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創意活動方案

植樹節創意活動方案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為進一步推動全社會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大力營造全民義務植樹的良好氛圍,掀起我區春季植樹新一輪熱潮,特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泉港

  二、活動時間

  20xx年春季

  三、主要內容

  由區、鎮(街道)、村(社群)三級領導帶頭,機關幹部、企事業幹部職工、駐泉港官兵、在校師生、城鄉居民積極參與,完成義務植樹65萬株以上。

  (一)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綠化宣傳活動。

  時間:2月下旬-3月底

  活動內容:由區綠化辦牽頭組織各鎮(街道)、區直有關單位開展義務植樹季宣傳活動。泉港電視臺要在“泉港新聞”欄目的前後廣告區間插播植樹節宣傳口號。同時,將相關植樹造林內容透過泉港電視臺、“泉港廣電微信平臺”、“微泉港”等泉港影響力最強的微信平臺進行宣傳。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各鎮(街道)要在本轄區內重點宣傳,張掛橫幅標語(見附件),努力營造植樹造林的濃厚氛圍。區直有關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有行業特色的'義務植樹活動實施方案和宣傳活動。

  (二)區級“3.12”義務植樹點主場活動。

  時間:3月12日

  活動內容:由區綠化委及其辦公室牽頭安排區四套班子領導、區有關單位領導幹部職工和武警xx森林大隊等人員,參加區級義務植樹活動。具體活動地點另行通知。

  (三)各鎮(街道)義務植樹分場活動。

  時間:3-4月

  活動內容:各鎮(街道)要分別選擇設立一塊義務植樹基地,組織鎮(街道)黨委、政府幹部職工、轄區企業等開展3.12義務植樹活動。

  (四)開展“營造紀念林、種植紀念樹”活動。

  時間:3月上旬-3月底

  活動內容:由團區委、區婦聯等單位牽頭組織全區共青團、婦女同胞開展各類“紀念林”、“紀念樹”活動,並在“美麗家庭”中開展“綠化庭院,美化家園”評選活動。

  (五)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

  時間:3月上旬-3月底

  活動內容:由區教育局牽頭組織全區各類學校開展校園植樹綠化、森林進校園活動,進一步增強全體學生興綠愛綠植樹護綠意識。

  (六)開展“軍警民攜手共建綠色軍警營”植樹活動。

  時間:3月上旬-3月底

  活動內容:由區人武部和xx市公安局泉港分局牽頭組織駐泉港官兵、民警和青年志願者開展軍警民共建青年林等植樹活動,讓森林進軍營、進警營。

  (七)開展“守護綠色、綠地認建認養”活動。

  時間:3月上旬-4月底

  活動內容:由區住建局牽頭組織,確定一批公共綠地作為認建、認養區域,供民眾參與。提高民眾愛綠的自覺性,形成全社會“建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發動全社會力量,搞好城區綠化建設,鞏固發展綠化成果,提升城市綠化、美化水平。

  (八)開展鄉村生態景觀示範點建設活動。

  時間:3月-5月

  活動內容:各鎮(街道)選取1-2個行政村作為示範點,區農林水局根據各鎮(街道)上報名單,擇優確定3-5個行政村作為區級鄉村生態景觀示範點建設單位。各行政村(居委會)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選取一個較為集中的地塊開展鄉村生態景觀示範點建設,為群眾提供一處以生態和景觀功能為主,結合休閒娛樂的綠地。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全民參與。

  各鎮(街道)、各單位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動員和引導全社會力量投身植樹造林活動,在全區範圍內形成全民動手、全民綠化的良好局面,全面推進我區的生態文明建設。

  (二)圍繞載體、注重結合。

  各鎮(街道)、各單位要充分利用3月份植樹造林的大好時機,圍繞“3.12”植樹節和義務植樹季活動的各項載體,集中力量、積極行動,切實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開展。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特別是要迅速動員所屬基層單位、村(社群)、學校等開展各項植綠、護綠、愛綠活動,積極組織安排幹部職工、村(社群)居民和學生參加植樹或綠地認栽認養認管等活動。同時,要把義務植樹與造林綠化工程建設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立相結合,確保全民“義務植樹季”活動取得效果。

  (三)落實資金,提高實效。

  各相關責任單位要認真細化義務植樹季活動方案,多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保障植樹造林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投入,切實提高義務植樹季活動成效。對活動開展較好的鎮(街道)、區有關單位、學校和村(社群),區政府將安排一定資金給予補助,以鼓勵和推進造林綠化工作開展。

  (四)加強宣傳、營造共識。

  各鎮(街道)、各有關單位要利用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各種宣傳媒體,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月活動宣傳,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義務植樹良好氛圍,大力弘揚植綠、護綠、愛綠文明新風,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良好的綠化意識、生態意識和文明意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