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範文

  當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調查結束以後,還需要寫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1

  近年來,隨著我縣農村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催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為了解他們受教育的狀況,5月22日,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在副主席鄒任清、屈鑑平的帶領下前往城山鎮進行專題調研。委員們採取走訪留守兒童代表,聽取縣教育局及城山鎮中、小學負責同志彙報,開展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調研。縣政協主席楊劍出席座談會並作了重要講話。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留守兒童”基本狀況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164所,在校學生43199人。“留守兒童”總數達26783人,佔全縣在校學生總數62%;其中單親外出的學生有20735人,佔48%;雙親外出的學生6048人,佔14%。在“留守兒童”中,由祖輩監護的3393人,佔12.7%;由親友監護的2041人,佔7.6%;無固定監護人的613人,佔2.3%。從學習成績上看,優秀的佔21.4%,較好的佔30%,中等及以下的佔49.6%;從行為習慣上看,優秀的佔18.7%,較好的佔22.3%,一般的佔30.1%,差的佔28.9%。以上資料顯示,我縣“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且他們在學習成績、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弱於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留守兒童”在祖輩的過度寵愛、溺愛下,性格表現為任性、孤僻、內向,不易與人交往,孩子與祖輩之間缺乏溝通,存在嚴重的代溝,依賴心理,懶惰心理較為嚴重。

  二、“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亦不容忽視:

  一是“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令人擔憂。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與祖輩等生活在一起。監護人普遍年齡偏大,且文化程度較低,他們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能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大多數監護人錯誤認為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學校的責任,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主動與學校進行溝通較少;

  二是“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偏差。他們身心都處在成長階段,自律能力不強,而又不聽監護人的勸教,多數“留守兒童”紀律散漫,是非善惡標準認識不清,有的道德品質較差,還有的染上不良習氣,如抽菸、喝酒、小偷小摸、上網咖玩遊戲等,他們原本純潔的心靈受到汙染。他們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保護能力,近年來我縣“留守兒童”溺水、觸電、燒傷、傷人和被人傷害及交通事故等現象明顯增多;

  三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難度較大。由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沒辦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有些孩子抓住時間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矇騙監護人。由於監護人文化素質等問題,老師進行有效的家訪渠道難以暢通;

  四是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農村中、小學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較繁重,跨專業帶課較為普遍,所以只能在時間上和精力上應對大眾化應試教育,特別是目前學校都沒有專業的心理教師和專職的生活教師,不能給學生更悉心的關懷;

  五是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在農村學校寄宿制工程剛剛啟動,許多中小學住宿條件還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如東莊中學,一間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子要住二十個學生,人均不到一平方米。且缺乏衛生間、自來水等一些生活設施。

  這樣既不便於學生生活,也不利於管理;六是社會環境不利於“留守兒童”教育。部分遊戲廳、網咖業主只考慮經濟利益,接納未成年兒童,導致部分學生在上課期間進網咖玩遊戲;七是外出務工父母對“留守兒童”教育不科學。部分外出務工父母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經常給家裡寄錢、寄物,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身上零花錢較多,這很不利於學校對孩子進行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些家長在認識上產生偏差,錯誤認為不管學習成績好壞,打工是條不錯的致富道路,產生“不上學可以省很多錢,不上學可以掙很多錢”的觀念,導致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農村中將會出現“富了一代人,而垮了下代人”的現象。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意見及建議

  “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催生的社會問題,而且將在較長時期記憶體在。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使其健康成長,社會、學校、家庭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調研組建議:

  ㈠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各盡其責,通力協作,共同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的社會監護體系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社會問題,需要統一認識,通力協作,形成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政府應將加強未成年人義務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相關政策,採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妥善解決。一是加快發展本地經濟,讓農民就近務工,以減少“留守兒童”數量;二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學校佈局,有計劃地籌建寄宿制學校,以便於對“留守兒童”集中管理;三是加快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使農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能夠享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權利,為務工人員子女隨父母就近入學創造有利條件;四是探索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發動志願者為“留守兒童”擔任代理家長,組織“一加一”結對幫扶活動,對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給予救助,保證其健康成長;五是有關職能部門應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從源頭上切斷部分學生進網咖、遊戲廳的途徑;六是充分發揮媒體宣傳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中來。

  ㈡學校要發揮教育“留守兒童“的主陣地作用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教育“留守兒童”的主陣地。學校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探索有效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關注他們成長動態,及時向家庭反饋孩子各方面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豐富“留守兒童”第二課堂。把他們組織在一起,有問題一起解決,有快樂一起分享,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沖淡孩子的孤獨感,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性格;三是強化“留守兒童”的行為規範。加強對他們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自我管理,自我保護。

  學校定期開展一些生活、衛生、飲食等方面教育,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四是開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活動。學校可選一些責任心強、工作細緻的教師與“留守兒童”接對幫扶,經常找他們談心,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思想動態;五是加強學校寄宿制管理。學生由於自制力較差,有空餘時間精力容易轉向其它渠道,因此加強寄宿管理,對於那些得不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減少他們教育的“真空”。

  ㈢家庭要承擔起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監護引導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應儘量留一人與孩子生活在一起,雙方外出務工的家長要選擇好監護人。平時要藉助電話等途徑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及親情的溫暖。要充分利用各種返鄉機會,多向教師、監護人瞭解孩子在學校、家庭的學習、生活情況,經常性保持與班主任、任課老師的聯絡,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不要錯誤地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教師的'責任,儘可能發揮家庭、學校的監督教育作用。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留守兒童”教育的共同體,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導,社會教育是補充。三者必須相互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構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監護體系。

  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2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留守兒童,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1.2億農民工常年於城市工作,由此產生近xx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程序,更多的農村盈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資料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xx年7月16日-xx年8月16日

  調查物件:

  廣東省**縣中小學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物件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當地參考資料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調查資料顯示,該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小學生數(xx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佔全縣中小學學生數(xx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學就讀的佔全縣小學學生數(xx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留守兒童佔絕大部分,佔90%;而由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這是由於留守兒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這一現象有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1、在讀未成年人中,留守兒童佔很大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難以滿足村民生活需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將目光瞄向城市,湧向城市,希望創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該縣讀書的同學中隨機抽取了50名同學進行調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這說明留守兒童佔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此外,“隔代監護”,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監護的留守兒童佔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環境差,學習成績偏低。

  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簡陋,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師生缺乏溝通,教師教育方式不當,留守兒童中有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根據xx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成績在中等以下的同學當中,留守兒童佔了54.14%,在0~60分之間佔28.95%,60~75分之間佔21.19%。

  3、留守兒童心理現狀

  普遍欠良好。當問及是否“願意和老師說心裡話嗎?”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緩慢,在問到“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為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裡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將會一事無成,沒有擁有值得別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另外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缺乏監護,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和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有效的糾正,導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透過對其監護人以及鄰居的訪談中瞭解到,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喜歡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作業未能按時完成,或者應付了事,造成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因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越學越糟,厭倦學習、不求上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兒童上課紀律性差,出現逃學現象。

  3.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4.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

  結束語

  迫切希望社會更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現象,是加快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很難得到父母的關愛,得不到父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識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裡,父母親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長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視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人生觀是慘淡的。他們希望社會關注他們,重視他們,他們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們需要的是社會對他們行為的認同,在社會上被更好的對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