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通用20篇)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通用2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

  充飢的麵包是物質的,而有品味的去欣賞生活則是精神的。

  人生的境界離不開物質與精神。古人講:倉廩實而知禮節。“倉廩”就是物質的,“禮節”就是精神的。光追求吃喝、財富、物質的享受,生活是貧瘠的;而在物質的情況下,追求精神的、思想的、哲學的境界,才是豐富的高境界的生活。

  正如材料中所說的“又能充飢又能品味”的生活,才是最高層次的生活,也就是物質與精神高度和諧與統一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一個富家子弟,一個洋學生,物質可謂豐富也;一個金陵大學畢業,一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資格可謂出類拔萃也。但他——陶行知卻在農村曉莊辦起了學校,為平民的前途、未來、希望著想。他捧著一顆赤誠的心,把物質與財富貢獻出來,把身心貢獻出來,把思想貢獻出來,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主張。人們看到了陶行知的偉大之所在——“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

  為什麼他沒有躺在物質的枷鎖下?為什麼他沒有僅僅享受物質的奢華?因為境界,因為他理解人生的意義,因為精神可以超出生命的所在。

  “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前者是物質的,後者就是精神的。於是人們的生活就有了希望,有了寄託。

  當我們看到世界級著名演員李連杰帶著上千萬元,自己租用飛機,走在了汶川地震的路上;當我們看到他不但帶來了壹基金的資助,還帶來了大量的帳篷、食品與棉被;當我們看到他脫掉名牌的服裝,一起奔走在救災的現場,作為一個普通的志願者,去扎帳篷,去卸救災的物資,也與災民一起吃泡麵。現在想想,還是他說的一句話對:“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為富不仁。”

  在這裡,物質與精神有機的統一了起來。人們記住了李連杰,記住了他為災區忙碌的身影,這身影逐漸、逐漸高大起來了。

  為精神而追求的實業家何其多也。幾乎每一所著名大學都有曾憲梓捐資興建的圖書館,幾乎每一次大災大難面前都有李嘉誠的捐獻,幾乎全國各地的每一個蔬菜大棚,都有山東壽光王樂義創造的技術。那集美大學,那希望小學,那北京的水立方,無不滲透著物質與精神的棲居。“大家的日子好了,才是我的夢”,這是物質的夢,也是精神的夢。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寫作了一部長篇小說之後,總是在心裡說:明天的麵包已經有了,精神也有了。是啊,僅僅為物質的生活是低層次的,只有為精神的追求而物質的境界,才是高層次的境界。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2

  信仰是一種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那些虔誠的信徒們的所作所為常常會讓我們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說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歐洲,教堂永遠是最華麗的建築。不同的是,歐洲人建教堂時會統籌兼顧;印度人卻會為了建教堂而放棄建設,因為在他們心中,神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很難理解,在一個收入水平低下、貧富差距懸殊、社會矛盾尖銳的國度裡,人們會為了信仰甘願在物質生活上委屈自己。據說歐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費上百年時間,因為他們只會用多餘的財富來修建教堂,印度人卻為了建教堂而節衣縮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狂熱的信徒畢竟只是少數,沒有人可以僅憑信仰而活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唯物主義者最基本的理念。縱觀人類歷史,是物質基礎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質的支撐,信仰也就很難維持下去。缺乏物質根基、溫飽難以維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社會面貌難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華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概念叫“治世”。所謂“治世”,必須是物質財富豐富,如此方能社會和諧,國家安定。正如杜甫詩中所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才會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從沒有聽說那個朝代能夠僅憑精神力量使得國家安定和諧。從太平道到白蓮教,歷史上的這些宗教組織在遭遇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之時,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驅動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貧困與飢餓!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三武滅佛”事件,就是政府為了社會安定而採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廟宇、道觀。結果使得社會安定,國祚綿延。由此可見,一旦宗教信仰侵佔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反而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信仰之所以成為信仰,便在於其催人向善,若是僅僅著眼於禮神之地、禮神之人、禮神之物的奢華,恐怕就是捨本逐末了……

  許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於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給身處絕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時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國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歷代統治者用作鉗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說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論,寄希望於來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順民;道教則教百姓安於現狀,安貧樂道。歐洲的宗教也不例外,從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贖罪券”盛行,宗教領袖總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來聚斂財富。前者導致了百姓安於現狀,社會停滯不前;後者則導致了社會的動盪,百姓的貧困。這樣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過我絕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種為了宗教信仰而放棄物質追求甚至罔顧生命的做法的得失優劣,實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3

  現在的孩子,有迷戀網咖的、早戀的、離家出走的,甚至自殺的。或許許多人都不理解,我作為一個11歲的少年,在此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們講,他們小時侯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能吃上兩個白饅頭,新年時能吃上肉包子。許多家長常常說:“有得你吃,有得你穿,有得你學,有什麼不快樂的?真是不知足!”當時的他們有這樣的環境,已經是很幸福的了,但對於我們呢?也有的家長會給不少錢孩子,讓他們自己“獨立”,對孩子很少過問。現在,親子溝通已成了一大難題。

  我們這代已經從對物質上的追求,轉變到了對精神上的追求。許多孩子會被家長認為很獨立,在孩子獨立的另一面,卻藏著一顆脆弱的心。於是,許多對自己失去自信心的孩子走進了網咖,希望透過遊戲找到自己出人頭地的一面;於是,沒人安慰的孩子找了自認為是的男(女)朋友,希望在自己傷心的時候能聽到真誠的安慰;於是,許多孩子選擇了離家出走,希望在自由的世界裡找到快樂;於是,無法面對現實的孩子,選擇了結束自己認為很痛苦的一生。

  表面在怎麼獨立、自強的孩子,背後總會有一顆脆弱的心需要人去安慰。現在的我們只需要精神上的補給,而不需要太多物質上的獎勵。人的精神是支撐人活下去最大的勇氣,只要精神上快樂,再殘酷的現實我們都是可以面對的。家長們,你們是該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看看了!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4

  一生之中,從不乏瘋狂的追求物質上的擁有的努力過程,大多是精神的飢餓卻被忽略到毫不顧及的境遇,人們在勵志成功的標準,一直要用財富衡量,以致於很多人們不擇手段不顧道義的限制攝取財富,唯恐落於人後,但是不懂精神享受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又有什麼用呢?

  徒有物質的豐盛靈魂卻異常蒼白的人,一世的勞碌確實是可悲的,就像乞丐中了大獎,並不懂得如何應用,到最後還是一個乞丐,從物質到精神全部輸給了他的人生,輸的體無完膚,乾乾淨淨,一絲一毫都剩不下,真一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人們的羨慕與佩服應該放對地方,是價值觀的導向問題,社會引導我們走了彎路,讓我們僅僅以最大的熱情最快的速度獲得財富,以為這樣就可以幸福,可以獲得尊重,這是低階的,只是滿足了自卑者的某種原始心理需求,達到了一種復仇效果,其實你就是擁有豪車,別墅,奢侈品,每每可以一擲千金的揮霍,又能怎麼樣,代表你能幹嗎?代表你勇敢,代表你智慧嗎?你真洋洋自得的以為所有的人會羨慕你嗎?雖然你曾為這種獲得付出了巨大的不為人知的痛苦,但這是真正的人生意義嗎?它真能表達你人生的意義嗎?

  該認真思考一下,我們是否把路走錯,在方向的選擇上是哪麼盲目,真如果讓我們重活一回,倒推過來的話,我們是否真應該走外一種堅持,絕對讓它完美的無可挑剔,但是誰都知道,這絕對不可能,那麼應該醒悟的是,我們錯誤的以為條件便是目的,物質僅是人生命意義的一個條件而已,絕不可看的太重,當作全部。

  精神是人生的快慰,萬千生命在宇宙之間,時空境域裡來去的理由!認真的平凡人會認為我沒有那麼偉大的報負,其實不用,平凡的人可以有不凡的人生,可以有不平凡的世界!

  在關注物質建設的同時,注重精神,讓其共同成長,相得益彰!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5

  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得以傳承,不僅是物質成就生活,還需要人們的智慧成就物質。換句話說:文化程度決定物質生活的水平。除溫飽年代以外,每個世紀的繁榮昌盛必定伴隨著詩書禮樂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容局勢混亂則稱為禮崩樂壞。這正是說明,生活不僅需要適用的物質,還需要精神的追求。

  不探究精神的價值,就會成為只追求物質的傀儡。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加快,人的生活節奏亦隨之加快,於是沒有空虛歲月去注重精神生活。每一本書蘊含的奇彩世界,每一日黃昏悽美的夕霞,每一朵曼妙姿態的鮮花,每一首歌的讚歎,都沒能成功挽留倉促行走的人們,停下腳步,看一看,賞一賞,問一問,人生除了學術追求,還有什麼?這個問題魯迅先生應該是給予了最好的回答。魯迅早年學醫頗有成就,贏得了藤野先生的肯定,但目睹國人對同民族之人的死麻木不仁,他決定棄醫投戎,用筆來拯救民族的衰亡。藥物只能麻痺神經,魯迅的文章卻能使民族精神覺醒,讓中國不至於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文化的較高境界。

  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不斷思考與選擇的過程。物質上:選擇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比較容易;精神上:學什麼?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就不容易了。我們幕天席地的生涯中,被追星,攀比,調侃等生活的低階趣味充斥著,於是安於現狀不追求更高的目標。衡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不是用金錢地位,而是文明修養。陶潛獨坐月下,對花品茶,一夜未眠,思考著,留下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多麼清高正直的氣概,若不是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哪有這一代文豪,如今也不過是一任小小的彭澤令罷了。物質沒有成為陶潛的絆腳石,然而成就《歸去來兮辭》的是那一夜的思考和明智的抉擇。

  如果A有一個蘋果,B也有一個蘋果,AB交換之後,仍然都有一個蘋果。但如果A有一個想法,B也有一個想法,交換之後,AB就有了兩個想法。由此可見,物質與精神的區別在於:物質1×1=1;精神上1×1=2。在衰落的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認為自給自足就可以高枕無憂,實則不然。沒有了與外國的聯絡,持續的小農經濟,使號稱泱泱大國的中國遠遠落後於完成工業革命的外國。少了物質的交流不會給生活帶來過多的影響,少了精神的探討則思維得不到進化。如果生活少了文化的進步,那麼發展是緩慢的,落後是必然的。不僅古時候是這樣,當今社會同樣適用。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歸根結蒂取決於精神生活的總體水平。

  一個智者,會將物質與精神併為同等重要,沒有精神的物質是迷茫的。追求功利的同時,不妨提升一下文化境界,給中國文化的發展帶來多一些希望。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6

  清晨醒來,清涼的秋風拂面而來,T先生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騎著共享單車來到公園開始晨跑。沿著兩旁火紅的楓葉,在曲曲折折的石板小徑上穿行,望著路旁各種各樣的共享資源:共享飲水機、共享書店、共享棋具,T先生突發奇想:為什麼只是共享物質,沒有共享精神呢?

  這個想法一旦在T先生腦海中閃過,便再也甩不掉了。經過一番設想,T先生決定開一家“共享成功”公司,讓失敗者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過了幾天,T先生的門面公司在淮海路順利開張了。各色各樣的人在開業頭一天湧進這家公司,尋找可以共享的成功。在底層奮鬥了十幾年的工人買了一個月的“共享工程師”,想感受一下統領別人的滋味;高考成績平平的學生來這裡買了一些“重點大學共享券”,蹦蹦跳跳地去享受重點大學的生活;創業失敗的人買了一天的“CEO享受票”……很多未能成功的人都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成功。T先生望著潮水般的人群和秋日高升的太陽,開心地咧嘴笑了。

  可是過了一個星期,各種各樣的投訴信紛至沓來。人們紛紛訴說這些買到成功的人根本無法勝任,把原來的好秩序搞得一團糟。甚至有政府人員前來干涉,要求T先生不要再開下去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T先生不知所措,彷彿小船駛進了一團迷霧之中。

  為了尋求幫助,T先生去找S教授談心。T先生不解地問:“為什麼不能共享成功呢?”S教授語重心長地教導他說:“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是由自己的努力換來的。聰明的人也得獻出汗水才能獲得成功。而這些失敗者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夠努力或不知正確的方法,自然不能正確地享受成功。生活中的一些物質資源是可以共享的。但成功是一定要經歷一定過程的,不能直接用錢財來一步登天。就像一些人,用金錢買到一個官職或仗著後臺直接飛到很高,可再怎樣也沒有能力把這份官職做好,最終也只能被民眾趕下臺。”T先生仔細思考了S教授的話,又迫不及待地問:“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呢?”S教授捻鬚大笑:“你現在來請教我不就是一種共享嗎?”T先生豁然領悟。

  第二天,淮海路上的“共享成功”公司不見了,取代而之的是“共享教導”。上門求教的人數不勝數。S教授正認真地分析這些失敗者的問題並給他們正確的方向。有一名記者問T先生:“您為什麼放棄共享成功,採取共享教導呢?”T先生笑著說:“錢財買來的成功只是一時的,是弊大於利的,而有了正確方向而努力奮鬥得到的成功,是永久的,是真正可以共享的。”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7

  一位哲人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慾望的種子,周圍的物質肥料越豐沛,它就會越發地生長得不可抑制。”如今的物慾橫流,越來越多的人摒棄了顏回的“簞食瓢飲”,輕視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厭倦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博愛。他們自私,僅為滿足自己的慾望;他們虛榮,僅為滿足自己的慾望;他們瘋狂,僅為滿足自己的慾望。慾望——這一足以讓人深陷的泥潭,不知吞噬了多少純潔的心靈。

  同樣是問路人,土豪和窮漢給我的啟示有天壤之別。對的,人生不長不短,路靠自己走,至於結局怎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不需要去羨慕那些富人有車有房,平凡的生活中我們一樣可以快樂,放下物質包袱,勇敢的追夢,走自己的人生,不要在以後回首之時留下遺憾,錢不是萬能的,但也不是萬萬不能的,這話不錯,在整個拼爹的社會,錢的確可以幫助你,但這些只是表面的物質現象,他幫不了你去到達精神的彼岸。

  那些腰纏萬貫的富翁,在物質上是很滿足,在精神上就很空虛。一個人,應當看他做出的貢獻有多大,不應該看他錢財的多少。那位在7歲時就作出詩的詩人駱賓王,還不是一樣自由自在的神遊。那偉大的皇帝李世民,最後還不是長眠在了一副棺材裡。其實,人活著,說到底,還不是為了填補物質與精神上的空缺。

  而與阿里木截然相反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穿,出門有豪車,住所是豪宅。他們放鬆的地方叫高階會所,他們學習的地方中所謂的精英學院。他們有錢有勢,不怕做錯事,因為他們有靠山,他們是“富二代”“官二代”。從“我爸是李剛”到“拼爹”,他們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狂妄,是無知,是愚昧,他們的精神世界被物質世界蠶食,他們外表華貴但內心醜惡。看似他們無憂無慮,其實他們卻是最貧窮最悲哀的一群人。

  古代的賢士,很多人都選擇隱居,陶淵明辭官歸隱,“採菊東籬下”,不僅是他悠閒自得生活的寫照,更是他如菊般堅貞心的體現。他歸隱田園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精神家園,不讓世間的汙濁汙染自己美好的心靈。而現在,像“芙蓉姐姐”這樣“出世”的人卻層出不窮,他們無才無德,卻妄想留名於世間。他們費盡心機,醜態百出,受人嘲諷卻仍洋洋得意。多少人因他們而汗顏甚至作嘔不已。他們選擇享受外界的關注而拋棄了尊嚴,拋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何其可悲。

  生命之花是靠享受培養的。生命是博大的,可享受的東西無窮多,生命又很短暫,許多有意義的東西稍縱即逝。為何我們要用上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享受——那些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呢?

  於我來說,我更願意用那豐厚的一筆錢,去各地旅遊,讓心放飛,享受沿途的風景,追求心與自然的契合……

  由此看出,越是物質上富有的人,就越不快樂。因為他們高高在上,又怕從那個位子上跌下來,只能用工作來麻痺自己。而精神上富有的人,他們不必為自己的工作和財富擔憂,都已經是這樣了,再努力不過是徒勞,倒不如放下所有包袱,輕鬆自在的過一生。那些富有的人,天天為自己的前程算來算去,最後算到每一個與他作對的人都死了,自己也只剩下不多的時日了,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諸如此類的事件已經不再鮮聞,如上海,有人為了iPhone4s,居然排了近60個小時的隊;在安徽,有人為了iPad2,竟然賣了自己的腎;在海外,一些中國遊客為了搶到心儀的奢侈品,不顧形象,拿出了百米衝刺的速度……這些無疑都牽扯著我們的神經。

  小時候,為了一個玩具我可以和媽媽大吵大鬧,現在,我心裡仍有許多想要的東西,物慾填滿了我的內心嗎?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8

  一位著名數學家,有一次和兩位古人類學家討論遠古的人們為何要保留火種。兩位古人類學家認為是取暖禦寒,以及烹飪鮮美的肉食,而這位數學家卻認為是為了欣賞火光的燦爛多姿。

  兩種回答是兩種心態,兩種境界背後折射出的便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差別現實主義注重人的物質生活,就比如兩位古人類學家,而浪漫主義則是像那位數學家一樣,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現實與浪漫,物質與精神,這顯然是相對的,兩兩矛盾。

  究竟哪一種會更好呢?我的答案是浪漫主義精神生活,但如果又沒有現實主義,哪裡會有生產工具的進步,哪裡會有人類的發展,哪裡會有網際網路等等的進步呢?所以我也並不會否定現實主義,畢竟現實是基礎,而浪漫主義是在現實之上的,所以我們要在現實的基礎上去達到浪漫這一境界。

  然而真正的事實卻是殘酷的,絕大多數人只會注重物質生活的富有,而忘記了精神生活才是重中之重。有一些老師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學生內心精神世界的提升。這便是錯誤的教育,有些城市只注重城市環境的美觀,而不注重城市的人文素質,這便是錯誤的引導,任何事物都擁有一個源頭,我們從源頭開始走,走到半路便停止的就是所謂物質生活,而走完整條道路的便是精神生活,或許這條道路上會坎坷萬分,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享受到精神世界的美妙。

  我們不能只要求追求物質的生活,而是要進一步尋求精神生活,我們要財富,要便利,要富足,我們也應該要鮮花,要掌聲,要美好的心靈,我們或許能有這樣的生活,放下眼前的課本,走到窗前去欣賞那非同一般的美景,這便是浪漫,放下課本,走在那些沒有走過的道路上,在路上發現一些美好的事物,這便是浪漫主義。放下課本,去走一走世界各地發現一些異國風情,這便是浪漫。

  邁出物質生活的腳步去尋求精神生活,邁出現實主義的步伐去通網浪漫主義,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一直生長去追求永恆的美好,我們要記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9

  在日益物質化的社會中,人們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不勝列舉。我不禁要問:有多少人還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物質與精神,並找到二者的平衡點呢?

  正如材料中的那隻收藏陽光﹑顏色與單詞的田鼠雖然重視了精神層面的富足,但是忽略了物質層面—他還是得活著,活著就得吃飯與次不同的是,其他的田鼠能夠意識到物質精神的重要性。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單單認為物質的重要性高於精神。

  哲學中說,物質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石。通俗而言,你首先得活著,活著須要物質的支撐。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的合理性就在於揭示了物質的重要性但是請看看中國還有多少地區仍受貧困的束縛。這些人食不果腹,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得不到切實的保障,又何談期望那些孩子成為祖國的花朵與社會的棟樑?前段時間,各大媒體曝光的山區孩子以吃野菜為生的事件,雖說帶有一點誇張炒作的意味,但其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卻大同小異。

  但是僅僅依靠物質供養現代化的人類是遠遠不能夠的。常言說得好,終日無所事事,則必病也。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誠然,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去面對各式各樣的抉擇亦或是困難,而這些抉擇與困難僅依靠物質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閱讀書籍,去觀賞風景,去遠方閱歷,去做一切有益的事情去給養自己的精神生活。

  縱觀如今社會,“土豪”似乎縱橫天下。他們頤指氣使,財大氣粗,足跡遍佈全世界。他們尋找一切可以發財的機會,卻很少在意精神生活。對他們而言,金錢可以買來美味佳餚,娛樂設施,卻買不了書籍中的智慧,對人生意義的感悟。

  《聖經·箴言》中說:勤勞的小螞蟻能夠搬運陽光以備不時之需,懶惰的人卻永遠那麼懶惰,甚至連小螞蟻也不如。螞蟻不及人的聰智,卻懂得物質的重要性,而那些懶惰的人往往不重視必不可少的物質,只知道渾渾噩噩地吃喝玩樂,更不必說精神了。

  我覺得人應該兼顧物質與精神,不偏不倚。至此,人生便不會碌碌無為地虛度吧。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0

  今天我去了教堂,我感覺我的心靈太匱乏了。我要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淋,現在我們都在追求物質文明,忽略了精神文明。我們都變成了物質文明的奴才,每天為了他忙碌,放棄親情;忘記愛情;扭曲恩情。為了他們我們體現了所謂的價值,我們可以呼喝使喚別人。我們可以拿物質享受來踐踏自己的尊嚴,我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種人,她明明說了慌,但她卻覺得她很聰明,她在拿一些不恥來換取一些物質的慰藉。我為這種人而禱告,希望可以挽救她的無知,我希望她能甦醒,自我認識自己的錯誤。同時也希望上帝可以憐憫她,給她一個生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很平凡,因為我們的世界稱謂是凡間,我們又稱為凡人。那我們都會有貪念,我們都會被慾望所支配。但是我們要有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心,每個心都會思考問題。所以追求物質文明可以,但不可迷失自我。讓自己和他人都會覺得,你在用你的靈魂換取身體(表面是身體換取靈魂)。同時也別高估自己的智商,因為你在用你的不恥換取肉體的享樂。別人只能糊塗對待,這是一種放任。

  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了今天,我們的物質文明提高了很多。可是精神文明的匱乏,讓我們無奈和無所適從。其實追求物質文明沒有錯,追求物質上的文明,可以使我們的社會快速發展。但如果精神文明沒有提升,我們的發展就會是偏激的車沒有定位,總偏向一邊,結果就是撞牆或者衝崖。所以物質文明像是車的油門,她可以使我們的社會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那麼精神文明就是方向她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按著健康的軌道前進。

  我們不要車撞了,才醒悟那時非死即傷了。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1

  由範偉主演並監製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在央視一套開播後,當天收視率高達5.03%,創下今年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段首播集的歷史最高。劇中笑中含淚的感動,簡單幸福的老大,深深震撼著我們的心靈,而傅老大四個弟妹到底是否幸福,也如猜謎一般引人深思。

  電視劇中,傅老大的四個弟妹有房地產大亨、官迷、房奴、股瘋,都是外表光鮮的人物,但他們的生活卻充滿著壓力、緊張、迷茫和無意義。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尋求滿足的都是病態的慾望,這種遠離生命本源的慾望好像一個無底洞,永遠無法滿足。

  劇中佳佳有一句名言,說追求身外之物的人都是奴隸,再光鮮都是不幸福的。傅老大的四個弟妹正是因為心底的迷茫、空虛,才會缺乏幸福感和滿足感,才會不擇手段地追求不屬於他們的權力和錢財。這是一種神經症性的病態慾望,即便擁有再多權錢,也填不滿慾望溝壑,反倒作繭自縛。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2

  精神和物質是對立統一、密不可分的。我們懷念五六十年代人的精神風貌,但我們絕不願回到那個時代的物質生活中去。同樣,當我們今天生活在相對物質豐富的年份,人們又是多麼想望那份曾經擁有的精神家園!有了物質基礎可以促進精神文明,因為經濟充裕了,人們可以求知求學,可以知書達理,可以樂善好施。但物質豐富也容易帶來享樂、攀比、仇隙。這種時候非常需要有好的社會環境和精神引導。

  依錢學森老人的家世,他儘可以享受錦衣美食的生活,甚至可以在大洋彼岸做著無數人羨慕的科研工作。而他卻選擇了報效祖國,而且是要衝破各種阻撓、迫害的漫長之旅。當他融入祖國,看到那一代偉人以身作則,億萬人民精神飽滿地為新中國建設而忘我奮鬥,錢老被中國的領袖和人民的精神感染著。而今,他又感染了我們無數人。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3

  物質上富有,而精神上匱乏,不算是真正的富有。——題記

  在生命長河裡。有如春蠶一般默默奉獻的人;有如蜘蛛般雖然生活辛苦,但是卻用自己的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有如井底之蛙一般自以為自己擁有一切,卻不知道自己見識短淺的人……

  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繹生活,不過演繹的成績不同。這對夫妻就演繹的十分成功。

  有一對美國夫妻。他們家不算富有。但是他們卻擁有著充實的精神財富。他們家有一間空著的房間,妻子每天天黑後都要開啟那間房間的燈。開始時丈夫不接的問妻子原因,妻子笑而不答,在丈夫的再三追問下,妻子拉著丈夫來到那間房間的窗前,對丈夫說:“你沒發現嗎?有一對夫婦,靠著咱們家的燈光,每天都在樓下把撿來的垃圾整理好。看著他們整理垃圾時帶著的快樂笑容,我覺得心裡暖洋洋的,感到無比的快樂。只要他們需要這點燈光,我就會永遠為他們點亮。”丈夫在聽了妻子的話後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快樂的笑容。

  這一對夫妻雖然家裡不富有,但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幫助別人,並且是不求回報的,這是他們精神上的財富。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不像一些富人,打著幫助他人的旗號,並不是真心的想幫助他人,只是為了讓別人感激他們。其實,物質上的財富。不能與精神上的財富相提並論,只有精神上的富有才算是真正的富有。

  在生活上也有些人片面的追求物質上的財富,而在精神方面卻是空虛的,匱乏的,這份追求只會讓人更加的迷失自我罷了,就算讓他們追求成功了,他們也不會是真正的富有者,僅僅是精神上的擁有罷了。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醒悟——原來,精神上的富有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擁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真正的快樂的生活!

  或許在某一天,我們懂得了這些,會給自己的心中的對富有的追求一份滿意的答卷。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4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與人的比較就貫穿在向上行走或是向下墜落之時。比較存在良性與惡性之分,精神上的良性比較使人向上,而物質上的過度追求使人墮落。

  古人多有不比榮華,而在詩詞歌賦上相比亦相惜的志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平生淡泊名利,不為追求名利所擾亂心智,在陋室中依然有不屈的志向,不攀比目不識丁、空有權財而肚中無墨的俗人。正是這種重精神、賤財物的追求,使他在困境中能高歌出千古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有學者重視智慧和才能的較量。自新中國建立以來,許多為了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學者們,原本都有條件去謀取更多的財富,卻毅然放棄,一心建設發展中的中國正是他們淡化物質,將向上比看作為對學術的高標準要求,使得一個個科學奇蹟出現。袁隆平院士曾說過,今日之中國依舊存在糧食問題,自己的生活已相當富足,應該將本心放在解決更多人的溫飽上。反觀某些貪圖物質的官員名人,已具有了比常人優越許多的生活,卻不知何為”知足“,甚至用非法手段謀取不當利益。由此可見,精神上的角逐不僅能實現個人價值,更能推動整體發展,而物質上的永不滿足終究是害人害己。

  現如今,當代青少年群體也存在攀比之風。部分城市青少年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加之社會風氣與網際網路的催化,盲目跟風攀比的現象已不是少數。身處消費型社會,對物質的一定追求是必要的。而精神空虛的人由於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就會過度追求高消費生活,企圖在物質上超越他人。這不僅費精力,嚴重者甚至讓人迷失於其中,長期以來形成惡性迴圈,就有可能做出有違道德甚至違法的事情。因此,充實個人精神世界,用對”詩與遠方“的嚮往淡化物質追求就尤為重要。

  如今,人與人之間貧富差距仍然存在。當我們正在為得到一雙限量款球鞋而絞盡腦汁的時候,有人還在為吃不飽飯而絕望。我們站在山腰,卻只顧仰望山頂的美好,忽視了山下那片陽光到達不了的角落。低頭看看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其實已足夠幸福。所以勿要參與進物質攀比中,而要在學業中積極地挑戰他人,挑戰自我,乘理想揚帆起航!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5

  “沉浸於書中是我一生最持久而深切的渴望。”木心曾如是對朋友說道。的確,書所搭建的世界是如此單純美好讓人痴迷其中,但它又如此易碎,銅臭一染便毀。

  曾有一家書店僅迎接顧客而推棄顧客,僅接受金錢而不屑書香,僅眼淺似鼠只看到物質的誘惑而關耳封口不在乎精神的婀娜。倘若這是全部的世界,那你我終將成為被神遺棄的孩子。如此,請讓物質讓一讓精神,精神之光必映亮你我面龐笑靨。

  過度膨脹的物質社會會壓垮正在飛翔的翅膀。“被拴上黃金的鳥兒永遠也飛不遠。”對物質對金錢的渴望是人性使然,而過剩膨脹,物慾便從天使幻化為魔,它會殘噬,會撕扯原本乾淨完整的心。美好的心靈被物質擠佔,奉行“利益至上”,冠冕堂皇地用“市場經濟靠利益維持”為過剩物慾披上“華美”裳服,讓書店成為金錢的倉庫而讓心靈美好在外遊蕩無家可歸,失掉了翅膀,我們又如何再飛翔?

  而精神之糧才是助飛翅膀的'羽毛。“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直至博爾克斯口中的“天堂”。由內而外的清香才是發展的推動力。“我可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書。”聞一多先生居二樓不逐名不逐利,不慕那“烏托邦”式的虛銜,用精神之糧充飢,舍功力物質於陰暗角落,任其發黴。入腹的精神化為血脈羽化為翅,承載著救國救文的誓言帶著他飛向廣袤的遠方。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餓死不食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他們皆拋物質而得精神之羽,飛至“九萬里之境”。

  過剩物質會吞噬美好,讓一讓,精神微步而過,撒下一片梵高的星空,重拾這美好。在浮躁當下,“我們越來越不清楚心靈的歸屬,無論你承認不承認,知道不知道。”王小波感嘆息而發。“物質利益”充斥著我們的思維乃至靈魂,精神被壓迫的苟延殘喘。醒醒吧,人類!放手吧,人類!救救心靈!讓物質讓步於精神,給精神一口乾淨的空氣。

  放下手中的賬本,洗淨身上的銅臭,找一個溫暖的午後,尋一家盈滿陽光的書店,推門輕進,衝著書,衝著自己,道一聲:“好久不見。”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6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進入社會後感覺社會現實、殘酷,沒有人情,以至於開始懷疑所有的親情、友情、愛情。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得到了些許答案:學生的成長顛覆了人類成長的順序,即從物質到精神。

  作為學生,從上學開始,除了極少社會交往,我們更多接觸的是思想精神方面的東西,在這樣的精神世界中,一切都是公平合理的。然而社會生活中,精神方面只佔有很少的部分,更多的現實是為生存而拚搏的物質方面。這就形成了矛盾。

  你不得不適應社會而開始轉移自己的初衷,開始為那五斗米來跟別人勾心鬥角,而實際情況是這個社會還是那個樣子,只是我們從一個環境換到另一個環境:從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層次迴歸到一個低的層次。

  從這個方面來解釋,那麼我們之前的懷疑,之前的難以接受,就能很好的理解了。所以,瞭解這個矛盾之後,我們可以站在一個第三方的角度來思考很多問題,而不是沉在問題中間感到無所事從。

  如何來解決這個矛盾,是由自身來決定的:你可以選擇從精神轉變到物質;也可以選擇保留自己精神的高度,為生存學習物質社會需要的那些東西。

  其實這並不十分矛盾,因為只要你願意,你完全有能力安放好這兩方面的位置,保持一種平衡,即中庸。

  比較麻煩的是,很多情況下,我們把物質和精神混合,然後便會出現很多矛盾,例如,你試圖去跟一個追求物質享受的人談理想,談人生,結果會讓你很失望,你會怪這個人太沒人情,怪這個社會太現實,而問題是你沒有正確的對待這個其實並不矛盾的矛盾。

  恩,快畢業了,希望能幫大家解決哪怕一點的問題,希望我們能保持自己的初衷,合理對待物質追求作文:人生短暫,即不能衣食襤褸的追求精神生活,也不必要坐擁金山的孤苦零丁。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7

  現實中精神往往被物質牽制著,但其本質卻始終高於物質。

  而當我們把精神中一些玄妙的東西提煉而以物質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和我們的靈魂就脫節了。(這就是為什麼往往把靈感記錄和描述出來之後,將作品對比靈感的初始狀態,會始終得不到滿足感,始終覺得缺少些神)

  我曾說:追求物質享受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對精神享受的追求。如果這樣,基本上就可以說物質就是為精神服務的。而精神世界裡面要不要包含一些追求物質享受的策略?比如偉大的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賺錢?通常都是要的吧。那不就成了精神為物質服務了?而這也是為了維持對精神享受的追求。也就是說我們的精神自力更生?

  所以目前還只能說到這裡:現實中精神和物質往往是互相牽制的,而大多數情況下是前者受後者牽制。從根本的、道義的角度講,精神卻始終高於物質。而通常它又不願受物質的牽制。所以追求超凡脫俗的境界,所以陶潛要歸隱田園。這就叫做高風亮節。——即至少在表面上讓精神不受物質牽制。但最後的最後,實質上,精神還是要受物質的牽制。因為活在這個世上,因為精神一直也必須寄寓於一個實體。這就註定了永久的牽制,一生的悲哀……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8

  兩位古人類學家雖然表現不同的觀點,但這都是結合所學知識,有理有據的作用和功能,而並非專業的託姆,用另外的角度發現是對火種功能的補充,更體現出人類的需要,不單單是物質上的。

  需求的多樣化,要使人類文明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圃,成然,我們離不開物質需求,因為這是精神需求的基礎,絢爛多姿的火種在空中飄搖,隨風起舞,像小精靈一般的跳動者,歡慶者每一次搏動都充滿了生機,令人喜悅,令人敬畏。

  無高低之分,無貴賤之別。構成人類文明的其實都是不可或缺的,對物質的需求表露出低俗粗糙是一種不尊重不禮貌的表現,這是自然的選擇,表示理解和不加干涉才是文明的表現。給藝術追求者添上怪人瘋子的標籤,更是褻瀆。以欣賞的眼光看,淡追求美好的人才是最好的表現。

  然而精神需求卻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兩位古人類學家不能夠看見美髮現美,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結合知識理論性客觀的給出答案,就會得到成就感,因為角度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身上,是不道德的行為,學習也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機械化的學習需要苦中作樂,在平凡中發現美,在獲得成就時被肯定被讚美,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時,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是人類的至高追求,由此可見精神追求是不可或缺的。

  火種在夜幕中散發出耀眼的光芒的同時,能夠照亮前方的道路,而火種卻是會熄滅的,需要不斷的加柴,才能夠持續的照亮遠方。精神需求也如同這絢爛的火光,一時的心悅,只要讓人類文明止步不前,唯有滿足不斷追求不斷才能開闢出一條燦爛的陽光大道。

  未來的人生中回望高三的路程,也許會忘記枯燥的學習,忘記日夜陪伴的老師卻不會忘記同學間歡慶時光,老師在課間中開的玩笑,這給予了我精神快樂,點綴了我的生活,給予了我精神的滿足,充斥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19

  先知曾勸導人們在擁有兩塊麵包的時候,用其中一塊去換水仙花。就是說人在擁有了物質上的滿足之後還要用精神上的滿足。

  去年長江大學三名大學生救人溺水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於大學生是否應該見義勇為的爭議。有的人竟然認為大學生因見義勇為而犧牲是一種人才的浪費,不值得這樣做。可事情的問題就在於生命的價值是能用金錢去衡量的嗎?大學生奮不顧身救人體現了他們作為學子捨我其誰、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而社會上一些對於大學生救人持反對的態度反映了我們當代人看問題更物質化,我們所看到、所想到的只是麵包。當今都市人由於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看待任何事物都只會用金錢的眼光去衡量。我們現在的物質水平是提高了,但我們的精神素養卻依舊停留在原地。我們需要的是物質追求二者的平衡。

  完美的人生需要物質追求方面兼修。歷史上人稱“詩佛”的王維,朝上居要職,朝下則歸於田野。它不像陶淵明那樣完全歸隱於田園之中,而是隱於朝,一邊做官,一邊隱居,既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也追求精神上的解脫,故而他所寫的詩、所畫的畫被後人描述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為他已經參透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他的詩,他的畫是物質追求的結合。商朝的伯夷、叔齊二人認為武王未葬父而出兵,為臣子而弒君王,不仁不義,就發誓不吃周粟最後餓死在山上。他們以身殉仁的精神雖令人敬佩但卻是不可取的,他們過分的在乎氣節以至於丟掉了性命,連莊子也嘲笑他們這種行為不值得。

  而自古以來因迷惑物慾而不是仁義最後身敗名裂的人數不勝數。乾隆朝的和珅,家中膏田滿野,家財萬貫且又身居高位。原先的一代才子卻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屬吏獻上來的珍寶堆滿了倉庫,精美的工藝品連巨大的豪宅都容不下。他擁有當時天子都未及的財富,只可惜他精神上卻一貧如洗,愛慕虛榮,貪戀錢財。在乾隆死後僅三天,就被滿門抄家,多年來積聚的財富到頭來也只是一場空。

  孟子曾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也。我並不強調要片面的追求精神或者物質,但我們在擁有了物質之後不可遺忘精神上的需求。正如先知所說的麵包和水仙花都擁有的人才是完美的

  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作文 篇20

  社會發展迅速,物質資源豐富,我們都在追求自己的價值,但不同的人對價值有不同的觀點。精神勝於物質,還是物質勝於精神?

  生活中,有的人物質生活貧乏,在解決生存的問題上並不貧乏。他們,清貧,但是精神生活充滿了樂趣。二有的人富有物質,但這樣奢靡的人,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千年前的汨羅吧。他立在江邊,形容枯槁,面容憔悴。是什麼“摘”去了他的峨冠,“剪”去他的博帶?是誰讓他“消得人憔悴”?這個叫屈原的男子曾是那樣的風華絕代啊。懷王已死,郢都殘破,他抱起石塊,自沉汨羅。汨羅從此流進了中國的文化史,至今仍是迤迤邐邐,在漫長的春秋中,清了又濁,濁了又清。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保留了自己的精神。

  千年一瞬,剎那芳華,兩千年後,我們已然明曉,在屈原心頭凝聚的是對家國的無盡的思念,無邊的忠愁。屈原決然放棄的是豐富的物質。若他像勒尚,鄭袖,張儀那樣趨炎附勢,他完全可以過富有的生活。但他富有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質。

  雨果說過:“腳不能達到的地方,眼睛可以達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精神的高度,遠不是物質能達到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顏回的安仁樂道展現的是精神的平靜和安寧。孔子弟子三千,但最為欣賞的是顏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顏回在生活貧困不堪的情況下,仍能快樂,淡定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稱讚,這就是歷代儒家所津津樂道的“孔顏樂處”。

  顏回勤奮好學,被尊為“復聖”。我們已經明白,顏回之所以有他的成就,並非他的物質生活有多麼豐富,而是因為他的精神生活。倘若他不注重精神修養,流連於物質世界,他不一定比世俗之人有更好的生活。

  然而物質的極大豐富與精神的極大貧瘠形成這時代最鮮明的對照。影視明星劉曉慶因逃稅聲名狼藉,巨人網路董事長史玉柱因為利益而代言虛假廣告極度豐富的物質讓人索然無味,孤獨痛苦。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精神。物質世界離我們很近也很遠,絢麗的精彩在於擁有永存的精神。讓我們追求永恆的物質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