補充人員,在全縣區鄉鎮範圍內對鄉鎮編制實行動態管理、調劑使用。新招錄人員時注重結構最佳化,可以設定專業限制,實現由重管理型人才向管理型和技術型並重的轉變。對艱苦邊遠鄉鎮可降低進入門檻。
三是建立關愛激勵機制,關注鄉鎮幹部的成長進步,落實職務與職級並行,建立交通、通訊補貼,使他們在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甜頭、工作上有幹頭。
2.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
一是選好帶頭人。採取下派、外引、內育等方式,注重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和鄉賢等群體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
二是建強後備隊。拓寬選拔渠道,注重從致富能手、村民小組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和退伍軍人等群體中選拔村級後備幹部。三是加強教育培訓,提升村幹部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的能力;
精準選派第一書記,把精兵強將選出來、派下去。打造一支經得起事業考驗、能得到老百姓信賴、讓組織放心的農村幹部隊伍
(二)興產業,積極培育致富帶頭人
1.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人才而興。
一是發展三產融合產業。圍繞xx毛尖、油茶等特色產業和境內自然風光,透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集自然、風情、歷史、人文於一體的“可遊、可養、可居、可業”的鄉村景觀綜合體、多彩田園綜合體,形成“農業+文化+旅遊+教育+康養+網際網路”的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讓人們在鄉村體驗農事耕作之趣、感受景區之美,最後還買走各種深加工的特色農產品。
二是創新“網際網路+鄉村”模式。藉助“網際網路+”將鄉村產業進行改造,實現“線上+線下”新零售模式,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通道。
2.大力實施“頭雁工程”。
一是實施信商迴歸工程。建立在外人才庫,透過“專案、親情、政策”吸引信商迴歸創業,吸引在外就業的大學生、外出人員、退休機關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等回鄉村發展。
二是實施鄉賢治理工程。把鄉賢能人、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和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戶長選聘為鄉賢委員會成員,解決基層組織解決不了的“難”事和公益建設中群眾不理解、不支援的“困”事,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同時,對政治素質好、有突出貢獻的鄉村人才優先推薦為地方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三)聚人氣,建好保障型人才隊伍
加強鄉村教育、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衛生事業質量,是鄉村引得進、留得住人才的重要保障。
1.建好醫療人才隊伍。落實高校畢業生到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特崗計劃;
每年在高校畢業生畢業之際,主動組團到高等院校聯絡引進鄉村急需專業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
定期組織鄉村醫療人才提供到縣級以上衛生醫療機構學習實訓,提高他們的醫療水平。同時,強化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鄉村衛生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衛生醫療硬體環境。解決村醫的養老、醫療保險。
2.建好教育人才隊伍。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實現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為鄉村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特崗計劃;
透過考核招聘等方式主動到高等院校引進鄉村教育所需的全科教師和外語、藝術類教師。落實鄉村教師享受鄉鎮工作補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活補助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並適當提高補助標準。深化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編制。將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
(四)建機制,鼓勵人才積極服務鄉村振興
1.增強縣級涉農人才服務鄉村的動力。
一是最佳化人員結構。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2006]30號)檔案要求,嚴把人員進入關,確保在一線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不低於縣區農業技術人員總編制的2/3,專業農業技術人員佔總編制的比例不低於80%。
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增加涉農部門經費投入,讓農技人員有錢從事專業工作。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對農技推廣實行合同制管理,根據承擔任務的情況以及後期評估的成效給予專門資助。
允許農技人員針對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開展培訓、授課、技術指導時收取適當的費用。同時,建立農技人員服務鄉村目標責任制,每年服務鄉村必須達到一定的次數和效果,對業績突出的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給予處罰。
2.從制度上體現基層導向。
一是從職稱上體現。對鄉村人才評定專業技術職務放寬結構比例和崗位數額限制,評審時以實際業績為主,放寬論文、論著、成果等條件要求。堅持評聘分離,保持職稱的持續激勵作用。
二是從發展上體現。市、縣部門補充新人原則上面向鄉村有三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遴選,讓鄉村人才看到希望。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定期為鄉村人才提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級對口單位學習實訓的機會,結合專項短訓、學術交流、派出深造等方式,促使他們知識常新、成果常有,提升職業成就感。
3.實施鄉村人才專項計劃。
一是整合人社、教育、農口、商務等部門培訓資源,實施鄉村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培育一批種養殖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文化旅遊人才、非遺傳承人、電商物流經營人才,實現特色農業幹起來、群眾帶起來、鄉村富起來的目標。
二是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員到鄉村兼職掛職、技術指導、專案合作、基地共建和離崗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支援專家教授、企業家、技能人才等為鄉村提供精準服務。
三是開展教育、衛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鄉,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三區人才計劃,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行動計劃,促進人才向鄉村、向艱苦地區流動。
4.解決鄉村人才的實際困難。加大投入,改善鄉村生活、工作條件。建設人才週轉房,適當發放交通補貼、生活補貼,幫助鄉村人才降低生活、工作成本。提高評先評優指標分配比例,增加鄉村人才評先評優機會。評選拔尖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等人才計劃時,優先選拔紮根鄉村的人才。建立市、縣、鄉領導聯絡鄉村人才制度,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困難,讓其增強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
(五)定政策,最佳化引才留才環境
像“xx英才計劃”激勵產業人才一樣,建議出臺《關於促進xx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對鄉村人才編制、安居、流動、激勵和創業資助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構建人才安心鄉村、紮根鄉村的長效機制。
1.完善引才政策。
一是設立人才專項編制,按照“實名編制、人走編收”方式,用於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對專業性強的崗位,可以採取考核招聘的方式。建立穩定的人才補充渠道,邊遠山區的可以考慮戶籍、性別限制。
二是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對縣、鄉醫院和其他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實行備案制管理,推行“四自”管理辦法:自主設定內設機構和下屬機構、自主設定崗位結構比例和崗位聘用、自主選人用人、自主薪酬分配。
三是建立專業技術崗位購買制度,透過政府購崗方式,從在外人才中聘用一批真正懂農業的亟需專業技術型人才,補齊鄉村專業技術人才短板。
2.完善留才政策。
一是重視小食堂、小浴室、小閱覽室、小活動室建設,安裝寬頻網路,定期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營造“家”的氛圍,讓鄉村人才安心。
二是建立鄉村創業孵化組織,完善扶持政策,透過多元化融資支援、創新激勵、創業場租補貼等方式,為鄉村人才創業提供覆蓋初創期、成長期的支援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提供擔保貸款及貼息,對大學生從事現代農業就業和林下經濟創業的,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
三是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形成重能力、重業績、重品德,按勞分配為主,按效率、按貢獻分配共存的多元分配方式;允許企業採用股權、期權、分紅、績效獎勵等激勵手段,讓鄉村人才名利雙收。三是抓好優秀鄉村人才的評選表彰,宣傳返鄉創業先進典型事蹟,為鄉村人才的成長進步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3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並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作為國家戰略,它是關係全域性性、長遠性、前瞻性的國家總佈局,它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在xx鎮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關係到全鎮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鎮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關係到全鎮能否打贏脫貧攻堅戰,順利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為此,根據xx鎮實際,在全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
一、xx鎮基本情況
xx鎮位於巴山南麓構溪河畔,距xx市區60餘公里,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xx場因構溪河繞場而過素有“小保寧”之稱。全鎮有農業戶6356戶,農業人口25000餘人,是傳統的農業大鎮,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籽,兼產林、桑、桐、果、杜仲。養殖生豬、家禽、蠶,現在主產生薑,是川北生薑第一鎮。
二、工作思路及具體做法
(一)工作思路
全鎮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南充市委以及xx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同時,全力實施市委145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圍繞新農村建設,積極做好鄉村振興戰略銜接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鎮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始終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工作思路。
(二)具體做法
1.重點依託資源優勢,形成產業興旺發展態勢。xx鎮在產業發展方面始終堅持走現代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之路,透過招引業主,培育大戶,提升效益。如今全鎮生薑年種植面積穩定在6000畝,毛葉山桐子種植面積6100畝,果藥年種植面積6500畝,生豬年出欄穩定在5萬頭,四大億元產業經濟帶已經給xx鎮的種養殖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同時,在持續發展壯大“生豬、生薑、果藥、山桐子”四大億元產業帶的基礎上,圍繞xx鎮“竹根姜”“xx窖酒”“xx泡菜”三大特色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品牌產業。一是成功完成“xx竹根姜”國家地理地標產品的申報和認證工作,“xx竹根姜”正式走出xx,走向全國。二是“xx窖酒”“xx泡菜”在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宣傳下,年銷量保持高速增長,xx鎮的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廣,品牌價值也越來越高,產業強鎮的奮鬥目標已基本實現。
2.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小鎮。近年來,xx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切實把環保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xx鎮位於構溪河的上游,發展的定位是打造成“秦巴山區最具品味的山水田園生態小城鎮”,山水田園追求的就是青山綠水,因此,在工作中,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命線”的理念,強化責任抓環保,突出重點抓整改,著眼長遠建機制,堅決打好環境保護攻堅戰,深入實施“藍天碧水青山”工程,完成轄區揚塵治理和落後產能升級淘汰,推進全鎮水環境、空氣質量全面提高,實現了全鎮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效益和諧統一。
3.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鄉風文明建設卓有成效。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龍吟山村、樂裡廟村、華嚴寺村集中力量開展以“淨化、綠化、美化”為主要內容的美麗鄉村建設,突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組織貧困戶積極開展“六順六淨”大行動,引導村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積極建立省級“四好村”。
4.保經濟、促發展,全面小康已愈來愈近。xx鎮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堅持以促進鎮域經濟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為第一要務,保耕地、穩產量,全鎮地方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9%,達到5.8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年增長11%,達到1.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年增長10%,達到17600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萬噸,人均年佔有達到800公斤,全面小康生活已近離我們愈來愈近。
三、鄉村振興發展的制約因素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找出鄉村發展的差距所在,補齊短板,才能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才能逐個問題、逐個環節地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透過對制約農村農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瞭解,總的來說,我鎮在鄉村振興上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發展環境不優。我鎮在近年來透過整合涉農專案資金,改善了基本農田較為集中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但還普遍存在著標準不高、質量不一、使用效益不大的問題,尤其是與高標準的、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基礎設施還有較大的差距,規模經營、機械化施工都在我鎮都存在較大困難,農業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2.教育與社會心理的影響,制約鄉村發展。近幾十年來,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是圍繞“遠離農村、遠離農業”展開的,“不好好學習,就當農民”,是鄉村家長、教師激勵孩子學習動機的最有效口號。人們骨子裡潛移默化的滲透著一種觀念,沒出息的的人才當農民,甚至只要和農業、農村有關的人與事都會“低人一等”,這樣的說法雖然略顯極端,但卻是當前社會上的一種普遍觀念。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xx年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思路是,進一步加強扶持政策落實,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加強叢集發展和特色產業建設。具體到xx鎮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和重大原則,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加強基層黨員幹部“三農”知識培訓,使農村一線鍛鍊成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把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行業領頭羊,充分發揮優秀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程序中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2.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xx年中央1號檔案提出“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刻不容緩。針對當前我鎮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蓬勃興起,鼓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重點扶持解決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發展中面臨的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等難題。
3.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全面小康之路。xx年是xx市脫貧攻堅決戰全勝的關鍵之年,xx鎮還有1個省定貧困村要退出,462戶1143人今年內要減貧,時不我待。在下步工作中,全鎮將堅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堅持走產業扶貧之路。以各村的脫貧奔康產業園和全鎮規劃的1200餘戶的庭院經濟為基礎,在全鎮強力推進畜禽養殖、生薑、果藥、毛葉山桐子木本油料植物四大億元產業帶建設,以產業大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二是堅持以更有力的措施推進專案建設。對全鎮所有脫貧攻堅專案落實了責任領導和責任人,並將工作進度分解到每個月,堅持“定時通報,雙線督查,專項排程”的督導模式,保證了全鎮專案建設措施到位,推進有力。三是堅持扶貧先扶智。透過進一步辦好“農民夜校”,做好貧困戶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工作,今年全鎮共計劃舉辦80餘場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群眾的勞動技能,促進脫貧增收。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4
由xx政協黨組牽頭,由縣住建局、縣農委、擋案局、文物局共同組成的調研組冒雨於xx年7月5日上午驅車來到xx鄉xx村村委會,聽取了鄉政府和xx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鄉村文化建設情況的介紹,影像觀摩,實地走訪調查任家大院的保護現狀。之前還分別對金碑村,白坪村等進行了調研,對金碑村史館、農耕文化建設,貢茶產業的培育,白坪村民宅的修復改告,馬家祠堂的修善啟動,給予了高度評價。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由各級各部門的大力配合和協作,我縣古村落古文化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
此次調研目的:進一步透過實地調查任家大院古村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深入瞭解該大院的歷史與發展,追溯古村落的文化淵源。同時,透過資料分析由古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瞭解當代人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產的意識情況,並借鑑金碑、白坪老宅的保護措施,為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產提供具有建設性的可行性措施。
xx村重要歷史文化遺蹟現狀
xx村距離xx鄉人民政府12公里,與通江接壤。村內有明清年間留下的任家大院古建築,任氏家族三合院四合院共有七處,建築獨特,基本儲存完好。明清時期任氏家族古碑墓群3處,康氏明代金字碑,符氏牌坊碑,石雕工藝精美絕倫。獨有國家級珍稀樹種葵花樹,直徑達13米,高30多米;古銀杏樹4株,直徑均在1米以上,特別有一顆迎客松,矗立在xx村的最高處,守望著全村的每一個角落,招呼著過往的每一位客人,這些古樹均已納入國家掛牌保護。水泥路通村,泥碎路通戶,已建平房51座,重建川鬥結構房11座。目前,xx縣住建局已完成申報<傳統文化村落保護專案>的資料編制工作。
我縣象xx任家大院古村落現有數量已經不多了,且分佈範圍分散。但儲存基本完整、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價值高等特點,在歷史文化遺產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縣對於古村落的保護,主要還處於探索階段和對少數村莊的扶持,發展不平衡,差距大,起點低,建設與文化脫軌等,這應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和高度重視。
保護古村落與鄉村文化振興戰略
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鄉村旅遊文化的發展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提升新農村鄉村旅遊文化建設的質量,成為我縣新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新農村建設大環境下,作為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旅遊文化資源的古村落,開展豐富的鄉村旅遊文化活動,對新農村建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此次對xx村任家大院古村落的保護與旅遊文化發展的調研,分析古村落基礎設施現狀與文化的融合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修復保護,開發利用及參觀旅遊等問題,
並提出建議思考。
十九大報告提出古村落的保護與有效的旅遊開發問題成為我縣新農村建設下不可迴避的問題。基於此,以我縣xxxx古村為例,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背景,對任家大院古村落保護與旅遊開發問題進行考察,對古村落、古墓群保護和旅遊開發的優勢實地調研.為古村落文化振興提供了難逢的發展機遇。但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由於在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實踐上存在諸多的問題和誤區,一些古村落傳統的建築風貌、淳樸的人文環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古村落正面臨著瓦解甚至消亡的危險。作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體的古村落一旦毀壞,便意味著千百年來經過人們世世代代傳承的歷史文化積澱的消失,這種巨大的精神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因此加強古村落的保護受到了社會普遍的關注。
古村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脈所在,擁有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在古村落的新農村建設中,其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全新問題.在研究分析古村落保護開發中必須以當地村民為主體參與其中。千百年來,鄉村文化作為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之美、人文之美。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如春風吹拂大地,正煥發起廣袤鄉村的無限生機和蓬勃活力。如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文化引領促進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中,勾繪出新時代中國鄉村文化小康的美麗畫卷,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為之奮鬥的目標。
文化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因此,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既是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必然要求,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透過調研思考,共同感到,抓好鄉村文化振興,應著力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多方籌措資金,高標準重點打造。有鑑於此,調研組對我縣古村落文化建設提出如下四點建議:
(一)聚焦文化民生,著力建立“有文化品質”的新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小康堅持從規劃入手,產建結合,設施配套,村史館是鄉村文化的縮影,具備條件的一定要建設好。為此,鄉村文化振興必須在改善民生上持續發力,文化與產業嫁接,廣開收入來源,發展鄉村旅遊,古村落,古墓碑是最佳文化載體。讓老百姓記住鄉愁,獲得感穩當,幸福感踏實。
(二)聚焦鄉風文明,著力建立“有文明風尚”的新鄉村。鄉村文化振興是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的思想基礎和行動保障。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必須發揮人文精神支撐和引領作用。
1發揮好文化對文明鄉風的引領作用。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立目標,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明鄉風活動,鄉村建設要與文化建設相結合,挖掘歷史文化內函,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鄉鎮是執行的主體,在決策中必須與鄉村振興戰略接軌。如開辦夜校道德講堂、建好文明勸導服務隊伍、組建鄉風文明理事會、訂立村規民約、建好文化宣傳牆、開展創評活動,將文明鄉風培育融入村民生產生活各方面,固化成為群眾日常行為的基本遵循。
2發揮好文化對精神風貌的重塑作用。
在對當地傳統鄉賢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傳承轉化的同時,廣泛開展“尋找新鄉賢、學習新鄉賢”活動,充分發揮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新鄉賢的示範引領作用,拓展和構建鄉村文明新風時代內涵。圍繞傳承鄉賢文化,積極謀劃農村現實題材文化藝術創作,為推動重塑鄉村文明注入強大正能量。
(三)聚焦傳承保護,著力建立“有歷史文化靈魂”的新鄉村。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一個地方最能夠打動人心、嵌入記憶的符號。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把當地古村落文化保護,古墓群作為提升文化內涵的靈魂進行精準定位、深入挖掘,讓鄉村更具魅力。建議縣文物局將全縣象xx村有價值的古墓碑群申報為省重點文物或縣文物保護單位。
1在規劃中保護好鄉村風貌。
在鄉村規劃建設中,正確處理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要把保留傳統鄉村文化風貌融入村莊規劃建設的全過程,充分發掘鄉土文化資源,縣文物局與住建局、農委等保持勾通,合作利用好文化遺產。尤其是舊民宅、名木古樹、民俗文化、文化遺產等發掘保護的規劃設計,發掘每個村的人文、生態特色內涵,打造文化長廊、文化團隊、文化活動、文化產業品牌,搞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規劃設計。
2在建設中延續好鄉村文脈。
在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中,整合資金,尊重歷史記憶,保護好有景觀價值和文化底蘊的舊民宅及古樹名木等歷史遺存。請專家團隊來規劃,讓當地村民積極獻策建議,參與管理。在民居外部改造上嚴格按照地方風格和特色進行打造,使其與鄉村建設相互輝映,相得益彰,充分彰顯文化魅力,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遊人。
3在傳承中發展好鄉村技藝。
紮實開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支援開展非遺申報、技藝傳承、專利申報等工作,推進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場所建設,不斷拓展各級非遺專案保護性生產,加強與學校、企業的合作,對非遺進行研究、創意開發,把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
(四)聚焦產業發展,著力建立“有內生活力”的新鄉村。我縣鄉村文化底蘊豐厚,特別是縣域的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及田園風光都為發展全縣旅遊和鄉村休閒旅遊創造了有利條件,要牢固樹立全域性謀劃、全方位推進、全時空統籌、全要素配套、全產業聯動、全社會參與的大文化旅遊發展觀,激發鄉村旅遊發展活力。
1.依託田園生態風光發展鄉村休閒旅遊。
緊緊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滿足遊客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果園遊憩、品嚐農家飯菜、採摘綠色菜果、享受鄉土文化等需求,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打造鄉村旅遊品牌,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2.依託鄉土文化培育特色品牌。
結合特色民俗和鄉土文化等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手工藝、文藝和鄉村文化創意產業,一點一打造,一點一策,用藝術的眼光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特色文化鄉村。
3.依託全縣旅遊壯大文化業態。
將文化與旅遊、農業、工業有機結合起來,將人們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聯絡起來,培育鄉村文化旅遊新業態,精心打造多元“文化+”綜合體,形成一院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線一風光的全縣大美格局。把文化投入當作硬實力來對待,列入規劃,將文化之魂植入到鄉村建設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景,也是鄉村振興的目標所在。為此,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必須把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上來,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5
xx區人大常委會為了搞清鄉村振興工作情況,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順利實施,區人大組織調查組,透過聽取彙報、實地察看、查閱資料、走訪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全區鄉村振興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xx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工作紮實推進,起步早,行動快,成效實。透過前期努力,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得到明顯改善,鄉村振興全域性規劃已經完成,專案融資獲得有力保障,鄉村振興制度架構已顯雛形。
(一)發展規劃初步成形。投入1000萬元用於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全區鄉村振興全域性規劃由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編制。投入300萬元,初稿已於8月底出臺。中國鄉建院規劃公司、xx文理學院鎮域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恩施州城鄉規劃設計院等10個專業設計團隊,為xx第一批示範村編制全域規劃,預計總投入700萬元。
(二)專案融資重大保障。獲得國開行xx省分行授信50億元,按照融資規劃要求,對11個鎮20年建設專案共策劃包裝1775個,其中公益性專案1678個,經營性專案97個,總投資104億元。
(三)十百工程進展順利。全區示範村村莊綠化、道路綠化、田園綠化已植樹100萬株,生態綠化環境改善明顯。“四好”農村公路已開工10處。截至目前,共召開區級專題現場會4次,即:3月26日古驛外溝村莊綠化暨環境整治現場會,5月11日朱集鎮xx區鄉村振興規劃現場會,7月20日程河喬莊鄉村振興推進現場會,9月5日黃集鎮“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推進現場會。
(四)“三鄉”工程迸發活力。邀請xx在本地創業、在外地創業成功人士、工商界人士、企業家等回鄉創業,參與鄉村振興。今年以來,全區已有91位能人回鄉創辦企業,投資額32.36億元,帶動本地農民3273人就業。新興辦家庭農場149個,流轉土地47095畝,帶動本地農民就業9300人;
創辦農家樂80家,接待遊客10.49萬人,帶動本地農民就業751人。湧現出一大批發展特色農業的典型。雙溝鎮新流轉土地5000畝,龍王鎮引進潛江華山公司發展稻蝦養殖2萬畝。能人充分發揮引領帶頭作用,如:劉氏養羊、程偉福草繩、程河楊四郎等。
(五)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目前,全區已完成農戶改廁21247座,農村公廁完成27座,鎮公廁14座。龍王、程河、朱集、雙溝等4個鎮的鎮公廁完成率達到100%,雙溝、石橋、張家集等3個鎮的農村公廁完成率均超50%。自6月22日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宜城)推進現場會後,我區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會議精神,掀起“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高潮。劃片區、分責任、明任務,廣宣傳、帶頭幹、保公平、立規矩,全區發動萬人參與清潔家園。透過百日攻堅努力,村容村貌明顯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梯次推進,“廁所革命”持續推進,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全區1073處存量垃圾堆放點已清理完畢。
(六)各項制度機制建立。區“四大家”領導聯絡包保制度,區直單位支援鄉村振興制度、鄉村振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工作督辦制度、財政獎補政策和考核考評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提供堅實保障。
(七)上級部門支援有力。目前,市委副書記、市長郄英才包保峪山鎮金寨村,得到市直相關部門支援60萬元;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忠運包保張家集鎮邵棚村,得到市直相關部門支援6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成立領導小組。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後,xx區委四屆六次全會透過區委、區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意見》,並以區委辦、區政府辦檔案印發成立四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書記楊興銘擔任,區委副書記、區長黃進擔任第一副組長,區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分管副主任、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組長,區人大常委會分管副主任羅興合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下設文秘組、綜合組、督辦組,並抽調14名幹部專門從事鄉村振興工作。區振興辦獨立辦公。二是部門積極參與。區“四大家”領導每人聯絡包保一個重點村,每個區直單位聯絡一個示範村,做到任務上肩,責任到人。
(二)出臺檔案,為鄉村振興明確發展方向。結合自身區情實際和中央、省、市1號檔案精神,確定了xx區鄉村振興“三步走”目標任務,制定了全區鄉村振興十百工程實施方案、xx年鄉村振興專題現場會清單、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行動綱要和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xx年資金獎勵試點實施方案和開展“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各鎮、各部門階段性目標任務。
(三)強化措施,為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動力。
一是培訓動員統一思想。2月4日、5月9日兩次召開全區區直主要負責人及村(社群)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工作培訓動員大會。
二是調查摸底確定示範。確定107個示範村分三年打造,重點打造兩條精品示範線、沿線37個精品村。其中,xx年重點打造第一批11個示範村。峪山鎮金寨村、張家集鎮邵棚村被xx市作為荊楚名村重點打造。
三是頂層設計科學規劃。編制鄉村振興全域發展規劃和11個示範村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同時成立xx區鄉村振興規劃評審專業委員會,已確定相關領域專家名單,對示範村規劃進行集中評審,保證了示範村規劃切實可行,能夠順利實施。
四是專案策劃定位包裝。全區鄉村振興實行專案全覆蓋,對364個村專案進行策劃包裝,區分公益性專案和經營性專案。專案涵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文化旅遊、公共服務、生態宜居改造、垃圾清運、汙水處理、公廁建改等,做到專案工程化、工程數字化、數字具體化。
五是資金整合集中力量。本級配套資金9700萬元,安排鎮域經濟產業發展基金1000萬元、安排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獎勵基金1000萬元、安排村級經濟發展專項基金1000萬元、安排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獎勵資金100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700萬元、一事一議獎補資金2500萬元,文化小康專案資金2500萬元。整合移村騰地資金5000萬元、廁所革命專案資金,通戶公路建設100公里獎補資金(每公里獎補20萬元),集中用於鄉村振興。
六是督辦現場強力推進。採取舉辦專題現場會,進行專案拉練,區“四大家”領導包鎮調研,人大、政協考察,督辦專班督查,發文通報等形式,促進工作落實,有效激發了全區上下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活力。
七是檢查考評兌現獎補。對各時間段重點工作進行督辦和通報,推進工作落實。將鎮和區直單位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年度實績考核,制定考核細則。區委、區政府對全區村莊綠化、道路綠化、田園綠化力度大的村獎補250萬元;拿出100萬元,對“農村清潔家園百日行動”推進快、效果好、保長久的鎮村大力褒獎。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發展不充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才能建立主要依靠產業支撐的可持續的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這次調查中瞭解到大部分示範村沒有特色產業,僅有少數村如朱集鎮潘灣村圍繞梨樹、桃樹,做大做強產業鏈條,帶動群眾致富奔小康。大部分示範村的產業,多數為高產水稻、起壟花生等農業種植產業,帶到力弱,抵禦風險能力差。全區村集體產業專案整體薄弱,缺乏農業龍頭企業,缺乏有影響力的大品牌,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農產品電商等還處於培育階段,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帶動農民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收益的辦法不多,產業發展是部分村的短板。
(二)規劃設計進度慢。規劃是行動的先導,沒有計劃的行動是盲目的。調查中發現多個鎮、村的整體規劃還沒有出來。按照區政府年初要求,今年8月底,11個先行先試村應全部完成鄉村振興全域規劃,但到10月20日,調查組調查結束時,11個示範村中,已完成1個村(朱集鎮潘灣村)有3個村正在徵求鎮、村意見,計劃報規劃評審專業委員會評審,還有7個村未有實質性進展,還在等待觀望,制約了鄉村振興工作向前推進。
(三)保潔制度不完善。去年區政府把公共衛生服務平臺資金2000萬元,分配到各鎮用於保潔清運等工作,如各村聘請保潔員、清運垃圾等;
從今年開始,區政府用公共衛生服務平臺資金近6500萬,聘請兩個保潔公司,將城區內環境衛生、垃圾清運(全覆蓋),各鎮集鎮清掃和清運、各村垃圾運送打包給兩個保潔公司負責。透過近一年的執行,這次鄉村振興調查,多數鎮、村幹部反映,現在保潔還沒有去年各鎮自己組織進行保潔的效果好。一是垃圾運送不及時。在雙溝鎮調查時,八里岔村幹部反映:由於垃圾太滿,沒地倒,電話打到保潔公司,催促清運多次,回答不是好,就是行,但始終沒有人來清運。二是存放垃圾設施嚴重不足。調查時,多個鎮村反映,配置在各鎮、村的垃圾箱、垃圾桶,嚴重不足。黃龍鎮劉崗村負責人介紹:劉崗村有六個組,460多戶,1700多人,保潔公司一共安排三個垃圾箱,每個組分三個垃圾桶,偏遠的組有時就不放垃圾桶,而且有的垃圾箱,繡跡斑斑。三是村、組垃圾清掃和運送成了空檔。由於村沒有這項費用支出,保潔公司又只負責運送,各村、組的環境衛生沒人打掃,成了真空,保潔制度不完善。
(四)群眾參與率不高。鄉村振興,群眾是主體。調查發現很多村出現:“幹部著急,群眾不急”“幹部幹,群眾看”的現象。很多群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是上級的要求,同自己沒有多大的關係。對一些惠及自身利益的專案,政府給錢就幹,不給錢不同意,甚至阻撓。如朱集鎮潘灣村幹部反映:一戶姓潘的村民,本來有三間沒有住人的老房子,長年失修,不值幾個錢,但一聽說村委會要用塊地,就漫天要價,否則,不準動工,群眾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主人翁意識不強,形成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導自鄉村振興的部分工作難推進。
(五)工作作風不紮實。部分幹部特別是少數村組幹部作風不紮實,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遇到問題不想辦法,不動腦筋,為難情緒嚴重,幹事不主動,不積極,沒有真正把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存在著“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現象,等靠要的思想嚴重。還有些幹部,思想不解放,幹事沒激情,遇事躲躲閃閃,不擔當,不作為,決策時怕這怕那,工作滯止不前,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慢。
(六)、支援力度不大。區直單位對接鄉村振興力度不大。有些單位能圍繞鄉村振興拿出全年及階段性扶持思路、政策,有些單位重視不夠,支援不力,無所適從。
(七)、招商力度太小。發展需要資金,資金需要籌措,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塊:地方配套、政策支援、外來資金。外來資金是拉動鄉村振興產業專案的主力軍,資金不會無緣無故來,需要包裝專案,需要對外推介。
四、意見建議
1、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做強做大村組集體經濟。一是立足地緣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根據各鎮不同地理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大力推進“一鎮一業”和“一村一品”。如龍王、石橋發展稻蝦養殖,黃集、夥牌種植高產花生,古驛、朱集、程河發展綠色蔬菜,黃龍、峪山發展林果業等,讓每個鎮、村都有產業。二是加快三產融合,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實施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綜合專案,把特色產業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三是推動龍頭企業與村、組,與合作社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力爭每個村、組都有主體產業專案,從而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四是積極培育農業主體。進一步激發本地能人、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投入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透過幫助解決信貸、技術、資訊、土地等方面難題,努力培育一批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的鄉村“能人”。
2、因地制宜謀劃未來,打造特色的美麗鄉村。一是各鎮、村主要領導要親自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專項規劃、實施方案、關鍵路線圖等,明確具體任務和時限,穩步推進。二是規劃制定要根據鎮情、村情,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分類謀劃、有序推進。要突出地域特色、鄉土風情,把本土文化融入鄉村規劃中,同時對產業發展、景觀設計和建築風格,的規劃要符合各村發展規律,突出特色,凸顯一村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新品牌。
3、加大對公司的考核力度,解決村組保潔管理真空。一是區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兩個保潔公司工作的考核力度,大對環境衛生巡查力度,根據合同的條款,嚴格執行到位,確保責任範圍內的工作按時保質完成。二要加快解決村、組保潔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和實施,多方籌集資金,徹底解決村、組保潔員的工資待遇問題,提高保潔員工作的積極性。三要加強對保潔員隊伍管理,積極探索、完善保潔長效機制建立,為鄉村振興添光加採。
4、拓寬政策宣傳渠道,促進群眾主動參與。一是加強宣傳。區政府要加大對鄉村振興特別是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對農業農村的政策的宣傳力度,拓寬宣傳途徑,形成強大宣教陣容、宣教攻勢,對農民進行新思想新理念新作為宣傳引導。二是主動邀請。主動邀請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各種活動,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讓群眾參與社會管理,鼓勵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專案建設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廣泛支援,從而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5、壓實各級主體責任,提高部門工作效率。區政府要把鄉村振興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強領導,在實施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區政府要對有關事項、重大專案統籌協調等方面,主動作為,認真落實。二是加大督辦檢查力度。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對鄉村振興各階段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督辦檢查,把檢查結果在媒體上公佈。同時對工作不負責,多次提醒仍沒有改進的幹部進行問責和調整。三是落實鎮黨委政府主體責任,鎮委書記、鎮長要親自抓,把任務量化細化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員。區直部門落實各自工作職責,提高工作效率,按時保質完成任務。四是結合此次村委會換屆,配強兩委班子,壓實兩委的主體責任,主動擔當,不等不靠,帶領全村群眾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6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就“鄉村振興”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航向。就xx市來看,近幾年來圍繞建設美麗新xx和全面脫貧奔小康目標,在新農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作了許多有益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新時期黨中央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且有很長的路要走。x月中旬,xx市統計局民調中心聯合xx市統計局,按照xx省“鄉村振興”百村千戶民調調查的通知精神,分四個組對部分xx市鄉鎮進行了入戶調查,並採取了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檢視資料等方式就xx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對xx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實施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了梳理和彙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面臨的現狀
xx市總面積xxxx平方公里,轄xx個鄉鎮、x個街道辦事處,xxx個行政村(居委會)。其中行政村達xxx個。xxxx年xx市總人口達xxx.xx萬人,其中:xxxx年xx鄉村人口xxx.xx萬人(xxxx年未釋出)。從以上資料可知,xx仍是一個農業大市。因此,xx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的重要抓手。特別是今年脫貧攻堅進行決勝期以來,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支農惠農工作扶持力度,使得xx市農業和農村工作實現了穩定發展的顯著成效。xxxx年(xxxx年農業普查資料暫未釋出,用xxxx年資料)糧食播種面積xxx.xx萬畝,總產量xxxxxx噸;油料播種面積xxxxx萬畝,總產量xxxxx噸;生豬出欄xxxxx萬頭,產量達xxxxxx噸;造林面積達xxxxxx畝……;xxxx年,xx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同比增長x.x%。
(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1.農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xx市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建設美麗新xx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差距逐步縮小。至xxxx年底,xx市建成遍鄉農村公路共xxxx公里。其中xxxx年建成扶貧公路xx.xx公里,窄路加寬xx公里,本級財政投入新建xx.x公里。目前xx市xxx個行政村道路硬化全部完成,實現了村村通。並且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計劃xxxx—xxxx年力爭建成xxx公里農村公路,推進農村公路向進村入戶延伸。xxxx年,xx市成立了書記任“河長”制的制度。xx境內流徑x大河流(中小河流共xx條)x水河及xx河。目前護堤二期治理工程共投入xxxx萬元;中小型河流治理中,其中小水河治理投入xxx.xx萬元,潯江河治理投入xxxx.x萬元;xxxx年止xx市有水庫xxx座(大型x座,中型小Ⅰxx座,小Ⅱxxx座)山塘xxxxx處。xxxx年一年中,水庫共完成投資xxxx.xx萬元,山塘共完成投資xxx.xx萬元。
2.建立健全了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一個地方及至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優先發展和人才的拓展引進。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落實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政策,全面改善鄉村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xx市xxxx年共有鄉村中小學xxx所,在校學生達xxxxx人,義務制教育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做到學有所育。xx市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補助政策,支援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改善條件。至xxxx年底止,全市共有鄉衛生院xx所,新改建村衛生室xxx所(其中xxxx年新建xx所),聘用鄉村醫生xxx人。做好農村特別是貧困戶的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動態化、精細化管理工作,把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
3.各種資源向鄉村合理流動,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大力做好農村創業扶持工作,為涉農專案要求金融部門儘量提供擔保貸款業務,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鼓勵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工商業主返鄉下鄉創業。並引導一批農民合作社規範化發展。產業成長了一批“公司+農戶”模式的龍頭企業。如“xx市xx有限公司”及“xx市xx有限公司”等等。大力發展休閒度假、產業開拓的各種休閒農莊。xx市制定並實施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計劃,以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為紐帶,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年均增長x%左右。
(二)完善和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共同富裕。
1.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圓滿完成。從xxxx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啟動以來,經過三年來艱苦細緻工作,至xxxx年底全部完成全市xxx個行政村的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在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的基礎上,積極盤活土地流轉經營權,建立健全了農村土地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像xx“xx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農民油茶山面積xx.x萬畝,涉及農戶x.x萬戶,其中對接貧困戶xxxx戶。有效地實現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效益,增加了廣大農民收入,實現了共同富裕目標。
2.開展扶貧決勝攻堅任務。切實夯實扶貧舉措,制定並下發了《xxxx—xxxx年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工作計劃》,要求推進產業、金融、就業、安居、教育、健康、兜底、設施、黨建、社會等十大扶貧舉措進一步得到落實。例如在教育扶貧方面,確保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落實“一提高”、“兩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傾斜”、“八免費”等各項教育扶持政策。全體市級領導帶頭,各鄉鎮辦事處、各行業、各後盾單位、各駐村工作隊統一行動,規範填寫扶貧手冊,夯實基礎臺賬資料,宣傳扶持政策、落實幫扶措施,確保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3.最佳化收入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xx市人社局積極開展中介幫扶外出打工機制,堅持工資性、財產性、經營性收入及轉移支付增長協同發力,促進農民收入扶持普遍較快增長,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鼓勵農民將承包地經營權、四荒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政策補貼等透過折股量化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像“xx市xx生態農業開發展限公司”,廣大農民以土地入股,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形成了以茶文化為載體、集鄉村休閒、餐飲娛樂的生態農莊發展模式,極大地調動當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渠道
(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長足發展。
1.實施農產品品牌產業強市行動。xx是農業大市,農業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位置。先後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xx萬畝國家級優質水稻制種基地”、“xx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xx省牲豬出口基地”等榮譽稱號。出現xx油茶、xx貢茶、xx紅薯粉皮等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
2.一二三戶整合一起的現代農業加速發展。xx市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大戶”等新型農業組織模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經營規模,重點培育一批專業型悉種養大戶、示範性家庭化農(林)場、服務型農民合作社、領軍型農業(林業)龍頭企業。xx市農業產業化企業搶抓發展先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增收增效為目標,奮力推進產業擴張和創新,全市共約有農產品加工企業約xxx家,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發展到xx多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一家。糧食、紅薯、油茶、茶葉、禽畜加工業成為xx的優勢產業,油茶、紅薯、茶葉加工成為xx市農產品的特色產業。xx還是傳統的蔬菜生產大市,早在xxxx年就被確為全國xxx個蔬菜生產重點縣之一。像“xx市綠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印證了xx市農業供給側改革取得了極大成就。該公司共流轉土地xxxx多畝,再生稻有一半面積,又建成了一個xx噸的生產加工廠。xxxx年,xx市在糧食麵積總產量保持穩定的前提下,著力最佳化結構,提升品質,增加效益,綠色高產高效模式推廣面積突破xx萬畝,打造了x個高檔優質稻高標準萬畝示範片,輻射帶動全市水稻播種面積xxx萬畝,糧食加工業主要分佈在國家級農業產業示範基地“xx市xx科技園”內。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一二三產業融合一起的現代農業模式建設,出臺了一系列的獎勵和扶持政策,為xx市經濟轉型開創了新的局面!
(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幸福新xx。
1.農村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xx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生態xx、實力xx、幸福xx、開放xx”活動,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宜居新xx。xxxx年,全市完成森林總面積xxx萬畝,其中xxxx年新造林面積x.xx萬畝,建成速生林x.x萬畝,森林覆蓋率達xx.xx%,森林總蓄積量xxx.xx萬立方米,建成綠化覆蓋率xx.x%,綠地率xx.x%,人均公園綠地面積x.xx平方米每人。建成國家級溼地公園一處,即“x水國家溼地公園”,省級森林公園一處——xx竹海森林公園。最近,市委市政府實施了“百城千城萬村”新農村建設工程。著力整治農村環境,重點整治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大力治理生態環境,推進農村福分上轉運一體化模式,推行分類施放、收集、運輸、處置機制。推進廁所革命,完善農村公廁布點,積極創新生態公廁,全面普及農戶家庭水衝式廁所,健全農村生活汙水網管和終端運維管理服務機制,確保汙水有效處理。
2.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進一步提升。xx市xxxx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專案共x個,共投資xxxx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xxxxx.xx畝。全市農機總動力達xx.x萬千瓦,機械化綜合水平達xx.xx%,其中水稻機械化綜合水平達xx.x%,有力改善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狀況,有效解決了糧食增產增收的後顧之憂。
3.農民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移居新xx,並在鄉村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和好媳婦、好公婆、xx好人等評選活動。xxxx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xxxxx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保障人數xxxxx人,農村xx週歲老人養老金待遇進一步提高。
(五)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xx市幾年來,不斷加強和改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建設美麗、幸福新xx為主題,狠抓農村環境整治,注重鄉風民風建設,實現了精神文明和脫貧攻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勢頭。
1.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xx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要求相結合加以創新,形成了xx特色的農耕文化、xx文化、xx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傳統文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得以廣泛弘揚。積極倡導節儉辦事新風尚,堅決反對彩禮、人情、建房等攀比之風,遏制鋪張浪費、大操大辦。提倡廣大村民參與健身鍛鍊、休息時間多在村級圖書館看書讀報,倡導廣大村民舉辦棋類比賽、廣場舞比賽、各類球類體育比賽等新風尚。除了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進行提檔升級以外,著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至xxxx年底全市有村級文化站xx個,村級農家書記xxx家,實現全覆蓋,極大地豐富了鄉村千家萬戶的精神文化生活。
2.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摒棄不良陋習。xx市政府出臺了《規範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規定》,向全體市民及所有公職人員發起“帶頭樹新風”的倡議活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樹立一批好典型。並指導各村分別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制定《村規民約》,崇尚科學,摒棄陋習。嚴禁買碼賭博、辦酒氾濫、庸俗表演、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
二、xx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不足之處
綜上所述,xx市在“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及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必須看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還未根本解決,城鄉差距依然很大,同時與新時期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相比,更是差距很大。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要想富,先修路。xx地處丘陵地帶,地域廣袤。合併後的xxx個行政村分佈地廣(另還有近百個自然村),尤其是亮源、長坪、太平圩鄉等貧困鄉,不但地勢海拔高,而且經濟不發達,農村基礎建設成本很高,困難重重。更是由於歷史欠賬,發展不平衡。農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條件與城鎮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改、修路資金投入仍然捉襟見肘。此次調研,深入到部分村,看到的公路路面一般為x-x.xm寬,只容單車道行駛,部分路面年久失修,坑坑窪窪,出行仍然困難……。
2.農村教育事業基礎依然薄弱。國家振興,民族復興,離不開教育事業的支撐作用。xx市農村中小學約xxx所,在校學生近x萬多人,鄉村教師依然不足,特別是優秀骨幹教師更是少得可憐,部分教師一心想調往城市(並且學校教學硬體裝置極其缺乏)。尤其個別貧困鄉中小學教師都是些年齡偏大的,年輕教師很少。有少部分代課教師待遇更差,月工資不足xxxx元,且無任何福利,無法養家餬口。教學硬體裝置投入較城市差距甚大,沒有電腦室、圖書室,體育設施場地也極其缺乏(如羽毛球場地等),上述軟、硬體x大原因,嚴重製約了xx市農村教育事業的大發展……。
3.農業產業不大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xx市糧食作物多特色產業格局還未佔主導作用,且國家級(只一家)及省級品牌編少。像xx油茶、蔬菜、茶葉、紅薯粉皮、牲豬等特色產業未有國家級品牌,也沒有形成銷售過十億元的大型龍頭品龍頭企業。農田及土地設施應對災害氣候能力不強。xxxx年全年僅建成高標準農田不足x萬畝,任務顯然艱鉅。
4.農村環境狀況仍然堪憂。糧食作物(甚至蔬菜)濫用的農藥化肥、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和如廁等成為農村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這次調研到個別村,沿途未看到設立的任何垃圾處理設定,村民的垃圾處理是亂丟亂扔,甚至個別組柴、草堆放在屋前屋後,無人管理,很少見村莊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農村村民將生活汙水直接排入到附近的溝渠、河道、池塘等水體中,在炎熱的夏季極易形成黑臭水體,破壞水體的生態環境,危害人類生存環境。
5.鄉村陳規陋習時有抬頭。部分村裡仍然大興婚嫁喜慶之風,大興人情之風,生日喜慶也要擺辦酒席,收受禮金。經調研,大部分家庭一年要承受人情費幾千元,個別家庭甚至上萬元乃至幾萬元之巨,人情費氾濫成風。還有個別村民沉迷於字牌、麻將等賭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離“鄉村振興”建設目標還有不少差距,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習慣與現代文明要求形成鮮明的反差。
三、對xx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建議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建設美麗、幸福xx為契機,完善農村公路改擴建、農作物設施改造、農民飲水安全、農村電氣化及農房庭院綠化美化等工程建設要著力扶持推進不放鬆。尤其是農村公路拓寬改造及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更是重中之重。要加大對農村公路及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除了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外,更要注重各種支農惠農政策在農村的落實。增加各種農業貸款額度,支援農村農業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讓農村不僅留得住農村人,還要留得住各種城裡人來住、來玩、來發展產業的大好形勢。
2.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支援力度。鄉村要振興,教育要先行。農村教育事業面臨兩項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硬體設施建設:包括校舍的標準化建設、電腦室的設立、各種校體育場館的建立等等;二是軟體設施建設:包括教師人數的確定,更重要的是教師素質的自身提高,要吸引一大批優秀骨幹教師定期下鄉施教等等。教師素質的高低是決定農村教育事業成改的重要因素。市委、市政府要在資金和績效考核上不但要與城裡教師及公務員享受同等待遇,還要偏重高於。要不折不扣執行x政辦發〔xxxx〕xx號《xx市鄉村教師支援計劃(xxxx-xxxx)實施細則》檔案的'操作執行,使廣大農村老師安心農村工作,不思進城調動之念頭。建議一是可否建立城鄉教師交流制度:既城鎮優秀骨幹教師定期下鄉支教x-x年,返城後得到提拔重用;二是解決部分鄉村代課教師待遇,財政支援提高月工資超二千元,並每年在招考鄉村教師時給予優先加分錄用,使他們勤奮努力安心教師工作,解決後顧之憂,心有奔頭。
3.改善農村環境狀況,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以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內容為重點,實施村莊整治建設,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汙水治理為重點,從源頭上推進農村綜合整治,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做到“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幸福新農村。
4.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生產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全市農業資料、特色產業、生態環境等優勢。突出休閒農業、精深加工農業、特色農業等領域,重點打造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市場份額大、對xx市現代農業發展有重大影響和帶動作用的龍頭骨幹企業。xx市具有糧油、畜禽兩大優勢特色產業。一要建設高標準種養基地,三年內規劃建設xx個高標準種養示範基地;二要發展農立品加工產業區,三年內計劃建設x個農產品加工倉儲專案;三要著力打造知名品牌,如“xx”、“xx”、“xx油”、“xx紅薯粉皮”等系列農產品品牌。
5.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生態文化旅遊。幾年來,xx市加快了經濟結構轉型力度,發展了一批鄉村旅遊專案。像xx市xx旅遊度假區、亮源關王水庫旅遊區、元門坳風景區等一大批鄉村遊使人心礦神貽,流連忘返。xx市更要借承辦xxxx年xx省冬季鄉村旅遊文化節活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事業,為全城旅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快建成鄉村遊、生態休閒、特色文化、康養度假、產業互融為一體的綜合旅遊發展區。
6.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倡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新風尚。要以戶為主,以村為基礎,以鄉鎮為龍頭,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莊建立活動。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爭取每個行政村要有村級文化站,在文化站開展各種健康、棋類活動,正確引導村民養成向上向善、尊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的高尚風格。提高村民素質,摒棄麻將、牌類賭博、辦酒氾濫、大事鋪張浪費、婚喪喜慶等陳規陋習。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有關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任副組長的高規格工作機構。按照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並且從xxxx年起建立市、鄉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我們有理由堅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支援與重視;有xxx萬xx人民的衷心擁護,xx市“鄉村振興”戰略一定會取得成功,使xx經濟邁向快速發展的燦爛明天~!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7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進一步加強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加強農村環境治理,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宜居生活家園。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儘管在一系列強農、富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農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但很多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是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後對農村發展戰略的再提升。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求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等各項涉農經濟制度,而且注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有效推動鄉村發展、農民致富。經過對相關政策學習梳理,並採取實地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結合南城區實際,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南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狀
南城區地處縣城南部,所在轄區共8個行政村:北沙河、胡家莊、南楊家莊、孟家莊、楊家莊、申奉,2個農村社群:太紡二社群、天利達二社群。南城區把農村基礎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差距逐步縮小。
(一)發展農業產業
目前,農業產業調整成效明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以省果樹所種植技術為支撐,依託玉露香梨、早黑寶葡萄等產品,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以海宏牧業為養殖龍頭,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的肉羊生產模式。南城區現有耕地6105畝,農業人口8362人,年出欄育肥羊達到20000只,生豬出欄量9360餘頭,能繁殖母豬148餘頭,年產肉雞65000餘隻。在堅持以農戶為主體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積極與山西農業大學、省果樹所對接,在產業結構調整、新品種引進、產業技能培訓上下功夫。申奉村在農綜開發的基礎上與農業大學合作,並簽訂合同共建140畝試驗田,更好的促進科技成果面向實際應用和需求轉化,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雖然目前南城區產業調整成效明顯,但還存在很多問題:1、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基本還是以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生產生活;2、種植技術不發達,缺少專業農技人員的培訓指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還需加強;3、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援力度不夠,幫扶方式方法還需改進。
(二)改善生態環境,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農業綠色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自“拆違治亂提質”城鄉環境大整治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各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形成了源於自然,用之於田,綠色環保的良性迴圈經濟發展體系,農民收入增加了,農村秸稈焚燒現象也沒有了,農村大氣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養殖採取種養結合、迴圈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種養還田和農用有機肥為方向,加強畜禽糞汙處理利用設施建設,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汙水得到集中處理。各村積極響應上級指示,清理本村建築垃圾以及生活垃圾,進行牆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雖初步建立了生態系統保護的長效機制,但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很多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很差甚至缺乏,今後還需採取設立環境課堂、加強輿論宣傳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優質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農業面臨汙染加重等問題凸顯,農業生態環境成為短板,還需加強建設高標準、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三)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鄉村發展離不開穩定的村級環境,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透過完善村規民約、社會誠信體系等,不斷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達到改進村風民風的實效,切實營造和諧的鄉村發展環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正確領導下,經過長期的不斷努力,各村文化機制體制不斷健全,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
1、農民業餘文化組織建設不斷完善,文化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群眾自發組織各種文娛活動,豐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養和幸福指數的同時,也有助於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2、各個基礎設施建立健全,體育健身場所和圖書館等進一步完善,建立長效執行機制,免費對群眾開放。
2、目前,各村基本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且完善夕陽紅養老院基礎設施建設,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會心理的影響,制約鄉村發展也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心理和教育有關。千百年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致使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是圍繞“遠離農村、遠離農業”展開的,“不好好學習,就當農民”,是鄉村家長、教師激勵孩子學習動機的最有效口號。人們骨子裡潛移默化的滲透著一種觀念,農民不是一個體面的職業,甚至只要和農業、農村有關的人與事都會“低人一等”,這樣的說法雖然略顯極端,但卻是當前社會上的一種普遍觀念。
(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在攻堅脫貧方面,南城區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系統內的低保貧困戶7戶9人,五保貧困戶23戶24人,全面強化包村幹部責任到人,統籌推進,結對幫扶,政策兜底。為認真落實扶貧工作提供製度保障,確保貧困人口一戶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脫貧。但在在脫貧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維的培養和運用,針對不同的貧困型別採取相對的形式對貧困物件進行幫扶,並且要加強扶志的力度,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的幫扶,真脫貧、不返貧。
二、對鄉村振興發展的思考
實現鄉村振興,首要的要明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思路:進一步加強扶持政策落實,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加強叢集發展和特色產業建設。依據戰略思路,找準戰略重點,結合推進情況,全面規劃,合理確定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進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地”是農民生產生活、農村發展的載體。長期以來,農民缺乏新動力、新途徑。特別是農村耕地“碎片化”,無法大面積進行創新型生產發展。土地流轉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合理合法地將手中閒置土地流轉出去,盤活土地利用價值。
(二)當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蓬勃興起,要繼續鼓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並重點扶持解決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發展中面臨的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等難題。
(三)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力度,實行長效保護機制,改變農村居民對環境保護的態度,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問題。有效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全面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四)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因地制宜,採取符合本鄉村特點的有效方式,傳承發展農村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完善農村基本陣地建設,建立更加長久的執行機制,挖掘本土人才,從思想上振興農村。
(五)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擺脫貧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更加精準脫貧,強化脫貧質量是我們的目的。採取更加有效、創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情況。將扶貧與扶智、扶志將結合,鼓勵推動貧困群眾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力爭做到全部脫貧不返貧。
(六)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額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地位,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
1、完善農村工作領導機制,建立實施鄉村戰略領導責任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2、強化幹部服務意識,提高幹部隊伍對新思想、新任務的認識,緊抓落實,提高辦事效率;
3、根據黨的領導,開展工作,制定適合本村的工作條例、機制。
總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改革創新、攻堅破難,要著力構建“多規合一、全域覆蓋”的城鄉規劃機制,要著力構建“重點突破、系統推進”的改革創新機制,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貫徹落實各項制度,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堅決把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朝著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不斷邁進!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8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實力,既是黨中央讓廣大農村老百姓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一項戰略舉措,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潛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理念在農村工作中的集中體現,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社會穩定和黨的執政地位。根據民權縣縣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在林七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指導下,於今年9月下旬透過走訪農戶及查閱有關檔案資料等方式對XX村關於新農村建設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狀況整理如下:
一、xx村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況
XX村座落在民權縣縣城的東北部,與縣城相連,距縣城22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從村中穿過,地理條件優越,全村總面積為13。5平方公里,轄8個自然村13村民小組,713戶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畝,水面面積50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4200元,村群眾經濟收入達4。6萬元,全村共有65名黨員,設一個黨總支,二個黨支部,下設11個黨小組,村級組織健全。
(二)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1、精心謀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眾參與,科學編制,堅持標準,逐步到位”的原則,設定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
2、理清思路,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
利用X村地處城郊的地理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群眾資產的管理,著力抓好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和村級群眾經濟穩步發展。一是發展特色農業,現代農業和效益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用心引導村民發展優質糧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豬等農產品,並不斷擴大大棚蔬菜種植和家禽家畜養殖規模,如司莊、梅山、黃村、仰村八個村民小組利用毗鄰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建立了佔地800畝的大棚蔬菜基地,為城區居民帶給新鮮蔬菜,菜農收入穩步提高。二是用心發展種植草莓、甘蔗基地400畝和農村種類中介服務組織,扶優做強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帶動村民用心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輸出工作,增加勞力經濟收入。
3、整合資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X村堅持把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農民生產生活中最緊迫的實際問題入手,應對農村行路難,飲水難,灌溉難、看病難等“熱點難點”實際問題,村兩委幹部用心爭取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村民也自願捐款,多渠道籌措資金,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4、建立機制,切實加強新農村建設領導。
按照林七鄉黨委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組,X村總支書記王繼思為組長、村委會主任王繼祥為副組長,兩委村幹部為成員,村文書為資訊報道員。並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新農村建設工作,真正構成了“市指導、縣組織、鄉鎮主抓、村實施”的良好氛圍。
二、X村新農村建設的一點成效
1、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從X村的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做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正確處理階段性目標和長遠性目標的關係,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打好基礎,分步實施。
2、整體推進,突出重點。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X村下轄8個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又從解決好農民關心的具體問題入手,找準突破口,根據當前的資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分步實施。
3、幹群關係得到必須改善。
以前鄉鎮幹部及村幹部下農村入農戶時,是“要錢要命”,而此刻是“送錢送物”。
三、X村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啟示
1、徐村黨員幹部和農民中尚有較為嚴重的“等、靠、要”思想。
該村黨員幹部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很清楚,但是說起如何結合實際推進工作,多數人卻表示要等上面佈置;多數農民也沒有把自己擺進去,表示“上面要幹啥就幹啥”。部分村幹部認為提不提新農村建設,對抓建設促發展沒有區別。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農村為載體、以農民為主體來進行的,這證明X村部分農村黨員幹部還存在思想不夠解放,不夠開拓性,創新性地去開展工作。如此看來,X村兩委領導班子尤其是村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素質高低,必須程度上決定著該村新農村建設行動的成敗。
2、農村小型基礎設施投入少問題。
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但由於各種原因,一事一議較難統一農民的意見,使得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目前農業投入方面的一個薄弱環節。
3、村民文化素質不高,對科技應用的不夠
實踐告訴我們,要想使農民富起來,使他們成為新型農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農村的衛生事業、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沒有高素質的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民,增加農民收入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我認為要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用5—10年的時間,建立培訓示範基地,培養一些精通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牧特產業等技術能人,讓每一個農戶至少要有一個懂技術的明白人,要以鄉、村為單位做好非農業的專業技術培訓。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9
為充分了解我市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情況以及村民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關注度,5月21-25日,市統計局組織力量對全市鄉村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此次調研抽取了梁子湖區樑子鎮沙灣村和沼山鎮湖瓢村。調研採取實地調查和交流座談相結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56份。按照性別分類,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齡分類,50歲以下22人,50歲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類,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調查物件的身份分類,村民44人、村幹部8人、鄉鎮幹部3人、其他1人。從調研結果看,全市鄉村變化明顯,鄉村振興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民增收難、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相關問題,須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一、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的關注點
(一)期盼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被問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有關鄉村振興的選項中最感興趣的部分”時,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3人選擇“生活富裕”,佔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4人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雖然近年來我市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然而,要實現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依然較大,需要多方合力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資金、人才、技術向農業農村流動。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認為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是資金、人才、技術的,分別有42人、35人、37人,分別佔75.0%、62.5%、66.1%。在問到“您認為鄉村振興的因素有哪些”時,沙灣村六組龍群蓮回答說“當然是資金、人才、技術了,沒錢,怎麼搞好農村,有錢,沒人才和技術也搞不好農村啊”。資金、人才、技術在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大家的共識。
(四)期盼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期盼的是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的分別有32人、20人,分別佔57.1%、35.7%。認為家裡每年負擔最重的是醫療的有20人,佔35.7%。希望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報銷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聲。
二、鄉村振興的有利因素
(一)產業發展逐步壯大
近年來,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組織不斷壯大,為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105家,省重點龍頭企業12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長10.77%。同時,全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武昌魚、藍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產業,打造本地農產品品牌。2017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點308個,示範點45個。全市新增農產品“三品一標”有效品牌88個,總數達204個,同比增加40個,增長24.39%。
(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近年來,鄂州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調查中發現村民感覺變化最大的是“道路變好了變寬了、房子變大了、村子變乾淨了”。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提高鄉村資源利用率,2017年主要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約60萬噸,綜合使用量達57.7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6.2%,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鄉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鎮集中、區轉運、市處理”的模式集中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指數達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汙水處理設施對鄉村生活汙水進行集中處理,汙水集中處理指數達到90%以上。
(三)鄉風建設基礎紮實
全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村衛生室、圖書室、體育健身場所、村民活動中心等基礎公共服務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為鄉風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全市對鄉風建設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注重以鄉村文化為載體,在尊重原有鄉村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吸納現代元素。在進行農村舊房改造時堅持原真性保護、原住式開發、原特色利用。
(四)鄉村治理有序推進
鄂州市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途徑,整合面向農村的各種管理服務資源,建立全域覆蓋的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每個村都有配備網格員,負責收集社情民意、監督環境衛生、調解矛盾糾紛等工作。網格化的服務管理體系不僅降低了鄉村治理成本,而且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穩定。現階段,隨著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更加科學高效。
三、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在與村民的交談中瞭解到,一戶農民種植0.8畝地的小麥,產量320斤,毛收入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種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農藥20元),人工未計,虧本5元。據調查,今年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價格較往年有較大幅度上漲,全市化肥價格按簡單平均,平均漲幅22.8%。同時,農業生產人工成本不斷增長。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
(二)鄉村特色產業不強。透過走訪企業,我們瞭解到,生產特色農產品的企業規模小、生產鏈短,產業叢集度低。以湖北省樑子鎮鐵皮石斛生產基地為例,基地負責人表示鐵皮石斛種植、加工技術要求高,其中從鮮品烘焙成幹品這一環節目前依賴於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這一環節技術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訓工人,由於是臨時作業,難以留住工人,所以寧願將鮮品運往浙江同行那裡進行烘焙處理。
(三)技術人才支撐不足。透過調查瞭解,農村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50歲以上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較少。務農人員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推廣難,不利於農業現代化發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調研過程中,部分村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做農活了,希望政府供養他們。一些人覺得醫療費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報銷費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難和問題習慣於等政策、靠扶持、要條件,過度依賴政府,缺乏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幾點建議
1.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共治共享。一是加強基層組織作風建設。基層幹部要解決好農村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需要不斷增強鄉村治理能力,轉變工作作風。在面對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問題時,切實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實處,為百姓幹實事幹好事。二是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加大對基層幹部法治教育培訓,提高他們民主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意識。三是加大鄉村振興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向村民宣傳國家各項政策時,進行合理引導,讓群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摒棄“等靠要”思想,透過自身努力奮鬥,實現生活富裕。
2.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激發內生動力。一是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觀光旅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力爭聚集一批特色產業創新性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業加快升級。三是以品牌意識拓展市場。做響“武昌魚”、“梁子湖”兩大品牌。用“一條魚”、“一個湖”帶響“梁道”、“梁心”等一批產品品牌。
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增加民生投入,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資訊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產綠色安全農產品的同時,注重發展農耕文化、鄉愁等精神產品,打造生態宜居的好環境。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加大對農業新業態的投入,推動農業多功能拓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健康農業、快樂農業等,使農業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新產業新業態。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振興技術人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一是加強農業農村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使用。二是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鼓勵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三新”農民創新創業,使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生力軍。同時,進一步細化扶持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為返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10
一、基本情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胡陳鄉農業比重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勢在必行、至關重要。為此,特圍繞胡陳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開展專題調研。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資金問題成鄉村振興“攔路虎”
一方面,鄉村振興需要龐大資金,而胡陳鄉財政薄弱,難以長期支撐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出於物流等因素的考慮,好專案、大企業一般優先落戶開發區、城鄉結合部和交通樞紐地帶,胡陳鄉由於先天的地理劣勢,在招商引資上明顯缺乏競爭優勢。
(二)創新不足制約鄉村振興推進
目前,胡陳鄉由於創新不足,發展模式僵化,導致原有優勢不顯、發展後勁不足,最終拖慢鄉村振興進度。以旅遊工作為例,胡陳旅遊具有“點多、面廣、環境好”的特點,並且擁有農事節慶、休閒農業、戶外運動等三大資源要素,優勢突出。但是,由於創新不足,胡陳綠水青山等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隨著周邊鄉鎮對鄉村旅遊的日漸重視,胡陳旅遊的優勢日益減弱。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今年胡陳桃花節外來遊客人數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遊客前往其他鄉鎮街道參加模式更新的櫻花節、油菜花節。
(三)群眾觀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傳統“小農思維”影響,大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抱地養老”、“抱房養老”的程度,農村一些閒置土地、房產難以透過集中流轉、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終導致花卉經濟、民宿經濟、觀光經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土地瓶頸。另一方面,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業主因現代經營理念欠缺,產品服務比較單一,難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綜合價值相對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強資金管理,強化招商引資
一方面,加強鄉村振興資金監管,做到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定期稽核,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鄉道路交通建設網路,完善全域綠道功能,實現盛寧線力洋至胡陳段建成通車,爭取沿海高速互通連線線立項動工,推進鄉客運場站規劃建設,扭轉地理劣勢,強化招商引資競爭力。
(二)拓寬工作思路,增強發展後勁
一方面,積極組織鄉工作人員、村幹部、黨員、婦女代表等人員前往鄉村振興工作先進鄉鎮進行考察學習,開拓視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陳鄉現有優勢,透過改革試點等方式,“老瓶裝新酒”,積極探索胡陳鄉村振興新模式。
(三)改善群眾觀念,推進全民共建
一方面,透過村民說事、聊天長廊等平臺進行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群眾觀念,啟用群眾主人翁意識,鼓勵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另一方面,藉助光點小聚等活動,加強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者之間的交流,並安排相應的經營技能培訓,提高經營者經營水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11
圍繞進一步加強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加強鄉村人才建設、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動我市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提升。6月13日,全市青年幹部培訓班鄉村振興工作調研組透過實地走訪、檢視資料、與農戶面對面溝通、組織座談等方式對我市XX縣、XX縣部分鄉村進行調查研究,認真思考,結合我市實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鄉村振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找出鄉村發展的差距所在,補齊短板,才能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逐個問題逐個環節地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鄉村振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鄉村建設的歷史欠賬仍然較多,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鄉村人力資源匱乏。人力資源匱乏制約我市鄉村振興發展。一是人才隊伍結構欠佳。我市鄉村實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現象。從年齡結構上看,45歲以上的佔比較多,35歲以下的鄉村實用人才較少,缺乏後備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鄉村人實用才學歷層次較低。人才分佈不均衡,有的鄉鎮街道人因為政府最近幾年大力支援推動了工業、農業經濟的較快發展,導致人才集中於幾個鄉村。二是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我市鄉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力以自發進城務工或經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許多在外闖出天地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裡,同時,隨著城鎮化建設的迅猛推進,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鄉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資源、人力資源雙要素匱乏,致使鄉村發展中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顯現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鄉村實用人才和優秀的村書記是我市農業經濟的直接推動者,應充分發揮典型作用,透過政府正向獎勵、正向宣傳,讓優秀人才特別是創新能力強、對周邊農戶有較大帶動作用的鄉村人才被社會所認可,最大程度調動農村實用人才的創業創新智慧和熱情。但是,當前鄉村已有的很多實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優秀的鄉村實用人才沒有得到相應的獎勵。同時,電視、網路、微信、報紙等各類媒體對鄉村實用人才的典型報道較少,影響了鄉村實用人才的積極性。四是培訓體系不健全。我市鄉村諸多部門對鄉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主要有農業局、科協等,但相互之間又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培訓內容又往往會存在重複性,培訓的針對性不強,不能適應當前三農發展的要求。
(二)鄉村生態環境欠佳。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近年來,全市鄉村環境、人居環境已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部分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隨意丟棄生活、生產廢棄物,到處排放汙水等陋習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致使“髒、亂、差”現象難以徹底根除。二是鄉村環保基礎設施落後的局面依然存在。鄉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處於落後狀態,大部份鄉村沒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汙水收集處理設施,部分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對水源地保護和生態環境改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三是農業廢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汙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蓋已在廣大鄉村大量使用,上述廢棚(地)膜長期滯留於土地中,對土壤質量構成汙染。農作物秸稈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燒秸稈現象,是造成大氣嚴重汙染重要來源之一。在畜禽養殖過程中,農戶散養和小規模養殖佔主體,畜禽糞便隨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無無害化處理及肥料化利用,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
(三)鄉村農業體系不完善。我市鄉村對於大規模健康養殖、水稻種植產業、鄉村旅遊都有一定的發展,但這些力度還不是很大,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產業轉型升級乏力。一是農業不大也不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發展不足,特色產業培育困難,農業產業鏈條不長,產品附加值低,農產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絕大多數農產品仍然以賣原料為主,即使是簡單的清洗、分裝、預冷、儲藏、加工也沒有,全市鄉村在傳統綠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實現產業升級重組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設嚴重滯後。農業品牌培育力度不夠,知名品牌總量少,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為主。對於鄉村電商、現代農業示範區、現代工業強鎮、新型經營主體等的培育和建設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鄉村振興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不斷加強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幾點建議。一是強化領導班子建設。把幹部資源向縣(區)傾斜,把精力、資源、力量聚焦到鄉村振興上。改善鄉鎮領導班子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增強班子領導“三農”工作能力,把熱愛鄉村、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選調到鄉鎮領導班子。擇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加大黨員發展工作力度,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再教育、再培訓工作。二是創新教育培育理念。要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解決“誰來種地,怎樣更好種地,誰來幫助種地”的歷史性難題,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和加快推動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所謂“培育”,雖然與“培訓”僅有一字之差,但與“培訓”有著較大的差別。“培訓”僅是傳授知識及技能,而“培育”則包括農村實用人才成長的全過程,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訓、思想培訓、市場培訓、思維培訓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實現從“培訓”到“培育”的轉變,鄉村實用人才的隊伍建設就無法實現更大的發展。三是吸收各類實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長期“鄉村實用人才計劃”吸收和引進各類人才充實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新形勢下,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創造各類適宜的條件,大力吸收和引進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農業高技術高技能、市場推廣、機關黨建等人才資源,不斷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大量吸收涉農大中專畢業生,透過網上招聘會、人才交流大會、赴外招引人才活動等各種形式,鼓勵我市的涉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吸收涉農院校畢業生為農村實用人才。
(二)不斷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一是加強宣傳提高環境意識。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多形式、多層面地進行宣傳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透過第三方服務建立村中的物業管理組織,加強垃圾中轉站、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全權負責管理村清潔衛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及長效管理機制,使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大力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積極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綠色產業,培育觀光休閒、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美麗經濟”。培育一批集生活、生產、生態於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旅遊風情小鎮,打造一批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美麗田園,讓美麗鄉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閒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三是深入開展鄉村環境整治。鞏固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加強農村面源汙染治理,深入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加強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強重要水資源流域整治和保護,保護好飲用水源。
(三)不斷推進鄉村農業體系建設。一是加快完善現代農業融合體系框架。繼續推進種植業、養殖業、園林特產業蓬勃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梅花鹿、東遼黑豬、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最佳化結構,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與企業合作,開展產業融合試點示範,整合集中連片原料基地、加工園區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區域性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示範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及模式。二是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標準農田的保護和建設,發展科學施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水灌溉工程建設,提高耕種機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電力等設施建設和改造,提高耕種質量。按照各地資源稟賦特點,注重分工協作,避免浪費資源環境,禁止在不適合區域發展相應產業。藉助部分鄉村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民俗旅遊的發展契機。注入文化景觀元素,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遊,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田園人文鄉村旅遊產業鏈,建立一批特色小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框架。大力發展”網際網路+農業”模式,加快農產品電商化和物聯網工程的建設,圍繞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場等地,建設一批可清洗、分裝、預冷、儲藏、加工的設施,擇優選擇和推介一批有基礎、有實力、有意向的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採購等方面開展合作,完善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力新優勢。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12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實施“旅遊富民”工程,把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著力打造了一批生態、文化、養生、休閒等不同型別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特別是在“尋夢·中國最美村鎮”評選中,康縣陽壩鎮、大水溝村被評選為全國最美村鎮。全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農民就業率,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脫貧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國家鄉村旅遊模範村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0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點村12個,市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65個,農家客棧達到876家,8191張床位,農家樂達到1321戶,其中星級農家樂54戶,星級農家客棧8家;發展旅遊專業合作社74家,旅遊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480家。20XX年,隴南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828.79萬人,同比分別增長20.5%,收入1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
一、隴南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做法
按照市委“433”發展戰略中“努力把隴南打造成為甘陝川毗鄰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我市以建立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市為契機,在打造隴南十大旅遊景區、提高旅遊開發水平的同時,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打造隴南旅遊品牌的重要內容,著力建設一個不要門票的大景區,在發展全域鄉村旅遊中促進精準扶貧。
1、明確目標,聚力扶貧
全市各縣區以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為依託,把旅遊扶貧村作為景點來規劃設計,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產業來培育,把旅遊扶貧村建成有個性、有特點、有核心競爭力的旅遊精品,使鄉村旅遊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突出“旅遊扶貧”主題,緊緊圍繞旅遊扶貧來做鄉村旅遊建設專案,儘可能吸收全體村民參與,讓精準扶貧的村民參與旅遊發展,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主力軍和最大受益者。旅遊扶貧村建設依託當地旅遊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堅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較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充分體現“原鄉”原真性,把保護好歷史遺存,留住“鄉愁”作為規劃設計和專案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體現在旅遊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
2、政府引導,行業規範
制定了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建設了康縣陽壩、宕昌哈達鋪等10個旅遊名鎮和康縣大水溝、文縣哈南等一批歷史文化旅遊名村。同時要求各縣區結合地域特點,儲備鄉村客棧建設圖紙,免費向鄉村旅遊戶提供,並指派專業人員現場指導施工,出臺以獎代補政策,每建成一間鄉村旅遊標準客房,政府補貼一部分,雙聯單位幫扶一部分,農戶自籌一部分,引導群眾打造標準化農家客棧。
3、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各縣區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金,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道路、供排水和房屋風貌改造、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加快鄉村旅遊示範村的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山、水、田、林、建築等原生資源的保護利用,標準化打造農家客棧,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湧現出了一批道路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潔、彰顯地方文化和自然生態特色的旅遊示範村。市上自籌資金2億多元,建成了貫通兩縣三片區的五陽路,為向南開放、帶動沿線群眾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重要條件。全市旅遊扶貧村通寬頻率達到90%以上,隴南市區公共場所和30個重點旅遊景區、所有星級賓館飯店均實現了免費無線網全覆蓋。
4、統籌聯動,金融發力
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雙聯幫扶單位的優勢,幫助鄉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協調爭取專案資金,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旅遊扶貧,引導企業在貧困村創辦旅遊公司,鼓勵能人大戶領辦旅遊合作社,帶領貧困群眾發展鄉村旅遊,助力精準脫貧。市上重組市信通公司,追加1億元資本金,組建成立新的市級文化旅遊投融資平臺公司,並要求每縣區至少成立一家旅遊發展公司。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各縣區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500萬元的旅遊發展基金,用於獎補貧困村編制旅遊規劃、開展宣傳推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
5、創新模式,示範帶動
一是“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的花橋模式。由市龍江公司投資,縣裡提供土地,共同組建鄉村旅遊發展公司。二是“幫扶單位+支部+公司+農戶”的鳳凰谷模式。康縣城關鎮鳳凰谷以村集體控股、群眾參股、貧困戶持股的方式,成立鄉村旅遊度假有限公司,將幫扶單位和鎮上幫扶資金的一部分作為集體股由村上持有,另一部分按每戶3000元的標準作為19戶貧困戶的股金,其他農戶自籌資金入股,年終按股份分紅。三是“合作社(協會)+農戶”的鹿仁模式。宕昌縣城關鎮鹿仁村成立了羌寨旅遊專業合作社,將村內從事農家餐廳、農家客棧經營和旅遊商品營銷的農戶納入合作社。四是經營大戶帶動的草河壩模式。文縣鐵樓鄉草河壩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能人大戶創辦白馬風情園,引導農戶發展農家客棧、農家餐廳,所需蔬菜、土雞、豬肉及各種雜糧均由周邊農戶供應,帶動當地農戶致富。
6、新媒助力,加大宣傳
全市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旅遊”戰略,整合各類新聞媒體,利用全市2690個政務微博、560多個政務微信公眾平臺和大量的新聞網站、政務網站、商業網站,海量釋出與鄉村旅遊等相關的攝影及圖片。許多農家樂、農家客棧與美團、去哪兒、攜程等全國知名平臺合作,實現了全民分銷和全網營銷,吃、住、行、遊、娛、購全面觸網,為遊客帶來多元立體的旅遊服務體驗。
二、我市發展鄉村旅遊存在的問題
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但我市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扶持政策仍需不斷完善。
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與強勢推進的形勢不相適應。目前,各縣區鄉村旅遊發展呈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對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打造,主要靠整合各類專案資金,專項發展資金少。由於旅遊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力度不夠大,投融資渠道較窄,鄉村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態勢尚未形成,單純依靠政府開發投入,投資嚴重不足。農民籌資有限,資金、專案等原因嚴重製約鄉村旅遊的發展水平和速度。此外,當前的環保、土地政策也制約了鄉村旅遊的規模化發展。
二是配套服務設施不盡完善。
鄉村旅遊道路、環境衛生、旅遊標識等基礎配套設施還很不完善。縣鄉公路等級較低,路況差,標識標牌缺乏,不便於旅遊車輛通行。鄉村旅遊點的停車場、供水供電、應急救援、購物商店、遊覽步道、觀賞休憩、旅遊廁所、垃圾收集、汙水處理等設施還不完善。農家樂、農家客棧建設標準低,接待能力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三是開發層次低,產品形式單一。
當前大部分鄉村“空巢化”現象嚴重,缺乏鄉村旅遊經營主體。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遊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的現象。大部分鄉村旅遊專案在開發前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指導,建設水平低,鄉村旅遊產品粗糙、深度開發不夠,不能滿足遊客需求。
四是鄉土文化特色不明顯同質化現象嚴重。
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地域特色不突出,旅遊產品雷同現象突出。在鄉村旅遊打造中存在千篇一律、風格雷同現象,人工痕跡過於明顯,無法體現鄉村旅遊環境的生態、自然之美。
五是文化內涵有待深度挖掘。
在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中,對各地獨特的生態資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深層次挖掘、開發和利用不夠,致使景區開發檔次低、文化內涵少。特別是對散落在鄉村的大量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保護挖掘開發不夠,致使鄉村旅遊產品單一,體現不出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對鄉村農耕文化的挖掘利用保護工作滯後,對獨特的無公害綠色農特產品開發滯後,鄉村旅遊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離規模化、品牌化還有很大差距。
六是從業人員管理服務水平較低。
在實際的鄉村旅遊實體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鄉(鎮)、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都是本地農民,旅遊領域管理服務技能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且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其管理水平及綜合服務質量相對偏低。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與低素質鄉村旅遊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矛盾突出,鄉村旅遊處於粗放、低階的管理營運狀態,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三、做好全市鄉村旅遊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1、制定扶持政策,創新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
加強統籌,建立由旅遊部門牽頭,文化、農業、交通、環保等多個部門參與配合的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合作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資金整合等問題。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遊,推動農家樂的產業化發展和提質升級。加強與省農委、扶貧辦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專案的扶持。在重點推進農家樂集中連片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專業合作社、企業主導型、產業集聚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實施品牌化、專業化、企業化經營。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完善鄉村寬頻資訊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統籌協調全社會力量,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大對旅遊扶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的遊客接待服務中心、停車場、購物中心、餐飲服務、標識標牌、旅遊廁所、村容村貌改造、農家客棧、農家樂等專案的建設進度,提升旅遊接待條件。推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多種形式興辦鄉村旅遊經濟實體,形成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
3、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作用。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與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結合起來,重點做好政治引領、組織建設、政策宣傳、能人培養、機制建設等工作。積極落實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出臺的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轉化為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實踐,結合當地實際,引導科學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做好鄉村旅遊發展要素保障,“牽頭”形成推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合力。透過“黨建+鄉村旅遊”聯動融合,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旅遊和電商發展優勢,對於閒置農房,由村黨支部或村民委員會收回農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權,對地上建築物實行補償,產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並透過房屋修繕後,出租給原住民或社會投資人創辦旅遊專案。
4、全面提升鄉村旅遊要素品質。
緊盯旅遊發展新業態,以旅遊為導向,以“1+N(養老、養生、體育、親子、研學、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為模式,積極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林業等資源要素與旅遊的疊加效應,大力開發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康養服務、旅居養老等不同型別的鄉村旅遊產品,著力打造現代農業莊園、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特色小鎮、旅遊特色村、農家客棧和鄉村旅遊點。鼓勵農民以土地流轉、帶地入股等方式參與鄉村旅遊專案建設。積極發展旅遊景區周邊、城市周邊、高速公路出口(休息站)及沿線地區的鄉村旅遊,著力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聯動發展的有效平臺,實現鄉村旅遊的鏈條式、連片式發展。
5、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以鄉村旅遊資源為依託,以農民為主體,以參與性、休閒性為賣點,逐步實現由單一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生態、農業、民俗等旅遊產品轉變。注重打造鄉村旅遊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讓旅遊者親自參與操作、實踐、設計等環節,使旅遊者體會勞動生產和產品製作的過程,既體現旅遊者自身的價值,也顯示出其體驗的樂趣。挖掘具有典型的、古老的、鄉土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鄉村旅遊產品滿足遊客對歷史知識、跨文化差異的瞭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鼓勵鄉鎮舉辦旅遊藝術節慶活動、推廣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建設鄉村資訊垂直平臺、發展鄉村電商等,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鄉村旅遊宣傳營銷。
6、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育。
對從事鄉村旅遊工作的在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學習旅遊政策、市場動態、經營和操作程式、環境教育等專業知識;利用旅遊院校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以及請進人才、派出學習等方法培養一批鄉村旅遊管理人才,為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注意從本地農民中培養一批導遊人員,以密切旅遊區和當地農民的相互關係。在原有康縣花橋村全省鄉村旅遊培訓示範基地基礎上,增建幾處市級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基地,鼓勵旅遊企業或有資質的相關機構對農戶進行運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市場營銷等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技能。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 篇13
一、村居集體經濟的基本情況
街道共有25個村(居)、3個純城市社群,另外有齊魯石化2個社群在轄區範圍內。25個村居中,有3個村居(西夏、車站、山王)集體收入比較好,年均收入在100萬以上。收入來源,西夏主要是齊魯石化、華能電廠等大企業佔地,從用電用水等給予部分政策支援,和租佔地費用;車站、山王是兩個城中村,主要靠房屋租賃費用。有19個村居集體收入在10萬至100萬之間,收入的主要來源為村居周邊工業企業租地費。有1個村居(安樂店)集體收入在10萬以下,3萬以上,僅為7.82萬元,主要來源為承包地租金。另外,有2個村居(陳家、矮槐)在3萬以下,收入來源全部是上級補助資金,為經濟薄弱村,經濟薄弱的主要原因是集體合同不規範(期限長、沒經民主議事程式)個別人長期佔用集體資產等問題、租賃承包費用低等原因,集體資產價值流失
比較嚴重,集體收入不高甚至沒有收入。
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
(一)產權制度改革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XX街道自2016年開始,以安裡村為試點探索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逐步在25個村居全面鋪開,截至目前,除車站社群以外,其餘24個村居已完成改革工作。共核實村居集體總資產約20.19億元、集體土地約2471萬平方米(折畝數約37065畝),經過身份認定,共確定享受集體經濟股份的村居民24141名,經過股權量化,共有約16.37億元的集體經營性淨資產(能夠用於經營產生經濟收益)被以股份的形式確權到人。已有安裡、渠村、楊家、仉行、窩託5個村居完成工商註冊登記,其餘村居正在積極辦理中。經過清產核資,摸清了家底,解決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的問題,村(居)民對集體資產有多少、分別是什麼非常清楚,堵住了被侵佔、被挪用、流失的漏洞。最主要的一點,提高了集體資產的預期收益。
(二)拆違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2017年,我們透過拆違,拆除了75萬平,為各村居拆除騰空大量可用建設土地。同時在拆違過程中,一併進行了經濟承包合同的理順,對那些明顯不合理,遠低於市場價格的土地和院
落收歸村集體或重新發包。比如楊家社群,分別對拆違拆出的3個地塊規劃了農貿市場、鄰里中心、沿街商鋪等專案,進行對外租賃經營,預計大幅提升集體收入500~600萬元。
(三)積極策劃新業態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XX街道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成立重點專案辦公室,組建村居集體資產運營中心,加強村居集體資產管理,不斷協助村居股份合作社規劃產業,統籌規劃養老產業、現代農業、娛樂中心等建設,發展壯大村居集體經濟,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重點推進的村集體專案主要有6個,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在渠村違建騰空區,結合生態防護林專案建設,規劃建設城南市民休閒中心,集室內休閒、體育運動等於一身,村集體收入預計年增收40萬元左右。
二是在矮槐村,利用交通優勢,規劃建設智慧倉儲專案,利用拆違治亂騰空的土地約130畝,初步規劃建設倉儲面積約40000平米,分兩期建設,預計投資6000萬元,引進社會資本,建成後可疏導齊園農貿市場的副食產品等物資的儲存,為齊園農貿市場重點專案建設做好配套。
同時,矮槐村藉助烏河整治的機會,發揮烏河生態資源的優勢,遠期規劃鄉村旅遊景點。集體收入預計年增收90萬元。
三是對華能XX電廠西側窩託社群的山體進行復墾利用,與企業開展合作開發利用,規劃建設標準化停車場。
四是以安裡村生態園為輻射點,北至南外環、東至淄江路、南至安裡生態園南路、西至辛朱路,包括安裡、王朱、仉行等村,涵蓋森林公園、特色農業、文體特色產業以及蚯蚓養殖等,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服務、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迴圈田園綜合體。
綜合體內建設聯動棚,將安裡村各戶初具規模的葡萄種植引入綜合體內,實現村民致富、品種最佳化、統一管理,綠色生態。待綜合體發展成熟後,將範圍擴大至王朱村,同時引入渠村煎餅等食品加工業。帶動城南村居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五是在山王社群違建騰空區,規劃建設智慧立體停車場專案,預計建設260個車位的智慧立體停車場,預計投資900萬元。
服務周邊餐飲、小區居民停車,極大緩解牛山路及周邊小區停車難、亂停車的問題。投入使用後山王集體收入年增收5萬元,20年後固定資產全部移交山王社群。規劃建設城市休閒娛樂綜合體專案,位於牛山路與山王路交叉口,預計投資2000萬元,由股東和集體集資,規劃建設特色餐飲、酒吧等休閒娛樂專案。
投入使用後,集體收入預計年增收300萬元。
六是在楊家社群拆違騰空區,加快推進農貿市場、鄰里中心建設,其中楊家農貿市場專案位於一諾路以西、牛山路以南,佔地面積約20畝。
透過股東集資1.5萬元/人,共集資1000萬元進行開發。現已開工建設,預計7月份交付使用。集體收入預計年增收200萬元。楊家社群鄰里中心專案位於牛山路以北,佔地面積約12畝,預計投資1300萬元,由集體和股東集資建設,現已開始施工,預計年底交付使用。集體收入預計年增收300萬元。兩個專案,集資分紅回報率保守估計不低於15%,平均每位股民增收1萬元。
三、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面臨的問題
一是村居可用土地資源較少。
土地是實現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大多數村居可用建設土地資源並不豐富。
二是在建專案的手續問題。
由於XX街道整個轄區位於大武地下水富集區上,必須在保護好水源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方能開展建設專案,專案規劃、立項問題較難解決。
三是發展思路不明。
部分村居受困各類因素影響,發展思路不明確,沒有好的發展專案。
四是政策扶持方面。
一方面,上級資金扶持力度不夠,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流動性資金,靠自身建設集體專案難度較大,需上級出臺資金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土地資源利用存在政策障礙。對於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出讓給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用於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專案,目前土地利用方面缺乏政策依據和支撐。
四、關於加快農村產業振興的幾點建議
一是在完善組織功能方面。
應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發揮好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功能作用,確保集體經濟組織對集體資產的有效管理運營。在經營模式創新上,借鑑江浙一帶“股改+小微產業園“模式等成型經驗,利用好資金、資產和資源,以入般、合作、租賃、專業承包等形式,與承包大戶、技術能人、企業等聯合與合作,實現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
二是工商註冊登記方面。
一方面,工商註冊程式繁瑣,目前,經濟股份合作社仍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進行註冊登記,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工商註冊登記後稅費負擔過重。登記註冊後,合作社取得法人資格,面臨稅費的問題。合作社辦理工商登記後共需繳納房產稅、租賃營業稅、土地使用稅、紅利稅等十餘項稅費,XX街道目前集體資產20.19億元,如果沒有優
惠政策支援,將面臨繳納超過1個億的稅費。另外,村居委會還負擔著社群治安、衛生、教育等公共職能,其運轉經費仍由合作社列支,應當制定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對集體經濟組織收入中用於村居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建設的部分,實行稅前列支。
三是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方面。
構建統一性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為集體資產資源的發包、出租和集體資產變賣處置、集體工程專案購建等,提供正規的公共交易平臺。
四是政策扶持層面。
一方面,加大上級資金扶持力度,對於利用村居集體建設用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的專案給予資金扶持。另一方面,對於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出讓給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專案,需加快解決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政策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