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員工培訓調查報告

關於企業員工培訓調查報告

  全面提高廣大企業員工素質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主要因素,實施企業員工培訓工程,是提高企業員工素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有效地促進企業發展,縣工會聯合縣政協、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相關人員就如何加強企業員工培訓進行了調研,先後深入食品有限公司、糖業有限公司和15家不同行業型別的民營企業瞭解員工培訓工作情況。

  一、縣企業員工(農民工)基本狀況和培訓情況

  縣目前共有企業員工近20000人,其中大中型企業員工2400人,外資企業員工870人,民營(中小)企業員工11700人,其中建築行業佔70%,餐飲服務行業佔15%,加工製造行業佔15%。共有農民工近10萬人,其中本地就業約2萬人,異地就業約8萬人,農民工大多為建築行業、餐飲服務業和加工製造業。

  全縣企業幹部員工教育培訓現狀:由於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幹部員工教育培訓現狀並不理想,高、專、精專業人才減少、流失,生產一線技能性人才短缺。企業生產崗位人員整體文化素質偏低,中高等級技能人才短缺,人力資源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大專學歷比例2.6%,中專、中技、高中比例18.8%,初中以下及78.6%,技師比例5.2%,高階工、中級工比例22%,初級工以下72.8%。在幹部員工接受教育培訓方面一家外資企業和一家改制企業抓的較好,如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投入50萬元資金用於企業幹部員工培訓,並與清華大學實現遠端網路教育培訓,糖業有限公司每年派出100名員工赴包頭市對口學習生產工藝流程,聯絡名師來企業授課,其它大部分企業很少開展培訓工作,全縣企業員工年參加培訓率不到10%,只有極少數員工參加過專門職業技術培訓。由於農民工分散且流動性大、教育層次不齊、約束力不強,農民工培訓作為總體勞動者培訓中的薄弱環節,存在培訓面窄、培訓人員少的問題。

  二、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1、開展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就業培訓行動

  以工會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為依託,協助政府解決好失業、下崗職工就業工作和農民工勞務輸出工作。目前,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11703人,其中就地轉移6940人,異地轉移5763人,縣工會與就業局聯合開展農村勞動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近兩年來,共培訓農民工7150人,其中引導性培訓4900人,農民示範縣培訓1400人,創業、技能、科技培訓850人。

  2、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及法律知識“進企業”培訓。

  在學習貫徹《勞動合同法》活動中,舉辦全縣工會幹部和部分私營企業負責人參加人《勞動合同法》專題學習輔導培訓班,共有150個單位共350多位工會幹部、人事主管參加了培訓。免費贈送有關法律書籍500多本,現場解答有關勞動、保險、工傷等諮詢。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縣總工會在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送法律、進企業”安全生產知識及法律知識培訓班,為公司廣大職工送去安全生產知識和相關勞動法律知識,使公司員工進一步提高法律意識,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效規避法律風險和糾紛事件,公司150多名幹部職工參加了培訓。透過培訓,使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員工的安全和法律意識得到提高,為今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打下較好的基礎。

  三是開展家政服務員培訓活動

  縣總工會依據《商務部、財政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實施“家政服務工程”的通知》精神,全面貫徹全省推進家庭服務業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逐步組織對符合培訓條件、有意從事家政工作的人員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培訓,內容涉及家庭護理,禮儀、法律、安全、衛生、烹飪、家電使用、衣物收藏等。今年10月份,縣總工會多方聯絡,得到上級工會的大力支援,聘請多年從事家政、育兒、保潔工作的老師,舉辦了為期3天的家政服務培訓班,培訓人員80餘人。學員對所有任課教師一致反映滿意。培訓期間,還組織學員到市職工服務中心參觀,並與市區家政公司、保潔公司、北京大型家政公司進行簽定就業意向協調工作。

  四是開展專題調研,推動政府建立培訓工作機制

  針對存在的對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培訓內容陳舊,方式簡單,培訓機制不完善,培訓資源不足、渠道不暢,缺乏培訓經費保障等現象,縣工會協同縣政協提出《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加強企業員工培訓》議案,縣政協常委、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在2011年兩會上的提交了《關於對企業員工、農民工開展勞動技能、法律維權培訓的建議》的政協提案。縣政府在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程中完善培訓體系,拓展培訓渠道:整合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和外來的資源,避免了重複建設,實現了資源共享;工會組織、勞動部門、工業促進局、職業教育部門等相關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各司其職,聯動協作,共同促進員工培訓工作的開展。明確工會組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加強職工培訓工作中搞好“三個結合”:把職工的教育培訓與“創爭”活動結合起來,激發職工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結合起來,激發職工發展企業的創造性;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激發職工生產建設的主動性。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在調研中發現當前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及職能部門領導對員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員工的培訓列入政府及職能部門整體工作中。企業經營者普遍認為:“培訓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或以“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不需要培訓”、“目前經營不好、無錢參加培訓”為由不願開展員工培訓工作;二是內容陳舊,方式簡單。主要表現為六重六輕:即注重培訓形式,輕視培訓質重;注重企業職工,輕視企業管理者;注重短期培訓,短視中長期的持續培訓;注重培訓的記條考證,輕視創新能力的提高;注重書上、教材上的內容,輕視實際技能的應用的.推廣介紹;注重做試點班,輕視面推廣和普及。三是培訓機制不完善。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員工培訓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在教育培訓考核以及增強教育培訓效果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學習成果未能與員工個人工資和福利待遇掛鉤,員工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得不到充分調動。三是缺乏培訓經費保障。絕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員工培訓經費投入機制,同時也不願花費更多的財力和物力用於培訓,大多數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投入甚少。

  針對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各級黨政和企業管理者應轉變意識觀念,正確認識培訓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作用,培訓對企業來說,可以帶來許多益處,重要的是提升“四力”: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戰鬥力,開發企業科技力,加大企業競爭力。培訓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可以帶來“六大好處”:可以減少事故發生,可以改善工作質量,可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可以降低損耗,可以提高研製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可以改進管理內容。培訓給員工個人“四個有利於”:有利於增強就業能力,有利於得到收入以外的報酬,有利於獲得較高收入的機會,有利於增強職業的穩定性。

  2、突出重點,開拓創新。針對當前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增多的實際情況,培訓工作要做到“三定”:一是定點培訓。採取獨立辦班和聯合辦班的形式為員工授課輔導,內容以當前培訓內容重點應以家政服務、餐飲酒店、保健、家裝及生產安全、勞動保護、常規操作、健康講座為主;二是定崗培訓。主要針對建築行業特點,把課堂開到工地進行技能性培訓。採取系統培訓和一技一能的短訓或超短訓相結合的形式,重點培訓施工程式、技巧、效率、質量有關技術;三是定單培訓。把培訓職工與介紹就業結合起來,開拓廣闊的培訓空間,如與職業技校聯合辦學、為勞務輸出公司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並請勞動部門考核鑑定,頒發職業資格證和上崗資格證。

  3、健全機制,加強領導。建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各部門統籌安排、協調運作、分類實施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明確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明確黨政工團有關部門的責任;加強對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監督。行政主管部門與勞動部門要加強對重點企業員工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把持證上崗情況納入企業管理質量、安全生產檢查中去,促使企業及員工積極參與培訓。

  4、建立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分擔的投入機制。政府財稅收入的80%來自企業,企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因此,政府應籌措基金,用於企業培訓,提高企業人員素質。根據《職業教育法》規定,從徵收的教育地方附加費、農村科學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專項培訓基金,用於補助和獎勵培訓機構、企業和個人;企業應根據“誰使用,誰培訓”的原則,按有關規定建立專項培訓基金技能;培訓的直接受益個人,應根據目前企業員工承受能力,按照合理比率承擔部分費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