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應該怎麼寫?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1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情緒、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採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佔34.6%,女生佔65.4%。由於在抽樣調查中,充分思考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20xx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採用選取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取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和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於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於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和不瞭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必須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證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佔56.4%,20.5%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明白。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峰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著求職面試的高峰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瞭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關於升學和工作的選取

  在升學和工作的選取上,79.5%的調查者選取工作,11.5%的人選取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取考公務員,還有7.7%的調查者選取了回家創業。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的壓力,鍛鍊自己的潛力。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關於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1%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佔51.3%。可見,此刻的畢業生在做選取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於就業地點的選取

  調查證明,66.7%的調查者選取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並且理解新資訊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儘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有必須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於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閒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3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和內地的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於西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儘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和參加志願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用心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和短視,他們不願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鍊意識不強。學校就應透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和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於薪酬標準

  在待業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xx這一檔上,35.9%的調查者選取120xx-x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佔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證明,大學畢業生期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脫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並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期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關於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2.8%的調查者認為會理解,並準備跳槽,23.1%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5%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後會思考繼續深造。2.6%的調查者還沒思考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於工作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此刻的崗位上工作。64.1的調查者會願意從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願意,19.2%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幹,再思考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取是留意而慎重的,個人興趣和專業在選取工作時是佔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求職資訊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狀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思考自己今後的就業。其中66.7%認真思考過,26.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5.1%的調查者很少再思考,還有1.3%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思考。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和招聘資訊,15.6%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資訊,19.2%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於面試和演示的技巧介紹,說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鍊。有5.1%的調查者期望瞭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說法。藉此瞭解公司的用人機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關於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證明,有大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5%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說明啊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

  9、關於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麼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和企業公司的雙向選取。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取還是很明確的。有53.8%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調查者預計戶口難解決,24.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係7.7%的調查者預計資訊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取,1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取性別歧視說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潛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待業者的潛力包括所學的專業潛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佔總調查的87.1%,技能、特長、品德只佔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待業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於求,屬於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於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係,走後門的現象比較嚴重佔總人數的78.6%,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佔11.3%,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貼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佔10.1%。

  結尾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鬥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後的成長與職業發展。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擇業心態,本人的推薦是、

  一、大學生畢業後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必須程度上飽和,此刻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於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資訊和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說好關係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鏽的;而只有潛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裡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潛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潛力的人,成長的舞臺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係,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忙對你來說很重要。

  四、在選取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資訊。人才招聘會每週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資訊,對於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資訊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資訊,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和才華。

  五、要敢於應對挫折,不放下,不服輸,要敢闖!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說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能夠說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鍊各方面潛力,不僅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完美的未來。

  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2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給本來就就業困難的我們更添了一層霜。如今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為積極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11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10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而09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公司倒閉,而在XX年年,民營企業公司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公司萎縮明顯,企業公司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10月,各大企業公司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 很多大企業公司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公司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著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XX-20xx年5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29.10%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 41.33%、43.55%和5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5%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於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公司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型別,僱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僱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佔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56%。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5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公司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5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10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5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5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公司,不願到中小企業公司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公司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公司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透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援,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階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資料說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透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3、連續提高糧食價格,擴大需求,穩定就業。每逢經濟調整,農村轉移人口會自然減少,為城鎮就業減輕不少壓力。最近國家宣佈從20xx年新糧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可使全國農民一年增收2600億元,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調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農民工會回到農村,糧食提價將提高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並切實幫助他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日子;這項政策也將有效改善農民的生存和發展條件,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鳥之功。如果能在已經宣佈的提價之外,宣佈20xx年每年提高最低糧食收購價5%以上,有利於讓農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穩定預期,使擴大農民消費的效果更顯著。

  調查結果表明,我們畢業生就業形式比較嚴峻,困難重重,但是從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來看我們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