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與化學培養方案
材料物理與化學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材料物理與化學是一門以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從分子、原子、電子等多層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學行為與規律,致力於先進材料與相關器件研究和開發的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所研究的新現象和新效應是材料、能源、資訊等工業的基礎,對當前高技術的帶頭領域,如新型材料、資訊科技和生物技術等有重要影響,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有重大作用。
本學科的碩士生培養工作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面向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需求,面向學科世界先進水平,面向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本學科培養的碩士生應掌握材料物理與化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實驗技術,瞭解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國際上的學術動態。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良好的科學研究素質和嚴謹的科學作風,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先進的檢測裝置,從事某一方向的理論或實驗研究,具有初步的獨立從事本專業或交叉學科領域前沿課題的科學研究能力並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本學科碩士生要求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紀守法,尊敬師長,尊重他人,品性端正,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要求具有嚴謹的.學風、強烈的事業心和為科學的奉獻精神,團隊合作精神。本學科碩士生畢業後應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其其它相關單位的與本專業相關的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二、修業年限
本專業碩士生學習年限為全日制三年。要求學生在學習年限內完成本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的學習,掌握相關的專業試驗技能,獨立從事並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相關研究工作,修滿授予學位所要求的學分,完成碩士學位論文並透過論文答辯。
三、研究方向
鄭州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碩士授權點2001年被批准正式招生,博士授權點2007年被批准正式招生。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科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研究力量雄厚,充滿朝氣與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目前學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0人。學科的主要科研基地有材料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大型科研儀器裝置總資產超過3000萬元,科研環境、科研條件和人才培養條件優越,學科管理規範,為碩士生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本學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鋁合金材料、結構與功能陶瓷材料、奈米材料等。學科強調課題應與國家或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相聯絡,近年來在鋁合金材料,氧化鋁陶瓷材料、氧化物陶瓷材料的電、熱效能,奈米體系的製備與物性等領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
四、課程設定
開設的主要專業類課程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固體物理、現代分析技術、材料製備與合成、奈米材料、材料微觀結構與效能、新材料導論等。
具體課程設定與學分見附表 :
五、攻讀學位學分要求
攻讀碩士學位應修滿課程學分和論文學分≥50學分。其中應修滿課程學分總數應≥34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10學分,專業課、專業基礎課≥16學分,選修課≥6學分,學位課程成績≥75分獲得相應學分,其它課程成績≥60分獲得學分。開題報告、預答辯、學位論文共16學分。
六、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碩士生培養工作的最重要的環節,是綜合衡量碩士生培養質量的主要標誌,也是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用於碩士學位論文的時間不少於1年半。學位論文應能清楚表明作者在本學科領域具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熟練的專業實驗技能和研究分析方法,具備初步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對所研究領域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有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對所研究的具體課題有一定的新見解、新發現或新成果。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完整的學術論文,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參考文獻等。學位論文的撰寫必須嚴格按照鄭州大學有關學位論文的要求和規定進行。在學位論文申請答辯之前,必須按照學校規定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
七、培養方式與方法
採取系統理論學習與實驗技能培訓、科學研究相結合,講授與討論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以科學研究工作為培養重點。
導師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每個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並採取靈活多樣的培養方式和方法。
培養方式包括全脫產、半脫產、不脫產三種方式(含聯合培養、委託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