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研究報告

小學研究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研究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研究報告1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基於我國目前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落後的反思

  長期以來,學校文化大多以學校層面的統一部署、統一干預為主,很少觸及班級個體和學生個性,因此往往產生“絕對統一”、“整體劃一”的班級環境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和班級課程文化,以這種文化為載體的德育明顯缺少針對性、主體性,也不能保證可持續性,更談不上有特色。這類“千班一面”的班級文化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班級之間存在的差異,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於此,我校力求透過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研究探索一條班級文化建設的新路子。

  (二)基於本校辦學理念下的特色班級文化追求

  我校確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特色活校、質量強校,文化潤校”的辦學理念,在學生管理、班級建設、教師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並深刻認識到學校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優秀學校文化的建設過程。而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班級特色文化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發展。所以構建特色班級文化將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張揚,有利於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建設特色班級文化,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就成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改革發展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小學班級: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孩子們成長的沃土,實現夢想的樂園,是他們個性的發源地,也是孩子們實現社會化和個性化的重要環境。

  (二)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指在班級師生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為班級大多數學生所認同的一套價值體系,是一個班級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所凝結起來的共有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和行為方式。

  (三)特色班級文化:所謂特色班級,具體說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奪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級特性和優勢。其內涵主要體現在:

  1獨特的指導思想;

  2獨特的知識切入點;

  3獨特的文化視角;

  4獨特的文化載體;

  5獨特的感染途徑;

  6獨特的感悟方式;

  7獨特的情感體驗;

  8獨特的行動實踐;

  9獨特的管理手段;

  10獨特的評價制度。班級特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支撐點、落腳點,是一個班級獨特的發展風貌。

  三、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研究目標

  1.學生層面:透過建設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喚醒並激活學生的潛能與本性,從而培育學生自覺意識,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班級層面:透過建設有特色的班集體,形成有獨特性和優異性的班級文化。

  3.年段層面:透過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交匯、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學校層面:透過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進學校自覺文化生成,促進學校文化底蘊的積澱。

  (二)研究意義

  (1)導向性。班級文化不僅影響學生個體的行為,也影響班集體的行為,而且引導著班級發展的方向。

  (2)驅動性。積極的班級文化能夠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圍,成為班級和學生髮展的驅動力。

  (3)規範性。班級文化代表大多數班級成員的價值取向,正確的行為具有規範效應,起著調控作用,影響學生的行為模式。

  (4)滲透性。班級文化對德育的影響不同於灌輸,它把思想教育寓於各種具體可感情景中,在影響方式上就具有一個潛移默化的滲透性。

  (5)凝聚性。良好的班級文化像一塊磁鐵,學生透過班級和諧的心理氛圍,良好的人際交往,受到鞭策和鼓舞,強化道德認同感,增大集體組織的強度。

  (6)激勵性。班級文化倡導正確的價值取向,健康的審美情趣,優秀的人格品質,形成一種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無疑會激勵學生努力進取。

  四、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措施

  1、基本內容

  (1.)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主要透過班級名稱、口號、標誌的確定;教室的圖書角、黑板報、班級活動展示欄等佈置和使用,在這些感性認識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

  (2).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主要透過由師生共同制定班級公約;班級成員精細分工,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精細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於實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3.0班級思想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主要透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活動、輕鬆活躍的文體活動、增長見識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體驗和感悟的過程中受到影響和教育。

  (4.)班級行為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探索學生文明禮儀、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實驗措施

  班級特色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正如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對學生施加影響,在加強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計劃以“五創設”為具體措施,即:

  1.營造獨特班級文化氛圍,創設班級物質文化。

  2.逐步形成個性化規章制度,創設班級制度文化。

  3.以班級特色名稱、口號、標誌等為載體,創設班級精神文化。

  4.以國旗下的德育課堂為契機,創設富有時代性、實效性的班級德育課程文化。

  5.開展豐富的班隊活動,創設獨具一格的班級活動文化。

  五、本課題研究的步驟與方法

  1、實驗步驟

  20xx、11——20xx、07 準備階段

  1.理論學習:組織課題組成員對國內外相關課題的研究資料進行廣泛閱讀,結合實驗要求進行專題培訓,明確班級特色文化的定義。

  2.調查分析:對學校目前的班級文化建設進行調查分析。

  3.規劃課題: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對課題進行規劃設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制定並論證實驗方案,完成課題申報、立項工作。

  20xx、09——20xx、01 實施階段

  按照課題方案和實施計劃開展課題研究,做好實驗的活動組織,資料整理,資料收集與處理等工作。

  20xx、03——20xx、07 總結階段

  彙總材料,整理成果,撰寫結題報告,編印論文集、案例集、圖片集。

  2、實驗方法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在行動研究法的過程中,輔以實驗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及文獻資料法等。

  六、實驗保證條件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近期成果——全面總結我校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經驗,開展獨特性的各類班級活動,形成有特色的班級文化;

  2.中期成果——蒐集有關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資料,結合前期研究成果,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活動模式;

  3.遠期成果——以活動為班級特色文化建設載體,形成良好育人環境,形成師生實驗的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編印圖片集、論文集、案例集等。

小學研究報告2

  一、研究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中小學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增設的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是國家計劃規定的獨立的課程,是直接經驗取向的課程,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新課程實驗五年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必修課程的實施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校逐漸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學校特點的發展道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出現多元、開放、民主的局勢。

  二、研究方法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各年級要根據班級實際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任課老師要以佈置綜合實踐性作業為主要形式,指導學生開展好學科型綜合實踐活動。

  3、在校內和社群開闢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

  4、提供若干綜合實踐活動備選主題,各年級各班各根據自己年級實際選擇一個進行研究,注意活動過程中資料的積累,期末整理好資料上交。

  5、各班班主任和輔導員都將作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全程指導各班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

  6、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校本資源、社群資源結合起來,也要與學校“十五”省級科技課題的研究結合起來,辦出學校特色。

  三、取得的成績

  因為我校地處城中心最北面,四周有菜場、採石場、水泥廠等,生源也主要來自於這些廠礦和菜農,所以本著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幫助學生開展主題設計活動和小型的自主研究活動,親身體驗,感悟生活。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一是學校的圖書室進一步增添藏書量(圖博中心無償提供服務),併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分班分期開放閱覽室,供學生博覽群書和查詢資料;三是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學校電腦室定期向學生開放。如今許多孩子在上課之前都會接到老師佈置的查詢資料的任務,孩子們也透過老師的引導學會了在網上和圖書館尋取對學習有幫助的課外知識。

  (2)開發了社群、自然資源。與學校周邊的社群聯絡,對學生進行熱門話題研究。如黃木子老師和餘巧豔老師對開發的《誇誇咱們金龍泉》就是在實踐中瞭解了金龍泉這一家鄉名牌產品;六(1)班的文婷婷同學撰寫的社會調查報告《走向生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解開了樹幹為什麼是圓的這個奧秘;還有《關於菜市場價格的調查》認真比對了蘇畈橋、象山、北門、泉口幾個菜場關於菜市的價格;學生在分析《竹皮河的變化》中又培養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合理地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我校在實踐過程中,以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既有分散安排,如課外調查,也有集中使用,如書法課、體育活動課等。做到了內容有分有合,靈活掌握。

  另外,指導老師充分地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發揮校外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在20xx年五一期間,學生就利用放假大量收集童歌童謠,並進行自主創編,讓我們發掘了大批值得推廣的童謠作品。

  3、我校要求每班每學期至少制訂一個有主題設計的長線活動,兩個機動的短線活動。我們按照“選擇主題——制定方案——成立研究小組——實踐活動——交流研討——成果展示——總結評價”的模式進行實施。實踐證明這是開展專題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模式。

  如我校五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按班級為單位開展。各班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他們結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瞭如下備選課題,要求各班可選擇其中一個課題(班與班之間不要重複)。

  主題一:環保小衛士(環境汙染情況調查、整治環境的舉措與建議)

  主題二:家庭小醫生(感冒、中暑、牙疼、紅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狀、治療)

  主題三:小小發明家(廢紙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塊的利用等)

  主題四:電器的利與弊(電視機、電腦、電冰箱、微波爐、影印機等的利與弊)

  4、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四大領域。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妥善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各指定領域的關係,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融合為一個整體。如我們開設了書法課、雙百工程開發課,讓這些課程貫穿到以上課程中去,很好地整和了課程之間的關係。

  5、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資料蒐集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等,正確地引導了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習慣。特別是在中高年級大部分學生中,採取多種方式收集自己需要的資料已是輕車熟路。

  6、做好了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我們在制訂活動方案是,就堅持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的原則,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方式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採取了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的方法,我們常採用作品(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彙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中,越來越多的同學及家長都主動地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來。

  四、研究中的困惑與反思

  1、綜合實踐活動課對於很多老師還是個模糊的概念,在老師們心目中,活動課就是帶學生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沒有意識到這個課程的開展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認識達不到,實踐操作也必然遇到諸多問題。

  2、會有衝突。它們到底有多少是重疊的,有多少是交叉的又有多少是平行的呢?沒有一個界線。

  3、學生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有多少是實實在在地參與了,如何照顧到所有的孩子。當孩子在開展社會調查時,萬一出了安全事故該誰來負這個責任?

  4、綜合活動的開發與實踐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是具有延續性的,特別是課外的部分如何取得家長和社會的支援,真正把它落到實處?

  當然,有疑問才會有研究才會有過程以及成果。綜合實踐活動課跟隨課程改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五年了,要縱深推進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我們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明天的成功,有賴於今天的努力。

小學研究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長輩經常用以前的生活情況來和現在的情況做對比,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懂得珍惜,所以我想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過去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就對我們家生活的變化進行了研究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詢問爸爸媽媽

  2、看爸爸媽媽之前留下來的照片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爸爸媽媽原來只有一輛腳踏車;現在有一輛汽車。

  2、爸爸媽媽原來住在老家,只有一棟自己動手蓋的三層的樓房;現在有了舒適的房子。

  3、爸爸媽媽以前住在老家時沒有煤氣,燒飯時還要用自己砍來的柴燒飯;現在有了煤氣,可以省下不少時間和力氣,也更方便了。

  4、爸爸媽媽以前小時候只有到過節、過年才能吃上雞鴨魚肉;而我們家現在天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

  5、以前爸爸小時候當寄宿生的時候,連兩毛買醬油的錢都沒有,吃的都是鹹菜蘿蔔,偶爾蒸一次芋子湯。

  6、以前一個村莊才只有一臺十二寸的電視機,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裡看。

  四、結論

  以前的生活條件很差,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以前燒飯還要用木頭燒,現在只要用煤氣就行了;現在還有電腦能為我們服務,時代變化的真快啊!

小學研究報告4

  一、課題研究現狀分析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培養讀寫能力,識字是前提,同時識字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新的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閱讀必須要有一定的識字量才可以進行;而習作又建立在閱讀和寫字的基礎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足,將嚴重製約讀寫能力的發展。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然而從以往實踐看,識字教學形式還比較單一,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辦法還比較少,識字和書寫缺乏有效的指導。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普遍存在“逐個識字效率低、無章可循週期長、回憶再現難度大、易於混淆錯別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現象嚴重。

  二、課題研究目的

  1、轉變觀念,愉快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變“苦學”為“樂學”。

  2、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化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養成主動求知的好習慣。

  3、引導學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比較、辨析,發現規律,掌握識字方法

  三、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各地類似實驗借鑑法;2、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師同類型課堂教學觀察比較法;5、綜合試驗教師對課題的收穫,談經驗總結法。

  四、課題研究重點

  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從關注識字結果到同時關注學習過程,從關注識字技能的記憶保持到關注漢字在不同情境中廣泛靈活的遷移,注重培養識字能力,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運用各種各樣巧妙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充滿樂趣,使識字教學的面貌發生改觀,識字教學不拘於死板的公式,因文而異、因詞而異、因地而異,把課內外有機整合,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去理解,積累和運用,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設想和設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組小課題研究計劃,各研究教師根據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計劃;

  2、組織學習當前課題的研究現狀以及與客體類似的相關理論。

  3、精心組織教研組一課兩評活動,在活動中全面開展課題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組小課題成員對自己課堂的一次教學反思。

  2、在教研部落格上傳課教後反思。

  3、充分利用好“達標課”,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同時對教學評價進行研究。

  十月份:

  1、學習有關“生本高效高效語文課堂“的教學新理念的文章;進一步明確“生本高效語文課堂”如何上才能體現高效。

  2、每位教師精心設計一篇識字教學課堂教案,尋找教學模式,歸納教學流程。

  六月份:

  1、設計師生調查問卷,歸納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過程性研究材料,從材料中尋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師針對研究過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認識,開好課題的期末總結會議。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預期效果

  我們希望經過這樣的實踐研究,最終讓孩子們對識字充滿了興趣,提高識字能力,擴大識字量,感受閱讀的樂趣。

小學研究報告5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

  本調查是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瞭解並掌握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有關現狀,旨在落實《新課程標準》中關於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有關要求。多讀好書,能使人明智,增長見識,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透過調查,發現現在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適應學生讀的好書不多,科學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夠,還有家長、教師等方面的諸多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在發現調查中的問題同時也思考了若干對策,並對家長和教師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小學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從學生的現狀看,課外閱讀是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可長時間以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學生課外閱讀量大大減少的令人擔憂的現象:大學生錯別字錯得令人堪憂;而從小學生的狀況看,課外閱讀更顯然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也許國家教育部已發現並正視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頒佈了小學生必讀的課外閱讀書目。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我校在幾年前就針對學生課外閱讀“量少而窄”,開設“自由閱讀”課,每年舉行“金色之秋”讀書節,並把學生的課外閱讀、背誦作為考查內容。面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加強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積累儘可能多的語言材料和語感經驗,從而不斷髮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積澱。

  二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2日——20xx年11月8日

  三 調查物件:

  小學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為廣泛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可能。為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閱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在我們學區隨機抽取六年級120名學生及其家長和相關教師,採用問卷調查,坐談的方法進行了此次調查。

  四 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對收上來的學生問卷與家長、教師問卷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及情況分析歸納如下:

  (一)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進其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並使其個性健康發展。但是一些學生和家長,甚至是部分非語文類老師對此的認識卻並非這樣。從以上調查彙總表可以看出: 高達22.5%的學生和家長對讀課外書的態度不夠支援,27.5%的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會耽誤孩子的成績,只有21.6%的學生和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是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可見,由於長年來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使得被譽為人類進步的階梯,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閱讀受到了如此無辜的“冷落”,使得期待點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與“讀書之樂”無緣。這是這群孩子的悲哀,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二)適應學生讀的好書不多。

  閱讀是一場心靈的對話。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然而調查結果卻不容樂觀。從以上兩圖中可知25%的學生喜歡讀科普類,30%的學生喜歡讀漫畫類,只有36.8%的學生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更令人痛心的是:家裡孩子讀的書有100冊以上的只佔8.3%,50冊以上佔44%;另據其他資料(《讀書時間》)顯示高達52%的家長只是偶爾帶孩子上書店,很多情況都是孩子要求家長帶其去的,在這些家長中62%的家長給孩子買書既買練習冊又買課外書,這其中還不乏漫畫類的書。學生課外讀物種類和數量的單一與匱乏,無疑是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三)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就不需要老師家長去督促,當學生形成了閱讀習慣,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可調查表明:只有20.8%的學生每天都讀課外書,經常讀課外書的學生也只有35.%,更令人擔憂的是高的達44.2%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在讀書的同學當中其中40%的學生讀課外書是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只有27.5%是種愛好。究其原因,很多資料文獻顯示電視、錄象、電腦遊戲、網路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極大的衝擊。42%的學生看電視的時間每天超過一小時,26%的學生每天超過半小時。30%的同學經常上網資料表明更多的學生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但是如果讓學生過分地依賴聲像材料,這些畫面確實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但久而久之,就會削弱兒童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削弱孩子的創造力。

  (四)教師方法指導不當,檢測不得力。

  調查表明30%的語文閱讀課沒有用來閱讀,而是挪作他用。即使在上閱讀課,有些老師也是做自己的事,讓學生“自由發展”,想怎樣讀就怎樣讀 ,久而久之學生根本就不會讀書,有的學生只是在讀書時講話而已。經調查80%的學生希望老師在閱讀課上引導大家讀,89%的家長認為學校很有必要開設課外閱讀指導課,希望老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可以說,沒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課外閱讀習慣的老師,是不稱職的教師。然而從以上資料可知一些老師抱著急功近利的想法,考試第一,以本為本,守本固本,考什麼教什麼,學生即使有課外閱讀,也是在應考模式裡兜圈子,使學生缺乏正確的讀書方法,從而喪失了課外那片肥沃的土地。

  五、調查後的思考與對策

  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期儘早改變現狀,使我學區的課外閱讀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培養閱讀興趣。

  書海無涯,舟楫安在?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而言,培養興趣應該說是最重要的。有專家認為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是熱愛閱讀的人,特別是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情感上感染學生,使他們對閱讀發生興趣,多讀,多體會,多思考,逐漸培養起終生受益的閱讀習慣。同時,應強調家庭閱讀氛圍的重要性,要提倡快樂閱讀,要將閱讀的自由還給孩子。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地動力。只要感興趣的事,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做。

小學研究報告6

  小學生安全問題一直受到各方面廣泛關注,校園安全問題得到普遍重視。為了解小學生安全意識現狀,然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茶棚學區曹東莊小學對我校學生採取發放《中小學生安全知識調查問卷》方式,就小學生自護及平安意識等問題在學校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調研。

  現將有關調研情況總結如下:我校調研的物件是我校區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共發出133張問卷,收回133張有效問卷。然後我對問卷進行了分析,發現我校學生在安全知識上存在的問題。

  我校學生安全知識現狀分析:

  一、選擇題

  常識情況:

  知道安全教育日的學生佔55%;知道哪些興趣是不良行為的佔99.8%,瞭解管制刀具是哪幾種的佔99.7%,在認為喝什麼水最健康選項中,認為喝自來水最健康的佔5.6%,純淨水最健康的佔0.8%,白開水最健康的佔93.6%。

  交通安全方面:

  知道全國統一規定的交通事故報警電話的佔60.6%;看到交通事故後,知道記下肇事車輛號碼的佔98.8%;知道少年兒童幾歲以上可以騎腳踏車上街的佔99.3%;知道如何經過一個火車道的佔99.6%。上下學方式中,家長或專人接送的佔23.6%,不行的佔55.3%,騎車的佔21.1%。

  應急處理方面:

  能夠正確處理燙傷的佔85.2%。知道被狗咬傷注射狂犬疫苗的佔98.3%,

  食品安全方面:

  知道合理膳食的佔99.7%,能夠正確辨別有毒蔬菜的佔26.8%,發現食物中毒,知道如何處理的佔60.8%,知道為什麼不能吃七分熟的涮羊肉的佔85.6%;購買周邊推車賣油炸食品方面,經常購買的佔0%,偶爾購買的佔20.9%,堅決不買的佔79.1;

  消防安全方面:

  能知道發生煤氣時,如何正確處理的佔6.2%,在火場中懂得自救方式的佔98.6%

  活動安全方面:

  知道課間操哪種遊戲方式不可取的佔99.9%,在火車上,處理陌生人給可樂事情中,做到妥善的佔95.6%,放學路途中知道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專案的佔95.6%,選擇不全面的佔52.3%;獨自在家正確處理陌生人求見的佔96.3%。溺水時,知道如何正確配合救護人的佔78.6%;進過網咖的佔10.3%,如遇校外有人勒索金錢,事後處理中,儘快告訴爸爸媽媽的佔99.8%;如果被綁架大聲斥責綁架者的佔0.5%,絕食的佔0.5%,假裝與綁架者合作,然後再伺機逃跑的佔99%。

  用電安全方面:

  全面瞭解哪些做法會觸電的佔56.9%。

  簡答題:

  第一題,當自己一個人在家時,有人敲門,他說是你父母的同事,並能叫出你的名字和你父母的名字,你該怎麼辦?95%的學生回答是溫婉的拒絕進門,讓其改日再來。

  第二題,關於希望幾年級不用家長接送,回答是12週歲的佔85.6%,三年級的佔14.6%。

  第三題,在學校期間如何注意防火,回答不帶火種的佔85%,其他佔15%。

  第四題,外出如何避免遭受雷擊,回答不到大樹下、電線杆下、高處意願的佔85.2,回答不出來或不正確的佔14.8%。

  透過這次問卷說明我校學生安全知識和常識懂得一些,但認識還不全面。因此,社會、學校等方面對小學生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還要加強。

  二、存在問題

  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部分學生自護能力差,學生實際安全技能欠缺,學校安全逃生演習效果欠理想,有待加強。

  三、對策與建議

  小學生安全問題既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既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共同關心與重視。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家庭、學校聯手保平安:以班級為單位,家庭、學校聯合開展小手牽大手、安全共擁有活動,透過孩子影響家長,起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作用。

  普及交通安全教育:學校深入開展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定期學生作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舉辦交通安全圖片展,使學生認識遵章出行的重要,從而形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逃生演練固平安:為增強學生避險自救能力,學校不定期舉行防火、防震、防水、燃氣洩漏等意外事故逃生疏散演練,做到了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同時,要求各班以班隊會的形式向學生作消防安全教育,讓學生懂得如何安全用火,掌握危急情況下的避險方法。

  安全巡查護平安;為使學生有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加大學校設施安全的巡查力度,定期巡查,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為學生在校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防控疾病求平安:學校應注重對學生進行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教育,對學生進行疾病防控知識教育,教給學生防控疾病、消毒殺菌的方法以及自我保護的措施。針對學生喜歡吃零食的特點,要求學生不購買三無食品,教給學生辨別劣質食品的方法,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

  只要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密切配合,不斷健全小學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就可以為廣大小學生營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使我們平安、健康、幸福地成長。

小學研究報告7

  一、課題的提出:

  我們班許多同學都陸陸續續帶上了眼鏡。有多少人近視了?他們又為什麼近視了?我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瞭解普通人是怎麼近視的。

  2、調查詢問同學,瞭解他們是怎麼近視的。

  3、透過多種途徑,瞭解我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視了。

  4。 透過班級部落格發表問卷。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我班共有11個人近視。

  我國的近視率已接近30%,小學生22。7%患有近視,初中近視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鏡,大學生近視比例高達80%。

  近視成因較多,據我們猜想,造成近視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體因素,營養體質因素和睡眠因素。導致小學生近視的主要原因是作業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過度地看電視、玩電腦,攝入大量的德和蛋白質。

  現在小學生近視率很高。雖然近視存在某種的遺傳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響。目前除了配戴眼鏡外,沒有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唯有持久地開展預防措施。中學生極高的近視率和現行的教育制度雖然有一定的聯絡,但更多的是因為用眼習慣而導致近視的發生。近視預防的重點也在於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四、結論

  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我發現:

  1。從整體來看,作業負擔較重的同學佔大多數,作業負擔隨年級的升高而加重。

  2。無論是哪個年級在做作業時都沒有好好的讓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時間又一次隨年級的增高呈遞減趨勢。

  3。抗疲勞眼藥水與眼保健操都是對眼睛有治療作用的,但卻沒有引起同學的高度重視。

  4。近視人數雖然遠遠高於非近視人數,但不佩戴眼鏡的人卻佔有相當一部分比例。這表明同學們對近視的問題還不夠重視!

  5、其中的因素,像:姿勢不對、用眼不當之類的毛病,我們可以努力克服、改正;像燈光太暗或太強之類的,我們可以調節;像防護不當、用藥不當之類的,我們可以儘量避免;……

  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每日堅持遠眺、堅持眼保健操和課間操,並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2、學習時要有充足的光線,光線要從左側方向來。不要在光線不足和耀眼的陽光和強燈光下看書寫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邊走路邊看書。更不要歪頭偏身趴在桌上讀書寫字。

  4、不要長時間使用視力,每學習50分鐘後,應當休息10分鐘。

  5、看電視的次數不要過多,時間不要過長,要控制在1小時以內。距離不要太近。至少隔兩米遠。

  要記住眼科醫生給大家的勸告: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看書、上網、看電視不要連續超過一小時,不要在太強太暗的光線下看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寫字姿勢,堅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小學研究報告8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諸多家長認為: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上網純粹是為了玩遊戲,當然不好了!為了進一步瞭解小學上網往往是把時間用在哪裡,我對小學生上網頻率,上網目的性,上網對小學生自身成長是否有益,上網所產生的作用與影響,以及對上網節制能力進行了情況瞭解。

  二、調查方法

  1.透過上網,看報紙,瞭解現在小學生沉迷於網路的危害有多大。

  2.透過對《小學生上網的調查問卷》和 小學生對網路遊戲的看法的統計,瞭解網路在同學眼中是什麼地位。

  3.透過與同學交談,調查的形勢,瞭解他們每天使用多長時間玩電腦,家長對此又是什麼看法。

  三、調查情況的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上網,報紙、調查問卷、與同學交談,調查

  涉及的方面: 學生因為遊戲而導致的事、小學生上網頻率,上網目的性、學生的家長對孩子上網的看法,孩子一天要上網多長時間。

  具體內容:1、一名小學生為了偷到菜,曾三更半夜爬起來上網。有些學生由於經常只有週末才能上網,結果,自己養的寵物因為沒人照顧和餵養,生病死了,這讓自己十分難過。還有學生經常透過同學交流獲取到攻略和任務秘訣。

  100份中:經常上網,所選數量為38,所佔比例為38.7%;偶爾上網,所選數量為57,所佔比例為58.2%;不上網,所選數量為3,所佔比例為3.1% 上網是為了查詢學習資料,所選數量為66;為了玩遊戲,所選數量為67;是為了聊天、交友,所選數量為43;閱讀新聞,所選數量29;收發電子郵件,所選數量38;聽音樂,所選數量35;其他,所選數量12。其中,上網以查詢資料和玩遊戲佔多數。覺得上網對你的學習是否有幫助?有哪些幫助?分為五個選項,A可以學到許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所選數量為69;B查詢到學習資料,所選數量為50;C增加學習信心,所選數量為16;D無幫助,所選數量8;E其他,所選數量10。以可以學到許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佔多數。

  統計發現,有17.1%比例的學生選擇了基本不上網,44.3%的學生選擇了一週上1-3個小時,27.1%的學生選擇了一週上3-6個小時,2.9%的學生選擇一週上6小時-10小時。也就是說,八成以上小學生每週上網時間在3小時以上;許多家長對此也表示了反對,不過,讓我們驚訝的是,也有8.6%的同學說,家長一般不怎麼限制上網時間,可以無限時地上網。

  四、結論

  1.現在,家長支援玩網路遊戲的約佔8%,家長覺得浪費時間,影響學習、視力等約佔56%,家長擔心孩子迷上網路形成網癮的約佔41%。也有不少父母均不反對上網,但會控制時間,不允許玩太久。從這些資料也可以看出,許多家長不同意長時間的玩遊戲,但也不反對玩遊戲,可要注意時間,不能玩得太久。

  2.從調查反映出同學會正當使用網路,能自主控制上網時間,並在網上學習,幫助我們參與課堂,網路對我們的學習還是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還是要讓我們做到:抵制不良遊戲,拒絕盜版遊戲。 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 適度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

小學研究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這幾年來,我們班的近視人數越來越多,許多同學近視了也不戴眼鏡,有的同學連自己有沒有近視也不清楚。我想,怎麼才小學就有這麼多的近視呢?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瞭解近年來小學生的近視率。

  2、調查詢問同學,瞭解近視原因。

  3、透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我班大致近視人數。

  4、怎樣更好地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我班現有近視人數大約20人左右。全國近視人數接近4億。小學生中有22.1%的近視率,初中有55.8%,高中有70.3%,大學生的近視比例高達80%。小學生的年級越高,近視不斷增加。大多數同學用眼不衛生是導致近視產生的最主要原因。

  四、分析討論

  現在的社會競爭非常激烈,許多同學的眼睛過度疲勞,導致近視產生,還有一大部分同學是因為玩電腦、看電視過久,同時不注意休息而引起的。另外,遺傳和環境也是近視產生的因素之一。

  五、建議和措施

  1、希望大家注意休息,增加睡眠。

  2、課間時要多休息,做一些遠眺的動作。

  3、認真做眼保健操。

  4、患了近視後,要儘快診治。

  5、少看電視、電腦,多多看看大自然的綠色。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我們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家一定要重視近視問題。好好保護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五彩繽紛。

小學研究報告10

  一、研究問題

  怎樣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迴歸生活?怎樣使學生感知資訊科技在生活中存在和應用的必要性?

  二、研究前課堂分析

  基於學生的生活是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的基本要求,但傳統的資訊科技教學還沒有擺脫課堂講原理、課後背"條條"的教學形式的束縛。教學多以教材為主,注重操作實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覺得簡單枯燥,沒有過多的興趣和情感體驗。

  三、改進措施

  措施1 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生活中能夠普遍感知到的。

  在陶老師五年級下冊《電子繪本的製作》一課中,老師放了一段錄影:班上一位同學的媽媽對孩子成長的回憶。媽媽慈愛的面龐,親切的話語,打動了每一個學生,每一位老師,他們都流淚了。看過錄像之後,老師透過電腦軟體的演示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具體,從聽覺上、視覺上感染學生,可謂“事半功倍”。學生在資訊科技所營造的氛圍環境中,進一步的區採取資訊科技手段,利用powerpoint製作“我媽媽”為主題的電子繪本,資訊科技與生活緊密聯絡,學生能夠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情感的表達。

  措施2 給出最常見的範例啟發學生在生活中該如何實踐。

  本學期我所執教的四年級下冊《四季奏鳴曲-word中插入圖片》一課中我以展現美麗的四季為主題,在匯入時,和學生進行對話溝通,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季節和原因,簡單、明瞭的對話為了教學需要而營造的一種具有形象性、生活性、問題性的動態環境氛圍。之後透過範例:攝影、電腦繪畫、音樂等等讓學生明確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感知不同的的表達方式,並且能夠欣賞和發現大自然的美。

  措施3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利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本學期六年級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活動中,以“應對自然災害”為主題,鼓勵和指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找與這一課相關的材料,課堂上,學生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首先透過網路瞭解近幾年來我國和世界範圍內比較大的幾次自然災害的情況,確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小組合作確定自己想要知道哪些問題,然後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查相關的問題的答案,最後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進行交流展示,整個活動過程中從瞭解新聞,查詢資料,到總結展示,讓學生不斷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解決自己所遇到問題。

  四、研究後課堂情況分析

  我們的課堂教學經常要再現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的各種場景。教師如果只憑一張嘴,一本書,教學將是十分空洞的說教。資訊科技可以作為教學聯絡生活的手段,將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的各種場景重現於課堂,就極易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熱。

  五、成功經驗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小學生開始初步接觸計算機及其網路系統。對於學生而言,這一切都是新奇、新穎的,但同時也是陌生的,他們對計算機的功能、作用瞭解不夠全面。對此,教師應當強化這一方面的介紹,如果教師著力點從國防科技、世界科技發展等大的角度講授計算機的功能,學生會聽得茫茫然,較為恰當的方式是從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運用開始,如以自己的習作開展文字輸入編排。運用畫圖工具開展生活內容創作。提供生活場景圖片製作幻燈元件。結合日常生活安排運用電子表格。根據生活常識學會上網查詢資料。建立班級學生網路聯絡快捷方式等等,這些方面的運用與學生生活距離較近,為他們所熟悉,以這些例項組織教學能夠拉近學生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認識距離,有助於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瞭解計算機的功能,從而激發他們資訊科技學習的興趣。

  六、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資訊科技課堂與生活的聯絡是千絲萬縷的,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提高學生資訊科技學習的興趣,提高知識掌握與技能訓練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將課堂所學在家庭生活中廣泛運用,如運用電子表格幫助家長記錄每天的開支,每月進行分類統計,從而對家庭生活中各方面的.開支情況具有更為直觀的瞭解。再比如家長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可以幫助他們上網查詢答案,無論是生活小常識還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等,都可以透過網路這樣的平臺蒐集到大量的資訊,這樣的運用能夠更好地體現資訊科技學科的廣泛運用空間。

小學研究報告11

  我們班大多數同學都喜歡吃肉,吃菜的很少。有些人,很瘦很矮,吃肉就是長不高,長不大。有些人,很胖,很高,吃菜,就是瘦不下去。

  1、查閱有關食物知識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查詢了葷素搭配。

  上網查詢只吃肉會怎麼樣?只吃肉,不吃菜,會長胖,也會導致智商下降,說明營養不均衡。

  上網查詢只吃菜會怎麼樣?因為營養不全面,容易生病。

  上網查詢少吃菜和肉會怎麼樣?也會因為營養不良,並導致很容易生病。

  查閱書籍怎樣怎樣吃肉和吃菜?應該,肉和菜,都要吃得均勻,就能增強免疫力,不容易生病。

  我們必須融合菜都要吃,而且都要吃的很多,但不要肉多吃一點菜少吃一點,這樣營養還是不均勻,必須肉和菜都要吃的,因為如果無論菜和肉,其中的一樣都少吃的話,免疫力還是會下降的,導致生病。

小學研究報告12

  指導思想:

  以《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為總體目標。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研究課題:

  拓展學生課外詞彙

  研究人:

  江中浪

  行動主體:

  XXX小學六年級全體40名學生及其家長

  選題動機:

  1、班級學生的詞彙量總體偏低。優生不“優”,優等生的詞彙量都僅侷限於所學教材。與其他學校學生同場競技,找不到好苗子。

  2、探索如何豐富學生詞彙,特別是課本以外的詞彙。

  3、學生沒有課外閱讀的途徑、能力與習慣。

  4、多數學生家長因自身英語水平過差,無法在家對學生擴充詞彙量給予幫助。

  預期目標:

  1、將班級優等生培養成詞彙更加豐富的優等生。在一學期內,教材外的詞彙增加100詞以上。

  2、同步拓展班級所有學生的詞彙量,中等生增加課外詞彙50詞左右,後進生增加課外詞彙30詞左右。

  3、學生獲得一定課外閱讀的途徑與能力、有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4、透過教師指導讓學生家長能採用恰當的方法,在拓展學生詞彙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實施結果:

  1、20xx年8月26日召開了全體學生家長會,教師與家長進行

  座談,家長明確了拓展學生詞彙的重要性;教師指導家長在家擴充學生詞彙的方法,並對家長提出了配合要求。學生家長均比較配合,都為學生準備了各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材料。

  2、開學初教師召開了學生主題班會,指導了學生擴充詞彙的方法,並提出了要求。學生應做到:

  a) 每日閱讀課外讀物50詞或觀看影音材料10分鐘以上。

  b) 將遇到的新單詞記錄到專用筆記本上。

  c) 每日從新單詞中挑選1—5個進行抄寫記憶,並試著默寫。

  3、根據學生水平,將40名學生分為A、B、C三檔,A檔15名學生每日默寫教材以外的單詞3—5個,B檔10名學生默寫2—5個,C檔15名學生默寫1—5個。默寫時間安排在週一至週五的每天上午8:40或下午4點,活動由班長和學習委員主持、監督。教師每週進行查閱,清數一週默寫對的單詞數量。

  4、對於沒有完成教師最低要求的學生,教師及時與其對話。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個別輔導。

  5、學生3—5人自願組成合作小組,利用課餘時間交流自己所學到的新單詞,當小老師進行分享。教師每週一利用班會課組織各合作小組進行小組間的默單詞比賽。對默寫單詞總數最多的小組給予表揚。以此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6、班幹輔助教師每月對學生默寫的單詞進行彙總,評選出五名學習課外詞彙最多的“單詞記憶王”。教師頒發獎狀和獎品。

  從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0月28日,默寫31次,教師查閱6次。根據統計,40名學生中有75﹪的學生堅持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即每天聽寫5個單詞。其中每週所寫25個單詞正確20個以上的學生佔80﹪左右,20﹪左右的學生每週能正確寫出15—20個單詞。25﹪的學生按照C檔要求進行默寫,每週5天能正確寫出11—15個單詞的學生佔這部分學生10人中的7人,其餘3人每週5天能正確寫出6—10個單詞。平均每週5天未能正確寫出5個單詞的學生0人。

  截止20xx年10月28日,正確書寫單詞數量最少的學生寫出單詞43個,正確書寫單詞數量最多的學生寫出單詞152個。正確書寫單詞93個以上的學生30人,佔全班人數的75﹪;單詞94個以下的

  學生10人,佔全班人數的25﹪;所有學生均達到所定最低標準。

  在9月和10月兩月月底的單詞默寫比賽中,9月正確書寫單詞數量最少的學生寫出單詞2個,正確書寫單詞數量最多的學生寫出單詞45個。正確書寫單詞20個及以上的學生18名,佔全班人數的45﹪。10月正確書寫單詞數量最少的學生寫出單詞10個,正確書寫單詞數量最多的學生寫出單詞77個。正確書寫單詞40個及以上的學生15名,佔全班人數的37。5﹪。兩次比賽反映出學生雖然每日默寫的單詞總數雖大,但由於所寫部分單詞復現不多,學生寫後已經遺忘,導致所寫單詞數量僅為所記單詞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以上資料表明:課外閱讀活動均增加了學生詞彙,該活動總體來說對於拓展學生課外詞彙是有效的。但其有效程度與學生個體的英語水平、記詞方法和記憶能力密切相關,存在個體差異。該活動應該常規化地堅持下去,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學生所記單詞遺忘數量較多,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所記單詞復現的機會。學生反映每天完成該活動在時間和精力上有困難,頻率過高,教師應考慮對每週學習和默寫單詞的次數進行調整。

小學研究報告13

  一、課題實施的現狀分析

  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透過教學實踐檢驗,我們所研究問題對改進教育教學水平的實際作用和價值與課題實施初期的預想基本一致。小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佔的成分較多,在研究過程中能夠根據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設定不同的訓練專題,並將自己的教學實踐與兒童的想象發展相結合,促進兒童想象能力,培養兒童想象的精神世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課題研究前期,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

  1、為了全面、真實地瞭解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當前寫作教學不協調的現狀,發放《小學低段學生習作情況調查表》。

  2、學習課題相關理論,收集有關實驗報告、交流論文、學術論著等資料,做好筆記並進行組內交流。透過學習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1)心理學理論:人的任何心理活動,不論簡單複雜都離不開想象,想象與其他心理活動都密切地聯絡著,想象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動豐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閱讀需要藉助於想象,寫作更離不開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使文思縱橫馳騁,凌空翱翔,從而寫出來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景物生動形象、有聲有色。有了想象力,就可以對生活更加地熱情、充滿期待,對學生的人生觀能起到積極地作用。可見,想象力與作文能力、語文能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依據心理學對想象的分類可以研究行之有效的想象作文訓練教學策略。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生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這理論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的內容的能力。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物件。

  (3)小學生年齡心理特徵: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為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3、瞭解國內外研究現狀

  (1)想象寫作源自於中國古代

  ①想象一詞,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解老》中說:“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這是古老的“想象”的詞語。故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動。

  ②自古以來想象之作有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如神話、唐宋傳奇、宋人評話、明清小說。提倡想象作文,正是對優秀璀璨的民族文化的忠實傳承。

  (2)當前,國內許多學校也在進行想象作文方面的研究。

  如上海的音響作文,湖南的藤昭容老師及浙江金華的施民貴老師所進行的童話寫作實驗等,這些教學都取得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藤昭容老師進行的“童話引路,作文提早起步”實驗。

  (3)目前國內仍然缺乏想象作文方面的系統訓練。

  教材中的想象作文訓練的篇目和方法手段都還不能夠滿足兒童想象的天性成分中對想象的渴求。所以增加學生想象作文訓練的機會和研究現代化的符合兒童心理的想象教學策略已成為必然。

  (4)國外,學者們在重視作文的特殊能力研究的同時,關鍵是發展一般心理能力,即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①加拿大的一位語文老師出了一道“仰望星空”的作文題目,作了如下提示:當你仰望天空的時候,當你仰面躺在地上凝視藍天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想到的了什麼?天空突然出現什麼?你進入了怎樣的夢境?你產生怎樣的幻想?學生只要根據題目和提示語,可以隨便馳騁想象,寫出許多豐富多彩、新奇怪異的文章來。

  ②美國,中小學作文教學中有對學生寫書編書的要求。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寫故事;第二步,根據故事畫連環畫;第三步,設計封面、裝訂成冊;第四步,貼上自己的照片,寫一篇自我介紹。讓學生身兼作家、畫家、出版家於一身,為的也是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4、閱讀是根,習作是果實。為了讓學生多看,多讀,多積累,下發《致學生家長一封信》,列出推薦書目。

  (1)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中心環節,它們既各有分工,又相輔相成。閱讀是寫作最好的老師,大量的課外閱讀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彙,又可以使學生廣泛地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也只有多閱讀,多積累,才能激發學生的說寫靈感。

  (2)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進行積累。

  二、課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於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更為突出問題:

  1、理論知識薄弱,理論支撐不夠,研究的深度、廣度不夠,教師邊學習邊實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2、教師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導致研究記錄不及時,研究資料收集不全,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

  3、班級學生人數較多,學生參與面互動面體現得還不夠,教師評價、指導不是很及時。

  4、有的學生髮揮想象時隨意,不能合理想象,跳躍的思維導致偏離了圖畫所要表達的意思。

  三、課題實施方案調整

  1、要進一步藉助於遠端培訓、網路教研、自學等途徑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2、加強資料的積累。計劃、總結、教案、學生習作、論文等資料要隨時收集、妥善保管,及時歸檔。

  3、輪流練寫日記,相互促進提高。把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有五個同學,並給每組配備一本接力日記本——《成長的足跡》,每人每週按順序輪流,寫一篇自主選材、篇幅不限的日記。前面一位學生寫好後將日記本傳給下一位學生,輪到的學生,先給前一位同學的日記寫上評語,再自己寫上一篇日記,依次輪流進行。一本寫完後,再按星級來評選優秀小組並在全班加以公佈表揚。

  4、加大童話閱讀量,進行課堂閱讀指導,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習作指導要避免對學生加以種種限制,教師應更多地為學生創設情景,提供條件,營造寬鬆的環境。應把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記憶和積累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童心童趣的世界裡自由馳騁,樂此不疲。

  四、結語

  透過這一段時間的課題研究,教師與學生一同經歷想象的過程,見證孩子想象發展的浪漫瞬間,孩子也寫出了很精彩的內容,也激勵了自己不斷地對自己的想象作文教學進行診斷和反思,共同體驗了快樂,也經歷著共同的專業成長。今後,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將繼續對這一課題作更深層次的研究探討,吸取研究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借鑑國內外先進做法,繼續在行動研究中創造性地運用更加適合兒童發展的想象訓練教學手段。

小學研究報告14

  一、提出問題的背景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作文教學將為學生進入社會時具備足以適應社會生活的寫作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作文教學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以後寫作能力的發展,但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費時、費勁、低效的問題,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

  究其原因,主要表現為:作文教學隨意性大,序列性不強;脫離訓練空談作文知識寫作方法;指導方法缺乏針對性,不夠多樣化;寫作量偏少;個別化學習和輔導難以開展;作文教學不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不少學生視寫作為畏途。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個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整個教育都是一個手工操作方式的、勞動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產業。

  基於上述理論和實踐的多方面考慮,我校在上級教育科研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開展了小學作文TV教學實驗,力求借鑑電視散文和MTV的特點,以其動態可視的優點, 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直觀的視聽感受,以達到改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開發學生自身學習的潛能,達到作文教學整體效率的最優效果。

  二、研究理論依據

  (一)理論假設

  本研究以“小學作文TV教學”為主題,其基本假設是:透過設計製作系列“作文TV”課件,並根據“作文TV”課件及相關理論的要求設計課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寫作水平。設計製作一系列“作文TV”課件,並根據“作文TV”課件及相關理論的要求設計新型作文課是我們假定的原因變數,即自變數;實驗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明顯提高,能關心周圍事物,注意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基本瞭解各類文體的寫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寫作表達手法,能敘述、說明一般事物,發表簡短議論,會寫日常應用文,做到有內容、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暢,不寫錯別字,養成觀察──思考──寫作──修改──定型的習慣,是假定的結果變數,即因變數。假設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係,需要經過實驗加以驗證。

  (二)理論依據

  1.語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培養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 “語文這門學科,它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一。” 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認識事物、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透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其它(包括教師或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

  3.認識規律

  (1)由內容到形式

  堅持從構思內容入手,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 再考慮形式,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2)由寫句、寫段到寫篇,實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指導學生寫句、寫段,再指導學生寫篇,放緩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興趣

  小學生受心理、生理年齡特徵影響,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特別是直觀、具體的事物或形式新穎、色彩鮮豔的物件,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由注意從而產生興趣。

  (4)由模仿到創作

  堅持讀寫結合,範文引路,透過模仿,過渡到學生獨立創作、自由想象。

  4.教學規律

  (1)提高學生認識水平與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緊密結合。

  (2)口頭語言訓練與書面語言訓練緊密結合。

  (3)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4)勤寫多練。

  三、研究目標

  研究的目標是:設計製作系列“作文TV”課件,探索一條大面積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給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過程與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實驗研究主要採用自然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並輔之以現場觀察法、問卷法等方法,整體實驗是教學常態下的單組實驗,不打亂原有的學校班級組織,校內不設對比班和實驗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開展“作文TV”課件攝製及製作,再進行課堂教學實驗運用。在保持實驗教師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先對各年級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及學生的作文現狀分段要求,分類指導,分層實施,制訂各年段各單元的拍攝計劃、作文寫作要求、寫作指導、範文、評點等書面資料,然後將製作的“作文TV”課件運用於教學實踐。分批完成實驗方案中的各項任務。

  (三)研究步驟

  研究的基本步驟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為研究的第一階段,主要工作是購置各種硬體設施,制訂完善實驗方案,申請立項開題;1998年4月──1999年8月為實驗的第二階段,主要工作是製作“作文TV”系列課件,舉行全市小學同行的公開課,展示作文教學的各類課型,廣泛徵求意見;1999年9月──20xx年12月為實驗的第三階段, 主要工作是召開專家、學者、同行的討論會,作歸因分析,總結實驗的全過程,驗證實驗目標。

  (四)研究過程管理

  為保障實驗順利進行,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了實驗的管理:

  1.科研意識,形成“改革作文教學現狀”的共識。

  一支科研意識濃厚,教改積極性高漲的教師隊伍,是教學改革的活水源頭。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我們組織教師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小學生心理學》、《楊老師家教》等系列理論、經驗,使教師強烈地意識到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端,並願意為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盡一份努力,作一份貢獻,解放“作文難寫”的苦惱的小學生。

  2.培訓師資,提高教師思想素質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師的素質是開展實驗的根本保證,承擔實驗任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師負擔,因而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奉獻精神。為此,我們一方面強化教師職業道德,一方面不斷完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敬業愛崗。許多實驗教師利用節假日,加班加點工作,使實驗按進度如期完成。

  承擔實驗任務,既要有敬業奉獻精神,還要具備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較高的實驗能力,為此,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師基本功訓練,主要內容是一份優秀的教案,一節優質作文課,一篇優秀文章,會微機操作和軟體製作。訓練方法是請校外有專長的教師輔導與老師的鑽研相結合。

  二是請進來,為提高實驗教師的理論水平,我們每期都要請專家教授來校作輔導報告,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國各地有影響的作文教研活動或培訓班,我校都克服經濟困難,盡力去參加。

  四是堅持崗位培訓,走內涵發展的道路,我們規定每週半天科研活動,每期每位教師讀一本教育專著,每週記不少於20xx字的讀書筆記,寫2篇實驗心得等,使教師在實驗中學會實驗, 在實驗中提高自身素質。

  3.三位一體,加強聯絡,保證實驗教師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強領導,建章立制,規範實驗過程管理。

小學研究報告15

  一、研究原因

  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我們的生活將無法繼續下去,人類就不能生存。雖然我市不是一個用水緊張的城市,但水汙染卻存在,我家門前的小河就是最好的見證。這條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裡嬉戲、打鬧。岸邊楊柳依依,倒映在風平浪靜的水面上,為小河增添了許多生趣,幽靜極了!那時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驕傲。因此,連續6年榮獲“省級文明農村”榮譽稱號。可現在呢?它被汙染的不成樣子了,河邊垃圾成堆,而且臭氣熏天,變成了一條黑乎乎,臭烘烘,人見人厭的臭水溝了。失去了以前美麗的外貌,被人們強迫地換上了一副醜陋的外表。人們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我們必須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我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約上老爸去坦頭老家做一次實地調查。

  二、研究過程

  訪問爺爺有關河流的情況,把照片拍攝下來,對家門前的小河的水汙染進行實地調查、討論。

  三、水汙染的原因

  1、據我調查所知,工業廢水、生活廢棄物不經過專業的處理,直接排入河裡,就會造成嚴重的水汙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農藥,也會汙染水資源。

  2、人們往往為了圖省事,把垃圾隨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裡,使水變髒、變臭,成為了臭氣熏天的臭水溝。

  3、有些人經常隨便地把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膠杯,還有白色的塑膠袋,往小河隨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裡面的汙染物會滲透到深水裡。水就會汙染,也會造成白色汙染。

  4、有些賣蔬菜的小攤,剩下了一些壞的蔬菜,往往扔在一邊,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邊的家庭,經常也把一些壞了的菜扔到了水裡,在以後漫長的日子裡,臭菜腐爛了,甚至有些糞化池的髒水也直接排到河裡,就嚴重的汙染了水資源。

  四、調查分析經過實地調查

  我認為水汙染給居民帶來的危害。地下水汙染,用水困難,河水汙染嚴重滋生大量蚊蟲,河水散發刺激性氣味,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五、解決方法

  1、為了改善河道環境,應儘快開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對汙染源進行處理,杜絕工廠、養豬場把汙水、糞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應集中處理,避免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然後,對河邊、河道中的建築材料(已廢棄的)進行清除,並對水道進行整改,進一步將河內的垃圾、淤泥清除。後在河邊種樹,植草皮,建立綠化帶,避免沙土流失。

  2、對沿岸居民及全體市民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河流的環境,主要還是在於大家的思想意識,故人們應自覺保護河道,保護環境。這樣,一條全新河流才會永遠呈現在人們面前。

  六、結論

  總之,要明確,環境受破壞,受影響的還是人們自己,我們應當充分了解環境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係,充分認識到人們改變環境的利與弊。影響水資源的因素還遠遠不止這些。雖然我的調查研究也許還不夠成熟,但希望能把環境問題,水汙染問題在人們的腦海中的地位提高,這樣才會使出現的問題一天天好轉。我們要儘快讓地球母親恢復它以前美麗的樣子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