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精選9篇)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精選9篇)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希望能幫到你!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

  一、前言

  1、【調查背景】: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

  2、【調查目的與意義】: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透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3、【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4、【調查地點】:滄州市

  5、【調查物件】:滄州市各大高校學生

  6、【調查過程】:首先設計調查問卷,然後到各高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後,做資料分析,歸納與整理。

  二、正文

  1、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大學生就業難,遍地都是大學生。每到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得去招聘會擠,到頭來可能有些人花了錢進入會場,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在太難了。”很多應屆畢業生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慨嘆。據估算全國至少有80萬名畢業生要面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很明顯,我們人才缺口大和大學生就業難形成一個矛盾,當高教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失調時,便會出現一個“擴招怪圈”: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後層層擴招——就業矛盾“後推上移”——高一層次畢業生擠壓低一層次的畢業生,層層擠壓,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更趨嚴峻——繼續加速擴招。如此形成惡性迴圈,容易引發教育通脹,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矛盾被“後推上移”,隱患將日益凸顯。而且會加劇人才“高消費”現象,大馬拉小車,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2、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資料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就這四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校看來,“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並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為“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恆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

  總是意味著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為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希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②、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裡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說話辦事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交際公關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3)社會原因

  ①、出口減速。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出口。有研究證明,在中國經濟外向度較高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出口每波動1個百分點,將影響中國18萬~20萬人的就業。受負面影響較大的主要有紡織服裝、製鞋、玩具、摩托車、傢俱、照明器具、腳踏車等出口依存度較大的行業,而這些行業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②、從緊的貨幣政策。開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企業資金的獲取難度加大,投資受到約束。全國工商聯最新的調查顯示,一季度全國稅收增長33.8%,而私營企業稅收增長33%,低於全國整體0.8個百分點。這是自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來私營企業稅收增幅第一次低於全國水平。作為吸納就業的主體,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就業產生衝擊。

  ③、企業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價格均呈上升趨勢,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兩稅合一等政策,也會提高出口型企業的生產成本。《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人工成本。目前來看,受成本上升影響較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此對就業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4)學校原因

  ①、調查發現一半以上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不滿意。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數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已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時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生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學校的專業設定。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定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經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定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主觀調動,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定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共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3、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和建議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①、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②、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③、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④、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①、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裡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①、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②、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絡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④、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三、結束語

  關於大學生就業出現的問題複雜多樣,調查具有侷限性,不能準確反映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所提出的建議只適用於部分人群,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的背景與目的

  加強與訓練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以及提高學員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瞭解近年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畢業後工作、就業、業務狀況以及社會適應情況,和社會用人單位對最近的高校畢業生認識與評價。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廣州電大調查課題組特意組織了本次調查。對20xx--20xx年的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質量進行了調查,調查針對20xx--20xx屆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和工作後的實際情況,採取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式進行。

  二、社會調查的過程

  我國在1998高校年畢業生數量為108萬,之後開始擴招。20xx年統計部門給出的資料是559萬。10年後是5倍多的數量增長,在如此龐大的畢業生數量中,他們進入社會時碰到了哪些問題?工作能否合適?他們能否勝任工作?而人單位對他們評價怎樣?透過本次社會調查,我們不僅是對高等教育最好的實踐環節教學調查,也是極其寶貴的社會資訊反饋。本次社會調查物件是於20xx年的本科畢業生與其用人單位,具體過程及相關內容整理如下:

  (一)調查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本次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質量調查時間為20xx年9月18日,調查地點廣州白雲,本人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發放問卷以及訪談。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份,回收5份,有效2份。

  (二)物件

  20xx年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及其用人單位序號12畢業生名艾文光陳秀輝畢業學校孝感學院孝感學院所學專業材料化學材料化學畢業時間20xx20xx用人單位紹興福萊包裝亨斯曼紡織染化。

  (三)調查的內容

  我首先對調查問卷的內容進行了解,問卷分為:畢業生本人和用人單位兩版共8頁,然後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得到最前沿,最準確的調查資訊,再透過對所得到的問卷進行統計和分析,從而得出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質量及相關體會、建議。針對畢業生的調查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項:個人基本情況、就業與工作狀況、綜合素質與作用,本科教育狀況、本科教育改革建議;針對畢業生用人單位的調查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項:畢業生的專業精神、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畢業生的溝通能力、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對高校培養建議和希望。

  三、社會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基本情況及就業狀況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透過查詢得知教育局20xx年當時的高校畢業生有495萬,就業人數有351萬,就業率70%。其中各科就就業率為:農科78%、理科工科管理50%、法律教育媒體38%。畢業生的數量仍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在增長,教育局給出20xx年的招生規模為大學生570萬、本科生42.4萬。事實顯示畢業後難找工作和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當時至當今政府與畢業所重要的問題。而畢業後女同學要比男同學更難找工作,因為剛畢業的女生很快就要面臨結婚生孩子的問題而大多數企業並不願意承擔這些假期與薪酬。在已就業大學生當中從事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大部分不對口,只有部分畢業生對所從事的專業有關聯或對口。在我調查的5名物件中專業完全不對口、或從事行業根本不是所學專業的有3名、部分對口的有1名、完全對口的僅有1名。月收入20xx-4000的居多,畢業第一份工作拿20xx以下或和當時中專畢業生拿同樣工資的的還大有人在。

  (二)企業與用人單位對當代大學生的評定與原因

  近5年社會與用人單位對一線大學的大學生和本科生的質量評定還是不錯但有緩慢下滑的趨勢。而普通大學專科類的是逐年下滑,誇張點可以說是直線下滑。原因是教育改革後把教育商業化,大學大量擴招後硬體設施、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甚至大部分企業都知道普通大專畢業生的質量和同一專業的中專畢業生是一樣的,對此我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釋:本人於20xx年中專生物製藥畢業,當時學校也是吉林農業大學的生物製藥專業函授點,有一班生物製藥大專科類的學生,可以肯定的說當時我們所學的科目與教材幾乎完全是一樣的。而當時用人單位明確表態“既然所學的知識與專業連教材都是一樣的我為什麼不選個相對廉價的反正都是沒工作經驗”。很多單位表示寧可高價僱傭在同行有多年工作經驗者哪怕沒什麼學歷的也不願意低價僱傭應屆畢業生,因為單位更看重是有工作經驗的。幾乎所有企業高層和管理者都共同認為現在普通大學生很多,要招並不難。

  (三)近年應屆大學、專科、本科生質量

  由於剛步入社會基本沒什麼工作經驗可談,而在校期間大多數學習的只是理論知識,工作時才發現學與用根本不是那回事,很多學到的東西沒用到,要用到的東西很多沒學。80後的獨生子女居多,很多從小就嬌生慣養,起初開始在外地工作時食宿都難以自理常常搞得自己生活一團糟。本科畢業生剛進單位時心高氣傲、工作粗心大意。但有一樣不錯的就是他們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在進入社會後的碰壁與摸黑再加上外在條件的壓迫,使得大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磨礪後的短時間內中迅速適應社會、融入了工作與生活。

  (四)高校的教育情況

  教育改革後把大學教育丟向社會投進市場,商人以盈利目的打著商業化的旗子他們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瘋狂的礦建大學,一座座二線三線的大學崛起,大部分校的教學質量很差(原公立一線大學除外畢竟佔少數),由於想利潤最大化就不斷的壓縮教育成本,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有的說校內有多少什麼名師,但這些大多數是在校外臨時請回來的外援而已。不少學校往往一個導師要帶二三十個學生、有的甚至根本不具備到導師的資格。部分講課的老師是其實是廉價僱傭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學生做所謂的實習老師,試問這種老師他們的資歷有多少知識能傳授於學生。更可笑的是所謂大學內部考試機制,教師為衝教育質量提前一兩天發放試卷答案讓學生背,考試時在發放同一份試卷讓學生在捲上默寫,每個學期末各科基本都這樣重複,而本科畢業論文呢,經濟法學類的是上網查詢東一段西一段找出來合體修改一些然後上交。這樣的教學質量從何而來?敞開教學質量不談,你知道這些年有多少曾經成績優秀的辛辛農民子弟在高昂的學費面前,他們高中學業沒到一半就已毅然決定放棄了高考,選擇了直接進入了社會。

  四、社會調查結果與結論

  (一)效果與體會

  調查實踐是學習的一個過程,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調查中真實得知近年大學生的教育和工作狀態,也瞭解用人單位對其的看法。現在所有的大學基本都無一例外的變為了專才或專科教學。畢業生大部分都認為學校學習時理論知識過多,而實踐知識嚴重不足。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大多數則表示如今並非過於看重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畢業生的人品與個人道德操守。

  (二)建議和對策

  我認為教改革中,並不能把大學生的質量也改了。應把如今大學的專才教學轉型為通才教學。因為如今社會更容易接納通用型人才,所以在國外並無專業不對口這一說。其實很多工作知識都並非在學校學得到的而是在進入社會與崗位後的2到3年內所學的才是最為重要。那為何高校不能大量的培育通用人才。而大學生本身應注意修練自己的品德品性,入職後注意自己的個人職業道德與操守。用人單位應給眾多畢業生一個更廣闊的舞臺。

  五、結束語

  本次調查瞭解到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之大,希望政府部門注意並保障其就業率。而對教育部門的領導與工作者們我希望研究出真正適合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對校方我真心的希望你們不要忘記了教育的本質,而且教育要德才兼備先育道德、後育才能。而廣大畢業生面對社會、家庭、工作壓力時應繼續保持信心與幹勁,畢竟大學學習只佔人生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靠日後的經驗與積累,只要有信念人生就一定輝煌。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3

  一、前言

  三月,畢業生又迎來就業的新一輪浪潮。畢業生們是否都做好了足夠的準備,是否都有足夠的自信去迎擊挑戰?作為一個在師範院校的非師範院系,儘管我院一直堅持“培養一專多能的新世紀人才”的辦院宗旨,但由於學院成立時間短,規模小,教育教學資源短缺,學校資金扶持不足,造成了我院學生專業優勢不明顯,導致學生就業壓力大。

  為了更好地明確今後我院人才培養的主流方向,學院調研部組織了這次調查,旨在透過深入地瞭解和分析我院畢業生的考研就業狀況以及反饋資訊,為我院的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為學生的就業之路保駕護航。

  二、調查結果

  調查方式:專題調查問卷

  調查時間:20xx年3月

  共發放問卷125份,回收92份,回收率有74%

  國際金融危機雖已形勢好轉,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穩定因素還有很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面對如此形勢,06級的畢業生是如何做出畢業後的選擇的呢?

  1.就就業情況來說,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58%的學生選擇了直接就業,而選擇繼續深造的達到了20%,同比去年增長了8%。先工作後深造的卻只佔據了13&,對比於去年的32%可謂是高調走低。由此看來選擇就業的還是大多數學生的首選。

  光電是一個科技與時代相結合的產物,但其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不很明朗,據已就業的學生反饋回來的資訊顯示,45%的同學的工作屬性是技術員,32%的同學是技工。而工作屬性為公務員、辦事員、文員和財務人員的則寥寥無幾,對於還在求職的同學所期望的工作屬性中,絕大對數同學選擇了公務員。看來,專業的侷限性對學生的就業方向有很大的影響,而畢業生的求職目標還是以穩定型為主。

  薪金是就業與未就業的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畢業生工作的優劣和其今後生活質量的問題。有將近70%的學生的工作收入停留在了2000元至3000元之間,比去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雖然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不難看出,本科畢業生對薪水的要求是越來越趨於理性化的。月薪3000元至4000元的只佔了14%,現實是殘酷的,本科畢業生應該對自身價值有清醒的認識,在現實面前,只有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學好專業知識卻又不拘泥於本專業,讓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拓展,才是王道。

  對於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的對口問題。調查顯示,其對口率與不對口率幾近相同,這表明:一方面,專業的侷限性給了學生找對口工作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就業形勢的不容樂觀以及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不盡合理也讓對口率一直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市場是宏觀的,學生只能從自身方面解決,努力學習、實踐,把自己培養成一專多能的人才,提升個人價值,使自己在多變的就業浪潮中能夠乘風破浪,在嚴峻的形勢面前能夠披荊斬棘。

  對於已經就業的學生,他們是否對自己的工作情有獨鍾呢?從調查情況來看,55%的同學對自己的工作持較滿意的態度,而不滿意的佔據了15%,臨時性就業的有20%,僅有10%的同學是對自己工作很滿意的。看來,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還得靠個人能力和自身的價值了。而這些資本就是你在大學四年期間的積累。學校提供的資源和機會要充分地利用和把握,而不是一味地迷茫、惆悵或者是怨天尤人。自己的價值靠自己提升,是金子你就要讓它發光。

  2.就業準備。

  哲理說“不打無準備的仗”。招聘如戰爭,只有經過歷練,提升自己的“戰鬥力”,知己知彼,隨時整裝待發,才能一舉拿下勝利。從這次的調查結果看來,畢業生們認為求職前必須具備的能力所佔的百分比分別是過硬的專業知識、良好的素質43%,簡歷的撰寫、對企業的瞭解為29%,面試技巧為28%。由此觀之,專業知識與個人素質是首要的,學院可以考慮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和輔修、雙修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有足夠多的機會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發掘自身各方面的才能。當然,對於學生來說,在追求輔修、雙修等多能的機會的同時,首先要學好本專業知識,可千萬不能捨本求末。

  另一個問題就是求職技巧,學生可透過網上學習或者選修求職技巧課程來獲得相關的知識,學校也應多開展就業指導課、講座、座談會、求職技巧培訓月等多種的形式來加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著力提高畢業生的求職技能。但僅僅有理論是不夠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院應新建一些實習基地,學校應適當增加新建實習基地的建設經費,在政策面上也應予以傾斜,在學校資源、教改課題等方面制訂優惠政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就業。

  “成功只青睞於那些有準備的人”這句話不假,但有了準備,還要掌握招聘資訊、懂得抓住機遇。那麼,畢業生們獲取招聘資訊的途徑都有哪些呢?調查顯示,透過電視、報紙和網路等媒體獲取資訊的佔到了46%;人才市場介紹的達到了31%;親戚朋友介紹的有21%。而選擇其他途徑的只有2%。看來畢業生獲取資訊的途徑還是比較有限的,這與學校提供的就業資訊以及就業指導不夠是有一定關係的。所以希望學院能夠增設更多的實習基地,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習,去了解企業崗位知識。學院還應多聯絡企業,多開辦幾場招聘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資訊。

  在“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阻礙是什麼”這個問題中,46%的學生選擇了專業知識缺乏的選項。如此大的比例可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並沒有努力去學好自己的專業,所以就業時才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望後來者引鑑。當然,學院的專業課程的開展和安排的合理性問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學慾望也有很大的影響,學院應制定一套宏觀的,系統的,科學的,有效的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專業建設,加大力度促進體現著新興、交叉、綜合為特點的學科專業的發展。對企業招聘崗位不瞭解和麵試發揮不理想是畢業生們的兩大障礙,分別佔了24%和11%的比例,這說明了學生求職前的準備沒做好,過來者需吸取教訓,後來者宜引以為鑑。

  就一般情況看來,用人單位都關心畢業生的哪些條件呢?報告顯示,專業技能第一佔51%,這仍然昭示著,本專業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學好專業知識是必須的。個人素質及社會經歷佔了29%,也就是說,大學生應該學習、修養、實踐並重,要做一個各方面綜合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3.就業意見。

  大學文憑是找到理想工作的一把鑰匙,除此之外,哪些證書對就業也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的呢?很多人說,英語、計算機、駕照是現今就業的三件寶。果不其然,據畢業生們的反饋資訊顯示,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證分別佔所有選項的30%和22%的比例,可見,如今企業對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計算機證書成了大學生就業必備的法寶。此外,獎學金證書和“優幹”、“三好學生”證也佔據了很大的比例。企業對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成績也是很重視的。如今不比以前,一個大學畢業證就是就業的通行證,要想得到理想的工作,平時還是要重視學習的。或許,教師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創新講堂,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激發點,自覺學習。

  調查顯示,21%的同學對本專業表示樂觀,同時也有20%的同學對本專業毫無信心,但更多的同學對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15%的同學則處於迷茫狀態。由此,不難發現,我們專業的情況的確不容樂觀。我們專業開辦歷史短,經驗不足,在起步階段比較艱難,迫切需要學校、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設立專業及其實踐教學場所的建設,以加強專業實習基地專項經費的開拓和建設。依據就業市場的需求、本校辦學實力及生源的質量,科學務實地適時調整專業的設定和人才培養定位。

  學校的就業指導是學生順利就業的一大關鍵。那麼畢業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是否滿意呢?調查結果讓人吃驚,僅有19%的人是滿意學校的就業指導的,高達31%的人持不滿意態度;而最高的45%的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不怎麼“感冒”。由此觀之,學校的就業指導確實不到位,沒做到讓大部分學生受益。學校應該建立一套全程性的完整的就業指導體系,院系將該項工作作為學院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切實加強領導,落實“一把手”工程。形成“學院領導總負責、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主管、各年級輔導員負責落實”的人人關心就業、共同促進就業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格局。在學生大一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方向,引導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大二、大三時,側重學業指導;大四時,對學生進行就業心理調適、擇業技巧、面試注意事項以及誠信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引導畢業生進行合理定位。

  三、結語和建議

  (一)師兄師姐對學弟學妹們的真誠的建議: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方向和源動力。在大學這個浩瀚的海上,要有方向,併為之不懈努力,才能到達目的地。具體說,要掌握本專業的學習,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有餘力者,可嘗試學習其他專業技能。同時,要多瞭解形勢,積極加入實踐的隊伍中,並多爭取實習機會,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使得在今後的面試和工作中能夠脫穎而出。

  (二)畢業生們對學校和學院的建議:希望學院能合理、科學的安排親貼時代發展的專業課程,多給學生創造實驗和實踐的機會,積極擴充套件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聯絡,並加大對本專業的宣傳,給學生提供全程性的較完備的就業指導體系。學校則應著重非師範類專業的宣傳,擴大我校非師範專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度,同時也要在政策、經費上加大對非師範院系的支援。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4

  我們就大學生就業理想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xx,30%的人選擇在20xx—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於畢業後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資料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背景

  隨著20××年我校08級大二同學的實習生涯拉開帷幕,各種各樣的就業情況也擺在了我們面前。針對這一情況,特作出一份畢業生就業情勢分析報告。

  二、調查目的

  對這一情況進行調查,從而使畢業生能夠看清當前社會的就業現象、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時候能有所準備,很好地應對各種情況。

  三、調查方法

  1、調查地點: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3、調查物件:淮北職業技術學院08級實習生及在校生

  4、調查方法:抽樣調查

  四、調查內容

  1、我校待畢業生就業情況

  今年3月份剛來到學校就已經感覺到那種就業的氣氛了,學校開始向我們介紹一些以前我校畢業生的實習單位並且零星的有一些企業來我校招聘了。但一開始的招聘會最終被招走的人很少。通過了解原因有以下幾點:

  (1)那時候的我們大多數其實還是沒太在意的,反正知道了這學期就要出去實習了那就在學校多呆一些日子吧,而且也從上屆學長、學姐那裡聽說不管在哪,後來都覺得還是在學校最好。所以,就多享受一下當學生的好吧。

  (2)開始的招聘會對於我們來說只能像是一個對以後找工作所做的一個鋪墊吧,知道找工作是怎麼回事,漲點找工作的經驗。

  (3)對於校園招聘,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從一些人口中知道,其實是把沒有一點工作經驗的我們當苦力,根本學不到一點東西。所以,我們都在等,等有好一點的工作。就像買東西“貨比三家”一樣。

  (4)還有的是因為家裡面可以幫忙找到工作、或是嫌遠,還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試等。

  介於這些種種,學校最終留下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之後,一次算是比較大型的招聘,在我校財經系就招走了六七十人,可能這時候大家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了吧,而且和自己的專業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聯絡,算是專業對口吧。招聘的人是以前的學長,可靠,且有他的成長經歷可以有動力去那裡拼搏!

  而4月25號我校組織的一場擁有154家大小企業參與招聘的招聘會為我校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60%~70%當時沒有找工作的都去參加了,其他同學也都去奔赴各大人才市場。在五月中旬08級的我校學生基本上都有了實習單位。

  2、社會其他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目的

  為近距離了解我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同時為了解學院教學及就業指導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模式,提高辦學質量,外國語學院創業就業部進行了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研究。

  二、調查物件和方法

  1、調查物件:外國語學院20xx屆畢業生。

  2、資料收集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在網上向畢業生髮送《湖南農業大學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瞭解了20xx屆畢業生的就業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10份,有效率x%,調研可信度高。

  三、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對本人工作狀況的評價

  1、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屬於民營企業,具體情況如下:

  在x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現在的工作單位屬於?”,有1名畢業生選擇黨政機關,佔比x%;28名畢業生選擇民營企業,佔比x%;8名畢業生選擇高校,佔比x%;16名畢業生選擇金融單位,佔比x%;x名畢業生選擇三資企業,佔比x%;9名畢業生選擇國有企業,佔比x%;30名畢業生選擇其他,佔比x%。

  2、多數畢業生從事於與營銷相關的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現在從事的工作是?”17名畢業生選擇教學,佔比x%;21名畢業生選擇管理,佔比x%;2名畢業生選擇設計,佔比x%;14名畢業生選擇生產,佔比x%;35名畢業生選擇營銷,佔比x%;20名畢業生選擇其他,佔比x%。

  3、大多數畢業生都對現工作的單位比較滿意,滿意度達x%,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對現工作的滿意度為?”19名畢業生選擇非常滿意,佔比x%;30名畢業生選擇滿意,佔比x%;49名畢業生選擇比較滿意,佔比x%;12名畢業生選擇不滿意,佔比x%。

  4、多數畢業生認為現工作的崗位基本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現工作崗位能否發揮您的才能?”21名畢業生選擇能充分發揮,佔比19%;32名畢業生選擇能發揮,佔比29%;45名畢業生選擇基本能發揮,佔比x%;12名畢業生選擇不能發揮,佔比x%。

  (二)對學院教學工作的評價

  1、絕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院的師資隊伍結構設定合理,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學院師資隊伍結構”40名畢業生選擇很合理,佔比x%;45名畢業生選擇合理,佔比x%;22名畢業生選擇比較合理,佔比20%;3名畢業生選擇不合理,佔比x%。

  2、絕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院的教學水平高,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學院教師的教學水平?”44名畢業生選擇很高,佔比40%;58名畢業生選擇高,佔比53%;7名畢業生選擇一般,佔比6%;1名畢業生選擇不高佔比1%。

  3、絕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院的課程設定比較合理,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學院的課程設定?”43名畢業生選擇合理,佔比39%;58名畢業生選擇較合理,佔比53%;9名畢業生選擇不合理,佔比8%。

  4、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院的教學方法比較合理,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學院的教學方法?”39名畢業生選擇合理,佔比36%;61名畢業生選擇較合理,佔比56%;10名畢業生選擇不合理,佔比8%。

  5、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院的教學手段比較先進,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學院的教學手段?”35名畢業生選擇先進,佔比32%;66名畢業生選擇較比較先進,佔比60%;9名畢業生選擇落後,佔比8%。

  6、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院的學習風氣好,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學院的教學手段?”51名畢業生選擇很好,佔比46%;43名畢業生選擇好,佔比39%;13名畢業生選擇一般,佔比12%;3名畢業生選擇不好,佔比3%。

  7、我院畢業生對學院的總體教學工作的滿意度達93%,滿意度較高,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對學院的教學工作總體滿意度為?”有56名畢業生選擇非常滿意,佔比49%;43名畢業生選擇滿意,佔比35%;9名畢業生選擇比較滿意,佔比9%;2名畢業生選擇不滿意,佔比7%。

  (三)對學院就業工作的評價

  1、絕大多數畢業生認為我院就業資訊釋出及時、到位,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我院就業資訊的釋出?”76名畢業生選擇及時,佔比69%;32名畢業生選擇比較及時,佔比29%;2名畢業生選擇不及時佔比2%。

  2、畢業生對我院的就業專場招聘會的開展滿意度達94%,滿意度較高,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對我院招聘會開展工作的滿意度為?”56名畢業生選擇滿意,佔比51%;47名畢業生選擇比較滿意,佔比43%;7名畢業選擇不滿意,佔比6%。

  3、畢業生對我院的就業工作的滿意度達94%,滿意度較高,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對學院就業工作開展的滿意度為?”46名畢業生選擇滿意,佔比42%;57名畢業生選擇比較滿意,佔比52%;7名畢業生選擇不滿意,佔比6%。

  四、調查總結

  本次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在對本人工作狀況的評價方面:對於工作單位,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屬於民營企業;對於從事工作,多數畢業生現從事與營銷相關的工作;對於現工作滿意度,大多數畢業生比較滿意。在對學院教學工作的評價方面,無論是師資隊伍結構、教學水平、課程設定、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手段,絕大多數的畢業生比較肯定學院的教學工作,對學院總體教學工作的滿意度較高;在就業工作方面,大多數畢業生認為我院的就業資訊釋出及時,招聘會開展到位,對我院的就業工作滿意度較高。

  透過本次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活動,我院具體瞭解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獲得了畢業生對我院教學工作的真實評價。針對此次調查的結果,我院將採取更多措施,促進我院教學工作與就業工作質量的提升。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7

  一、調查目的: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型別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並且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二、調查人:xxx

  三、調查物件: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2015年xx月xx日--2015年xx月xx日

  五、調查方法:透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資料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內容:透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瞭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為現在什麼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說明,社會並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鬥,都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麼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為自己的專業。

  社會上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於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讚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鍊能力、展示才幹的舞臺。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為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幹、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為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為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競爭更為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幹,勇敢拼搏,艱苦奮鬥,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侷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援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後並沒有被斷了後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鍊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為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為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而大部分群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著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為了能夠在不遠將來的職場生涯中運籌帷幄,我們大學生還應該具備以下素質和能力:

  1、自我決策能力

  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能力。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要靠自己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能力的一次檢驗。在未來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老師給你作指導,而必須靠自己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重要的。

  2、適應社會能力

  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現實生活常常不盡如人意,五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使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眼花繚亂,很不適應。大學畢業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常常產生不安、不滿的情緒,而常常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大學生卻忽視了適應社會這個前提。人類文明總是在繼承與創新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適應社會,正是為了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適者生存,生存正是為了發展。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退縮,更不是對消極現象的認同,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3、實踐操作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比如,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豐富的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因此,大學生應注意克服只注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傾向。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仍以教師這個職業為例,許多用人學校在挑選畢業生時,往往注重的是畢業生的試講能力和試講效果,而不只是他們的專業考試成績。

  4、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一個人想讓別人瞭解你,重視你,更好地發揮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現自己的能力。要準確表現自己,就離不開出色的表達能力。不僅在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後,會立即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在求職擇業的時候就會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寫求職信、自薦信、個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員提問,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較強的表達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遠不如學校中的同學、師生關係那麼簡單。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要與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協調好工作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影響著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就。因此,大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表明,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它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隨著時代的發展,純書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

  以上主要是從普遍性這個角度來談大學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的技能,此外,大學畢業生如能撐握一技之長,諸如文藝、球類、駕駛等等就更能增加順利就業的砝碼。

  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就是這方面人才的後備軍,我們有能力、有責任、有信心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美好!

  九、調查總結與建議:

  雖然時下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階。但這也是社會發達的一種表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發展的必然。說明了國家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再者,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相比下,時下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世界屬於我們,未來也掌握在我們手中。瞭解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要做的,這會讓我們懂得社會最新的發展動態,時刻做好準備。透過這次調查,我們更加清楚了自己社會地位,身為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我們在校大學生一定會珍惜大學階段的學習機會,把握年輕的大好時光,讓今天的大學校園更美好,更燦爛;我們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社會的步伐,讓明天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揚眉吐氣。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8

  對大學畢業生來說面對最多的應該是“就業、擇業與創業”這一系列的詞彙,然而對初次接觸這些的大學生來說或多或少有些措手不及,加之如今激烈的就業形勢,隨之而來所產生的是大學生不同的就業心理。

  大學畢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未來社會中堅力量的重要來源,其發展狀況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潛在的不可忽視的社會意義。然而,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以大學畢業生為代表的當代青年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而大學生所面臨的困境更是多重的。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承受著就業方面的巨大壓力,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壓力的主要誘因。由於大學畢業生自身的期望值和就業市場存在著較大差距、市場供需存在巨大缺口、用人單位過分追求高學歷要求過於苛刻、教育體制和學校方面的問題,當然還有大學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問題,使得大學畢業生在這時期承受著就業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前還面臨著學校學業方面的壓力。此時他們面臨著畢業論文或論文答辯、畢業考試、考研等問題。在這種種壓力之下,大學畢業生的心理和行為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據國內有關文獻報道,大學畢業生心理問題不是最多,確是最重,因而大學畢業生心理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而這其中,就業心理更值得高度關注。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往往並不是由單一的因素引起的,它是受個體自身及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所有這些因素中,壓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就業在壓力這一重要因素中又首當其衝。然而2014年又是不同尋常的一年,以2014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投行宣佈破產為標誌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金融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虛擬經濟危機迅速波及實體經濟。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中國,雖然保持經濟穩定的基本面,但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經濟低迷、出口下降、需求不振、價格跳水、經營困難……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寒冬”正呼嘯而來。

  金融海嘯的危害才剛剛開始,大學生成為就業市場上最直接受害者.....在求職市場飽受令人寒心的冷遇,相當多的大學生開始選擇繼續留在學校深造或然而更多不怕“冷”的應屆畢業生則繼續在求職“戰”場上,尋求著自己未知的求職之路。

  在這次的“金融危機”影響下,原本就已愈發嚴峻的就業壓力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更造成了大學畢業生不同的心理影響。

  總的來說,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有些同學可能還具有一些其它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因此,如何改善和引導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然而金融危機的突然來襲,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凸顯並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1)就業心理壓力增大,情緒普遍有焦慮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使就業問題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各年級學生都存在,金融危機的出現無疑是雪上加霜。個人前途與就業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大學生畢業前心理壓力較過去有明顯增大,主要原因是畢業方向的選擇、就業、考研、戀愛分合、大學中不愉快經歷、離別感傷、突發事件、經濟條件等衝突和事件;女大學生心理壓力大於男大學生,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高於城市學生。

  焦慮則是由於擔心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因自卑、自負和怕苦等原因遭遇的求職失敗而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是由心理衝突或遭受挫折引起的,是一種複雜情緒的反應。焦慮在則有是主要表現為:大學畢業生既希望謀求到理想職業,但又擔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害怕自己擇業上的失誤會造成終身遺憾而對擇業準備感到無所適從;害怕被用人單位拒絕以至於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付諸東流等等。這些都是大學畢業生容易出現的問題。

  而“80後”大學生對風浪和挫折體驗相對較少,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較差。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很不穩定,大多數畢業生都處於一種煩躁狀態中。平時很多學生常把一個詞掛在嘴邊:鬱悶。其實,在心理學上,鬱悶是焦慮的代名詞。在就業的初期階段,畢業生最突出的問題是目標焦慮,即現實能否達到心理預期值。受金融危機襲擊,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原本對自己比較有信心的同學也開始擔憂起來。透過調查我們發現金融危機前15%的畢業生都對自己的就業很樂觀很有信心,60%的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比較樂觀、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機後亮相數字分別下降到6%和27%,而越來越迷茫的人則由13%上升到44%。

  尤其是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像金融業等。受這次危機影響最大的就是金融行業,以美國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開始了裁員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高薪以及無法比擬的行業優越感,在中國,從業中的部分金融精英們正在選擇抽身,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因為其他工作顯得更加有利可圖。原本很牛氣的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們現在也擔憂起自己的前途來了。

  (2)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大學生都有一種“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心理,因此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大學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條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工作,而不願到急需人才但條件艱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層小單位,過分地考慮擇業的地域、職位的高低和單位的經濟效益。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嚮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並一廂情願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自己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可是現實就業崗位大多不像大學生所想象得那麼美好,因此當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併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偽等心理問題,並可能導致擇業行為的偏差。

  (3)就業心理期望明顯降低

  在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形成鮮明對比的情況下,大學生對就業的心理期望也明顯降低,主要表現在對就業起點工資的要求、在求職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因素、對基層工作的態度、工作是否專業對口、對首選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要求等各方面要求都有所降低。例如,畢業生在起點工資方面普遍降低了500到1000元的要求。而對基層工作以前沒有考慮過現在開始考慮的人佔8%,連同一直在考慮的共佔19%近20%,一改以往基層工作“冷門”的情況。另有9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只要跟專業有關聯即可,不需要專業絕對對口。金融危機前43%的畢業生對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有具體要求,而金融危機後這一數字下降到29%。而對首選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沒有特別要求的由18%上升到34%。

  (4)自負心理相對減弱

  所謂自負心理是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部分大學畢業生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思想不夠解放,認為考上大學就等於跳出“龍(農)門”,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畢業時即脫離“苦海”,理應得到豐厚回報的職業。特別是一些家庭環境不錯、社交能力強、參加社會活動較多、接觸面較廣的學生以及熱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優秀大學畢業生,無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種優越感,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自視清高,在求職擇業時好高鶩遠,結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失去良好的就業機會。金融危機影響下,即使再優秀也要冷靜地想一想。很多很優秀的同學在被問到關於是否創業的問題的時候,他們態度都很謹慎,“現在找工作都這麼難,開公司又談何容易”。原本有創業計劃的同學也發現創業並不是一腔熱情就可以,“現在市場不景氣,還是先找份工作積累些經驗,等經濟復甦了再考慮創業”。

  實事求是地說,大學生找個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一個理想的工作。作為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沒有必要“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也沒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縮不前或自暴自棄。

  個人觀點:

  制定一個長達十年的人生髮展規劃。從第一次就業開始到後面10年如何發展,都要有一個計劃。制定職業生涯計劃不宜過於短暫,也不宜太長。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應考慮“三性”:對職業的適合性、對個人的興趣性、對社會的現實性。要敢於去做自己認為可以做的事情,認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確的人生髮展規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同時,應該根據自己所學知識以及感興趣的方向,找準自己心儀的工作或發展方向。要明白你適合做什麼,你能為社會奉獻什麼。以平和的心態合理定位,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此,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就業路上的曲折,多些順暢。

  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9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著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裡,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資訊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溫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裡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資訊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絡,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絡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說: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裡,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裡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資訊和就業途徑

  透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資訊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說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這說明在學校裡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透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資訊。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路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透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溫州做調查的侷限性:在溫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透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透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透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說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踐xx年的暑期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踐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透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踐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踐中去。除了傳統的實踐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踐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裡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多了,有的透過聯絡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踐分隊,帶領著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裡的高階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資訊,透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踐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透過網路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物件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透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著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裡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裡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踐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踐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援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