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調查報告

中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教育調查報告

  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是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區域均衡與社會公平的一個時代性和世界性的話題。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都市生存現狀是怎樣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如何?家庭教育突出問題是什麼?理清這些問題,對提升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和諧發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現狀調研組調查了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等城市外來務工子女的學前教育狀況,發放問卷訪談了300餘名此類幼兒園的教師和管理者以及近2000名此類兒童的家長。調研組以查閱相關資料、問卷調查、走訪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實地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走訪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五大都市主要區縣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幼兒園及看護點若干所,開展了圍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發展狀況的調研。

  (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園難、入園貴

  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均反映,所在地區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中,最大的是子女入園難、入園貴。詳見表1。

  如廣州市,64.38%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認為所在地區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入園難,48.13%的家長認為民辦園收費太高、入園貴;重慶市,有32.5%的家長認為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入園難;且26.7%的家長認為民辦園收費太高,入園貴。

  當前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容納的學生數有限,大部分公辦園只能滿足本市戶籍居民子女的入園。在公辦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民辦幼兒園承擔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園的主要任務,而民辦幼兒園教育往往籠罩著濃厚的商業化氣息,以營利為目的。即使家長選擇檔次低的民辦幼兒園,此類幼兒園也往往會透過各種形式變相收取費用,如開設興趣班、訂購教材、統一配置玩教具,而相關職能部門缺乏對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的稽核和監管。隨著物價的持續上漲,幼兒園辦園成本也在增加,國家長期對民辦幼兒園的投入少、對家庭託管所的投入為零,致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收費呈現直線上揚趨勢,這又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不起幼兒園。可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園難、入園貴出現了惡性迴圈。

  (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條件差

  各都市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幼兒園以私人開辦的民辦幼兒園為主,大部分辦園時間較短,甚至存在沒有辦園許可證的幼兒園。經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的幼兒園都位於城中村內,外部環境條件較差,道路狹窄,路面髒亂,周圍環境嘈雜;園內的戶外遊戲場地有限,兒童必要的遊戲設施匱乏,有的是在二手市場購置,破舊程度嚴重,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幼兒園內部的班級環境基本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園條件,國家規定幼兒園班級活動室面積應達到50平方米以上,但大都市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園的班級活動室面積都在40平方米以下。(見表1)

  班級幼兒規模嚴重超標,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平均每個班級容納40位幼兒,在極其有限的空間範圍內容納如此規模的幼兒人數,大多數幼兒園將教室改造為兼具教學、吃飯、睡覺等多種功能,人均活動範圍較小,調研組發現部分幼兒園讓幼兒坐在座位上玩耍取代自由活動。

  此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園的衛生條件極差,幼兒園缺乏專門的衛生間,多個班級共用一個衛生間,衛生消毒情況差;廚房多為家庭式,衛生隱患嚴重;幼兒園外部的防護措施較差,幼兒園與外界只有低矮的柵欄相隔,幼兒園外部就是行人眾多、車輛穿梭的馬路,幼兒的健康與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

  (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

  公辦幼兒園由於師資、場地的限制,無法滿足越發龐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民辦幼兒園作為對公辦幼兒園的一個補充,接納了大部分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但是民工子弟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流動性大。

  如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學歷主要是中大專(見表2),52.6%教師的教齡為一年以下,10.5%的教師工作時間超過3年;教師月工資整體不高,其中2000元以下的佔40.9%。

  重慶市,72.7%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教師是中大專學歷,多數教師教齡都偏低,7年教齡以下的教師佔總數的75%;就收入來看,88%的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低於4000元/月,46%的教師低於3000元/月,甚至有約17%的教師工資水平低於2000元/月。

  廣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學歷以中大專為主,有14.29%的老師是高中學歷,66.67%教師的工資在2001-3000元之間;深圳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師資來源較差,大多來自貴州、雲南等學前教育班,學歷普遍不高,大部分教師不具備幼兒教師資格證書,教師工資處於國家最低工資水平。此外,師資培訓的任務重、力度大。除了省級園、市級園裡的教師保證有專業證書,其他級別園內無法保證。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教師工作量大,每個班配備一個教師,不少幼兒園還存在一個教師包一個班級的教育方式,教育、保育工作由一人全天候承擔,教師既要負責全班幼兒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還要承擔日常保健工作。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量下,不少教師表示壓力大,身體狀況不好。

  此外,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教師獲得職後培訓的機會較少,上升空間不大,工作成就感低,大部分教師工作一年後選擇離職。這種動盪不定的師資隊伍不利於幼兒與老師穩定關係的建立。

  (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升學去向多在居住地之外

  由於受現行嚴格的戶籍制度的制約,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完成幼兒園學業以後,將深陷無法在所居都市繼續升學的境遇,而即使有部分孩子能在都市一些民辦小學繼續上學,但仍不能參加所在都市的統一中考。對於孩子升學問題,絕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表示會選擇讓子女離開都市繼續升學。

  如上海市,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幼兒園畢業後無法入上海公辦小學這個問題,37.1%的家長選擇送回老家交給老人,34%的家長將和孩子一起到其他城市,19.4%的家長繼續和孩子一起留在上海,僅有1.1%的家長會和孩子一起回老家。而對於孩子無法參加上海中考這個問題,79.8%的家長選擇孩子回家鄉參加中考,4.8%的家長選擇孩子進入上海職業類學校,1.3%的家長選擇讓孩子輟學,還有9%的家長尚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重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幼兒園畢業後升學情況並不樂觀,對於無法參加重慶中考的孩子,55.6%的家長選擇回家鄉參加中考;無法入重慶小學的孩子中,有67.4%的家長選擇送回家交給老人。

  廣州市56.72%的外來務工人員選擇孩子回家鄉參加中考,17.41%的家長選擇孩子進入廣州職業類學校,2.49%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輟學。

  長久以來,城鄉教育投入差別較大導致優質教育資源向城市學校集中,而農村教育資源相當匱乏,師資結構、教學條件等都嚴重製約農村各級教育的發展,這一現狀與家長希望子女能接受優質教育的期望形成了較大的差距。調研人員發現,即使面對著嚴峻的子女上學問題,外來務工人員也較少考慮帶著孩子一同回老家。外來務工人員之所以選擇背井離鄉,其中一點原因是想為孩子尋求良好的`教育條件與環境。他們認為即使孩子不能在上海中考,也要積極爭取最大程度地讓孩子接觸優越的教育資源。在一定時期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會繼續存在甚至有愈發嚴重的趨勢,政府相關部門也迴避不了這一社會問題,如何平衡發展城鄉教育、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如何實現教育公平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學校閱讀資源嚴重不足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學校缺乏閱讀資源,幼兒的閱讀現狀令人堪憂。主要表現為缺乏合適的書籍,幼兒園的書籍以小學化的讀本為主,適合學前幼兒閱讀的繪本資源幾乎為零;幼兒閱讀的範圍狹窄,幼兒園提供的閱讀資源主要以知識類、學習教輔材料為主;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閱讀興趣不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除了集體語言教學活動外,很少會進行其他形式的閱讀活動,自主閱讀時間不足。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的幼兒園為了獲得市場優勢,不得不迎合家長的需求,重視幼兒讀寫算能力的培養,不重視早期閱讀,幼兒園的閱讀室與班級閱讀角成了擺設。

  (一)外來務工人員高度關注和期待子女學業,但支援力度有限

  調研發現,不少家長過於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升學率,對孩子期望很高。

  如上海市71.8%的外來務工人員希望孩子獲取大學以上學歷。這是由於大多數外來務工家長自身的學歷比較低,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他們希望子女能夠取得高學歷,彌補自己的缺陷,將來能在社會上獲得有利的發展。69.1%外來務工家長認同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較注重孩子在幼兒園知識類內容的學習,如注重識字的家長佔86.7%,注重算術的佔83.5%。

  重慶市超過70%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的教育內容應該是識字、算術、英語、背唐詩。

  廣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對孩子的學業較為關注,約59.69%的家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較注重幼兒園教授知識,69.44%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英語,84.26%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學習識字,77.78%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算術。

  北京、深圳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也非常關注孩子的學業情況,經濟有餘力的家庭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而這些輔導班往往以教數學、英語為主。

  由此可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大多一味追求子女的學習成績,教育觀念落後,忽略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外來務工人員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綜合素質較低,無法為其孩子提供有效的課外輔導與支援,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如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初中以下學歷佔四分之三(父親65.6%,母親71.4%);重慶市70%左右的外來務工子女父母親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其以下;廣州市62.74%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親學歷在專科以下,70%的母親文化程度在專科以下。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母親受教育程度情況詳見表3。

  在問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時,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均使用說教、批評等不科學的教養方式為主,如重慶市,59.3%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教育方式是說教批評方式;上海市,34.6%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採用說教批評的方式,僅有3.5%的外來務工人員採用榜樣示範方式。

  外來務工人員每月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極其不足,如重慶市,49.6%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在100元以下;上海市,62%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在200元以下。有42%家庭沒有專供孩子學習的書桌,家長為孩子提供的課外資源中閱讀資源較匱乏,僅有26.6%的家庭能提供閱讀資源;廣州市,62.43%的家庭每月在孩子學習方面投入的費用在500元以下(100元以下11.6%,101-300元佔33.7%,301-500元佔17.13%)。

  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低,觀念陳舊,對於子女的教育理念與方式跟不上當今社會的發展,一味追求孩子高學業成績、高學歷。受家庭收入限制,外來務工人員不能滿足子女教育需求,學習資源匱乏,這與外來務工人員對其子女有較高的學業關注度與學業期望形成了明顯落差。

  (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長的前提。家庭在孩子科學知識、行為規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該充分重視家庭教育,但透過對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訪和調查,調研組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著不少問題,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學校教師也反映這些孩子最需要、最缺乏的是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教育。

  首先,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經濟收入偏低,家庭教育環境較差。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學習、休息與娛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投入至關重要。充足的學習、生活用品,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以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教育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目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收入還是偏低,教育投入不足。大部分家庭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在200元以下,甚至將近一半的家庭還沒有幼兒學習的專用書桌,家庭在幼兒閱讀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其次,外來務工人員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未遵循教育規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外來務工人員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主要表現為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和孩子教育需求大的偏差。外來務工人員把家庭教育僅僅理解為督促子女完成作業,非常重視孩子在識字、算術等知識方面的學習。由於忙於勞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過程的關心。外來務工人員家長認為孩子是由幼兒園和老師來管,自己在意學習結果,不注重教育過程。而當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了問題,家長往往較多采用說教批評的方式,甚至出現打孩子的現象。

  最後,外來務工人員較少主動與孩子交流,親子關係溝通不暢。外來務工人員家長本身受教育水平低,學習意識淡薄,積極教育孩子的觀念不強,且由於工作時間長強度大,致使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與子女交流溝通,即使有交流,大多侷限於孩子在學校學習方面的表現情況,很少過問孩子的情緒、情感、需求等問題。

  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對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它將增加社會和幼兒園對孩子教育難度。

  (三)家園溝通較密切,但表現出較大盲目性

  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均表示能與孩子所在班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如重慶市,71.2%的家長經常與教師聯絡,廣州市有80%的家長與教師保持聯絡。家長與教師經常交流孩子在園在家情況,有利於實現家園一致,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發展。但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與教師交流的內容侷限於孩子在校內表現情況,如廣州市,有85.47% 的家長與教師只溝通孩子在校內表現;重慶市,此類家長佔有83.6%;上海市,只與教師溝通孩子校內表現的家長佔67%。

  對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孩子所在學校教師進行了訪談,調研人員發現,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內容集中於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成績、上課聽講、作業完成等學習方面的情況,極少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同伴關係、興趣愛好等其他方面的問題。

  幼兒園和家庭都是學前階段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雖在教育方法、內容及內涵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兩者的教育目標是統一的,都是為了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只有家庭與幼兒園有著密切、全面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最終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兒一日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多個領域的發展,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時不能只偏重於關注孩子某一方面的發展,而應該全面瞭解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到家園一致。

  (四)親子互動頻次少、質量差

  親子互動能增進父母與孩子情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調研發現,雙休日、節假日經常在家陪孩子的外來務工人員很少,如重慶市,只有2.6%的家長能在雙休日、節假日經常陪孩子;親子之間積極互動的家庭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內容主要集中於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而家長進行親子互動的目的主要是進行教育與指導,大部分的互動模式以“回報-指示”為主,父母與孩子之間不能進行深入和全面細緻的交流。對於孩子在幼兒園最好的朋友、最喜歡的老師,大部分家長表示只知道其中一部分,甚至有家長表示完全不清楚或從來未關注過。

  都市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部分結束了隔代教養,與父母共同生活,但是親子互動的頻次低、互動內容單一、互動質量低。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子女長期缺乏與父母的溝通,無法感受父母的關愛,在性格方面往往會向自卑、孤寂發展,加劇了父母的疏遠。外來務工人員與子女親子互動現狀不甚理想,一方面與外來務工人員對親子互動缺乏正確認識有關,另一方面是由於外來務工人員工作時間不穩定、工作量大,致使回家後沒有時間、精力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

  (五)外來務工人員家庭閱讀資源匱乏

  調研發現,外來務工人員為孩子支付的學習費用偏低,為孩子提供的課外學習資源不足,能提供的課外學習資源側重於提供學習材料,家庭為孩子提供的課外閱讀資料很不樂觀。如上海市,有62.2%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為孩子提供一些學習方面的材料,僅有26.6%的家長表示為孩子提供課外閱讀資料;重慶市,有73.8%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為孩子學習材料,44.1%家長為孩子提供課外閱讀資料。對都市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訪談,發現家庭購買的課外閱讀資源多集中於古詩詞、寓言故事、科學知識類圖書。讀物質量不高,紙質粗糙,圖畫模糊不清、色彩單一,文字偏多偏難,內容難度超越學前階段幼兒接受水平。

  閱讀作為一種提升內在修養的活動,對人一生的影響極其深遠,早期閱讀如同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種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斷為其提供營養,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長。早期閱讀是兒童接觸書面語言的機會,是發展兒童語言能力的機會,是兒童掌握詞彙和文字表徵的機會,同時也是兒童發展前讀寫能力的機會。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觸的課外閱讀資源匱乏,一方面與外來務工人員對早期閱讀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家庭經濟收入偏低有關,市面上的優質幼兒讀物,如繪本往往是精裝本,價格偏高,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無力為孩子購買此類閱讀材料。

  此外,在訪談中,調研人員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很少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外來務工人員表示閱讀是孩子自己的事,很少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還有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已經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正確的親子閱讀方法,表示希望幼兒園教師能為家長提供相關的培訓與指導。

  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需高度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成長

  首先,取消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借讀費”、“贊助費”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收費一直是外來務工人員反映強烈的問題。這種面向外來務工人員所收取的費用本身就是一種歧視性的規定,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政府有關部門一直強調必須堅決取消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特殊收費,做到一視同仁。

  其次,鼓勵和支援社會各種力量參與幼兒園的發展。根據實際情況,降低民辦幼兒園的辦園“門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辦更多的幼兒園以接納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大力支援社會力量興辦各種教育機構,鼓勵和支援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國有民辦、公辦學校轉制、中外合作辦學等多元辦學形式,動員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事業。

  最後,最佳化政府教育投入機制,實現教育撥款公平。為了鼓勵和支援民辦學校及民工子弟幼兒園的發展,動員和激勵更多的公辦幼兒園接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必須改革教育財政的撥款方式,建立公平和高效的財政投入體制。目前,政府對於學前教育階段的撥款主要是向公辦幼兒園,而民辦幼兒園及民工子女幼兒園並未獲得任何必需的財政支援,在公辦幼兒園不能滿足適齡幼兒上學需求的時期,民辦幼兒園及民工子女幼兒園分擔了非常重的教育責任,減輕了社會負擔,理應獲得相應的教育財政支援。

  (二)家庭陪護子女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外來務工家長應改變自身滯後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今社會對人才需求發生巨大的改變,實現孩子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提高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外來務工家長應改變只關注孩子知識類的學習,而忽視孩子應用技能、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的陳舊觀念。同時,外來務工家長還應重視起家庭教育,儘量把更多的時間、耐心和愛心獻給孩子,而不是將子女教育問題都交給教師。但改變觀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外來務工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參加各類相關講座、親子活動,逐漸改變自己的觀念。

  其次,家長應當積極配合幼兒園及老師的工作,加強家園聯絡,及時參加家長會、交流座談會等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及時瞭解子女動態,從而能夠及時瞭解子女的心理狀態,與子女建立和諧的關係。

  第三,外來務工人員不能因自己文化水平低就自暴自棄,在當今這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中,外來務工人員應接受繼續教育,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家庭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輔助子女的能力,同時也為子女樹立一個好榜樣,為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

  (三)社會呵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成長必不可少

  首先,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戶籍制度是與計劃經濟相關聯的,它在限制人口流動和製造了城鄉分割的同時,也嚴重加劇了城鄉差異,致使中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不協調、不和諧的局面。這種人為製造的等級和利益差別導致流動人口淪落為新的城市貧困階層。就學前階段教育而言,正是城鄉戶籍壁壘的存在,造成流動到城市裡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中無法得到與城市學生同樣受教育的權利。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加快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改革。

  其次,加大社會輿論宣傳。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關愛外來務工人員、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和諧氛圍,扭轉當前社會對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片面的看法。一切能推動社會進步的工作都是神聖的,堅決不能歧視外來務工人員,而且還要對他們倍加關愛。同時全社會還要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透過各種渠道幫助他們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

  第三,真正踐行公平原則。幼兒園要降低門檻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融入城市,同時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應當做到公平。教師在對待幼兒的態度和期望上是一視同仁、體現平等的,不能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教師應該熱愛和關心每一位幼兒,平等對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此外,努力消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公辦幼兒園的心理障礙,克服他們的自卑、認命的心理,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自信、自強的心理形象,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

  最後,要大力倡導社會有識人士積極加入志願者大家庭。社會公益組織和各界志願者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和支援外來務人員子女的教育,我們要繼續發揮他們的作用,尤其是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樹立先進的早期閱讀理念,提供豐富多樣適合學前兒童的讀物,透過各種途徑,為外來務工家長傳授正確的自身閱讀和教孩子閱讀的方式以及科學的育兒方法,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縮小與城市兒童的差距。

  只有各群體共同努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現狀才能得到改變,這一群體的兒童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