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通用10篇)

  為弄清楚一個事件或一個情況,我們就需要好好地展開調查,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但是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們於XX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小學開展了調查訪問,關於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和配合。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後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裡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透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

  四、調查物件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戶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群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初中佔66%;小學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佔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麵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2

  【學校基本情況】

  xx 第三小學,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小學,學生xx 餘名,學校現有寄宿學生xx 餘名。除少數週圍小區的居民子女外,大多數屬於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生來源複雜,家長素質參差不齊。且大多數家庭有讓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願望,希望透過接受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改變家庭及學生個人的現狀,追求學生更加美好的未來。

  【調查的目的意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同時,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育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封閉的社會活動,而是開放的、全方位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

  為了充分了解我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幫助學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溝通措施,充分了解到家長及學生需求,向家長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協助家長破解家庭教育難題,促進良性互動的家校關係構建,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首批認定的家庭教育專家仵豔紅老師在學校德育處的配合下,對我校部分的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調查過程】

  一、學生的抽樣選取情況。

  1、進城務工人員子女10名;

  2、特殊家庭(孤兒、單親、殘疾)子女10名;

  3、公寓寄宿生10名;

  4、父母在縣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學生10名。

  同時,全校220名教師有30名參與了教師問卷的調查,其中包括班主任10名,科任教師10名,保育教師10名。

  二、問卷試題設計情況

  本次調查設計問卷3份,分別為家長問卷、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每份問卷共15道題目,題目型別分別為選擇題5道,判斷題5道,填空題4道,簡答題1道;題目內容涉及學生家庭狀況、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法、學生的心理需求、家長對待教師聯絡的態度、教師家校溝通的目的和方法等。

  三、調查開展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試卷630份,收回574份,其中有效答卷568份,缺失試卷56份,包括學生試卷23份,家長試卷33份,教師試卷全部收回。缺失試卷主要為長輩代管的學生和部分年齡較大的祖父母及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

  從受訪調查的300名家長來看,有效的261份答卷中,對家庭教育存在溺愛型的有64戶,佔25%;放任型的107戶,佔41%;教育措施乏力型的56戶佔22%;封閉型的16戶,佔6%;注重方法的18戶,佔7%。

  從參與調查的300名學生來看,有效的277份答卷中,對家校溝通期望值較高的27人,佔10%;期望值一般的169人,佔61%;無所謂的36人,佔13%;完全拒絕的45人,佔16%。在學生對家長教育方法滿意度調查中,非常滿意的16人,佔6%;比較滿意的42人,佔15%;一般的97人,佔35%;認為方法不當的90人,佔33%;極度不滿的3人,佔1%;無法評價的29人,佔10%。

  30名參與調查的教師中,答卷全部收回並有效,其中認為家校溝通必要的27人,佔90%;認為家長配合不力的18人,佔60%;認為能力不足並措施乏力的12人,佔40%;認為溝通遊刃有餘、得心應手的4人,佔13%。

  【調查結論】

  1、大多數家庭有讓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願望,希望透過接受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改變家庭及學生個人的現狀。

  2、由於文化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屬於並行但互不干擾的兩條直線,因而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3、部分家長,教育理念陳舊落後,教育孩子方法簡單粗暴,缺乏長期持久的教育目標和方案。

  4、個別家長,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將錯誤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教授給孩子。

  5、大部分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有效的家校溝通的必要性,但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溝通措施和方法,影響學校育人的效果。

  6、相當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把溝通協作失敗的原因完全歸結於家長。

  【反饋建議】

  1、成立學校“家庭教育及家校配合方法”研究小組,選擇一部分優秀教師,針對本校實際,參與專項課題研究,探索家校溝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遴選部分優秀教師和家長擔任講師,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子方法,幫助家長形成科學育人的觀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心靈驛站”、留守兒童關愛室的作用,協助家長破解家庭教育難題,關愛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4、以學校德育處為龍頭,組建學校及班級家委會並有效展開相關活動,鼓勵家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建設幾個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級,緩解家校矛盾,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和諧穩定發展。

  5、聘請校外專家及本校優秀教師,開展教師家校溝通合作專項培訓活動,幫助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溝通辦法。

  6、定期舉辦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活動,促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7、發揮優秀學生家長作用,組建“家長志願者服務隊”,形成育人合力。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3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我鎮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我對大崗鎮的部分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此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本次調查,本人選取了大崗鎮的12所小學作為調查樣本,在這些學校召開師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並深入到部分農村學生家庭進行訪問。調查中,共召開座談會12場,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1158份,訪問農戶50戶。調查內容主要為: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態度,家長的言行舉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為: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態度欠妥當。從訪問的50戶學生家庭來看,對家庭教育存在溺愛型的有15戶,佔30%;放任型的25戶,佔50%;封閉型的7戶,佔14%;教育修養型的只有3戶,6%。可見,農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偏向於放任型、溺愛型,約佔80%。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瞭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採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為了子女教育捨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儘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日後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後、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後。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瞭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後外出打工與初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於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為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並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於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於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為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為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群眾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並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於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要學習一些較淺顯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正確應對,採用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學習,當孩子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罵孩子。同時,家長可恰當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寬嚴有度,獎罰分明。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子女的成長,家長要加強家校聯絡,齊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絡,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教育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等方面強差人意時,就要配合教師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長。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4

  一、在走訪校長時,他講了:小學校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職責:

  1、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領導、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2、建立合理有效的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體制,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管理;

  3、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教育水平,營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4、提供必要的經費、場地與設施,配備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

  5、督導心理輔導室擬定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6、主動與家長和社會人士溝通,爭取社會力量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援。

  就如何在小學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隨堂聽了陳忠祥老師的一節數學課,事後陳老師談了自己的做法:

  二、發放調查問卷61份,設計的問題是:

  1、學習疲勞2、學習困難3、厭學4、拒學5、多動傾向。回收調查問卷60份,感覺學習疲勞的有25人,佔總人數的41.6%,學習有困難的有10人,佔16.7%,厭學的佔10%,拒學的佔2%,多動傾向的佔1%,年齡在8-10歲,男孩多於女孩。

  三、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習疲勞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學業負擔重是導致一些學生疲勞的重要原因。其中學校作業每天在2小時者佔50%,家庭作業每天在2小時者佔12.69%,結果使得許多學生天天圍著課堂和書本作業轉,很少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和其他活動。臨近期中和期末考試,學生的課外作業量為平時的2倍。學校還頻頻要求家長代惠子抄寫已考過的試卷,要學生重做,理由是加深印象,減少錯誤,使得家長和孩子叫苦不迭。

  2、造成兒童學習困難的原因較多,有兒童本身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學校方面的因素。

  ①小學生自身原因:大腦左右半球整合功能偏差。人類大腦左右兩半球各自掌管著不同的認知領域。大腦損傷,它影響兒童的感知、思維及情緒等方面,從而產生學習困難。疾病、虛弱身體障礙。有些兒童體質弱,還有的長期患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②家庭原因: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管教嚴厲,常用粗暴的方法對付孩子,致使孩子對學業失敗感到無助,產生了厭學情緒,考試成績總不理想,懼怕家長的懲罰,造成心理障礙。缺乏指導。有些家長本身文化水平較低,孩子在課堂上學不好的課程在家得不到父母的指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培養上缺乏必要的指導,導致學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③學校原因。教學方法不當,教師缺乏耐心。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耐心,往往還挖苦諷刺,使學生自尊心嚴重受挫,失去學習興趣。

  3、厭學原因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學校方面,老師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如“填鴨式”教學,強迫學習,濫用懲罰,學生學習負擔重、作業多、壓力大、考試頻繁、學習過難、缺乏活動、遊戲,同學關係緊張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厭學情緒的因素。家庭教養方式不當,也往往使孩子在學習上感到挫折感,考試不好,學習不好,就遭父母的責罵與毒打,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社會上不良風氣如“一切向錢看”,“讀書無用論”等也是造成兒童厭學的社會誘因。

  4、拒學原因:個別兒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形成極端退縮的性格特點,產生拒學現象。個別兒童不適應學校生活,害怕學習,害怕老師,害怕考試,害怕同學,不去學校是潛意識裡的一種逃避方式。孩子出生後一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分離就產生分離恐懼而影響上學。學校中功課太多、太難,使孩子感到焦慮,千方百計想逃避它,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就可能轉化為疾病症狀,以此為藉口,獲得暫時的解脫。

  5、多動傾向的原因:兒童聽講容易受外界干擾分散注意力,頻繁地從一項活動轉向另一項活動,做事有頭無尾。個別兒童不分場合,特別好動。在課堂上經常扭動,做小動作。好動、衝動造成一系列違反紀律、打架鬥毆等行為,為逃避懲罰,經常表現出說謊、逃學或離家出走等行為問題。

  四、解決以上原因的措施:

  1、學習課程若安排不當,難度較大的學科相繼排列,易使學生陷入高度疲勞狀態。課程安排要科學,有難度的學科與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適當調和。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趣味性強,易被學生接受;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當採取多種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常教常新,多加指導,在教學環境上,為小學生安排一個舒適溫馨的教室。課間休息雖然短暫,但對於學生恢復腦力十分重要,教師切忌拖堂。課外作業量要嚴格控制,儘量做到當堂講授,當堂練習,不留家庭作業,給學生留下適當的遊戲空間。保證兒童每天睡眠時間應為9到12小時。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和家長應給予方法指導和情感支援。學習困難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習不得法,雖然很努力,但學習效率不高。在學習方法上,教師和父母應給予具體的指導和訓練,使孩子掌握學習方法,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情感上認可孩子,鼓勵他克服困難,不斷取得成功,注意及時表揚,使其樹立自信心,增加喜悅,增加生活的力量。另外,教師和家長要清楚他到底在哪個或哪些方面存在困難,並根據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訓練。教師對學生的輔導時一定要有耐心,具有誠意。讓孩子相信他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學習方法不當,讓他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增強信心。

  3、解決厭學的措施與方法:首先,教師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事,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儘量減輕孩子的學習、作業和考試負擔,多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讓孩子在做中學習,體驗積極的情感。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積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藝術性,大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

  4、小學生拒學的措施:首先,要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對教師來講,就是以真誠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他能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溫暖,在學校裡有安全感和舒適感。就是還要準備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校更有吸引力,讓他們喜歡學校,願意學。根據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提出適當的要求,多鼓勵,多幫助,多表揚。

  其次,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方面,要求要適當,難度要適宜,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活動本身的快樂,產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在活動和遊戲上,讓孩子們發揮各自的專長,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自己的主人。

  5、訓練兒童採用較好的認知活動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透過一定程式的訓練,減少兒童的過多活動和不良行為,逐步消除不良現象。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可以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如唱歌、聽音樂,讓兒童在活動中陶冶性情,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並在活動中給予指導、矯正其行為偏異。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及諮詢,及時發現,及早治療,必要時轉入專門的心理治療機構進行治療。

  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把作業看成是老師制約學生的一種手段,同時完作業也是一種應付的心態。久之,就會伴隨出現馬虎,學習成績下降。要想防止學生這種心態的出現,就應避免單調乏味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運用遊戲、教學本身的趣味、美感、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等不同形式,來調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與中華兒女的美德相融合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民族情感、民族禮儀,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關於小學生傳統思想滲透教育的調查報告。作為第一線上的教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思想的教育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不僅需要教師在班會上進行系統教育,同樣,把傳統思想教育滲透於特色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

  為了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為了探索特色課堂教學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操作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了促使廣大實驗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為了豐厚我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其文化品位與辦學特色。我們學校課題組在各領導的大力支援之下,花大精力進行本次調查研究。

  二、調查方法:

  1.查閱《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思想與信仰世界的歷史》等有關書籍,瞭解影響我國幾千年的優秀思想的精髓。透過閱讀關心古代中國精英與經典思想的發展,而且分析這些思想得以形成與確立的知識來源和終極依據,清理從上古以來到十九世紀的中國人的思想與信仰世界及其連續性歷史,旨在理解今天中國的思想傳統是如何從古代到現代被逐漸建構起來的

  2.調查詢問學生,瞭解他們對於傳統思想方面的知曉情況。

  3.透過班級發表問卷,為了解學生對傳統思想的認識情況,使學生從內心深處關注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為自己今後的品質形成奠定基礎。我精心設計了問卷,並進行了認真分析。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在調查過程中,我時時鼓勵學生實話實說,便於真實的瞭解他們的想法,學生在我調查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令人欣慰。我將調查問卷細細整理分析,揣摩其原因。並將一些典型案例及時歸納整理,為課題的進一步實施奠定基礎。

  四、結論

  調查過程中,我發放問卷53份,收回53份,全部有效。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我發現:

  1、學生對於《論語》以外的《道德經》、《大學》、《中庸》、《孟子》等著作了解甚少,可以說一概不知。

  2、82%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中國古代先哲思想。

  3、99%的學生覺得傳統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應以繼承發揚為主;在當今社會有必要學習“四書五經”等歷史文化古籍,覺得“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對現代人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4、當問到“無為而治”是誰的思想時,只有39%的學生說準確。

  5、學生都覺得對於傳統思想的現狀是正在消逝的。

  6、當問到“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儒家、佛教、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您瞭解嗎?”24.5%知道並可以區分三者的觀點,49%瞭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13%有了解,但其中一、兩家不太清楚,基本不知道的佔13.5% 。

  透過以上資料可見,如今的小學生對於傳統思想的認識亟待提升,究其原因,家庭、學校、社會都有。據此,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結合典型事例,充分認識加強傳統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認識開展傳統思想教育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透過開展這項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

  2、明確目標,紮實推進。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宣傳教育,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班會、黑板報、宣傳欄、徵文、演講等形式,寓教於活動之中,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家校結合,齊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內容。滲透傳統思想教育必須堅持家校結合,要採取多種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學校做好該項工作。

  4、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思想教育,特別是要在語文課堂上做到“情滿課堂”。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城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況,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心理特徵及其二者的差異性,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況,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心理特徵及其二者的差異性,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活動

  本次調查圍繞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學習目的、人生觀、價值觀、人際關係以及相關的心理發展狀況等。著重瞭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小見大,呈現出浙江省初中生心理的發展狀況,並積極提出相關的對策和解決途徑。調查從7月15日開始,於7月24日結束,在湖州市吳興區當地幾所中學展開,包括實地訪問和問卷調查兩部分。

  (一)實地訪問

  儘管正值酷暑時節,我們走訪了湖州市吳興區和遂昌縣妙高鎮當地的幾所中學,在學校同學和老師的配合下,順利地訪問一些學生,詢問了他們一些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並作了一定的記錄。

  (二)問卷調查

  問卷發放的地點主要在湖州市吳興區附近和遂昌縣妙高鎮。我們採取當場回收問卷的方式,隨機抽取了附近的路人以及居民幫助我們完成了問卷的填寫。問卷的回收率在八成以上,問卷回收後,我們對問卷答案經行了統計冰作了一定的分析,以便得出有關結論。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我們本次調查中我們調查了多數中學生其中選取了部分較為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研究其中

  1.選擇學習壓力還可以的學生佔被調查人數的70%左右,壓力過大的學生佔12.9%,在選擇壓力過大的初中生中,城市學生佔64.2%,農村初中生佔35.8%。由此可見,許多初中生的學習壓力適中,因為畢竟不是高中,中考遠沒有高考那樣緊張、隆重和麻煩。經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要比農村學生大。我們認為這可能跟城市競爭日趨白熱化這一社會大背景有關。

  2.選擇現在的學習壓力來自於家長期望的學生佔61.3%。選擇來自於自己的期望佔25.8%,而來自於同學的競爭佔12.9%。而來自於老師的期望的比例幾乎是零。結果表明,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來源。在訪談中我們瞭解到,一些家長的“重點中學、名牌大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緊箍咒無疑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一些家長常將自己孩子的成績和親朋好友的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形成一股攀比風,這也會給孩子產生一定的壓力。

  3.在一般情況下,有38.7%的學生會用聽音樂的形式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因為音樂能舒緩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也有29%的學生選擇用網路。隨著電腦和網路的不斷普及,網路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

  4.在一次考試失利後,有48.4%的同學會選擇更加努力,和以前一樣。保持一顆平和淡然的心態的同學佔41.9%。而認為自己很無能的學生的比例幾乎為零。由此可見,目前的初中生總體還是積極向上、奮發拼搏、充滿自信的。一次考試的失利並不能挫敗他們,使他們一蹶不振,反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同時,目前初中生的心態還是讓人感到欣慰的,能夠寵辱不驚,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考試的失利。

  5.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青春期問題佔了42%左右,而選擇父母師生關係緊張的學生佔了16.1%。由此可見,青春期問題是困擾學生心理的主要問題。在訪談中我們瞭解到這些初中生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敏感多變而不穩定。同時,看待問題存在這一定的偏激性。對人對事有時感到很美好,有時感到很糟糕;興趣愛好比較廣泛,但容易見異思遷;當考試取得好成績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觀、沮喪失去信心;情緒易激動、感情易衝動。主要是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對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識的渴求、友情的尋覓、熱情的釋放、才幹的顯露等日趨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豐富。但由於受年齡、閱歷、經歷、財力等方面限制,情感處於易變不穩定狀態。因此對人對事物都要全面客觀地分析,失敗時不要洩氣,成功時不要驕傲;對人要多看長處,要學會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恆心,逐步增強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緒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質健康發展。同時,同父母關係緊張,和父母存在代溝。

  6.在空閒的時候,有42%的學生選擇上網遊戲,20%左右的學生選擇看電視電影。而只有12.3%的學生選擇做運動。無怪乎現在的中學生近視率越來越高,而體質卻越來越差,肥胖率顯著增加。再者,只有10.8%的學生在空閒時做家務,而在做家務的同學中農村學生佔將近75%。由此可見,農村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學生要勤勞、能幹、生活能力要強。另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女生在空閒時會選擇逛街。

  7.遇到不順心的事時,71%的學生會選擇向朋友傾訴,只有12.9%的學生會想父母傾訴,而向老師傾訴的比例幾乎為零。可見,學生跟父母老師存在著一定的代溝,尤其是和老師的關係。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主要的煩惱和壓力也大多來自於學習。然而,學生和老師之卻是非常的疏遠。這導致老師不能即使瞭解學生的'心理,不能真正的瞭解學生心裡的想法,而這又反過來加劇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在問題出現時,老師不能即使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因而在很多的情況下,問題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反而會因為彼此的不理解而加劇。做為老師,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瞭解他們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好的幫助他們。在新時代中,我們倡導的師生關係應該是亦師亦友。在隨後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和父母親近感是一般的佔了41.9%。而和父母不親近甚至有敵意的學生各佔4%。

  8.有74%左右的學生認為學習上最大的不適應是缺乏約束力和自制力。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電腦網路的不段普及,一些電子產品正嚴重影響這學生的學業和使學習效率顯著下降。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一些初中生沉溺於網路遊戲和QQ聊天,欲罷不能。另外一些初中生上課時拿手機發簡訊、玩遊戲,更有甚者又來作弊。同時,也有3.23%的學生缺乏自理能力,其中城市學生佔多數,這說明城市學生的自理能力亟待提高。

  9.目前,多數初中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於為了今後有顯赫的地位,或者將來有一份高而穩定的薪水。這說明目前的初中生很現實,對於學習的目的比較清晰,有明顯的動力:有絕大多數的學生是為了今後的生存在努力的學習著。這部分學生認為,未來的社會將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資訊社會,而知識則是資訊社會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必須努力學習,全面掌握知識。這個層次的學生代表了中學生思想發展的方向。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父母。現在的社會是知識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想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以便能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不被淘汰,能夠擁有自己的成功。但是,值得提出的就是,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為了父母而學習的動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很有可能會放棄。學生必須對學習擁有正確的認識。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了某人而學習,只有對學習擁有了正確認識,才能做到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才能真正從中找到真正的動力。也只有這樣,在學習上,我們才能擁有好的成績。

  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希望得到多層次和橫向聯絡的知識,他們不滿足於縱向的傳統的封閉式的知識,以求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新穎、獨特、先進是當代學生所追求的:解題時獨特的解法,探討時逆向的思維,爭辯中與眾不同的見解,寫作中新奇的構思,他們用自己的視覺去觀察事物,審視世界,用自己的多向思維去分析問題,探索規律,不喜歡人云亦云。

  好奇、愛幻想也是當代中學生的特點。“缺乏幻想的學者只能是一個好的流動圖書館和活的參考書,他只掌握知識,但不會創造。”萊辛的這句話千真萬確,當代的中學生可不願做“兩腳書櫥式”的學者。

  當代的中學生不僅求知慾強,而且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據反映,許多學生跟父母思想有隔閡,其主要原因是不少父母喜歡用老眼光看待他們的一言一行。不是嗎?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人們的追求也在提高,愛美是青年的特性。中學生也不例外。穿戴得漂亮些有些家長就說什麼思想變了,忘記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所謂“艱苦本色”。課餘時間聽聽音樂,唱唱歌,也說什麼不行。這些都為中學生普遍反感。時代在前進,五彩繽紛的生活火花,對中學生也產生了多向性的吸引力。多數同學呼籲,請父母理解,我們追求樸素大方的美,不追求資產階級墮落的“美”。我們的美,反映出時代的生氣,我們沒有忘記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輕鬆明快,熱情奔放的音樂使我們興奮、愉快,能使我們更好地投入學習。渴望大自然的薰陶,渴望友誼,也是年輕人的心聲。

  10.有61.3%的初中生打算畢業後讀完高中後再上大學。有25%左右的學生準備讀中專,學門技術,而準備讀中專的學生中農村學生佔多數。直接去打工的人數非常少。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這在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的同時,也滿足了許多同學對大學的渴望,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一些農村學生家中並不寬裕,而上大學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無疑給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伴隨著大學生畢業後的工作越來越難找,畢業後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他們認為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太大了。他們選擇上中專,使自己有一技之長。總的來說,他們都堅信科學文化只是對他們今後事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當代的中學生,對於自我清晰的認識和對未來精細的打算,說明我們的中學生們已經成長,能夠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正確的認識。對此,我們感到非常的高興。

  四、思考與啟示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及其必要性

  1.青少年成長過程的心理需求成才的心理需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知識經濟已初見端睨,無知便無生存之本的理念成為人們的共識。在家長望子成龍的慾望促使下,涉世不深的中學生祈盼自己成才的心理日趨發展。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受尊重被理解是人的基本的心理需求,對於處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獨立的心理需求,中學生身心正處於漸趨成熟的過程, 他們有一定的判斷力和自信心,但有時對學習、生活中及社會上遇到的問題則缺乏判斷力。歸屬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對結交的來自同學的朋友群體有依附感。被異性關注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因生理的漸趨成熟,在內心深處有一種得到異性注意和肯定的心理需求。自省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容易衝動,遇事缺乏冷靜分析,因而做錯事時有發生,待冷靜後又後悔。青少年存在上述心理需求,需要學校教育工作者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反之,極易造成心理疾病,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而最終導致人格上的缺陷。如教師不尊重學生“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極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牴觸情緒, 這種牴觸情緒會使教師的一切教育歸於失敗。

  2.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成長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日趨複雜,身心發展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較以前更為突出。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當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會同世界衛生組織(WHO) 和美國夏威夷大學聯合對上海市中小學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規模調查,資料顯示有27 %的學生心理異常(包括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上升的趨勢。浙江省心理衛生工作者對全省城鄉不同型別學校 2 961名大中小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學生中存在著嚴重心理問題的初中生為13. 6 % ,高中生為18. 7 % ,而大學生高達25. 9 %。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導致了學生自身的身心疾病,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和學習生活,同時還直接損害了他們的品德發展和正常的社會適應性。如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離家出走,甚至犯罪等,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造成了不良的後果。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存在著片面的理解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心理矯正。因此,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點放在心理諮詢室,認為心理諮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做法就是等候學生上門諮詢。其實,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不是問題矯正,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它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活動為載體。

  2.過分偏重學習心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一種手段,一切圍繞提高升學成績。比如,進行智商測驗、學習焦慮測試,學習方法指導、考前心理除錯等。其實,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係指導、健全人格培養、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

  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表現在有些學校採取簡單生硬的說教,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心理教育課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主,甚至大量考名詞解釋。有的還不恰當地按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規定出不同年級每一學期的訓練目標與任務。對此,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模式應當是生活經驗型的,而不是知識傳授型的,不應當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應當有考核,應當進行行為訓練,加強個別輔導。從廣義上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班級心理教育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顯性課程,也包括教育教學滲透、環境陶冶等隱性課程。

  (三)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1.努力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環境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

  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主環境建設 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重要任務, 包括教學大樓、實驗室、運動場等等在內的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儘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築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和曲徑通幽的小道,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透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 改善學生心理環境。校園校風建設 培養良好的校風,既能反映學校的特色,也是穩定心理環境的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使家長既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更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佔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2.以課堂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一門學科走進課堂,納入教學計劃。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還要面向全體中學生,作預防性輔導,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特點有所瞭解,掌握一些調控自我心理的常識,學會自我修養、鍛鍊的具體方法,養成健康的心態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有益的活動之中,透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4.開展個別心理諮詢

  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透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對此應透過個別諮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信箱、輔導或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此外,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必須努力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增強實施心理健康的能力。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引導教師開展討論,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7

  調查源起:基於當前小學生身體普遍處於亞健康的現狀,我們必須認真透析和反思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健康教育的關注程度和實施力度。

  眾所皆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偉大的教育家洛克更說過:“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確實大多數偉人、思想家、學者、智者和各領域的精英都非常重視身體的鍛鍊和保養。然而在當代社會,人們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況,尤其青少年更是過早地揹負起課業重擔!這樣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嗎?他們是不快樂的,體質是不佳的,所以愛護、必須關心小學生的成長問題——亞健康!我們從國家、社會、家庭及小學生自身多方面反思,探究其原因,以尋求解決途徑。

  國內外都十分重視健身教育問題,更關注青少年健康狀況,然而面對競爭的壓力,社會的快速發展,學校、家長的高標準高要求,學生柔嫩的背彎被壓重了,我們真不忍看到重重的書包、厚厚的眼鏡和各種貪吃貪睡,生活無序無規律的孩子就這樣長大!好的習慣是要從小培養,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還在成長中的小學生們,他們需要更多科學的培養和鍛鍊,需要良好的社會鍛鍊氛圍,科學的學校、家庭健身教育,加強體質,打好身體的底子,將來才可能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

  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致力於研究這一現象,透析國家和教育機構對健身教育的實施,社會對健身教育的關注,家庭對健身教育的重視以及小學生的自我健身意識,從中發掘健身教育的缺乏而導致小學生的亞健康狀況,運用專業所學、參考文獻及自身研究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建設性的策略與方案,以引起社會對小學生健康狀況的關注,配合學校、家庭加大健身教育實施力度,提高小學生的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讓他們積極參與身體鍛鍊,健康快樂地成長!

  調查基礎:

  1、“亞健康”的含義: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狀態處理得當,則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

  2、作品基礎:《中小學暑期“課業加餐”情況調查報告》,我們有大量的調查報告,訪談記錄以及宣傳經歷,研究現在中小學生普遍課業負擔偏重而導致的健康不佳,身體、心理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態,令人堪憂!從這個研究層面引發我們對於小學生健康狀況的思考和探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前瞻性!

  xx年年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強身健體積極鍛鍊——家鄉人民的保健意識考察》;

  3、國內外已有研究參考:

  ①小學生身心健康教育作者:[日]坂人博子著,[中]王樹範譯出版社: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內容提要:教育孩子歷來是一個傳統而棘手的問題。在中國有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的說法,無論是家長、教師經常只是把孩子放在接受教育的被動地位;總是想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什麼和怎麼做,至於在啟發孩子自己主動地去做什麼和怎麼做方面下功夫就太少了。本書所介紹的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則相反,它透過在小學校日常發生的事情,教育孩子主動地自己培養自己。真正把小學教育當作啟蒙教育階段,讓孩子認識大自然,瞭解自己身體的一般構造和機能,懂得怎樣保護自己。本書對家長及教師都會有很好的啟示。

  ②《小學生健康教育》作者:鄭日昌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圖書發行部(蘭色暢想)出版日期:xx-7-1

  本書全面介紹了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實務,旨在幫助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和感受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專業性質、基本原理、實施方法及組織管理,以便在將來的工作中能以正確的視角對待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為將來能參與這項工作打下初步的專業基礎。

  ③一些健康教育網站參考

  ④《xx年年江蘇省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競賽簡訊試題答案》引用地址:

  發放調查問卷,加上訪問兩者並駕齊驅,雙管齊下。

  資訊的整理與資料統計:我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卷58份。(後附調查問卷2份)

  3.充分利用書籍和網路資源查詢相關研究資料。

  4.基於問卷邏輯,編寫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與分析:

  “亞健康”狀態分析

  從問卷第一大題——共有10種“亞健康”狀態,分析所得資料:62.1%出現過或正處在亞健康狀態,剩下37.9%的小學生沒有出現過亞健康的症狀。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佔5%,經醫生檢查、診斷有病的人也只佔20%,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由此可見大部分人還是處在“亞健康”狀態的。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8

  一、資料統計

  參與調查方面:有67.6%的問卷完成是由母親進行的,父親的參與度不理想。

  出席家長會方面:48.6%的家長會是由母親出席的,而父親的出席率還不到15%。

  二、原因透析

  1、職責不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導作用,甚至個別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

  2、優勢浪費。在調查中,發現父親的學歷總體高於孩子母親,但父親卻遊離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這種優勢的浪費。

  三、市民聲音

  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許多居村父親家長將孩子的家庭教育視為家庭的“家務事”,全權交給母親執行。周錚是一家傢俱廠的木工師傅,儘管自己對技能鑽研與學習的意識很強,但那是為了工作的需要,也從未想過用自己的學習行為來影響孩子。“男人是賺錢的,帶孩子當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來就夠辛苦的了,還要帶孩子,那女人們在幹嘛?

  四、專家評點

  順德區機關幼兒園園長陸月崧: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家長的機會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的家長應該在農村較多些,現在很多家庭都只一個子女,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親對子女的重視程度高於母親,這讓人感到很欣慰。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一方面對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親有優勢,另一方面父母雙方都參與教育,孩子能從父母雙方上吸取優點,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新聞背景

  四大舉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馬當先事實上,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順德區一直都把它當作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XX年年,順德區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先進縣(市、區)”的光榮稱號。

  完善制度,確保工作落實,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順德區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當中,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設立專門機構,投入專項經費確保運作,並於XX年成立區家庭教育研究會。相關資料顯示,五年來,順德區各級開展各類活動2561場,累計參與群眾達30萬人次,家長學校達標率達93%。

  拓寬形式,搭建溝通平臺,以活動為切入,這是順德區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點。順德區婦聯相關人士介紹,多年來,先後組織舉辦“歡迎家庭?親情無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系列親子活動。相關部門也透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課授經,或組織經驗人士開展交流會,為家長釋疑解惑,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9

  兒童學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並重的階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地方,父母是第一個老師,幼兒園是孩子進入吉物質生活的第一步。老師為他們打開了德育的天空。家庭教育在學校和社會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提高和改善幼兒園教育水平是我市幼兒教育的重點工作。

  一、基本資訊

  我市現有人口xx萬人,3-6歲兒童xx萬人,公立幼兒園xx所,私立幼兒園xxx所,錄取率分別達到xx%和xx%,各類家長xx所學校,家長家教知識知曉率100%。

  二、具體做法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部門之間職責分工明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經濟發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兒童學前教育,形成了& ldquo市委重視,政府負責,部門負責,社會參與& rdquo工作模式,將兒童學前家庭教育納入學前教育工作計劃。市政府副市長王景輝同志親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體負責,市婦聯、團委等部門協助分管。街道和城鎮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動我市幼兒教育有序發展。

  第二,注重教育引導,充分發揮家長在學校的作用。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市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這一有效平臺,聘請兒童家庭教育專家進行知識講座,舉辦家長座談會交流育兒經驗,組織參觀學習等。,使家長的教育思想、態度和方法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家庭教育變得更加民主和開放。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在社會教育中,要加強輿論引導,讓孩子多看看好的電視和電影,多獲取正面資訊,從小塑造積極美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是改善教學環境,營造健康的學習氛圍。教育局每年定期進行教師超級考核制度,嚴格控制教師素質;不定期組織人員到外地參觀學習,運用好的經驗和做法,讓生活在縣級城市的孩子體驗到地級城市孩子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氛圍;透過家庭教育的引導,構建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橋樑,促進家長的認同感和合作感,實現家庭男女同校的和諧發展。

  第三,取得實效

  我市兒童學前家庭教育指導分為個體指導和集體指導。個體方式是指幼兒園教師與家長一對一的聯絡和工作方式,在家庭親密接觸和家庭同步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冀式是指為父母工作的方式,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或家庭專題講座、交流家教經驗、各種親子活動、家教園、組織家長開放日等。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必須有機地、交替地將計劃性和個體性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豐富活動載體。幼兒園開設的家庭教學園、學習天空、親子閱讀、校園預習、安全提示等欄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保證孩子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知識的相應內容,以及該班孩子的活動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每個月都有更換。透過展示幼兒園的工作目標、內容和精神,使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園的教育趨勢、班級的主要活動、教育內容,交流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逐步滲透到家長的教育理念中。家長對公園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熱情和參與比例逐漸增加。

  二是組織家長會。透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等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功能,認識到自己是孩子巨大的教育資源,自己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家長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讓自己的言行在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比如在禮貌方面,父母要主動對家裡的長輩和鄰居有禮貌,主動關心幫助,帶動孩子,禮貌待人,從小就做好幫助別人的準備。

  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篇10

  一、導言:

  1、調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透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2、調查的物件:

  此次調查的物件為長江委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調查物件中,離婚、喪偶、再婚及其他家庭佔8.8%。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佔82.83%,從事個體經營、及工人的約佔39.91%。

  3、調查的方法:採取問卷調查。

  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為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於我園是委屬機關幼兒園,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4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7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

  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為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博士的約佔總數的2.7%;父母親是大本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58.31%;父母親是大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3%。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

  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為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型別中,95.57%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揚鼓勵、耐心說理。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卻有55.75%的家長認為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罰站、關在家裡不許出去等。這說明,有半數多的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雖有99%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餘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參加文體娛樂等活動上,佔95%,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三)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約佔其家庭總數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 爸爸,約佔30.97%。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著直接的關係。由於生活的關係,孩子在家裡與媽媽的關係較為親密。調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樂於接受父親的教育。且,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母親是主要參加者。這都說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還是依託於孩子的母親。作為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 家庭環境是教育的基礎

  在緊張忙碌的節奏中,豐富活躍家庭業餘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現代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徑。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由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只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而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家長主動參與教育的意識薄弱,覺得我交了錢,你們是老師,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給老師了,處於被動的狀態。

  由此可見,加強家園聯絡,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贏得家長的配合,對於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和建議:

  (一)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

  正確的教育觀,是每個家長具有全面而長遠的素質教育意識,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家庭充分認識到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當它與孩子的學業發生矛盾時,這個重心又發生了位移。

  調查表明,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才,但是這種成才觀念經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許多家長看來,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從而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

  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還是忽視精神軟體方面。一些家長捨得給孩子買鋼琴和電腦,但卻不願花錢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因為,家長必須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因此,家長應透過學習,參加培訓,瞭解少年兒童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家長尤其是母親要不斷充電:

  週末、假日,街頭經常能看到望子成龍的父母們不辭勞苦地伴送孩子去參加各種輔導班,使孩子們能夠從校園之外多渠道獲取知識,助他們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長整天督促孩子,自己卻不讀書不看報;有的家長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沒有想到自己也需要進修、充電。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物件。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著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透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事實上,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在為人處事方面給予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無止境的漫長道路上照樣有為孩子傳道、授業、解惑的義務,而且這種教育遠比課堂教育來得重要。

  家長自身不斷加壓充電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家長,學習的過程是再社會化的過程,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是溝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作為孩子,在家長的學習推動下,更加倍於自身的學習。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但作為母親在認識上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長,忽視母親自身的需要和發展,把孩子作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續,從而造成自身的發展和興趣愛好受到制約,情感體驗遭忽視,視野變狹窄。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且,孩子在家裡與母親的關係較為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餘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 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髮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承認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臘,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所以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讓他們自然的發展。

  (四)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

  1、幼兒園教育要透過家訪、家長聯絡本、親子活動等方式充分和家長聯絡。

  2、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透過家長學校、家長會、 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臺表演等。

  4、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