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安全穩定隱患排查活動方案
關於學校安全穩定隱患排查活動方案
篇一: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貴州省---教育系統公共隱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精神,進一步增強學校安全工作責任感,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紮紮實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百日攻堅”,有效防止各類安全穩定事故發生,確保校園平安穩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徹底排查整治各類安全隱患,確保我校的安全。
二、目標和任務
透過“百日攻堅”專項整治行動,實現以預防和遏制群死群傷事故為中心,以學校存在的隱患問題及重點要害部位為重點,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對隱患整改資金投入,堅決杜絕學生傷亡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政教主任為副組長,以校委會成員和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百日活動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為學校安全百日活動的直接責任人。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xx
副組長:xx、xxx、xx、xx、xx、xx、xx
成員:學校中層幹部及各班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xxx主任負責日常工作,聯絡電話:xxxxxxxx。
職責要求及分工:
校委會成員根據排查治理及重點內容,認真開展排查,並密切配合學校做好相關工作。做到積極參與,統籌安排,確保整改到位、本次校園安全穩定隱患排查治理“百日攻堅”的收到效果。
四、整治範圍及重點
1、消防安全。重點檢查學校消防設施標準配備及疏散通道、指示標誌、安全出口等消防工作落實情況;
2、飲食衛生安全。重點檢查食堂衛生、從業人員健康、飲食加工各環節及相關裝置配置與使用到位情況;
3、交通安全。重點檢查週末學生乘坐“三無”車輛,和“自駕車”的手續及違章情況;
4、校舍安全。重點檢查教室、宿舍、餐廳、實驗室、圖書室、廁所、圍牆等建築物及其他教學和生活設施、裝置的安全效能及使用管理情況;
5、防洪防汛防溺水安全。重點檢查學校周邊水域防控、溺水宣傳教育、學校汛期隱患、值班及家校聯絡制度等工作情況;
6、安全保衛工作。重點檢查保安人員值守、外來人員監控、防盜、防暴力措施等工作情況;
7、傳染病防範。重點檢查傳染病防控制度,特別是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及晨檢、報告、隔離等工作情況;
8、自然災害事故應對防範。重點檢查防地質災害、防山體滑坡、防雷、防震等方面校災害預警及自然災害事故預案建立、緊急疏散和自救演練等工作宣傳教育情況;
9、集體活動安全防範。重點檢查學校集體活動前期考察制、預案審批制、組織負責制、分工合作制等工作情況。
10、危險化學藥品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重點檢查用於實驗、殺蟲的化學藥品,規定專人保管、專櫃上鎖存放、使用情況登記,過期變質藥品,要有專人負責消毀及資料收集情況。
五、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維護學校穩定,責任重於泰山。學校切實樹立起“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意識,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到崗、到位、到人。
(二)強化措施,確保實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詳細具體的“百日攻堅”行動活動方案,明確任務、步驟、措施,在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排查安全隱患、落實安全工作措施、動員師生及其家長等方面主動作為,務求實效。
(三)強化宣傳,造濃氛圍。學校從宣傳造勢入手,以行政會、教職工大會、學生集會為載體,迅速傳達上級檔案精神,進行動員部署,組織發動全校師生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支援和參與到行動中來。同時,要採取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營造聲勢大、氣勢足、氛圍濃的行動氛圍,迅速掀起行動高潮。
(四)強化督導,狠抓落實。學校加強資訊報送工作,及時總結上報好的經驗、做法和成效。領導小組將對學校攻堅行動的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凡是因思想不重視、工作不深入、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顯、影響學校安全穩定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發生影響惡劣的重大案(事)件的,將嚴格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篇二:
為認真貫徹落實淄川區教體局和雙溝中心學校《校園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指示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經學校研究決定,自20XX年4月15日至20XX年7月中旬,在全校範圍內集中開展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活動,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抓好學校安全工作,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深化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安全監管執法,切實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透過開展百日攻堅活動,進一步推動學校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事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堅決遏制安全事故,促進學校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
二、組織領導
此次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活動由學校校委會統一領導,各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具體組織實施。為加強對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活動的領導,成立“雙溝小學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高文玉
副組長:高秀麗、袁長坤
成員:孔繁東、馬群、王青法、高亮、王海鵬、李俊紅、任益全、孔豔、康鋒、劉輝、孫苗苗、張春蓮、各班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具體規劃、組織、實施活動的開展。
三、重點內容和工作分工
進一步深化隱患排查整治。繼續深入開展教室、功能室、校舍、飲用水、用電、消防、道路交通等為重點的各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加大隱患整改力度,查處治理重大安全隱患,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一)消防安全。負責人:高亮及總務處人員。
以校舍、教室、功能室、圖書室、會議室等人員密集場所為重點,檢查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防火檢查巡查、消防裝置設施配備、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和應急疏散預案制定及演練落實情況。
(二)交通安全。負責人:袁長坤、高秀麗、王海鵬及各班主任。
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進一步強調上、放學路上的交通安全,確保上下學時段校園周邊交通秩序和“平安行、你我他”活動的持續開展,檢查校車執行情況,確保學生乘車安全。
校內外大型體育、集體外出等活動的.審批和應急預案制定、演練落實情況。
(三)食品安全及衛生防疫。責任人:高亮及各班主任。
加強飲食衛生安全教育,檢查校園傳染病預防、監控及報告制度落實情況,教室內定期開窗通風,傳染病高發季節定期晨檢午檢。
(四)校園治安防範。責任人:高文玉、王青法、高秀麗、王海鵬
以校園安保體系建設為重點,檢查校園保安執勤管理、門衛制度落實、校園三防建設情況,檢查校園值班巡查和校外人員及車輛進出校門登記管理情況,檢查師生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情況。
(五)防汛、防溺水工作。責任人:任益全、高亮、袁長坤、高秀麗王海鵬及各班主任
以校舍汛期安全和學生防溺水工作為重點,檢查防範洪水、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有關措施和制度落實情況,檢查圍牆、廁所等校舍和設施裝置安全情況,定期對學生進行夏季校園防溺水安全教育。
(六)危險化學品安全。責任人:馬群、孔豔、康鋒、劉輝、孫苗苗
重點檢查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實驗用品購買、儲存、使用、登記制度落實情況,檢查實驗設施裝置安全執行、實驗室通風、防火防爆等情況。
(六)校園周邊安全。責任人:高文玉、王青法、高秀麗、王海鵬
以校園周邊治安治理為重點,檢查上下學時段領導帶班、教師執勤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治安、交通秩序、流動攤點進行整治,檢查校園周邊在建工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等安全隱患,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及時加以解決。
四、工作步驟
此次“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戰”活動自20XX年4月14日開始至20XX年7月中旬結束,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部署啟動階段
4月14日至4月18日。學校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學校活動方案,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周密部署,迅速啟動,為活動取得實效奠定紮實基礎。
(二)自查自糾階段
4月21日至4月25日。對學校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項安全措施落實等情況,進行全面徹底自查自改,及時梳理發現的問題和隱患,督促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責任和措施。發現重大隱患要立即報告所在地政府或教育體育局,並積極落實整改措施。
(三)集中整治和完善機制階段
4月28日至7月11日。對學校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對師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措施、教室以及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衛生、用電、危險化學品和建築施工、特種裝置等重點部位。對檢查發現的各類隱患要採取強制措施予以整改;對整改無望、危險性較大隱患的實行及時上報,爭取上級有關部門配合,努力爭取徹底整改。要一步完善隱患排查治理相關制度,加強責任意識,形成制度化、經常化的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四)總結提高階段
7月14日至7月18日,學校要分別在每個月末對學校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一次“拉網式”督導檢查,對百日攻堅戰活動進行回頭看,及時查缺補漏,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對學校百日攻堅戰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並進行總結。在百日攻堅戰活動工作總結的同時,繼續深入開展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仍按照“定人員、定措施、定時限”的要求,繼續加大整治力度,落實整改責任,推動隱患整治,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上級主要領導批示精神,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推進我校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校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入,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安排部署。分管領導要親自部署,周密安排,靠前指揮。要透過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各項具體工作落實到各個環節,確保百日攻堅活動有效推進。
(二)統籌兼顧,標本兼治。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做到百日攻堅活動與全年工作相結合、與日常監管相結合、與落實重要節假日和關鍵時段的安全防範措施相結合,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四)建立排程制度,加強資訊反饋。每個階段結束後,學校要進行總結,並上報階段性工作情況,並對下一階段工作及時做出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