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德育工作計劃方案

關於學校德育工作計劃方案

  一、指導思想

  2010年,我縣學校德育工作堅持以思想道德教育為主陣地,以養成教育為主線,以活動開展為載體,以人文素養引領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抓早、抓細、抓實、抓薄弱、抓反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工作重點

  以一個目標(學會做人)、兩個服務(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為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三個重點(改革、素質教育、安全)、四個突破(環境衛生、寢室管理、兩操質量、文明禮儀)、五個場所(教室、辦公室、寢室、操場、食堂、休閒區)、六個渠道(課堂教育、班會、讀報、課餘活動、板報、廣播)、七種方法(說理疏導、榜樣示範、實踐教育、環境薰陶、心理諮詢、規範約束、專家會診)、八步程式(穩定情緒、瞭解情況、思考對策、發現優點、尋找缺點、溝通落實、跟蹤反饋、調整策略) 為工作重點。

  三、具體工作

  (一)德育隊伍建設

  1.加強學校德育幹部理論學習和研究,提高德育幹部素質。各校要做到:

  (1)每週行政會議之前,先召開德育工作碰頭會;

  (2)進一步完善政教(德育)處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

  (3)落實德育幹部參加主題班會觀摩課制度,及時瞭解學校德育實施情況;

  (4)加強德育幹部理論學習,提高抓好問題學生的能力;

  (5)認真貫徹學習《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加強普通中小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閩教基[2010]3號)及《安溪縣學校德育工作督導評估細則(試行)》。

  2.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1)堅持班主任例會制度。

  (2)充分發揮優秀班主任的作用,加強後備班主任的培養。

  (3)開展班主任管理能力培訓,促進管理規範化。指導班主任開好班會,精心設計班會課,並做好主題班會的資料積累。

  3.抓師德,提升教師德育素養。各中、小學校要認真貫徹學習《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閩教人[2009]143號)檔案精神,要建立師德承諾監督欄,設立師德監督信箱,強師能,提高教師人文教育水平。縣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將繼續徵集、評選“我身邊的教育故事——成功教育案例”,評選優秀德育論文,評選縣級先進德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活動,為更進一步實施德育“名師工程”,今年擬出臺安溪縣德育名師評選標準,逐年推出一批縣級德育名師。

  4.加強學生幹部隊伍建設,培養學生自治管理能力。

  (1)學校、年段、班級、團組織少先隊要有計劃對學生幹部進行培訓;

  (2)要建立學生幹部檔案,實行班長負責制和班幹部輪換制,強化學生幹部競爭意識、責任意識、政治進步意識;

  (3)每年要評出一批校、縣級三好生、優秀學生幹部、先進班集體。

  (二)學生品德培養

  1.堅持以中小學生《守則》、《規範》為主要教育內容,以整治校風、班風、學風為突破口,逐漸健全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繼續推行評選文明班級為手段,並透過治理個別學生的不規範行為,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2.堅持國旗下講話。及時宣傳介紹校園先進事蹟,有計劃有主題地安排好國旗下講話內容,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3.深入推進人文課堂研究,創設寬鬆和諧人文課堂氛圍,實施微笑、信心、鼓勵、競爭、民主“五進課堂”活動,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關心和關愛,實施多元評價制度,為每位學生髮展找準興趣點;

  4.實現心理諮詢工作多元化,拓寬心理諮詢工作的途徑。即注重個體心理諮詢,也要注重團體心理諮詢;

  5.加強文明禮儀的規範,組織觀看禮儀專題片,開設禮儀常識課,舉辦禮儀專題講座,樹立良好形象,爭做文明學生。

  (三)法制宣傳教育

  各校要認真落實教育部等4部委下發的《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教育系統“五五”普法規劃,進一步提升師生的素質。要成立以校長、書記為組長的'學校法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完善師生學法制度和學法情況考評制度;開展“青春自護、生命教育”、“一助一教育和矯治工作”、“師德教育”三個專題教育活動;要做到法制教育與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有機結合,與“警校共建”活動相結合,與特殊學生教育轉化工作相結合,與建立“文明平安學校”活動相結合,為我縣教育事業“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創設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社會氛圍。

  (四)校園文化建設

  1,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教育功能作用,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標,成立文明督導隊、自主組織主題活動等。

  2.積極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建立學生舞蹈隊、器樂隊、合唱隊、文學社、書法美術等協會等社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抓好校園文化宣傳活動。開辦校刊、宣傳欄、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站等,讓正確的輿論、先進模範人物、健康書籍、現代科學技術走進學生心田。

  4.搞好班級文化環境建設。開辦班級黑板報、學習園地,建立有特色的班級育人環境。

  5.加大力度深化“民族精神教育進校園”、“愛國主義教育進校園”、“閩南文化進校園”、“青春健康教育進校園”、“廉政建設進校園”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和校外生活,為青少年構築美好的精神家園。

  (五)凝聚教育合力

  1.建立家長委員會,提高家長的素質和能力。

  2.定期召開家長會,收集整理學生詳細資料,便於對學生實施靈活的、有針對性教育。

  3.提倡開展校長進社群、教師進家庭“雙進”活動,校長進社群即校長每週必須用半個工作日到社群走訪,結識一批關心支援教育的社群領導、社會名人、友鄰單位,取得工作支援,聘請一批在社群單位、部門、鎮村享有一定威望的人員作為學校發展的宣傳員、行風監督員,融洽社會和學校關係;教師進家庭即每位教師每週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輔導送教到家、關愛留守兒童、傳授家教方法。

  4.做好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堅強後盾,讓教師敢管、願意管、放心管、大膽管、依法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