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抑鬱症的調查報告

關於抑鬱症的調查報告

  隨著一些社會名流身患抑鬱症的新聞事件被報道,人們逐漸正視抑鬱症帶來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疾病。

  接受干預和治療者僅10%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瞿偉,接觸抑鬱症患者已逾20年。她告訴記者,2009年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一篇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瞿偉說,資料顯示,我國的抑鬱症識別率僅為21%,遠低於世界平均的`55.65%,接受干預和治療者僅10%。這意味著,近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規範專業治療。

  抑鬱症呈低齡化趨勢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表示,如今,抑鬱症呈現低齡化趨勢。低齡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影響。

  初中生小敏(化名)是名抑鬱症患者。她說:“爸爸媽媽總告訴我,同學之間的競爭會影響我以後升學。我現在每天到學校都會心煩,覺得同學們是敵人,一句話都不想和他們說。”

  克服“病恥感”

  儘管抑鬱症被形容為“精神上的感冒”,但與到醫院看感冒相比,患者走進精神疾病相關科室就診,顯然需要很大的勇氣。患者及其家屬的“病恥感”,是阻礙患者治療的一大“絆腳石”。瞿偉說,要消除抑鬱症患者的“病恥感”,鼓勵患者主動就醫,首先要全社會正視抑鬱症,提高公眾對此疾病的認知。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持續的睡眠改變、疲勞感、注意力嚴重無法集中、完全無法產生愉悅感等,應考慮尋求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據介紹,20世紀80年代以來,抑鬱症治療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第三代抗抑鬱藥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誕生,開啟了抑鬱症治療的新篇章。但是,目前一線抗抑鬱藥物的治癒率僅為30%,患者容易中斷藥物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員對患者越能理解和關心,患者症狀就越能改善。否則,即使暫時好轉,也難以維持療效的穩定。此外,電休克治療、迷走神經刺激及經顱磁刺激等物理治療,也是抑鬱症治療方式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