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1

  1、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啟超《臺灣竹枝詞》

  2、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玉樓春》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4、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5、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朱彝尊《高陽臺》

  6、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7、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佚名《涉江採芙蓉》

  8、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2

  1、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趙嘏《江樓舊感/江樓感舊》

  2、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皇甫冉《春思》

  3、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戴叔倫《蘇溪亭》

  4、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5、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6、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唐代《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7、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佚名《迢迢牽牛星》

  8、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李白《長相思·其一》

  9、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驛臺》

  10、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杜甫《月夜》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3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弔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點評:這是一首寫於清明時節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夫妻琴瑟調和,恩恩愛愛。沒想到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妻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擅長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一座座古墓,都給人蕭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裡,“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寒食上冢》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評點:這是作者上墳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上墳的路上那淒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助的感覺。所以“只愁餘”。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4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我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思念起家鄉。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只少了我一人。

  《離思》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元稹。其古詩全文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裡的。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裡,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只希望餘生能以修道來緩解對你的思念。

  《十五夜望月》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建。其古詩全文如下: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樹枝上安歇著鴉鵲。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溼了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一邊。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長安城春天滿目淒涼,到處草木荒深。感傷時對花落淚,聽鳥鳴驚心。戰火長時不息,一封家書都極其珍貴。愁白了的頭髮越搔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

  《靜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6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題大庾嶺北驛

  【唐】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月夜億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送別

  【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摺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表現思念之情的古詩詞7

  《中秋月》(唐 齊已)

  空碧無雲露溼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月夜》(唐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中秋待月》(唐 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中秋禁直》(唐 韓偓)

  星斗疏明禁漏殘,紫泥封后獨憑闌。

  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

  天襯樓臺籠苑外,風吹歌管下雲端。

  長卿只為長門賦,未識君臣際會難。

  《中秋》(唐 劉得仁)

  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

  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中秋夜不見月》(唐羅隱)

  陰雲薄暮上空虛,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異時開霽後,玉輪依舊養蟾蜍。

  《玩月》(唐 歐陽詹)

  八月十五夕,舊嘉蟾兔光。

  斯從古人好,共下今宵堂。

  素魄皎孤凝,芳輝紛四揚。

  裴回林上頭,泛灩天中央。

  皓露助流華,輕風佐浮涼。

  清冷到肌骨,潔白盈衣裳。

  惜此苦宜玩,攬之非可將。

  含情顧廣庭,願勿沉西方。

  《中秋夜泊武昌》(唐劉淑柔)

  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

  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倪莊中秋》(唐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中秋臺看月》(唐 無可)

  海雨洗煙埃,月從空碧來。

  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臺。

  皓耀迷鯨口,晶熒失蚌胎。

  宵分憑欄望,應合見蓬萊。

  《中秋月》(唐 無可)

  蟾宜天地靜,三五對階蓂。

  照耀超諸夜,光芒掩眾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樹銷青。

  枉值中秋半,長乖宿洞庭。

  《中秋夜隴州徐常侍座中詠月》(唐無可)

  隴城秋月滿,太守待停歌。

  與鶴來松杪,開煙出海波。

  氣籠星欲盡,光滿露初多。

  若遣山僧說,高明不可過。

  《中秋夜南樓寄友人》(唐無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樓。

  朗吟無綠酒,賤價買清秋。

  氣冷魚龍寂,輪高星漢幽。

  他鄉此夜客,對酌經多愁。

  《八月十五夜看月》(唐姚合)

  亭亭千萬裡,三五復秋中。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唐戎昱)

  西樓見月似江城,脈脈悠悠倚檻情。

  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驚桂子從天落,稍誤蘆花帶雪平。

  知稱玉人臨水見,可憐光彩有餘清。

  《中秋月》(唐 方幹)

  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

  列野星辰正,當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中秋夜玩月》(唐 唐彥謙)

  一夜高樓萬景奇,碧天無際水無涯。

  只留皎月當層漢,並送浮雲出四維。

  霧靜不容玄豹隱,冰生惟恐夏蟲疑。

  坐來離思憂將曉,爭得嫦娥仔細知。

  《閏八月》(唐 黃滔)

  無人不愛今年閏,月看中秋兩度圓。

  唯恐雨師風伯意,至時還奪上樓天。

  《寄慈恩寺鬱上人》(唐 賈島)

  中秋期夕望,虛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鳩宿竹,鴻過月圓鍾。

  此夜情應切,衡陽舊住峰。

  《南樓望月》(唐 皎然)

  夜月家家望,亭亭愛此樓。纖雲溪上斷,疏柳影中秋。

  漸映千峰出,遙分萬派流。關山誰復見,應獨起邊愁。

  《望九華山》(唐 柴夔)

  九華如劍插雲霓,青靄連空望欲迷。

  北截吳門疑地盡,南連楚界覺天低。

  龍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漢梯。

  惆悵舊遊無復到,會須登此出塵泥。

  《中秋月》(唐 許晝)

  應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清光不向此中見,白髮爭教何處生。

  閒地佔將真可惜,幽窗分得始為明。

  殷勤好長來年桂,莫遣平人道不平。

  《中秋月》(唐 裴說)

  一歲幾盈虧,當軒重此期。

  幸無偏照處,剛有不明時。

  色靜雲歸早,光寒鶴睡遲。

  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疏籬。

  《中秋月》(唐 李洞)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冷沉中嶽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棲溼鶴毛。

  露華臺上別,吟望十年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