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況調查報告
在出現了某些事件和情況後,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調查工作結束後,通常還需要寫調查報告。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況調查報告 篇1
調查時間:20XX年5月19日。
調查地點:
調查物件:教學班同學
調查人員:
一、 選題背景
近幾年中國發生的各種大事件,以及近代中國的歷史事件。
二、 調查目的
在中國不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得知存在著很多的因素在影響著制約著中國的發展。其中不乏經濟、文化以及主權問題等方面。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的愛國意識似乎並沒有跟著進步,尤其對於年輕一代,愛國問題顯得越發嚴重。大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明確的愛國意識、自覺的愛國行為,關係到中國以後是否能夠很快發展,但是,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還存在方式簡單、內容陳舊、脫離實際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甚至影響到大學生素質的完善和提高。就此我們小組展開了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看法和認識的調查。
三、 調查內容
最近幾年,中國發生這麼多事件對映的都與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關,同時中國的近代歷史事件也都從各方面傳達出了愛國主義精神,將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識作為我們調查的主要內容,我們採取對部分學生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而初步瞭解現階段的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普及程度,以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度。
四、調查程式和方法
我們3個人分工在班級進行調查,將調查表發給同學讓他們填表,填好以後將表收回,然後對同學們的結果進行統計。統計以後進行對資料進行分析,然後總結,初步得出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看法和認識情況。
一、 調查資料統計
二、調查結果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基本的國家事件記憶還是較為準確,如汶川地震,神州8號對接,奧運會。但就國家政策,或是民主制度而言,或者說是中國的近代史來說,就基本不知道。此現象說明了,在當代大學生的眼中,基本只有自己親生經歷過的事情才能夠較為準確的記起。對於國家政策、民主制度類,與學生自己無切身關係的事則不被學生重視。此現象說明了一點問題,在當代的教育中,只是 拘於一種形式,換言之,即是現今的教育從結論上來看是失敗的。也可以從另一方面來看,當代大學生對於國家事件,或是政策是不關心的,也就表達了,在愛國主義情懷方面,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不具備的。
三、建議
應該把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以瞭解祖國、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有關理論為基礎,以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為重點,著力培養大學生投身祖國建設的雄心壯志和努力學習的積極行動。
幫助大學生了解祖國可以結合班校會進行國情教育;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介紹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建設成就;指導大學生收看新聞等電視節目,開展社會調查,使大學生感受祖國飛速發展。
同時教育大學生把自己的遠大理想同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絡起來,使他們懂得學習絕不是為了個人升官發財,而是為了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必須做到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時刻準備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
這樣愛國主義教育才能有好的效果。
關於愛國主義情懷的調查問卷(例卷)
性別: 男○ 女○
1. 中國近現代史是指__A_____年以來中國的歷史。
A.1840
B.1949
C.1921
2.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__B___週年。
A.80
B.90
C.70
3. ____C____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經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災取得勝利。
A.2008.6.12.
B.2009.5.12.
C.2008.5.12.
D.2007.5.12.
4. 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以___A___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首先發動的。
A. 孫中山
B. 毛澤東
C. 陳獨秀
5.___A____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A.五四運動
B.俄國十月革命
C.辛亥革命
6.北京奧運會在____B___舉辦。
A.2009.10
B.2008.8
C.2008.6
7. 1958年10月____B___成立。
A.廣西壯族自治區
B.寧夏回族自治區
C.西藏自治區
8. 1999年12月20日, B 迴歸祖國。
A. 香港
B. 澳門
C. 不知道
9. “三民主義”是____A___提出。
A.孫中山
B.李大釗
C. 陳獨秀
10.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取得了進一步發展。這件事情發生在____B_____。
A. 2010.5
B. 2011.11
C.不知道
11.與中國發生領土糾紛的不止日本,西藏地區印度總是虎視眈眈,屯兵數萬,圖謀不軌。近來菲律賓也與中國關係日益緊張,假設中國與任何一方開戰,你願意投筆從戎嗎? ___D___。
A 非常願意,我一直苦嘆報國無門,現在,機會來啦
B 願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都有義務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C 可能吧,視情況而定
D 不願意
12.你會選擇那些方式來表達你的愛國情懷?( C )
A 在國家的利益受損時勇敢地站出來,為祖國的利益而拼命
B 認真的思考,愛國不一定要轟轟烈烈的犧牲,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作對國家有益的事
C 好好地學習,發展一技之長,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D 讓愛國的心永駐心頭
13.你覺得XX是一種好的表達愛國主義精神的方式嗎?( C )
A 是,XX表達了我們對實事的態度,更是表現了我們堅持反抗到底的精神
B 應該是吧,現在我們都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愛國情緒,愛國XX就是一個不錯的平臺
C 不是,XX不過是衝動造成的結果。我們要冷靜下來,愛國不是吶喊,而是要在行動中實踐
D 無法判斷。
14.在你的眼中,大學生是一個怎樣的愛國主義群體? ( C )
A 現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理性的愛國者 B 現代大學生大多數是不理性的愛國者
C 現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意識薄弱 D 現代大學生缺乏愛國主義意
15.作為一名四川理工學院的學生,你將在今後的生活如何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的情
本次社會調查的總結感受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感謝老師給與我們這次機會,雖然問卷上的題並不能真實的反映什麼是愛國主義,卻讓我們從一個老的角度更進一步的看到了當代大學生對愛國的一些;個老的角度更進一步的看到了當代大學生對愛國的一些認識。由於現在社會浮躁的氛圍,我們並不能真正的靜下來去想什麼是愛國主義,怎麼樣才是愛國,看到一些詆譭祖國的資訊就盲目的相信,並沒有真正的明白真正的愛國不是你去X抵制某個家樂福之類的。像錢學森這樣的前輩,人家愛國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口號,更不是三人成虎,人多勢眾。所以我們應該靜下來仔細的思考,努力的充實自己,使自己強大起來,少年強則中國強。
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況調查報告 篇2
”少年強則強,少年智則國智“愛國主義是永遠佇立的話題,尤其是現在資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良好的愛國主義思想與道德非常重要。目前社會人才向大學生團隊為主體趨變。大學生的素質與思想關係著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政治家說: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的好壞決定著國家的衰亡。好的正確的民族精神使國家更興旺發達,走上永不滅亡的道路。
為了進一步激發在校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行為我們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
1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過外國的節日,你有何感想?
A. 贊成
B. 不大同意
C. 反對
2 你對日本首相小泉屢次參拜神社有何感想?
A. 覺得國家不應該介入
謝辭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在實踐過程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直接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謝意。
B. 憤慨至極
C. 國家應該加強幹預
第四,放寬自己的心胸,你一定比別人快樂!打電話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學要耐心、心態好、說話溫柔。恰恰這都是我所沒擁有的。有時給別人打電話,態度不夠好,耐心也不夠。但姐姐告訴我,你不要總想那些不好的事,你想一想你做這件事獲得了什麼就可以了,不必在乎太多的得和失,有收穫就行。再說有時候社會就這樣,有可能比這更殘酷。所以,有時候心胸稍稍開闊些,你就會獲得更多的快樂!與其痛苦,不如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D. 沒有感覺
3 你認為怎樣的愛國方式屬於理性?
A. 參加合法示威遊行活動
B. 向周圍的人宣傳愛國主義
C. 努力學習和工作,報效祖國
D. 仇視反對中國的國家和組織
4.就目前大學生中盛行的在宿舍懸掛國旗以及不少人喜歡把國歌設為鈴聲的行為,你有什麼看法
A. 很好,是愛國情感的表達
B. 出發點很好,但實際意義不大
C. 應該多做有實際意義的事
5 假如你有機會、有條件移居發達國家,你會如何選擇?
說明家長對孩子進行素質培養的觀念、方法日漸成熟,普遍認識到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勵為主,方法越來越多。但仍表現出對孩子智力學習重視的傾向。
A.暫時移居國外,以後再回來
B.留在國內
C. 一旦出去,就不再回來
D.在哪裡都一樣
6.政治面貌
A.團員
B.入黨積極分子
高校要建立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機制。理順就業指導工作的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並充實人員與配備,充分拓展機構職能。就業指導機構還應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在涉及到學校調整專業結構工作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終促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充分就業。
C.黨員
7.你認為當今中國有哪個方面比較存在卻顯不足?
A.教育體制
B.醫療
C.法律
D.其他
8.對共產黨政策的評價
A.好
B.一般
C.差
9.作為一個大學生,你對於愛國主義的態度?
A.有一顆愛國之心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衛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汙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汙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後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B.因為是中國人,所以愛國
C.不以為然
10.你是否經常關注國家政策方針和黨的思想路線?
A.很關心,主動了解
B.一般,聽別人說說
C.不關心,不去了解
調查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於XX年10月下旬進行。調查選取我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學生,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其中大學生的性別抽樣分佈為:男性佔XX%,女性佔XX%;
調查總結:
1.分析大學生對待國外問題: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有積極的愛國熱情,對國家的命運十分的關注。”國興則民興,國亡則亡的愛國主義思想已經深深扎進了他們的心中,有90%的大學生都認為我們該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培養良好的素質來報效祖國,為祖國奉獻自己的汗水。對日本的首相小泉屢次參拜神社有55%的市民表示憤恨至極,45%的市民認為國家應該加強國防干預,這表明名族有積極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優秀精神。當問到“假如你有機會、有條件移居發達國家,你會如何選擇?”時,80%的大學生選擇留在國內投身於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他們已經明確認識到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而且所有的大學生都希望在學有所成之後盡己之力踐愛國之行。愛國不分先後,不分大小,學生們有的留學海外後,學有所成再報效祖國,有的學生留在國內立報國之志,增建國之才,踐愛國之行。
2.分析大學生對待國內問題:
對於“愛國”實際上有深層和淺層的理解。當問到“就目前大學生中盛行的在宿舍懸掛國旗以及不少人喜歡把國歌設為鈴聲的行為,你有什麼看法”時70%的大學生認為實際意義不大,從這裡可以看得出大部分的學生會理性看待愛國主義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愛國主義的'表層含義當問到“怎樣的愛國方式屬於理性?”時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選擇了“努力學習和工作,報效祖國”而沒有人選擇“仇視反對中國的國家和組織”這可以說明大學生的內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懷,但是當問到“作為一個大學生,你對於愛國主義的態度?”時有所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是愛國的,同時,大部分調查物件同意愛國主義思想很重要,我們得出結論,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內心深處是存在“祖國”這一概念的。但對於概念來講,很多人都懂,可是30%大學生未必能夠理解其真正的內涵,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在說到自己愛國的表現時,往往都會說支援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受別國欺壓、無理干涉等表面問題。很顯然,少數的大學生對於“愛國”仍然沒有一個深層的理解,只是一種作為國人的意識同時摻雜著個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況調查報告 篇3
前言在中國不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得知存在著很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影響著制約著中國的發展。其中不乏經濟、文化以及主權問題等方面。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的愛國意識似乎並沒有跟著進步,尤其對於年輕一代,愛國問題顯得越發嚴重。就此問題,特於20xx年6月2日對石家莊經濟學院xx級大學生做了關於愛國主義思想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視程度及理解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是愛國的,同時,大部分調查物件同意愛國主義思想很重要,我們得出結論,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內心深處是存在“祖國”這一概念的。但對於概念來講,很多人都懂,可是我們未必能夠理解其真正的內涵,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在說到自己愛國的表現時,往往都會說支援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受別國欺壓、無理干涉等表面問題,可是難以接受的是,居然有人說出不學外語就是愛國的無稽之談。很顯然,當代大學生對於“愛國”沒有一個深層的理解,只是一種作為國人的意識同時摻雜著個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二.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在調查中,有近一半的大學生對於“是否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一題選擇了“一般”,而對於外來文化入侵,大部分同學的回答都是取其精華等類似答案。從中我們無法知曉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但不難看出其熱衷度甚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數人在說,可是又有幾人在真正的去辨別何為精華何為糟粕?很多人已經逐漸的被西方化,尤其是當代青年人,對外來文化極其狂熱,而對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卻知之甚少,此種現象不僅反映出了社會責任及價值觀的變化,更折射出了教育的諸多弊端。
三.大學生對中國與外國比較
調查中有80%的人表示即使有機會也不會移民,另外20%人則表示會考慮,而且如果移民則會首先選擇歐美國家。當代大學生對亞洲某些國家懷有民族情結,所以沒有人會願意在這些國家長期生活,當然國恨家仇我們是絕對不可以忘記的,可絕對不可以用仇恨去報復仇恨。然而對於一些人想移民到歐美國家的現象便可以反映出社會價值觀的整體取向了。
四.大學生對本國現狀的考慮
關於中國的現狀及發展,問卷列出了xx個方面,被調查者最多可以選擇5項自認為最有問題的選項,其中所有調查物件無一例外的都認為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有很大問題,同時50%的人選擇了法律,另有40%的人選擇了政治及醫療。而關於政府各項工作是否透明及是否應該透明的問題,近90%的人選擇了“不透明”和“依情況而定”,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可以客觀的去面對一些事情,他們能夠理解一個國家政府工作的複雜與困難,但他們依舊希望一些本可以透明的東西應該變的透明,從這裡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代大學生是愛國的。
五.假想問題
對於“假如中美的開戰你會怎麼做?”所有問卷回答都是參軍、投入戰鬥等相似內容。沒有人想到用其他方式去打擊假想敵,也沒有人提到是否應該立即調停避免戰爭,更沒有人考慮去對比兩國國力,這不能說明當代大學生是好戰的一代,只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我們對本國對世界的瞭解以及是否理性的去面對各種問題的現象,當然這其中不乏有些人已然成為“仇恨的一代”渴望用武力去還擊一切對我們持有敵對態度的勢力。
六.結論與建議
透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愛國主義思想”,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民族情結與民族仇恨,又由於對本國某些工作及文化的不滿與不瞭解,從而滋生了很多不合理的愛國方式和愛國觀點,甚至出現了“無力愛國”的尷尬局面。建議改革,從最根本的教育來引導大學生乃至所有人群,摒棄書本上的死板理論,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去感知到“祖國的存在”而不是盲目的愛國。
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況調查報告 篇4
目前在我校學生中進行了調查愛國意識問題。我們的調查證明,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人都表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是有一定愛國意識的,但是有部分學生的愛國意識相對還比較淡漠。
大學生的愛國意識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學校舉行的升旗儀式是表現學生愛國意識的重要場合。可是當我們參加升旗儀式時,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不夠嚴肅,有人在升旗時左顧右盼。我們就大學生參加學校升旗儀式的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有20%同學認為參加升旗儀式是一種崇高使命感的體現。有40%的同學同意參加升旗儀式有好處。但還有不少同學把升旗當做走形式。有的同學認為唱國歌沒感覺,還不如唱流行音樂帶勁.更有寫同學因為貪睡而不參加升旗儀式。從大學生課外閱讀來看,有49%的同學喜歡愛國題材的影片和圖書,另有51%的同學衷情於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及瓊瑤的言情小說。
面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的現象、面對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能否堅決制止。有33%的學生表示能見義勇為。有23.7%左右的學生表示緊急關頭會為國家挺身而出。另有不少人表示會感到非常氣憤,但卻有心無力,不敢挺身而出。
為什麼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明顯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缺少革命傳統教育方面書籍,學生在思想意識裡對祖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缺少愛國意識。現在一些青年人不清楚“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殺是怎麼回事。其次,學校和家庭在這方面的教育力度還不夠。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過多地強調學生的智力發展,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重視考試的分數。學校開的思想政治課,大多數學生不願去上,感覺枯燥無味.家庭教育也常常忽視愛國主義教育。第三是教育的方式不夠完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多學科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協同作戰。但現在一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少人認為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師的責任。
針對這些問題,有關人員對愛國主義教育提出建議:
第一,愛國教育必須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採取多樣形式,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讓中學生對社會主義祖國產生髮自內心的熱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可以透過向學生介紹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愛國主義英雄,介紹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當中的英雄模範人物,來增進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我們也可以透過旅遊娛樂方式大力進行愛國教育。古人尚且講究寓教於樂,例如我們學習旅遊專業的學生,可以記一寫關於革命紀念地的導遊詞,給大家當當導遊,講講祖國的歷史,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緬懷革命英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及時瞭解社會主義祖國的巨大成就。
現代教育技術為生動活動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我們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投影教室時常放映有關愛國教育的影視節目。另外可以在晚自習專門組織學生看中央一套的新聞、焦點訪談、科技博覽、軍事天地等節目,讓同學們分析當前局勢,以激發出強大的愛國熱情,鼓勵學生去奮鬥,將來為祖國效力。
第三是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當中,應該滲透在學生是日常生活當中。
各學科教育都可以而且應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政治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愛國義教育的主渠道。我們有許多政治老師在轉變學生思想方面很有經驗。日常生活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開展我為祖國做好事活動。應當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積累愛國主義感情。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品質。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從小事出發。要想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棟樑,就要從小事做起,瞭解祖國的歷史,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愛國教育可以造就一代新人,可以鑄成一個國家的靈魂。歌德說過:“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採用同一種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確實應該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視。
前幾日在書房,興之所致,隨手拎起了一本四書,翻到到第一面,唸了兩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便發現自己意興闌珊,隨手又把它扔到了書櫥裡,拿起本日本漫畫,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後。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嘆中國當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對於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為,不禁感到慚愧,一向標榜熱愛傳統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棄這些中國驕傲麼?時逢國慶,單位邀請我們新行員寫一篇關於愛國主義的文章。我便想,是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來感嘆祖國多麼秀美多麼壯麗的河山,還是切實關注一下我們正在慢慢遺失的民族驕傲呢?臺灣忠信工商學校的校長高震東在內地演講時說,“什麼是愛國?哪裡是愛國?什麼都是愛國,哪裡都是愛國!”愛國是微小卻又具體的。我們身在中國,有時卻茫然不知自己國家有什麼,是什麼。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是我們過於注意別人的東西?愛國其實很簡單,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歷經千年,在漫長曆史過程中逐步創造發展起來的。她幾經建構-解構-再建構,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慢慢沉澱而成。她是千百年來國人對文化的希望,是國人對文化思想的反思。當我們今日面臨著隨資訊發達的電子時代而如洪水般湧來的西方文化時,還有多少人可以堅持那涓涓的細水長流?我們的81年代後、90年代的孩子們心目中的傳統文化是什麼?我想不會是女子十二樂坊穿著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臺上鬧哄哄的演奏那所謂的傳統民樂吧?
還是認為魯迅先生筆下那個滿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國的古代文人?簡練的講,所謂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詩、書、禮、易、春秋”。我用五經的名字來概括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它剛好總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五個方面。“詩”,是指從最早的詩歌《詩經》開始到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古樂。“書”,是指歷代文人體現他們思想觀點的專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觀,體現了古人的人文精神。
“禮”,是指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禮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體制。“易”,並不單純的是指《易經》,還包括了農業、醫學、天文、地理、數學。而“春秋”便是特指從《尚書》到《春秋》、《史記》、《資治通鑑》等一系列的史學專著。中華傳統文化涵蓋範圍之廣,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現代那些偽民俗或是一個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們是從周杰倫的《東風破》或是SHE的《長相思》裡才開始接觸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之美是不是太遲了?自《詩三百》到《漢樂府》再到《全唐詩》、《全宋詞》,還沒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辭、漢賦,更沒提到魏晉的“蓬萊文章建安骨”,這浩瀚如海般的詩詞國度,怎是一首《東風破》所能表達的?現在我們是否只停留在小學課本里教的“離離原上草”或是什麼“二月春風似剪刀”的階段,或是為了逗情人開心為她輕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濃情蜜意?我們現在是否能從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瀟灑不群、壯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龍金庸小說裡的“任俠之氣”是指“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情之所鍾,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致,與君痛飲三百杯”。而“俠之大者”是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呢?大概只會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殺殺中了吧。
沒有了“花間一壺酒”、“共剪西窗燭”的爛漫情懷,沒有了“誓掃匈奴不顧身”、“醉裡挑燈看劍”的壯烈胸襟。沒有這些古韻的滋養,我們的80年代和90年代難道只能在歐美的HIP-HOP、日本動漫、韓式的多袋闊腳褲中顯示自己的瀟灑不羈麼?沒有了任俠的少年輕狂,沒有了溫文的少年情懷,我們的青春還完整嗎?還有多少人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來自孟子的“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天下的興亡,不是匹夫之責,而是我的責任。有多少年輕人還會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大概只會裝作很酷的說“我就是我,我喜歡,我可以。”他們只是整日埋首在《蠟筆小新》和《機器貓》中拒絕長大。
還有多少人知道何為“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吳宗憲的《我猜》和《週日八點檔》,大概只會迷惘的說:哦,臺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會覺得“香九齡,能溫席”是一種孝心的表現,大概會覺得他好傻,幹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買臺空調不就得了嗎?還有誰會覺得“融七歲,能讓梨”是一種中國式的謙遜禮讓?孩子們自小接受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課內科外功課壓得喘不過氣。哪還會有人說,第一名我不要,給你吧!再不知何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們可以成為象曹子建、王摩詰那樣的翩翩濁世佳公子了。孩子們現在學習琴棋書畫的目的已大多為考試加分服務,哪還有“為君唱遍《紅豆吟》”的情懷了。
君不見上元燈節賞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盂蘭盆會驅鬼儺,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開始相信基督,相信有聖誕老人。我不知道誰是阿福,也好久沒放過爺爺紙糊的風箏了。傳統的節日在我們看來除了意味著能看到無聊的文藝晚會,多幾天去哪裡都是人滿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蒼白。傳統,從我們指縫滑過,輕輕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啟超寫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好行樂、盛氣、造世界”的少年氣質在我們身上依稀可見,卻再嗅不到中華之氣息。純粹的行樂主義、盛氣,在沒有文化底蘊的支援下顯得那麼的蒼白和輕浮。我們應從何處尋覓正在遺失的傳統文化。難道是在鄰國日本的傳統活動上發現:“咦,這個東西是從我們中國唐朝傳過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為什麼我們不反省,我們為何只有在別人那裡欣賞到曾經的國粹。驀然回顧,國已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