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此次活動使我們當代大學生能夠深入農村,瞭解農業生產,近距離和農民接觸,瞭解當下農民的生活現狀。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關於《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在今年的暑假我參與了我市遵義師範學院組織的以“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其間,我們深入遵義市道真縣棕坪鄉進行了為期1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有:支教掃盲、文化宣傳、法律普及、義務勞動、開展農技知識培訓、社會調查、濟困助學、走訪老黨員和重走長征路等。其中,我重點參與了義務支教和社會調查兩項。
此次活動使我們當代大學生能夠深入農村,瞭解農業生產,近距離和農民接觸,瞭解當下農民的生活現狀。對中國部分地區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有了整體的感性認識,得到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透過此次活動,也使我們當代大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能力,磨礪了意志。對繼承和發揚“五四”愛國、進步、**、科學的光榮傳統,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願望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活動以支教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與教育有關。現將活動成果彙報如下:
此次“三下鄉”活動重點針對棕坪鄉的小學、初中學生進行假期補課。授課內容以中學階段的主科為主,兼辦有興趣特長班。我在這當中擔任七年級和九年級的數學老師,支教為期十天,共授課21課時,教授學生一百餘人。其間利用休息時間,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通過當堂授課、家訪以及同當地學校領導座談,對農村的教育狀況有了大略的認識,併為之作了相應的整理和思考,從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結論和建議。
1、存在的的問題:
經過這麼多年的新農村建設,且加上近來大搞農村寄宿制學校工程,就目前而言,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日趨完善,供水供電不成問題,教室教具給配充足(比如也能實現多媒體教學),學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現在限制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已不再是硬體裝置跟不上的問題,而是出現在軟體上。具體而言,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在這種鄉鎮中學是嚴重不足的。首先是優秀教師不願意進來,再者是進來了留不住。這是農村教育長期緩慢發的展的關鍵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雙向的,一方面需要學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會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調查下來的結果來看,家庭這一塊基本上沒能對學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貢獻。其中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家長大多是農民,平時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兒童則祖父母輩就更沒有閒暇也無精力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對於現在子女所學的課程,基本上是沒有能力進行專業的指導的,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多數農村學生並不同城市的學生一樣用很多的課餘時間來學習,相反,農村的學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強,這主要是觀念差異所致。所以談及如何提高成績這個問題上,學生和家長由切身體會而得出統一的結論是,老師嚴則成績高,反之則低。這也合乎眼下應試教育的規律,這種教育體制下,並不要求學生有多麼高的自主發揮,而是看誰肯下功夫,肯花時間,只要拼命做、背,就會成效顯著。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試教育在維繫城鄉升學公平上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當然,農村學生的基礎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透過調查下來的情況來看,基礎不厚不過是疥癬之疾,勁頭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為基礎不足尚可以亡羊補牢,勁頭喪失、銳氣大減則是釜底抽薪。曾經想當然地以為農村的生活條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於心,橫於慮,而後作。農村的孩子為改善改變這種狀況而奮發讀書。但實際考察下來與理想大相徑庭。具體是何種原因造成今日之農村學生思想之貧大於物質之貧尚待查明。或許是今日農村的物質生活相對提高,也或許是電視網路的輿論作用。總之,擺在眼前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此外,地方保護主義也是阻礙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一支力量。據瞭解,當地的初中學生一般不會在中考時填報遵義市的重點中學,其原因並不是沒人有那個實力,而是填本縣以外的高中,萬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縣高中的分數線也不一定能上該中學。所以多數的學生為求穩妥不得不填報本縣的一般高中。學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實,但當地教育部門為維護自己的利益不鼓勵也就算了,還如此設定障礙對學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學管道不暢通,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2、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地方特色和整體優勢,提出以下改進意見:
首先是在學生方面,雖然大多學生基礎薄弱且學習積極性不高,但其資質還是相當不錯的。山村雖然物質條件不甚豐裕,但基本的能保證青少年健康發育成長的物質所需還是有的。學生大多淳樸可愛,反應敏捷,可塑性強。所以,基於這個還算不錯的客觀條件,只要老師在學生身上多花心思,嚴格要求,並且善於引導,積極鼓勵,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夠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有不少專業知識強,敬業程度高的優秀教師。不光如此,也有老師放棄了外調升遷的大好機會,甘願紮根留在這窮鄉僻壤,十幾年如一日,從未止息。對於此種難得的教學資源,當地教育部門,當地政府應該加大扶持,重點關照。對這類安心紮根農村的教師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進行培訓,促成其更好地為本地教育事業服務。
然而以上兩點所能解決問題的範圍和程度畢竟有限,這個長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長效的機制才得以徹底解決。在這當中,唱主角的正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傾向和重點幫扶。農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窮字,但核心並不是窮經濟,而在於窮知識、窮技術、窮觀念,歸根到底是窮人才。只有想辦法讓無數的知識人才前赴後繼不斷地投身到中國的農村建設隊伍當中,這個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目前就全國範圍的大學生就業去向來看,基本上沒有主動積極考慮去到農村就業的。其中責任並不在於大學生,而是在於國家的政策性導引不夠。並沒有足夠的鼓勵來彌補其物質條件的匱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學畢業生不願意投身農村的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來我國對於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強,相信隨著城市就業的飽和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到位,將會不斷有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生活,而城鄉教育的差距屆時將會逐漸縮小。
現總結如下,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漸成不夠積極主動的氛圍。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可以嘗試加強嚴看硬管式的應該教育的傳統方法,著重要給學生樹立起積極拼搏的意識。其根本的和實質性的改善則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為之,且要堅持下去。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根據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組織開展以文化科技衛生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引導青年學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做為一名大學生根據實際寫了此報告。
1高考補習現象
開始先提供兩則新聞:文水中學今年高考取得歷史性飛躍。一是達線人數在前年440(文中、二中總和)、去年640的基礎上,今年達到724,是孝義全縣達線人數的總和。去年全呂梁達線人數比上年增加500人,其中文水中學增加200人,今年全呂梁比上年增加200人,其中文水中學增加84人,均是呂梁增數的80%。二是有兩名考生總分為呂梁第一第二的好成績,並進入全省前五名,為全省第四第五名,這是文水高考成績的歷史性。
文水中學今年高考呈現5大亮點:高考達線總數723人,創歷史新高;達線總人數比去年增加83人,增長幅度全呂梁市第一;達重點線295人,比去年增加50人,高分段人數優勢明顯,理科600分以上17人;尖子生全省榜上有名,學生張佼以666分、郭朝輝以661分的成績,位居全省理科第四、第五名;文理科雙贏,呂梁市理科前20名,文水中學佔7名;文科前20名,文水中學佔9名突破,填補了呂梁歷史上無人進入全省前五名的空白。
事實真的那麼樂觀嗎?補習生成為不少學校的高考增長點,極富彈性和活力,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一般的縣城中學,補習班的達線率通常在40%左右,而應屆高三一般只有20%左右。多數學校的補習班都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極少數“高考大戶”更是急劇膨脹,動輒辦十幾個補習班,上千學生,超過了應屆高三的人數。班容量更是驚人,出現了超百人的大型班,老師講課時需要戴“胸麥”。第三,是名副其實的“高四”。而對於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高四也是中學的一個正常階段。補習班的迅速膨脹導致整個高中教學領域的“生態系統”開始失衡,教學重心出現位移,喧賓奪主,主次顛倒,嚴重影響了應屆生的教學質量,並且必然產生“應屆不行靠補班”的惡性迴圈,促使教育週期不自覺地延長。這難道不是高中教育的一個怪圈?大量的達線生選擇復讀,對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形成了較為嚴重的衝擊。不少省市復讀的達線生是以“萬”來計算的。據瞭解,文水中學近年來高考成績突出,原因何在?一部分應屆生當年幾乎不走為著考個更好的學校,學校在其中的作用很大,有對學生前途的考慮但就沒有一點點私心嗎?
這一批學生自動放棄錄取。這樣,學校一部分招生名額就浪費了。也使得部分學生失去了升學機會,而他們對應屆學生的`衝擊更大,我們的高考秩序發生了混亂,也使得部分學校盲目跟風“專升本”教學質量,學生就業很多問題得不到保證導致整個教育領域的“生態系統”開始失衡。
2高考後經濟現象高考前後與考試相關的商品都很熱銷,什麼健腦丸、營養品都成了搶手貨,這種現象被稱為“高考經濟”。現在高考過了好一段時間了,“後高考經濟”又來了,學生們喜歡的it、數碼產品出現了熱銷。家長對寒窗苦讀的孩子進行物質獎勵,本無可厚非。但是,獎勵什麼家長們還是應該好好思考一番。在掏腰包時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跟風。而作為考上大學的學子們,也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在物質上少些攀比和奢侈。但也有許多考生卻為上學費用而擔憂。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一批國有企業工人下崗,這批人的子女大多正處就讀初高中和大學年齡段。下崗職工和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家庭,每月拿到的生活費只夠維持日常基本生活開銷,如果他們的就業和再就業失敗,他們的子女也都面臨著無力繳納學費的難題。這是人大代表提出的一個失學原因,那麼處於農村的貧困孩子他們的情況會好嗎?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居民收入的日益增加,中學生消費中“攀比現象”、“浪費現象”很普遍。為了幫助中學生克服盲目攀比,養成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山東文登市埠口中學各班級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了“合理消費”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活動中同學們能聯絡自己身邊的“進網咖”、“穿名牌”、“同學間互贈貴重禮物”等現象進行討論,很多同學在談話中表示:中學生花父母的錢不能心安理得,今後應該變追逐時髦消費為合理消費,中學生還應該繼續發揚勤儉節約傳統,不隨波逐流、盲目攀比。
3非法中介服務教育部強調,嚴禁在錄取工作中對考生進行同錄取與否掛鉤的任何收費行為。嚴禁任何教育部門為普通高校在計劃外招收學生;嚴禁以“擴招費”、“贊助費”、“定向費”、“跨地區建設費”等名義向學生亂收費。嚴禁任何高校委託“中介機構”招生。全國高招工作僅由各地省級招辦和招生的高校組織實施,任何所謂的“中介機構”的參與都是違規的。保守招生工作秘密,不準擅自以任何形式向外界洩露屬於工作秘密的情況,嚴禁以索取報酬為目的向考生或任何中介人透露錄取過程中的資訊。對違反招生政策的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查處以索取報酬為目的的“中介人”,並按其所犯錯誤的性質、情節
以及造成的後果,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刑法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教育部早就對招生工作中的保密和嚴肅性作了規定但還有人以各種名義表示可以讓考生上滿意的院校。就此有關部門做出了措施:一是嚴禁任何高校委託中介或個人進行招生亂收費,嚴禁高校以調整計劃為由向考生亂收費;二是堅決禁止並嚴厲打擊體制外的招生錄取,嚴禁未經廣西招生考試院批准擅自組織生源和擅自寄發錄取通知書,嚴禁高校和定向單位利用定向就業招生政策指定生源錄取;三是治理中介詐騙活動,嚴禁任何高校委託“中介”進行招生活動,高校將協同公安部門查處中介人員以招生為名的詐騙活動。如此防範還有人頂風冒險,任何中介機構和個人均不得參與招生錄取。凡以高校招生委託代理、定向培養單位等名義進行的所謂代辦、代錄、計劃外招生行為,都是非法的、無效的。無論是民辦高校還是成人高校的招生都要經過省招辦,而自學考試則只要報名就可考試。中介有自己的利益驅使,而家長學生也有他們的想法,用錢買學可是“望子成龍”的下策。只有真真實實的上一旦才後悔莫急。
4高考後教師走穴跳槽現象
教師是高考之後的又一熱門焦點,他們為考生作了鋪路石但也為他們提供了高升的途徑。教師作為功臣被各民辦中學請去代課,或調到條件好的學校,這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環境,也使的教育出現了漏洞:個別學校師資短缺,個別學校學生流失......
教師走穴之風請停止吧!
總結
現有的高考制度,雖就高考本身來說,總體上的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想說的是,如果對高考制度以縱向的眼光觀察,那就能發現,現有的高考影響,幾乎可以高中之前的每個國民教育階段就已存在。試問,在小學、初中、高中等各個階段,有哪個學生家長不想讓自已的孩子進名校的,為什麼?對此,人們似乎也只往往停留於家長“望子成龍”的解釋,可如對此再往深處想想,似乎就不光僅僅只是如此。因為進了名牌小學,就為進好的初中,高中創造了一定的條件,而只要進了名牌高中,進大學似乎也就在眼前了,如此結果就業不也就沒有了危險嗎?因而以旁觀的眼光看,不僅是小學,進而初中或高中,甚至於現有的上述高考後現象,不僅只是一個個教育階段的“點”現象,而如以聯絡的眼光觀察,就完全可以說是一幅社會教育現狀的“風情圖”。然而這幅反常社會教育“風情圖”之所以能得以形成,其根本原因也是源於當前社會教育資源配置的失當,乃至於社會整體就業形勢的嚴峻所造成的。
讓我們更加關注教育現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