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學校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中國國際學校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中國是世界第一留學大國,低齡留學快速發展,為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出國留學做初期準備的國際學校,受到中國家庭越來越多的青睞,以企增加其子女出國留學或進入世界名校的機會,尤其在經濟全球化發展推動全球資源重新配置的時代背景下,“一考定終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教育模式正在成為歷史。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課題組2016年對中國國際學校的發展現狀、北京地區國際學校學生髮展狀況等進行了調查分析,在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設計調查問卷,透過抽樣調查在全國範圍內獲得309所國際學校的相關資訊,總結了中國國際學校的現狀。為進一步瞭解中國國際學校學生的發展狀況,我們在北京範圍內透過抽樣調查獲得1322份問卷,總結了北京地區國際學校學生的現狀。從而揭示了中國國際學校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併為國際學校發展提供了意見和建議。

  國際學校的發展仍需更大的政策突破

  在309所國際學校中,在招生物件上,只招生中國籍學生的有158所,佔比51.1%;可以同時招生中外籍的有105所,佔比33.9%;只招生外籍學生的有46所,佔比15.0%。在入學考試形式上,採用“自主招生”的有197所,佔比63.7%;採用“自主招生+中考”的95所,佔比30.7%;採用“中考”的有17所,佔比5.6%。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國際學校僅招收中國籍學生,受到政策的限制,教育國際化發展仍然需要更大的突破。自主招生為主的招生形式則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國際學校的辦學特色與理念。

  保證教育質量是民辦國際學校要正視的問題

  民辦國際學校比例接近一半,是當前中國國際學校發展中的主要力量。據調查發現,2010年之後,國際學校需求更加旺盛,民辦國際學校備受市場關注,進入穩步增長階段。但在穩步發展的同時保證教育質量,是民辦國際學校未來發展要正視的問題。北京王府學校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與哈佛大學等名校合作,對教師進行開展中長短期培訓;在課程體系方面,推行“中外一體”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形成獨具一格的國際教育體制。在民辦國際學校中,這種探索的數量屈指可數。

  10-18歲之間的學生為國際學校學生主要群體

  為進一步瞭解國際學校學生的發展現狀,我們對北京部分國際學校的學生開展了調查,採用了線上電子問卷和線下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共回收問卷1322份,其中,小學213份,佔16.1%;初中258份,佔19.5%;高中851份,佔64.4%。

  在性別比例方面,男性比例高於女性比例。其中,男性佔56.4%,女性佔43.6%。在年齡分佈方面,以10-15歲和16-18歲這兩個年齡段為主,分別佔47.8%、47.9%;10歲以下的佔1.4%,18歲以上的佔3.0%。可以看出,男性學生雖然多於女性學生,但整體差異並不明顯;在年齡方面,處於10-18歲之間的學生為主要群體,即中學階段為學生和家長更加關注的學習階段。

  初次來國際學校時所處的求學階段分佈上,以初三和高一為主,具體為小學佔22.2%,初一佔11.9%,初二佔7.9%,初三佔14.2%,高一佔42.5%,高二佔1.0%,高三佔0.4%。目前所處的階段以高一、高二為主,具體為小學佔16.1%,初一佔4.2%,初二佔5.2%,初三佔10.1%,高一佔27.0%,高二佔21.9%,高三佔15.4%。大部分學生都逐漸適應了國際學校的教育和生活方式。

  非海歸父母更願讓孩子接受國際學校的教育

  在國際學校學生的家庭背景方面,父母均是海歸的佔4.5%,僅父親是海歸的佔4.1%,僅母親是海歸的佔2.0%,父母均不是海歸的佔89.4%。分年級來看,父母均不是海歸的佔比均在79%以上,其中,初中、高中的學生的父母為非海歸的比例高達90%以上。非海歸背景的父母更願讓孩子接受國際學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教育觀念的變化。

  但在出國留學意向所受影響因素方面,學生自身的判斷力居於第一重要的位置,佔70.7%;家長的影響佔53.3%;此外,社會觀念的影響佔30.9%,同學和老師的影響佔15.9%;媒體的影響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佔比較小,分別佔5.8%、4.2%。

  美英仍然是國際學生主要留學目的地國

  在選擇國外院校時最看重因素方面,國際學校的學生的選擇標準兼顧了學校自身的實力和自身未來的發展機會。他們最看重的兩項因素分別是“學校排名”和“專業排名”,佔比均超過56%;其次是“地理位置”和“就業市場前景”,佔比分別為36.4%和32.6%;相對而言,學生們不太在意學費/獎學金、學制長短等因素,這兩項的佔比分別為22.6%和13.1%;此外,也有5.6%看重其他因素。

  與留學擇校標準相應,在最希望去哪個國家留學方面,選擇美國的居於首位,佔比61.3%,隨後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分別佔10.5%、7.5%、5.6%,這與目前這些國家擁有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具有吸引力的留學政策密不可分。法國、德國、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均低於3.0%。此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佔3.7%。美國和英國仍然是國際學生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國。

  回國就業是留學生的主流職業選擇

  在國外完成學業後的職業生涯規劃方面,選擇“回國創業”的比例遠高於“海外創業”,具體為回國創業27.3%、海外創業11.3%;計劃回國就業的稍高於選擇海外就業的,其中,回國工作的佔19.6%,選擇海外就業的佔16.1%;此外,也有超過四分之一(25.6%)的人選擇“沒考慮過”。透過不同年級之間的對比,我們發現,小學生選擇“回國創業”和“沒考慮過”的比例分別為30.5%、31.9%,均高於初中生和高中生。高中生選擇“回國工作”和“海外就業”的比例均高於小學生和初中生。選擇海外創業方面的則是初中生最高,為14%,高中生最低,為10%。

  同時,在出國留學的專業選擇方面,商學類、藝術類、工程技術類位居前三位,分別佔比23.7%、15.8%、10.1%,IT類、語言類、財經類緊隨其後,佔比在7%以上,選擇人文社會科學類、醫學類、法學類、自然科學類的比例相對較低。

  “三位一體”的教育生態尚未建立

  當前中國國際學校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首先,在民辦國際學校中,有資格頒發國際學歷的學校通常以與國外機構或教育部門合作的方式來辦學。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外相關監管部門對其監管的困難。比較容易造成國際學校收費標準不一,教學質量良莠不齊,辦學機制多元且權責不清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學校市場的良性發展。其次,師資力量發展相對滯後,建立教學優勢相對困難。國際學校開設國際課程需要大量聘請外籍教師,而對外籍教師的資質尚沒有一套成熟的評價評估機制,導致外籍師資團隊水平不一的問題。同時,外籍教師流動頻繁難以形成穩定隊伍,也形不成團隊效應,缺乏專業支援,而本土教師卻難以介入。最後,部分國際學校在管理學生方面尚未充分認識到中外文化的差異,管理創新力度不夠,在學生身心健康輔導、學校與家長的常態化溝通方面,尚未真正建立學校、學生、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生態系統,沒有充分調動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積極性,這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作用。

  增強服務能力,完善低齡留學人群的監督

  國際學校需求旺盛,長遠來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國際學校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們由此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進一步完善政府在低齡留學人群的監管與服務。我國留學低齡化的發展趨勢越發顯著,但當前我國政府在留學生管理與服務方面仍以大學生及以上的留學人群為主,對低齡留學人群的監管與服務仍處空白。這類留學群體年齡較小、對於社會的認知度不高、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等特徵,導致各種問題和矛盾逐步顯現。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有必要將低齡留學生納入到管理和服務的主要範疇,為其構建“安全網”,降低留學風險和維護國家名譽。

  其次,發揮國際學校聯絡海內外的優勢,增強服務學生的能力。國際學校有身處國內的地理優勢,又有聯絡留學生的便捷條件,國際學校可以在將留學生送出去之後,提供好的後續服務,積極為留學人員構建與國內溝通的固定渠道,透過培訓會、聯誼活動、交流活動、晚會等多種方式保持與留學生的溝通和跟蹤服務,使國際學校的教學始終保持與留學生需求的同步,更好的為有意願出國的學生提供針對性強的教學和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