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調查報告範文(通用10篇)

農村調查報告範文(通用10篇)

  當不太瞭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需要帶著創新精神去開展調查,最後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那麼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調查報告 篇1

  集中反映了近年來農民的收入狀況和生活水平等相關方面的發展特徵和變化趨勢,並在此基礎上進而從宏觀層面上對我國當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事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亟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思考總結,以得出相應的科學結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這是黨中央統攬全域性、著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不但惠及億萬農民、而且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是我們在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必須擔負和完成的一項重要使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抓住了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栩本,事關我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這項重大戰略部署的推進,不僅是億萬農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也使我國農丒?村發展?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黨和國家一直都十分重視農村工作,始終把解決好農村問題放在一個全域性的高度來抓,近年來更是著眼於深化改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把握時代的發展趨勢,接軞兩年發出兩個“一號檔案”著力解決三農問題,並最終適時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

  緊隨其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任務,挅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則被確定為國家“十一五”規劃中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方向。“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時期。

  從農業支援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從農村服務城市,到城市帶動農村。工與農、城和鄉,這兩大關係正在實現著從未有過的歷史性轉變。我們正在尋找破解“三農”難題的“金鑰匙”。黨和國家對農村工作和三農問題的重視和推出的一系列利農政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農村和農民的美好未來,也看到了政府和全國人民在新世紀大力發展各項事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決心。

  三農問題的根本在於農村的發展進步,而農村的發展歸根結底要透過不斷提高農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來實現。考察農民在經濟生活和精神娛樂中的行為特點,有助於分別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把握現階段我國農村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尋找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而春節期間的農村社會無疑是農民生活的最真實寫照,因此,選擇春節這個能夠集中反映農民消費特點和娛樂方式的時段來研究農村的發展特點和農民生活水平的變化趨勢,就有了比較科學和現實的意義。

  1、收入過低

  據調查,大約有70%的農民認為收入過低是導致其消費心理和行為不積極的主要原因,很顯然,本年收入低是影響農民消費的主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究其原因,部分農產品價格下降導致一些農民透過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較低;市場經濟不發達,就業和致富門路有限也使農民改變低收入境況的能力十分貧乏;農村勞動力自身文化和觀念因素的限制也是限制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對於農民增收困境的分析,詳見下文。

  2、雖然本年度收入不錯,但是有債務負擔

  由於種種原因,很多農村家庭都存在負債現象,債務反映的是往期預支的收入,債務負擔很明顯減少了農民本年度的實際收入,因此,這也成為了影響農民消費的重要因素。

  3、贍養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負擔過重

  “上有老,下有小”是很多農村家庭沉重負擔的重要原因,其中尤其以子女教育支出為最。最近有調查顯示,教育花費已經成為城鄉居民致貧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鎮、農村的貧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裡窮是因為“家裡有孩子要讀書”,特別是農村家庭,教育花費是他們的頭號家庭開支。調查還發現,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擁有就學階段孩子的農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費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達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鎮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費佔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別達到了25.9%和23.3%。但是令人振奮的是,2005年12月24日,國務院發出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決定按照“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基本原則,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專案、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央重點支援中西部地區,適當兼顧東部部分困難地區。這讓人們看到了農村和全國義務教育真正

  實現免費的希望。

  根本說來,要真正從源頭上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給農民帶來的沉重負擔,就應該加快建立農村養老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實際收入。

  4、來年有重要事情需要用錢

  由於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民對改善生活條件的預期消費也在逐漸增長,而一些諸如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是使農民不敢輕易花錢的重要因素:

  (1)提高生活水平如住房、家居條件等的支出:這是隨著農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對提高生活水平的預期消費期望增長的正常現象。這種對未來的期望必然會使當前的消費力度受到影響。

  (2)醫療費用支出:這方面的影響尤其明顯地體現在家中有長期臥床病人的家庭。

  5、消費觀念傾向保守,準備把收入節省下來存錢

  中國的改革開放使農民的收入增長變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變化的不穩定性。這使得農民在消費行為中也更加關注收入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暫時收入對其消費的拉動作用十分有限。而農村社會的低市場發育和農民生活的諸多非正常因素使得很多農民依然會選擇儲蓄,以防不時之需和進行預期消費。

  (三)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

  1、農村集市市場的發展及其作用

  農村集市是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第一主要陣地。在我國,大部分鄉鎮農村地區都有或大或小的集市,佔總人口80%以上的眾多農業人口主要都是透過集市來進行交易和消費的。從生產資料的購進到農副產品的銷售,使農村集市成為流通領域最大的市場。從集市的消費物件來看,眾多的農業人口手裡付出的花消,加上農村在外打工人員的收入主要還是帶回或寄回農村,透過集市消費出去的,累計起來其銷售額確實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農村集市的繁榮興旺和健康發展,可以啟用潛力巨大的農村市場,為加快農村的現代化、工業化程序服務。當前農村集市在促進商品流通、發展地方經濟等方面也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農村集市在農民的各項經濟社會生活中向來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所處地域比較偏遠的農村,集市不僅是一個佔據當地特定地域範圍內中心地位的經濟活動場所,還是一個進行文化交流的地方,農民的日常經濟生活多在這裡得到實現,也有相當多的村民把逛集市當作娛樂。對那些很少到城裡來的農民,集市就是一個開展經濟活動、獲得各種資訊、進行文化娛樂消費的重要場所。因此,繁榮農村集市市場,保障農村集市市場的健康發展,對發展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來說,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2、工商業從業人員

  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在農村市場上進行工商業活動的人,農村集市的工商業從業人員按其身份特徵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部分:

  (1)完全的工商業從業人員:主要指那些沒有土地,家住在農村集市等地域經濟中心的工商業從業人員。其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這些經常性的工商業經營收入。其特點是商業意識、經濟實力和從事工商業活動的條件等都比較強。

  (2)不完全的工商業從業人員:主要指那些尚在耕種土地,但是在農閒時或者特定時期進行工商業活動,以取得農業收入以外的收入的農民。與前一類人員相比,其特點是商業意識、經濟實力和從事工商業的條件等都比較差。

  3、市場管理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由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於扶持發展農村經濟為目的,對農村集市的管理一直採取寬鬆政策。但是也正因如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農村集市管理出現諸多混亂現象甚至嚴重破壞農村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管理漏洞和問題,突出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集市市場的環境:由於經濟條件、管理制度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等方面的原因,“髒、亂、差”現象很普遍,道路等硬體公共設施年久失修的現象也很常見,尤其是趕上陰雨天氣時更是嚴重;經營秩序和交通秩序的混亂是另一個突出問題,春節期間,農村集市人和各種車輛魚龍混雜,堵車現象幾乎天天都有。

  (2)行政管理部門的執法:在筆者親自走訪的幾個集市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收取“管理費用”的現象。一些身份和形象令人懷疑的執法人員亂開發票亂收費,令人十分痛心,這種“管理費用”也和事實上的疏於管理形成鮮明對比。

  (3)治安等問題:由於春節期間集市上人員尤其多,環境混亂,所以時有口角、鬥毆、偷盜現象發生,但是卻很少見到有效的管理。

  從農村經濟來源分析,農民收入分為工資性、家庭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四個方面的收入。工資性收入主要是勞務收入,家庭經營收入主要包括農業生產如種糧、飼養畜禽等的收入,財產性收入主要是對外投資和財產租賃等取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與國家的支農政策等有關。從全國的情況看,在各種收入來源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所佔比例最大,增長勢頭也比較好。

  一)農民收入來源分析

  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市場的變化以及農民工在城鄉之間、不同地區間的流動,使得農民收入來源結構擺脫單一形式,出現了多元化構成格局。

  1、收入構成

  從目前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角度,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以下5個部分:

  (1)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收入:這是實行家庭承包制後農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穩定的方式。根據資料統計,2000年農戶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收入仍佔家庭總收入的65.5%,由此可見,這部分以農業種養業為主的收入來源仍是目前農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鄉從事非農經營收入:這是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農民收入多樣化的一個新亮點,主要包括農民在家庭農業經營之外進行的諸如工業、商業等第二、第三產業收入。這是在鄉農民的一個重要增收點,也是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

  (3)外出務工收入:伴隨著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工潮”的出現,改革開放浪潮下,外出務工成了農民獲得農業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選擇。這是一種工資性收入,2000年全國和東、中、西部地區這項收入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4.7%、14.5%、15.4%、14.2%。這種收入以其廣闊的增長空間成為了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切入點。而大量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也成了我國實現城市化、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

  (4)集體經濟收入:集體經濟收入曾是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等集體經濟剛剛興起時農民的重要增收來源,但是由於近年來各種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都遇到了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市場等問題,這種收入的增長逐漸開始乏力。

  (5)其他各種收入:包括來自於各種財產投資性的收入、支農政策的轉移性收入、租賃變賣財產收入、親友贈送等各種收入。

  阻礙農民增收的因素與提高農民收入的出路

  1、阻礙農民增收的因素

  (1)農業生產成本高,收益少

  農產品市場的長期供大於求必然導致價格下跌。由於資訊不暢通,分散經營的小農戶很難根據市場的供求變化理性地調整自己的生產,這使得供大於求的局面短時難以改變。而同時隨著農產品市場供大於求局面的出現,城鎮居民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更加劇了價格的下跌趨勢。這是導致農業生產收益少的直接原因。雖然政府也曾為改變這種局面而提高農產品價格保護農民利益,但是同時也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產生刺激,造成農資價格也隨之上升,結果依然是增收空間十分有限。另外,農民人均佔有資源太少,也是造成農業生產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農業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資源密集型產業,但農民人均耕地嚴重不足,使得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成本明顯偏高。

  農產品價格下降,或者雖然農產品價格上升但是農資投入成本價格過高,這兩種因素直接導致了農民增收的困境。

  (2)市場經濟不發達,就業和致富門路有限

  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完善、農民資金積累不多,影響了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農村市場不發達,小的集貿市場多、上規模的市場少,農產品市場資訊不全、流通不暢。由於農民積累的資金不多,沒有能力進行農產品深加工或投資其他生產領域,這使農民透過市場增加收入的可能受到阻礙。

  (3)農村勞動力自身文化和觀念因素的限制

  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質低,在觀念上往往會有很多侷限性,這些限制因素既影響了在農村科學種田,也難以找到其他就業機會實現勞動力的轉移,這是來自於農民自身的阻礙農民增收的原因。

  (4)農民負擔過重

  農民負擔過重是造成農民增收困難的主要政策性原因。要真正把增加農民收入落到實處就必須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政府的很多改革措施讓減輕農民負擔開始見到實效。

  農民負擔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1994年分稅制改革是其分界線。政府採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並減少農民稅賦、確定農民應承擔的勞務、精簡機構和人員、財政轉移支付和限制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成本。從政策實施過程來看,農民負擔的增減交替進行、農民負擔增也政府減亦政府、農民負擔專案日益合法化、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制訂多落實少;從政府措施上看,減輕農民負擔為改革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也有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措施“單兵突進”、農業稅等據實徵收不可操作、只給政策基層無法持久執行。減輕農民負擔公共政策再決策應該做到:構建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體制、構建財權與事權統一的公共產品供給體制、構建鄉村良性發展的制度變遷機制。

  2、提高農民收入的出路

  (1)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提供更多致富門路

  雖然鄉鎮企業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科學發展鄉鎮企業,使之成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重要吸附器依然有著重要意義。在總結鄉鎮企業發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推進企業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提高技術含量,完善管理制度,引導鄉鎮企業佈局適當集中,走集約化、集團化發展的道路;理順產權關係,轉換經營機制,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大對鄉鎮企業的財政和金融支援力度,建立鄉鎮企業持續發展的機制;調整鄉鎮企業產業結構,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進一步發展的重點來抓,以市場為導向,加快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和裝置的引進和開發,加速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這樣有利於幫助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之餘有更多的致富門路可以選擇。

  (2)減輕農民負擔

  農民負擔是指農民向國家、集體和社會無償支付和承擔的一切費用、實物、勞務和壓力的總和。農民負擔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農民負擔減輕後,使其更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生產活動,進一步增加收入,因此,減輕農民負擔實際上就是增加了農民的實際收入。

  (3)為農民進城務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鎮化程序

  解決農民收入問題需要城鄉統籌發展,根本的出路還是要走城市化道路。為了實現城市化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進一步改革城鄉二元結構的戶籍制度,消除農村地區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障礙,為農民工進城務工提供政策保障;改革公共財政和社會保障制度,充分體現“城鄉公平”;改革農村市場制度,打破農業生產資料和主要農產品購、銷雙重壟斷的市場結構,同時,將政府補貼直接與農戶棉糧產品掛鉤;改革農村土地使用制度,加快農地使用權的市場化流轉。

  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於逐步改變中國的二元社會結構。二元戶籍制度及粘附其上的二元社會福利制度的存在,在城鄉之間築起了一道壁壘,限制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正常流動,剝奪了農民分享現代工業、城市文明和社會福利待遇的權利,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造成了城鄉發展的兩極分化。因此,應當儘快廢除二元戶籍制度,實行城鄉一體化的戶口登記制度和居民身份證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要素市場。這是加快中國城市化程序,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關鍵一環。也是提高中國的消費率,加速第三產業發展,緩解就業壓力的基礎。

  (4)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科教興農,知識富農

  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使農民轉變落後觀念,落實科教興農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

  針對長期存在於我國的城鄉教育不均衡問題,在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必須大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逐步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同時,不斷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其教育質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把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構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新機制。

  (三)農民整體生活水平分析

  1、經濟條件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後,農民的整體經濟狀況大大改善了。這也是農民改善自己各項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依然突出地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農民增收遇到各種困境,農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農村小康的全面實現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2、農村公共產品供給

  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是促進新階段農村居民生活走向高水平“小康”的客觀需要。公共產品的供給和消費水平是居民生活綜合質量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標誌。目前,城鄉居民在吃、穿、用等方面的個人消費水平差距正趨於縮小,而在公共產品消費,尤其是享有的社會保障、公共福利方面的差距在拉大,公共產品的嚴重短缺,已嚴重製約了我國農村居民生活綜合質量的提高,生存、發展、健康、文化娛樂等多層次和多樣化需求的滿足,甚至在不少地區,“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因缺少基礎設施,仍不能消費現代家用電器,使用現代通訊手段,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新生活。在我國農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許多地區基本達到初步“小康”的情況下,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結構正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因而增加公共產品的供給就成為新階段全面“小康”建設所面臨的一項主要任務。

  同一種公共品,在城市,基本上是由政府支付其成本,市民免費或少量交費享用;在農村,則基本上是由農民支付成本,政府只給予少量財政補貼。這種“一品兩制”的公共商品供給機制不改,“減負”政策不僅不會持久有效,而且還將進一步拉大城鄉居民間收入、消費、儲蓄、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差距,並影響社會穩定乃至整個國家城鎮化、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統籌城鄉發展,必須從統籌城鄉居民公共品成本分攤與收益分享的“二元”財政結構制度入手,在減輕三農公共品成本稅費負擔的同時,還農民公共品消費的正當權益。

  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在現行的家庭承擔制的制度環境下,使農戶成為直接的資金供給者,這使得農民負擔由隱性轉為顯性。所謂的“農民負擔”問題,其實質可能是原有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再適應新的制度環境的一種表現,只要公共產品的籌資方式不規範,公共產品的供給者(基層政府)就可能有擴大籌資規模的動機,並且對需求方的需求考慮不足,使得農民負擔加重。這促使政府必須對農村公共產品的制度進行相應的變革,必須爭取取消公共產品的制度外籌資方式,將之納人制度範疇內而趨於規範化,在村級公共產品的決策規則上,則必須強調決策的自下而上性,以使公共產品的供求相銜接。事實上,這也就是正在進行的農村稅費體制改革和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要點。

  3、農村社會保障

  長期以來由於特殊的政治經濟條件,我們實行的是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保障制度。在這個制度下,涵蓋社會救濟救助、養老保險、合作醫療三個主要方面的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國家社會保障的邊緣。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經濟、政治和文化諸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社會保障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比如,全國農村建立社會保障網路的鄉鎮數較之於改革開放初期大大增加,以村合作醫療為重點的醫療保險有了較大進展,部分地區解決了部分群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問題等等。但是,城鄉之間的不公平狀況依然保持。在國家對農村的支出中,只有少數用於農村扶貧和社會救濟,而在農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上,國家幾乎沒有承擔責任。這對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來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的農民來說是極不公平的。

  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民能夠得到比較可靠的社會基本保障,不僅是現實的農村經濟和社會現狀以及農村人口結構變化的需要,更是發展農業,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維護農村大局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農村調查報告 篇2

  當前,農業鄉村工作格局發生了深刻轉變。在新的情勢下,如何順應當前鄉村工作情勢,努力探究新時期做好鄉村基層工作的方法,進一步深化鄉村變革,加速鄉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持鄉村社會不變,是擺在我們基層幹部面前的一個亟待處理的嚴重課題。

  一、當前鄉村基層工作中呈現的積極轉變

  近幾年來,隨同著鄉村變革的深化推進,鄉村工作的確呈現了一系列積極、可喜的轉變。首要表現在:

  1、農民擔負大幅度減輕,農民耕田積極性獲得高漲。近年來,隨著縣政府對“三農”的不時投入和注重,農民擔負逐年減輕。據查詢,2002年我鎮地盤疏棄面積曾一度到達1906畝,佔全鎮耕地總面積的12.2%,箇中一個最主要的緣由就是農民擔負較重,耕田比擬效益較低,招致農民耕田積極性不高。當前隨著農民擔負的逐漸減輕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撂田荒釀成耕田熱。

  2、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幹群關係獲得分明改善。隨著中心一號檔案的延續出臺,廣大農民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實惠。不只農業稅獲得作廢,並且還發放了糧種補助和種糧等補助資金。還,作廢農業稅,對衍生在其上的各類亂收費進行“釜底抽薪”,農民鼓掌稱快。從“取”到“予”,從向農民“催糧、催款”到“補助、鼓舞”農民耕田,農民從黨的惠農政策中感觸到極大暖和。目前鄉村大家都說黨的政策好,黨群、幹群關係分明改善。

  3、工作重心發生轉移,工作本能機能呈現可喜轉變。針對鄉村變革後的新情勢,本鎮不等不靠,勇敢創新,在縣政府轉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究。特殊是近年來,本鎮的工作重心由過去以徵收農業稅為主轉移到以抓發展、搞服務為主上,自覺地把抓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鎮的第一要務,努力建築調和鄉村。

  二、當前鄉村基層工作中面對的首要問題

  在看到積極轉變的還,我們也從調研中調查到新情勢下鄉村基層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無視的問題。

  1、鄉鎮財務進出有所好轉,但保運轉保發展的壓力仍然存在。隨著上級轉移付出的力度加大,機構變革後減支效應的展現,當前鄉鎮財務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因為大都工業稅源很少,僅靠上級轉移付出來過日子長短常困難的。加之村莊兩級債權難化解,感應壓力很大,村莊兩級正常運轉面對必然的堅苦。

  2、農民擔負分明減輕,但鄉村公益事業建立呈現“梗阻”。稅費變革前,鄉村公益事業建立費用可以列支。稅改後,鄉村公益事業建立資金除各級縣政府的支撐、扶持外,更多的是經過"一事一議"的渠道來處理。因為農民對公益事業的認知水平紛歧,加上集體認識淡漠,往往很難達到共識,形成投入嚴厲不足,很多公益裝置老化陳腐卻無人無錢整修,鄉村生產生活前提難以獲得分明改善。

  3、村級債權獲得較好節制,但化債依然是當前鄉村工作的最浩劫題。因為對村級財政進行了嚴厲治理,使村級債權獲得較好的節制。然則村莊兩級債權依然是制約鄉村發展的一個繁重負擔。

  4、當前鄉村發展很快,但社會事務治理有弱化趨向。近幾年,因為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進,農民物質文明生活程度逐年提高,鄉村的轉變很大。然則,隨著機構的變革,處於轉型時期的相關治理部分還沒有堅持起完善的、長效的機制,招致當前鄉村社會事務治理有分明的弱化趨向。

  5、鄉村工作格局呈現積極轉變,但村莊幹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辦法亟待改變。隨著鄉村各項變革的深化推進,廣大村莊幹部看到鄉村一些深條理的問題獲得逐漸處理,“三農”問題的拐點曾經呈現,他們遍及感應鄉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廣大基層幹部從深重的“催糧要款”任務中擺脫出來,他們所飾演的越俎代辦的人物最終成為歷史,對此他們由衷快樂。但另一方面,因為當前村組幹部待遇還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鄉鎮綜合配套變革後,指導職數削減,區域性中層幹部覺得選拔無望,不免發生失望思想。從查詢狀況來看,當前很多村莊幹部存在茫然掉措、畏難壓頭的思想,對本人該幹什麼、怎樣幹心中沒有底。

  在查詢程序中,我們剖析當前發生上述問題的緣由,以為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

  1、幹部要素:

  基層幹部是落實黨在鄉村政策的關鍵性要素,政策落實的黑白直接關係到黨和縣政府在人民意中的形象和位置。但是因為幹部政策程度、行政立場、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政策落實程序中往往會碰到如許或那樣的問題。一是鄉村幹部本質不高。鄉村幹部長期處在基層一線,首要精神和時間都集中在處置日常繁瑣事務,不足學習提高,看法程度有限,瞭解政策不深,有時執行政策走樣,工作中輕易繁殖一些矛盾。二是鄉村幹部看法觀念還沒有改變。多年來,一些幹部以為本人的本職工作就是“催糧要款,結紮放環”,招致鄉村幹部服務認識冷淡,甚至與民爭利。三是鄉村幹部精神形態欠安。一些鄉村幹部說我們工作軟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完不成,指導不稱心;假如工作硬了,說是辦法欠妥,作風粗獷,經常是上級批判群眾罵,以為是“風箱裡的老鼠兩端受氣”。這些要素摻雜到幹部的工作中去,必定會發生一些問題。

  2、群眾要素:

  一是區域性農民的思想認知程度較低。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思想和小農經濟認識在農民心中沒有徹底消除,區域性農民一方面生產積極性高漲,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成防止地存在渙散鬆散、自私狹窄的思想。一些人各類各的田,各掙各的錢,對集體的事不關懷,但是問,對村莊兩級幹部治理淡然置之。二是農民對過去與幹部發生的怨結“心有餘悸”。多年來,村莊幹部向農民討取的多、賜與的少,分攤的多、服務的少,農民發生埋怨心情。這種殘留思想使農民對當前的基層幹部落空決心,在工作上往往發生衝突心情。三是農民群體呈現多樣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時發展和鄉村變革的深化推進,本來的農民群體實踐上曾經分化成通俗農民、農民工、基層幹部、個別工商戶、私營企業主等若干階級,他們對事物的轉自:看法、感情、聲望和社會、經濟位置千差萬別,價值取向各有分歧。複雜的工作物件然後發生了複雜的鄉村工作場面。四是農民的自立認識和決定計劃才能加強。廣大農民的思想文明程度遍及提高,判別思想才能加強,特殊是新一代農民的文明

  科技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視野愈加坦蕩,思想愈加活潑。他們不再自覺地置信幹部,農民的“不安本分”心態添加了鄉村工作的難度。

  三、做好新情勢下鄉村基層工作的幾點建議

  筆者以為,當前鄉村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我們基層組織、基層幹部都要針對鄉村工作呈現的一系列轉變,儘快改變本能機能,改變人物,在思想觀念、工作重點、方法辦法等方面必然要加大創新力度。

  1、儘快改變思想觀念。我們村莊幹部應充分看法到,我國目前總體上曾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的發展階段,作廢農業稅是順應市場經濟規則,具體建立小康社會的必定要求,有利於新增農民收入,發展鄉村經濟;有利於改善幹群關係,緩解社會矛盾。現階段,我們必需調整工作思緒,把工作重心改變到增強服務、促進發展上來。我們此次查詢時,群眾要求最多的是基層幹部要搞好鄉村公益事業建立。因而我們村莊幹部必需把為群眾服務看成本分,從當前群眾最急迫的需求上找準工作的打破口,動足腦子,想盡方法,做好文章,在積極指導農民致富奔小康、大力發展村莊集體經濟、組織興修鄉村公益事業上有新的作為。

  2、切實改變縣政府本能機能。抓住有利機遇,著力促進縣政府本能機能的轉型,由以完成經濟任務為主轉移到加速經濟發展與構建調和社會兩大主題上來。一是重點扶植本級主幹財路。從吃“農業飯”、吃“補助飯”中走出來,堅持鄉鎮自立型和自給型財務,逐漸走出財務窘境,提高工作的保證才能。要跳出純真靠農業求發展的圈子,拓寬發展思緒,明確主攻偏向,把財路建立的重點轉移到二、三財產上來,積極構建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多元化財路系統。二是實行好基本裝置建立的本能機能。要大力增強農田水利、村莊道路等基本建立,加強農業抗災才能,改善鄉村生產前提。要包裝整合小城鎮建立資本,提高小城鎮建立功用。三是實行好指導生產發展的本能機能。要勇當"掌舵人"、"導航者",指導村組幹部實時為農民供應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尤其要充分應用各類載體,普遍傳達科技常識,有針對性地舉行農民培訓班,堅持一批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技示範戶,帶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才能和農民致富才能。四是實行好治理公同事業的本能機能。鄉鎮縣政府不只要擔負一方經濟發展的重擔,並且還要擔負當地事業發展主要職責,負有對教育、文明、衛生、社會福利、情況維護等公同事業的服務治理本能機能。五是實行好維護社會不變的本能機能。增強鄉村社會治安綜合管治,做好群眾信訪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營建安全、文明、調和的社會情況。

  3、努力創新工作方法辦法。一是治理方法從"直接型"向"直接型"改變。在傳統體系體例下,鄉鎮縣政府治理方法大多是屬於直接收理。隨著縣政府本能機能的轉型,要改變到經過增強微觀調控、規範市場、發明優越的外部情況上來,對那些可以由市場、企業和民間辦妥的工作,縣政府部分則果斷"退位",不再詳細代替事務性活動。二是工作方法由簡略的行政敕令向用市場方法指導、服務、示範改變。順應新情勢發展的需求,學會用市場經濟的方法開展工作,經過抓龍頭、抓中介、抓大戶來指導、服務、示範,發展農業,活潑鄉村,致富農民。三是日常治理由"為民作主"向"讓民作主"改變。惠農政策的施行,使鄉村黨群幹群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從基本上親密黨群幹群關係,構建調和鄉村,必需進一步理順鄉鎮與村組的關係,具體落實村民自治,變"為民作主"為"讓民作主"。不管大事小事,只需屬於村民自治範圍,鄉鎮都要"指導、支撐、協助"群眾經過規範的方法和順序,民主決定計劃,自立處理,更多地運用司法、經濟和教育治理的手段,在尊敬村民自立權和村委會相對自力性的基本上完成對村組的有用治理。

  4、切實加大對村莊的扶持力度。當前,鄉鎮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在鄉鎮本身努力的還,上級部分也要進一步加大對村莊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財務體系體例變革。應本切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現有財務體系體例基本上逐漸進行調整,進一步加大對鄉鎮的轉移付著力度,處理當前鄉鎮的財務堅苦。二是化解村莊債權。在鎖定債權、分清債權性質的基本上,上級組織應出臺詳細的相關政策,逐漸化解村莊兩級債權。三是加大傾斜力度。上級部分要在資金、專案上增強對村莊的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農業基本裝置、農業科技推行和鄉村教育、衛生、文明等方面,多為鄉村加速發展做一些打基本、管久遠的工作。四是改變治理方法。順應當前鄉村工作的新情勢,堅持起一套科學的工作稽核機制,在治理上合適鄉村的實踐,使工作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

  5、不時提高幹部綜合本質。提高村莊幹部本質是完成鄉鎮縣政府本能機能改變的基本和前提,要把它作為當前幹部治理的首要任務來抓。一是提高思想本質。結合各級正在開展的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對廣大村莊幹部的思想教育,使他們作風正、經濟清、做事公,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二是提高政策程度。指導村莊幹部認真學習黨在鄉村的各項政策,體會其精神本質。在宣傳落實程序中不走樣,還又能結合當地實踐,發明性地開展工作。三是加強開闢認識。當前鄉村的發展面對著史無前例的時機。要指導廣大幹部抓住時機,率領群眾幹一番事業。假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天無所作為,無所事事,天然得不到群眾的信任和反對。四是擅長做深化認真的思想工作。鄉村工作十分詳細。村莊幹部要學會做深化認真的思想工作。只要思想工作做細了,事理疏解了,政策律例宣傳到位了,群眾與幹部之間的思想溝通了,鄉村工作才幹如虎添翼,一往無前。

  農村調查報告 篇3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我校於2013年組織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為“走基層,看變化,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我選擇了“深入家鄉基層,瞭解家鄉發展變化”這一內容,對自己的家鄉安慶市懷寧縣三橋鎮進行了調查。透過為期20多天的調查訪問,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2013年1月14號到1月16日這三天我做了調查活動的準備,包括擬定計劃、羅列提綱、設計和列印調查問卷,確定採訪人及時間等。從1月17日開始正式在我村開展采訪調查,採訪因天氣、人為因素等是斷斷續續進行的,一直持續到2月13日。從2月14號起我開始整理並撰寫調查報告,並於2月20日完成。

  我家鄉所在地為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三橋鎮雙河村,村中擁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畝,是一個地少人多、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分別以發放調查問卷、錄音、調查訪問等形式走訪了村中67戶人家,採訪了282人。在調查採訪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70份;拍攝照片67張,錄音26份。這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為了瞭解家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家對農村實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實行情況,村中建設,村容村貌,村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等;瞭解家鄉村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瞭解當前村民的現實生活狀態,生產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將來家庭發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調查了本村的少數部分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映問題可能有所影響,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實質問題。 從調查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嘆家鄉三十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一、新房一排排,寬敞又明亮。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往前幾十年數,家家戶戶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有些村民戲言:“颳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說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戶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

  二、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麵包車、小轎車也來“趕會”。早些年的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現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村裡人出門摩托車、電動車,不到一會功夫就到達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購置了麵包車、小轎車,出門更是舒適、方便。

  三、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45%的被採訪村民認為30年來家中最大變化表現在生活質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四、大姑娘、小媳婦花枝招展,年會上個個時髦、時尚。以前,家中婦女緊衣縮食,省出錢來給孩子購買過年的新衣,小孩子也為要過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說天天穿新衣,什麼時髦穿什麼。各個花枝招展,告別黑白年代,迎來精彩生活。就連那髮型,也是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內容。

  五、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鬆自在。現如今村中家家有彩電,很多農戶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回想前幾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曬不幹;夏天的肉、菜總因溫度高不便儲存;婦女整天圍著鍋臺轉,沒有空閒,這些家用電器的安裝,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空閒出很多時間休閒、娛樂。

  六、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裡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臺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透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腦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醫療費中,有2000多由農村醫保負擔,這種農村醫保的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改革開放30年,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這是否表明當前的農村就十全十美,沒有任何問題了呢?也不盡然,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總體說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有許多地方未安上自來水。村民吃的水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井水,衛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洗衣服等的用水絕大部分都被汙染,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著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製約著村莊的發展,制約著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三、忙於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四、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瞭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於此。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為了解悶,農閒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青睞。

  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援。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臺一系列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糧食,棉花等作物的補貼,農村醫療保險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臺的關於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臺新的有利於農村發展的政策。

  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幹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願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幹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並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著“先富帶動後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

  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資料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嚐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自從電視普及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了。有些村民表示:現在生活很乏味,電視節目也不好看,閒來逛去也無趣。我想在村中農閒時節,大家滿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鬧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組織,還可以聯合鄰近幾個村莊一起,到時還可以比賽,自娛自樂,增添村民生活樂趣。

  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戶戶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形成某種農特產品的生產,蔬菜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等都得到長足發展,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村民科學種田的知識不斷增長,實現穩產、高產;豐富鄉村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

  農村的發展是任重道遠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實現。像上面我所發表的關於本村如何致富、如何發展僅了了幾句,但真要實施,實現起來就會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了。

  我發現農民階層是一個易於知足常樂的階層,在採訪的村民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39%多的村民表示對現狀滿意,他(她)們對我說:“現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重視農民、發展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他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那顆知足常樂、感恩的心。

  農民現如今的日子仍不好過。莊稼稍有不好,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萬元,就會使農民的生活很難維持。村中有個姓胡的人家,大女兒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萬元錢,母親覺得沒發過,跟丈夫鬧離婚。另外像自家飼養的牲口無論是病死還是價格漲浮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發展。隨著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銷的增大,農民過日子也很困難。

  在最後,我要感謝我們村的父老鄉親,謝謝他們的支援,當我問及他們很多問題時,他們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不隱不瞞。我請他們幫助我填寫調查問卷時,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幫我認真作答。當我向他們要取一些照片時,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貴,他們也不吝嗇。他們對我說,只要有利於你學習,你用就可以了。這些話著實讓我感動,謝謝你們了,我的鄉親們!

  農村調查報告 篇4

  一、基本狀況

  位於xx鄉政府西北部,距離鄉政府1公里,緊鄰309國道。全村共有135戶,531人,2個自然莊,922畝耕地。黨支部現有20名黨員,其中女黨員2人,共有支部委員3人。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xx,男,現年57歲,初中文化程度。

  透過調查,在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方面,xx村黨支部配齊配強了黨支部班子,明確分工,能及時完成上級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在帶民生產、助民增收方面能夠發揮用心作用,有較強的戰鬥力,在組織群眾參與公益事業、落實國家相關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班子成員有較強的履職潛力,能勝任本職工作,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用心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xx村黨支部主要是透過以下幾個方面抓黨支部建設的:

  (一)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約束人,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堅持,已訂的制度要落實,缺少的制度要補建。村黨支部成員個性是主要領導要帶頭執行制度,做出表率。透過完善制度並嚴格執行,構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支部一班人的事業心、進取心及職責感,以便更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把黨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堅定、富民有方、團結戰鬥、務實創新的堅強戰鬥堡壘。

  (二)加大發展黨員工作的力度。要及時吸收政治素質好、帶富潛力強的優秀青年入黨,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斷增加新鮮血液,逐步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化、黨的力量薄弱的問題。

  (三)選好農村黨組織書記,配齊班子。透過召開黨員大會,充分發揮黨內民主,讓有潛力的中青年出來挑大樑。對有問題的支部成員,要本著保證穩定,“多換思想少換人”的原則,採取措施幫忙教育他們,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四)發展壯大村級群眾經濟,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有錢辦事”,就是村級群眾經濟要有實力,沒有群眾經濟實力,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就通通談不上。發展群眾經濟,不僅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只有群眾經濟發展起來,農村才能解決有錢辦事、集中資金辦大事的問題,從而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因此,要把發展村級群眾經濟作為發揮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緊、抓好。

  (五)加強培訓教育,提高黨員個性是支部成員政治思想素質和發展經濟的潛力。要以提高素質,增強黨性為目標,透過報紙、廣播電視、現代遠端教育系統等,加強黨員培訓教育。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來豐富他們的頭腦,用先進的經驗啟發他們的思路,用黨章約束他們的言行,增強他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本領,不斷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培訓教育要結合實際,注重實效,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

  透過抓以上幾方面的基層組織建設,廣大黨員明顯感到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增強了,能夠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黨委與群眾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以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工作不到位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黨員們也大都能夠自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三、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透過深入村組開展調研發現,雖然我村黨組織建設在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的有力領導下,取得了必須成績,但是在基層黨組織結構設定、黨員作用發揮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響我村黨組織正常發展的因素。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班子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年輕、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多數外出,導致在家黨員均為老黨員,思想觀念陳舊,經濟基礎薄弱,缺乏解決實際問題和辦實事的潛力,缺乏自我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創業激情與本領,制約了村級組織正常化發展。

  (二)經濟基礎薄弱。一是村級黨組織班子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即使主觀有幹事的願望,往往處於有心想事,無力辦事的尷尬境地,基礎設施與公益事業等方面多年難有大的起色。二是支村兩委辦公經費過少。由於近年來村工作業務繁重,各種檢查、會議較多,已不能滿足村級日常開支,有時甚至連基本的組織生活會都難以維持,黨的基本活動不能正常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支村兩委報酬低。由於當前農村工作任務繁重,低保、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危房改造等諸多惠農政策均需實施,給村幹部日常工作帶來極大壓力,90%的村幹部都成了脫產幹部。而且村幹部大多是家裡的主要勞力,每月工資已不能支援養家餬口,難以更好的激發村幹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個別村幹部軍心不穩,缺乏工作用心性和主動性,個性是村兩委委員、村民小組長的作用難以發揮。

  四、意見推薦

  影響基層組織正常發展,有客觀與主觀的原因,同時又是多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名黨員一顆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村幹部隊伍、農村黨員隊伍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保障農村社會穩定、是基層組織建設年的關鍵。為此,我們要把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與“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分類定級、轉化提升”為抓手,突出抓好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對照“五個一”(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工作制度、一個好的活動陣地、一個好的保障機制)的要求,紮實開展“五好支部”建立活動。

  (一)開展班子建設,發揮黨員致富幫帶潛力。

  一是對農村“兩委”班子實行規範化管理,把“必須三有”作為規範村務執行的根本制度,將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換屆未當選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員,納入後備幹部人才庫,為新基層組織建設帶給堅強的領導基礎。二是執行好“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發展黨員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務公開、村規民約和村務管理等各項制度的落實,保證村級組織管理工作的規範化運作,確保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保證全村各項工作得到群眾的支援與擁護。

  (二)開展陣地建設,發揮農村支部“戰鬥堡壘”作用。

  黨的活動陣地是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從加強黨的執政潛力、促進社會和諧協調和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高度出發,徹底改變過去黨支部忽視陣地建設的思想認識誤區,解決村級組織陣地功能不強的問題。一是實施村級辦公場所規範化建設,從根本上消除黨員幹部怕老百姓認為陣地建設是浪費、奢侈,把村級組織辦公場所打造成幹部辦公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村民議事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群眾文化娛樂中心,確立黨的陣地為黨的建設服務。二是成立村級信訪室,定期安排村“兩委”班子成員帶班坐崗,讓群眾有苦有處訴、有理有處說、有難有人幫,使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

  (三)開展“四個培養”,發揮黨員隊伍“先鋒模範”作用。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人的問題至關重要。為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實施“四個培養”工程,即加強思想引導,把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加強技能培訓,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加強示範帶動,把村幹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堅持最佳化結構,把致富黨員培養成村幹部。透過抓好“四個培養”工作,進一步最佳化黨員幹部結構,提高農村幹部素質,增強農村幹部為民辦事的潛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二是要深入細緻地做好黨員的思想工作,透過與黨員應對面的交心談心、上黨課、專題培訓、座談討論等多種形式,對黨員進行先進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識培訓,把廣大黨員的思想統一齊來,力量凝聚起來,解決人心散亂的問題。三是多在黨員的黨性觀念、服務意識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潛力上下功夫,把那些年輕有為、退伍及高校畢業回鄉優秀青年、致富經商能手、外出務工返鄉優秀青年等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強化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把農村致富能人青年選配到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中,透過交任務、壓擔子,促其在實踐中增長才幹,解決黨員“雙帶”潛力不強、村黨組織後繼乏人問題。四是用心做好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工作,堅持黨員標準,注重改善結構,依託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三會一課”等措施,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切實提高全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

  農村調查報告 篇5

  隨著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xxxx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群體的關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們到了鎮雄縣場壩鎮摩多小學進行為期接近一年的頂崗實習支教生活。在這段時光中,我們在平時休息的過程中走訪了一些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也有了一頂的瞭解!結合此次調查,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調查意見。

  一、基本概況

  我們實習的地方是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這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型別!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裡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我所教的班有96個學生,其中就有30多個孩子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裡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願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潛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群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個性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我煮飯或捱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裡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幹活兒。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說說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裡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裡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於掙錢,自我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我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我本應得到溫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著。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裡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我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裡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和自我的親人一齊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裡畢竟沒有在自我家裡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能夠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說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所以,這個群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一天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小學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階段,狀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為優秀,我們調查中發現,初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卻佔了近30%,並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8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構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可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光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構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為53%,一年一次的為44%,兩年一次的有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六年未曾回過一次家。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症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於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潛力較強。所以,他們往往對孩子採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我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麼就能夠十分輕易的得到什麼,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構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儉與艱苦奮鬥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取向與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裡,他們不講求個人衛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裡鑽;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菸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於網咖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說愛的,有些甚至還發生了性行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決定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職責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裡,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我親生的父母到底不明白疼愛自我。二是監護職責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思考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裡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我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所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明白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明白從法律、安全、衛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忙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後,尤其是邊遠山村。所以,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我孩子擺脫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脫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取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餬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所以,我們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透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能夠在家鄉透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帶給充實的經濟支援,不惜拋家棄子,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穫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都是他們用金錢無法買到的,更為可怕的是使得自我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4、複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於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複雜的社會資訊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所以,網路遊戲、色情影像、黑惡勢力等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構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進而使他們在自我心理發展上存在超多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比如,抽菸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說愛老婆老公成務必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身上都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超多的不安全隱患。

  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由於存在部門利益至上的緣故,各級政府已經制定的有關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理解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弟無法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理解教育的權益。

  三、思考與推薦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單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不單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其自身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各個家庭、整個社會乃至各級政府都就應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以人的生存與發展為本,採取有效措施,用心穩妥地加以解決。我們調查組從近期和長遠兩個方面提出我們的推薦。

  鑑於目前留守兒童群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推薦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就應從下方几個方面採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職責制,縣(市)、鄉(鎮)政府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行動計劃和具體措施,實行屬地管理為住的原則,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縣(市、區)、鄉(鎮)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標,構成政府、學校、社群、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理解教育的'制度和機制,使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當地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權益。對已有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和落實,不要紙上寫的“同等”,實際操作中人為地製造各種障礙。享受均衡的現代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包括農村孩子應有的權力,也是我國政府的總體教育目標。同時,要改革學籍管理方式,為異地農民工子弟建立流動學籍,要取消異地學生務必回原籍地參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種名目的借讀費、建校費、捐資助學費,最大限度地降低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學的門檻,保障其享有與當地兒童相同的理解同等教育的權益,使長期在外務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留守兒童群體。

  3、培養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就應透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託管服務機構,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如優秀退休教師等),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帶給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

  4、下大力氣最佳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超多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惡化。所以,各級各部門務必下大力氣從小事抓起,嚴肅治理在不斷惡化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破壞兒童成長環境的人和事;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成長的主題,一方面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另一方面用用心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

  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努力構建真正好處上的和諧社會。

  我們務必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程序。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能夠說是熱火朝天,農村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很多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示範片都是在基礎較好的地方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的新型政績工程,真正基礎差經濟落後的地方卻無人問津,能夠說是從未盼到過高階領導的“現場辦公”,致使新型落後地區在產生,新的不和諧在構成,致使種地方的農民不得不繼續透過進城打工的途徑來維繫家庭的生存,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群體和留守兒童問題有增無減。

  所以,落實黨中央的加快新農村建設任務,我們就應堅持全面發展觀,不僅僅“錦上添花”,並且“雪中送炭”;不僅僅注重修道路建樓房,並且重視辦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不僅僅發展經濟提高收入,並且關注民本民生最佳化社會環境。總之,就是要建設全面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

  農村調查報告 篇6

  農村婦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們的健康狀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家庭幸福息息相關。農村婦女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婦科病發病率較高,婦科疾病嚴重危害著她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提高我市農村婦女的健康素質,20xx年我市將農村已婚婦女婦女病實施免費普查列入當年為民辦的六件實事之一。為把這一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我們將這一工作情況進行了跟蹤督查與調研,走訪了一些群眾,與衛生局等相關部門進行了調研。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農村已婚婦女29.8萬人,市人民政府決定投入596萬元(市、區縣財政各拿50%),對她們實施婦女病免費普查,具體由市衛生局、市婦聯、市人口計劃生育局組織實施。今年2月底該項工作全面鋪開,截止5月底,全市已普查62433人,佔應檢數的20.95%,查出患病人數3.89萬人,患病率達49.83%,其中以患慢性宮頸炎和生殖道感染居多,大多數患者進行了及時治療。目前工作進展順利,可以說,對農村已婚婦女病進行免費普查,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婦女的保健意識,提高了農村已婚婦女的健康素質。政府的這一民生工程,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農村婦女的關心,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擁護。

  儘管工作開局良好,進展較為順利,但從目前普查情況來看,我市農村婦女病免費普查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在工作中加以改進。

  一、主要問題

  1、農村婦女患病率較高。婦女病普查工作最終目的,是讓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減少患病人數。目前檢查結果看,患病率達49.83%,已檢查人數的一半都患病,農村婦女健康狀況急待改善。

  2、參檢不積極,參檢率不高。參檢不積極原因有二:一是少數農村婦女特別是年齡偏大的農村婦女,受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視婦女病理所當然,缺乏婦女保健的常見知識和足夠認識,對婦女的常見病沒有早診早治的意識,不理解其危害,認為婦女病是婦女共有的特點,甚至認為是見不得人的事,導致很多婦女不願檢查。二是一部分受檢物件,認為沒有采用相關的裝置(如b超、陰道鏡等)檢查,對檢查結果存在疑慮,也不願去檢查。再則,外出務工的應檢物件,回鄉檢查不便利等,導致參檢率只達20.8%。

  3、工作進展不一。有的鄉鎮領導重視進展較快,如永定區羅水鄉已完成94.89%的任務。部分單位領導不夠重視,對婦科病檢查沒引起高度重視,有的還認為增加了財政負擔,導致工作進展緩慢。一部分鄉鎮已檢率沒有達到20%。

  4、基礎工作欠紮實。各區縣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問題,少數鄉鎮、村對轄區內已婚婦女人數調查摸底工作不夠深入,沒有進村入戶調查摸底,致使轄區內已婚婦女人數不清,已婚外出務工人員資料不準,統計存在邏輯錯誤,情況不明。

  5、普查醫務力量有待加強。各區縣均由各鄉鎮衛生院和婦幼保健院承擔普查任務,但有的鄉鎮醫院沒有婦科醫生,難以承擔檢查任務,導致工作相對滯後。

  另外,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一些農村婦女因家庭貧困,不願也不能治療婦女病。

  二、建議和對策

  為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婦女民生,推動我市農村婦女病普查工作,針對問題,找出對策,我們就抓好農村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領導,完善婦女病普查普治機制

  今年,市政府將農村婦女病免費普查工作列入政府六大實事,這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關心農村婦女健康的實事、好事,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這一惠民實事,對我市農村婦女病普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按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對農村婦女進行婦女病免費普查,並要求9月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各級人民政府都要引起高度重視,把農村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當作關注民生的一項實事來抓,市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專門的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各鄉鎮、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對全市婦女病普查工作任務進行分鄉鎮細化量,建立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並加強工作督查。各區縣人民政府要保證經費和人員到位,確保普查工作目標的落實。

  2、要加大宣傳教育,增強保健意識,推動婦女病普查工作

  一是積極開展普查實事工程的宣傳工作。各級婦聯要發揮貼近婦女群眾的群團組織優勢,積極宣傳黨和政府關愛農村婦女的惠民政策,動員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加婦女病普查工作。二是要認真開展普查摸底統計工作。在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各鄉鎮要積極整合衛生、婦聯、計生的工作資源,對所轄地區已婚農村婦女的進行情況摸底統計,為普查普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三是對各區縣轄區內務工人員,建議各區縣出臺政策,可持身份證到就近的普查點進行普查。外地務工人員不能在規定時間趕回檢查的,應延遲檢查時間或報銷檢查費用。四是廣泛開展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衛生部門和計生部門要結合普查普治工作,積極宣傳婦女衛生保健知識。婦聯組織要結合五好文明家庭建立活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在廣大婦女和家庭中,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增強婦女保健意識,預防和減少婦女病的發生。

  3、要整合衛生資源,提高參檢率,確保婦女病普查質量

  我市要利用已有的各級衛生保健網路,整合全市的衛生資源,統籌安排,組織落實好普查工作。一是組織強有力的醫務隊伍到鄉鎮進行檢查。有能力承擔普查任務的鄉鎮中心衛生院,負責本鄉鎮的檢查。只有一般衛生院的鄉鎮,應由區縣統籌安排抽調骨幹力量,組成普查工作小組,到鄉鎮衛生院為婦女檢查。二是合理安排普查時間和人數,保證每個人每個專案檢查質量都要到位。

  4、要加強普治工作,關心貧困婦女,減輕患病婦女壓力

  農村婦女病普查普治,最終的目的為了預防和治療婦女病,真正達到保護婦女身體健康的目的。各級醫療機構應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防止過度治療和不規範治療。同時,我們要關愛貧困患病農村婦女,她們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在進一步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婦女安康保險活動。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投保婦女安康險的農村婦女,如患乳腺癌或子宮癌,除了可以享受合作醫療的醫療補助,花20元投婦女安康保險,最多可獲1萬元保險補償,這對於患病婦女,特別是貧困患病婦女,確實可以緩解一定的經濟壓力,切實幫助她們治療,恢復健康。

  農村調查報告 篇7

  為全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根據鄉黨委《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學習調研段的調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針”,為了解xx村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我們村兩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個自然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狀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狀況

  xx村地處銅川市東區與東坡礦相鄰,銅罕線穿村而過,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農戶369戶,人口1489人,佔地面積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畝,其中蘋果780畝,蔬菜350畝,黨員42人,兩委會成員5人,組幹部5人,黨小組5個,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複雜,村道長,路面老化,低窪不平,基礎較差,屬村礦結合部。近年來,由於黨的政策好,落實到位,加之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我村在基礎設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兩室、村衛生室,實施了移民搬遷,使我村向新農村建設邁進了一步。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區、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xx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禮貌、精神禮貌和政治禮貌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必須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狀況:xx村現有耕地2680畝,人均耕地面積1.8畝,全村主要是以蘋果、蔬菜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xx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

  產業結構狀況:xx一、二組以蘋果、糧食種植為主;xx三、四組以蔬菜種植為主;xx五組以林木、幹雜果,菸草和糧食種植為主。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狀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xx村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120人,65週歲以上老黨員生活補貼6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11人,參合率90%。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狀況。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2人,其中:男性黨員39人,女性黨員4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幹群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用心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此刻下幾方面:一是村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繕、巷道沒有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飄過窄、過陡,下雨天仍無法行走,從而影響了民村的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村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小組村還未實現道路硬化等;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裝置、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投入資金不足、投入困難,均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程序;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增加了勞動成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制約和影響,使農業增效、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程序。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產品市場化程度低,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專案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xx年,xx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在高樓河乃至全區村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蘋果種植具有必須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蔬菜土地面積太小,無法建溫室大棚,構成蔬菜產業化,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菸草、幹雜果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xx村委會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路子不寬。

  5、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組已經進行了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成專案和原有群眾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個性是在移民搬遷、鄉村道路等農村公共基礎設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措施不力、制度辦法不到位。

  四、對策及推薦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用心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用心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構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我,激發廣大群眾建設自我完美家園的用心性是關鍵。要調動群眾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用心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要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貼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統籌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在專案規劃上,近兩年xx村委會在專案規劃上的重點一是加強鄉村公路修繕、養護,保障公路的暢通,爭取能列入路面硬化專案;二保障部分村組的生產、生活用水;三對於實施整村推進專案、鄉村道路規劃、衛生共廁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專案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用心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用心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用心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外出打工人員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潛力,用心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資料,要搞好規劃,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

  (六)推進民主法制程序,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村級事務決策管理機制和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村幹部、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潛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農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帶給穩定的社會環境。

  總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用心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援的用心性。用3至5年,或更長時光,使我們xx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農村調查報告 篇8

  調查地點:

  山西省代縣鄉村

  調查目的:

  調查和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社會各界關注、瞭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調查內容:

  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村民的文化娛樂;

  2、村裡的黨政建設;

  3、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4、新農村建設情況、

  調查範圍:

  該村15歲以上村民。

  調查途徑:

  隨機調查,以實地走訪調查為主;

  調查時間:

  20xx/12/20---20xx/12/27

  問卷填寫及回收情

  一、村基本情況:

  村位於雁門關旅遊路,距縣城約7公里,比較偏僻沒有公交車通行、 。全村國土面積,共五個村民小組,190戶,總人口684人,實住人口480人,黨員16人,可用耕地面積畝,其中玉米麵積面畝,2007年玉米產量達到3100噸。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萬元,人平純收入實現元。村級公路硬化累計達到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該村地域寬闊,有平原、山坡,可開發的潛力很大,林地面積地多畝,養豬、養羊、養牛的條件得天獨厚。2005年生豬出欄頭。

  二、新農村建設情況

  所謂新農村包括幾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範疇。

  (一)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透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基本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

  2、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透過淨化、綠化、亮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4、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透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建立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農民勞動力素質較低,運用科學技術的方法耕種較低,且對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時農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普遍存在,存在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對進一步開展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

  4、農產品的加工還處於原始的階段,對農產品的精加工較少,因而對農產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對外競爭力是嚴重的阻礙。

  5、在調查中85%的村民對國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不瞭解的態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透過村書記以及對部分村民的詢問,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種植玉米及其它家產品。38%的村民農閒時節到附近的工廠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費是學生,35到55歲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來支付學生的各項費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夠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娛樂

  村內沒的專門的娛樂場所,也沒有可供休閒的場所,村民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透過這次調查以下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實施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工程,拓寬選人用人的渠道和範圍,實行大範圍、寬領域選拔村級幹部;改進管理辦法,推行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管理,將工作績效與幹部待遇掛鉤,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終兌現獎懲。

  農村調查報告 篇9

  按照省、市婦聯工作安排,區婦聯對近年來我區資助貧困女童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相關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幫扶貧困女童情況

  我區經濟的發展,為兒童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但仍有一部分家庭的子女因天災、疾病等各種原因成為特困兒童。1998年,區婦聯與區關工委聯合對特困兒童生活學習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走村串戶,歷時一個多月,共摸排出特困兒童235人。這些特困學生,有的父母雙亡,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有的父母殘疾沒有勞動能力,有的因生病或其它意外事故經濟窘迫,很多兒童面臨失學。為此,區婦聯與關工委在全區倡導了“用你的情,我的愛,托起明天的太陽”獻愛心活動,得到區機關和各鄉鎮幹部的響應,共收到捐款3.4萬元,衣物2593件,108名特困兒童收到了捐助,每人收到捐款400元,解決了當年特困學生的學習經費和穿衣問題。

  為徹底幫助困難學生走出困境,完成學業,區婦聯和區關工委專題向區委常委會提出並彙報了“關於百名領導幹部聯絡百名特困兒童的請示報告和方案”,建議百名正科級幹部聯絡幫扶百名特困兒童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這一提議得到區委區政府的肯定,區委〔1998〕45號檔案正式下發了“關於百名領導幹部聯絡幫扶百名特困兒童的實施意見”。首批落實131名領導與131名特困兒童結成幫扶對子,這一活動被稱為“雙百德政工程”。1999年區婦聯、關工委對“雙百德政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並向各幫扶領導發了一封感謝信,感謝他們情繫兒童、關心未來,向特困兒童伸出愛的雙手,讓他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雨露健康成長。每年,我區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時對幫扶物件情況進行調整。2000年將這一活動擴大到副科級以上幹部,100名副科級領導與100名特困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再次將“雙百德政工程”推向縱深,全區共有231名領導幹部階段幫扶231名特困兒童。區委及時轉發《關於“雙百德政工程”實施情況的報告》中的通知,並將繼續開展“百名領導幹部聯絡百名特困學生”活動寫入了《關於區級領導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若干意見》中,對這項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援。

  2002年初,鑑於區劃調整和機構改革,聯絡幫扶特困學生工作發生變化的情況,區婦聯及時對全區5個鄉鎮、3個街道及區屬企業中的特困居民職工家庭學生進行重新摸底,共摸排出特困家庭學生123名,他們在新學期開學時又得到區領導、區直49個部門幹部職工的救助。2005年,區關工委對“雙百德政工程”活動實施以來取得成效、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如何推進等進行了一次調查,摸底登記特困家庭學生288名,並向區委常委會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實施“雙百德政工程”的意見》。新《意見》經區委常委會研究討論一致透過,由區委、區政府“兩辦”轉發執行。

  目前,我區“雙百德政工程”已歷時9年,15個學期,期間區委、人大、政府、政協及區直機關、單位部門的領導已為2378名特困兒童幫扶合計資費捐助金額95.7萬元。

  隨著“雙百德政工程”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區歷來捐資助學的優良傳統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從區級領導到區直機關領導幹部,從企業家到退休教師,從鄉鎮到學校,全區各級各部門、單位和社會各界及個人,紛紛透過“濟貧思廉”、結對幫扶、建立基金會、捐款助學、減免學費、以獎促學等多種形式,參與到幫扶特困學生工作中來。

  區級領導和區直部門、單位領導高度重視,率先垂範,聯絡幫扶任務到位率較高。區四大班子領導在幫扶人數、資助金額、聯絡幫扶特困家庭脫貧致富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區直部門及其領導多數都能積極主動地實施聯絡幫扶,分別給予每名特困學生每學期200-500元不等的資助,多數街道、鄉鎮在班子領導幹部中開展了“一幫一”結對幫扶.。今年以來,全區各級領導領導幹部和區直各部轉自:http://www.21ks.net門單位共計出資15.7萬元幫扶特困生378人。

  街道、鄉鎮基金會幫扶成效顯著。2004年以來,常青、駱崗、義興、寧國路等街道、鄉鎮相繼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基金會,募集資金20萬元,重點幫扶特困學生,實際效果非常明顯,僅2005年上半年一學期就解決了115名特困學生近8萬元學雜費。

  社會幫扶有了新進展。社會各界齊獻愛心,捐資捐物幫扶特困學生,使聯絡幫扶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省、市婦聯,團市委,常青房地產公司等多單位、個人對我區特困學生進行捐款幫扶;二中、四中、九中、屯小、外國語學院等多家院校為特困學生減免學費。據初步統計,近年來共有24家社會單位及個人資助我區特困學生86名,資助現金實物價值近3萬元。

  以獎促學取得成效。我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居)非常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以獎促學,取得很好的效果。常青街道曙光社群設立“金榜題名獎”以獎促學,對轄區出國留學和考取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專科生的學生分別給予1.5萬元、1萬元、0.5萬元等獎勵,並敲鑼打鼓送上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6月底,我區共有2678名特困學生得到聯絡幫扶,到位幫扶資金(含實物折現)95.7多萬元。

  二、成效顯著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受助女童在學習成績、思想品德方面較受助前均有明顯進步,在性別平等意識和公共意識方面也有明顯提高。駱崗街道分路口社群的吳國翠父親病故,母親殘疾,家庭貧困,該社群累計資助7萬元,供吳國翠兄妹讀書。目前,哥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已就業,吳國翠本人為中醫學院研究生在讀。兄妹二人對社居委的幫助十分感激,吳國翠本人在大學期間透過勤工儉學減輕家庭負擔,並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志願活動,以回報社會對她的一片愛心和無私幫助。義興鎮衛鄉村女童龐蘭蘭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因家庭貧困,本來沒有心思好好學習,成績平平。在接受幫扶後,她振作了精神,樹立了信心,成績躍居優秀生行列。她的爺爺奶奶也轉變了“女孩子少讀點書沒關係”的想法,認真培養她成才。

  三、貧困女童繼續教育與新農村建設

  在對各鄉鎮的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留守家中的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因此,農村女童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其成年後可能對新農村建設做出的貢獻越大。同時,女童受教育程度提高、收入提高後,對於其自身男女平等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將起到促進作用,有利於基本國策的真正落實。

  四、建議

  1、因地制宜,拓展資助面。“春蕾計劃”建立之初,是為了救助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傳統習俗的原因而失學的女童,幫助她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在我區,符合這樣條件的失學女童是不存在的,因此,對貧困女童的救助存在偶然性、一次性,沒有形成制度。所以,建議“春蕾計劃”的物件應擴大到城市貧困女童,並從資助義務教育階段的春蕾女童延伸到資助高中、大學的貧困女生。

  2、建立監督、激勵機制,確保助學資金用在刀刃上。“春蕾計劃”的健康持久發展,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即監督受助女童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對用功讀書、奮發向上的受助女童,要繼續支援,並採取激勵措施,加大幫扶力度;對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的受助女童,要馬上停止資助。同時透過學校、社群進行定期回訪,如果有些女童家庭經濟條件好轉,達到一定標準後,應停止助學款的資助。此項監督工作建議由婦聯組織實施。

  農村調查報告 篇10

  一、基本資訊

  南雁溝村是甘肅省金昌市列的15個嚴重貧困村之一。2019年全村貧困水平為14%,現在已降至5.2%。該村屬於祁連山冷灌區,耕地面積4726畝,人均耕地約2畝。有9個村民小組,649戶,2394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304人,常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基本都是患病老人和60歲以上老人。

  南雁溝村的主導產業是種植、養殖和農民工,主要從事農民工的約有1000人,佔總勞動力的90%以上。2019年,貧困人口收入佔種植業收入的8.69%,佔養殖業收入的13.88%,佔勞動收入的73.22%,佔其他收入的4.21%。

  二、研究過程

  本次調查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調查為主。首先,我用了三天時間,集中精力做好了南巖溝村的精準扶貧工作,走訪了30多個典型貧困戶。然後,我調了六個人組成工作組,在村裡呆了七天進行專項調查,全面瞭解南洋溝村和97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貧困原因。第二階段,篩選確認。按照國家貧困戶認定標準,逐一認定97戶貧困戶。最後確定2019年南楊溝村已建卡97戶336人,2019年脫貧64戶221人,124人33戶。第三階段是制定措施。確定了8項村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和責任領導、協作單位和完成時限;對貧困戶逐一制定幫扶措施,分別明確脫貧時限和幫扶責任人時限。第四階段,集中分配。召開現場集中分配會議,屬於面的救助措施由政府相關部門限期認領,屬於貧困戶的由聯戶幹部限期認領,並貼在牆上和掛圖上作戰。

  三、貧困原因分析

  (a)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在附近的螢石礦和煤礦工作。由於工作環境差,防塵條件差,患有塵肺病、矽肺病、內風溼等嚴重職業病。,導致勞動能力喪失,醫療費用上漲。目前,97戶336戶貧困家庭中,35.07%的人患有這種疾病和其他慢性病造成的貧困。

  (二)學習造成的貧困。受教育佈局調整的影響,所有初高中學生都在縣城或金昌市讀書,家長租房陪讀的現象非常普遍,大大增加了教育成本。根據調查,17.5%的貧困家庭因支援子女學習而貧困。

  (3)缺乏因素導致貧困。一是南煙溝村水資源短缺,灌溉條件差,種植業收入有限,以大麥和小麥為主。第二,貧困人口中近90%的年輕勞動力習慣於傳統的苦力型工作,如運礦、挖隧道,觀念陳舊,缺乏工作技能。第三,貧困農民貸款困難問題更加突出,已經成為制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4)自然規律導致的貧困。村裡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是土地養老和社會保障養老,其中一些難以自理,養老問題令人擔憂。因為流動兒童收入低,又要贍養學生,不僅生活費少得不能向父母頂禮膜拜,而且很少回家探望,使得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薄弱,同時又飽受思念子女和孤獨之苦。

  四、精確的扶貧計劃

  (一)開展醫療服務。組織塵肺、矽肺、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職業病的醫療小組,開展職業病調查,提供醫學防治措施和治療建議,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

  (二)開展科技援助。首先,組織窮人參加工作技能培訓課程,以提高他們創業和就業的能力。二是組織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戶的養殖能力。第三,組織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及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三)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維護和改造6.4公里河道,建設水庫等配套設施,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00畝。

  (四)發展富民產業。支援舍飼養殖業,新增農民30多戶,新增農戶10多戶,種植優質飼草1000畝,為留守農民不出鄉不出工增收創造條件,奠定良好基礎。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整合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戶建設等政策,建設40平方米左右的居家養老型集中居住區1個,規模50戶以上。

  (六)建設互助老年幸福之家。利用閒置校舍或農村民房建設敬老院,並將執行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執行費用3萬元,逐步探索建立長效執行機制。

  (七)積極協調解決融資問題。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農房認證,解決信用抵押不足的矛盾。第二,充分利用涉農貼息貸款政策為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支援。

  (八)建立社會救助機制。一是引入工商資本成對幫扶,將非公有制企業納入幫扶單位範圍,擴大幫扶力度。二是多渠道籌集村級救助資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一些經驗和思考

  準確的扶貧必須與“聚焦聯盟,重視工作,深化體制”要領,堅持扶貧幫困,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漫灌”To & other精確滴灌”實質性的轉變。

  (一)保證物件的準確性,解決誰支援誰的問題。基礎不清、定位不準、針對性不足是扶貧開發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把握好四個關鍵環節,即真正認定貧困、規範建檔建卡、實行動態管理、實行掛圖作業,並利用好人民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宣傳監督、確認稽核五個屏障,準確認定貧困家庭、準確登記建冊、準確建檔建卡、準確實行動態管理“四精”,建立“戶有卡,村有書,鎮有書,縣有檔案,市有平臺”動態資料庫,實現基礎、問題、對策、責任和任務“武清”,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取代優惠政策、區域政策取代家庭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

  (二)保證內容的準確性,對解決問題有什麼幫助。各方面統一是扶貧開發中的普遍現象。要因地制宜,按戶政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家庭的貧困原因,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搬遷安置和資金支援等扶貧措施,使建檔建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掛鉤,扶貧措施與當前貧困形勢相適應。以確保最需要幫助的人和最需要支援的地方。

  (三)保證目標精度,解決座標系問題。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抓住突破基礎設施不足、明確標杆內容標杆、關注完成時間節點三大事件,分層次推進,立體幫扶,確保按照鞏固優指標、提高優指標、解決弱指標的要求如期完成脫貧任務。

  (四)保證措施準確,解決如何幫助的問題。把握轉型模式,強化“造血”根據“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根據要求,從村到村量身定製救助措施,明確責任人、任務、標準、措施、時間節點,從而識別病脈,開好處方,抓好藥,提高救助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確保評估的準確性,解決定位問題。嚴格執行幹部村居制度。必須提及每一件事。如雙行動工作制,把雙推進精準扶貧成果作為幹部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定期檢查、專項檢查、暗訪等檢查考核制度,傳遞壓力,強化責任,引導幹部到扶貧主戰場錘鍊工作作風,增長才幹,做出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