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培養改革方案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培養改革方案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統計與管理學院、資訊管理與工程學院等學院的博士生招生網上報名正式對外開放,這是學校全面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請考核”制度以來的首次網上報名。近年來學校以建設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多措並舉不斷推進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養過程的全方位改革。

  一、改革博士招生選拔方式

  1、進一步拓寬博士招生口徑,以統一標準考核學生素質,克服專業間的不平衡問題。金融學院採取多個專業統一考試、統一排名、擇優錄取方式,經濟學院、資訊管理與工程學院等則採取按照學科門類或一級學科統一進行招生和錄取,入學後統一培養,博士生在完成基礎課學習並透過綜合考試的基礎上,雙向選擇確定專業、指導教師和論文指導小組。

  2、改進博士生招生選拔方式,提高博士研究生選拔質量。我校在博士複試過程中引入公開答辯的形式,不再按照報考專業或方向進行分組面試,改由全體博導參加進行集中面試。考生在面試時須綜合展示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科研經歷,主要成果和研究計劃等,並進行個人陳述,再由專家提問,考生回答。這樣的面試形式有利於充分考查博士考生的科研素質和思辨能力,對考生的綜合素質做出更加客觀的評價。

  3、繼續推進博士“申請考核”制招生試點。在總結經濟學院、會計學院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5年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財經研究所)、統計與管理學院、數學學院、資訊管理與工程學院的全部專業,以及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學專業加入“申請考核”制招生試點。“申請考核”制不再透過學校組織的統一招生考試選拔博士生,而是由學院成立考核小組,直接對申請人的綜合素質、理論基礎、學術興趣與研究潛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申請考核”制在堅持“三公”原則基礎上,更側重於對考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潛質的全面深入考查,有助於提高選拔有效性,進而提升博士生源質量。

  二、創新博士生培養模式

  1、構建交叉性學科平臺,大力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探索透過學科交叉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作為我校獨立招生的學科交叉平臺之一的上海市金融資訊科技研究重點實驗室,透過金融學、經濟學、資訊科學等多學科融合,導師團隊聯合指導,實驗室“跨學科”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培養符合行業、國家發展需求的具有金融、資訊交叉領域背景的複合型高階人才;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則對接“2011”協同創新平臺,探索研究生招生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具有貿易、金融、法律複合知識結構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以適應中國自由貿易園(港)區的建立、自由貿易區戰略的實施、中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建立,以及培育、參與、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秩序的形成。

  2、探索專業博士學位培養模式,開展類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養試點。以符合教育部規定的招生方式,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招收博士研究生,以類DBA的模式進行非全日制培養,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高階專業人士,探索我校專業博士學位培養,促進學校商學教育發展,確保我校商學教育的獨特性、先進性和創新性。

  3、以國際先進水平為標準,進一步最佳化博士生課程設定,完善博士生教學計劃。例如在博士生的教學計劃中,增加由海外特聘教授主講的課程;組織博士論壇、學術研討小組會(seminar)等,為博士生提供交流研究成果的平臺;借鑑國外商學院DBA培養模式,打造全新的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在博士層次開展現代高階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4、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為依託,擴大聯合培養博士生規模,積極推進國家公派和校派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專案。加大資訊溝通和披露力度,為有出國深造意向的學生建立重點培養人員資訊庫;有針對性地開展系列資訊推廣和技能培訓講座。同時根據校國際化發展戰略要求,我校還推行了校派博士生聯合培養倍增計劃,大幅提高校派研究生出國留學資助力度。國家公派研究生出國留學和校派研究生聯合培養專案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對擴大我校的海外影響,提升我校的國際聲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博士生科研指導與質量監控制度

  1、加強對博士生論文的指導力量。如建立學位論文指導委員會制度,每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都能得到一個由2-3人組成的委員會的指導,委員會中除博士生導師外,還包括學院專職或兼職博士生導師(含具有海外高校終身教職的特聘教授)或者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此外還建立了博士生招生計劃分類指導和動態調節機制,根據導師科研專案的在研情況和指導論文的抽檢結果,對博士生招生計劃進行動態調節。

  2、改革完善對博士生的科研考核與質量監控。我校逐步改革博士學位申請的科研考核標準,注重科研成果質量,弱化論文數量的要求,並對博士生髮表高質量的論文給予科研獎勵。培養學院還採用博士生見面會、每週系列講座、博士生中期答辯、年度總結報告等制度,對博士生培養質量進行有效監控。

  四、完善博士生獎助體系與激勵機制

  1、以研究生收費改革為契機,推進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按照教育部、發改委和財政部有關檔案和通知的要求,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對研究生實施收費改革。在此基礎上,我校進一步統籌和最佳化配置學校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資源,完善研究生資助體系,激發學校、學院、學科的內在積極性,構建研究生導師、研究生和培養環境三者和諧發展、協同創新的制度結構。目前我校非定向就業博士生均可享受每年不低於1.4萬元的學業獎學金。此外我校還構建了包括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導師資助、助研、助教和助管制度、專項計劃培養研究生津貼、國家助學貸款、學費減免、特殊困難補助、綠色通道等多渠道的資助保障體系,力求提高博士生待遇,激勵博士生學習和科研創新的熱情。

  2、採取多種切實有效措施,強化博士人才培養質量的激勵機制。我校透過對博士生優秀科研成果和參加高水平會議提供獎勵和資助、研究生創新基金專案資助、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資助等多種措施激勵和引導博士生進行高水平學術研究,鼓勵博士生多出成果。

  3、建立並完善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完善研究生培養的導師責任制與資助制。建立導師組制度,由博導、正、副教授及海外特聘教授等至少三人組成導師小組,共同指導博士生,保證博士生的培養質量。並且透過導師資助博士研究生制度,提高對博士研究生的獎助力度,發揮研究課題在博士人才培養上的作用,激發導師和博士生的積極性,促進博士生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伴隨改革的推進,我校博士生源和培養質量都在不斷提高,改革收穫初步成效。學校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第一批資助的博士生中就有2人的博士學位論文分別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多名資助物件有高水平論文發表。其中我校產業經濟學專業鄭若谷博士的學位論文《國際外包承接與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指導教師幹春暉教授)獲得教育部評選的2013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殊榮,成為當年度經濟學門類入選的兩篇論文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