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農民工現狀的調查報告範文

有關農民工現狀的調查報告範文

  1 調查地區:安徽省太湖縣的部分農村地區

  2 調查方式:入戶式調查

  3 調查目的: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地矛盾本就存在。尤其是我國南方地區,由於自然環境相對優越,所以人口相對更為稠密,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就更為突出,再加上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對人口戶籍的管理變得相對寬鬆,人口流動更加自由和方便,所以大部分農民在權衡之後都選擇了外出務工這條道路,以尋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緩解了農村的嚴重人地矛盾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民工的身影幾乎已經隨處可見了。對於農民工進入大城市,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我們知道,農民工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推行下,農民工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視,他們幾乎承擔了大城市的所有苦活、累活、髒活,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說,農民工理應得到人們的敬重,也該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農民工現在的狀況又如何呢?他們的處境又怎麼樣呢?

  太湖縣是一個農業人口大縣,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所以決定了它必然也是一個勞力輸出大縣,這裡基本上每都有大量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為了進一步瞭解農民工的現狀,於是我們就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26 調查結論: 1.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並沒有受到絕對的保障,拖欠工資等各種侵權現象普遍存在;

  2.農民工與城市市民地位並不平等,時常受到人格侮辱等不公正待遇,地位歧視現象存在;

  3.農民工的父母處境不容樂觀,矛盾重重。一方面,大量的生活醫藥開銷和自己沒有經濟收入之間的矛盾存在,另一方面老人精神上的孤獨與兒女不在自己身邊的矛盾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們也就難以安享天倫之樂;

  4.子女的教育問題理應得到重視,農民工的子女也是一樣。但是由於農民工長期在外,他們的子女也就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更得不到父母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的必要指導和適當的管束;

  5.由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念的提出,農民工的處境正在逐步改善。

  五、調查分析:

  (一)、農民進入大城市後,在就業壓力和就業競爭極大的社會背景下,只好憑藉著自己廉價的勞動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吸引著僱傭者,同時僱傭者又利用農民工在文化方面的缺陷誘騙農民工簽定一些權利義務並不對等的用工合同,所以他們總是處在不利的一方。此外,對於農民工的生活食宿問題並沒有任何單位和個人給予他們基本保障。所以,他們大都是憑藉自己微薄的收入勉強填飽肚子,幹那些苦、累、重、髒的活,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儘管這樣,熬到了年末,僱傭者也不一定會利索的把農民工的全部血汗錢支付給他們。某個受調查的農民工表示:幾乎所有老闆都會扣留他們的部分薪水,那樣一來就不用怕他們“跳槽”了,第二年他們就又會乖乖地去找他們那位老闆了。如此一來,用人單位並不用擔心不能用低薪找到足夠的農民工來承擔那些苦、累、重、髒的活了。而對於農民工來說,一旦用人單位不想繼續用這些農民工,他們就必須重新選擇一個新的職業,但是不論怎麼選,大抵都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農民工的處境並不會因此而改變什麼。那麼我們是否應該為改變農民工的這種窘迫處境而努力做一點我們自己的貢獻呢?

  (二)、農民工進入大城市之後,由於經濟上比較貧困,著裝上比較土氣,行為上比較膽怯,再加上帶著一口外地口音,所以在地位上也難以與城市市民相比。其中的原因可謂紛繁複雜,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經濟上的不平等。他們的經濟能力較差,不足以讓他們承受高檔性消費,也就決定了他們在服裝打扮上沒有市民那樣的時髦和前衛。此外,由於大多農民工文化素質比較低,他們甚至把自己地位低也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再加上當前我國國民整體素質偏低,體力勞動者並沒有和腦力勞動者享有同等待遇,尤其是在精神上。所以歧視農民工的現象普遍存在。難道這就是農民工在辛勤付出之後理應得到的待遇嗎?

  (三)、農民工不僅自己在外飽受市民歧視,享受不公待遇,而且自己的父母也是一大突出問題。他們的父母大多年紀偏高,基本上已經喪失了勞動力,而且老人體質衰微,抵抗力也大大降低,所以他們需要更加細微的照顧,而且這種照顧還不僅要物質上的,更需要精神上的。但是我們知道,作為農民工的父母,他們就連物質上的保障都沒有,更別說精神上的了。如果他們病了,且不說大量的醫藥費用,就是找個人來照顧他們都十分困難。就拿現在的農村來說,基礎設施建設並不完善,養老院並不普及,再加上農村的傳統思想作祟,許多老人認為養老院裡的老人大都是一些不幸的老人,所以農民工的父母大多還是選擇在家孤獨的度過餘生。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笑柄,同時自己的兒女也不會成為別人的話柄,他們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選擇了忍氣吞聲,得過且過。某位農民工的高齡母親表示:自己的老伴已經逝世多年,自己的兒子也已在外打工好些年,現在已經是一個小老闆了,也已經能夠讓她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了,可是她仍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寂寞,因為她要的並不是富裕的生活,而是自己的子女陪她過完這最後幾年時間。但是她也知道,為了這個家庭,為了孩子自己的未來,也為了自己孫輩的幸福,她必須選擇沉默。其實我想大抵所有農民工的父母都會這麼做,面對生活中的壓抑和精神上的孤獨,他們大都會選擇自己捱過去。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農民工的父母們飽受著煎熬,或許死亡對於他們來說,甚至是一種解脫,一種擺脫他們的困境的方式。那麼這種現象是不是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呢?是不是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至少應該要緩解這種矛盾呢?農村城市的二元經濟體制結構的存在是否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呢?

  (四)、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希望寄予自己的下一代,他們期望自己的子女過上比自己好的生活,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完成他們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農民工們也是這樣。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脫離農村,脫離他們過的那種日子。但是這個社會告訴我們,想要改變自己所處是境地,必須透過教育。那麼對於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是怎麼樣的呢?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時候地位及其重要。父母給孩子的必要關愛和適當管束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他們在孩子的性格的塑造過程中,在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他們的作用不是忽視的。孩子需要的也不只是物質方面的給予,還有學習上的疑點,生活上的困惑等等,有時候,他們甚至就只想和自己的父母坐下來好好吃上一頓飯,說上一會話,可是,這種一般人看來很樸素很簡單的'要求對於他們來說,或許只是奢望。某農民工子女表示:自己在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於父母都外出務工,雖然和爺爺奶奶關係很不錯,但是相差年代太久,之間總會存有些許隔閡,所以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所有問題完全都要靠自己來解決,有時候心裡很鬱悶,還有就是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父母參加,自己會覺得不好意思,怕同學們會看不起自己,在同學面前,就顯得比較怯縮。雖然農民工還可以選擇把自己的子女帶進城市裡接受教育,但是一般來說,或者與城市的孩子分班,或者就是分校,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農民工的子女們所在的班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難道這就是呼籲教育公平而帶來的成果嗎?

  (五)、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關注,隨著經濟的更加蓬勃發展,隨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加之由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策略的施行,現在農民工的狀況相對已經大有改善了。一方面,有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1)農民工已經有自己的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法律相繼頒佈實行,其中不乏有專門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使行政司法機關能夠“有法可依”;

  (2)國家行政機關對農民工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有利於農民工的一些地方行政規章的制定,安排失業農民工進入企事業單位工作,為農民工免費提供學習技能的機會,利用相關政策調整貧富差距,加大對農民工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民工的生活質量,改善農民工的尷尬處境,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依法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3)司法審判機關一方面監督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促使行政機關真正貫徹落實人大的原始立法精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同時透過自己的審判權還可以對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企事業單位進行懲罰,正確利用法律條文,真正做到“違法必究”。國家三大權利機關各司其職,相互監督;另一方面,廣大的農民工自身的努力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1)農民工自己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加強自身修養;

  (2)農民工自己不斷追求進步,他們利用積累的資金學習技能或者進行創業,其中部分農民工最後還走進了社會上層,這更有利於農民工現狀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我們能力極為有限,調查範圍比較狹小,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該報告中的觀點和看法並不成熟,但是我們仍然期望透過這份調查報告,能夠加強農民工自身的維權意識,能夠加大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度和敬重度,能夠喚起當權者的權利慎用意識,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