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個世界糧食日倡議書

第36個世界糧食日倡議書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愛糧節糧成為社會優良風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36個世界糧食日倡議書範文,歡迎參考!

  第36個世界糧食日倡議書

  每年的10月16日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會自然而然的想起一首詩《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唐朝的一首詩,他給人們以啟迪,引導人民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每天中午打飯的時候,你是否有過將只吃了幾口就不合口味的飯菜倒掉的現象呢?……我們發現,每天中午打飯不一會兒,裝飯的盆裡就裝滿了剩飯菜,看著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難道同學們不感到可惜嗎?

  或許我們會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然而你知道嗎?全球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要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由於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亂佔耕地、土質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當前,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價格居高不下,我國糧食雖然連續5年豐收,但供需總量仍處於一種"緊平衡"狀態。

  聽了這些,你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呢?難道不浪費糧食、少打一些多餘的飯菜就這麼難嗎?打多少吃多少、不倒剩飯剩菜就這麼難嗎?同學們,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要用心去愛護糧食,讓我們同心協力,拿出實際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並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一直堅持開展下去,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藉此,我向全校同學提出以下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可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飲食要均衡,不偏食,不挑食。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6、做好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糧食的可怕後果。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更是責任,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風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這場行動中去!

  第36個世界糧食日倡議書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建國以來,我們以佔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糧食浪費卻與日俱增,作為社會公民,我們應當自覺擔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時值“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週”來臨,橫山縣糧食局、農業局、婦聯、共青團縣委聯合向全縣城鄉居民、糧食生產和消費者倡導開展“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節約一粒糧 我們在行動”的群眾性活動,併發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一個愛糧節糧的倡導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廣泛學習節糧愛糧知識,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的新風尚。

  二、爭做一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適量定餐,避免剩餐,合理消費;到食堂飯店就餐,提倡打包剩餘飯菜,以“光碟”為榮,以剩飯剩菜為恥,堅持“餐餐不餘、年年有餘”,爭做一個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楷模。

  三、爭做節糧增收的示範者。積極改善糧食儲存、運輸條件,減少產後損失,推廣農戶科學儲糧建設工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全面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大文章,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爭做一個愛糧節糧的宣傳者。廣泛宣傳愛糧節糧的相關知識和減少浪費的措施,增強節約意識,影響和帶動生產和消費者及全社會加入到愛糧節糧的實際行動中來,引領崇尚節儉的社會新風尚。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凝心聚力,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共創節約型家庭、節約型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第36個世界糧食日倡議書

  同學們,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國家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週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它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確定的。

  我國有十三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就是世界平均每四個人當中舊有一箇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飯就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也許有的同學肯定會說:這怎麼可能呢?我們這裡一日三餐講究搭配,講究營養價值,雞鴨魚肉已是平常人家的家常菜。但是隻要你們去查一查資料,多看一些新聞媒介,你們就會知道,在我國的邊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你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何談讀書上學呢?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十三億人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

  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1000多名學生吃60年,所以節約糧食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但是,在我們的同學中,卻普遍存在著浪費糧食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每天早上在咱們校門口的垃圾箱內,有許多同學把吃剩的饅頭、油條、麵包丟在裡面;在學校吃飯的同學,也經常把大碗大碗的飯、菜倒在泔水桶內,這實在令人心痛。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粉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背古詩《鋤禾》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可以從這首古詩中可以看出糧食的珍貴。據統計,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多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的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國人均佔有糧食還不足400公斤,剛才我說了還有少數盆困地區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而且我國耕地面積仍在逐漸減少,人口都在不斷增加,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缺糧的國家,糧食是不能浪費的。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要繼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節糧宣傳週”裡,在以後的每一天,要開展愛糧惜糧,節約糧食的宣傳活動,要求人人從自己做起,個個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