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野味的倡議書範文(精選7篇)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範文(精選7篇)

  在生活中,倡議書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倡議書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你所見過的倡議書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拒絕野味的倡議書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1

親愛的市民朋友: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也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但它同時也是鼠疫、SARS、冠狀病毒等許多病原體的攜帶者和自然宿主,違法獵捕、獵食野生動物存在各類疫病傳播的安全隱患。保護、拒食、拒售野生動物是我們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特向全體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認真學習保護野生動物及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相關知識,積極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保護觀念。

  二、摒棄“野味滋補”的偽健康觀念,不以食用野生動物為樂,不以用野生動物招待來客為榮。不參與並自覺拒絕亂捕濫獵野生動物行為,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

  三、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爭當學法、知法、守法公民,積極配合林業局及森林公安依法打擊非法獵捕、濫殺、出售販賣、收購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違法行為。

  四、發現不明原因受傷、病危、死亡的野生動物及時向林業主管部門報告,禁止徒手抓拿,食用或出售。

  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野生動物,共同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同一個藍天,同一份責任,讓我們攜手共創人類與野生動物和諧共存的美好家園!

  市民朋友們,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保護生態,維護人與自然和諧關係,共建生態文明,造福子孫後代!為此,我們向市民朋友發出倡議:保護、拒食、拒售野生 動物,爭做文明公民。

  崇陽縣林業局

  20xx年xx月xx日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2

尊敬的xxx:

  民以食為天,從遠古時代的生吃,進化到現在的烤、煮、煎、炸,人類舌尖上的文明也在不斷進步和開拓。吃是人類生存的必需活動,但對於吃什麼人們從來都不能隨心所欲。在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有的人居然奉行“吃啥補啥,以形補形,返璞歸真”的觀念,開始探索野味,越是奇形怪狀,越是稀有動物,越能勾起人類無止境的慾望。而在這愈演愈烈的慘忍殺戮中,殊不知大自然也開始了怒吼和反擊。

  還記得2003年的SARS嗎?一時間,風起雲湧,而罪魁禍首是來自於蝙蝠體內的病毒。問題是蝙蝠體內的病毒怎麼會到了人身上呢?答案觸目驚心,是因為人類吃了一種叫果子狸的動物,而它身上正好有蝙蝠體內的病毒。動物身上相安無事的病毒,在人類亂捕濫殺動物後開始瘋狂肆虐人類,這不正是神奇的大自然給我們的一聲有力的吶喊嗎?

  而在疫情平息17年後的今天,同樣的錯誤又以驚人相似的模樣捲土重來,那麼這一次會是最後一次嗎?也許17年前的教訓在很多人看來是模糊不清的,但你是否瞭解過被救治後的患者帶著嚴重的後遺症艱難生活的情形;也許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漸漸平息,但你是否能清楚這次疫情讓多少家庭妻離子散,讓多少奮戰一線的人命懸一線;也許明日的太陽還是依舊會升起,但是你是否能估算一口野味讓中國蒙受多少委屈,浪費多少資源,承擔多少損失。

  人類和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從不會因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就在大自然面前取得更優勝的地位。兩者如同站在高山頂上的平衡木,若是兩者和諧相處,平衡木就會維持一種和平共處的生態平衡,若稍有不慎,一方傷害了另一方,則會一損俱損。當人類的槍聲響起,動物看似成了囊中物,但是大自然也會以更慘烈的教訓來告誡人類彼此傷害是多麼愚蠢的行為。正如董卿老師在一檔綜藝節目上所說:“槍響之後將沒有贏家。”

  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既是無限的,也是有限的。文明和野蠻之間,也許只隔著“野味”這一道無形的界限。若人類繼續無知的殺戮,繼續垂涎舌尖上的野味,那麼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災難遠不止於此。讓我們一起攜手倡議:“敬畏自然,拒絕野味”,還野生動物一片安寧的生息之地,還人類一片安靜祥和的生存空間,還大自然一片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3

尊敬的各位朋友:

  近日,“新冠肺炎病例”在引起擔憂的同時,也勾起我們對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慘痛記憶。病情出現時,它們有相似的開頭:一個病人出現,一系列人傳染,由一至百呈“井噴式”增長;回顧病源時,更有相似的起因:國家衛健委指出,病毒是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有人都在關注開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們也應注意到疾病的由來,以及我們能做些什麼從源頭上遏制病毒。

  縱觀近幾十年新型傳染病的發源,艾滋病毒來自於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來自於恆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這些更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動物有關。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與隨後十餘名病人都來自野生動物市場,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廚師……這些事實無一不告訴我們:捕食“野味”是病毒傳播關鍵的一環。“SARS的源頭是蝙蝠不假,但是它發展的舞臺是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酒樓、餐館。如果沒有我們濫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麼病毒從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傳播鏈就不會發生,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在“一席”演講中說。

  因此,在屢次發生的血的教訓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拒絕追求“野味”。從前我們呼籲保護野生動物,只是關注它的生態意義,還是有一些人不以為意,我行我素;如今這些傳染病提醒我們,拒絕捕食野生動物,不僅關乎生態,更關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貪念、痴昧引起的後果來之迅速,更是來勢洶洶。在此,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不抱獵奇心理。

  國人對“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傳統以及中醫藥文化影響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擲千金的珍稀野生肉類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徵。然而,這樣的“排面”建立在一條條原本在自然中靈動的生命和一個個潛在的病毒威脅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嗎?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確捕食野生動物的危害,不抱僥倖心理。

  在記者臥底的一個“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漢疫情,一群友回覆“該吃吃該喝喝,沒那麼容易來我頭上”。總有人不相信野生動物會傳播疾病,或者說是不相信傳播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是自己接觸的這隻,抱著僥倖心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發生大規模疫情,經濟損失動輒數千億,生命的代價更是無法衡量。

  第三,心懷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陽照著人類,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種生物。天行有常,萬物都在其該在的位置,維持天地的週轉。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來動物共同進化出了特殊抗體,而新鮮宿主人類卻對它們毫無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類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主宰而任由慾望膨脹,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擺上餐桌,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聖雄甘地曾說,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慾望,每一次無節制的索取,大自然都會要求償還。也許這一次“新冠肺炎”的戰爭,我們也會像打敗“非典”一樣打敗它,但這場戰爭建立在惶惶人心和無數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輸贏來論。我們不要等到出現超級病毒再後悔貪婪,不要等到付出慘痛代價再後悔愚昧。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4

全縣廣大人民群眾: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精靈、人類的朋友,是上蒼賦予我們的寶貴資源,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許多病毒的攜帶者、病毒的自然宿主。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和人民戰爭,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保護廣大群眾的健康和生命。縣林業局發出如下倡議:

  一、主動學習瞭解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有關知識,湧躍參加保護野生動物相關宣傳活動,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提高疫病防範能力。

  二、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拒絕一切獵捕、人工繁育、出售收購、運輸寄遞和公眾展演等經營利用野生動物的行為。

  三、樹立文明飲食觀,不以食“野味”(野生動物)為樂,不以“山珍”( 野生動物)款待賓朋為榮,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四、增強監督意識,積極舉報一切有關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營造全民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的良好氛圍。

  五、發現不明原因受傷、病危、死亡的野生動物,及時向林業部門報告,禁止撿拾、接觸、食用異常死亡的野生動物,切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傳播途徑。

  各位朋友,保護野生動物,關係你我的健康,關係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共建生態文明,呵護美麗家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保護野生動物,拒食野生動物,拒售野生動物,爭做文明公民”!

  防控指揮部辦公室

  20xx年xx月xx日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5

尊敬的xxx:

  近日,我們的生活環境十分安靜,從高空拍攝的種種影片都有一個共同點:街道冷清,很少有行人。這些場景猶如災難電影一般,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是電影,這是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況,動物終於把人類關在房子裡了,人類和動物互換了一下角色。

  造成這種原因的就是此次疫情,可疫情又是誰造成的呢?是蝙蝠或是其他動物,還是將各種野生動物端上餐桌的人類自己?十幾年來,野生動物已成為人們逢年過節的禮品或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在人們冰冷的槍口下,許多弱小而無助的野生動物都沒逃過被殺的.命運,成為人類的食物。數以萬計的動物瀕臨滅絕,大自然正叫苦連天,可人們卻毫不在乎,終於得到了這樣一個慘痛的教訓。疫情嚴重,全國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待在家裡,社會停止了運轉。

  十幾年前,非典造成了幾百人死亡,無數家庭被非典後遺症陰影籠罩。如今,人們早已忘記那次教訓,重新殺進與野生動物的“三八線”。大家都知道非典的元兇是果子狸,此次疫情的原兇可能是蝙蝠。這兩次病毒有一個共同點,元兇都是野生動物。試想一下,如果人們不去撲殺,食用這些所謂的野味。疫情怎會發生,造成目前的現狀,不就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嗎?

  野生動物都是屬於大自然的,不是人類的食物。幾百年來,人類總是貪婪的吸吮著大自然的一切,可大自然沒有絲毫吝嗇,無條件的為人們提供一切。這確實使人類越來越貪得無厭,不斷開發礦產資源,砍伐樹木、捕殺各種動物。在人類的改造下,大自然變得越來越脆弱。各種自然災害此起彼伏:沙漠化、洪水、泥石流等等。醒一醒吧,人類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要善待自然,敬畏自然。此次疫情是大自然對人的嚴厲的警告,讓我們重新保持與野生動物的距離。這種疫情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發生。讓我們攜起手來,維護大自然,共同創造一片藍天。這樣,等疫情消失的時候,我們走進自然的懷抱裡,看草長鶯飛,賞雲捲雲舒,合自然和諧相處,融為一體。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6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20xx年接近尾聲的時候,或許我們都沒有想到,中國即將迎來一個別樣的春節。勤洗手,戴面罩,宅在家,成了年度關鍵詞,為了生命安全,親朋好友減少見面,每個人都似乎活成了一座孤島,被疫情分隔開來。面對此次疫情——究其原因,這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並繼而災難性蔓延,是因為一些人對野味的趨之如騖、對野味的饕餮不厭。痛定思痛,我認為:面對野味病毒,我們應當懸崖勒馬,敬畏自然,遠離野味已是刻不容緩。於是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拒絕野味,我們要為自己無知的行為“買單”。

  多少年來大自然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一些無知的人類亂砍亂伐破壞野生動物們的家園。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颱風、海嘯、地震、甚至龍捲風……這些都是大自然對破壞自然的始作俑者——人類的“饋贈”。直到一切真正的過去,人們才開始尋找原因,為自己的無知行為“買單”。

  敬畏自然,拒絕野味,保護生態系統的平衡。

  大自然中,有許多生物與我們共存,所以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朋友,所以人類再也不應該把宇宙中的其他部分看作是我們征服的物件,而應該把它們看作是我們平等的生命。我們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與它們友好共處,共同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

  敬畏自然,拒絕野味,為我們國家明天的美好添磚加瓦。

  科學已經證實,非典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均來自野生動物,那麼,在具體行動上,拒絕吃野味,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理應成為全民的共識和自覺,不僅疫情期間是如此,全國疫情解除之後,竊以為也應如此;而在思想觀念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所戒懼、有所約束,同樣理應成為全民的共識和自覺,這是我們自我防護的要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否則,好了傷疤忘了疼,“後人復哀後人”的悲劇難免仍然會上演。拒絕野味,讓我們共同為國家明天的美好添磚加瓦。

  此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鏖戰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漢,正拼盡全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燈火下湧動的力量,我們清晰感知這是一股闖過難關的信念和決心,千萬人咬緊牙關,他們知道,闖關,並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武漢更不是孤軍奮戰!武漢闖難關的歷程,聚焦這場攻堅戰中千百萬平凡人會聚起來的非凡力量與寶貴精神。

  我呼籲:敬畏自然,拒絕野味,還野生動物以美好家園,還生態系統以平衡,還我們以明天的美好!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拒絕野味的倡議書7

廣大市民朋友: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員,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但同時也是非典、鼠疫、禽流感等病毒的攜帶者和自然宿主。食用野生動物是造成非法獵殺野生動物的重要原因,也對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潛在危險。為有效預防因野生動物帶來的疫源疫病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市林業局聯合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一、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充分認識食用野生動物的健康風險,摒棄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遠離“野味”,樹立健康飲食文明新風尚。

  二、不與野生動物接觸、合影,餵食野生動物,不將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飼養,不隨意放生、丟棄野生動物。

  三、不干預野生動物棲息、繁殖、活動環境,發現野生動物異常或不明原因受傷、死亡情況,不撿拾並及時報告當地林業部門或野生動物救護機構。

  四、不獵捕、不運輸、不加工、不銷售野生動物,配合林業部門、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打擊非法獵捕、銷售、收購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違法行為,為野生動物營造和諧的棲息環境。

  讓我們共同攜手立即行動,切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傳播途徑,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為保障全市公共衛生和生態環境安全做出積極的貢獻!

  廣大市民發現非法獵捕、運輸、銷售和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可向當地林業或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xxx

  20xx年1月30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