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青少年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對當前青少年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少年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寄託,也是影響當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日漸突出,對家庭和諧、學校秩序和社會穩定都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深入開展青少年犯罪問題的調查研究,積極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防範對策,是當前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一項緊迫而艱鉅的任務。
一、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分析。
從近年來XX區公、檢、法部門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情況看(對“青少年”的年齡界定,存在許多不同的觀點,這裡我們將“青少年”的年齡界定為14週歲至25週歲),當前青少年犯罪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從犯罪數量看:青少年犯罪數量居高不下,並呈上升趨勢。據統計,XX區檢察院公訴部門2003年共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03件194人,青少年案犯人數佔受案總人數的33%,2004年和2006年青少年案犯的人數則分別上升到280人和356人,佔受案總人數的比例分別上升到38%和40%。
2、從犯罪主體看:一是犯罪主體低齡化趨勢明顯。其中18歲以下犯罪的273人,佔全部青少年人犯數量的33%。二是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為中低文化程度。2003年以來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小學文化的70人,初中文化的560人,初中(含初中中專)以下文盲、半文盲比例佔70%以上。青少年人犯中,農民佔61%、無業人員佔30.8%。
3、從犯罪動機和目的看,具有較強的單一性。多數青少年犯罪的動機是出於獵奇好勝,簡單模仿;其目的往往是貪圖一時享樂或好玩。他們有的是簡單模仿電影電視中的某個鏡頭或情節,有的是模仿小說或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倆,有的是同學或朋友間為顯示自我而爭強好勝犯罪。
4、從犯罪手段看,日趨成人化、智慧化,有預謀的共同犯罪增多。在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預謀的'共同犯罪佔到了85%以上。從結夥型別來看,社會青年易與有前科的人結夥,在校生易與輟學生結夥,如21歲的社會青年杜某某和18歲的常某某糾集同夥十餘人,多次攔路搶劫過往大貨車,並控制XX地區豬皮等銷售市場,進行強迫交易,在一次搶劫中將貨主劉某某當場捅死,其同夥中有三名就是在校學生。
5、從犯罪型別看,盜竊、搶劫、搶奪、敲詐勒索等侵財型犯罪佔比重較大,並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從調查情況看,2003年以來XX區檢察院受理的青少年犯罪中,盜竊、搶劫、搶奪、敲詐勒索等侵財型犯罪249件524人,分別佔受案總數的20%和21.6%。同時,綁架、投毒、妨害公務、非法拘禁、破壞生產經營等犯罪,特別是與網路有關的犯罪如利用網路進行姦汙、詐騙等也時有發生。
6、從犯罪性質看,嚴重刑事犯罪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近年來青少年犯罪中,搶劫、搶奪、姦汙、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等暴力犯罪增多,侵財型犯罪的數額也呈上升趨勢。從法院判決情況看,判處實刑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來有較大幅度增長,2003年以來判處實刑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佔到了案件總數的13.3%,並呈現一定上升趨勢。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根據調查情況,分析認為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的原因。
1、心理發育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多數青少年由於年齡、心理發育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具有好奇、利己、攀比、逆反、模仿和喜歡尋求刺激等心理傾向,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或受到外界不良影響,極易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許多青少年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而其生理發育日趨成熟,往往精力旺盛,血氣方剛,常常不計後果。
2、法律觀念淡薄,法律知識匱乏。許多青少年由於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法律知識相當匱乏,他們往往受一些影視作品、電腦遊戲、書刊雜誌等不健康內容的影響,對行為後果不加考慮或缺乏正確認識。
3、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根據調查,50%以上的犯罪青少年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好逸惡勞,貪圖安逸享受,在生活上講究享受,追求高消費,講排場,擺闊氣,個人利益高於一切,私慾極度膨脹,爭強好勝,固執偏激,一旦自己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或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常常鋌而走險。
4、心理不健康。有些青少年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物件,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從而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
(二)客觀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監護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幾天不回家,也不過問;有的家庭教育環境惡劣,如單親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嚴重傷害;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有的家長平時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品行教育,很少主動與學校、班主任聯絡,瞭解其子女在校表現,一旦孩子出事,就把發生問題的責任都推給學校。據調查,在XX區檢察院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因父母離異、去世等家庭因素走上犯罪道路的佔總數的17.2%左右;輟學在家或外出打工脫離學校監管的佔到了總數的57.8%;常年遊蕩於網咖、歌舞廳等場所結交人員複雜的佔總數的79.7%。
2、學校教育發生偏差。透過調查發現,目前在學校教育中存在以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有些最終成為導致某些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外在原因:一是重視智育教育、忽視品行教育的現象較為突出。多數學校為了應付考試,壓縮、擠佔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較為突出,學生課業負擔重,許多同學的個性長期受到壓抑,導致心理上的扭曲;二是學校對學生的監管不力。許多老師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絡不夠,與治安等有關部門溝通少,其結果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脫節,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及時的幫教處理,導致問題沉積,起不到防微杜漸作用;三是學校法制教育不夠。據瞭解,目前多數學校沒有安排法制教育課,或者安排課時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四是部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當。少數教師對違紀學生缺乏耐心的說服教育,有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輕則諷刺挖苦、狀告家長,重則打罵、趕出教室,致使少數學生厭學、逃學,流入社會參加不健康的活動。
3、社會不良因素的侵蝕。一是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社會不良文化是現代校園暴力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些不良文化來自電影、電視、書刊、網路等,其宣揚的有血性、講義氣,疾惡如仇,生活灑脫、率性,團結友愛等人物形象很受青少年的青睞,如果缺乏引導,容易使青少年對其中的部分不良因素片面模仿。近年來,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青少年也產生較大腐蝕作用。二是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傾向,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坑蒙拐騙、權為私用、權錢交易、貪腐收人賄賂等社會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對社會風氣造成較大的影響。未成年人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對社會不良風氣的抵抗力,很容易受到腐蝕和侵害。
三、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幾點建議: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學校、社會、家庭三方協調配合,齊抓共管,才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1、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第一、學校要適當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課時,採取多種形式,透過舉辦專題法制講座,參觀法制圖片展覽,旁聽法庭審判,邀請表現好的犯人現身說教,以及聘請司法部門優秀幹警擔任校外法制輔導員等多種形式,大力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和思想道德品質,從根本上消除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內在動因。
2、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教書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堅持正面引導為主,給予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足夠的關心和愛護,注意學生的心理活動,改進教育方法,防止歧視有問題的學生,積極引導他們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3、加強學校管理,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禁止學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學校統一安排食宿;學校要儘量實行封閉式管理,同時採取措施豐富學生校內體育和文化生活,防止外部干擾,積極營造寬鬆、健康、活潑、有序的校園環境,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科學、健康地利用網路。老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絡,積極指導家長搞好子女的家庭教育。
4、從社會入手,給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一,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強道德建設,努力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二,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倡導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援教育,關心和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第三,治安部門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淨化學校周邊環境,為學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群環境。第四,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活動中心,學校應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免費對學生開放其計算機房,並增加體育活動場所。第五,文化部門對網咖等場所應進行嚴管重罰,堅決制止誘惑、唆使、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行為。第六,對於當前文化市場存在的“黃”、“賭”、“毒”氾濫狀況,堅持不懈地進行整頓,加強監督檢查,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加大打擊力度,不斷淨化社會環境。
5、積極改善家庭教育環境。大力開展“五好家庭”(家庭團結好、尊老愛幼好、發展經濟好、遵紀守法好、鄰里關係好)建立活動,積極營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加大對孩子的監護力度,多關心孩子用愛心去感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