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調研報告

關於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調研報告

  為推動黃水旅遊事業快速健康發展,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縣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於2009年8月至9月對黃水區域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組織旅遊、林業、建委、規劃、市政等縣級部門和黃水鎮政府座談,瞭解黃水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現狀;赴江津四面山、武隆仙女山考察,學習其森林公園開發與保護的做法和經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發與保護的基本現狀

  (一)資源概況。目前,與黃水旅遊資源有關的“牌子”有三塊:國家森林公園、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市級自然保護區(簡稱“一園兩區”)。其中1998年成立黃水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成立大風堡市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成立市級風景名勝區。

  “一園兩區”中,國家森林公園面積最大。1999年規劃面積504平方公里,2004年修編縮小為324.4平方公里,由東、西兩大獨立區域組成,東區(黃水、楓木等)218.6 平方公里,西區(魚池、西等)105.8平方公里。按風景遊覽區、生態保護區、綜合管理區三個功能區進行管理,其中風景遊覽區包括千野草場、靈山佛、畢茲卡、萬勝壩、油草河、洋洞六個景區106.3平方公里,在風景遊覽區周邊劃出217平方公里緩衝地帶作為生態保護區,在巖口、萬勝壩、黃水設立佔地 1.1平方公里的綜合管理區。

  風景名勝區原規劃總面積117.5平方公里,涉及黃水、楓木兩鄉鎮6村17組(含黃水鎮萬勝壩村、大風堡村全部及金花村、七龍村、黃水居委和楓木鄉昌坪村部分)。規劃萬勝壩、油草河、大風堡、畢茲卡四個景區,同時劃定兩個核心景區(油草河、大風堡森林和萬勝壩水庫41.5平方公里,中國一號水杉母樹0.9平方公里)。目前正在修編的風景區規劃擬將畢茲卡5.3平方公里、萬勝壩37.5平方公里面積調出,將大風堡西南26.9平方公里森林面積調入,調整後的風景區總面積為101.6平方公里,景區調整為油草河、大風堡、畢茲卡三個,按生態保護區、自然景觀保護區、風景遊覽區、風景恢復培育區、發展控制區等功能區進行分割槽管理。

  大風堡自然保護區修編後的規劃面積220.43平方公里,範圍涵蓋黃水、楓木、冷水、中益、沙子、悅崍、橋頭、三益等8個鄉鎮22個村5715戶18897 人,同時將西鎮部分割槽域劃入,按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進行分割槽管理,其中核心區68.95平方公里、緩衝區64.04平方公里、實驗區 87.44平方公里。

  “一園兩區”規劃面積不同,規劃景點各異,採取的開發和保護措施也不一樣,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基本涵蓋了黃水區域的旅遊資源。但三者均迴避了黃水場鎮規劃區範圍內的旅遊專案,均未對旅遊場鎮建設和月亮湖、植物園等場鎮內旅遊專案開發進行規範。

  (二)開發情況。經過10餘年的集中打造,黃水區域的旅遊資源開發已初見成效,現已成為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龍頭。一是全縣目前向遊客開放的相對成熟的5個景區中有4個在國家森林公園,3個在黃水鎮。除三教寺外,畢茲卡綠宮、藥用植物園、油草河均在黃水鎮,千野草場處於國家森林公園西區。二是正在重點開發建設的5個景區中有3個在國家森林公園,2個在黃水鎮。除楓香坪和銀杏堂外,太陽湖、月亮湖在黃水鎮,西古鎮處於國家森林公園西區。而楓香坪和銀杏堂也處在黃水區域旅遊環線中。三是黃水區域的旅遊配套設施相對完善。景區間的連線道路和景區內的旅遊道路基本建成,重點景區基本實現了通水、通電、通氣、通訊無盲區。四是以黃水為核心的旅遊營銷效果明顯。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和西古鎮成為“巴渝新十二景”。大風堡自然保護區和千野草場分別被評為重慶最美的森林和重慶最美的草地。成功舉辦了森林旅遊節、辣椒文化節等節會活動。“綠色石柱.休閒夏都”已初步形成品牌效應,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五是黃水區域的旅遊招商取得較大突破。先後引進了由甲、浦輝、康居及康莊等公司,開工建設黃水月亮湖民俗生態文化旅遊專案、太陽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專案、黃水季佳四星級度假酒店和黃水休閒度假花園。太陽湖旅遊專案被列為全市十大生態旅遊專案之一,其中大風堡景區一期工程完成旅遊接待設施並於9月19日試營業,畢茲卡綠宮景區改造完成並於7月11日對外開放,旅遊商業街建設已啟動,五星級森林大酒店已開工建設,萬勝壩環湖路建設工程已進場施工。月亮湖旅遊專案已完成由甲廣場3號樓主體工程,準備裝修。黃水季佳酒店和休閒度假花園專案已全面開工建設,目前進展順利。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開發上:一是速度較慢。二是檔次較低。

  2.資源保護上:破壞森林生態資源的現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現在,一是毀林種連比較普遍。二是盜伐林木形勢比較嚴峻。三是旅遊景點開發和接待、基礎設施建設存在毀林現象。

  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一是定位不高、底氣不足。不敢奢望“五星”,不敢輕言“休閒旅遊首選”,滿足於低水平開發;沒有認識到生態資源的可貴,不敢犧牲區域性利益理直氣壯地保護旅遊資源。二是規劃滯後,無法指導實踐。儘管先後形成了“一園兩區”規劃和區域旅遊規劃,但這些規劃均滯後於黃水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實踐,有的不但不能規範和指導實踐,反而成為阻礙旅遊事業發展的“絆腳石”,需要不斷修編。三是多頭管理導致管理缺失和無序。“一園兩區”分屬林業、環保和市政部門管理,但三個部門均未設立專門管理機構,林政、環保和市政執法基本沒有開展。地方政府和旅遊部門涉足較多,但難以管理到位。

  二、開發與保護的對策建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