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節日研究》主題活動方案
《各大節日研究》主題活動方案
一、活動背景: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今天的年輕人還喜歡過西方節日,譬如愚人節、情人節,尤其是聖誕節。但是我們很多人只是單純的把節日當成一個放鬆的理由,為什麼過這個節?這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又有哪些習俗?我們都一無所知,對於小學生而言,不知道節日其本身的內涵而隨便跟風湊熱鬧,無疑是對節日本身的一種不尊重。因此將對節日的研究定為我們本學期的第一個研究專題,希望能透過研究對節日產生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活動目標:
1、瞭解我們熟悉的各大節日的來歷,習俗,食俗,相關神話故事,詩詞等各方面資訊。
2、學會資料的查詢、收集,整理與分析。學會制定研究方案。
3、學會選擇合適的方法彙報,在彙報中體驗收穫的快樂與成就,從而增強自信心。
4、體驗分工的重要性,感悟合作的愉悅。
5、在研究各節日的過程中,進行人文修養的薰陶提升以及德育教育的滲透。如清明節、植樹節中就可以滲透環保的知識;婦女節中可以加入尊重女性教育,從而學會關心媽媽,愛護女同學等愛的教育。重陽節中就可適時滲透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的教育。
三、活動時長:
本活動大致根據時間將12個月中的節日分為三部分,既1——4月,5——8月,9——12月的節日,從而活動也將分成三個版塊。總時長大約為21課時,10周半,但三版塊的時長中第一階段由於是學生邊學邊做,所花時間應該相對較長。
四、活動物件:
四年級全體學生
五、活動過程:
第一板塊:
(一)、對1——4月節日的初步認識
第1階段:開題,確定研究的節日。
第2階段:資料收集與整理。
第3階段:成果彙報指導及展示。
第4階段:交流評價。
(二)、進一步瞭解自己研究的節日。
第1階段:在評價交流中發現問題,尋找新的.問題,做進一步的瞭解。
第2階段:活動開展,充實資料。根據需要透過其他調查方法等途徑收集更多資訊。
第3階段:成果彙報指導及展示。
第4階段:交流評價。
第二、三板塊:
經過第一版塊的分步學習,邊做邊學後,學生對節日的研究的基本步驟和操作方法應該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在接下來的對5——12月的節日進行研究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由教變導,再放手,但是大致的研究可參照第一版塊。
六、活動評價
評價對學生而言,它既是一種繼續前進的鞭策,也是對已取得成績的一種鼓勵。在本次評價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取得的成績,更應關注他們的發展的潛能,他們的努力程度等主觀態度,實行多元評價,有組長評,小組之間的互評還有教師評,力求公平、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