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垃圾分類現狀調查報告

杭城垃圾分類現狀調查報告

  站在天子嶺的山頭俯視,綠色和白色的垃圾清運車川流不息,把來自杭州市區各個角落的生活垃圾,源源不斷地運往這裡。但天子嶺填埋場這頭巨獸已經顯露疲態:計劃中還有4年使用年限的填埋場,如今處理著遠超4500噸/日警戒紅線的生活垃圾,壽命正進一步縮短。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對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的意義不言而喻。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實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類的具體辦法。無獨有偶,今年杭州要打的六場硬仗之一,也是推進以“垃圾分類處置”為重點的“五廢共治”。

  去年底,浙江的垃圾分類被中央點贊,但我們捫心自問離目標還很遠很遠。為此,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舊話重提”,欣喜的是很多人都在默默追蹤關心這件事,在剛結束的省兩會上,就有上不少代表委員提交了關於“垃圾分類”議案和建議。

  “杭州市區產生的生活垃圾中超過50%是廚餘垃圾。如果分類準確的話,這些廚餘垃圾完全可以進行焚燒處理。”杭州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束空告訴記者,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填埋的壓力。

  採訪中記者發現,浙江土地上“垃圾分類”的星星之火已經燃起。

  在餘杭和江干的不少小區,都引入了“二維碼垃圾分類”。

  以較早引入這一機制的興安社群金泊林小區為例:小區安裝了智慧垃圾房,每個小區居民手中都有一本二維碼冊,想要丟垃圾必須貼上二維碼,這樣可以保證每一袋垃圾都能追溯到人,並給予正確分類的住戶一定的獎勵,如透過積分在小區門口的超市兌換日用品等。

  桐廬縣為達到”政府推著走”到”大家主動幹”的目的,落細落小培養垃圾分類氛圍。兩年前就推出了“無保潔員村”建立活動。建立成功的'村,獲得2萬元獎勵;但一旦抽查或回訪不達標,則立即取消稱號並收回獎金。以村為單位,比拼打分,效果很好。

  引入第三方,用高回收價和優質服務驅動居民積極性在餘杭取得了成效。

  “虎哥回收”是一家成立僅一年的杭州本土“網際網路+回收”企業,目前在餘杭區的10個小區試點開展垃圾回收工作,居民可透過APP、微信或者熱線電話呼叫員工上門,虎哥會以0.6元/公斤的環保金進行回收,現階段成效明顯,參與率達到90%以上,試點小區生活垃圾減量達到26%,人民群眾口碑良好。

  垃圾分類的“浙江經驗”被廣為稱道,但不難觀察到,許多成功的垃圾分類經驗都在農村。然而,這些星星之火給了我們希望和信心。

  垃圾分類是一條環環相扣的鏈條,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置,每一環都不能出現缺位,而現在的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最大的困難是陷入各個環節互相掣肘的困局。

  破局之路從何而來?

  在這4天的追蹤採訪中我們聽到了各種有力的聲音。但大家達成共識的是:垃圾分類絕不是一兩個職能部門的事,從頂層決策,到各級部門單位,到社會力量、企業和個人,這是一場生活習慣的革命,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

  讓記者振奮的是:在這一系列的採訪中,無論是委員代表、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還是每一位市民,都認同“垃圾分類”這一行為本身對環境問題的正面意義。這種認同,已經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辦法有千千萬萬種,但是束之高閣就只能井中撈月,不妨讓我們先管理好自己腳下這一小步,相信當再次抬頭,垃圾分類已經走出一條嶄新的”杭州經驗“之路。

  過去的幾年裡,杭州成為了一個酒駕絕跡的守法之城,成為了一個斑馬線前車輛主動避讓行人的溫暖之城,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她未來不會成為一個人人主動分類垃圾的清潔文明之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