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的活動方案
綜合實踐的活動方案
篇一: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透過開展環保知識競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環保知識。
2.透過製作、展覽環保手抄報,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環保的意義。
3.透過變廢為寶小製作,使學生認識到廢品處理的方法及重要性,增加對廢品回收利用的認識。
二、活動計劃
活動過程設計了環保知識小競賽(老師出競賽題目,學生舉手搶答)、製作綠色環保手抄報(展覽優秀作品,增強自豪感)、變廢為寶小製作(動手操作,瞭解平時應該怎樣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減廢行動金點子等活動,計劃用4課時完成。
三、活動的實施
活動一:環保知識小競賽
時間安排:1課時
1.老師介紹競賽規則。
2.老師出示競賽題目,學生舉手搶答。
3.環保知識競賽題目:
(1).如何有效減少塑膠垃圾?(一是儘量不購買、不使用;二是重複使用、避免一次性。)
(2).土壤變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人類的活動和氣候的變化)
(3).肉、蛋、魚的藥物殘留是透過什麼途徑來的?(用被汙染的飼料餵養畜、禽和魚,防病治病時使用抗生素等藥物。)
(4).鮮劑的作用是什麼?一般用於什麼地方?(作用是防止食品發黴、腐爛,抑制細菌、黴菌的生長。常用於火腿、香腸、魚、肉罐頭等食品的製作上)
(5).過多食用色素,會危害身體健康,生活中的色素一般用在什麼地方?(用
於冰激凌、糕點、清涼飲料、魚乾、果醬等各種食品)
(6).什麼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指經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
(7).我國綠色食品標誌由哪些部分組成?(由太陽、葉片和蓓蕾三部分組成)
(8).一個水龍頭滴水,15分鐘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會浪費多少噸水?(7噸)
(9).舉例說出發電的幾種方法?(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
(10).請說出造成1998年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的原因。(是“天災”和“”共同作用的結果。天災直接原因是氣候異常,雨量過大;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破壞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嚴重。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斷減少,進一步降低了蓄洪洩洪能力。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標準偏低)
(11).據科學家們觀測,全球氣候在逐漸變暖,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人類生產活動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12).如果缺少什麼?地球上所有生物將會全部滅絕,人類也不例外?(空氣和水)
(13).一氧化碳氣體對人體有什麼危害?(人體是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攜帶氧氣到各個組織和器官,在吸入無色無味的一氧化碳後,它會進入人體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紅蛋白結合的能力要比氧氣強250倍,它很快搶佔血液中氧氣同血紅蛋白結合的位置,造成大腦和軀體缺氧,短時間內可致人死亡)
(14).每年的“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6月5日)
(15).目前我市街頭的垃圾箱對垃圾如何進行分類?(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進行分類,可回收垃圾包括廢紙、玻璃、金屬製品、塑膠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廢棄食物、建築垃圾等)
(16).垃圾有什麼危害?(1、汙染土壤、地下水、大氣等,影響城市環境和居民生活條件;2、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
(17).每年的國際臭氧層日是那一天?(9月16日)
(18).過多的紫外線傷害會導致什麼疾病發病率最高?(角膜炎、白內障)
(19).說出噪聲的幾種主要來源?(工廠各種機器裝置產生的工業噪聲;汽
車、火車及輪船等交通工具產生的交通噪聲;建築工地的打樁機、攪拌機、推土機等產生的建築工地噪聲;公共場所及家庭的生活噪聲)
(20).造成我國江河湖泊水質惡化和汙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
(21).噪聲有那些危害?(噪聲對人的聽覺器官、神經系統、心血管和消化系統都會產生危害)
(22).保鮮劑的作用是什麼?一般用於什麼地方?(作用是防止食品發黴、腐爛,抑制細菌、黴菌的生長。常用於火腿、香腸、魚、肉罐頭等食品的製作上。)
(23).過多食用色素,會危害身體健康,生活中的色素一般用在什麼地方?(用於冰激凌、糕點、清涼飲料、魚乾、果醬等各種食品)
(24).什麼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指經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
4.活動總結
同學們瞭解的環保知識真多啊,我們要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作出自己的貢獻。
(反思:環境保護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對於小學生,我們要讓孩子們多學習環保知識,從小樹立孩子們的環保意識,所以我選擇開展這個主題活動。這節課同學們都很積極的搶著回答問題,雖然有些問題回答的不夠準確,但是這種狀態是應該收到表揚和肯定的。透過競賽學生們收穫了許多環保知識,我還教他們學會如何做筆記,把不懂的地方隨時記錄下來,培養邊記邊聽的學習方法。)
活動二:製作、展覽環保手抄報
時間安排:1課時
1.出示優秀的手抄報作品讓學生欣賞。
2.老師講解手抄報的製作方法。
3.學生製作手抄報,老師指導。
4.評選出優秀的手抄報進行展覽。
(反思:手抄報的設計與製作是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用性強,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當然,要辦好手抄報,對三年級的很多同學來說,也是一件比較頭痛的事情。怎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小報版面設計的技巧呢?我在教授這一部分內容時,透過課件欣賞、分析各種手抄報,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透過分組觀察、比較、討論,發現報紙版面佈局上“錯落有致”、“整體平衡”等特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學生作品完成後,透過小組評價和教師的點評,讓學生明白作品中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篇二:減廢行動金點子
時間安排:1課時
一、課前調查反饋
1.透過課前調查,你們都瞭解到我們生活中有那些垃圾?(學生說,老師板書)
廢布 易拉罐 舊書 廢電池 塑膠袋 塑膠瓶 廢紙 玻璃瓶 一次性紙杯(餐盒)廢棄衣服 罐頭盒 書包等等
2.垃圾對我們有什麼危害呢?(學生討論)
總結:(1)汙染大氣 (2)汙染水源 (3)汙染土壤 (4)影響環境衛生,傳播疾病
二、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1.地球上的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認真做好垃圾的分類回收工作,實現垃圾的迴圈利用。
2.分組討論,說一說這些垃圾可怎樣進行分類、回收和利用?
3.彙報
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分類。
按“塑膠、玻璃、廢紙、和生活垃圾”分類。
廢布:拼接後給娃娃做衣服,做玩具 。
廢紙:回收重新造紙。
舊書:捐給貧困地區再次使用。
易拉罐:回收再製作鋁製品,做玩具。
食品:做肥料。
廢電池:回收。
塑膠:回收再製作塑膠製品。
玻璃:回收再製作玻璃製品。
師總結:如今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堆肥、資源返還。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膠:主要包括各種塑膠袋、塑膠包裝物、一次性塑膠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透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汙染,節省資源。
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4.觀察一下我們身邊,聯絡實際說一說我們可以怎樣進行垃圾分類?
(學生說一說學校、家裡是怎樣做的)
5.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實際上,垃圾分類是一個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國外是怎樣進行垃圾分類的:
日本:扔垃圾分日子
篇三:綜合活動推進方案
一、 指導思想:
高度認識開展綜合活動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的重要舉措,在豐富多彩的綜合活動中,體現活動的自主性與實踐性,強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與體驗,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增進身心健康、提升動手操作能力,養成勤於動手動腦、樂於參與生活實踐活動的習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二、綜合活動開展狀況整體調研:
近二年來,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兩面大旗的指引下,學區各中小學都關注了綜合活動建設工程,圍繞“道德修養”、“學科類”、“體育藝術類”、“科技活動類”、“校本課程類”、“綜合實踐活動”類、“校園文化建設類”、“其它類”等八個主題開展了系列綜合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強了學生素養,對推進學區素質教育整體程序做出了不可否認的成績。
但就整體而言,我們的綜合活動開展還處於低品位、淺層次狀態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設性差:各學校沒有依據自己校情,制訂出全學段的綜合活動預設表,沒有設定活動內容、活動主題。
2、活動設定不成系列:各學校都沒有全學段綜合活動預設表,活動間缺少內容關聯,各次活動間沒有連續性,降低了活動的教育效果。
3、指導教師素質丞待提升:綜合活動的開展,是落實課程管理的
重要舉措,與各學科教學同等重要,我們大多教師還沒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因此在指導活動建設上缺乏必要的知識學習,學校也沒有對教師深入地進行專項培訓,專業或兼職綜合活動指導教師隊伍還沒建設到位,這也是造成我學區綜合活動開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 目標預設:
(一)提高認識,高度認識綜合活動建設的意義,它是落實課程管理、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工程,綜合活動開展的效果與水平直接決定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是每個學校必須著力建設的工程之一。
(二)加強教師培訓,提高綜合活動的指導能力:各校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培訓工作。(1)讓每個教師都明確綜合活動的新種類劃分。
(2)讓每個教師都具備指導學生綜合活動的能力。(3)讓每個教師都能開發綜合活動專案。(4)本著開好頭、紮實做、有實效、創特色的原則循序開展。
(三)活動目標預設:(詳見《松山區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活動設計》)
1、社會教育活動類;2、科學技術活動類;3、文學藝術活動類;4、體育衛生活動類;
5、學科活動類(校本新增專案);6、綜合實踐活動類
(四)活動資料積累:創新材料展示方式,集文字材料、標本材料、影視照片資料(製作展板)、作品材料等於一體,體現綜合活動的多樣性。
四、 實施步聚及措施
1、2012年3月---4月:各校依據學區中心校制訂的方案制訂本校實施方案。調研本校綜合活動開展實際情況,明確本校開展的活動的屬性分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綜合活動開展工作,依據“松山區各年級綜合活動年度計劃書”制訂學校綜合活動表,做好活動具體內容預設。(3)活動設計要充分體現區年度計劃書中的主題性,圍繞計劃書中各月份活動主題設計系列活動。
落實此項工作的具體程式是:召開領導班子會議研究中心校方案---召開全體教師專題會議研究學區中心校方案----徵集各位教師“開展活動方案設計”---領導班子研究各教師提案----制訂學校綜合活動實施方案----研究制訂學校學期綜合活動總表(學校先與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研究落實班活動表,再研究落實年級活動表,最後彙總成學校總表)
3、4月份的活動內容,在沒出臺“方案前”要正常開展。
2、2012年5月---2012年12月:實施階段。
3、2013年1月:經驗總結交流、整體評估。
五、幾點建議與說明
1、正確認識原來“八類分法”與現在“四類分法“的區別與聯絡。
(1)原來“八類分法”包括:道德修養類、學科類、體育藝術類、
科技活動類、校本課程類、綜合實踐活動類、校園文化建設類、其它類,現在“四類分法”包括社會教育活動類 、 科學技術活動類、文學藝術活動類、 體育衛生活動類。比較發現,原來的“道德修養類”與現在的“社會教育活動類”相近,但後者比原來內涵更大;體育、藝術類型活動,兩種分類中都有,但組合有所變化 ,原來是體育藝術整合、現在是體育衛生整合,相比之下,新分法增加了“衛生”類活動,而將藝術與文學整合;科學技術類前後沒有變化 。
(2)、正確認識前後分類活動內容的增減。我們從分類上很容易發現,後者沒有了“校本課程類”、“綜合實踐活動類”、“學科類”“校園文化建設類”“其它類”等,因此我們可能錯誤的認為活動內容減少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只不過是這五種從原來的綜合活動中單獨提出來了。這是因為“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課程,將其化分為綜合活動,好象不太科學,但這兩項工作無論歸屬如何,都是必須紮實做好的;校園文化建設類,是德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先進文化管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活動中拿出來,更需要我們獨立做好;其它類原本就包含在前幾類活動中,只不過是活動的一種方式罷了,因此刪除它並沒有影響活動內容的變化 ;而學科類的刪除,好象減弱了除語文學科而外的其它學科活動,可其它學科活動,我們哪個學校都要搞,而且對於我們來說駕輕就熟,因此我們新增此項,並不會過於增加師生負擔,恰恰豐厚完善了綜合活動內容。因此不要從形式上看,感覺工作負擔小了。
(3)介於以上兩點分析,我們要將努力做好“校本課程、綜合實
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三項工作,紮實推進。但考慮幾項工作與綜合活動的內部關係,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活動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建檔重複現象,還可以保障各項工作整合,比如:“清明祭掃活動”,它即是“社會教育活動”,也可以當做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而歸為綜合實踐活動,介於社會教育類活動較多,因此就可以把這次活動獨立歸於綜合實踐活動類;校本課程可以做為綜合活動的策略和方式,比如:將“社會教育類活動”中的“讀經典書,做有根人”發展為校本課程;要高度重視教育科研與綜合活動的整合,將有利於特色建立的綜合活動專案與教育科研有機整合,以課題形式深化有特色的綜合活動開展。
2、保證綜合活動的課時:鑑於我學區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實施尚不能完全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現實,但必須保證最低限度。綜合活動的時間既可以平均分散到每週的固定時間,也可以因校因時而集中使用。有些活動內容還可以開發為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可以與校本課程課時結合到一起使用,每學年小學安排120---130節;中學安排100—120節。(小學每週約3節、初中每週約2.5節)。學科活動、體育衛生類活動、科技活動課時結合學科課程安排,其它類活動佔用機動課時,機動課時每學期為一週。社會調查和公益勞動通常利用假期進行。
3、準確定位,恰當擺放綜合活動的各種關係
擺放好學科教學與綜合活動的關係 ,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任務中,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是根本任務,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
篇四: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生成性的特點,隨著活動的開展,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目標、活動範圍等都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活動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修正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重視活動方案的設計是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質量的一個重要保證。一般來講,一個主題活動至少包括兩個方案:開頭預設的方案和最終生成的方案。而這兩個活動方案往往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一、活動主題的確定:主題產生的背景或緣由。
二、活動目標或意圖陳述:透過主題活動要達到的目標,目標的表述要簡潔、清晰、具體、適當,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切忌“高”、“大”、“空”,且要與總目標與學段目標相吻合。突出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活動內容及活動安排:包括各項活動及相應的時間推進表。
四、活動準備:師生在技能、方法、知識上的準備;裝置材料上的準備;調查(或採訪)物件的接洽等等。
五、活動過程:(略)
六、活動實施建議:包括活動實施的.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教師指導等方面的內容。
七、活動評價建議:涉及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等方面。
篇五:“廢乾電池與環保”活動設計
一、活動背景
乾電池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用完後隨手拋棄,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你可知道乾電池含有鉛、錳、汞等多種重金屬元素。一節1號電池若任其腐爛,可以毀掉一平方米土地,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土地被汙染;大量的重金屬元素沉積在人體內還會引發多種疾病。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然而大量的汙染物侵蝕著地球,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唯一棲息地。讓我們一起來研究、認識廢乾電池。 二、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透過圍繞“廢乾電池與環保”這一主題研究,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和興趣。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在研究實踐中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堅韌的科學精神。
2.能力目標
透過調查訪問、資料查詢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透過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並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認知目標:瞭解乾電池的主要成分及其對環境的危害性。 三、活動內容及安排
二、活動準備
在每次活動之前,要向學生介紹相應的方法,例如:怎樣進行調查、訪問、實驗?以及在開展這些活動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安全問題)。
三、活動過程
活動設計一:調查消費者如何處理廢乾電池以及對其危害性的認識
調查內容:
1、商店一個月乾電池的銷售量。
2、對廢乾電池的處理方法。
3、廢乾電池汙染物對農作物危害。
4、廢乾電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調查物件:學生家長、商店服務員。
調查地點:你想到哪裡去調查?如果是農村,是哪個村?如果是城市,是哪個小區?哪幾幢樓?(範圍可不要太大)
調查時間:我建議大家在雙休日去調查,豐富一下自己的雙休日生活。
組織形式:每組5-6人,自願組合,每組推選一名組長、一名記錄員。
調查提綱:調查小組成員、組長、記錄員、調查地點、調查時間、調查內容、記錄
*調查活動開始了,我們要注意什麼?
1、要及時、如實地記錄調查情況,可不能弄虛作假;
2、詢問、交談、要有禮貌,可不要損壞我們小學生的形象;
3、調查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困難,需要你去克服,可不要退縮;
4、每個小組成員要團結合作、各司其職,可不要鬧彆扭;
5、調查時,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讓小小的意外發生。
*調查期間,每天要寫好日記,記下調查時碰到的困難,說說你是如何克服的,調查時的感受及收穫。你可要堅持認真地記噢。
*調查活動結束了,我們還要做什麼?
1、整理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小報告必須真實、準確反映調查情況,不許用猜想、想象代替事實;小報告要對調查所獲得事實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應有的結論,找出事物的規律性。不能單純羅列材料,也不能離開材料隨便做結論;小報告的文章結構常常是由“前言”、“主體”、“結論”三部分組成。“前言”是小報告的開頭部分,一般用來介紹調查活動的物件、經過、目的等,有時還用來概述全文基本內容或點明中心。“主體”是小報告的主幹部分,用來敘述調查中接觸到的主要事實,並對事實進行分析、歸納。“結論”是小報告的結尾部分。這部分要根據調查的事實,總結出規律性的認識,有時還要提出意見、建議或措施。意見要實事求是、中肯,建議和措施要切實可行。這部分的語言,不宜過多,要簡明扼要。
2、評評自己在調查活動中的表現:優秀 良好 合格
廢乾電池汙染物對動物、植物生長的影響
匯入:一節乾電池埋入土壤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顆粒無收;乾電池投入河中,汙染物四處擴散,導致水質變壞,水生物體內沉積大量的有毒物質。人類食用被汙染的食物,會引發多種疾病,廢乾電池汙染物對人類的健康潛在極大的威脅,讓我們做幾個實驗,看看廢乾電池對動植物的危害程度如何?
實驗:廢乾電池汙染物對植物、動物的影響
種子發芽、植物生長離不開它的自然環境,如土壤、水、陽光、溫度等,自然環境受到汙染,植物、動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枯死。讓我們看看被廢乾電池汙染的土壤、水對植物、動物的情況如何?
*如何模擬被廢乾電池汙染的自然環境?
被汙染的土壤:可以用5千克土壤和2節1號乾電池汙染物攪拌均勻充分混合。
被汙染的水:取2節1號乾電池,用鐵釘在電池上戳幾個洞,在水中浸泡24小時,水量由你決定,可要夠用噢。
*如何選擇實驗用植物、動物呢?
選擇實驗用種子時,我們要考慮種子的種類,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水生動物可以選擇泥鰍、魚、蝦等。選定實驗物件後,我們還得控制物件的數量、個體以及發育情況。種子數量(20個左右)、水生動物每組2—4個比較合適,個體大小(一般)、發育情況(發育正常、顆粒飽滿)要基本相同。
*設計對照實驗
對照實驗是應用比較的方法來揭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形成原因。具體做法是運用實驗分作兩組進行,把實驗物件作為“試驗組”,同時另設一個“對照組”,作為比較的物件和標準,然後把兩個組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試驗組”是否具有某種性質。對照實驗要求兩個組的條件儘可能一致。
“廢乾電池汙染物對植物、動物的影響”實驗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試驗組:(1)用廢乾電池浸泡液浸種,把廢乾電池汙染物混合在土壤作為培養基,用廢乾電池浸泡液定期澆灌。(2)根據河水汙染程度的不同,分成A、B、C三組(3)分別用A、B、C三種汙染液飼養水生動物。
對照組:(1)用清水浸種,用未被汙染的土壤作為培養基,用清水定期澆灌。(2)用未被汙染的河水飼養水生動物。
實驗過程如下:
1、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浸種——播種——發芽
2、實驗方案:
實驗小組成員 實驗時間 實驗材料 實驗記錄 實驗步驟
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 觀察情況
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組、對照組 種子名稱 播種數 發芽數 發芽率
動物名稱 數量 生長情況 (體色、行動情況)
3、撰寫實驗報告
要準確記錄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寫清楚進行實驗所遵循的科學道理;要得出明確的結論。
4、延續實驗觀察
繼續觀察“試驗組”“對照組”的動、植物生長情況,並記錄、分析廢乾電池汙染物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
篇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二、學生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學目標
1、 透過調查討論,開展主題活動,理解學習行為的含義,瞭解良好的學習行為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指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2、 透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實踐操作,瞭解飲食與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的發展能力。
3、 透過調查我們身邊的電和交通工具,讓我們用實踐行動為保護環境做貢獻。
4、透過調查、採訪,使學生初步瞭解到人與家庭、社會的關係,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5、透過製作水果拼盤、瞭解茶文化,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篇七:《生活中的垃圾》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主題提出:
垃圾是伴隨人類生活和生產而產生的,有人估算過,目前全世界一年產生的垃圾已逾100億噸,人均達到兩噸左右。在我國,一個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產生100噸生活垃圾,加上建築垃圾和工業垃圾,每日垃圾產生量不低於1500噸。垃圾量的不斷增加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已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尤其是在城市中,垃圾問題已日益成為城市管理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它直接事關廣大民眾的生活健康和城市的日常秩序。 垃圾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主題內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經驗的基礎,而對於這種經驗,學生的認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樣的,這種多樣性要昇華到對垃圾的產生、危害、處理及回收利用得較為科學理性的認識,就必須給學生提供實踐、資源拓展和交流的機會。
實踐,是讓學生真正觀察生活,瞭解垃圾;拓展,是幫助學生擴大視野,或者教師透過有意識的組織,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交流,是給多樣性存在的學生經驗以互補和提升的空間。透過開展有關垃圾的綜合活動,引導學生自身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引起他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認識垃圾的危害與我們日常生活環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瞭解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使學生懂得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自覺地保護環境、對環境負責的態度以及行為習慣。
二、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產生、來源。 2、瞭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學會垃圾分類。 3、根據垃圾的分類,如何處理垃圾方法。 4、提高環保意識 。
5、透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動腦實踐能力。 6、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課題,透過課前調查、蒐集,課上研究、討論,課後實踐、研究,使學生樂於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勇於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7、透過設計各種課題方案,培養學生學會調查、實驗、參觀訪問、查詢資料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對資訊的分析、整合能力。 8、透過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分析、研究,從而有所發現,體驗到與人分享的樂趣及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學生關注社會,關心自然,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9、利用假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廢物回收活動,對周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 10、透過小製作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增強學生環保科技意識。
三、 活動形式:
組建假日小隊 、 撰寫分發宣傳單、 廢物回收 、 廢物小製作、 書寫張貼倡議書、 設計廣告標語、 寫心得體會、 設計手抄報等。
四、活動組織形式:
根據學生選擇的主題內容,以自願為原則,同學們自行分組,成立5—8人的實踐活動小組,選出小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工作,具體指導小組實踐活動的開展活動。採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探究性學習。 整個過程由學生小組完成,教師具體指導,對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活動的認識和個人體驗以及對調查的方法、資料的整理與綜合進行綜合評價,不要求研究的結果。
五、活動實施的過程:
活動一: 任務:初步瞭解垃圾的資料。 1、瀏覽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有關垃圾的圖片和文字,分享閱讀並回復。 2、小組合作,整理本小組閱讀的基本要點和看法,進行交流和分享。 教師佈置學習任務:瞭解一週當中家庭產生哪些垃圾?(建議採取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
活動二: 任務:針對家庭垃圾調查,進行交流和學習 1、釋出家庭垃圾調查的基本情況; 2、對家庭垃圾進行初步的分類 3、討論家庭垃圾處理方法的優劣;歸納幾種常見的家庭垃圾處理方法 4、到推薦的網站搜尋有關家庭垃圾狀況的資料和圖片,進行發表和交流。
活動三 任務: 瞭解垃圾的危害 1、結合廢電池的危害,說說垃圾可能帶來的危害。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或網路收集,或藉助圖書館的相關圖書資料進行有關垃圾危害的資料整理。 3、釋出小組收集的資料,進行相互的評價。 活動四: 任務:討論垃圾的處理方法及其優劣
1、小組合作,收集有關垃圾處理的案例、新聞或圖片;建議注意有關使用資料的資料; 2、相互交流共享垃圾處理的幾種方法,並舉例說明他們的優劣;特別對填埋法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較為廣泛的探討。 3、以家庭垃圾為例,探討對它們應採取何種處理方法; 活動五: 任務:瞭解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對家庭垃圾分類表進行再分析,哪些垃圾還可以回收利用?
2、對垃圾的回收利用進行資料收集。 活動六: 任務:總結學習體驗,評價學習效果,發出倡議書 1、交流垃圾主題考察資料 2、交流有關垃圾的手抄報和書籤,做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 3、對原有積累的過程進行再學習,設計一份環保倡議書.
六、活動過程:
(一)成立活動小組: 1 垃圾的種類2 垃圾的危害性 2 垃圾的分類 4 垃圾的回收與利用
(二)制定活動方案 小組成立後,教師引導各小組成員討論,擬訂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三)實施活動計劃 各小組按制訂的計劃開展活動,教師適時提出建議,給予指導。
(四)拓寬視野,獲取資訊。 1、透過觀看錄影,到圖書館、書店、網上等多媒體查詢收集資料,做好筆記。 2、指導查詢的範圍可包括一些垃圾的處理與環境保護,垃圾的汙染與環境,垃圾處理中的科學??
(五)資訊收集 透過發動、宣傳,使教師和家長都願意做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導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雙休日在家庭導師的指導下開展調查研究,首先圍繞主題收集資料。同學可以去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處尋找。可以透過書報、上網查閱,可以拍成照片。各個小組還可以在小區內實地觀察,在公園、廣場等地方對群眾進行了採訪和宣傳。
(六)資料的整理及完善 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並整理成冊,同時還以撰寫小組活動報告,辦宣傳專刊,寫倡議書等多種形式準備展示活動成果。
(七)活動成果展示 1 利用一些家庭垃圾所製作成的小製作 2 學生自行設計的廣告標語 3 學生書寫張貼的關於環保的倡議書 4 學生設計的手抄報
(八)活動評價 1 自我評價 2 小組評價 3 班級評價
(九)評選“小衛士、小能手”活動。
1、交流心得體會。 2、評選環保“小衛士”、“製作小能手”、“最佳設計獎”(手抄報) 3、頒發獎章。 4 教師總結 透過各種方式,瞭解有關垃圾的知識,知道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積極參與解決社會問題,投身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從小培養社會責任感與責任心,養成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保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地球更加美麗!
篇八: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零食對小學生的影響
一、課題的提出
背景: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膳食模式和飲食行為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兒童吃零食的現象也變得十分普遍。健康的零食行為可以在正餐之餘為兒童少年提供一定的營養補充;不健康的零食行為則會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和發育,導致肥胖、齲齒和營養缺乏,還可能為將來的健康埋下隱患,本課題的研究旨在瞭解明學齡兒童的零食行為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零食行為。為什麼小學生特別喜歡吃零食? 因為這是一個接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也正是一個很好的綜合實踐課題.
我們準備這樣來引導學生開展這個課題的研究,在綜合實踐課上,我們先播放很多學生喜歡的零食廣告給學生吃,然後問學生你們喜歡嗎 你們還喜歡那些食品,你們最喜歡的是什麼食品,經常吃嗎? 為什麼? 激發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思考.然後建議:我們以《我與零食》為題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好嗎 探究零食為什麼這樣吸引我們、如何選擇健康的零食、如何健康食用、它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二、設計理念
1.體現學生個性化的特點.這次主題的選擇,完全是學生喜歡的,在活動中,讓學生們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現,自己去發現,由於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喜好不同,性別不同,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多方位的展現自己的風采.
2.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本著以學生為研究主體的原則展
篇九: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方案設計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方案適合四年級學生開展活動。
(一)設計意圖: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文化,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凡來了客人,請客吃飯的飲食禮儀必不可少。從小讓學生受到飲食文化的薰陶,體會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對學生的成長大有好處。
讓學生分小組走出校園,瞭解有關飲食禮儀、飲食習慣、八大菜系等方面的知識。透過觀察、查閱、走訪、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分析資訊、提煉觀點的能力,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背景分析:
每個人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因此學生對飲食還是有感性認識,並且非常感興趣的。
我校大部分學生家裡的電腦都可以上網,學校還有圖書館、電腦房,學生查資料也比較方便。中國人比較注重吃,有的家長就是烹飪高手、美食家,社會上的飯店林林總總也很多,學生去觀察、調查、體驗不會有很大的困難。
二、活動目標
1、透過“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情意,能力和認知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運用調查,研究,觀察,積累等各種方法與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調查報告,實際烹飪等實踐活動中獲得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3、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善於交往,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
三、實施策略
1、喚醒主體意識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學生是最寶貴的課程資源,學生的參與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活動課程,而且讓活動包含許多學生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課程的積極性,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同時,學生生活於群體之中,相互之間不斷地影響,這種影響力遠遠超過教師的說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為學習的資源。
2、開放活動時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開展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都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活動要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內容具有開放性。
3、激發問題意識
學生能自己獨立發現問題,並能透過合適的途徑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達到這一境界,其關鍵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科教學入手,併合理遷移,在適宜
的生活,學習情景下巧妙點撥,觸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慾望。
4、培養動手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教授學習、死記硬背,機械性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重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在活動中,改變“只說不做”的舊狀,要求學生在“查詢”“考察”“烹飪”等操作實踐中,切實提高動手能力。
四、活動過程
整個主題活動的時長為兩個月,分四個階段實施:1、激發興趣,確定主題;2、制定計劃,做好準備;3、調查訪問,實踐研究;4、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一)激發興趣,確定主題
1、觀看我國飲食文化的錄影,產生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興趣。
2、以個人為單位,說說對我國飲食文化的認識。
3、調查,瞭解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4、教師提供參考課題(如: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優點;中國小吃;八大菜系之蘇菜系;八大菜系之川菜系等。)學生尋找和確定自已的研究專題。
實施建議: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徵的自已的方法展開調查。
(二)制定計劃,做好準備
1、學生根據自已的興趣,特長分組。
2、各組制訂活動計劃。
3、各組交流活動計劃。
4、師生共同探討研究的途徑及方法。
5、各小組確定研究計劃。
實施建議:教師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辦代替,學生可以自主地去徵求師長的意見,必須自主地確定課題。
(三)調查訪問,實踐研究
1、各小組按計劃透過各種途徑查詢資料。(如:上網查詢資料;去圖書館查詢資料;向家長請教;走進飯店,實地考察;走上社會,調查訪問;在大人的指導下,學做一隻菜餚;蒐集名人與中國飲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師關注各組資料儲備情況,並隨時提供點撥幫助。
3、小組之間互動,資源共享,使資料查詢途徑及儲備更完整。
實施建議: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確定不同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親自經歷,著眼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透過觀察、查閱、走訪、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分析資訊、提煉觀點的能力,並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1、彙報本組人員分工、活動目標、活動經過、調研途徑等情況。
2、透過手抄報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燒的菜請大家品嚐等形式進行彙報。
3、學生結合實踐過程談認識、談收穫、談感想、談建議。
4、引導學生討論有關傳承中國飲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
實施建議:與學科活動課程整合,體現成果顯示的多樣性。
五、評價方案
活動評價由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和他人評價三部分組成。活動評價屬發展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為每一個學生設定“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