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7篇)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7篇)

  當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時,務必需要展開調查,最後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調查報告要怎麼寫才邏輯緊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1

  為進一步瞭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為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愛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我街在武勝、萬年、塗家、大董、和平五個社群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物件為年滿60週歲及以上並未與子女(晚輩)同住的老年人,由社群專職幹部對老年人組織入戶調查。調查採取問卷方式,由調查員按照事先設計的調查問卷,入戶直接面對調查物件進行詢問,由調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當面回答有關問題,並認真記錄答案,當場回收問卷。現將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物件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資料的綜合彙總。這次調查物件總量191個。彙總結果顯示如下:

  性別分組:男性66人,佔34.55%,女性125人,佔65.45%。

  年齡分組:60~69歲的33人佔17.28%,70~79歲的91人佔47.64%,80~89歲的62人佔32.46%,90歲以上的8人佔4.19%。

  文化程度分組:文盲39人佔20.42%,小學初中的112人佔58.64%,高中中專22人佔11.52%,大專及以上18人佔9.42%。

  婚姻狀況分組:未婚7人佔3.67%,喪偶的107人佔56.02%,配偶健在的65人佔34.03%,離異的8人佔4.19%,再婚的4人佔2.09%。

  家庭存續時間分組:0—5年的29人佔15.18%,5—10年的42人佔21.99%,10—15年29人佔15.18%,15—20年的32人佔16.75%,20年以上的59人佔30.89%。

  現有子女分組:有1個子女的35人佔18.33%,有2個子女的45人佔23.56%,有3個子女的55人佔28.8%,有4個子女以上的43人佔22.51%,無子女的14人佔7.33%

  二、調查凸顯出的主要問題

  (一)醫療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數具有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體疾病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並一般日常生活行為需完全依賴他人的9人。調查物件的情況顯示,大多數空巢老年人身體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還有27人患有嚴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醫狀況不容樂觀。透過統計看每月醫藥費支出狀況的人數,每月支出100—500元錢的多達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僅40人。調查顯示,有155為老人認為目前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疾病,這給空巢老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二)經濟收入方面

  1、調查物件中,女性人數幾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屬於自己名下的房產人數男性卻比重較大,且退休金大多數都在1000元—1500元,僅僅夠維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開支都不大,每月開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00元的48人,2000元以上的13人,但對於自費購買助老呼救裝置,還是有150人認為無力購買,並有182老人希望政府購買。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娛樂生活比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務、和鄰居聊天散步,有98人選擇看電視、聽廣播、閱讀,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唱歌、跳舞、旅遊等的僅56人,沒有一個人上老年大學,甚至有23位老人沒什麼事幹也缺少人說話常感到空虛和寂寞。

  2、調查結果顯示,子女關心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對老人漠不關心,並且160為老人半年之內會見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長時間都很難和子女見面。

  3、空巢老人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老年人還是不太接受到養老院養老的方式,仍然願意保持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但他們同時也希望得到社會和政府的幫助與關照。

  4、大多數空巢老人對於“愛心門鈴”、“紅飄帶”、“一鍵通”等助老呼救系統還持有保守態度僅61人表明需要,還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建議及對策

  (一)不斷完善城市的養老保險制度

  在基本養老保險這一塊,要切實保證老年人口的養老金的增長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夠共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尤其要適當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在配偶遺囑補貼、社會養老補貼等方面,也要適時不斷提高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這些收入來源生活的老人能夠維持起碼的基本生活。

  (二)重視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及醫療服務

  老年人口的身體狀況決定了他們對醫療社會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於一般人,而與此同時,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又使得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日益增大,這就導致了老年人口的醫療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應繼續大力推進城市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結構的調整,加快部分醫療衛生資源向社群的轉移,從而增加社群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能力;而社群對老年人口提供的醫療服務應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疾病的治療,還應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務,如醫療諮詢,對疾病防治的大力宣傳、倡導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護理知識等。

  (三)加快社群照料服務的發展

  政府應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對於我街這種老城區,空巢老人普遍感興趣的是政府買單的免費服務,而目前能夠享受這種免費服務的老年家庭數量極少。因此,政府應考慮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情況,放寬實施免費服務的條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獲益。同時,應加強社群照料服務的整合和宣傳工作。

  (四)關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贍養義務,常回家看看,多關心老人。動員和組織廣大青年和社會公眾加入到為空巢老人服務的志願者行列中來,充分發揮志願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強社群文化體育設施及場所的建設,要想方設法增加社群的文體設施及場所的建設,要動用政府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群要經常組織開展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活動形式要儘可能豐富,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們的需求,將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群中來。

  最後,社群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要充分發揮主動性,瞭解社群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多多關心和探望他們。尤其是經常探望那些因種種原因不常出門活動的空巢老人,瞭解他們的需求並儘可能給予幫助,要特別關心獨居空巢老人。

  此次開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狀況普查時間緊、範圍廣、受眾面寬,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如果能夠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將來能夠使老人們從這項工作中得到了切實貼心的實惠,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們為老服務腳步不會停歇,將繼續秉承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實、講奉獻的一貫作風,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工作目標是我街全體老齡工作人員的執著追求!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2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北竹溪縣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戶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竹溪縣位於鄂西北山區,屬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由於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收入不足——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裡人來說,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水坪鎮油坊梁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裡。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說,“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戶”。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說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說,竹溪縣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竹溪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調查人員建議

  看病太難——“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裡,有的農戶家距村衛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衛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水坪鎮油坊梁村,“空巢老人”到鎮裡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衛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難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鎮油坊梁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著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裡,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竹溪縣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裝置。水坪鎮油坊梁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戶,其中20戶家裡連電視機都沒有。

  竹溪縣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物件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裡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絡責任書,聯絡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絡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專案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3

  中國是個多人口國家,隨著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完善,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應運而生。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如何關注老人愉快的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下面我們就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況談一下這個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的情況下,出現了新型的家庭型別———“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他們的主要特徵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裡。有的則把孩子也帶到外地去,家裡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產生原因而言是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著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壯年紛紛外出謀生,破壞了本來其樂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與小孩獨守老宅。據新華日報報道中國“空巢老人”數目驚人,有2340萬之多,南京每10戶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戶是“空巢”家庭,而且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農村這一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農村“空巢老人”面臨與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在農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擁有“退休金”作為生活來源。“空巢老人”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為進一步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和關注這一特殊的老年群體。為此我校開展了了解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社會實踐。現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佈情況、基本狀況、產生的原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空巢老人應採取的措施、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我來到北關鎮民政所瞭解我們鎮關於農村、養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透過該部門我瞭解到:北關鎮下轄39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8個村民組,總人口7萬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約佔了老人總人口的60%。長期以來,國家在農村養老、醫保投入嚴重不足,覆蓋面不廣。媒體熱衷於對城市“空巢老人”的關注,忽視佔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在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說交通甚為不便,特別在一些偏僻農村,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艱辛,看病,購物,要走好幾里路。農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獨,內心空虛、自閉,還要照顧子孫和兼做農活。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民權縣北關鎮東村,我們這裡的人民在改革開放中逐潮弄潮,紛紛外出打工、經商,在調查中有將近85%的年輕人外出謀生,其餘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來到我們村的村書記家裡,向他了解我們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他提到我們村部分組地處偏僻,離城鎮有一、二公里遠,由於老年人行走不便,購物極為不便,這些“空巢老人”穿著衣物都是用了好幾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沒有固定收入,經濟拮拘,生活簡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每逢過節,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魚大肉對他們來說依然是一種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90%左右,農村老人基本上沒有養老金等,到醫院看病,費用昂貴,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慊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兩年回來一次,對父母盡孝道觀念淡薄,同時自己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由孝道觀念淡泊和年輕人不瞭解老年人心態甚至厭惡老人的行為,通常都是結婚即分居住,兒女們常常因為贍養老人問題而互相吵架,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覺得自己活在世間,只是在為兒女添麻煩。

  農務活是農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負擔,白天干農務活,晚上早早就休息,這樣機械般地過日子。其實老人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常有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孤獨地出去,孤獨地回來。農村“空巢老人”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們進城打工多賺錢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走訪了一些空巢老人,透過走近他們,與他們聊天進而達到調查的目的。在調查中我發現老人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務,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問題是三大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

  在調查中我發現絕在多數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說之感,由於農民工知識和技能的侷限,外出經常做一些髒、累、危險的工作,老人們還時時揹著為子女擔心的包袱。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有種田,種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勞累加上情感孤獨又新增思念、自憐和無助等複雜情感因素,對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他們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養兒防老”傳統思想影響對子女儂賴性強,子女不在身邊,又很少有娛樂活動,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落,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閒、自憐等情感。同時由於自身性格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無味。在調查中發現在一對老年夫婦中,如果其中有一個配偶去世,另一個配偶因為悲傷相隔不久相繼去世。

  農村的空巢老人由於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們又捨不得放棄責任田,特別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錢不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有相當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幹起粗重的農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對於喪偶,子女又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問題更突出,無人照顧,空巢老人突發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傷時搶救不及時,生命也時常受到威脅。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顯得孤獨無助,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還有用電、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脅,還有災情的威脅等等。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4

  一、調研時間: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調研地點:

  重慶市XX區

  三、調研目的:

  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在如今的社會中越發地突出,而他們的生活情況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透過調查,我們可以近距離接觸空巢老人,瞭解他們的生活、思想、困難,從而採取相應措施解決他們的困難。

  四、調研情況

  1、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逐年遞增,老人和孩子漸漸成為了農村地區的主居人群,並且近年人群數量還在增加。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

  以前,農村外出務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為主,老人、婦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現在,打工族攜妻帶子外出漸成趨勢,農村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他們生活上缺乏照料,成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農村地區的主居人群,由於外出務工的子女們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還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們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裡,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在孤寂與憂鬱中度過年年歲歲的老人們,除了未受到他們應該享有的.天倫之樂外,就連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直至與他們的子女永遠的告別。

  2、農村空巢老人問題

  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幾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溫情越來越少。過去在農村經常能看見四世同堂的溫情,如今越來越少,甚至連春節時那樣的溫情也

  越來越少了。據調查,我國農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和寂寞。溫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獨感與失落感,正在從城市向農村蔓延,農村“空巢老人”因為傳統的分家觀念、對於土地的眷戀等等,很少對子女提出太多要求。並且他們還秉持著為了子女,只要自己還能動,就要繼續幹下去,再苦再累也無怨言。而如今的社會又有幾個子女能明白老人們的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難。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的經濟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由於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子女沒有盡到贍養老人的責任,加上我國老年保障體系的不完善,許多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較艱苦。

  生病易,看病難。對於每一個人生病都是在所難免的,何況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們。農村空巢老人在家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子女的託付,難免會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慮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於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雜的手續過程和昂貴的醫藥費嚇得望而卻步,對此,空巢老人們也顯得很無奈。

  3、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分析

  農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國人口、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雖然我國現在在實施計劃生育,但我國的人口數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齡化也較嚴重。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戶也有所增加。此外,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隨著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願意分開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子女們的不盡責使不能老有所養。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和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仍有許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尊老敬老在許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體現,相應的意識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被打亂,嚴重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戶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其次,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最後,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

  4、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解決措施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製度保障,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保證貧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穩定。

  ②醫療衛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要。

  ③加強農村綜合服務型養老機構建設,是農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務。透過以上種種措施,使得農村老人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加強子女盡職盡責意識,提高人們尊老敬老、互幫互助意識透過媒體對廣大人民進行法制道德宣傳,宣傳尊老敬老的先進事蹟,表彰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夠清楚自己的義務,不僅是從經濟上慰藉父母,更要從精神上關愛自己的父母,時常和老人們溝通交流,透過關愛關心讓老人們不會覺得孤寂和憂慮。

  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衛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援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應當引起我們整個社會的關注,並給與相應的幫助,同時,這類問題也應該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憑自己的良心做事,輪到自己的時候才能夠老有所終,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5

  此次xx社會實踐對空巢老人的關注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空巢老人並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決此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過去都為社會創造過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有享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權利,如果一個社會的老年群體晚境淒涼,勢必嚴重影響勞動人口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從諸多方面講我團隊對空巢老人的調研幫扶活動意義深遠。

  總之,在現代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農村留守老人作為老人這一弱勢群體中的一個“脆弱群體”,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為這一群體做些幫助,為促進和諧老齡生活做貢獻,為老齡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1、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郚山鎮黃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該鎮有10886戶,人口3.7萬,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店子村,亭子村,小窪村,卜家莊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黃皿旺村,閉門山村等68個村委會。

  郚山鎮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主的偏僻鄉鎮,產業結構單一,剩餘勞動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黃皿旺村位於郚山鎮的東北方向,距離郚山鎮中心位置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是典型的農村自足型發展方式。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停滯青壯勞動力流失顯現存在上升趨勢,留守家庭在全鎮具有代表意義。

  2、調查方法:

  2011年6月,中*網公佈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資料統計結果,結果顯示了全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增加的態勢。不同於部分學者將調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體系的研究上,本調研團深入基層,親身觸及農村養老機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問卷調查、查閱文獻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鎮醫院的院長、鎮政府秘書長、鎮敬老院的院長做了相關的瞭解。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醫療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負擔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著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透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透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個張爺爺,早上下著濛濛細雨,他獨自一人拄著柺杖提著摺疊椅,走了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料,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四)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透過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女調研的結果顯示84.6%的留守老人身體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老年人的經濟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時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勞動、生活負擔及撫養孫輩的負擔。因此,為了適應這些變化,社會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透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社會對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級政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約有6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程序。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建立美好的生活。

  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絡,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透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結束語:

  老齡化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並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影響國家全域性的一個重大問題。研究該問題的一批專家學者在研究時採用慣用的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但由於部分人資料統計的出入較大,所以多數的研究稱不上典型,結果也就沒了意義。

  在研究農村老人生活現狀這一問題時,團隊初步分析歸納了農村老年人的構成後發現其存在很大共性。考慮到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利於驗證。團隊決意跳出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另闢研究蹊徑,從以戶為單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實證的方法解構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間。

  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四,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戶撫慰活動等。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一紙策劃案,從一紙策劃案到一個暑期的調研考證,從調研考證到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整個團隊一路走來,收穫頗豐,感觸最深的還是"實踐出真知"。

  為期一週的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6

  一、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濱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歲以上的342861人,80歲以上的60263人,100歲以上的85人,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佔人口總數的14.6%,其中農村老人377050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70%,而農村空巢老人又佔到老年人總數的70%左右,約263935人。各年齡段農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別,低齡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較高,隨著年齡增長比例有所降低。農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農村老人問題,人員構成、家庭現狀、經濟保障、健康狀況等沒有多大區別,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問題稍顯突出。

  二、社會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屬以下幾種情況。

  1、有女無兒戶,女兒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為現在的老年人子女,無兒戶較少,所以此類空巢家庭不多,約佔空巢家庭的10%,但問題較多,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尚可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

  2、有兒有女戶,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3、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商業化的程序,兒女外出工作、打工,脫離農村和農業生產,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三、存在的問題

  1、精神慰籍問題。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這些還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著。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見到兒女。平日裡,只能老倆口說說話,或者村裡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確實是很孤單寂寞。

  2、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說,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比如博興縣博昌辦東伏村,有老倆口已經80多歲,女兒外嫁,唯一的兒子與兒媳在東營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條件又不允許將老人帶在身邊,平日裡老倆口相依為命,互相照顧,處境堪憂。

  3、勞務負擔問題。除去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勞務負擔比較重。因為子女外出務工,不能常回家,老人要耕種農田,自己做家務,有的還要幫助兒女照顧下一代,生活的擔子要重一些。在農村,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體沒病,大都參加生產勞動,並且成為農村生產勞動的主要力量。

  四、對策建議

  一是繼續倡導、弘揚孝文化,讓兒女在奔波生計的同時,儘可能多地兼顧父母的感受,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給老人打個電話,經濟上多給予老人些補助,讓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政府跟社會共同努力,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鼓勵、扶持開拓致富門路與專案,讓更多的人在當地就業,客觀上就解決了空巢老人的照料與慰籍問題。

  三是建立、豐富老年活動場所及專案,讓老人們有更多的消遣娛樂方式,彌補精神上的空虛。比如我省從2008年起對農村老年活動室進行扶持,每個活動室補助4000元;鄒平縣長山鎮、高新辦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隊、鑼鼓隊、門球隊等,閒?L之餘自娛自樂,極大地豐富充實了老人們的生活。

  四是依靠農村基層組織,結合農村社群建設,開展託管與照料服務。借鑑城市社群的居家養老模式,對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進行照顧,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篇7

  一、農村留守老人調查背景

  目前,我國民工總數已經超過了一億,形成了舉世矚目的“民工潮”。隨著大量勞動力外出,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對農民工留守家屬們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狀態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留守老人們的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在一些報道中我們時常會聽到有留守老人因過度勞累而癱瘓等問題,而且回家後我看到村裡的老人們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農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狀況依然較差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一般老人和兒子一起生活時開支主要由兒子負擔,但是子女外出後,他們就得自己擔負起生活重任。少數子女每月會給予一定的贍養費,但大部分還是得靠他們自己。因為是在偏遠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經濟情況不允許,所以他們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種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氣或沼氣。由於收入較低,老人們的生能很拮据,一般農村家庭雖說有多個兒子,但是每個兒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強強維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們成了家裡的勞動力,下地幹活,勞動強度加大

  子女在家時總是會幫忙幹一些農活,但外出後,老人們就得自己幹,在農村約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個小時都在忙著幹農活,像是種菜,鋤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戶都會養一些牲畜,因為他們還要靠這些來獲取收入,增添家用,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飼養這些也給老人們增加了勞動負擔。此外,由於婦女外出參工率的增加,而能進城隨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農村兒童據估計在只有5%左右,老人們再度增加了照顧孫子孫女的家務責任。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衛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人到老年,身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雖然醫療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於經濟收入不高,還是存在著“生不起病,拿不起藥”的現象,有病不醫的情況不在少數,由於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能力的考慮,“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大多數農民醫藥費的支出佔了他們收入的絕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醫實在是難啊,因此,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著,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現在通訊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馬上就能得到訊息,大部分老人認為如果通知子女,他們會回到身邊,否則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圍的輿論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一些老人最關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時沒人問,老人們發出了“不求長壽,但求健康”這樣的悲觀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問題

  在調查中顯示出兩種安全問題,一是被欺騙,二用火用電安全。由於老人們的文化水平和鑑別能力的限制,而且現在偽造假幣技術的提升,老人們很難區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張100遠的假鈔,當時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時別人跟他說才發現。老人們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燒完後他們沒有把碳火用灰覆蓋掉,導致事故發生。因此,老人的安全問題還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贍養問題

  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贍養老人更是子女義不容辭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老來之時,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夠開心地度過。大多數子女都是能儘自己的本分去贍養老人的,但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原因在於子女經濟實力本來就不怎麼樣,支付不起對老人的贍養錢,有的雖然也在外打工,但卻搞不到錢,幾千元收入自身難保,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家庭本身開銷也大。當老人有好幾個子女時,由於各家經濟實力不平衡更容易產生糾紛,導致老人的贍養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還有一些兩代人特別是婆媳關係不好的,兩方便會產生爭執。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頭都得不到兒子一丁點的贍養費,媳婦更是認為他自己還有能力去幹活,不需要給。這樣的情況著實令人心寒。農村社會養老體制的不健全也給老人的養老問題增加了難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緒問題

  由於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來,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在農村約64%的老人還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卻是一位孤單一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獨。子女外出雖是為了提高生活條件,但也因此讓老人們感到孤獨、無助。

  三、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一)推進農村經濟改革,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農民工回家鄉發展

  大部分的農民工一年的收入也並不樂觀,再加上物價的上漲,在城市裡任何東西都必須是花錢才能得到,所以他們的生活也並不是很好,而在農村至少自己也還可以種些菜。他們外出的主要原因在於農村無法賺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給他們提供生財、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來發展,在這方面村幹部要做好帶頭工作,積極帶領村民探索,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政府也應給予大力支援,在技術、經濟上給予支援。這樣,不僅能提高村民收入,還能是老人們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減輕老人的勞動強度,使他們安安樂樂地度過晚年。

  (二)村委與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勞動強度

  老人的勞動強度主要體現在農忙時節,因此在農忙時村委可組織一部分離家不遠的子女們回來幫忙,或是讓留守老人的子女們出一些錢僱人幫忙。婦女也外出打工的儘量勸其將子女帶到外地上學,不要將這個重擔留給留守的父母們。

  (三)加快農村醫療衛生組織建設,切實解決老年人的看病難、無錢治病的問題

  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相對落後,老年人看病難,就連吃藥、打針和患病護理都有困難。在農村要普及衛生健康知識,搞好疾病預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大力開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識教育,告別不良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愚昧迷信的行為作鬥爭,提倡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開展健康檢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控制病情發展,降低常見病、老年病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在農村推廣全民健身運動,增強老年人體質,搞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四)要普及用火、用電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戶,瞭解農村用電情況,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裡,檢視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助,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五)要解決老人養老問題,有效保證農村老人老有所養

  一是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倡農村青年為自己和老人辦理養老保險,使農村老人減輕對子女的物質依賴程度,村委或是鄉政府還可以給以適當生活補助。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三是要辦好敬老院,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使人們自覺地做到尊老敬老愛老。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醜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於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於法律手段來解決。在調查中也發現少數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他們也沒能做到尊重子女,對此,老人也應該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做到以禮待人,和諧的家庭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組織娛樂活動

  作為子女,應該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特別是逢年過節時,試著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讓老人們獨自過年,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戲班子唱戲,集中看電影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定期對老人們的心理情緒作一個瞭解。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直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守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很多都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心酸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繁榮的今天,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起努力,幫助、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的晚年生活著想,讓他們衣食無憂,有病得到及時治療,臨終得到關懷,使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溫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