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範文(通用16篇)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範文(通用16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範文(通用1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

  一、齊頭並進狠抓鄉村“五個振興”

  (一)狠抓產業振興。始終堅持把糧食生產擺在突出位置,積極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全縣已完成早稻種植面積13.61萬畝,佔市政府下達我縣早稻目標任務13.50萬畝的100.81%。完成中稻種植面積5.68萬畝,佔任務5.63萬畝的100.89%。建成設施蔬菜基地134個,蔬菜鋼架大棚1.2萬餘畝,全年種植貝貝小南瓜1萬餘畝,產量突破3000萬斤,其中春茬種植貝貝小南瓜2200餘畝,產量達800萬斤。露地蔬菜種植面積2.3萬畝,全年產量超10000萬斤。在主打蔬菜品種貝貝小南瓜品牌效應帶動下,西葫蘆、哈密瓜、辣椒、茄子、西紅柿、黃瓜、豆角、西瓜、鮮切花等品種遍地開花,呈現出“一枝獨秀,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積極培育富硒蔬菜產業,與華中認證、xx富硒檢測中心合作,指導西江鎮、小密鄉積極開展富硒產品認證,其中西江鎮成功申報富硒認證的產品有四個,分別為:貝貝小南瓜、蓮子、辣椒、茄子。西江鎮、小密鄉共培育富硒農產品品牌5個分別為:獨好貝貝、硒貝貝、龍之行、大錦山、東江蜜。油茶產業新造3000畝、低改3000畝、提升10000畝。畜牧產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0xx年上半年生豬存欄29.7萬頭,同比增長54.66%,完成當年任務165%;肉牛飼養量達到了6.89萬頭,羊存欄1.32萬頭。繼續打擊非法育苗和市場無證苗木銷售,嚴格苗木調運程式,扶持網棚假植大苗。加大招商力度,提升農業產業水平。共引進洽談招商引資專案4個,計劃投資達20億元。紮實推進鄉村旅遊開發,清溪鄉盤古嶂、xx鎮紫雲山漂流、xx鎮古坊村、洞頭鄉畲族村、xx鎮營坊村等鄉村旅遊點建設已初步成型。全縣共發展農家旅館、農家樂43家。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業一產向二三產業自然延伸。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力軍作用。加快推進農旅結合,打造生態農業與休閒旅遊發展新業態。圍繞建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漢仙國家5A級旅遊區,促進種植業、加工業、餐飲業等與休閒旅遊互相滲透、互相提升,著力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空氣變人氣、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商品。將“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打造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村莊”“生態旅遊村”“生態文化村”,全域旅遊格局加速成型

  (二)狠抓生態振興

  1、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一是狠抓村容村貌提升。有序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抓好76個省級村點和77個自建村點建設村內道路、戶廁、供水、公共照明等設施,治理村莊排水溝渠、河塘以及違章房、危舊房、廢棄空心房等環境“髒亂差”。二是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紮實推進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穩步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實現定點存放、及時清運。梯次推進農村汙水治理,42個行政村建有集中式或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5個行政村建有納管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達19.3%。三是健全長效管護機制。落實村莊長效管護建設資金121.5萬元,緊扣“五定包乾”要求,健全村莊環境管護動態監督機制。積極推廣“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管好用好市級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資訊系統,正在和電信商談縣級“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

  2、全力推進土壤汙染防治一是推進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修復。已全面完成耕地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完成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5454畝,占上級下達任務數4811畝的113.36%,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評估點位按要求採集水稻樣品,自評點水稻樣品已委託送檢。二是推進汙染地塊安全利用修復。我縣1塊疑似汙染地塊已請第三方進行初步調查,根據初調結果確定為無汙染地塊,現已移出疑似汙染地塊名錄,可安全利用。三是推進涉鎘重金屬行業汙染防控。全面排查轄區內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重有色金屬冶煉業、鉛蓄電池製造業、皮革及其製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和電鍍行業等6個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同時對其他行業鉛、汞、鎘、鉻、砷等5類重點重金屬汙染物排放總量進行有序控制,建立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並實行動態管理。五是推進危險廢物處置。加強我縣危險廢物汙染防治工作,落實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責任,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促進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落實各項法律制度和相關標準規範,緊抓危廢產生單位、經營單位兩個重點,強化日常監管,落實危廢管理計劃備案及申報登記工作。

  (三)狠抓文化振興

  1、傳承優秀文化。我縣與xx師範大學音樂學院、xx民間區域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共建了田野調查基地,興建了傳承基地、傳播基地和傳習所19個,傳習點62個。目前,位於xx鎮古坊村的《xx客家匾額習俗》傳承基地已成為我縣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而《客家藥艾灸》傳習所頗具氣象,成為我縣傳習所的典範,洞頭鄉河頭村的《畲族擺字龍傳習所》和《灰水米粿製作技藝》傳習所與鄉村旅遊建設相結合,成為了美麗洞頭的又一張名片。20xx年以來,我縣多次在xx賴公廟會期間,舉辦以“趕賴公廟會、看聲川大戲、遊漢仙勝景、品xx美食”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旅遊節,精心安排了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愛朦朧人朦朧》等話劇演出、賴公廟會祭拜儀式、菩薩出街、“暢遊漢仙岩·快樂自駕遊”、美麗xx·腳踏車鄉村遊、客家菜烹飪大賽、特色美食展、旅遊商品展等系列活動,積極推動省級非遺專案《賴公廟會》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透過“文保單位+旅遊”的形式,開發利用好文保單位專案。將羊角水堡、粵贛省委革命舊址、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暨鄧小平舊居、留守蘇區中央機關革命舊址群打造成旅遊景點。

  2、弘揚文明鄉風。典型引領,全面帶動。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和“最美”系列評選,弘揚正面典型。每年評選“xx好人”、“最美人”、“最美家庭”。多措並舉,強化整治。治理不孝風。開展“百善孝為先”主題教育活動,對不孝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媒體曝光,保持高壓態勢。治理浪費風。推行文明用餐,在微信公眾號等釋出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和杜絕餐飲浪費倡議,同時要求各餐飲服務單位在大堂、餐廳醒目位置張貼“文明餐桌、厲行節約”提示語、告示牌等,引導顧客文明用餐、節儉消費。我縣透過推廣骨灰堂、農村公益性墓地、城市公益性墓地建設,墳墓“立改臥”的方式,不斷推進“綠色殯葬”改革,創新性殯葬方式在全省範圍內進行了推廣。

  (四)狠抓人才振興

  1、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全力做好20xx年省市分配我縣江西農業大學本科函授招生任務。同時積極引導定向生向鄉鎮開展農技推廣服務工作。

  2、持續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多渠道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重點培養一批種植養殖骨幹型實用人才,提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積極做好培訓機構、實訓基地的認定工作,建立培訓學員名單庫,印發實施方案,訂購了相關教材,組織了監管人員及師資參加省、市集中培訓。

  3、接續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努力提高農技服務水平。繼續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積極爭取上級對我縣農技推廣休系改革與建設專案的支援,已下達資金使用計劃;加強農業科技知識推廣應用。利用微信、簡訊、中國農技推廣APP等平臺,積極推送農業實用技術影響資料,加快農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基層農技人員隊伍建設。積極向省、市爭取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指標,進一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力量。

  (五)狠抓組織振興

  1、強化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農村局,設立縣委農辦秘書股,核配股長1名。強化鄉村振興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制,明確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履行鄉村振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責任,構建明晰高效的鄉村振興責任體系。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若干措施》《xx縣村幹部管理辦法(試行)》和《xx縣村級班子及村幹部考核辦法(試行)》等相關檔案,壓緊壓實鄉村兩級工作責任,推動組織振興。

  2、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資訊化建設。抓重點、補短板、促提升,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推進基層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在麻州鎮開展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工作,在洞頭鄉上東坑村和河頭村開展村小組撤併試點工作,目前各試點工作按要求穩步推進。加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多村治理體系建設,在xx鎮xx村、xx鎮xx村開展了農村社群試點建立,在xx鎮xx村、xx鄉下基村開展綠色社群建立工作。大力推進村(居)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同時制定完善了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充分發揮其在城鄉社群治理中的規範引導作用,積極弘揚了公序良俗,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建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275個。印發了《xx縣村(居)紅白理事會指導規範(試行)》的通知,進一步規範了民主決策。

  3、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推動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有效整合。持續深入開展鄉風文明行動,整治大操大辦、相互攀比、厚葬薄養、天價彩禮等不良風氣,倡導現代文明婚喪禮俗新風。紮實開展道德“紅黑榜”評議活動。深入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實踐,加強鄉村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深化“普法”教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保持農村和諧穩定和群眾安居樂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的專項鬥爭,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二、多措並舉深化農村各項改革

  1、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已按省市時間節點要求完成改革任務。全縣24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面完成了鞏固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成員登記備案,解決了集體資產屬於誰、誰有份的問題,制定了量化股份辦法和組織章程。召開了成員代表大會和第一次股東代表大會,成立了三會(股東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24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透過改革明確了各類資產產權歸屬,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權能,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保護了農民和集體的合法權益。為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辦理了登記賦碼手續和協調相關部門辦理公章刻制工作,244個經濟合作社組織登記證書以及公章已全部發放到位。同時縣局為各村統一製作了合作社行政牌。農村土地改革與管理、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2、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一是供銷惠農服務中心建設專案取得新進展。結合深化供銷改革的工作要求,縣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完善功能與配套設施,籌建供銷惠農服務中心建設,正在打造集農資儲備、農資銷售、農資配送、農業服務等多功能一體的惠民服務中心。專案選址物流園內,佔地面積20畝,專案規劃建設包含農資儲備倉庫、物流倉庫、農產品收儲倉庫和測土配方、惠民服務綜合辦公樓。將為進一步建立完善我縣農資連鎖直營店、加盟店、村級電商服務點資訊網路和農村配送網路,促進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為農資供給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組建飛防隊伍,開展統防統治業務縣農合聯購入3臺無人機,組建了一支無人機飛防隊伍,承接水稻、菸葉、臍橙、桔柚等農作物統防統治業務,有效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緊缺問題,確保打藥安全和打藥精準。現代科技走上田間地頭,做到病害防治精準高效,提升了供銷社為農服務科技含量。目前,統防統治業務發展迅速,承接業務面積達1萬多畝,預計全年可作業面積2萬畝以上。三是基層社恢復重建工作穩步推進。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支援,已恢復重建麻州、xx、xx、xx、xx、xx等6個基層供銷社。今年將繼續做好xx、xx、xx、xx、xx等5個基層供銷社的恢復工作,目前正在申報登記工商登記註冊,鄉鎮基層供銷社恢復註冊接近60%。

  3、開展林權改革。自20xx年列入第二批省級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以來,xx縣始終把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組織保障到位,制度完善到位,體系建設到位,管理服務到位,入手開展了一系列完善集體林權改革制度工作。規範林權的流轉,建立縣、鄉、村三級體系,並建立林權登記管理系統,全縣在19鄉(鎮)設立了林地流轉服務中心和負責人,村護林員擔任林權流轉資訊員,建立相關制度,林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落實5年過渡期和“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動態調整機制,對識別出的“兩類人群”實行分層分類幫扶。,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鞏固拓展產業幫扶和聯結帶動。加強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機制,健全後期運營管護機制。選擇部分鞏固拓展任務重的村作為全縣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

  二是大力發展高質量現代農業。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貝貝小南瓜培育發展成為首位產業和全市標杆,打響“貝貝小南瓜”品牌。加快臍橙產業發展升級,強化柑橘黃龍病防控,徹底清除病樹;高質量推進標準化生態建園,全面提升生態化、標準化種植水平,促進臍橙產業在現有基礎上量質提升。抓好油茶產業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鞏固傳統產業菸葉生產,推動xx桔柚、肉牛、小龍蝦等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園、農產品交易中心等市場平臺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電商等新業態,促進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無縫對接,讓廣大農民獲得更多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和就業崗位。

  三是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科學規劃縣域村莊佈局,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注重規劃引領,加強農村建房管控和風貌塑造,整治農村超高超大建房行為。常態化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統籌推進戶廁化糞池無害化改造、生活汙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全面推廣城鄉環衛全域一體化第三方治理。連線成片推進206國道沿線、會杉線、莊白沿線村莊(庭院)整治建設,健全村莊環境管護動態監督機制,廣泛開展美麗宜居創評。推動鄉村環境從基礎整治向品質提升邁進,加快實施鄉鎮建設三年行動,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突出短板,將農村改廁問題摸排整改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專案清單,努力把改廁這件實事辦好。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建立省級、國家級衛生鄉鎮。到20xx年,乾淨清爽、整潔優美、宜居宜業農村人居環境基本實現。

  四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公路、供水、環保、電網、物流、資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目標,全面提升農村公路服務能力和品質,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湘水系統治理工程,抓好應急備用水源工程。

  五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強農村兒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制定和完善應急醫療救治預案,開展應急醫療救援演練;補齊衛生應急服務體系的短板,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優撫安置制度。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完善農村社群綜合服務平臺設施。

  六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著力盤活土地,積極開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試點,完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健全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平臺。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喚醒農村“沉睡資源”。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保障村級集體資產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著力盤活機制。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社會化服務,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重點培育以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為代表的小農戶類職業主體,依託產業組建專業化服務組織,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服務短板問題。

  七是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深入推進黨建標準化工作,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鄉風文明行動,持續推進婚喪禮俗、不孝敬老人、賭博等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專項整治。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的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加快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提高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2

  為全面推進我縣鄉村振興工作,近年來,縣城管局圍繞“城鄉統籌、源頭減量、分類處置、系統治理”的思路和目標,精心謀劃、精緻組織、精準發力、精細落實,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較好進展。

  一、加強城鎮統籌。

  (一)紮實推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為進一步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圍城”的出路,我縣於20xx年投資1800萬元在垃圾填埋場西側建設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的大型垃圾中轉站,20xx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縣生活垃圾全部轉運至盱眙縣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現庫區內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經統計,20xx年全年共外運全縣城鄉生活垃圾量達63810噸,降低了環境汙染,減少了資源浪費,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20xx年11月我縣環衛體制調整,將城區背街後巷、城郊結合部、城中村以及經濟開發區的道路清掃保潔全部納入了環衛規範作業,現有環衛人員458人。同時每個鎮也建立了專門的環衛保潔隊伍,保潔人員配備原則上按照集鎮每千人配3名、每個村配4-5名的標準配備到位,並相對保證衛生保潔專業隊伍的穩定。截止目前,全縣農村環境保潔員已達1158名。

  按照省裡提出的“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垃圾統籌處理體系建設要求,我縣結合自身實際,將“四步”變“兩步”,採取縣包到鎮(垃圾轉運、處理由縣負責)、鎮包到村組的兩級統籌執行管理模式(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清掃保潔、垃圾收集由各鎮負責)。目前城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率達97%,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以上。20xx年縣財政將農村環衛方面的獎補資金提高至128萬元,較20xx年相比增長率達12.8%。大量資金的投入,促進了城鄉清潔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建立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提供了經費保障機制。

  二、推進垃圾分類。

  根據工作實際情況,明確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方法,即縣城“細化三類、三分法”,農村“定點投放、二分法”,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紮實推進縣城垃圾分類試點,金水灣、金採新村等試點小區開展“分類換積分”活動,引導居民自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推進機關單位設定垃圾分類設施,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準確投放率。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呂良鎮率先啟動農村分類試點工作,投放三分類果殼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處理站,所轄村垃圾分類試點實現村域全覆蓋,村民參與率達80%。

  強化宣傳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廣泛深入宣傳,以推動垃圾分類實質運作為基本目標,透過設立宣傳欄、投放公益廣告、發放宣傳單頁等方式,增強群眾垃圾分類意識,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進單位、進社群、進家庭、進校園,力爭做到將垃圾分類投放與宣傳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

  加強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設施建設,完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垃圾壓縮處理中心,加快推進城東、城西垃圾中轉站建設,逐步提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同時,統籌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運處理工作,力爭垃圾不落地、不積壓,不斷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3

  20xx年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xx鎮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守住規模性返貧底線,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實做好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現就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鎮是全省27個革命老區鄉鎮之一,轄有16個行政村,30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001戶38006人,總面積112.4平方公里,一般農戶10156戶,系統內幫扶物件841戶1991人,其中監測戶以外的脫貧戶816戶1932人、脫貧監測戶6戶13人、邊緣易致貧戶18戶44人、突發嚴重困難戶1戶2人、易地扶貧搬遷119戶208人,20xx年年人均純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

  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

  (一)突出銜接重點,持續落實政策。

  1、“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政策鞏固落實情況。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xx鎮在xx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安排下於xx月份在全鎮範圍內對照“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核心指標,進村入戶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隱患的拉網式大排查。經過為期半個月的摸排全鎮所有農戶象無住危房、飲水安全無保障、醫療費用報銷不達標、失學輟學等現象發生。

  2、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調整最佳化兜底政策措施,補齊基本民生保障,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透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截止20xx年xx月全鎮脫貧人口中落實低保救助818人,特困供養救助256人。

  3、產業幫扶政策落實情況。xx鎮始終堅持產業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開展產業幫扶政策落實工作。一是大力發展實力產業。以伍欣甸園專案為依託,發展高階水果種植,其中3000餘畝的藍莓基地是華中地區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之一,解決了xx村及周邊400餘勞動力就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萬元;二是為全鎮247戶脫貧戶、邊緣戶及3個村扶貧車間、1個養雞大棚購買產業保,最大程度降低脫貧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讓脫貧戶能夠放心種、放心養,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三是積極協助農戶申報產業獎補,目前正在為248戶脫貧戶及三類人員申報產業獎補411620元;四是大力開展消費扶貧,鼓勵機關幹部購買脫貧戶農產品,解決農戶農產品銷難的問題,目前共購買脫貧戶農產品22000元。

  4、就業幫扶政策落實情況。始終把就業當做鞏固脫貧的重要性抓手多途徑的開展就業幫扶工作。一是鼓勵脫貧人口、邊緣戶外出務工,20xx年全鎮為538名脫貧、邊緣戶勞動力申報一次性外出務工交通補貼。二是公益崗開發,為了促進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全鎮利用光伏、人社等資金,開發公益性崗位132個,其中光伏公崗52個,人社公益性崗位80個。

  5、小額信貸政策落實情況。全鎮現有存量貸款287萬元,其中20xx年新辦理小額信貸5戶22萬元,使用合規,無逾期現象。同時加大對已貸出的扶貧小額貸款的監管和到期預警,確保了資金安全,到期能夠及時收回。

  (二)有序開展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1、紮實開展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工作。每月透過部門預警、村級摸排、農戶申請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摸排,逐一走訪調查會商研判,留存走訪記錄、會商記錄,將退出和納入監測幫扶人員名單報鎮鄉村振興辦彙總,鎮黨委每月召開黨委會,針對鎮振興辦彙總確認名單,逐一會商研判,看每個人是否符合退出和納入條件,最終形成決議報市鄉村振興局,20xx年鎮黨委已開展了10次會商研判。做到早發現、早幫扶,形成完整的動態監測幫扶閉環。目前已透過一事一議解決3戶脫貧戶自費醫療費用過高問題,透過防貧保解決42戶一般農戶醫療費用過高問題。

  2、多措並舉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扶工作。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目標,多措並舉開展後扶措施。一是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易遷戶外出務工增收,同時為其申報一次性外出務工交通補貼;二是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易遷戶落實政策兜底;三是利用易遷後扶資金119萬元(易遷戶戶均一萬元)建立油茶深加工車間和藍莓包裝車間,租金(9萬元)按照戶數比例分配至各村對公賬戶,用於優先易遷戶產業發展、特困戶救助和公益性崗位。安置點配套設施按照“十個一”配置齊全。

  3、紮實做好扶貧資產管理工作。對已建成的扶貧專案及資產進行全面核查,主要分為經營類資產、基礎設施類資產、易地搬遷類資產,逐一逐級登記,建立扶貧資產清單,對已形成的扶貧資產應納盡納、分級逐一登記造冊,明確各項扶貧資產資訊。

  4、有序開展銜接資金專案實施工作。完成20xx年專案庫建設任務,xx鎮扶貧產業路建設專案批覆10.2公里,總資金規模408萬元,涉及扶貧資金153萬元。其中xx鎮和順村、聯星村、中灣村標段產業路建設5.8公里已完成市級驗收等待資金撥付,xx村、xx村、xx村標段產業路建設4.4公里已基本完工。

  三、和美鄉村建設情況

  一是加快和美鄉村示範點的施工進度,目前全鎮3個和美鄉村示範點專案建設均已完成80%以上,確保在xx月底前完成專案建設的全部內容;二是積極宣傳動員,提升群眾對和美鄉村建設的認識度,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鼓勵廣大群眾參與到和美鄉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建設中來,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三是組織人員開展冬季夜間治安巡邏,確保冬季夜間治安穩定。

  四、實力產業發展情況

  一是堅持“紅色沃土,藍莓小鎮”的發展理念,把藍莓種植作為鎮級一大主導產業,目前xx鎮藍莓種植面積達3600畝,下一步將著力打造藍莓種植示範基地建設,擴大藍莓種植規模、提升藍莓品質;二發揮xx鎮種植大蒜的悠久歷史及“xx大蒜”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鎮範圍內連片大規模種植xx大蒜,現已在陶廟、東昇、xx等村種植大蒜1060畝,目前正在進行“xx大蒜”地理商標註冊事宜,進一步擴大xx大蒜產品知名度。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4

  xx縣,古稱xx,轄11個鄉鎮,262個行政村,總人口50萬人,地域面積695平方公里。

  xx縣是xx窯發祥地,是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全程農業機械化示範縣、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甘薯)、xx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先進單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省級優秀縣、xx省蓮藕之鄉、xx森林資源大縣、xx省旅遊資源大縣。

  20xx年xx縣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業農村各項事業繁榮發展。全市唯一;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成效顯著,連續兩年被省農業農村廳評價為“優秀”檔次;森林鄉村建立任務完成突出,獲得省、市表彰;全縣一產固投工作比較突出,在全省招商、一產固投和百村示範帶動工程排程影片會上作典型發言。

  一、以“產業興旺”為核心,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結構調整和深化“四個農業”的決策部署,狠抓一縣一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一是發揮優勢,夯實產業基礎。已初步形成了西部特色雜糧、中部肉奶生產、東部果蔬產業梯次分明的農業經濟格局。已經培育出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國家級示範社5家,省級示範社17家,市級示範社4家。二是因地制宜,帶動產業強鎮。以鄉村振興建設為契機,因地制宜、一鎮一策,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強鎮的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陶泉鄉、北賈璧鄉的山區作物和休閒農業;黃沙鎮、時村營鄉、xx鎮的生豬養殖;講武城鎮的果樹生產等產業特色鄉鎮。三是突出特色,扶持鄉村經濟。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積極扶持“一村一品”發展。全縣湧現出張揚莊蛋雞、駙馬溝生豬、八里冢蒲公英、三合核桃、小盆溝生薑、南北白道果蔬等種養殖專業村和花駝休閒旅遊專業村等多個專業鄉村。

  二、以“生態宜居”為目標,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鄉村。20xx年全縣實施18個美麗鄉村建設點,推動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示範引領,整體提升,形成縣有精品點、鄉有示範點引領鄉村建設示範帶動輻射效應,一批“美麗示範鄉鎮、美麗示範村莊、美麗示範農戶庭院”逐步展現。推進道路硬化。20xx年完成全縣158個村莊共計32.37萬平方米的小街巷硬化任務,主街道、小街巷硬化率都達到100%。推進廁所革命。在廁所改造中,按照山區、丘陵和平原不同鄉村的實際情況,因村制宜推行水衝式、雙翁式和三格式等不同形式的無害化廁所改造4.1萬座。

  三、以“鄉風文明”為主題,狠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制定村規民約,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全縣11個鄉鎮262個村全部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和道德評議會,制定完善了可操作性、約束性的《村規民約》,將遵章守約納入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三好一佳”等評選標準,促進村規民約的遵守和落實。依靠典型帶動,培育良好家風民風。透過開展“三好一佳”特色宣講,以“好公婆”“好媳婦”“好兒女”等群眾身邊事,育身邊人,共表彰鄉級“好公婆”“好媳婦”“好兒女”67人,縣級“好公婆”“好媳婦”“好兒女”24人,優秀紅白理事會10個。

  四、以“治理有效”為保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最佳化“兩委”班子結構。全縣274個村(社群)全部高標準完成換屆選舉,換屆後村(社群)黨組織書記50歲以下佔比71.9%,大專以上學歷佔比50%,新一屆村黨組織書記中“四類人員”佔比85.5%;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全部“一人兼”。振興經濟促進鄉村集體收入。謀劃實施了“一強三抓富萬家”工程。講武城鎮八里冢村種植蒲公英,時村營小屯窪村種植生薑等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了30萬元。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啟用發展動力

  為提升扶貧產業組織化程度,集中打造了“四基地一示範區”,在全縣形成了引領有力的扶貧產業發展格局。對無勞動能力的540戶貧困家庭,直接入股分紅;對有勞動能力但無法外出務工的,安排公益崗位268名,實現穩定增收;對有產業發展願意的,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8筆110.7萬元,助力貧困戶透過發展種養殖業和服務業增加收入。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5

  一、基本情況

  xx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行政村2個,貧困提升村8個,貧困自然村63個,經20xx年度防返貧監測動態調整和監測物件“回頭看”工作,截止20xx年xx月xx日,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脫貧戶708戶2541人,監測物件81戶235人,其中:風險消除65戶182人,風險未消除16戶53人。20xx年全鎮新識別“三類人員”11戶37人(脫貧不穩定戶7戶23人、邊緣易致貧戶2戶6人、突發嚴重困難戶2戶8人);回退5戶16人(脫貧不穩定戶1戶3人、邊緣易致貧戶4戶13人);清退邊緣易致貧戶1戶3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壓緊壓實“四個不摘”責任。xx鎮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原則,不斷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保障投入,著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召開領導小組會議11次,安排鎮鄉村振興辦工作人員7名,組織村(社群)“三五職”幹部培訓5次。

  (二)著力抓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為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xx鎮黨委、政府切實做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各項工作。一是先後制定並印發了《xx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幫扶工作方案》《xx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四個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xx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成立xx鎮鎮村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幫扶工作組的通知》等方案通知,採取“一月一監測、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通報、一月一排程”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鎮、村(社群)、組三級防止返貧致貧監測網路,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測體系,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及時有效防範化解返貧致貧風險。建立鎮級監測所1個,村(社群)監測站25個,村(居)民小組監測點393個,對全鎮“三類人員”做好日常監測工作。召開動態監測和幫扶會議11次,各村(社群)召開250次,xx月至xx月共新識別“三類人員”11戶37人。全鎮建檔立卡脫貧戶、監測物件均落實了結對幫扶責任人及幫扶措施。二是抓好動態調整和資訊採集、監測物件“回頭看”工作。按照《xx市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開展20xx年度防返貧監測動態調整和資訊採集暨監測物件“回頭看”工作的通知》(x鞏固振興組辦發〔20xx〕x號)要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及動態調整和資訊採取工作組,鎮、村(社群)人員、結對幫扶幹部進村入戶對全鎮建檔立卡脫貧戶和監測物件進行政策宣講、資訊採集、收入核算、更換“三卡”等工作。截至xx月xx日,監測物件和脫貧人口動態調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並及時更新了“三卡”。

  (三)著力抓好就業幫扶工作。xx鎮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做好就業資訊系統錄入和更新,特別是加強對返鄉迴流勞動力動態跟蹤服務管理,及時更新系統資訊,確保系統資訊真實準確;持續抓好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資訊服務、政策宣傳、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工作,發揮就業在防止返貧致貧中的重要支撐作用;繼續保持鄉村公益性崗位總體規模穩定,針對“留守族”“陪讀族”“孤老族”“殘疾族”等就業難群體和“一有兩無”人員現狀,因地制宜開發更多鄉村公益性崗位用於託底安置脫貧人口邊緣致貧人口就業。目前,全鎮共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22868人,其中,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062人;開展貧困勞動力就業推薦7428人次,農村脫貧勞動力培訓和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708人次,其中,創業培訓85人次,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300人次;辦理貧困勞動力務工獎補63人,補助資金39500元;共使用公益性崗位人員148名。

  (四)著力抓好雨露計劃及扶貧小額信貸工作。xx鎮堅持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與繼續攻堅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強返貧防範和脫貧幫扶,持續落實教育、金融等政策。一是落實好“雨露計劃”資助政策。在全鎮持續加強政策宣傳,細化服務措施,強化綜合審查、核實,做到應補盡補。截至目前,全鎮共上報辦理“雨露計劃”176人次,補助資金33.7萬元,其中:春季學期89戶91人,補助資金17.45萬元,秋季學期82戶85人,補助資金16.25萬元。二是抓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積極做好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的宣傳,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戶做到“應貸盡貸”。同時,加大對逾期貸款的催繳,共發催繳通知38份,努力壓降逾期率。截止20xx年xx月xx日,全鎮20xx年共辦理扶貧小額信貸104戶507.7萬元;逾期貸款18戶59.79萬元。

  (五)著力抓好駐村工作隊選派和管理工作。xx鎮切實抓好新老駐村隊員工作交接等相關工作,確保工作銜接到位、不斷檔,在原有掛包村(社群)的基礎上,重新調整明確33名駐村隊員掛包幫扶11個村(社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xx市向重點村持續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實施辦法(試行)》,做好駐村隊員的日常管理及工作臺賬,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和每天利用“xx先鋒”APP定點簽到。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明確駐村工作隊配合村(社群)抓好建強村黨組織、鞏固脫貧成果、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等各項工作。

  (六)著力抓好專案建設工作。20xx年,全鎮共實施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專案6個,總投資575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專案5個,專案總投資223萬元;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產業專案1個(xx鎮思源社群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建設專案),專案總投資352萬元。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現已基本完工;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產業專案建設正在推進中。

  (七)著力抓好扶貧專案資產管理監督工作。根據《xx縣扶貧專案資產後續管理辦法(試行)》和《xx縣扶貧資產清產核資確權登記工作方案》,xx鎮切實按要求開展扶貧資產清產核資相關工作,制定下發了《xx鎮扶貧資產清產核資確權登記工作方案》,對20xx年以來扶貧資產按公益類、經營類、到戶類進行清產核資。目前,對141項公益類、710項到戶類資產進行了清產核資,建立了臺賬,並按市鄉村振興局要求進行系統錄入。

  (八)著力抓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幫扶工作。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州市扶持專案,結合實際“盤活資源”“建立實體”“飛地經濟”“土地流轉”等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構建“多條腿走路”的格局,切實推進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預計到20xx年xx月底,全鎮25個村(社群)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16個,5至10萬元9個。同時,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收入用於幫扶低收入人口及投入有利於促進共同富裕的專案和產業。

  (九)著力抓好鄉村振興示範建立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規劃建設鄉村振興“百千萬”示範工程部署要求,紮實推進全鎮鄉村振興示範建立工作,為打造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範區奠定基礎,根據上級要求,結合xx實際,20xx年啟動了xx、xx2個精品示範村,xx社群xx村、xx村委會xx等5個美麗村莊示範建立工作。目前,精品示範村按照“六有”,美麗村莊“五有”要求,結合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及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持續開展“五堆十亂”、農村汙水治理等工作,其中,xx村委會xx小組、xx小組共投資70萬元,正在組織實施農村汙水治理專案建設,工程預計12月底完工,示範建立各項工作正有序開展。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認識有差距,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村(社群)、單位、駐村工作隊對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工作力度有所減弱,存在意識上輕視、行動上消極、推進上緩慢,責任壓細壓實不到位。

  (二)脫貧群眾及監測物件鞏固發展的主體意識不夠。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依然嚴重,主動發展產業、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等願望不強,“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仍需加強。

  (三)專案需求大,資金投入不足。xx鎮轄有25個村(社群),225個自然村,411個村(居)民小組,雖然近幾年在一些村組不斷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但由於村組分散,數量巨大,財政銜接資金投入有限,導致部分村組仍然存在基礎設施滯後的現象。20xx年,全鎮各級財政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專案5個,銜接資金僅223萬元。

  四、20xx年工作謀劃

  (一)進一步落實責任。結合全鎮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實際,進一步落實好鎮黨委、政府主體責任、行業部門行業責任、幫扶單位幫扶責任及村(社群)屬地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切實推進鞏固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進一步落實工作。一是抓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工作。進一步加強對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的排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做到動態清零,堅決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二是進一步推動“一平臺三機制”工作落實。三是進一步落實好“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鞏固。四是落實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相關工作。五是進一步落實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問題整改等工作。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6

  一、基本情況

  xx區xx鎮位於xx區西北部,距離市中心6公里,東鄰xx縣xx鄉,南接xx街道辦事處,西連xx鎮,北靠xx縣xx鄉,屬工礦型、城郊型、鄉村新型鄉鎮,國土面積80.6平方公里。林地面積55200畝,森林覆蓋率61%。海拔在1643—19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2.5℃—13.1℃,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山區,常年氣候涼爽,代表了xx區高海拔冷涼的氣候特點。鎮內下轄7個村,3個社群(含1個易地扶貧搬遷社群),共有56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28620人。xx鎮原有3個貧困村(一類貧困村周家寨2017年出列,二類貧困村大箐2016年出列,三類貧困村大地2017年出列),現有建檔立卡戶912戶3693人(其中:大地村186戶、845人,大橋村64戶、191人,大箐村190戶、756人,渡口村69戶、204人,新耀社群63戶441人,漁塘村114戶、348人,裕民村63戶、193人,周家寨村163戶、715人,),於20xx年全部脫貧清零,20xx年排查上報監測物件57戶、254人(其中:邊緣易致貧戶29戶、119人、脫貧不穩定戶28戶135人),於20xx年xx月消除風險,20xx年至今無新識別監測物件。

  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脫貧人口清零以來,我鎮積極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落實“四個不摘”,堅決遏制群眾返貧風險,啟用發展動能,推動群眾增收致富,無群眾返貧致貧情況,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初步實現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圍繞“三落實一鞏固”全面推進工作

  我鎮堅持圍繞“三落實一鞏固”,健全返貧預警監測體系,落實政策,強化幫扶,消除群眾返貧風險,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強化責任落實,抓好統籌部署。抓組織責任落實,以原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織構架為基礎,建立以書記、鎮長任雙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參與的工作領導小組,按照黨政主要領導牽頭抓總,黨政班子成員包村,村幹部包組等方式,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的工作格局,20xx年以來,召開黨委會、黨政聯席會、專題會等19次,研究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關工作,及時下發《xx鎮關於調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鎮黨通〔20xx〕xx號)等檔案,抽調精幹力量,對鎮內住房、飲水、教育、醫療等專班進行調整、最佳化,明確牽頭領導和人員職責,確保工作有序推進。推進駐村工作,充實駐村隊伍,現有駐村選調生9名、駐村工作隊15名、第一書記3名,對駐村隊伍嚴格落實管理制度,定期對駐村隊員、駐村選調生開展座談會、談心談話等,幫助駐村隊員更好更快融入農村工作。抓村級組織建設,高效完成村級黨組織及村委換屆,在換屆中,我鎮注重以年輕化、專業化為方向,從村幹部後備人才中選拔熟村情、懂業務、有幹勁、作風好的人才,及時為村“兩委”補充新鮮血液,透過“新老結合”“以老帶新”,幫助新進“兩委”成員快速熟悉工作,保證脫貧攻堅鞏固及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銜接有序。抓好鄉村振興工作隊工作落實,依託“脫貧攻堅決戰隊”原有體系,組建“鄉村振興工作隊”,由黨政班子成員任各村工作隊隊長,帶領工作隊員定期入村,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助力村級解決鞏固質效問題,現全鎮共有工作隊7支75人。抓好幫扶責任落實,在醫療系統幫扶責任人退出幫扶後,及時研究更換新任責任人,確保結對幫扶工作不脫節,目前更換包保責任人37人、包保物件90戶;召開駐村幫扶工作會1次;推動駐村幫扶工作質效提升,爭取到省地礦局幫扶資金4.8萬元、鐵投集團幫扶資金13.46萬元。

  (二)強化政策落實,消除返貧風險。

  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嚴格按照六個步驟(即:線索蒐集-入戶核實-農戶申請及承諾授權-村級評議及公示-鄉鎮核查及公示-縣級審定及納入監測)做好識別工作,將排查走訪廣泛與疫情防控、涉緬北人員排查等工作結合起來,增強排查走訪效果。對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的,按照程式及時退出,村級每月對村內脫貧戶收入情況、生產生活等進行排查、研判,對存在收入下降、遭遇突發狀況等情況,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家庭,及時上報鎮級,並納入臺賬管理,鎮級核查、公示後及時上報區級部門。

  二是抓好各項民生事業保障。抓教育保障。堅持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工作,落實“五長”負責制,落實控輟保學“網格化”管理,透過學校日常反饋與村級日常走訪排查,建立起控輟保學防線,建立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工作臺賬,6至16週歲適齡學生4632名(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235人)全部在校,實現輟學學生動態清零;嚴格落實學生資助政策,xx鎮20xx年春季學期xx教育資助發放488025元,覆蓋學生1226人(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學生952人),對7名殘疾兒童落實送教上門。抓好醫療保障,落實“三重醫療保障”,20xx年建檔立卡戶參保率100%,大病救治覆蓋率100%,建檔立卡戶家庭醫生簽約達100%,財政定額資助政策落實率100%,建檔立卡戶四類慢病管理472人、大病臺賬管理47人,推進鄉村醫療服務,目前7個村衛生室均配備村醫、正常運轉。抓住房保障,開展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房屋普查914戶、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1014戶,有力做好漁塘村地質災害點群眾搬遷安置工作,全面補齊住房風險短板。抓飲水安全,目前轄區內建成水庫1個,安裝管網71.8萬米,建有調節水池8個、加壓泵站4個,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20xx年以來,及時進行老舊裝置、管網等維修維護,保證了群眾飲水安全。三是整改“一戶一袋”,xx月xx日,我鎮對陳友學戶“一戶一袋”立即進行了更新,更換成效卡。同時舉一反三,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要求各包村領導到村檢查,並組織鄉村振興站全體工作人員,分兩隊對7個村、1個社群進一步開展一戶一袋核查工作,截止xx月xx日已全面核查完畢,自查整改“一戶一袋”細節性問題13個,有力提升工作質效。

  (三)狠抓工作落實,提升脫貧質效。

  一是抓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20xx年xx月以來,我鎮排查處置預警線索401條,上報監測物件57戶、256人(其中脫貧不穩定戶28戶、137人,邊緣易致貧戶29戶、119人),57戶監測物件全部落實幫扶措施,於20xx年5月全部消除風險。20xx年至今,自查上報預警線索6條(其中突發嚴重困難線索3條、其他線索3條),針對涉及預警線索的6戶群眾,落實低保4戶、物資幫扶2戶,均不存在返貧風險,無納入系統管理識別新監測物件。

  二是抓易扶搬遷後續扶持,針對易扶集中安置點195戶1047人搬遷群眾,持續強化後續“五個體系”建設,成立新曜社群進行統一管理、服務,併成立黨支部、居委會;搬遷群眾納入農村低保35戶158人;強化政策保障,建立扶貧車間1個,提供就業崗位35人,規劃內扶貧車間1個,預計建成可提供就業崗位40人,目前專案已完成發改備案,易扶點勞動力183戶479人,均已就業;積極與xx區水投公司對接,實施易扶點供水管網改造專案,解決易扶點飲水問題,目前已由區水投公司墊支開展建設;投資4萬元實施易扶點糞池排汙基礎設施專案,整合20xx年、20xx年春節慰問金8.3萬元建設改善排水管網,極大改善易扶點圈舍環境衛生;常態化開展易扶點人居環境整治。

  三是抓就業保障,全面摸清底數,建立建檔立卡脫貧戶勞動力臺賬勞動力759戶,勞動力人數1962人,廣泛透過組織勞務輸出、挖掘就業崗位等方式,充分保障就業,完成貧困勞動力培訓463人次,完成建檔立卡農戶公益性崗位開發專案1個,共開發公益性崗位56個,覆蓋貧困戶56人。目前建檔立卡脫貧戶就業1760人(其中,脫貧監測戶28戶137人,勞動力26戶59人,就業54人,邊緣戶23戶103人,其中就業勞動力人數36人,就業34人)。

  四是有效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對低收入物件,廣泛透過低保發放、申請臨時救助、幫助就業等各類方式,確保群眾收入不滑坡,脫貧“穩得住”,20xx年共保障城鄉低保物件1231人,其中城鎮低保251戶、652人,農村低保221戶579人,農村低保累計發放金額419.8598萬元;救助特困供養人員52人(均為貧困戶),發放救助金37.3218萬元,同時,對殘疾人、孤兒等群體嚴格按標施保、分類施保、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五是推進產業振興。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圍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推動農村產業變革,一是做強一產,大箐村、大地村、周家寨村茶葉種植面積累計達5800畝,20xx年發放土地流轉費290萬元,種植魔芋700畝,覆蓋群眾65戶400人,種植烤煙800畝、香梨50畝、葡萄300畝、草莓基地2個,強化養殖產業發展,現有全鎮養殖大戶14戶。二是提升二產效能,目前轄區內已有平安駕校、安凱達事業股份有限公司、xx礦、凱炬鞋業等企業,已完成周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茶葉廠加工專案,涉及資金281萬元。三是推動三產發展,以“農旅一體化”發展為思路,廣泛拓展旅遊新業態,全鎮目前有xx堡、溫泉酒店等多個景區景點,廣泛推動群眾以各種渠道增收致富。20xx年xx鎮被評選為省級重點旅遊鄉鎮。

  六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自20xx以來,全面推進“組組通”路網改造,實施“扶貧路”“產業路”“旅遊路”等農村路網專案,建成“組組通”道路15條(24.4公里)、旅遊公路28公里、大大路8.6公里,實現100%建制村通瀝青路(水泥路),建有垃圾中轉站2個。20xx年以來,我鎮持續最佳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廁所革命”,對全鎮廁所開展大排查,推進廁所改造專案2個,統籌資金50萬元,修建農戶衛生廁所167個,以專案建設為關鍵,推進農村建設,落實財政銜接資金專案3個,分別為大橋村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治理提升示範專案、大箐村特色田園鄉村振興示範專案、大地村特色田園鄉村振興建設專案,涉及資金130萬元,目前三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已全部建設完畢。

  (四)切實鞏固成效,改善群眾生活。一是推動群眾收入增加。20xx年脫貧184戶437人後,我鎮貧困發生率從最高的11.39%成功降至0%,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二是全面強化監測預警。針對脫貧戶和“三類監測戶”,常態化監測“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收入變化情況,每月村級定期研判,及時預警,及時防範化解因災因病因意外事故等導致返貧致貧情況,針對新增低保物件、重大疾病、負擔較重的慢病患者等農戶全面開展大排查,自查發現預警線索六條,涉及6戶,均進行臺賬管理,並落實相關幫扶措施,目前均已經消除風險。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鎮將持續落實“四個不摘”,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到預警及時、有效幫扶,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一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文明村建立為統攬,深入推進文明村寨建設,推進村民自治;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幹群融洽,促進村居面貌內外兼修;二是提升群眾致富能力。加強宣傳與鼓勵,樹立勤勞致富典型人物,發揮先進模範作用,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完善探索新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強化技能培訓,增強群眾務工就業能力,引導群眾開展自主創業。三是促進特色產業持續向好發展。按照既定計劃,充分發展茶葉產業,在開發、管護、農旅一體上下足功夫,把茶葉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並加強招引力度,為下一步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做足準備,以儘快產生經濟效益反饋群眾。同時對現有其他產業發展模式進行梳理調整,加強管護力度,推進合作社進一步規範管理、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全面發揮帶動作用,實現穩定增產增收,成為致富增收的主要途經。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7

  x鎮是x縣東大門,下轄x個農村社群、x個行政村,全鎮人口x萬,鎮域面積x平方公里,耕地面積x萬畝,水面面積x萬畝。x是農業大鎮,農業種植主要有水稻、小麥、油菜等傳統農作物,以及小規模的葡萄、甘蔗等經濟作物;水產養殖主要是“四大家魚”,近年來稻蝦連作、稻魚混養呈上升勢頭,已有x萬畝,特種龜鱉養殖近x畝。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農穩社稷、糧安天下,對於x這個農業大鎮的未來發展,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x鎮目前主要存在農業生產效益不高,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風險防控能力有限,專業人才短缺等難點問題。為此,x鎮黨委、政府認真剖析,科學謀劃,積極探索x鎮鄉村振興之路。

  一、放眼未來,努力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任務,既要立足於現狀,更要謀劃長遠,從高處著眼去定位發展。x鎮未來處於城鄉結合部,接受x市、x縣城的輻射。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目前以農業生產、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農業、集鎮、村莊分佈在廣闊的鄉野空間,已初步形成x社群、華龍社群、鳳凰橋社群三處小集鎮建成區,在儲存區域文化特色和人文風貌的前提下,突出x小集鎮的“水”文化,營造個性鮮明的小集鎮風貌。在農業產業佈局上,規範建設優質糧油示範片、高效水產示範片、優質果蔬示範片、優質苗木花卉示範片、農業休閒旅遊示範片等特色農業產業片區。同時,在小集鎮周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重點是與主導產業配套的商貿服務業。未來x城鄉發展的定位為:以發展農產品生產和交易為主,農業休閒旅遊為特色,農貿、農旅並舉的服務型城鎮。

  二是選好農村帶頭人,牽住發展“牛鼻子”。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築牢基層堡壘,就牽住了鄉村振興的“牛鼻子”。選拔具備帶領全村發展經濟的能力、維護村集體利益並協調多方利益的能力、應急處理新矛盾新問題的能力等“三大能力”的人員進入村級班子和後備幹部隊伍,注重打造一支黨性強、人品好、能帶富、會治村、威信高、自身廉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是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關鍵。同時,進一步完善村幹部培養、考核、激勵機制,確保村級班子能煥發出新的精氣神,為鄉村振興提供人力、組織保障。

  二、綠色興農,奮力發動鄉村振興大引擎

  一是打造x品牌農業,最佳化產業結構。按照上級“兩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設要求,進一步最佳化產業佈局,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在優質稻米生產和特種水產養殖的基礎上,我鎮還將以現有的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為核心,集中連片,打造千畝示範片和萬畝示範園。在現有基礎上再擴大種養規模;以新天地葡萄基地為核心,擴大x葡萄的種植面積。逐步打造江十月綠色無公害小龍蝦、濡東禾香無公害優質大米、徽全無公害龜鱉、興天城葡萄的特色品牌。

  二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蓄髮展力量。我鎮現有農業龍頭企業x家,農業專業合作社x家,家庭農場x餘家,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x名。一方面,我們將從給予政策扶持、加強指導服務、搭建交流平臺等方面著手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一支有文化素質、懂專業技術、會生產經營的新農人隊伍,同時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引領分散農戶走節本高效、綠色興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另一方面,支援“抱團”發揮聚合強力,以鎮內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體,引導成立漁業產業聯合體;以安徽藍田特種龜鱉有限公司、鴻運生態有限公司等企業為核心,引導水產養殖戶向龜鱉、螃蟹、鮭魚、青蝦等特種水產養殖以及“四大家魚”精養、半精養方向發展。

  三是完善農產品產業鏈,產銷良性互動。當前,我鎮農業生產效益總體不高,除產業結構不優的原因外,就是農產品產業鏈中加工、銷售環節薄弱。對此我們首先將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設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原料基地,帶動農村特色種養基地的建設,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發展格局,拉近產銷距離,實現供需契合;同時,農業企業增加農產品深加工生產線,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其次,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有效發揮“網際網路+農業”等現代化營銷模式,結合鎮交通便利等優勢引進物流產業,盡力讓流通組織化、智慧化、透明化;充分發揮社群組織作用,努力開闢直接進社群通道和訂製化消費模式,形成產地與銷地、生產者與消費者良性互動生態圈。

  四是精準推進鞏固提升,突出產業扶貧。用好、用準、用活各級產業扶貧政策,鼓勵支援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以“產業+就業+金融”三位一體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以“引領發展+自主發展”的模式形成“產業扶貧促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助鞏固提升”的良性互動。

  三、美化家園,著力營造鄉村振興好環境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努力夯實鄉村振興戰略“暢通”基礎。持續推進水利設施建設,用五年時間在全鎮實施“水利工程最後一公里”綜合治理專案,逐步實現農田水利設施提擋升級。同時以落實河長製為核心,創新、健全水利設施執行管護機制,確保農田水利在促進農業生產增質增收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加大力度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完善鄉村教育、鄉村醫療體系建設。

  二是美化鄉村宜居環境。抓好目前在建的華龍、裕興美麗鄉村,同時管護好已建成的張橋、五一、x、鳳凰橋中心村,充分發揮好美麗鄉村中心村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上的示範引領作用。堅決打贏農村環境整治“三大革命”,重點抓好垃圾治理成果鞏固和農戶改廁,從源頭髮力,徹底扭轉農村髒亂的陳舊局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進通江大道沿線、長江二橋連線線沿線的綠化長廊景觀帶建設,狠抓秸稈禁燒,大力治理水體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堅決打好環境保護攻堅戰,持續加強生態保護。

  三是提高鄉村文明指數。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以新鄉賢引領、宗族管理、社群自治為核心形成有效的鄉村治理,以移風易俗、典型帶動為抓手建設鄉風文明。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精華積澱,統籌協力辦好龍舟大賽、捕魚捉鱉節、書法比賽,突出打造龍舟文化、龜鱉文化、書法文化特色,提升祠堂文化,依託本土文化傳承提高鄉村文明指數。

  四、登高望遠,借力構建鄉村振興新載體

  融合了各種要素的“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是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群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x鎮位於市縣中間,區位優勢獨特,按照農業田園化、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思路,我鎮完全可以打造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為此我們將注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走出去,學習外地經驗。“田園綜合體”模式目前已在江蘇無錫、浙江長興等地建設取得了成功經驗,下一步我們將走出去學習這些地方可複製的成功做法;二是吸納社會資本投資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援本土企業家、技能人才回鄉創業,吸納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三是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利用我鎮的區位、交通優勢,引入較為成熟的“田園綜合體”經營企業,不斷滿足“原來的人、新來的人、經常來的人、偶爾來的人”的不同需求。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8

  按照《20xx年推進鄉村振興戰實施方案》中我站承擔的工作任務,我們以綠滿郾城建設為工作抓手,緊緊圍繞“產業興旺”和“宜居宜業”兩大目標任務,大力實施環城防護林、生態廊道、農田林網、村鎮綠化美化、林業產業發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進了年度工作任務。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科學制定工作方案。

  為充分發揮林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我們結合省級有關檔案精神,透過走訪調查、借鑑學習等,制定了《村莊綠化實施方案》。該方案以“增林擴綠、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為發展思路,重點抓好庭院、街道、休閒綠地、村內閒置土地、農田林網、圍村林等六個區域的綠化建設,並對樹種、苗木質量、栽植和管護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我們將依照該方案開展“綠化示範村”、“森林鄉村”等建立工作,推動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步伐,助力鄉村振興。

  二、紮實開展綠滿行動。

  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鎮(辦)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全區20xx年造林任務為0.77萬畝,實際完成營造林面積1.7萬畝,佔區定目標任務的127%。其中,生態造林0.77萬畝,優質林果發展面積0.7萬畝,花卉苗木發展面積0.7萬畝,中幼林撫育0.7萬畝。

  1.環城防護林帶快速推進。在石武高鐵兩側打造10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按照單側不低於100米寬的標準,採用3米x3米的栽植密度,選用慈孝竹、楸樹、白蠟、楝樹和銀杏等五個兼具生態防護功能和景觀功能樹種,綠化長度2.6公里;在龍江路以北(幸福渠—五臺山路之間)高壓走廊兩側,建設6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栽植玉蘭、海棠、櫻花等觀花苗木10萬餘株,五顏六色的鮮花次第開放,形成市民遊覽觀賞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線建設2000畝的防護林基地。基地建設總體採用高大喬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達到四季有綠、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黃連木、三角楓、元寶楓等20多個品種14萬餘株,分為楸楓特色林、銀杏特色林、玉蘭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闊葉用材林、果園特色林、針葉用材林、連榆混交林、樟楓混交林9大特色種植區。

  2.生態廊道建設全面提質。對107國道兩側綠化提升檔次,形成喬灌花結合、落葉與常綠相搭配的通道綠化景觀。在沙河、潁河、吳公渠、幸福渠等4條河流兩側退耕還林,完成水源涵養林1000畝。龍城鎮在坡大線單側不低於50米寬的防護林帶500畝。

  3.農田防護林建設因地制宜。結合土地整理、千億斤糧食、美麗鄉村道路及“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等專案,以區級道路、環鄉道路、溝渠、田間已硬化生產路為重點,按照“一路(溝)兩行樹”標準,提升完善了農田林網防護功能。

  4.鎮村綠化美化有序鋪開。以建立“市級園林式鄉鎮”、“市級綠化示範村”為目標,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專案,積極綠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環境,並擇優選擇1—3個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的行政村開展綠化造林工作。其中7鄧村在村莊周圍營造生態觀光林基地850畝,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個品種6萬多株;7和龍城鎮7村被評為市級綠化示範村,市政府各獎勵1萬元資金。

  5.林業產業穩步發展。依託區位優勢及資源優勢,增擴獼猴桃、葡萄等特色經濟林種植基地,建設和提升鄉土樹種及珍稀名貴樹種培育基地,做優、做強林業產業品牌,實現林業產業精品化、規模化、基地化。新發展經濟林面積1000畝,主要集中在7等鎮;如7佳程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城鎮幸福村增擴獼猴桃種植面積400畝,李集鎮李集、老集等村新發展獼猴桃255畝。新發展苗木花卉面積2000畝,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橋、裴城等鎮;如7等村新種植複葉槭、玉蘭苗木400畝,旺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鎮胡劉村增擴白蠟、北美楓香等苗木培育面積220畝。

  7月份,我站牽頭,組織全區36戶苗木花卉經營主體成立了郾城區花卉苗木產業技術聯盟。組織聯盟單位外出考察學習,建立微信群,積極搭建各種資訊平臺。目前正在籌備郾城花木網站,開展專業性生產服務和市場資訊服務,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林業建設。聯盟的成立,為培育壯大我區特色林業產業奠定了基礎。

  三、20xx年工作計劃

  1.工作思路。

  以“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為抓手,以“大綠化、大生態”為發展理念,以廊道綠化為重點,大力發展圍村林,建設森林鄉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鎮。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積1.65萬畝。其中:廊道綠化規劃面積1.53萬畝。重點打造石武高鐵、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孟平鐵路、G107、S238、S220等7條省級以上道路,坡大線、後魏線等8條縣鄉道路,沙河、潁河等7條河渠兩側防護林帶。

  圍村林規劃面積0.12萬畝。每個農業鎮按照“集中連片新發展面積100畝以上”的要求,至少在2個行政村村莊外圍建設圍村林!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9

  xx鎮位於xx縣x部,xx山x麓,x河下游,距縣城x公里。全鎮總面積x平方公里,轄x個行政村x個社群居委會,人口x萬人,有耕地x萬畝、林地x萬畝。近年來,按照沿河沿路沿集鎮、聯片集中、規模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一體化的“xxxxxxx”,以“五抓五促”持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和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抓重點專案建設,促脫貧攻堅銜接。

  以鄉村振興試點規劃的重點專案為抓手,加大資金投入和實施進度,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全面完成脫貧攻堅期內民生專案,同時從20xx年起啟動實施鄉村振興x個重點專案,截止目前已完成鄉村振興四年規劃總投資的x%。完成村組砂石道路x公里,硬化產業道路x公里,全面完成x村x社群安全飲水等工程;新修便民橋x座、新建集鎮扶貧社群工廠、xx倉儲中心各x處;新修河堤x米、步道x米,安裝路燈x盞,新增綠地x平方米垃圾處理設施x處、公廁x處。實施產業專案x個,改善住房人居環境提升x戶。整合實施xx縣xxx融合發展示範園、“xxx”4A級旅遊風景區一期工程和鎮級脫貧產業示範園年度規劃專案。有序推集鎮xxx館、民俗園、遊客服務中心等“產業+旅遊+扶貧”專案建設進度,鎮區骨架不斷拉大,服務設施更加完善,農村硬化、亮化、綠化、文化、美化不斷提升。

  二、抓主導產業壯大,促三產融合發展。

  按照“抓產業、穩增收”的發展思路,圍繞xx、xx、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的主導產業,近兩年xx面積由xx萬畝發展至xx萬畝,xx企業增至xx家;xx產業不斷深化產業鏈條,xx、商品xx植面積達x萬畝,素食品加工生產線全面投產,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基本形成;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增長,生豬、土雞、肉牛養殖蓬勃發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規劃鎮內產業園區x個,即以xx社群(鄉村振興示範村)為中心的茶產業園區、以xx為中心的特色種植園區、以xx片區為中心的中藥材園區和以xx為中心的特色養殖園區。目前x個園區均進展順利,建成後將極大增強我鎮產業競爭力,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帶動鎮域經濟發展,群眾增收。全面消除空殼村,注入x村x社群集體經濟資金共計x萬元。在經營主體培育上,鼓勵經營主體擴大產業規模,20xx年共申報縣級經營主體帶貧專案x個,2020年共申報縣級經營主體帶貧專案x個,進一步帶動全鎮主導產業發展。

  三、抓地域文化挖掘,促鄉風文明轉變。

  充分發揮各村文化廣場、活動中心、圖書室、家風家訓館、村史館、黨性體驗館等作用,不斷挖掘鄉村文化、弘揚良好社會風尚。一是充分利用鎮楮河文化展示館、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等設施裝置,加大茶文化、楮河文化宣傳,注重xx民歌、嗩吶等非物資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支援廣場舞等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體活動內涵,營造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二是透過“好家風”“好家訓”挖掘整理評選,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營造文明守禮、孝老愛親、善行義舉的濃厚氛圍,用好家風滋養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讓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持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三是堅持每

  月宣講一次政策、開展一次技術培訓、召開一次志智雙扶和勵志教育大會,積極開展“紅黑榜”、愛心超市鼓勵激勵機制,號召群眾“明事理、感黨恩、當自強”。四是紮實開展整治濫辦酒席活動。透過宣傳教育引導和嚴厲整治,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利用村民監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完善“村規民約”,逐戶建立臺賬,堅持村民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全鎮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治理,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抓人居環境整治,促村容村貌提升。

  一是全面禁止濫挖濫採,亂排亂放。加大河道濫挖濫採整治力度,多次在鎮域範圍進行巡查、突擊檢查,經過近一年多的努力,xx鎮境內已達到xx河主幹流、支流無濫挖濫採現象,河道乾淨整潔,併成功建立成為xx最美十大河湖之一。二是採取多種方式,對糞堆、垃圾堆進行治理,使之遠離水源和居民區。柴草垛以村組為單位合理規劃,達到安全防火,全鎮各村治理垃圾堆x多個。集鎮增設垃圾分類崗亭x個,發放戶用垃圾箱x個。同時注重公路沿線環境整治,清理公路沿線旱廁x多個,栽植綠化行道樹x公里,落實村級道路養護里程x公里。三是改水改廁改圈舍。從根本上改善群眾的生存環境,解決飲用水安全及環境汙染問題。近年來新建三格式無害化戶廁x餘座,改造圈舍x餘個。集鎮及周邊全面拆除、填埋了露天廁所,集鎮雨汙分流汙水管網改建即將完工,每年邀請專業消殺公司開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四是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制定《xx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結合不同季節和重大節日,紮實開展“五淨一規範”、“八清一改”

  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集中整治,解決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經過綜合治理,鎮村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進一步提升,2020年成功建立為國家衛生鎮。

  五、抓基層組織黨建,促組織人才振興。

  以推動組織振興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基層活力。一是加強黨員管理。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厚德實幹、團結奮進”的機關文化氛圍,守初心,轉作風,提效能。在主題教育工作中,各支部黨員幹部寫主題教育心得體會x篇、調研報告x篇,檢視問題對照檢查材料x篇,辦理惠民“微實事”x件。認真開展每月的“主題黨日+”活動,連續x個月全鎮各支部黨員參與率達100%。二是發揮黨員示範帶動作用。按照能人帶動、黨員示範的思路,推行“黨員幫貧服務隊”、“黨員產業建設責任區”等制度,把幫助群眾發展產業任務落實到黨員幹部個人頭上,讓黨員幹部直接參與產業發展。截止目前共培育黨員示範戶x戶、黨員示範基地x處,輻射帶動產業發展,各村支部書記均發展成為各村的致富帶頭人。三是創造環境優結構。x名村兩委成員,平均年齡x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x人,中專文化x人,女性x人,基層組織文化、年齡、性別結構科學合理,班子戰鬥力、凝聚力、號召力明顯增強。便民服務及時率、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同時鎮村透過制定激勵措施,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吸引外地人才和本地企業投資興業,落地xx企業x家,電商企業x家,實現了“你發財、我發展”的目標。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0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關於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市縣工作安排,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創新舉措、整合資源、聚合專案,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一體推進“五大振興”,紮實開展示範村建立,努力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立標杆、樹樣板,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2020年,x鎮xx村被確定為全市鄉村振興示範村,鎮黨委、政府堅持示範引領,突出抓點帶面,圍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5個方面振興,高位推動、靠實責任、狠抓落實,x個村鄉村振興示範村建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落實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確保示範村建立有力推進。

  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立足村情實際,緊盯短板弱項,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建立。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研究制定了《x鎮鄉村振興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3)》,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雙組長的城關鎮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任務措施、細化了責任分工,並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深入3個村逐一“過篩子”“亮底子”,摸清了現狀、找準了短板、提出了措施,形成一村一工作方案,一村一工作示意圖,為示範村建立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二是落實推進機制。

  認真落實縣級領導包抓推進機制,3個村黨組織積極主動聯絡包抓領導和市縣幫扶單位,充分發揮包抓領導的推動力、組織力、號召力和幫扶單位的資源、資金、職能優勢,有效解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村級陣地打造等方面的問題,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示範村建立工作任務落實落細。

  三是強化督查指導。

  鎮人大、鎮紀委立足3個村目前現狀,緊盯短板弱項,及時跟進督查3個村示範村建立工作開展情況,以督查倒逼建立工作責任落實、任務落細、措施見效;同時,鎮屬各職能部門經常性下沉指導、現場謀劃,確保了鄉村振興示範村建立工作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標有序推進。

  (二)做足產業振興的基礎文章,建立產業融合發展體系。

  結合“一村一品”和村情實際,依託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這一“金子招牌”,3個村堅持“三鏈”(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高原夏菜、畜牧業等優勢產業,x村依託城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露地蔬菜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建成x萬立方米蓄水池x座,配套大田滴灌x餘畝,流轉土地x畝,種植娃娃菜、青筍等蔬菜x畝,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x餘元;建成趙家莊南山灘養殖小區x個,發展規模養殖戶x戶,羊飼養量達x萬隻、牛達x頭,小區養殖戶年銷售淨收入達x萬元;集中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標準農家樂x家,配套建成地方民俗特色主題包廂x個,民俗展館1個,引入旅遊企業x家,建成農業採摘園1處x畝、聯棟大棚x座,種植火龍果、草莓、人參果等苗木,人均年務工收入達x餘元,有效激發了全村經濟發展活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x村依託“xx”胡蘿蔔“三品一標”品牌效應,成立了以胡蘿蔔種植、加工、銷售為主的專業合作社x家,穩步推進全村胡蘿蔔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後引進新技術x項、新品種x個,建立試驗示範點、標準化生產基地共x處,種植面積達x畝以上,並引進胡蘿蔔繩帶編制地膜種植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產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種植馬鈴薯、西芹、娃娃菜、甘藍等高

  原夏菜x畝、大麥小麥x畝,探索試種板藍根等藥材20畝,初步形成了種植業多元化發展的局面。xx村依託x自然人文探奇旅遊線發展沿線鄉村旅遊經濟,引進x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利用一社閒置農宅打造特色主題農家院落14院,建成親子游樂區、休閒區、採摘區3個園區,完成旅遊鄉村道路鋪裝,修建棧橋1座、野外露營基地1處、揹包客徒步基地1處、非遺文化體驗園1處、西北師範大學寫生基地1處、採摘園蔬菜大棚8座,形成了以休閒、觀光、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在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發揮本村優勢種植胡蘿蔔面積達x畝;大力發展以舍飼養殖為主的草食畜牧業,建成養殖暖棚x座,全村發展基礎母羊x只以上家庭養殖戶達x戶,羊存欄量達x餘隻;針對國家退耕還林補貼政策到期問題,村上積極探索發展特色林果業,種植大接杏畝,戶均增收x萬餘元。同時,圍繞xxx等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x個村累計培育發展家庭農場x家,建成高標準農家樂x家,其中2020年培育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新認定縣級家庭農場1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有力,增收作用明顯。

  (三)發揮人才振興的關鍵作用,啟用人才“存量”擴大“增量”。

  立足“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啟用“存量”,擴大“增量”,充分激發農村現有人才活力,暢通各類人才、智力、技術下鄉通道,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一方面,加大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鄉村人才培育力度,在培育科技致富人才、農業致富帶頭人、能人巧匠等本土人才上下功夫,x個示範村挖掘鄉村旅遊、農技推廣、鄉村治理、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類人才x人,先後多次與x等職業技術學校合作,組織本土人才和村民群眾進行技能培訓,先後培訓瓦工x人次,培訓焊工x人次,培訓家政、編織、餐飲等x餘人次,受益人群達x餘人,有效提高了村民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擴大了鄉村帶動致富隊伍。

  另一方面,加強優秀青年人才儲備。大力加強優秀青年人才儲備,鼓勵有文化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致富帶頭人到村任職,加強村級帶頭人和後備人才隊伍建設,今年以來共引導12名返鄉創業人才,培訓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34名,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增強了鄉村振興的信心和底氣。

  (四)凝聚文化振興的思想共識,推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產業發展、村美民富的重要動力。

  一是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組織動員村幹部、黨員、道德模範、農村致富帶頭人及心繫鄉土、熱心公益的新鄉賢、身邊好人等群體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先後招募志願者134人,開展學習創新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豐富文化生活等文明實踐活動30餘場次,x村創新開展理論宣傳“三講”模式,得到上級領導和村民群眾一致好評。

  二是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標準化、均等化建設,3個示範村全部按照“八個一”標準建成集村內辦公議事、教育培訓、黨員活動、便民服務、文化娛樂等五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文化活動廣場(均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

  鄉村舞臺(均符合10x5x0.8m標準)

  文化活動室(均達到90平方米)

  宣傳長廊(均達到10米以上)

  配備文化器材32套,成立民間自辦文化社團3個,定期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建成農家書屋數字化平臺“百草園”APP(均覆蓋常住人口的60%以上)

  直播衛星村村通、戶戶通實現全覆蓋,充分發揮微信、微博等載體,有效促進優秀鄉村傳統文化、民俗文化、鄉土文化多渠道傳輸、多形式推送。

  三是深入推動移風易俗。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作用,明確彩禮限高標準和婚喪嫁娶操辦、隨禮標準,紅白理事會介入村民紅白事辦理x餘次;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堅決整治封建迷信、不孝敬老人、賭博等突出問題,x村設立“孝善基金”和“道德銀行”,先後發放“孝善誠信基金”x批x人次x元,授信10-20萬大額貸款戶x戶,以好人好事、善行義舉領取積分兌換禮品x人(次),村民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文明之舉蔚然成風。

  四是紮實開展精神文明建立。

  深度挖掘和宣傳身邊典型事、模範人,廣泛宣傳、表彰身邊的好人好事,樹立道德模範,先後推薦申報市級“美麗庭院示範戶”x戶、市級愛崗敬業最美家庭1戶、縣級道德模範1名、最美家庭光榮榜4人、村級“道德模範”3名、“身邊好人”3名、五星級文明戶x戶、平安家庭x戶、好媳婦、好婆婆x人,以家風文明推動鄉風文明。xx村先後被命名為市級文明村、市級“美麗庭院示範村”,xx村被命名為市級“美麗庭院示範村”。

  (五)突顯生態振興的支撐優勢,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新農村。

  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為導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穩步推進垃圾、風貌、廁所“三大革命”。一是全面推進“垃圾革命”。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和鞏固提升行動,創新建立“五包”機制(縣級領導包抓、幫扶單位包幫、領導幹部包村、“包幫”社群包聯、責任村社包乾),3個村累計發放告知書、倡議書1000餘份,下發整治通知書200餘份,張貼宣傳標語30餘條;投工投勞500餘人(次),動用機械120餘(臺)次,清理垃圾2000餘噸,整治集中垃圾點35處,清理亂堆亂放x餘處,清理河道溝渠45處,清理殘垣斷壁45處,清理廢棄棚圈100處,農村“視覺貧困”和“16亂”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大力實施“戶分類、村收集、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配備分類式垃圾箱57個,移動垃圾鬥30個,三輪保潔車9個,共管共享人員14名,並將垃圾清掃收運納入“共管共享”“公路管護”和“交通勸導”工作範疇,建立了日常清理、巡查勸阻相結合的重點區域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3個村均已完成清潔村莊示範村建立。

  二是常態化開展農村“風貌革命”。結合省級美麗鄉村建立,著眼消除“視覺貧困”,穩步推進“風貌革命”,因地制宜、統一規劃,持續開展農房拆危拆違建新工作,3個村累計拆舊拆廢307院,完成房屋風貌改造340院,建成集中居住點3處163套房屋、公建民住居住點2處25套,並配套完成上下水、電網、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3個示範村“顏值”,完成牆體彩繪3180平方米,繪製扇形牆面180平方米,粉刷牆體580平方米,安裝架設花池圍欄4公里,圍欄800米;村內道路硬化累計達32.7公里,架設太陽能路燈151盞;全面推進村委會周邊、集中居住點綠化美化和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對已建綠化點枯死樹木進行補植恢復,確保種植一片、成活一片,廣泛動員群眾在拆舊拆廢后且不適合復墾的土地上種植經濟林或生態林,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xx分別於2015、2017、2018年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

  三是穩步推進“廁所革命”。堅持以群眾意願和需求為基礎,採取“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原則,因地制宜實施三格式、雙坑交替式和生態環保旱廁三種模式,3個村累計改建戶廁461座,其中水廁342座,旱廁119座,實現建制村公廁全覆蓋,切實提高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

  四是精心編制鄉村規劃。結合村情村貌,委託第三方分別編制了《x鎮域鄉村建設規劃》《x村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規劃》《x美麗鄉村建設規劃》《x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在建設過程中突出規劃引領,切實做到了無規劃不建設,金川東、趙家莊、金川西村分別於2015、2017、2018年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

  五是有效處理生活汙水。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汙水處置專案,x安裝30立方米成品化糞池6座,架設汙水管網4.5公里;x村安裝成品化糞池26座,架設汙水管網2.3公里,並將xx十社集中居住點汙水接入城市管網,在xx養殖小區實施xx秸稈(糞汙)肥料化利用處理中心建設專案;x村修建200立方米化糞池1座,架設汙水管網1.2公里。對於不具備併入城鎮汙水管網條件的社,村上引導村民群眾將家庭生產、生活汙水透過灑地澆菜、沉澱迴圈利用等方式進行再利用,確保了農戶生活汙水排放規範。同時,制定了《xx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目標管理制度》《x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xx衛生保潔員崗位職責》,簽訂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案設施裝置執行管護協議》,確保了村莊垃圾、汙水處理和衛生保潔等公用設施營運管護制度健全完善,管護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六)強化組織振興的保障力度,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

  紮實開展xx3個村組織振興樣板黨支部建立活動,以支部建設標準化促全面規範,以“四抓兩整治”促重點提升,有效夯實了鄉村振興組織基礎。

  一是深化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按照“1+3+N”模式,堅持“因地制宜、一室多用”原則,依託黨群服務中心,同步打造文化健身廣場、鄉村大舞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拓展打造黨建活動室、協商議事廳、民調室、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便民服務大廳等功能室,嚴格落實村幹部集中辦公、輪流值班制度,積極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不斷增強村級陣地人氣。以資訊化推動標準化,常態推廣使用“甘肅黨建”APP,各支部登入率和使用率均達到100%,3個示範村分別組織召開黨員大會3次、黨課3次、組織生活會2次、主題黨日8次,切實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到實處。”二是全面推進“四抓兩整治”。注重選優配強村級班子,x選聘專職化村書記1名,三個示範村全部選派鎮機關幹部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配備黨建指導員和黨建專幹各1名,村級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明顯增強;認真落實“名譽村主任”聘任機制,確定“名譽村主任”各1名;大力實施“頭雁行動”,推選黨性強、素質高的村級黨組織書記後備人才各1名;嚴格落實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及時撥付每年不低於5萬元的工作經費,村幹部報酬較上年均增長10%,有效激發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1

  為深入瞭解我縣鄉村振興工作的基本情況,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了由李秀俠副主任擔任組長的調研組,對我縣鄉村振興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本次調研活動採取了實地檢視、入戶走訪、查閱資料和開座談會等形式,對我縣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瞭解。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十分重要的工作。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提出要高規格編制全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使其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動力。按照統一安排部署,縣發改委和縣住建局分別牽頭組織編制全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村莊布點規劃,經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透過政府採購程式,最終確定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院公司中標我縣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和村莊布點規劃編制。在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鎮的積極配合下,編制單位收集了較為系統的基礎性資料,並深入鎮村實地走訪,全面瞭解各鎮村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潛力,為科學編制規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兩項規劃編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重點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多措並舉,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深入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與國家級、省級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交流合作,著力做好優質小麥和大豆種子繁育推廣、培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與此同時,深入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著力打造百善鎮柳孜文化園、柳孜運河碼頭遺址、老城石板街,韓村鎮小李家紅色旅遊景區、雙堆集鎮紅色教育基地等一批休閒旅遊地,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二是加強環境治理,提升農村生態品質。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突出做好“垃圾、汙水、廁所”革命,切實改變過去農村環境“髒亂差”的局面,並出臺相關檔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三是加強文化宣傳,培育文明鄉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創新平臺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動質量,最大限度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

  四是依託村民自治,完善農村社會治理體系。以基層黨建為核心,紮實推進抓黨建促振興。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進開放式黨校向鎮村延伸,壓實黨建工作責任,統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幹部及群眾的教育培訓,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不斷增強鄉村治理引領能力。同時,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五是統籌城鄉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縣人民政府在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方面重點實施了城鄉建設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工作,同時,緊抓脫貧攻堅工作不放鬆,堅持精準施策,不斷提升脫貧攻堅質量,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強化思想扶貧,培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志氣和本領,逐步消除精神貧困。

  二、存在問題

  整體看來,我縣實施鄉村振興工作開局良好,基礎工作比較紮實,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整體工作推進緩慢,統籌協調能力不足。

  二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協調,部分專案資金使用不夠科學,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服務三農健康發展能力不足。

  三、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建議縣人民政府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統籌協調各方力量,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齊心協力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二是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注入活力。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規範專案資金投入,切實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國家出臺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的機遇,積極儲備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好專案。

  三是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進村莊布點規劃調整與實施工作,統籌城鄉發展空間,最佳化鄉村發展佈局。加快推進南部次中心、劉橋新城等集中區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2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監督工作計劃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青帶領由農業農村工委人員、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組,先後深入6個鄉鎮(街道),實地視察部分鄉村振興示範帶及其建設專案。召集10個相關部門和東、中、西片12個鄉鎮(街道)及部分村幹部、農業產業帶頭人進行座談交流,颱風“利奇馬”過後又走訪了兩家農業企業,廣泛收集我市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以及對該項工作的意見建議,並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自去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成立由50個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出臺五年實施意見,召開千人大會,保障資金要素,部門鄉鎮聯動推進,以精品示範帶打造和生態休閒產業帶專案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示範帶建設有序推進。編制完成12條示範帶規劃並分期實施,突出抓好24個產業帶專案建設,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資11.75億元。其中,雁山溪谷·秀麗田園示範帶在去年透過溫州市考核驗收,山水雁楠等5條示範帶建設進展順利。二是特色產業迅速發展。市政府啟動了我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樂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鐵皮石斛、茶葉、筍竹、花卉苗木、中藥材等主導特色農業在各示範帶得到蓬勃發展,雁蕩山鐵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園會;成功打造了下山頭石斛田園綜合體專案,大荊鎮被列入2019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三是生態環境顯著改善。300多個村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共創成國家級美麗休閒鄉村1個,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3個、特色精品村14個、達標村161個,溫州美麗鄉村標杆鄉鎮2個、樣板村3個。四是農村改革全面深入。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溫州“三位一體”典型合作組織,建立了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並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制度。五是農民收入顯著增長。堅持“專案為王”,依託“黨建聯盟”,多渠道推進村集體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分別增長21.26%和21.67%。去年,示範帶吸引遊客30萬人次,旅遊消費6000萬元。同時,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多措並舉,深入開展扶貧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對示範帶建設認識存在偏差。目前鄉村振興示範帶專案覆蓋到的鄉村較少且大部分位於樂清東部,面上其他鄉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較嚴重。示範帶普遍依靠財政資金支援,社會資本佔比較低,鄉村主體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示範帶專案重建設輕管護現象比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標限制,租地建設情況較為普遍,後續維護資金壓力較大。

  (二)農村產業仍然不大不強。一是缺少大而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三產融合程度低。除鐵皮石斛等少數產業外,各類農業主體大都仍處於低小散狀態。農業種養加、農業+旅遊+文化、森林康養服務、網際網路+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二是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支撐。不少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村辦公樓或者舊廠房出租,持續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區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資本進入受區位因素、土地指標等限制較大。三是農業抗風險能力低,超強颱風“利奇馬”給災區種養業造成重創(全市合計直接經濟損失35.38億元,其中農業損失17.12億元),非洲豬瘟使養豬業傷筋動骨。

  (三)農村環境提升還需持續發力。一是規劃引領不夠。鄉村規劃操作性不強,村居規模化調整之後,規劃修編未及時跟上。二是美麗鄉村建立氛圍不濃。美麗鄉村建設進度偏慢,創成覆蓋率較低。三是農村環境整治還需提升。鄉鎮街道建城區之外的一些村莊髒亂差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垃圾、汙水、廁所整治工程缺乏專業指導,工程質量難以保障。

  此外,調研中反映較多的還有:農村人才嚴重缺乏,農技服務隊伍力量薄弱;農村文化禮堂管理執行不到位,常態化活動難以持續。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一是在幹部配備管理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要配齊配強鄉鎮幹部,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快鄉村年輕幹部的培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在要素資源配置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援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農”傾斜。特別是對調研中反映較多的農村產業用地需求問題,建議進行專項調查、認真研究。對一些農業臨時設施的搭建、自產自銷農產品加工展銷用地應儘量放寬政策。還應出臺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援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工商資本下鄉的配套政策,並持續發力。三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要優先考慮農業農村。在農業保險、農村交通、飲水住房安全、養老服務、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加快補齊短板、完善提高;繼續深入做好村集體經濟消薄防滑、低收入農戶脫貧防貧減貧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尤其是“利奇馬”颱風造成的慘重損失呼喚我們必須加快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要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品種範圍,加大參保的財政補助力度。保險公司要提高保額,降低保險費率,併合理及時足額理賠,切實提高農業抗風險的能力,增強鄉村振興的信心。

  (二)進一步加強示範引領推進全面振興。示範帶建設應儘量覆蓋到更多的鄉鎮街道和村居,更好地發揮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如虹橋等幾大集鎮要設帶設點,中雁綠道示範帶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蓋到的地方,要深入廣泛宣傳鄉村振興的政策和示範帶成果,增強鄉村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自然稟賦和區位條件設計振興目標。鄉鎮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主動籌措資金,廣泛發動社會資本參與,打造自己的示範帶、示範點。有關部門要適應鄉村振興戰略新要求,整合資金,聯動配合,聚焦發力,把示範帶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美麗風景線,努力實現以點帶面、由線到片的全面振興。

  (三)進一步引導農村產業做大做強。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各級政府要像重視工業一樣重視農村產業振興。一是重點扶持優勢產業。注重品牌帶動,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並對同類產品進行整合提高,避免無序競爭。二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由簡單的種養殖模式向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升級,並拉長產業鏈,增強農村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閒旅遊、森林康養、特色民宿經濟等,加快培育新業態。三是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引入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我市建立相關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全、示範帶動強的現代化鄉村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產業發展平臺。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和農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開展經營合作,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增收。

  (四)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全域美”。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結合村(社群)規模調整和新一輪國土規劃調整,及時修編村莊規劃,在建設用地等方面為鄉村振興預留髮展空間。按照市域鄉村規劃確定的特色村、重點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分類建設,引導村莊個性發展。二是繼續加強農村環境治理。鞏固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農村垃圾、汙水、廁所革命,認真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特別是建好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繼續抓好截汙納管掃尾工作,加快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拆除一些難以改造提升的公廁,可採用嵌入式公廁替換。廣泛開展“一村萬樹”、農家庭院綠化美化等,不斷增強農村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視農村環境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和後期維護問題。要加強對農村建設工程監管,積極探索解決公用設施後續維護資金來源問題,避免因質量問題或維護跟不上而影響使用、造成浪費。同時,示範帶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人才、文化和組織振興的支撐。農村本土人才、職業農民的培育,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斷加強,同步推進。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3

  為充分了解我市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情況以及村民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關注度,5月21-25日,市統計局組織力量對全市鄉村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此次調研抽取了梁子湖區樑子鎮沙灣村和沼山鎮湖瓢村。調研採取實地調查和交流座談相結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56份。按照性別分類,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齡分類,50歲以下22人,50歲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類,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調查物件的身份分類,村民44人、村幹部8人、鄉鎮幹部3人、其他1人。從調研結果看,全市鄉村變化明顯,鄉村振興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民增收難、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相關問題,須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一、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的關注點

  (一)期盼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被問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有關鄉村振興的選項中最感興趣的部分”時,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3人選擇“生活富裕”,佔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4人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雖然近年來我市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然而,要實現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依然較大,需要多方合力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資金、人才、技術向農業農村流動。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認為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是資金、人才、技術的,分別有42人、35人、37人,分別佔75.0%、62.5%、66.1%。在問到“您認為鄉村振興的因素有哪些”時,沙灣村六組龍群蓮回答說“當然是資金、人才、技術了,沒錢,怎麼搞好農村,有錢,沒人才和技術也搞不好農村啊”。資金、人才、技術在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大家的共識。

  (四)期盼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期盼的是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的分別有32人、20人,分別佔57.1%、35.7%。認為家裡每年負擔最重的是醫療的有20人,佔35.7%。希望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報銷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聲。

  二、鄉村振興的有利因素

  (一)產業發展逐步壯大

  近年來,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組織不斷壯大,為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105家,省重點龍頭企業12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長10.77%。同時,全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武昌魚、藍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產業,打造本地農產品品牌。2017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點308個,示範點45個。全市新增農產品“三品一標”有效品牌88個,總數達204個,同比增加40個,增長24.39%。

  (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近年來,鄂州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調查中發現村民感覺變化最大的是“道路變好了變寬了、房子變大了、村子變乾淨了”。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提高鄉村資源利用率,2017年主要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約60萬噸,綜合使用量達57.7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6.2%,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鄉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鎮集中、區轉運、市處理”的模式集中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指數達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汙水處理設施對鄉村生活汙水進行集中處理,汙水集中處理指數達到90%以上。

  (三)鄉風建設基礎紮實

  全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村衛生室、圖書室、體育健身場所、村民活動中心等基礎公共服務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為鄉風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全市對鄉風建設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注重以鄉村文化為載體,在尊重原有鄉村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吸納現代元素。在進行農村舊房改造時堅持原真性保護、原住式開發、原特色利用。

  (四)鄉村治理有序推進

  鄂州市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途徑,整合面向農村的各種管理服務資源,建立全域覆蓋的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每個村都有配備網格員,負責收集社情民意、監督環境衛生、調解矛盾糾紛等工作。網格化的服務管理體系不僅降低了鄉村治理成本,而且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穩定。現階段,隨著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更加科學高效。

  三、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在與村民的交談中瞭解到,一戶農民種植0.8畝地的小麥,產量320斤,毛收入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種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農藥20元),人工未計,虧本5元。據調查,今年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價格較往年有較大幅度上漲,全市化肥價格按簡單平均,平均漲幅22.8%。同時,農業生產人工成本不斷增長。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

  (二)鄉村特色產業不強。透過走訪企業,我們瞭解到,生產特色農產品的企業規模小、生產鏈短,產業叢集度低。以湖北省樑子鎮鐵皮石斛生產基地為例,基地負責人表示鐵皮石斛種植、加工技術要求高,其中從鮮品烘焙成幹品這一環節目前依賴於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這一環節技術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訓工人,由於是臨時作業,難以留住工人,所以寧願將鮮品運往浙江同行那裡進行烘焙處理。

  (三)技術人才支撐不足。透過調查瞭解,農村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50歲以上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較少。務農人員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推廣難,不利於農業現代化發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調研過程中,部分村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做農活了,希望政府供養他們。一些人覺得醫療費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報銷費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難和問題習慣於等政策、靠扶持、要條件,過度依賴政府,缺乏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幾點建議

  1.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共治共享。一是加強基層組織作風建設。基層幹部要解決好農村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需要不斷增強鄉村治理能力,轉變工作作風。在面對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問題時,切實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實處,為百姓幹實事幹好事。二是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加大對基層幹部法治教育培訓,提高他們民主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意識。三是加大鄉村振興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向村民宣傳國家各項政策時,進行合理引導,讓群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摒棄“等靠要”思想,透過自身努力奮鬥,實現生活富裕。

  2.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激發內生動力。一是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觀光旅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力爭聚集一批特色產業創新性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業加快升級。三是以品牌意識拓展市場。做響“武昌魚”、“梁子湖”兩大品牌。用“一條魚”、“一個湖”帶響“梁道”、“梁心”等一批產品品牌。

  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增加民生投入,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資訊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產綠色安全農產品的同時,注重發展農耕文化、鄉愁等精神產品,打造生態宜居的好環境。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加大對農業新業態的投入,推動農業多功能拓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健康農業、快樂農業等,使農業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新產業新業態。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振興技術人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一是加強農業農村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使用。二是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鼓勵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三新”農民創新創業,使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生力軍。同時,進一步細化扶持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為返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4

  圍繞進一步加強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加強鄉村人才建設、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動我市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提升。6月13日,全市青年幹部培訓班鄉村振興工作調研組透過實地走訪、檢視資料、與農戶面對面溝通、組織座談等方式對我市xx縣、xx縣部分鄉村進行調查研究,認真思考,結合我市實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鄉村振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找出鄉村發展的差距所在,補齊短板,才能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逐個問題逐個環節地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鄉村振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鄉村建設的歷史欠賬仍然較多,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鄉村人力資源匱乏。人力資源匱乏制約我市鄉村振興發展。一是人才隊伍結構欠佳。我市鄉村實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現象。從年齡結構上看,45歲以上的佔比較多,35歲以下的鄉村實用人才較少,缺乏後備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鄉村人實用才學歷層次較低。人才分佈不均衡,有的鄉鎮街道人因為政府最近幾年大力支援推動了工業、農業經濟的較快發展,導致人才集中於幾個鄉村。二是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我市鄉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力以自發進城務工或經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許多在外闖出天地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裡,同時,隨著城鎮化建設的迅猛推進,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鄉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資源、人力資源雙要素匱乏,致使鄉村發展中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顯現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鄉村實用人才和優秀的村書記是我市農業經濟的直接推動者,應充分發揮典型作用,透過政府正向獎勵、正向宣傳,讓優秀人才特別是創新能力強、對周邊農戶有較大帶動作用的鄉村人才被社會所認可,最大程度調動農村實用人才的創業創新智慧和熱情。但是,當前鄉村已有的很多實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優秀的鄉村實用人才沒有得到相應的獎勵。同時,電視、網路、微信、報紙等各類媒體對鄉村實用人才的典型報道較少,影響了鄉村實用人才的積極性。四是培訓體系不健全。我市鄉村諸多部門對鄉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主要有農業局、科協等,但相互之間又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培訓內容又往往會存在重複性,培訓的針對性不強,不能適應當前三農發展的要求。

  (二)鄉村生態環境欠佳。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近年來,全市鄉村環境、人居環境已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部分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隨意丟棄生活、生產廢棄物,到處排放汙水等陋習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致使“髒、亂、差”現象難以徹底根除。二是鄉村環保基礎設施落後的局面依然存在。鄉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處於落後狀態,大部份鄉村沒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汙水收集處理設施,部分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對水源地保護和生態環境改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三是農業廢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汙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蓋已在廣大鄉村大量使用,上述廢棚(地)膜長期滯留於土地中,對土壤質量構成汙染。農作物秸稈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燒秸稈現象,是造成大氣嚴重汙染重要來源之一。在畜禽養殖過程中,農戶散養和小規模養殖佔主體,畜禽糞便隨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無無害化處理及肥料化利用,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

  (三)鄉村農業體系不完善。我市鄉村對於大規模健康養殖、水稻種植產業、鄉村旅遊都有一定的發展,但這些力度還不是很大,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產業轉型升級乏力。一是農業不大也不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發展不足,特色產業培育困難,農業產業鏈條不長,產品附加值低,農產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絕大多數農產品仍然以賣原料為主,即使是簡單的清洗、分裝、預冷、儲藏、加工也沒有,全市鄉村在傳統綠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實現產業升級重組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設嚴重滯後。農業品牌培育力度不夠,知名品牌總量少,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為主。對於鄉村電商、現代農業示範區、現代工業強鎮、新型經營主體等的培育和建設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鄉村振興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不斷加強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幾點建議。一是強化領導班子建設。把幹部資源向縣(區)傾斜,把精力、資源、力量聚焦到鄉村振興上。改善鄉鎮領導班子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增強班子領導“三農”工作能力,把熱愛鄉村、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選調到鄉鎮領導班子。擇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加大黨員發展工作力度,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再教育、再培訓工作。二是創新教育培育理念。要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解決“誰來種地,怎樣更好種地,誰來幫助種地”的歷史性難題,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和加快推動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所謂“培育”,雖然與“培訓”僅有一字之差,但與“培訓”有著較大的差別。“培訓”僅是傳授知識及技能,而“培育”則包括農村實用人才成長的全過程,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訓、思想培訓、市場培訓、思維培訓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實現從“培訓”到“培育”的轉變,鄉村實用人才的隊伍建設就無法實現更大的發展。三是吸收各類實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長期“鄉村實用人才計劃”吸收和引進各類人才充實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新形勢下,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創造各類適宜的條件,大力吸收和引進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農業高技術高技能、市場推廣、機關黨建等人才資源,不斷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大量吸收涉農大中專畢業生,透過網上招聘會、人才交流大會、赴外招引人才活動等各種形式,鼓勵我市的涉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吸收涉農院校畢業生為農村實用人才。

  (二)不斷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一是加強宣傳提高環境意識。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多形式、多層面地進行宣傳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透過第三方服務建立村中的物業管理組織,加強垃圾中轉站、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全權負責管理村清潔衛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及長效管理機制,使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大力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積極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綠色產業,培育觀光休閒、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美麗經濟”。培育一批集生活、生產、生態於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旅遊風情小鎮,打造一批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美麗田園,讓美麗鄉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閒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三是深入開展鄉村環境整治。鞏固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加強農村面源汙染治理,深入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加強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強重要水資源流域整治和保護,保護好飲用水源。

  (三)不斷推進鄉村農業體系建設。一是加快完善現代農業融合體系框架。繼續推進種植業、養殖業、園林特產業蓬勃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梅花鹿、東遼黑豬、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最佳化結構,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與企業合作,開展產業融合試點示範,整合集中連片原料基地、加工園區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區域性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示範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及模式。二是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標準農田的保護和建設,發展科學施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水灌溉工程建設,提高耕種機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電力等設施建設和改造,提高耕種質量。按照各地資源稟賦特點,注重分工協作,避免浪費資源環境,禁止在不適合區域發展相應產業。藉助部分鄉村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民俗旅遊的發展契機。注入文化景觀元素,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遊,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田園人文鄉村旅遊產業鏈,建立一批特色小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框架。大力發展”網際網路+農業”模式,加快農產品電商化和物聯網工程的建設,圍繞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場等地,建設一批可清洗、分裝、預冷、儲藏、加工的設施,擇優選擇和推介一批有基礎、有實力、有意向的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採購等方面開展合作,完善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力新優勢。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5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更加重要地位,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航向。農村的“面子”就是中國的“裡子”,只有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一、鄉村基礎現狀。

  1、農業產業競爭弱。縣內蔬菜及其他農產品擁有一些品牌,但由於規模小、市場份額佔有率低,真正有輻射效應的品牌產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產品宣傳力度小,申報註冊步伐慢。在產品質量上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有名無牌,有的有牌無名,缺乏市場競爭力。

  2、主體作用發揮差。由於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實力有限、農民素質不高,很多群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參與熱情不高,出現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

  3、農村環境汙染重。生活汙水、農藥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等成為農村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亂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水體生態,危害人居生存環境。

  4、三大產業融合程度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遲緩,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農業產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弱,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5、鄉村文化專案貧乏。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建立水平不高、活動不深入、載體不豐富、機制不健全、方法較單一,打架鬥毆、聚眾賭博、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鄉村文化專案單一,群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

  6、基礎設施欠賬多。由於歷史欠帳,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條件依然與城鎮比、與發達地區比有較大差距,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實用人才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短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脫貧致富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不足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技術服務不到位制約著我縣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部門技術力量嚴重不足,近年來承擔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員減少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二、實施鄉村振興,完善鄉村村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側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透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援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其次,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最佳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全縣學校佈局進一步最佳化,各鄉鎮建起了鄉村及城鎮化寄宿制學校,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教育公平一盤棋的深度融合,推進了城鄉學校佈局一體化。最後,完善農村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國家現在對醫保這塊投入越來越大,可報銷比例和範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繳納醫保的費用,認為那是花“冤枉錢”。面對村民的不信任,我們要貼心,細心、耐心地講解醫保的作用,讓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醫保,不至於“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實施鄉村振興,厚植鄉村文化底蘊。

  一是實施文明培育工程,促進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縣直單位、鄉鎮政府、各村委會組織開展活動,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將移風易俗與“我們的節日”、“三下鄉”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全縣舉辦“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教活動,透過規範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春節送春聯、送吊掛,移風易俗文藝晚會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二是將文化元素注入鄉村建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以文化為魂,將剪紙、武術、民歌閩南戲曲、薌劇等傳統文化圖文並茂地融入到鎮村建設中,在基層鎮村舉辦戲劇比賽、象棋比賽、廣場舞比賽、農民籃球賽、武術比賽等文體賽事,著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文化資訊共享工程有序推進,“村村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大力發展文化的產業化,提升文化底蘊,讓鄉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風易俗。

  四、實施鄉村振興,轉變鄉村農業發展導向。

  最大化利用資源,培育新型農業主體。面對農村“地多勞動力流失”的情況,可以形成以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於農村閒置土地,一方面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另一方面應成立種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決勞動力外出流失的問題。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提升農村經濟實力。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要擴大農民的參與度,積極引進資源,形成“鄉鎮企業+農戶或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立足本村優勢的基礎上,注重產品質量,多元化思考提升產品附加值。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契合點,打造屬於本村的特色經濟產品。加強一、二、三產業關聯度,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積極瞭解並順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到發展中,打破產業之間的界限,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開展電商服務,發展“網際網路+”模式,藉助“電商”平臺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

  五、實施鄉村振興,構建脫貧致富長效機制。

  著實摸清貧困人口家底,明確扶貧思路。鄉鎮駐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和村兩委幹部開展入戶走訪,詳細瞭解貧困戶家庭情況,核對貧困戶家庭生活情況,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著力落實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貧困戶住房問題。鎮、村兩級通力協作,全力摸排易地搬遷物件,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督查,督促貧困戶加快確定建房地址、抓緊動工、加快建設進度,早日住上新房。著實做好產業扶貧專案,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圍繞鄉鎮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鄉鎮地區優勢和產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培育特色產業,積極鼓勵和支援貧困戶發展支柱產業,以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辦理小額貸款等幫扶模式將“結對”貧困戶推上了快速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六、實施鄉村振興,培育鄉村實用人才。

  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管理,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增強鄉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讓鄉村成為人民嚮往的美麗家園,實現新時代鄉村現代化。切實把加強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組織部、農業局應聯合舉辦鄉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班,大力度高頻次培育鄉村實用人才,設定創業富民、新型農業經營、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主題培訓班。培訓物件的遴選要具針對性,一是重點面向貧困地區,二是遴選村級黨組織書記及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等。各地高校要負責培養一批內心真正為民生為國家做貢獻、做犧牲的畢業生,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把真正適合農村工作的人選拔進來,在農村這片熱土上,留下踏踏實實在基層服務的幹事人,留下兢兢業業的逐夢者。

  七、實施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綠色發展。

  沒有完好生態環境的鄉村是病態的,不完整的,鄉村振興,應該綠色先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開展鄉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範圍內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順管理機制,制定農村環境管理和督查、環衛設施管理、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相關配套制度,形成長效機制。開展鄉村汙水治理,各鄉鎮主動履職、敢於負責、鎮村聯動、合力攻堅,鄉鎮政府要主動牽頭,自覺履行屬地管理責任,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嚴格執法,為環境汙染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開展村容村貌治理,各鄉鎮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亂搭亂建、亂推亂放、亂寫亂畫,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開展鄉村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各鄉鎮要加大畜禽養殖汙染的打擊力度,切實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堅決將整治落實到位,對違法行為決不能姑息,切實做到禁養區內養殖場所一律取締;可養區內無證養殖的堅決予以打擊,正在辦理手續的,一律停辦。要狠下決心重拳出擊,合力抓好畜禽退養整治工作,做到零復養、零延伸。開展鄉村礦山及廢棄礦渣整治,持續加大礦山整治力度,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礦山修復、狠抓專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鄉村振興關乎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鎮級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6

  一、基本情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胡陳鄉農業比重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勢在必行、至關重要。為此,特圍繞胡陳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開展專題調研。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資金問題成鄉村振興“攔路虎”

  一方面,鄉村振興需要龐大資金,而胡陳鄉財政薄弱,難以長期支撐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出於物流等因素的考慮,好專案、大企業一般優先落戶開發區、城鄉結合部和交通樞紐地帶,胡陳鄉由於先天的地理劣勢,在招商引資上明顯缺乏競爭優勢。

  (二)創新不足制約鄉村振興推進

  目前,胡陳鄉由於創新不足,發展模式僵化,導致原有優勢不顯、發展後勁不足,最終拖慢鄉村振興進度。以旅遊工作為例,胡陳旅遊具有“點多、面廣、環境好”的特點,並且擁有農事節慶、休閒農業、戶外運動等三大資源要素,優勢突出。但是,由於創新不足,胡陳綠水青山等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隨著周邊鄉鎮對鄉村旅遊的日漸重視,胡陳旅遊的優勢日益減弱。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今年胡陳桃花節外來遊客人數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遊客前往其他鄉鎮街道參加模式更新的櫻花節、油菜花節。

  (三)群眾觀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傳統“小農思維”影響,大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抱地養老”、“抱房養老”的程度,農村一些閒置土地、房產難以透過集中流轉、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終導致花卉經濟、民宿經濟、觀光經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土地瓶頸。另一方面,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業主因現代經營理念欠缺,產品服務比較單一,難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綜合價值相對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強資金管理,強化招商引資

  一方面,加強鄉村振興資金監管,做到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定期稽核,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鄉道路交通建設網路,完善全域綠道功能,實現盛寧線力洋至胡陳段建成通車,爭取沿海高速互通連線線立項動工,推進鄉客運場站規劃建設,扭轉地理劣勢,強化招商引資競爭力。

  (二)拓寬工作思路,增強發展後勁

  一方面,積極組織鄉工作人員、村幹部、黨員、婦女代表等人員前往鄉村振興工作先進鄉鎮進行考察學習,開拓視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陳鄉現有優勢,透過改革試點等方式,“老瓶裝新酒”,積極探索胡陳鄉村振興新模式。

  (三)改善群眾觀念,推進全民共建

  一方面,透過村民說事、聊天長廊等平臺進行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群眾觀念,啟用群眾主人翁意識,鼓勵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另一方面,藉助光點小聚等活動,加強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者之間的交流,並安排相應的經營技能培訓,提高經營者經營水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