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共腳踏車倡議書

最新公共腳踏車倡議書

  一、專案概況

  1、專案名稱:路橋區金清鎮公共自行車系統BOT專案

  2、專案建設單位:台州市路橋區金清鎮人民政府

  3、專案概況:

  在提倡綠色環保、節約能源的今天,推行公共腳踏車交通系統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建立公共腳踏車交通系統符合城市定位及其發展需求。實踐證明,公共腳踏車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普遍歡迎,成為市民和遊客出行的又一熱門交通工具,也是我們提倡綠色出行、低碳環保最直接的活動,具有極高的社會效應和環保價值。

  台州市路橋區主城區的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已於2013年開始建設運營,群眾反映較好。金清鎮作為路橋區的省級中心鎮、浙江省小城鎮培育試點,群眾要求建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的呼聲極高,鎮委、鎮政府領導也十分重視,因此建設路橋區金清鎮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已迫在眉睫。

  4、專案擬建地址及建設規模:

  路橋區金清鎮公共自行車系統專案建設規模為24個公共腳踏車站點(其中配備公交式標準車棚的站點7個,車庫式簡易車棚的站點17個,具體分佈見附圖),安置鎖車器1000個,投放腳踏車總數約1200輛。站點建設主要設定在金清鎮建成區範圍內市政道路的人行道上(見附表1)。

  5、建設目標:

  路橋區金清鎮公共腳踏車專案實施將改變金清鎮交通現狀,有助於緩解金清鎮交通擁堵的狀況,有利於市民身體素質的提高。金清鎮人民政府有信心將使本鎮公共腳踏車專案成為現台州市最好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成為行業內的標杆,做到故障少、群眾滿意、服務到位的要求。

  二、專案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金清人民出行方式也發生了巨大改變,交通方式從原來的步行逐步發展成為汽車出行,造成了道路在特定時間產生擁堵現象。發展城市交通是治堵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近年來,依據其它城市發展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的經驗,該專案的實施有利於緩解交通壓力,有利於低碳環保和提高市民的身體素質。

  1、腳踏車納入公共交通體系是世界潮流

  交通是城市的命脈。公共交通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與市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國辦發〔2005〕46號),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已經得到全社會的一致認可。

  然而,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發展模式,不同城市採取的方法有明顯的差異性。以地鐵網路非常發達的倫敦和巴黎舉例,還是會遇到地面交通的難題;在解決方法上,當倫敦採取擁擠收費政策時,巴黎卻大力推行公共腳踏車。巴黎的巨大成功,帶動了歐美類似城市的紛紛跟進,里昂、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倫敦、華盛頓、蒙特利爾等城市都在最近幾年開始了公共腳踏車的建設。

  將公共腳踏車融入到城市大交通體系中,公共腳踏車、腳踏車道路在城市中的重新規劃已經成為大城市交通發展中一個潮流和趨勢,得到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從上到下的熱烈歡迎和支援。

  2、低碳出行呼喚腳踏車公共式迴歸

  長期以來,交通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消耗最大及能源消耗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而能源短缺將是持續存在的難題。交通所造成的.汙染,日趨嚴重。

  能源緊張所引發的國際問題,愈發尖銳。世界範圍的氣候談判,已經成為一些國家最為至關重要的政治砝碼。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重要舉措,即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26日釋出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佔9.9%,未達標的城市佔90.1%。而汽車特別是日益劇增的私家車排放的尾氣則是造成大氣汙染罪魁之一,今年“兩會”期間,環境保護毫無疑問的又一次成為熱點話題,在提出的眾多提案議案中,截止3月9日,中國人大網記者服務專區人大代表建議摘登約300條中環保方面的建議達82條,約佔總量的27%。可見在物質生活不斷充實的今天,人們對於自身健康以及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同時當前能源問題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問題,能源短缺是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和挑戰,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

  而腳踏車對緊缺能源的直接消耗基本為零,在當前節能減排、改善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總體形勢和具體要求下,建設與發展城市公共腳踏車服務,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3、公共腳踏車有效破解“最後一公里”難題

  雖然大中城市的主導公共交通系統(如軌道、公共汽車、BRT)發展迅速,公交體系日趨完善,可是仍然不能有效解決居住地/出發點---軌道/公交---工作地/辦事點/消費點的“最後1-3公里”的末端交通問題。據有關資料統計,每出行100人中,有近70%的人面臨“最後1-3公里”的出行難問題。這段距離走路太遠、打車不划算,非法運營車輛不安全,實在尷尬。

  最後1-3公里的短程交通難題已經由城市交通轉化為社會及經濟上的

  成本和負荷。市民從地鐵站及公交站到居住區或目的地,最後1-3公里的路程往往出現公共交通的“接駁”難題,造成市民的短程出行不便,這就導致了“黑車”肆行,甚至湧現大批的“黑三輪”、“黑摩的”,構成對市民人身及財產的威脅和傷害,形成大量的搶劫及其他犯罪,造成嚴重的治安問題和社會問題。

  在方便市民出行及低碳出行方面,全國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建議,希望落實公交優先的同時,鼓勵和引導市民選擇腳踏車等綠色出行方式。

  腳踏車以獨特的靈活性和便利性,無論大街小巷,皆可暢行無阻,可以切實緩解交通擁堵。公共腳踏車所獨有的“短駁”服務,能夠有效破解“最後一段路”的交通難題,不僅可以免除市民最後一段路的奔波之苦,也能從根本上遏制“黑車”肆行的不良現象。

  4、發展公共腳踏車意義重大而長遠

  “公共腳踏車”是基於“8+2-4→6”這一新的城市交通管理理論,將腳踏車納入到公共交通系統,既鼓勵城市大力發展地鐵(軌道)+ 腳踏車的交通方式,控制小汽車的整體保有量和通行量,同時提高公共汽車的使用,來建設更為和諧的、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公共腳踏車”不是簡單的“腳踏車+網點化管理+租賃服務”。透過科學合理的網點佈局,配*現有大公交設施,打造公交微迴圈系統,可實現公交系統的立體化無縫對接。秉承“綠色出行、健康環保”的理念,運用物聯網(RFID+聯網)技術和“誠信”騎行的管理原則,真正實現管理智慧化、操作資訊化、使用便捷化。

  規劃與建設“公共腳踏車”專案意義重大而長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