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和事蹟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和事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蹟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和事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和事蹟

  1、崇尚科學、熱愛祖國的大物理學家——楊振寧

  頒獎詞:你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豔。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得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事蹟:楊振寧為華人贏得了巨大的榮譽。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宙不守恆定律顛覆性地震驚了世界,並在1957年斬獲諾貝爾物理獎。楊振寧的成就遠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爾斯教授共同建立的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為粒子物理學提供了基本框架。這個科學貢獻,是人類科學文明寶庫中非常璀璨的一個明珠。不僅如此,他資助學子赴美深造,還在清華親自授課,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2、最美家庭——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頒獎詞: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俯首修出幸福花。

  事蹟:身殘志堅的一對殘疾人,付出平常人千百倍的努力,養育一對兒女成長,還脫貧致富,詮釋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的名言!

  3、百折不撓的中國飛人——蘇炳添

  頒獎詞:摒住了呼吸,九秒八三,衝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事蹟:在東京奧運會半決賽中,蘇炳添以32歲的“高齡”跑出九秒八三的成績獲小組第一。這個成績比她2018年九秒九一的亞洲紀錄快了0.08秒,百米飛人世界排名高居第八位,他超越了年齡,超越體能的侷限,被稱為“中國飛人”,他是中國短跑的驕傲!

  4、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朱彥夫

  頒獎詞:生命於你不止一次,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事蹟:朱彥夫,中共黨員,他參加過上百次戰鬥,三次立功,十次負傷,經歷過長津湖戰役,動過47次手術的特等傷殘軍人;退伍後,拖著殘軀帶領鄉親建設家園,並將自己的經歷體會寫成小說《極限人生》,用堅強意志和為民情懷書寫著自己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5、矢志報國的飛機設計專家——顧誦芬

  頒獎詞:像靜水深流,在靜水底湧動,報國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事蹟:飛機設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致力於飛機設計研究,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高空高速殲擊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也是該機以後改型的總設計師。他直接組織、領導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他利用系統工程管理方法,把飛機各專業系統技術融合在一個總體最佳化的機型內,成功研製殲8Ⅱ飛機;領導了飛機主動控制技術研究、高效能遠景飛機概念研究。

  6、分享扶貧故事,宣傳中國形象——陳貝兒

  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天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事蹟:陳貝兒在節目《無窮之路》中穿梭全國六個省份,包括四川、雲南、寧夏、海南、廣西及貴州,由全國最南部的熱帶雨林,走到雲貴高原大峽谷,踏進大西北戈壁沙漠,進入川藏高原,深入十個貧困縣,瞭解各地民生,分享成功脫貧的故事。口碑載道的《無窮之路》除了在香港本地取得理想收視成績之外,海外觀眾亦好評如潮。

  7、高原生命的保護神——吳天一

  頒獎詞: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裡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闢了一條路。

  事蹟:吳天一,高原醫學專家,我國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的主要學術帶頭人,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餘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蹟,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

  8、失聰女孩考上清華大學——江夢南

  頒獎詞: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從無聲裡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裡,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鮮花也會怒放。

  事蹟:因一場意外半歲時失聰,她不能像常人一樣交流,卻完成了學業並考上大學、研究生。人生雖無常,學業無止境。對人生不服輸的她,又考上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湖南郴州宜章失聰女孩江夢南的逆襲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9、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

  頒獎詞: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與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事蹟:彭士祿,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56年,彭士祿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1958年回中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被追授為“時代楷模”。他是中國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0、勇攀高峰、自立自強——中國航天追夢人

  頒獎詞:發射,入軌,著陸,九天探望,一氣呵成。追趕,並跑,領跑,50年差距,一載跨越。環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事蹟: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蒼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在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北斗人”踔厲奮發,“探火人”篤行不怠……航天人,好樣的!

  拓展閱讀:《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樊錦詩先生圍繞守一不移、擔當使命、探索進取、永遠在路上四個方面,結合親身經歷,詳細介紹了一代代莫高窟人為傳承弘揚敦煌藝術瑰寶做

  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時還與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富生動,讓廣大領導幹部對於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敦煌市領導幹部學習先進榜樣、普及敦煌文化知識的熱情。梁建明等領導

  在敦煌市分會場收聽收看了會議實況。據瞭解,樊錦詩先生自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為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榮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文物保護領域終身成就獎、薪火相傳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同時,還在前不久獲得了第四屆

  “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樊錦詩一直很忙,從北京到香港、從廈門到巴黎……但她心裡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她說。“對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無比廣闊,內容無限豐富。越研究越覺得,老祖宗留下來了世界上獨有的、多麼了不起的東西!”樊錦詩說。是吸引,更是責任。這座千年石窟曾歷經磨難,成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常書鴻、段文傑等前輩白手起家、投身沙海,為保護敦煌傾盡一生心血。“老先生們明明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偏偏歷經千辛萬苦留在敦煌,他們就是精神符號。東西壞了還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沒有了。‘莫高精神’是我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樊錦詩說。如今,莫高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大城市比還有不小差距,卻仍有年輕人不斷踏著前輩的足跡來到敦煌,甘願奉獻。他們說,“莫高精神”已經成為文物以外的“第二寶藏”。“幹了一輩子,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兒”樊錦詩充滿感情地說。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先進人物事蹟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自6月17日發射以來,“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軌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他們身體狀況怎麼樣?如何確保身體健康?太空生活又有哪些新鮮事?這不,最新一季的“太空生活”劇透來了,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可都不簡單!

  “自助式”體檢和常規鍛鍊,確保航天員身體健康

  關燈睡覺?“摸黑”只為眼底檢查

  許多全身性疾病往往發生眼底病變,如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等,眼底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

  在太空中,眼底檢查作為航天員醫監醫保工作的重要專案,有利於對航天員身體狀況進行實時跟蹤。特別是航天員已經在太空中生活了一個多月,可能會出現一些空間病症狀,“體檢”就成為了更加重要的工作。

  隨後,湯洪波為聶海勝也進行了眼底檢查,從三人交流的表情來看,他們的身體狀況應該是令人滿意的。

  熱水泡腳?其實是在做骨密度測試

  航天員在軌生活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名為“骨丟失”的空間病理現象。隨著在失重環境下生活得越久,航天員的骨密度也會逐漸下降。如果不加以綜合干預,甚至可能有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對抗“骨丟失”,是空間站建設期間航天員和地面科技工作者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骨密度測試需要將腳伸進測試機中進行檢測。檢查完後,聶海勝用紙巾擦拭腳部,好像是剛洗完腳,頗像我們平時睡前的準備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