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發展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金融”發展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加大金融支援“三農”力度、促進“三農”發展是多年來我國宏觀調控和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標,卻也是一個理論容易說通、實踐難以成效的老難題。此次寧夏調研發現,傳統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方面依然成效不足,而一些諸如農村資金管理公司、農村資金物流調劑公司以及村鎮銀行等創新型“草根金融”,透過接地氣的、靈活多變的金融產品,獲得了當地政府和農戶的信賴和認可。這些“草根金融”在實踐中摸索和創造出來的諸多成功案例,值得進行系統性總結和推廣。
“三農”對金融服務需求巨大
(一)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迫切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屢屢將‘三農’工作當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援,對於發展“三農”事業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伴隨農業市場化、現代化步伐加快,“三農”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迫切。
這種現象在寧夏同樣普遍存在。一些例子可謂佐證,諸如小貸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經營區域並不大、人口並不多的區域內,資產規模在短短几年內卻得以實現幾何級發展,足見在目前的金融發展格局下,農村金融市場空間有多大。
以隆德六盤山村鎮銀行為例。該銀行所在的隆德縣,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經濟並不發達,縣總人口才18.21萬人(2013年)。而作為該縣唯一的一家村鎮銀行,於2011年7月28日正式掛牌營業時,註冊資本金僅為2000萬元,但截止2014年7月末,短短三年時間,該行資本總額已達3.4億元,各項存款3億元,在當地5家銀行同業中佔比8%,排名為第四位,超過了郵政儲蓄銀行;各項貸款1.84億元,同業佔比10%,排名第三位,超過了建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存貸比61%,涉農貸款比例始終保持在80%以上,無不良貸款。
寧夏泰信農村資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寧夏回族自治區金融服務辦公室批准成立的全區唯一一家農村資金管理公司,2011年10月成立,註冊資本1.5億元,而截至2014年6月底短短3年不到時間,泰信公司共支援永寧、吳忠、中衛等地近4000戶農戶進行特色農業、種植養殖業、涉農經濟實體的發展,累計貸款金額高達近4億元。
(二)“草根金融”表現突出
近年來,在監管部門一直強調並加壓下,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探索為“三農”服務的模式,加大對“三農”支援的力度。但從整體來看,多年來傳統的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方面,實際成效並未能得到農戶和基層政府官員的認可。
目前,在服務三農方面,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商業銀行被監管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寄予厚望,但從實地調研瞭解來看,這幾個渠道都面臨著各自不同的問題,使得農民從者幾個渠道獲得貸款,依然存在“貸款難”和“貸款貴”問題。
農村信用社:官辦特性依然很嚴重。在獲取農村信用社貸款,特別是信用貸款的時候,手續繁瑣,辦理時間長,同時還存在需要“走關係、工作人員要好處費要回扣、要求貸轉存”等問題。
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主要支援一些大型三農專案,一般農戶需要的小額短期貸款,基本無法從農業發展銀行得到支援。
農業銀行和商業銀行:對三農金融需求最大量的小額短期貸款,出於成本和風險等因素考慮,農業銀行和商業銀行依然缺乏提供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缺乏足質抵押物問題依然難解,而透過擔保又將普遍增加3個點左右的年利率。
綜合來看,調研發現,在農村金融這一領域,當地政府官員、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以及農戶各方有共識:傳統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嫌貧愛富”並沒有發生改變,主要還是集中於為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提供服務,對於“三農”領域這樣的小、散、短的融資需求,投入意願不足;小額貸款公司,則普遍存在“唯高利率放貸”現象,且因為多少發生過催債、暴力要債現象,導致小額貸款公司在農戶的心目中印象不佳;而村鎮銀行,特別是一些還不具村鎮銀行資格的各類資金管理股份公司的“草根金融”,深耕農村市場,開發各類適合農戶需求的金融產品,在農村具有很高的信譽,獲得農戶的信任。
創新模式與亮點總結
(一)以物抵貸,資金調劑
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季節性,耕種時節,農民往往急需用錢購買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資金需求較為集中而急切,資金短缺現象較為普遍,許多農民只能到相熟的`農資店賒賬購買農資。這不僅制約了農民耕種生產的積極性,也給農資流通企業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針對這一狀況,寧夏泰信農村資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自治區供銷社農資供應龍頭企業——寧夏中農金合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由中農金合公司提供整體擔保,由中農金合公司分佈在全區各鄉各村的下游經銷商與農資店提供分戶擔保,透過“以物抵貸”的信貸方式進行農資、物流與資金的調劑,把給農民的貸款轉化為種子、化肥等優質農業生產資料,讓農民可以直接到就近的中農金合農資店選購農資。
這一方面為農民節省了時間成本,為他們及時開展農業生產提供了可靠保障;另一方面為農資供應商、經銷商有效解決了因農資賒銷而產生的資金回籠問題,顯著提高了他們的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增強了泰信公司對農村信貸經營風險的掌控,保證了涉農貸款資金的安全。
泰信公司創新開展的“以物抵貸”這一服務舉措,以農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信貸資金為紐帶,整合了農資供應—流通—銷售—使用的上下游資源,運用市場化手段達到了調劑農資、物流與資金的目的,透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了農民歡迎、經銷商與供應商滿意、信貸機構放心的合作共贏。
(二)打造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
打造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對種養殖農戶進行產前、產中、產後多方位金融支援的創新金融模式也受到了農戶的廣泛認可。
寧夏掌政農村資金物流調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農民、企業自願入股組成,在運營中緊緊圍繞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上的需求,為入股農戶、當地農民提供小額貸款、農資物流等全程化服務,是一個將農民信用合作、小額貸款、農資物流服務有機結合“三位一體”的微型金融服務組織。該公司打破單純發放現金的放貸方式,打造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將農用物資作為“放貸物”,不僅為農民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產前服務,而且還將技術、營銷等產中、產後服務納入視野,成為聯結分散農戶與大市場的橋樑。
目前,該公司正在努力搭建“三農”產品交易平臺,把農資經銷商、農產品(000061,股吧)銷售商、種養殖農戶串聯起來進行公開、公平交易,並透過“賒銷轉貸款”和“貸物”的金融方式,作為聯合他們的黏合劑,以達到支農資金的風險防範,同時實現農業產業各個環節都收益的“共贏”局面。
具體做法是:打造完整農業產業鏈金融,在產前為農戶提供物資化肥貸款、產中進行生產技術指導、產後進行幫扶銷售。第一,透過將放貸款改為由供銷社放物資,確保貸款資金用途【資金調配公司(付款)-供銷社(交付農資)-農戶(還本付息)-資金調配公司】;第二,若農戶出現償付困難,可用農產品作價償付給農產品交易中心【農戶(農產品作價抵債)-農產品交易中心(付款)-資金調配公司】。這樣三方合作模式,最終有效實現了農戶免抵押免擔保獲得農資貸款、供銷社避免賒銷壞賬且擴大銷售、放貸機構獲得有效隱性擔保這樣的三方共贏。
此外,掌政公司還透過掌握有當地詳細的農戶基礎資料這一資訊平臺,針對失地農民家庭,勞動力富裕農民家庭,有創業願望的農民家庭,透過開展物流資訊調劑工作,無償帶給它們各種政策、創業就業資訊。透過創業貸款的形式為其提供創業啟動資金支援,及時實現農民創業夢想。
(三)各顯神通解決抵押、擔保問題
農戶貸款難的最關鍵原因在於苦於無有效抵押物。“草根金融”機構要服務“三農”,又得防範風險,該怎麼做?各家機構各顯神通。
寧夏中寧青銀村鎮銀行創造性提出“以糧食販運的上下游客戶相互擔保”、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隆德六盤山村鎮銀行則透過引進擔保公司,推行公務員擔保、多戶聯保,開辦機器裝置抵押、在建工程抵押,探索宅基地、林權抵押等擔保模式,破解小微企業和農戶“擔保難”問題;寧夏掌政農村資金物流調劑股份有限公司針對農村缺少抵押物,則根據農戶具體情況,要求不同數量的連帶擔保之外,還要求家庭成員共同出具還款承諾書,這種做法旨在督促客戶樹立良好的誠信意識。同時針對部分貸款額度較大的農戶,將其部分土地的經營權、第二處宅基地的使用權、設施農業經營權等透過村委會公正進行流轉、抵押、質押等等。
“草根金融”成功發展的幾點啟示
(一)“紮根當地”“拉近距離”是關鍵
放下身段,紮根當地,走村入戶,拉近與農戶的距離,根據當地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農戶需求特徵量體裁衣進行金融產品設計,是寧夏一些做得較好的“草根金融”的經驗總結。
農村偏遠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缺失現象嚴重,是農民“貸款難”問題的重要癥結。為破解這個問題,隆德六盤山村鎮銀行制定了“以種植、養殖業為重點扶持產業,輻射全縣各鄉鎮,實行整村推進”的營銷策略,下沉服務重心,解決好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訪農戶、入棚舍,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辦公發放貸款。例如,該行營銷團隊自帶電腦和印表機,深入隆德縣神林鄉神林村,調研農戶實際需求,以“三戶聯保”模式破解農民擔保難、貸款難的現實問題,現場為該村7戶種植、養殖戶辦理了貸款手續。這種服務模式,對於傳統商業銀行而言,顯然不可想象。
在農村,在農民的傳統觀念裡,銀行總是有門難進的固化形象。如何拉近與服務物件的距離,獲取農戶的信賴,對於做好三農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寧夏掌政農村資金物流調劑股份有限公司在這方面頗有心得。該公司營業大廳顯著位置掛的浮雕大字“農民最講誠信,我們就是農民值得信賴的朋友”尤其顯眼。據該公司董事長介紹,這簡單一句話不簡單,在其他商業金融機構肯定沒有,農戶一進門一看見這字,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該公司提出,“我們把農戶即當成我們的客戶,又當成我們的朋友。我們不僅要求在具體工作中要貼心、真心、細心。還要求讓每位來到公司(中心)辦理業務的農戶都能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熱情友好的服務;併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為農戶辦結各項業務,提供靈活、便捷的服務。”
(二)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開放、創新心態至關重要
市場主體看到巨大需求,自然有搶佔市場的創新積極性。但在金融這樣一個高度管制的領域,市場要實現創新,若沒有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支援和允許,則也就難以見於陽光之下,更不可能成熟壯大。這過程中,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開放和創新心態也就至關重要。
在寧夏,我們走訪的多家機構中,有兩家公司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公司名字有些奇怪。比如寧夏泰信農村資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寧夏掌政農村資金物流調配股份有限公司。不是小貸公司,更不是村鎮銀行,卻又多年來在從事信貸業務。
後經瞭解得知,這一名字略顯複雜奇特的“銀行”,是當地監管部門出於無奈的一種打擦邊球的創新。以掌政為例,該公司成立當年,全國正在全國有6個省市自治區搞“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但寧夏不在試點名單內。當地政府覺得資金互助合作社在當地有基礎,市場主體也有意願來做,而為了不違反相關規定,故取名“農村資金物流調配股份有限公司”這一特別的名字。組建時的宗旨和企業章程是依據《農村資金互助社》的模式為原型的,也股權結構的設定是合作制的。
(三)以實現農戶權益確權和可轉讓解決抵押難題
長期以來,缺乏有效抵押物一直是農戶貸款難的關鍵癥結。一些金融機構在嘗試用諸如林地、宅基地等使用權進行抵押,但又常受困於各類權益未能實現有效確權,且不具流動性。
因此,若能對農戶各類權益進行有效確認,並透過機制創新,使之能夠進行流轉,使得農戶的“死資產”變成“活資產”,由此對於解決農戶貸款缺乏抵押物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平羅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正在這方面探索著一條完整路徑。2011年年底,平羅縣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2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具體承擔農村土地經營管理制度改革試驗任務。2013年底,平羅縣成立了平羅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中心的農村產權交易範圍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含宅基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含農民開墾的村集體荒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未利用荒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農村房屋所有權、農機具、農業生產性設施使用權等產權交易。
目前,中心已經完成了確權頒證工作,明晰了農村“五項權屬”,即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集體荒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在此基礎上,探索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機制,辦理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抵押貸款5800多筆,發放貸款2.42億元。同時,實現了權益交易。該中心交易網站共釋出交易資訊150條,辦理以農戶宅基地為主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鑑證180筆,辦理農村房屋所有權轉讓交易鑑證290筆,辦理黃渠橋鎮前光村、候家梁村集體荒地轉出交易鑑證2筆,交易金額達5700萬元。
農村金融尚需更大創新空間和政策支援
(一)擴大草根金融的政策優惠力度
從幾家村鎮銀行調研獲知,缺乏足夠可放貸資金一直是村鎮銀行未能有效擴大規模的重要原因,但按照現在的相關規定,村鎮銀行在定向降準、存貸比考核口徑調整方面卻一直未能享受到。
寧夏泰信農村資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因為未能解決金融機構身份問題,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按照一般企業徵收。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兩項的稅率合起來高達30%,影響了企業近些年的擴大發展。
(二)解決“草根金融”未來發展之路困惑
未來向哪發展?這個問題成為像掌政調劑中心類似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困惑不已的一個問題。
對該問題,現行國家政策層面給出了一些發展路子,但終究只是身份和名稱的變化而已。例如:參照《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辦法》,對連續經營良好的小額貸款機構,可以轉化為村鎮銀行或社群銀行。但現行的制度是村鎮銀行控股權歸參與改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如果改制,民營股份的控股權將會喪失。即使民營企業控股權願意讓出來,成立了村鎮銀行,作為一個知名度和信任度不高的小型區域銀行來說,過多的依靠發起銀行來支撐業務,那就完全是發起銀行的支行了,如此也就失去了農村金融創新本質。如果不依賴發起銀行,既要賦予服務三農的使命,又要吸收區域內公眾存款來維持企業發展;既要緩解農民貸款難問題,又要防範農村因沒有抵、質押物而衍生的業務風險,生存空間和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