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實施方案
小學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實施方案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加強中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精神,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使之成為身心健康、行為規範、素質優良的合格公民。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 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原則
在開展小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工作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確保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思想實際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要發現和鼓勵學生的特長,尊重他們的人格,理解他們的需求,關心他們的變化,使學生認識自己,明理立德。
2、 堅持主體性原則。要積極探索和實踐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努力把外在的管理要求轉化成學生內在的需要,在實踐和體驗中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和主動性。
3、 堅持長期性原則。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常抓不懈,不斷鞏固成果,推進工作。
4、 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養成教育的內容安排要體現層次性和連續性,要有梯度,不能簡單重複,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特點,做到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
二、 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內容
1、 思想品德的培養
透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使學生初步認識和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 道德品行的培養
透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模範遵守社會公德。
3、 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
透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
4、 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和鍛鍊習慣,教會學生健體健心,使他們具備良好的體能和健康的`心理。
5、 交往素質的培養
培養學生樂於合作、熱心參與、善於應變的品質。
6、 創新能力的培養
引導學生創新求異,多角度觀察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三、 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方法
1、 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教師素質。
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與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各科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啟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要不斷加強教師的指導與培訓,使教師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樹立“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人人是楷模”的觀念。
2、 注重班級管理,培養良好的班風。
班級管理是培養塑造學生的有效途徑,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根據實際,開展文明班級的建立活動。要開好主題班會,在班級管理中突出養成教育的內容,要組織各班開展學生綜合素質競賽活動,內容包括八個方面:勤奮學習、遵守紀律、文明禮貌、團結互助、講究衛生、勤儉節約、關心集體、誠實守信。教育學生自覺規範言行,爭當文明學生。要充分發揮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
3、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要充分挖掘課堂教學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調動養成教育的各種積極因素,讓學生學知識、懂禮儀、明事理,在課堂學習中懂得尊重知識、尊重教師、尊重同學、尊重他人、尊重勞動,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成果轉化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4、最佳化育人環境。
在推行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制定具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積極組織第二課堂活動,定期舉辦文化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操。
同時,要充分調動家庭、社會的積極性,透過家長學校、家長會、校長熱線等溝通機制,相互配合,有針對性地學生進行疏導和教育。
5、 加強養成教育的科研工作。
要把養成教育納入學校教研、科研工作中,加強理論學習和指導,定期組織培訓、研討和經驗交流。堅持用理論指導工作,促使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工作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