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培訓方案範文

慢性病管理培訓方案範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慢性病管理培訓方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慢性病管理培訓方案 篇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殺手,它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病變隱匿、併發症多、致殘性高,嚴重危害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xx—20xx年)》,預防慢性病的長期危害,防止嚴重的併發症,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十二五”規劃中“加強慢性病防治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推進醫改的重要內容,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儘快遏制慢性病高發態勢”作為開展慢性病管理的指導思想。以我院就診的慢病患者為服務物件,以控制慢病危險因素為干預重點,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患者管理為主要手段,透過“醫聯體”活動開展為載體,提高我院醫務人員加強慢病管理意識,走進基層、走進社群、走進家庭,促進預防、干預、治療的有機結合。

  二、目標

  慢性病管理的最終目標不是治癒疾病(因為很多慢性疾病是無法治癒的),而是努力將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狀況、健康功能維持在一個滿意的狀態,獨立生活,迴歸社會;同時,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減少疾病危險因素,減少用藥,控制醫療保健成本,節約社會衛生資源。為我院贏得更好的社會效益,發揮醫院公益性。

  三、組織領導

  成立20xx年“慢性病管理”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安全月活動指揮辦公室,設在護理部,主任由施聖暉陳思仙兼任,副主任由彭德清擔任,負責“慢性病管理”的相關活動,辦公室成員由各護理單元護士長組成。

  五、活動內容和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7月10日—7月20日

  1、召開全院護理人員會議,宣佈《宣城市人民醫院20xx年“慢性病管理”實施方案》,各護理單元高度重視,積極申報開展。

  2、醫院網站及宣傳欄宣傳《宣城市人民醫院20xx年“慢性病管理”實施方案》。

  3、各科室認真學習並領會實施方案。

  (二)試點科室評選階段:7月21日—7月31日

  影響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常見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根據科室申報表,首先考慮在有以上相關疾病的科室中進行選擇,初步計劃選擇兩個科室進行試點。

  (三)實施階段:8月1日—9月30日

  1、試點科室制定本科室開展慢性病管理的實施方案。由護士長牽頭,在科主任的領導下,醫護合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2、建立慢性病患者檔案。從8月1日始,納入慢病管理的患者入院時均建立電子檔案,便於住院期間實施慢病管理措施和出院後隨訪追蹤管理。

  3、按時隨訪,並填寫隨訪記錄表。慢性病病程長,併發症多,而且需要長期服藥,所以隨訪是慢性病管理中的重點,隨訪方式可選擇門診、家庭、電話,瞭解患者症狀及生活方式改變,測量其體重、血壓、血糖,評定日常自理生活能力等,瞭解患者服藥情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

  4、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培訓。慢性病患者出院後,更多的服務是在基層醫院和社群診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相關慢性病防控措施的執行與落實。試點科室要為基層衛生機構開展慢性病診療、康復服務提供技術指導;制定慢性病健康教育策略方法,傳播慢性病防治核心資訊,並指導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合理膳食、適量活動、控煙限酒,培育健康人群。

  5、試點科室及時對本科室醫護人員進行慢病管理相關知識培訓,逐步實現慢性病的規範化診治和康復。嚴格遵照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診療技術規範和指南,完善專業化培訓制度,注重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在提供規範化診斷、治療和康復的`同時,要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諮詢指導和科普宣傳。

  6、慢性病管理試點科室,注重開展社群調查隨訪,明確本病主要健康問題和危險因素,應用適宜技術,發展適合我院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長效管理模式。

  (四)總結推廣階段:10月1日—12月30日

  1、總結階段:

  試點科室在10月20日前完成慢性病管理工作總結,召開全體護士長會議,進行經驗交流。

  2、推廣階段:

  將試點科室好的經驗、做法彙總,鼓勵有慢性病的護理單元均逐步開展慢性病管理,並加強與各部門及兄弟醫院的合作。加強科研,促進合作和交流,開發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具,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和利用,推廣慢性病預防、早診早治早康和規範治療等適宜技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方案實施。

  在開展慢性病管理的過程中,領導要起推進的積極作用,切實解決防治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落實政策保障、人員配備、資金投入、監督獎勵等措施,大力加強醫護人員動員,努力形成醫院與社群防治工作合力。

  (二)履行部門職責,落實綜合措施。

  加強部門間協調溝通,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有效監督的工作機制,協調解決慢性病管理重大問題,落實各項管理措施。

  慢性病管理培訓方案 篇2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的加速,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致殘率、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並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慢性病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則在社群,慢性病的社群預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群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要充分認識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將慢性病防治工作納入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的考核目標,創造支援性的環境,走“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道路。根據**市**區慢性病防治相關檔案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建立慢病基礎資訊系統,利用現有網路對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的新發的首診病例進行網路直報工作,制定慢病網路直報工作制度,由領導分管此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對慢病報告工作進行檢查、督導,並寫出簡報。

  2、利用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早診率和早治率。

  3、加強社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的規範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識和技能,減少或延緩高血壓、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4、以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為基礎,從群體防治著眼,個體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區疾控中心管理、評價,綜合性醫院協助診斷、個體化治療、提供技術支援,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隨訪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機制。

  5、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社群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6、建立規範化的高血壓、糖尿病計算機檔案檔案管理系統。

  二、建檔工作目標

  1、建立社群居民健康檔案,社群服務人口基線調查率大於40%;

  2、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檔案,應有隨訪記錄、治療記錄及健康教育記錄。

  三、高血壓工作目標

  1、發現並至少登記高血壓患者100名;

  2、對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進行規範化管理,其血壓控制率≥60%;

  3、發現並至少登記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測1次血壓得比例達50%;

  5、對高危人群的干預有記錄及效果評價;

  6、35歲以上居民3年至少測1次血壓得比例達60%;

  7、居民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達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標

  1、發現並至少登記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對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進行規範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發現並登記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測1次血糖的比例達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識知曉率達60%;

  5、對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有記錄和效果評價。

  五、實施計劃

  建立慢病網路直報系統和工作制度;對社群一般人群、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開展預防控制工作,在社群建立高血壓、糖尿病綜合防治機制。

  (一)利用現有的網路直報系統,對今年新發的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惡性腫瘤病例進行網路直報。建立慢性病報告工作制度,責任落實到人。

  (二)高血壓、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壓、糖尿病的檢出

  利用建立社群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診療、社群免費測血壓、血糖、主動檢測、首次測血壓等方式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登記

  將檢出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報告網路所報告的屬於本社群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卡並將所有資訊錄入相關的資料庫,進行微機化管理。

  3、高血壓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

  對檢出的高血壓患者者收集詳細的病史,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根據《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範》的要求進行臨床評估,實行分級管理和隨訪,並填寫《社群高血壓患者管理卡》。對高血壓患者採用藥物治療方案和非藥物治療方案。當患者出現《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範》中規定的情形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性醫院,待病情穩定後再轉回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繼續治療、隨訪。幫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的技術支援。

  4、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

  對檢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綜合治療方案,判斷患者需要的管理類別進行隨訪和管理,並填寫《社群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對糖尿病患者實行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符合轉診情況的病情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醫院,待病情穩定後再轉回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繼續治療和隨訪。幫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支援。

  (三)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導和干預

  1、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檢出。

  按照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標準,透過日常診療、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主動篩查等方式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導和干預

  對高危人群採取群體和個體健康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透過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對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瞭解,給與健康方式的指導,定期測量血壓,血糖。

  (四)社群一般人群的健康促進

  根據社群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群廣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社群人群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預防和減少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

  1、在社群建立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櫥窗,每2月更換1次內容,製作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單,透過居委會、醫療站點等發放給社群人群。

  2、在社群每月舉辦一次高血壓、糖尿病知識講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講座、義診等活動。

  3、利用社群居民活動室等居民較集中的地方作為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的宣傳陣地,擺放各種宣傳資料。

  4、在社群開展免費測血壓、血糖活動。

  六、培訓

  按照《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對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生進行培訓,以提高對高血壓、糖尿病的管理質量。

  七、評估

  1、過程評估

  高血壓、糖尿病建檔動態管理情況,高血壓、糖尿病隨訪管理開展情況,雙向轉診執行情況,35歲患者首診測血壓開展情況,就診者的滿意度等。

  2、效果評估

  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高血壓、糖尿病相關危險行為的改變率,高血壓、糖尿病的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和藥物規範治療情況。

  八、督導和考核

  (一)由區衛生局組織督導和考核,考核意見及時反饋到被檢單位,以便及時改進工作。

  (二)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要制定內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質量控制等規章制度,加強自我檢查。

  (三)考核指標

  1、社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建檔率和建檔合格率;

  2、社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隨訪人數和規範管理率;

  3、社群醫務人員的培訓及培訓合格率;

  4、社群人群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

  5、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變率;

  6、高血壓、糖尿病控制率;

  7、工作制度制定和實施情況;

  8、各種活動的記錄和歸檔情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