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市把實施“民營化”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這既是對全市經濟發展實際進行深入研究後得出的科學決策,也是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對提前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關於全市民營經濟情況調查。為促進這一戰略決策的深入實施,我們在分管主任的帶領下,對民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調查認為,近年來,我市對民營經濟發展高度重視,透過招商引資、改革改制、放寬政策、降低門檻、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最佳化經濟結構、增強發展後勁,提供就業崗位、增加群眾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名副其實的“中堅力量”。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經營領域不斷拓寬,行業結構逐步最佳化。民營企業的投資領域和經營範圍由過去的商業、餐飲業、維修業等逐步向工業、建築業、種植養殖業、交通運輸業擴張,由傳統的加工、流通、服務向科技、文化、資訊等產業延伸,呈現出多領域滲透、全方位發展的態勢。經營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發展、租賃、買斷、合資、承包等多種經營模式,發展空間明顯拓寬,調查報告《關於全市民營經濟情況調查》。截止7月底,全市民營經濟業戶發展到1.7萬家,民營企業達2060家,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變為0.2:65.2:34.6,工業地位更加突出,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二是組織形式日趨完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經過股份制改造、“四擴一調”、企業組織形式升級等三個改革階段,我市企業已走上自我發展與完善的理性軌道。①企業隊伍素質日益提高。目前,多數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規範升級為有限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已初步顯現。全市共有濰坊市以上企業家106名、鄉鎮企業家172名,總數列濰坊市第一,在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專以上學歷,2400多人有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民營企業的市場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依據產業基儲技術裝備水平、區位特點,已發展起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其中,限額以上企業佔全市總數的73.5%,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利稅分別佔到了全市工業總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營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9家企業通過了qs9000汽車業質量體系認證,榮獲全國馳名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13件。
三是發展環境更為寬鬆,窪地效應顯著增強。
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發展理念,提出了“四個放開”、“六個不限”的原則,進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決定》等一系列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設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中小企業發展局,成立了中小企業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從各方面入手打造優質的經濟發展軟環境,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圍,促進了企業規模的迅速膨脹,實現了經濟發展的不斷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資認定專案537個,實際利用引進資金21.9億元,其中外資2419萬美元,到7月底,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18家,5家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過億元,11家過5千萬元,64家過1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