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德調查報告模板集錦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模板集錦

  如果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最終根據調查情況形成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公德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1

  調查人:

  地鋪三小502班章諾溪

  調查指導:

  家長

  調查物件:

  社群,行人,校園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調查目的:

  在我們身邊,不文明的現象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亂佔道、亂搭建、亂開墾、亂挖、亂扔、亂焚燒。四拋六亂,一團亂麻。這些,在明亮整潔的城市裡看上去格外扎眼。針對這一現狀,對在社群,村,街道,學校周邊等地方開展四拋,六亂現狀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透過調查生活周邊的文明情況,找出不文明的現象,針對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進行改進。爭做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麗學生!

  透過這次的調查活動幫助我瞭解了社會的文明程度。讓人們意識到文明就在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透過調查找出增強社會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社會上不文明行為現象

  1、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這些行為對人們來說是最方便的習慣,往往自以為這是小事,無傷大雅。但這種行為實質上是缺少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意識不強,忽視他人健康、影響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可見,樹立人們環保意識的工作我任重而道遠。

  2,地鋪中心菜場為人口密集體、橫街窄巷多、馬路規模不大,且馬路兩旁店鋪密佈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萬左右,節假日高達10萬人左右,商業氛圍非常濃厚,巨大的商業利益,吸引了大量無證商販聚集。據瞭解,聚集在該菜場的流動商販多數為外來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數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水平沒有保障。在城管監測他們的時候實施反監測,出現了城管進,走鬼退;城管走,走鬼進的現象。而且隨著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城管執法者與違法者的矛盾衝突在不斷升級,矛盾衝突由個體違法發展成為了有組織、有預謀地團伙違法;,城管執法環境管理難度非常大。

  由此可見,四拋,六亂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佔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區開發配套設施不到位、物業管理不到位帶來的髒、亂、差及違章搭建;道路建管脫節,無人管理,保潔跟不上;拆遷管理不到位,拆遷現場變成新的衛生死角等等。這意味著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整個街道、整個城市健康成長的命脈。四拋,六亂管理的成效與城市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絕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人文素質還是有待提高。

  二,校園內不文明行為現象

  在我們的校園裡也出現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亂扔廢紙雜物,汙損牆壁,隨地吐痰,罵人打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給我們整個校園蒙上一層陰影。

  我們在學校應做個好學生;團結同學,尊敬師長;不隨地吐痰,不亂拋果殼紙屑,愛護學校公共財物,不亂花錢,不汙損校園牆壁,不說粗話髒話。

  在社會應做個好公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吹牛奉承、出爾反爾,撒謊騙人;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會公德,尊老愛幼,不隨地亂扔紙屑,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不在公共設施上亂刻亂畫,遵守交通規則,要尊重他人,謙恭禮讓;要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三、建立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一些思考

  透過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現象就在我們身邊,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只是沒人提出疑異,才覺得自然隨意。殊不知正是這些潛在行為侵蝕了我們的文明意識,造成了我們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惡習,樹文明之風,讓文明禮儀伴我行呢?

  要不失時機地開展社會文明宣傳。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誠、智、禮、信為標準,時刻注意言談舉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從內心深處挖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刻以文明二字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主動地抵制不文明語言的侵蝕。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透過這次調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不文明現象能夠慢慢杜絕,最終銷聲匿跡,到那時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我們家園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努力。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

  道德中的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學習了第五章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一課後,為了初步瞭解公民的道德素質變化,我們小組制定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對公民的道德素質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物件與方法

  本次調查的物件涉及到不同年級、不同院系的同學以及部分校外人員。

  調查分為兩步進行: ①、 製作一份社會公德調查問卷,由小組成員到不同的地方進行實地調查,蒐集資料和資料; ②、 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最後制定成調查報告。

  注:為了保證本次調查的真實性,採用了不記名的方式。總共製作了100分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00份。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人類社會是由以共同的狀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絡的人們組成的有機整體。秩序之於社會,就像規矩之於方圓;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秩序社會便會無法正常執行。秩序是由社會生活中的規範來制約和保障的。在當下社會,維護公共秩序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越加突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是當今時代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公民關於保護環境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烈。第二題中在沒看見垃圾桶的情況下,我們調查的人中65%的人會拿著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佔25%得人會拿在手裡一會,等在實在看不見垃圾桶了就扔。這說明人們在思想中還是有意識,認為亂丟垃圾是不道德的行為。第六題在吐痰這個人人都有的行為上,有62%的人會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見到溝渠或花壇再吐,3%的人會吞回去(雖然吞回去很不衛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從不吐痰)。在這個調查問題中,絕大多數人還是有不隨地吐痰的意識的,這說明人們這方面的素質還是有的。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帶頭宣傳和踐行環境道德要求歐,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遵紀守法:在我們的問卷中,11、12這兩個題屬於這一範疇。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雖然按照一定的標準來看,我們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們還是一致認為這兩個題應屬於這這範疇。從11題看來,75%得人對道德底線的接受程度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認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還是有3%得人覺得無所謂,這部分人還有待加強道德認識。再從12題看,能時時刻刻按照道德準則來行事的人的比例明顯比例不大,只佔了36%,二更多的人,大約佔了45%得人要根據情況才判斷能不能,甚至還有4%的人認為沒有必要,這是有點讓人頭疼的問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素質應該相對較高,必須全面瞭解公共生活領域中的各項法律法規,爭取按照以遵紀守法為榮,一違法亂紀為恥行事。

  愛護公物:在我們的問卷中,第5這一個題屬於這一範疇。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那麼根據我們的問卷內容,我們對第五題進行分析:在遊覽古蹟的時候,有37%的人會親自去阻止別人在古蹟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選擇向相關工作人員反映,有33%的人會內心憤怒卻不制止,有11%的人認為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透過結果表明,87%的人會覺得在古蹟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為,覺得保護古蹟才是道德好的表現,丹仍然有13%的人還沒意識到保護名勝古蹟的重要性。愛護公物與破壞公物的行為還有很多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我們要增強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珍惜國家、集體財產,愛護公物,特別要保護社會公用設施,堅持同損害公共財產、破壞公物的行為作鬥爭。

  文明禮貌:在我們的問卷中,第8、9這;兩個題屬於這一範疇。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首先從第八題看,在進入安靜的公共場合中,75%的人會考慮到別人

  的感受,會遵守正確的社會公德。有25%的小部分人會不顧他人感受,在這個問題上說明有些人還沒有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只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現今社會,手機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配件,它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在有些場合,手機鈴聲會影響別人。而從第九題分析來看,絕大多數認識很自覺地注意到了不影響他人,這部分人佔了68%;同時也有17%的人選擇C選項,不對其進行處理,這部分人可能是出於擔心錯過重要的事情。雖然這兩個問題並不能反應出很大的問題,但是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我們相信人們都還是很有道德素質的,大家也應將這種沒得發揚下去。

  四、調查感想

  此次關於社會公德的調查使我們來到大學後的第一份以小組形式做的調查。雖然有朱衛嘉老師以及學長學姐的.盡力指導,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題型不夠完備,甚至有些選項重複、不符合常理,選項不夠規範等等。即使是這樣,但至少我們已經賣出了實踐調查的第一步,這其中的酸甜苦辣鹹都深深銘刻在心間,我們堅信付出就會有回報、有收穫。我們會在以後的調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訓,並爭取改進完善!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物件:

  大學生

  調查形式:

  問卷調查

  關鍵詞:

  大學生、社會公德

  摘要: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程序中,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目的及意義:

  瞭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調查現狀:

  透過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實踐,資料統計,我順利完成了“大學生社會公德”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的主幹群體,70%左右的被調查的同學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20%左右的表現為良好;僅有不到10%的同學公德意識薄弱。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標準,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相關,也是樹立中國人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準則。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是每個大學生的義務。作為有較高素養的大學生,我們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行為習慣。

  我們大學生應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做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這些細節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社會群體中的大多數人所忽視,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其實,踐行社會公德並不難,提升敬人禮讓的境界同樣不難,比如,在公共場合主動排隊是講社會公德;乘坐公交車主動為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是講社會公德;最後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是講社會公德;在馬路上看到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箱是講社會公德,等等。社會公德的境界,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一舉手一投足間慢慢昇華的。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程序中,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結合問卷及調查結果,我們作如下分析:

  1、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在助人為樂方面,對於如“4、您打著傘在馬路上走,看見有人冒雨前進,您會怎麼做?A主動共傘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傘C看對方是否要求D視而不見”有82%的同學選擇了“A主動共傘”;7%的同學選擇了“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傘”;有5%的同學選擇了“C看對方是否要求”;另外6%的同學選擇“D視而不見”。可見我們的大學生在助人為樂方面還是很積極的!

  2、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在我們的調查中有90%以上的同學認為“文明禮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

  3、珍惜、愛護公共設施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根據調查資料,如對於“5、作為大學生,您是如何對待教學設施的?A很愛護、且主動保護B自己不破壞就好C隨心所欲”的問題,有70%以上的同學選擇了“A很愛護、且主動保護”;20%左右的同學選擇了“B自己不破壞就好”;且只有不到4%的同學選擇“C隨心所欲”。透過調查和小組成員平時的觀察發現,大學生對於公共設施的愛護也比較好。

  4、環境保護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根本上說保護環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大學生要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如:“8、外賣打包時,您會因保護環境而要求少打嗎?A不會B會C想過,但很少做”有75%以上的同學選擇了“B會”;有20%以上的同學選擇了“C想過,但很少做”;僅有5%左右的同學選擇的是“A不會”。如此表明我們大學生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還是很愛護的。

  5、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會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正如我們的調查,大家對於“在公共場所插隊行為的態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表示會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會在心裡抱怨,僅有5%左右的同學會在心裡謾罵和15%的同學對此視而不見;又如,對於“在公共場合摟抱等不得體行為”僅有30%左右的同學表示反對。由此表明我們的大學生在遵紀守法著方面的狀況並不理想。大學生對自己的紀律要求比較低;在遵紀守法方面還有待提高。

  透過其他一些問題了解到我們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水平整體表現良好。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問題和不足,有待我們努力,去尋求解決的。

  對於存在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大學生社會公德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易於受到外在不正確因素的影響及自身錯誤認識的影響,心理機制不夠完善,知行不一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項方法:

  第一、完善社會公德的教育體系。

  道德教育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外部機制的基礎。古語說:"德教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糾正大學生認識上的誤區,細化道德行為,給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樹立具體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禮儀知識。應集中宣傳公共生活領域文明禮儀知識。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重點。在公共環境衛生方面著力培養責任意識,主動營造和愛護身邊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在公共秩序方面著力培養自覺遵守法規的意識,解決知行不統一的問題;在公共交往方面著力培養尊重他人、關愛他人、與人為善的意識。最後,構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體系。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將個人融入到集體的大環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修養體系。

  道德修養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內部機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強調的"修身為本"。道德修養是培養社會公德並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徑。"助人為樂"這一社會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說的是把幫助他人作為自己的快樂。然而,正是這通俗的四個字,道出了履行社會公德過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謂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進行道德修養,所達到的道德覺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狀況和精神情操水平。社會公德能否充分發揮其巨大的社會效應,關鍵在於它最終能否轉化為廣大同學的道德修養,並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建立體系。

  給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進實踐的機會。這樣才能在實踐中深化社會公德的意識形成自己獨立的基於實踐的理論體系。我們可以組織與社會公德有關的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公德建設穩步向前發展,促進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第四、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示範機制。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善於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學生道德楷模,讓莘莘學子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蹟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

  總結:

  我們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的實際活動有很多具體方式,既可以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範、傳播文明新風,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既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種社會公益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什麼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帶動他人,影響社會。

  道德是分領域和層次的。不論在哪一領域哪一層次,大學生都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社會公德作為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我們大學生理應養成遵守社會公德良好行為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

  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修養和實踐水平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把這些期望化為提高自身強大修養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形象,爭做鹼性社會公德的模範,以實際行動推動我國社會公德建設。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培養社會公德意識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