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與物質的追求作文

精神與物質的追求作文

  人生在世,應當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的幸福。小編收集了精神與物質的追求,歡迎閱讀。

  第一篇:精神與物質的追求

  小時候,為了一個玩具我可以和媽媽大吵大鬧,現在,我心裡仍有許多想要的東西,物慾填滿了我的內心嗎?

  有人說:“這是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人們為了滿足物慾可以做出許多瘋狂的事!”那物慾是醜陋的嗎?

  這世上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也沒有離開了物質生活就寸步難行的人,只要生活在這人世間,不會不接觸物質的!那聖人孔子都不能例外!可孔子說了一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一句話道出物慾並不壞,可得透過正當的方式實現。

  幾十年前的中國,人民貧困,想擁有好的生活,心中充滿了擁有物質的慾念。現在人們不再飢餓了,也有房住了,可那是人們勤勞努力去勞動,去創造出來的,人們的物慾得到了實現。

  可現在社會越發展,物慾越來越多,越來越不正常,有些人為了物慾去搶劫,去販毒,去走私等,有些人為了物慾不顧子孫後代的幸福,破壞性開採自然,汙染了環境,卻滿足不了自己的物慾。這種物慾是下賤的、醜陋的。孔子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種“道”不是指違反法律,更不是指喪失道德。

  擁有物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道德地實現物慾。近些年,有些人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富有,但他們忘記了社會,他們用金錢去獲取更多的特權,用金錢製造了許多不公平,所以現在才有那麼我的暴發戶名稱;某些女孩被物慾迷失了雙眼,不知道正確地獲取,去實現,於有有了網上的求包養,求當二奶等不自尊行為。她們雖然用身體換來了金錢,滿足了物慾,卻汙染了她們自己純潔的靈魂,那種汙點一生都洗不乾淨,那是不正當追求物慾所付出的沉重代價;還有為了物慾,一些工廠,將河流變臭,將青山變黑,讓草地變成沙漠,他們得到了許多,可是讓我們失去了許多。

  物慾並不可所,關鍵是怎樣實現。在物慾的世界裡,用自己的勞動去實現,這樣的追求物質享受,無可厚非。

  所以,人有物慾,要如孔子所言“取之有道”。

  第二篇:精神與物質的追求

  二十一世紀,整個世界像是踏上一列飛速前進的列車,只有快速的發展,而卻忘了環顧四周的風景。二十一世紀,物慾橫流的時代,面對這個越來越不正常的社會,韓寒提出了質疑:“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總是將安全感建立在隨時都要消失的東西上,房子、金錢、保險………我也有一個質疑,為什麼總要將快樂基於物質的得失。是從什麼時候起,我們成為了物質的奴隸?

  這樣疑惑的時候,社會一系列醜惡的拜金主義者、享樂主義者的事例浮現在腦海裡。

  那一句“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不願坐在腳踏車上笑”的世紀奇語,至今讓我感到困惑,難道幸福美滿的'愛情都抵不過一輛轎車嗎?有這樣一句話“真心無價,真情永恆”,也有這樣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真情和金錢本是兩個毫不相干的概念,可這個衣食無憂的年輕女子卻輕易地用金錢將真心踐踏,這不得不讓人覺得悲哀。文強聲色犬馬的奢靡生活,腐敗的作風,至今在人們心中抹之不去,他位高權重,身負國家重任,人民的希望,卻為了大魚大肉,錦衣玉食的生活做出了傷天害理之事。這不能不讓人噁心。

  這樣疑惑的時候,我又想起了社會中一些可敬的人們。

  當代雷鋒郭明義,獻血獻錢獻真情,就連自己都獻給了社會,獻給了人民,自己卻帶領著一家老小擠在僅有四十平米的小平房裡。他真是“傻”,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這是一種無可比擬的快樂。面對大家的質問,他從容地回答:“大家都說我傻,可我是雷鋒精神的接班人,我放不下那些苦難的人們,只有看到他們快樂了,我才能真正地快樂起來”。另一個可愛的人是李連杰,身為國際一大巨星,他沒有隻顧自己舒適的生活,在經歷過印尼海嘯之後,他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毅然成立了“壹基金”,從此慈善便成了他一生的事業。作為一個富有的人,他不僅擁有物質的富有,更是精神上絕對的富有。

  同樣是追尋快樂,前者像文強這樣的物質追求者不僅要因物質的得失而被左右,更要受良心的譴責、社會的輿論。而後者像郭明義那樣的人,無論自己貧窮或富貴,都因成就而昇華了自己的心靈,增加了生命的高度、厚度,更是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他們之間,誰比誰更快樂?

  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世人都想找到一片伊甸園,擁有無比快樂的生活,而人生真正的快樂是實現自我價值,對社會有所奉獻。快樂的源泉在哪裡?在你的心裡。

  第三篇:精神與物質的追求

  這是一個富人的“拜金”時代,他們能買到任何一種東西,他們能操縱市場甚至影響一國經濟。如此看來,盲目的一族,追求物質生活的人便有了。

  先是有拜金女寧坐寶馬車內哭泣,也不願坐在腳踏車上微笑;後有廣東19歲學生賣腎只為買IPhone4s;更是有喪心病狂之徒為金錢而手染鮮血。可就算這樣,他們真的滿足了嗎?

  他們用幸福,用健康,用良知等換來了金錢、享受與安逸,但以淚洗面好過嗎?肉體疼痛舒適嗎?提心吊膽安心嗎?

  在我看來,他們犧牲了一些東西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成為了窮人,精神上的窮人,其內心的空虛是多少錢也無法彌補的。

  再來看另一種人。

  先聽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家料理店,開在小巷中,不但沒有招牌,甚至沒有選單。然而,從傍晚開始,總有“食髓知味”的老饕,陸續朝著店門口那盞昏黃的燈走來。

  就這麼一家小店,擺了幾張小桌,每天招待幾撥客人,老闆和食客總是相談甚歡。

  曾有人問店老闆為何不擴大經營,藉此大賺一筆?以他的手藝和菜品的質量,想成為人氣名店並非難事。但是,店老闆卻認為,他只是在做他自己喜愛事。他的菜給人吃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人和他一起分享美味。真要把店面擴大,就必須增加人力和物力,最後做菜不再是享受和樂趣,而是變成了一種枷鎖和折磨,那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正所謂“無欲則剛”,沒有太多欲望,就不會有許多不滿足的挫折感;偶爾有額外的收穫,反而會增添意外的幸遠感受。

  店老闆的生活哲學,就是快樂人生的原則,他將心靈的收穫納入財富的範疇,即使他不是全國首富,沒有億萬家財,但他無疑是個富足的人。

  你是要做拜金一族,還是做像店老闆這樣的富翁呢?

  相信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