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農村衛生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有關於農村衛生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為了全面掌握我縣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情況,不斷促進我縣農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全縣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按照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學彪帶領縣人大教工委、常委會部分委員和衛生局相關同志深入許家壩、大壩場、興隆、合朋溪、邵家橋、楊家坳、三道水、寬坪、亭子壩9個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室和1家民營醫院,採取聽彙報、實地檢視、走訪群眾、翻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瞭解我縣農村衛生工作情況,並徵求鄉村醫生、村幹部、人大代表等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組織鄉鎮人大開展調研,廣泛收集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的基本估價
近年來,我縣農村衛生事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的工作方針,以建立覆蓋全縣人民醫療衛生基本制度為目標,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為著力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府責任,堅持城鄉統籌,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我縣農村衛生事業協調發展。
(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服務條件有了較大改善。近年來,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不斷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設,著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就醫需求。一是服務網路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我縣有縣級醫院2家,鄉鎮衛生院27家,民營醫院3家,村(社群)衛生室531個(已建成規範化衛生室255所),個體診所12家,藥品零售企業270多家,縣鄉公立醫院有病床718張。縣鄉兩級醫療機構有在編人員896人(其中鄉鎮衛生院405人),有衛生技術人員768人(其中鄉鎮387人)。醫務人員中大學本科137人,專科419人,中專220人;獲高階職稱的21人,中級職稱180人,初級職稱428人。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級衛生室為基礎,民營診所為補充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和滿足了廣大群眾的就醫需求,基本解決了農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二是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初步統計,近年來各級爭取中央、省、地專項資金8000多萬元,用於改善業務用房、新增裝置、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農村改廁、配置急救車等。縣鄉村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了不斷改善。
(二)不斷強化內部管理,醫技水平和服務質量有了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強醫療衛生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透過採取開展“醫院管理年”等活動,採用在崗培訓、選送進修和開展鄉村醫生培訓等措施,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對職工進行了業務水平提升和醫德醫風教育。二是全面加強了醫療質量管理。全縣醫療機構不斷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了各項質控措施,制定了醫療服務考評標準,並將服務質量與個人工資掛鉤,嚴格實行考核獎懲,確保了醫療安全,促進了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三是實施了鄉鎮衛生院醫療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發了《思南縣醫療機構績效工資考核辦法》,鄉鎮衛生院院長實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職工實行全員聘用制,人員工資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由於強化內部管理,提高醫技水平和服務質量,就診人員不斷增加,業務收入不斷提升。據初步統計,全縣27個鄉鎮醫院中,中心集鎮衛生院年營業額超100萬元的,約佔鄉鎮總數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利推進,醫療保障能力不斷提高。新農合工作自XX年開始在我縣推行以來,縣人民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堅持以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為著力點,制定了《思南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細則》,相繼成立了縣合醫局和鄉鎮合醫站。工作中強化宣傳動員,創新工作機制,完善監督體系,促進了我縣新農合工作紮實穩步推進。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逐年穩步提高,補償方案不斷最佳化,補償標準穩步提升,農民群眾受益面持續擴大,保障能力顯著增強。5年來,農村參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計籌資33988餘萬元(其中個人籌資4989餘萬元)。累計就診134.43萬人次,其中住院統籌14萬人次,醫療費用31874.23萬元(截止XX年5月),總報補金額達17919.15萬元,報補率達56%以上。大病住院補償封頂線由原來的4萬元調整為6萬元,實行了個人賬戶過渡到門診報補,建立了新農合與民政醫療救助制度的無縫銜接機制,完善了農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使參合農民重大疾病補助總額得到不斷提高,極大地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使民生工程得到進一步落實,合作醫療的優越性得到了進一步體現,社會和諧得到進一步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