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範文集合八篇

有關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範文集合八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為全面落實實踐課程,著力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生動活潑的學生,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特制定本學期八年級實踐

  活動計劃如下:

  二、活動目標

  透過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讓同學們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得到薰陶和教育。並逐步成熟於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具體目標: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3、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三、課程內容

  (一)總體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學生為核心,結合學校八年級段要求,以人與自然為主題開展活動。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範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四大領域不是並列的關係,不能相互割裂。在實踐過程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它三個則是它探究的重要內容。它以綜合性課程或綜合性專案的形式將四大領域融合,彼此滲透,形成整合。構建學科間滲透、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三)時間安排及課時

  本學期15個教學周,每週一節課。

  四、活動課題

  1、愛惜生命,遠離毒-品2、在花的世界裡

  五、活動課組織分工

  1、領導:一名校級領導

  2、教師:閆君

  3、具體成員:八年級各班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2

  一、 設計理念

  (1) 主題的價值與意義

  客家傳統節日文化是客家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悠久民族歷史的跟,同時還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客家民族節日文化有著鮮明的特點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養我們中國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學期“客家節日文化”主題研究活動開展之後,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越發感到家鄉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學生對客家傳統節日由“沒意思,沒什麼認識,不如洋節日”到從心底裡流露出對客家傳統節日文化的喜愛和為自己的家鄉擁有燦爛的文明而自豪。基於以上認識和了解,我們老師和校領導決定本學期六年級的綜合實踐課題仍然走探究傳統、感受歷史的路子-----《走進客家傳統節日》由此產生。我們的目的旨在讓學生透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能產生髮自內心的對客家傳統節日文化和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熱愛,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正確認識和了解客家的傳統節日,增長知識和才幹,完善自身,立足社會。

  (2)活動物件:六年級全體學生

  (3)活動時間:4周

  二、 主題活動目標(具體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了解客家特色的節日文化,重點是陰曆節日;學會將課外採訪與豐富的課內活動相結合;學會必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會收集與整理資料,會在研究中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過程與方法

  由指導老師確定主題,設計制定出具體的活動方案;

  組織學生做好活動前的宣傳發動工作,指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分組,讓學生選出組長,負責領導組織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研究情況調整教學,負責組織活動,保證活動安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客家節日文化的基本瞭解,讓學生感受客家

  特色節日的魅力,培養他們關心社會,關心生活的情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歷史悠久,燦爛文明的節日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 活動實施準備、開端

  (1) 收集客家傳統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風俗習慣,可

  以透過查閱書籍、雜誌,詢問父母、長輩和民俗機構等方式;

  (2) 與少先隊輔導員聯絡開展主題活動,“客家節日文化”

  主題教育是最現實的愛家鄉主義教育。與計算機、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師聯絡,取得支援,多學科教師參與組織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對客家傳統節日的全面考察的綜合實踐活動。

  (3)活動涉及的學科領域

  四、 主體設計(活動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發現問題、制定活動計劃

  組織學生學習課題,撰寫出活動計劃,計劃力求涵蓋主題、小組分工、研究階段、探究方式等各項內容,主題確定後,活動就全面鋪開。師生共同確定實施本課題的調查點:

  1. 瞭解客家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這些傳統節日的各種風俗習慣。

  2. 向家長詢問傳統節日的由來及典故。

  3. 去圖書館或網上查閱有關資料,瞭解古往今來的客家傳統節日,以及它們的文化。

  4. 向家長詢問古今客家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瞭解客家歷史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3

  一、 指導思想:

  高度認識開展綜合活動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的重要舉措,在豐富多彩的綜合活動中,體現活動的自主性與實踐性,強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與體驗,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增進身心健康、提升動手操作能力,養成勤於動手動腦、樂於參與生活實踐活動的習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二、綜合活動開展狀況整體調研:

  近二年來,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兩面大旗的指引下,學區各中小學都關注了綜合活動建設工程,圍繞“道德修養”、“學科類”、“體育藝術類”、“科技活動類”、“校本課程類”、“綜合實踐活動”類、“校園文化建設類”、“其它類”等八個主題開展了系列綜合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強了學生素養,對推進學區素質教育整體程序做出了不可否認的成績。

  但就整體而言,我們的綜合活動開展還處於低品位、淺層次狀態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設性差:各學校沒有依據自己校情,制訂出全學段的綜合活動預設表,沒有設定活動內容、活動主題。

  2、活動設定不成系列:各學校都沒有全學段綜合活動預設表,活動間缺少內容關聯,各次活動間沒有連續性,降低了活動的教育效果。

  3、指導教師素質丞待提升:綜合活動的開展,是落實課程管理的

  重要舉措,與各學科教學同等重要,我們大多教師還沒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因此在指導活動建設上缺乏必要的知識學習,學校也沒有對教師深入地進行專項培訓,專業或兼職綜合活動指導教師隊伍還沒建設到位,這也是造成我學區綜合活動開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 目標預設:

  (一)提高認識,高度認識綜合活動建設的意義,它是落實課程管理、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工程,綜合活動開展的效果與水平直接決定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是每個學校必須著力建設的工程之一。

  (二)加強教師培訓,提高綜合活動的指導能力:各校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培訓工作。(1)讓每個教師都明確綜合活動的新種類劃分。

  (2)讓每個教師都具備指導學生綜合活動的能力。(3)讓每個教師都能開發綜合活動專案。(4)本著開好頭、紮實做、有實效、創特色的原則循序開展。

  (三)活動目標預設:(詳見《松山區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活動設計》)

  1、社會教育活動類;

  2、科學技術活動類;

  3、文學藝術活動類;

  4、體育衛生活動類;

  5、學科活動類(校本新增專案);

  6、綜合實踐活動類

  (四)活動資料積累:創新材料展示方式,集文字材料、標本材料、影視照片資料(製作展板)、作品材料等於一體,體現綜合活動的多樣性。

  四、 實施步聚及措施

  1、20xx年3月---4月:各校依據學區中心校制訂的方案制訂本校實施方案。調研本校綜合活動開展實際情況,明確本校開展的活動的屬性分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綜合活動開展工作,依據“松山區各年級綜合活動年度計劃書”制訂學校綜合活動表,做好活動具體內容預設。(3)活動設計要充分體現區年度計劃書中的主題性,圍繞計劃書中各月份活動主題設計系列活動。

  落實此項工作的具體程式是:召開領導班子會議研究中心校方案---召開全體教師專題會議研究學區中心校方案----徵集各位教師“開展活動方案設計”---領導班子研究各教師提案----制訂學校綜合活動實施方案----研究制訂學校學期綜合活動總表(學校先與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研究落實班活動表,再研究落實年級活動表,最後彙總成學校總表)

  3、4月份的活動內容,在沒出臺“方案前”要正常開展。

  2、20xx年5月---20xx年12月:實施階段。

  3、20xx年1月:經驗總結交流、整體評估。

  五、幾點建議與說明

  1、正確認識原來“八類分法”與現在“四類分法“的區別與聯絡。

  (1)原來“八類分法”包括:道德修養類、學科類、體育藝術類、

  科技活動類、校本課程類、綜合實踐活動類、校園文化建設類、其它類,現在“四類分法”包括社會教育活動類 、 科學技術活動類、文學藝術活動類、 體育衛生活動類。比較發現,原來的“道德修養類”與現在的“社會教育活動類”相近,但後者比原來內涵更大;體育、藝術類型活動,兩種分類中都有,但組合有所變化 ,原來是體育藝術整合、現在是體育衛生整合,相比之下,新分法增加了“衛生”類活動,而將藝術與文學整合;科學技術類前後沒有變化 。

  (2)、正確認識前後分類活動內容的增減。我們從分類上很容易發現,後者沒有了“校本課程類”、“綜合實踐活動類”、“學科類”“校園文化建設類”“其它類”等,因此我們可能錯誤的認為活動內容減少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只不過是這五種從原來的綜合活動中單獨提出來了。這是因為“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課程,將其化分為綜合活動,好象不太科學,但這兩項工作無論歸屬如何,都是必須紮實做好的;校園文化建設類,是德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先進文化管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活動中拿出來,更需要我們獨立做好;其它類原本就包含在前幾類活動中,只不過是活動的一種方式罷了,因此刪除它並沒有影響活動內容的變化 ;而學科類的刪除,好象減弱了除語文學科而外的其它學科活動,可其它學科活動,我們哪個學校都要搞,而且對於我們來說駕輕就熟,因此我們新增此項,並不會過於增加師生負擔,恰恰豐厚完善了綜合活動內容。因此不要從形式上看,感覺工作負擔小了。

  (3)介於以上兩點分析,我們要將努力做好“校本課程、綜合實

  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三項工作,紮實推進。但考慮幾項工作與綜合活動的內部關係,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活動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建檔重複現象,還可以保障各項工作整合,比如:“清明祭掃活動”,它即是“社會教育活動”,也可以當做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而歸為綜合實踐活動,介於社會教育類活動較多,因此就可以把這次活動獨立歸於綜合實踐活動類;校本課程可以做為綜合活動的策略和方式,比如:將“社會教育類活動”中的“讀經典書,做有根人”發展為校本課程;要高度重視教育科研與綜合活動的整合,將有利於特色建立的綜合活動專案與教育科研有機整合,以課題形式深化有特色的綜合活動開展。

  2、保證綜合活動的課時:鑑於我學區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實施尚不能完全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現實,但必須保證最低限度。綜合活動的時間既可以平均分散到每週的固定時間,也可以因校因時而集中使用。有些活動內容還可以開發為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可以與校本課程課時結合到一起使用,每學年小學安排120---130節;中學安排100—120節。(小學每週約3節、初中每週約2.5節)。學科活動、體育衛生類活動、科技活動課時結合學科課程安排,其它類活動佔用機動課時,機動課時每學期為一週。社會調查和公益勞動通常利用假期進行。

  3、準確定位,恰當擺放綜合活動的各種關係

  擺放好學科教學與綜合活動的關係 ,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任務中,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是根本任務,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4

  一、活動目的

  1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也是學生踏青春遊的最好時光,透過踏青春遊活動,讓學生親密接觸大自然,走進群島新區,欣賞島城春之美,同時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2、以“春天,我和群島新區有約”為主題,融理財、採集、繪畫攝影、娛樂、探索、低碳等一體,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和創新精神。

  3、瞭解了傳統文化,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熱情,激發他們熱愛舟山群島新區,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魅力。

  二、活動組織機構

  總負責人:

  分管領導:

  協助人員:

  段 醫:

  三、活動地點、時間

  週五學校9:00集中出發,車往展茅幹施岙農莊,12:15返校。12:40到校,12:45放學。

  四、活動內容

  1. 製陶、學瓦匠、做箍桶、捏泥人

  2. 打陀螺、穿農衣照相、鐵環障礙賽、推獨輪車

  3. 打銅板、搓草繩、打彈子、打高爾夫.

  4、進行撰寫生態農莊探究的小論文

  五、隨班教師

  六.具體要求:

  1.堅持全程管理、全員管理的原則,各年級總負責人負責本年級的活動安排。

  2.年級組長、班主任需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安全第一,教育重點:

  (一)安全教育:

  1.交通行走安全:一切行動聽從老師指揮,緊跟隊伍,不掉隊,在隊伍中行走不喧譁,不擁擠,不吃東西。

  2.遊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小溪邊玩耍,不攀爬石頭,樹木;

  (2)不鑽草叢、樹叢,不做危險遊戲;

  (3)不觸控電線。

  (4)在老師視線範圍內活動,不得隨意離開,有事離隊要向老師請假並結伴而行。

  (5)各車輛負責人每次出發前務必清點人數。

  (6)要求年級段組統一行動,到達目的地集中地方管理活動。

  (7)建議學生講究節約,帶適量的物品,不宜多。動員不帶相機等貴重物品。如果帶了,教育好注意保管。用餐:學生自帶乾糧(要求適量)收費標準40元/人

  (二)文明教育:

  1.在來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亂穿馬路,要走人行道和斑馬線。

  2.在遊玩過程中要注意衛生文明:不亂丟廢棄物,扔在自己帶的塑膠袋裡,離開休息地,要搞好衛生。

  3.在遊玩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講髒話,不大聲喧譁;如有遊客詢問要熱情地回答。

  4.在遊玩過程中要注意行為文明:不追跑打鬧、不損壞公共財物,在遊玩過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三)活動注意事項:

  1.為保證早上出發前的安全與紀律,班主任做好出發前的組織工作。

  2.以班級為單位聚餐,不獨自行動不玩危險遊戲,一切活動聽帶隊老師的指揮。

  3.穿輕便的服裝、佩戴紅領巾,建議同學穿運動鞋。

  4.不參加的學生一定要家長寫好請假條,同時班主任電話聯絡確定。

  5.活動結束集合後,返程時,各班必須清點人數,不許有遺漏的現象出現。

  6.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東西不要亂放,特別是活動後,參觀後,就餐後,離開活動地點後,要反覆檢查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

  7.每個班主任可自帶相機,結束後分享活動精彩瞬間,也可開展班內評比。

  班任課教師

  主要職責:

  ⑴盡力做好醫療救治等工作的後勤支援工作;

  ⑵必要時配合醫療、防疫等機構進行現場消毒、取樣分析等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5

  一、實施物件:五年級全體同學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①瞭解春節的習俗

  ②瞭解春節的由來

  ③瞭解春節的文化

  【能力目標】

  ①能對於“家鄉的春節”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並組成研究小組,能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按照制定的方案開展活動,能對於活動過程對自己和組員作出評價

  ②能利用資訊科技收集有關家鄉春節的資訊。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彙總和應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標】

  ①透過對家鄉春節的研究,使學生更加了解家鄉風俗,培養對家鄉的熱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②透過同學間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培養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體驗自己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引導學生從網上或書上查詢有關節日的背景資料。

  2.引導學生向熟悉當地春節的有關機構和個人進行調查採訪。

  3.準備好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裝置,如攝像機、相機等.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活動主題 ,分組制定計劃

  1.透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走近家鄉春節 感受民風民俗》以及研究的3個主題:“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習俗”、“春節的文化”。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後由組長帶領,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詢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並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物件適度含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資訊,形成觀點。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資訊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並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後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五、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說活動感受

  2.小組彙報研究成果,如: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文化

  3.每組評選出:勇敢之星、主持之星、認真之星等等。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6

  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評價理念和要求為指導,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原則,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的檢測,透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評價目的

l、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瞭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及發展中的需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2、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發展、整體素質的提高。

  3、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

  4、轉變教師角色,重視發展教師的個性和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及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養。

  評價原則

  1、過程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學生親歷體驗的課程。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評價。只要學生經歷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該肯定其活動價值,給予積極的評價。

  2、多元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要鼓勵並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自我表現方式,如演講、表演、寫作、繪畫、製作等,評價不應只由教師來決定,要透過討論、協商、交流等多種形式,將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與指導教師或社會、家庭有關人士評價結合起來。

  3、反思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改善、促進的功能,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要培養學生對活動過程(特別是細節)的記錄習慣,要透過活動過程、交流和活動成果彙報,讓學生學生學會對問題的討論、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與思考,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4、激勵性原則。堅持正面評價,運用表揚、鼓勵、表彰等方法激勵學生,並貫穿於整個課程實施過程。無論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遭受失敗的時候,無論是定性還是量化評價的時候,都應該激勵學生,使激勵評價成為學生獲取成功的動力。

  一、關於學生課程學習的評價

  (一) 評價內容

  透過建立學生學習過程檔案和收集學生學習成果的方法,以定性為主量化為輔、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與學習能力、收穫與反思進行評價。

  1、參與態度。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次數、認真程度,以及是否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動手動腦、主動提出活動設想或建議、認真查詢資料、準時完成計劃和學習任務作為評價的依據。

  2、合作精神。包括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於與別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透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進行評價。

  4、收穫與反思。透過學生的自我陳述、小組活動記錄來反映,也可以透過學生的日記、活動徵文、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反映,還可以透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活動成果來評價。

  (二) 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體現多樣化,要將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

  1、“檔案袋評價”。要求活動小組建立活動檔案袋,裡面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調查表、出勤登記表、實驗記錄表或調查記錄表、原始資料、學習體會、日記等與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做為小組成績評價的主要依據。

  2、日常觀察即時評價。日常觀察即時評價要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一方面可以隨時隨地激勵學生,調節課程的實施;另一方面日常觀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準確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論文、調查報告、研究筆記、表演、模型、設計方案等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價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製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比活動。

  4、專案評價與階段綜合評價。在每個活動專案結束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在活動之後能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指導後繼的活動,併為每學期的階段性綜合評價提供依據。階段評價做為學生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績的主要依據。

  (三)注意事項

  1、注重課題實施的過程性。課題負責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積極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的發展價值,透過肯定其活動價值,營造體驗成功的情境。

  2、尊重課題實施的多元性。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鼓勵並尊重小學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演講、繪畫、寫作、表演、製作等。在教師對活動做出評價的同時,透過討論、協商、交流等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評價中要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

  3、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要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即學生的參與態度。它可以透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許多外顯行為表現出來,如是否認真參加課題組活動,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做好資料的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主動提出活動設想、建議,在學習中不怕困難和辛苦;是否樂於幫助同學、主動和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等。

  4、重視學生的合作精神。主要對學生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來進行評價。如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的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於和別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組中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等。

  5、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教師可透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來評價。如是否敢於提出問題,以獨特和新穎的方式著手解決問題和表達自己的學習結果;是否善於觀察記錄、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的資料、積極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等。

  二、 關於指導教師的評價

  (一) 評價內容

  1、參與態度。是否主動熱情做好活動前準備工作,認真備課,民主、平等對待學生,經常為學生作具體指導,與其他教師協作。

  2、指導能力。是否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和困難,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幫助學生調整活動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材料,瞭解校內外教育資源,能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

  3、繼續學習。是否主動學習課程的前沿知識,能根據學生探究的內容鑽研有關知識,掌握有關科研方法,提升指導水平。

  4、指導效果。是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指導的小組有相當的成果展示。

  (二) 評價方式

  教師評價採用“協商研討評定”方式,以自評為主,結合學生評價、教研組評價與學校評價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評價,提高評價的可信度和客觀度。

  1、問卷調查:①教師自我評價;②學生小組評價。

  2、察看案頭工作:是否認真備課,撰寫教案,做好指導工作記錄。

  3、成果展示: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比,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製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價活動,對指導教師給予適當評價,並從中評選優秀指導教師。

  (三)教師評價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和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必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2、注意評價的激勵功能。要鼓勵學生的新想法,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熱情,促進廣大學生積極實踐、勇於創新。

  三、具體操作

  (一)學生評價

  1、自評內容包括:(1)你是否一直對你參與的主題活動感興趣。(2)你是否參加過活動主題的選擇。(3)你收集資訊、資料的途徑有哪些? (4)你在活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5)本次活動中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6)你對活動成果是否滿意。(7)本次活動中,你發現了什麼?(8)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學生填寫“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與評價表”或用描述性語言的方法對以上內容進行一次自評,完成後全體成員均上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2、互評內容包括:(1)小組成員合作是否愉快。(2)你們在活動中遇到哪些困難或問題? (3)你們是怎樣合作克服困難的? (4)你們認為下次活動還應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由組長執筆,用描述性評價方法為主對以上內容進行評價,完成後每組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二)教師自評

  1、評價內容:

  A、工作評價

  (1)你是否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抱積極態度。(2)你是否有一個活動方案和活動情況記載。(3)為指導學生活動,你作了哪些準備?

  B、過程評價

  (1)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實踐參與活動? (2)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興趣是否持久?(3)學生獲取資訊、資料的方式途徑有哪些?他們如何選擇處理蒐集的資訊? (4)小組成員能否進行有效的分工與合作。小組長的功能發揮的怎樣? (5)學生在活動中是否體現獨創性?獨創性體現在何處?

  C、效果評價

  (1)活動成果是否實現預定的目標。(2)學生在活動中能力發展得怎樣?哪一方面的能力最為突出? (3)學生的情憾體驗是否獲得滿足?滿足程度怎樣? (4)活動中有無“空白點”,體現在何處,設想如何改善?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指導教師按照上述內容專案,自己的指導情況和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一次評價,將評價意見寫成書面材料。(注意:教師對學生的定性描述評價材料中要注重抓學活動中閃光點,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滿足。)

  (三)學校評價

  組織:由學校教導處具體落實,每學期對每個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一次評價。

  評價內容:1、主題選擇是否恰當。2、活動設計是否科學。 3、活動組織是否周密。4、活動形式是否適合參加活動兒童特點。5、活動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6、教師取得了哪些新鮮經驗,得到哪些新的認識?

  採取方式:1、審閱師生自評材料。2、與組織活動的教師(或教師小組)共同反思活動過程,交流討論。3、召開學生座談會。4、召開家長座談會或書面徵求家長意見。5、走訪與活動有關的社群人士。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7

  為進一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提高教師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能力,提升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水平,豐富學生暑期生活,經研究決定今年暑假期間在全校開展暑期綜合實踐活動。

  一、參加範圍

  初一、初二年級

  二、活動主題與內容

  活動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與教育教學的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綜合運用各學科學習內容,透過研究性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方式拓展延伸學習內容,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重點做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問題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做好觀察與試驗研究、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文獻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與教育活動的整合:創新傳統的德育活動,把社群服務、社會實踐、自然考察等活動賦予課程內涵,明確活動主題、活動目標、豐富活動內容、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辦法,避免走過場,確保活動效果。

  三、活動要求

  1、學校成立以業務校長任組長、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年級主任和學科備課組長為成員的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研究制定學校《暑期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將暑期綜合實踐活動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整體要求,修訂完善學校相關評價制度,將教師指導綜合實踐活動小組活動情況納入業務考核,記入教師個人業務檔案。

  2、本次活動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設計主題:

  (1)研究性學習主題。主題設計可以重點從學科拓展、社會熱點、社群資源、學生關心的話題、學期教育活動的延伸等幾個方面產生。

  (2)社會實踐和社群服務專案。重點從勞動教育、環境淨化、公益活動、愛校護校、傳統教育等方面產生。

  3、班主任幫助學生確立活動主題,成立活動小組,安排指導教師。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開展活動。學校將教師指導綜合實踐活動小組活動情況納入量化考核,作為業務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計入教師個人業務檔案。

  四、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6月15日—6月21日)制定活動計劃階段。各年級制定《暑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指導學生制定學生活動計劃,《暑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後附各小組主題活動名稱統計表(表格內容包括年級、班級、小組成員、活動內容、指導教師等)。

  第二階段:(7月7日—8月20日)活動實施階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活動,學校做好督促、指導和檢查工作。活動期間學生返校1—2次進行階段性彙報、交流、展示,教師跟進指導,同時教師之間研討交流指導的心得體會。各年級師生返校時間在活動方案中標明。學校抽查各班活動情況。

  第三階段:(8月21日—8月30日)活動總結提高階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各活動小組總結整理活動資料、完善活動成果;學校總結暑期綜合實踐活動情況,寫出總結報告。

  第四階段:(9月份)活動評價階段。開學第一週,各班總結暑期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收穫,開展專題總結交流展示活動,推選優秀作品,參加全校評比。

  五、評比交流

  1、獎項設定。評比共設兩類獎項:

  優秀研究性學習小課題研究獎:研究報告主要包括活動主題背景、活動準備、實施過程、研究成果、收穫體會等內容。主要呈現活動過程,避免知識的堆砌。

  優秀社群服務、社會實踐獎、自然考察獎:透過檢視學生參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的過程資料和總結材料,表彰優秀的專案。

  兩項獎項均設立學生獎和指導教師獎。

  2、推選要求。以學校為單位組織暑期綜合實踐活動展示評比。各班推薦1件作品參加評比活動。各類推選材料(紙質文字、電子稿、作品統計表等)於9月7日前交到教科室孫霞老師處。上報材料能夠體現活動的完整過程,每件作品限報學生3人,指導教師2人。

  3、開學初,學校將組織有關人員每年級評選出4名一等獎、3名二等獎進行表彰獎勵。並分別按5分、3分記入班級量化。(優秀作品將報送縣級以上單位評選)對於敷衍和不參與活動的班級酌情減1—2分。

  各年級要加強領導,廣泛宣傳和發動,提高廣大師生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參與暑期綜合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學習,紮實工作,確保暑期綜合實踐活動工作開展的深入有效。透過暑期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推動我縣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促進教育教學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附: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陰平四中教科室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8

  活動背景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人民的美德。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的現象也就日益突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從小背熟的詩的精髓,節儉也是一種美德,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的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節儉同樣是一種能力,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教育學生節約糧食,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爭做節儉小公民》就是讓學生走出課本、走進網路、走向社會,瞭解糧食的重要性,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從而養成節約每一粒糧食的習慣,也讓更多的人懂得節約糧食。由此,我校組織學生進行《勤儉節約是美德》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

  勤儉節約是美德

  (二)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勤儉節約是我國人民的美德,應加以繼承和發揚;

  2、透過活動,使學生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意義,知道從平時的點滴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三)活動人員:

  一至六年級學生

  (四)活動時間:

  20xx年3月10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