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興趣調查報告(通用5篇)

閱讀興趣調查報告(通用5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興趣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興趣調查報告 篇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很重視兒童閱讀,對課外閱讀的總量做出了明確規定──在整個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該不少於145萬字,並推薦了一些課外閱讀作品,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吳承恩的《西遊記》、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等;除此之外,《語文課程標準》還在其他許多地方提到課外閱讀問題,如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因此,學生課外閱讀已越來越被學校、家庭、社會所重視。但是,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為了提高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為此,我課題組特開展“提升農村小學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粗淺研究”,目的就是想以此為突破口,解決學生課外閱讀的現實問題,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課題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當今社會青少年對文學常識的認知越來越貧乏,人們已覺察到當今教育中注重應試教育,特別是學習只注重一本教科書而忽視其他書籍的閱讀。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犧牲,犧牲的是個性發展,是創造性的培養,是自學能力的養成,是對學習語文興趣的扼殺,是阻礙青少年自覺瞭解人類文明的絆腳石。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柳斌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應試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於是,今天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餘時間閱讀。所謂的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充套件,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農村學生與城鎮學校的學生在生活環境和閱讀機會上有很多不同。

  (1)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很多家長為了生計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由年邁的公婆監護,沒有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這樣以來,家長的興趣指向及言傳身教影響了孩子們閱讀習慣的養成。

  (2)課外閱讀的時間的比重減少:只有學校有課外閱讀書籍;學生家裡只有電視;加上每天放學走路回家佔用了很多時間,所以孩子們的課餘生活變得異常單調,孩子們的家庭生活多數被無聊的電視節目佔據著。

  (3)休閒性閱讀佔據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這些書與文學經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維火花,少了許多描述人性的閃光。

  我校一直致力於打造書香校園,透過各種活動渲染學校的文化氛圍,薰陶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外閱讀中來,在探索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之路中,積累了一些的經驗,但也還存在著不少困惑和問題。一方面探究如何能透過有效的課外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另一方面由於受教育教學時間及空間、家庭教育環境、書籍的儲藏等方面原因的影響,教師們對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如何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等問題上遇到了難題。

  二、課題研究的概念界定

  “提升農村小學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粗淺研究”旨在透過研究和實踐,一方面尋找更切合“農村小學”實際、更利於讓師生接受的可操作性強的方法,讓農村小學學生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導策略,進一步提高閱讀質量;探索農村小學圖書室和教師閱讀角的建設方向。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理論興趣是積極認識事物的特殊傾向,它首先由新異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學習內容、新的教學方法都能引起認知興趣。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緒體驗聯絡在一起。興趣具有探索性的特點,凡是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會去積極探索它的奧秘,力求把它認識清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興趣,何愁他們不去讀呢?何愁他們不讀得“欣然忘食”呢?

  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提出了具體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學生的發展具有未定性,教師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給予足夠的外部強化和指導。把課外閱讀理解為一種集體性的綜合活動,有助於讓此項活動更為有效的開展。

  3.閱讀是未來社會生存的需要。《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未來文盲將不再是目不識丁者,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育部發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將構建終生學習體系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終生學習的重要性更加突顯,終生學習的觀念已被普遍認同。不會閱讀,就不會學習,因而從小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是未來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學習的重要途徑。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一)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透過開展各種活動和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使學生逐步形成想讀課外書籍、會讀課外書籍、會選擇課外書籍的閱讀素養。

  (二)透過小學六年的參與課外閱讀能基本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並能為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服務;能給正在人格形成期的農村學生播撒完善人生的種子。

  (三)透過研究,探索出能有效指導和培養符合農村小學學生課外閱讀策略,可以提升農村小學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透過研究,豐富我校書香校園建設的內容,營造一種農村小學校的書香文化。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小學階段(農村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閱讀的課外閱讀量,查閱其內容包括那些?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明確學生閱讀內容。

  (二)調查阻礙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制定解決阻礙因素的策略。

  (三)探索提升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興趣有哪些策略?

  (四)探索學生有效進行課外閱讀的教師指導策略。

  (五)探索符合農村小學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閱讀氛圍,總結出如何打造書香班級,進而打造書香校園的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

  本課題研究物件為大豐市白駒小學低中高年級部分班級學生。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透過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瞭解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閱讀障礙,收集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建議。

  (二)文獻研究法:查閱關於課外閱讀研究特別是關於農村小學學生課外閱讀的資料,啟迪課題組成員的思想,開闊研究思路。研究與本課題相關的關鍵詞的內涵和外延,研究國內外最新教育觀點和動態。

  (三)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課題研究現象,並使之形成經驗理論。

  (四)行動研究法:組織課題研究成員和學校語文教師進行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後課題研究小組人員集中反思、提升,驗證理論,不斷補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3月)。

  1.透過對問卷的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2.課題論證,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課題組,培訓教師。

  (二)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0月)。

  1.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初步研究;

  2.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實踐研究。

  3.調查問卷,瞭解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閱讀障礙,收集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建議

  4.查閱資料,整理、總結出適合農村小學生各年級段學生讀書的目錄及現有途徑與方法,重點探索適合農村小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策略。

  5.創設閱讀氛圍,加強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

  6.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問題,不斷總結,積極撰寫研究案例及論文。

  7.根據實施執行計劃進行研究,進行中總結得失並有的放矢調整方案,使課題研究按預期目標發展,最終達到有針對性地開展研討活動。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進行研究後期的資料、資料整理,論文、案例的撰寫,彙編論文、案例專集;

  2.撰寫結題成果報告。

  八、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形式

  預期成果:

  (一)探索出了適合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方法。

  (二)探索出了閱讀推薦課、閱讀指導課、閱讀欣賞課教學模式。

  (三)制定出了我校“書香少年”評選條件、書香班級評價表。

  呈現形式:

  研究報告、活動案例、教學設計、總結論文等

  九、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生、家長、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對閱讀的圖書給予了大力支援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

  課題組成員,全部大專以上畢業,均為小學語文教師。所有成員都有很強的工作熱情和對課題研究的高度責任心。

  課題組有具體實施課題研究的管理制度,課題目標、任務、職責明確,分工協作、協調運轉。學校有師生圖書室、閱覽室,藏書豐富。

  所有這些都給完成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十、課題研究的預期影響與效果

  (一)豐富了學生語言積累,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透過該課題研究的實施,學生閱讀興趣明顯增強,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長期積累、不斷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充實語文素養,無論是在課內的朗讀、背誦中,還是在課外的閱讀積累中,學生對文字的解讀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習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學生參加各種徵文比賽,各種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屢屢獲獎。

  (二)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成績大幅度提高。

  參研班級學生豐富的語言積累轉化成了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期末考試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各項指標都取得可喜的成績。

  (三)促進了參研教師專業發展

  課題組教師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並積極參加外出學習,透過培訓提升了科研組教師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科研組教師利用業餘時間品讀了論著,寫出了心得體會,撰寫了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教學案例。透過教研課、科研展示課、彙報課、青年教師競賽課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藝術,提升理論水平,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

  十一、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組組長王琴負責工作:負責課題的總設計、統籌課題的運作、編寫課題的實施方案、組織課題的教研活動、撰寫課題的學期報告、結題報告、建立課題部落格並上傳課題資料。

  課題組副組長李敏負責工作:負責課題的調研、參加課題的研究、課題的教研活動及報告的理論指導。

  課題組成員韋彬蘭、陳愛妹、王小燕、吉慶紅負責工作:負責課題的調研、負責資料的收集、整理、課題會議記錄、撰寫相關論文、撰寫相關論

  閱讀興趣調查報告 篇2

  現狀

  現在小學生進圖書館主動閱讀課外書的人越來越少,老師們也比較注重課堂教學,然而,透過閱讀不僅能鞏固課堂所學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而且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目的:

  如何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調查物件:

  陽光小學504班26人。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同學聊天諮詢。

  資料統計:

  1、比較喜歡課外閱讀的有8人,不怎麼喜歡的15人非常喜歡的3人。

  2、更喜歡看電視,上網遊戲或玩手機。

  3、喜歡讀有圖畫和文字結合的書。

  4、最多看腦筋急轉彎或漫畫書。

  5、課外書都是家長買很少去圖書館借。

  調查結果分析:

  1、平時作業比較多,沒時間看課外書。

  2、雙休日參加補習班也沒時間閱讀。

  3、孩子喜歡電視網路流行的如漫畫腦筋急轉彎等。

  措施和反思:

  1、學校老師家長都必須引起重視。

  2、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推薦圖書。

  3、組織各種型別的讀書活動。

  4、給予學生適當的閱讀時間和閱讀作業。

  結論: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個長期的工作只有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主動去閱讀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興趣調查報告 篇3

  1、學生方面:

  (1)學生興趣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針對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現狀,課題研究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閱讀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師每天檢查,督促學生去閱讀,經過一段時間家校的配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基本養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閱讀,從不願意讀書到我要讀書,態度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閱讀的書籍也變得豐富多樣,識字量,閱讀量有了質的飛越。

  (2)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了一套科學的閱讀方法、技巧。

  透過問卷調查,各老師發現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發現要提高閱讀的能力,方法最關鍵。各位課題組的老師透過查詢資料,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識字量,制訂了本班的閱讀計劃,把閱讀方法的指導滲透在教學中,並有獨立的閱讀課,教會學生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去閱讀各類的文章,學生在反覆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3)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帶動作文水平的提升。

  學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語交際,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有作文課,學生往往不知道該些什麼,如何去寫。在開展了“我愛讀書、我要讀書”的活動中,學生積極閱讀,課堂的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口頭表達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多樣性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在透過要求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好段落,學生的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帶動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語文成績的穩步提高。

  課題研究轉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身趨勢。

  (5)閱讀帶動行為,學生更加知禮儀、懂感恩。

  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迷茫的雙眼;書籍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懵懂的心靈。閱讀可以明理,閱讀可以開拓視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從讀書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學生從書中知道了禮儀,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級中同學們之間打架、罵人的現象越來越少了,互幫互助的風氣已然形成。這是意外的收穫。

  2、教師方面

  (1)、教學理念的轉變。

  透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我從理論上對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增強了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實踐性,轉變了教學理念,從做好一個授課型的老師轉變成一個研究型的老師。

  (2)、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

  透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操作,我初步摸索出一套關於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滲透閱讀方法和技巧,解決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困惑,有效的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帶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數和質量明顯提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作文水平和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升趨勢。

  (3)、促進了學校的教研工作。

  透過課題研究不僅促進了我教學理念的轉變,使課堂教學的面貌大為改觀。而且經常與同事的交流,帶動了學校的教研工作,給學校教研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使學校的教研面貌煥然一新。

  (二)、顯性成果:

  1、學生方面:

  (1)、中華經典誦讀中才華的精彩呈現。

  為了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長久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和激情,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時時感覺到閱讀的魅力,學生在參加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廣大博深,增強了自信。學校的朗誦《中華少年》獲得鎮教育辦學生組的一等獎,獲得縣中華經典誦讀二等獎。

  (2)、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

  本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讓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同時透過對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幫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爭勝心,在我校湧現了不少優秀的讀書筆記,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

  (3)、優秀作文投稿。

  學生的優秀作文被推薦到各類的作文大賽中,其中劉佳傑、周文穎兩位同學在書信大賽中榮獲二等獎,王欣、魏亞傑兩位同學的作文獲得了三等獎。

  (4)、讀書小報的製作。

  為了保持學生讀書的熱情,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最顯著的就是四、五年級讀書小報的製作,小報的內容豐富,有讀書感悟、讀書名言、優秀文章等。同時,優秀的作品在全校展覽,既樹立了榜樣,表揚了優秀學生,又激發了其他同學的爭勝心。

  3、教師方面

  (1)初步形成了適合我校學生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

  (2)在教研組的活動中,我透過多種途徑亮出自己課題研究的成果,多次開設課題研究課,“立靶子,樹典型”,不怕犯錯,大膽實踐,請同仁們批評指正,以促進課題研究的開展。我的三節語文課分別以公開課的形式,在教研組內交流、研討。我講授的《燈祭》在縣優質課評比中,受到了同行們的好評。

  閱讀興趣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物件為75名在校大學生。

  二、調查結果分析與建議

  經過幾天的調查實踐,我對大學生讀書的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透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資料整理,我總結出了大學生閱讀情況的一系列問題,反映了大學生對待讀書的一系列情況。下面是我根據具體的調查專案總結出的結論及調查過程中各種狀況的建議。

  1、大學生讀書基本情況分析

  (1)有接近43.5%的大學生讀書時間少於一小時,可見影響大學生讀書的最主要原因是課外時間不足。透過此次問卷調查,我發現,雖然大學生的讀書傾向比較高,但實際讀書率比較低。很顯然大學生的空閒時間不足,大部分大學生都忙於備考和各種社團活動。從調查大學生用於課外閱讀的時間結果發現,43.5%的學生閱讀時間少於一小時,38.7%的大學生閱讀時間為1-3小時,9.3%的大學生閱讀時間在3小時以上,6.7%的大學生基本不看書。如圖所示

  (2)影響大學生閱讀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他們對待閱讀的態度。81.3%的大學生覺得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16%的大學生認為閱讀無所謂,僅有2.7%的大學生認為閱讀純屬浪費時間。如圖所示

  (3)根據調查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更傾向於閱讀文學類書籍,除此之外娛樂消遣類書籍和科普讀物也非常受歡迎,相比,實時紀實類書籍和專業技術類書籍閱讀量較低。如圖所示

  (4)得知書籍資訊的渠道也是影響大學生閱讀情況因素之一。從調查資料可以知道,大學生對書籍選擇的原因最多的一項是無意發現隨意瀏覽。也有一部分大學生是透過他人或媒體推薦瞭解並閱讀書籍。因為喜歡一位作者而閱讀其創作的書籍的大學生也相對較多。相比,少數人是根據一本書的流行度而選擇閱讀。

  (5)閱讀的目的決定了大學生讀書的質量。絕大多數大學生比較注重拓展課外知識,以此為目的而閱讀的人數佔61.3%,其次,休閒娛樂也是大學生較為注重的閱讀目的,佔53.3%。相比之下,為了順利透過考試而閱讀的人數比較少。如圖所示

  (6)在電子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不再拘泥於紙質書,閱讀電子書的人數與日俱增。在本次調查結果中發現,43.1%的大學生傾向於手機閱讀,6.7%喜歡在電腦上閱讀,但書本閱讀的人數仍佔最大比重:49.3%。如圖所示

  (7)好書讓我們受益匪淺,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在本次調查問題“您認為讀書有何作用”提供的選項中,提升個人文化素養、學到更多知識、和別人交談時有話題、開闊眼界發散思維和放鬆身心的百分比相近,說明閱讀無論對我們的生活還是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和意義。

  (8)關於提高大學生閱讀素質和質量,絕大多數大學生更希望圖書館和相關協會增強讀書宣傳力度,開展讀書活動,引導大家讀書,也有相當多的大學生認為減少課時與學業壓力,給同學們充分的課外閱讀時間是提高閱讀素質和質量的關鍵。有些大學生持讀書是個人的事,任憑大家興趣的觀點。極少數同學比較被動,傾向於老師指導或將讀書作為學習任務納為學分考評的方法。如圖所示

  2、大學生閱讀的特點。從上述的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大學生閱讀呈現以下特點:

  閱讀態度較端正;閱讀方式多種多樣;閱讀時間較侷限;閱讀書目種類繁多;選擇書籍盲目;閱讀目的明確等。

  3、對大學生閱讀的建議

  1、我們要堅持每天閱讀,要形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生活方式。只有長期的閱讀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2、讀書要有選擇性,要讀歷經滄桑仍被奉為經典的書籍。書太多了可好書並不多,所以大家要有能夠選擇好書的能力。經驗告訴筆者經典的書籍裡的每一句話都值得咀嚼都讓你有很長時間的思考,而且你讀了幾遍都不生厭,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受。

  3、網際網路上的知識很多,可以稱為知識的海洋,成本也非常低。可網上的知識垃圾也很多,很多朋友上網的大部分時間不是花在閱讀上而是找知識上。網路閱讀的干擾度太大使得大家的心不能靜下來,影響閱讀的效果,閱讀紙質書是更好的選擇。

  4、要端正讀書的態度。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5、要採取正確健康的閱讀方式,保護好眼睛。不走路看書,不在光線弱的環境下看書,看書時與書保持適當的距離。

  三、結論

  透過此次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由於現在的大學生課外生活主要是兼職和上課備考,閱讀時間太少。但是他們對閱讀的態度是積極的,只是受時間精力和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過我在大學生身上還是看到了透過閱讀獲取知識的渴望。閱讀不僅僅能起到身心放鬆的效果,更讓我們在學習之餘,多了一個與心靈對話,與世界溝通的機會。

  閱讀興趣調查報告 篇5

  1.調查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小學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為了使學生達到這一閱讀水平,我們要給學生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課內外都要積極指導學生加強閱讀。

  2.調查物件

  我校五年級二班54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

  3.調查人

  楊曉琳

  4.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4.1調查目標。本調查是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瞭解並掌握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關現狀,旨在落實《新課程標準》中關於學生課外閱讀的有關要求。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透過調查,發現我校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令人擔憂:不能正確的領會課外閱讀的價值,不會主動閱讀課外書籍,可以提供給他們閱讀的書籍不夠,閱讀的科學方法不能掌握等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在發現調查中的問題同時也思考了若干對策,並對家長和教師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4.2調查方法。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課外閱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閱讀的目的、方法、作用,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5.調查結果分析

  5.1閱讀習慣差:調查表明,我校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由於受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大多數已成為負擔。讀書,也只是看課本,看作文書,看輔導資料。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我校喜歡讀書的學生只有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閱讀;每天保證一小時閱讀的學生僅有20%,尤其是不願意與同學交流閱讀體會者佔多數,僅6人願意與人交流;在閱讀批註、圈畫記錄方面有80%人從不動筆;閱讀時能身心投入的僅有15%,50%的人閱讀完不知道自己讀了些什麼,35%學生感覺自己閱讀時比較認真。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閱讀,不知道為何閱讀,他們的閱讀質量自然不高。

  5.2閱讀內容單一:身為五年級學生,竟然還有13名學生喜歡看卡通小說類書籍,閱讀中外名著者僅佔班級的8%。由於年齡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不懂得如何欣賞名著,更加看不懂深奧的自然科學書籍,而他們感興趣的書籍,往往低於他們年級應該要閱讀的書籍。

  6.調查反思

  6.1家庭因素。從學生的家庭環境來看,他們中絕大部分是農村家庭,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讀書氛圍,大部分父母忙於農活,農閒時出外打工掙錢,根本沒有讀書的習慣。晚上睡覺前與電視為伴。打工者春節回家時天天打牌逛街,文化素養較低。沒有辦法輔導孩子學習,更不能為孩子創造優良的閱讀環境,這樣直接影響學生,使其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6.2家長盲目指導。由於家長文化的侷限性,客觀上不明確閱讀哪類書籍對孩子有益,對孩子的閱讀指導束手無策。只一味指責孩子,盲目購買一些他們認為的"好書"強塞給孩子閱讀,反而使孩子產生逆反心態,更加不願意閱讀。

  6.3學生無知識積累,理解能力低下。課外閱讀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成績,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對於文字描述性的問題或需要加以主觀分析的習題,就無從答起。作文時導致錯別字、語病連篇,理解能力明顯低下。

  6.4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就不需要老師家長去督促,當學生形成了閱讀習慣,一切都水到渠成了。調查表明:只有10%的學生每天都讀課外書,經常讀課外書的學生也只有15%,更令人擔憂的是高的達60%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讀書的同學當中其中40%的學生讀課外書是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只有33%是種愛好。很多調查表明電視、電腦遊戲、網路等大眾傳媒的普及,使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些方面,而對課外閱讀明顯興趣缺缺。但是如果讓他們過分地沉迷於這些遊戲、電視、網路,長期發展下去會削弱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音表達能力。

  7.改進措施

  7.1科學引導。老師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上,必須遵循三結合原用:

  (1)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們科學的閱讀方法,讓課堂上的知識透過課外延伸,透過課外閱讀使學生更全面瞭解課本內外的故事,增強他們學習和閱讀的興趣。

  (2)課外閱讀與寫作、聽說相結合。在學生閱讀完課外書籍後,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們把自己對這些書籍的看法用日記、讀後感的形式記錄下來。

  (3)課外閱讀與學校活動相結合。為了使學生更積極的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在學校開展一系列的相關活動,比如"讀書節""故事會""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讀書的快樂,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情。

  7.2讀書交流。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向學生推薦書目,交流心得。在每節語文課前的三分鐘做好好書推薦,做到一課一名句、一日一誦讀、三日一古詩、一週一美文、一月一交流。閱讀過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質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還要經常性的和同學們交換讀物,以增加閱讀量。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閱讀效果。就像:寫讀後感;指名讀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孩子們自覺自願的把目光轉移到課外閱讀上來。

  7.3營造讀書氛圍。以後每週抽出一節語文課,或利用晨會課,讓學生閱讀自己帶的書籍,或交換書籍閱讀。在課下有目的地讓他們交流讀書心得,並展示自己讀書所積累的優美語句,是他們更願意自覺去讀書。

  7.4拓寬閱讀量。充分利用學校閱覽室,鼓勵學互借閱,對借閱率高的學生予以表彰;鼓勵有條件的同學在網上閱讀。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路資訊健康閱讀,交流閱讀心得,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透過以上做法,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同學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會讓同學們受用終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