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勞動教育研究報告

小學生勞動教育研究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勞動教育研究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勞動教育研究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2015年7月,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用3~5年時間,統籌資源,構建模式,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2016年9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釋出,勞動素養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包括: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透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可見,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生勞動教育。但透過文獻梳理發現,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勞動教育的內涵、意義、內容、途徑等理論研究,對國外勞動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借鑑以及我國各地學校對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三個方面,而在新政策與形勢下,對勞動教育開展狀況進行較大規模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力圖透過問卷法瞭解天津市小學生勞動教育的開展情況,分析小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對策與建議。

  二、研究方法

  為全面瞭解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展情況,我們編制了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展情況調查問卷,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教師問卷主要針對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課程開設情況、課程型別與課時安排、課程內容以及師資與教學方式等。學生問卷包括家庭勞動教育開展情況、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以及社會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三個方面。

  教師問卷發放給天津市40所小學的教師,每個學校發放給1位教師,40份問卷全部有效。學生問卷發放選取了其中六所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其中市區3所,市郊3所,發放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2份。具體如表l所示:

  略

  在透過問卷法瞭解天津市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的基礎上,本文還將用比較研究法,分析市區和郊區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的差異。

  三、研究結果

  (一)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

  調查顯示,83.5%的學生和幾乎所有教師都認為開展勞動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透過教師問卷對40所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開設與否的調查顯示,實際情況與師生意願並不相符。具體如表2所示。

  略

  可以看出,調查中依然有11所學校沒有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佔總調查數的27.5%,且市區和郊區的情況大致相同。由此可見,天津市的勞動教育課程開展情況還是不夠樂觀的。下文將對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學校從課程型別、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1.課程型別與課時安排

  勞動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多樣的課程型別為載體,並配以足夠的課時。基於此,我們對勞動教育的課程型別進行了調查,如表3所示。

  略

  注:因為是多選題,所以百分比合計超過100%,下同。

  可以看出,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型別,以綜合實踐活動課、校本課程以及各科教學的形式展開勞動教育的比例基本相同,均為58.6%,而主題實踐活動佔比較高,達75.9%。除校本課程外,郊區學校在其他課程型別上,開設的比例都高於市區學校,課程型別的多樣性明顯高於市區。

  此外,對勞動教育課時安排的調查顯示,有65.5%的學校每週安排一節勞動教育課,有13.8%的學校每週安排兩節勞動教育課,還有20.7%的學校有勞動教育課程安排但偶爾或者從未上過。由此可以看出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存在虛化的問題。

  2.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課程的核心,也是課程目標達成的載體。學校勞動教育的課程內容包括家政、烹飪、手工、園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如表4所示。

  略

  可以看出,課程內容中手工佔的比重最大,為89.7%,而其他內容包括家政、烹飪、園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基本相同,約為20%。由此可見,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比較單一,以傳統手工課為主。市郊之間,具體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也有差異,郊區的學校利用地緣優勢開展了園藝等課程,而市區的學校根據需要更多地開設了家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

  3.師資與教學方式

  師資是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重要保障。根據調查,有近60%的學校勞動教育課由其他科任教師承擔,有40%左右的則是由專職教師承擔。由此可見,在勞動教育的師資配備上大多數的學校還是由其他教師兼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學校勞動教育的專業性。

  在課程實施中,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樣會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透過對學校勞動課程教學方式的調查可知,教師以教材為主授課和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8.3%和41.4%,而仍有34.5 %的學校是學生自主實踐學習。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的學校能根據當地的特色開展活動,約佔58.6%,而郊區的學校更傾向於教師以教材為主的授課,佔到60%。

  研究還調查了師生關於勞動課程教學方式的意願,有97%的教師希望多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以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實踐,只有2.5%的教師認為需要以知識為主的教師授課方式。對學生的調查中,學生們更喜歡以活動為主的動手實踐,其次是教師講課與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最後是以知識為主的教師授課。可見目前學校的教學方式與師生的意願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家庭勞動教育開展情況

  勞動教育在家庭中更多地以家務勞動的形式呈現,因此在對家庭部分的勞動教育調查中,研究選取272份學生問卷進行統計。

  1.學生對家務勞動的認知與行為傾向

  人的認知與行為的一致性常常存在著偏差,學生對家務勞動具有良好的認知,並不代表其會外顯在行為表現上。學生對家務勞動的認知,如表5所示。

  略

  相比於認知,行為傾向則更能體現學生實際的勞動情況,學生進行家務勞動的行為傾向的.調查顯示,約有90%的學生認為做家務是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的,但有37.5%的學生一般不會主動做家務,市區的學生進行家務勞動的傾向性略強於郊區的學生。由此可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具有了勞動意識,他們認為勞動是必要的,而一旦上升到勞動行為層面時,卻略顯不足,許多學生處於說而不做的狀態。

  2.學生對家務的學習和實踐

  在家長對學生家務勞動的教育情況調查中,約45%的學生家長會經常或一直教孩子做家務的知識和技能,而約55%的學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教或不教自己的孩子做家務的知識和技能,總的來說這一情況是不夠樂觀的。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是孩子學習生活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家長應起到引導作用。此外,市區的家長更多地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家務勞動知識技能的培養。

  關於學生實際做家務的時間,調查顯示,每個學生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不到20分鐘,其中有17.9%的學生平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為O~l0分鐘,49.2%的學生每天做家務的時間為10~30分鐘。在對學生做家務勞動類別的調查顯示,無論是市區還是郊區學生,都更傾向於完成倒垃圾和掃地拖地等較為簡單的家務,而燒飯做菜和清洗衣物等對動作技能要求較高的勞動則較少從事。

  (三)社會勞動教育開展情況

  在社會勞動開展情況方面,對學生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社會勞動的認知及參與情況,學生了解勞動知識與技能的來源以及學生參加的具體社會勞動內容三部分。

  1.學生對社會勞動的認知及參與情況

  與家務勞動相似,對勞動本身的認知是進行勞動的前提與基礎。研究調查了學生對社會勞動的認知情況,結果顯示有83%的學生認為參加社會勞動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僅有約4%的學生認為沒必要或非常沒必要。可見大部分小學生具有參與社會勞動的意識,而實際參加過社會勞動的人數為206人,佔學生總數的75.7%,其中市區128人,郊區78人。

  對參加社會勞動原因的調查顯示,其中有67.3%的學生是自己主動想參加社會勞動,此外分別有10.8%、14.7%和7.2%的學生出於教師的要求、家長的要求以及同學的帶動來進行社會勞動。由此可見,學生的社會勞動意識與其日常生活學習中接受的來自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外還有來自同伴的影響以及榜樣的力量等。

  2.學生了解勞動知識與技能的來源

  當前學生除了從家庭與學校獲得勞動知識和技能外,網路等社會媒體也是重要的來源,具體如表6所示。

  略

  可以看出,56.3%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從父母那裡獲得勞動知識與技能,34.2%的學生從教師那裡獲得勞動知識與技能,而33.1%的學生從網路等社會渠道獲得勞動知識與技能。由此可見,對於小學生來說,獲取勞動知識與技能的渠道主要在家庭生活。其中,透過網路等社會媒體獲取勞動知識與技能的,市郊分別佔40.3%和26.1%,由此不難看出,市區學生相比於郊區的學生更多地從網路等社會媒體獲得勞動知識與技能。

  3.學生參加社會勞動的內容

  如上文所述,有206人(市區128人,郊區78人)實際參加過社會勞動,如植樹造林、參加公共衛生、維護公共秩序、去敬老院拜訪、幫助病殘人員以及參加其他志願者活動等,具體如表7所示。

  略

  由上表可知,參加公共衛生、志願者活動和植樹造林是學生主要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而幫助病殘人員,維護公共秩序以及去敬老院拜訪等活動參與較少。市郊之間相比,市區的學生社會勞動實踐更加豐富,參加志願者活動的比例遠高於郊區學生。

  四、問題反思

  (一)學生勞動認知與行為脫節,勞動意志和勞動體驗薄弱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勞動是必要的,說明學生在勞動的認知層面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判斷,而上升到行動中,人數就出現了減少,學生的勞動認知與意志行為脫節;學生更傾向於完成簡單的勞動,一些有過程性、對技能要求相對較高的勞動則較少參與。從實際做家務時間來看,人均每天做家務的時間不到20分鐘,相比於美國72分鐘、韓國42分鐘、法國36分鐘、英國30分鐘來說,還是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學生在總體上缺乏勞動體驗。

  學校在注重學生勞動觀念培養的同時,也應加強學生的勞動實踐和體驗。要加強勞動教育課程的生活化和實踐化,促使學生知行合一,使學生在體驗、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勞動素養。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適當地佈置一些勞動“作業”,加強家校聯絡,不斷提升學生的勞動意志和勞動體驗。

  (二)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流於表面,學生主體性體現不明顯

  透過調查發現,目前小學勞動教育存在部分學校未開設勞動課程、課時缺乏、課程內容略顯單一、師資配備不足等問題。雖然總體上學校勞動教育正在緩慢發展,勞動教育也漸漸被教育工作者重視且趨於正規化,然而學校勞動教育依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少數學校的勞動教育依舊處在被忽視的狀態。另外,調查顯示,不少學校依舊是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勞動教育,這種情況在郊區更加顯著。

  勞動教育課程作為一門以經驗和實踐為基礎的課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貼近生活的教育更能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根據地方和學校實際與特色,因地制宜地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學校要組織教師進行勞動教育教材的編寫,開展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創新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實現學校勞動教育從求形式向要質量的轉變。

  (三)市區和郊區勞動教育課程開發與實踐存在差異

  市區和郊區學校在勞動教育課程開設比例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在微觀的課程內容開發上郊區明顯優於市區。這主要是由於郊區學校能夠利用地理優勢,讓學生更多地走出學校,走向自然,而市區學校則更多地侷限於校內,課程開設形式較為單一,內容也以勞動價值教育為主。不過,市區也存在著自身的優勢,研究發現,市區學生會更多地從媒體等渠道獲取勞動知識與技能,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頻率也要高於郊區學生。這與市區更加開放的資訊和文化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基於此,市區學校可以利用自身資訊化優勢,不斷更新勞動教育內容,縮小市郊之間勞動課程開發的差距。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完善勞動教育網站的建設,及時向社會公眾公佈勞動教育資訊,擴大勞動教育的影響。而郊區學校可以將自己的優質課程資源向市區學校開放,邀請市區學校前來參觀交流,形成市郊互助的良好局面。

  (四)社會勞動教育缺乏,難以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

  從社會勞動教育的調查可以看出,無論是學生勞動認知的獲得,還是實際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在勞動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夠,學生較少從社會媒體等渠道獲得勞動知識與技能,參與的社會勞動內容也略顯單一。社會勞動教育相比於學校與家庭勞動教育,總是被大眾忽視。與此同時,學校、家庭與社會勞動教育常常處於各行其是、很少溝通的狀態,這就使得勞動教育難以形成有效合力。

  應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之間的聯絡。學校應推動校內活動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加強學校與企業、高等職業院校以及社會勞技中心的合作;政府有關部門還可以利用社群資源,建設社群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勞動觀。此外,家長和孩子共同觀摩參加一些社會勞動和學校勞動活動,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勞動過程,感受勞動魅力,更能拉近親子關係。這也會使家長更深刻地認識勞動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家務勞動的觀念與技能。

  (五)勞動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內容形式缺乏規範管理

  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與形式較為單一,課時安排不足且師資缺乏,其原因還在於缺少標準的、可操作的評價機制。由於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指導與反饋作用,從而阻礙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勞動教育評價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與形式缺乏規範,同時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利於勞動教育課程與教學的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完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採用多元的、可持續的評價方式。如透過政策的倡導、相關的財政獎懲制度和措施的執行等方式對那些在勞動教育方面開展較好的學校和地區進行表揚和激勵,鞏固其成果、擴大其影響。在勞動教育專職教師的評價上,應該加快完善相應的評價標準,保障勞動教育專職教師的職業化發展。

  小學生勞動教育研究報告2

  主題詞:勞動意識、勞動技能

  調查組:四川省西昌市川興小學農村小學勞動教育調查組

  組長:高立祥

  副組長:趙廷榮 劉文國

  成員:六年級學生

  分工:趙廷榮負總責,劉文國負責發放回收調查問卷、分析調查結果,高立祥負責彙總,整理成文。

  執筆:四川省西昌市川興小學 高立祥

  調查時間:20xx年9月5日--11月25日

  調查地點:四川省西昌市川興小學

  調查物件:川興小學學前班至六年級學生、學校部分教師、部分學生家長

  調查方法:問卷法、訪問法、觀察法、文獻法相結合

  調查結論:百分之八十的同學勞動意識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學缺乏起碼的勞動技能

  一、 前言:

  為了瞭解現在農村小學勞動教育的的真實狀況,西昌市川興小學農村小學勞動教育調查組在學校從學前班到六年級隨機抽樣調查了120名同學,走訪了32名學生家長,和學校12名老師交換了意見。此次調查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勞動意識;二、勞動技能。結果讓調查組觸目驚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學勞動意識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學缺乏起碼的勞動技能。

  二、調查過程:

  (一)、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調查

  調查問卷分學生、家長兩種。

  1、學生調查問卷

  題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掃地、做飯等家務勞動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農業種植、養殖技能?

  (3)、是否主動或在父母安排指導下進行家務勞動和簡單的農業生產勞動?

  (4)、在學校是否自覺參加並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

  2、家長調查問卷

  題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簡單的農業生產勞動?

  (2)、是否教給子女必要的勞動技能?

  調查結果: 此次發放學生調查問卷325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17份;發放家長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95份。結果,263名學生表示從未想到主動參加勞動,190名學生表示不會做家務勞動,沒有掌握農業生產的相關技能。90名學生家長表示從未安排子女做家務勞動,更不會安排子女參加農業生產,也沒有傳授相關的勞動技能給子女。

  (二)、調查走訪

  調查組從學前班到六年級隨機抽樣調查了120名同學,走訪了32名學生家長,和學校12名老師交換了意見,情況也不容樂觀,與調查問卷的結果驚人的相似。

  (三)、網上查詢

  調查組怕以偏概全,上網搜查,發現我國現階段勞動教育地位低下,處於可有可無的狀態,學校、學生、家長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忽視勞動、輕視勞動,從而導致學生勞動意識淡漠,缺乏起碼的勞動技能。

  三、成因分析

  按理說,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勞動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眾所周知,人之所以成為“人”,正是勞動進化的結果。如果沒有勞動,就不會有人類。正是基於上述樸素的唯物史觀,古今中外的眾多有識之士都高度關注對下一代進行勞動教育,視培養下一代的勞動技能,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視為己任。高爾基說:“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盧梭語);“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馬卡連柯語)……由此不難看出,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點,是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不懈的教育方針。《中國教育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統化。

  客觀公正地說,黨和政府對勞動教育是高度重視的。我國的勞動教育,理應不是目前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樂觀的現狀。追根溯源,筆者認為制約勞動教育的因素是應試教育、校園安全和家庭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要考試分數高的學生,就是優生,就是人才;學校怕學生髮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願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更不敢組織學生進行勞動;還有不得不說的是,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每個家庭只有一至二個孩子,家長極易產生溺愛情節,視子女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於學校、社會、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勞動意識的嚴重扭曲和勞動技能的嚴重匱乏。但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沒有正確的勞動意識,未能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勢必會被社會淘汰。推而廣之,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是如此無能,作為成人社會的我們必定會感到臉紅心跳,失去希望。

  四、解決方法、對策

  基於上述原因,調查組一致認為,家長、學校應該齊心協力,家校聯動,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

  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目的呢?

  (一)、從學校層面來說,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1、讓學生從小樹立勞動意識

  學校要利用班隊會、升旗儀式等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讓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術課程體系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在課程結構的安排上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情況和從學校實踐基地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愛好和興趣,形成合理的勞技課程體系,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3、從實際出發建設實踐基地

  勞動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要有一定時間從事勞動實踐活動,這就要求各學校要根據所開設的勞技課程,按標準建設配套的勞動技術專用實驗室和勞技教育實踐基地。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立一支學科齊全,素質較高,一專多能,相對穩定的專兼職的勞技課師資隊伍,是提高勞技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師資隊伍的來源,一是讓一部分具有一定專長的文化課教師專教勞技課,二是選派部分老師參加課相關科目的培訓學習後,兼職擔任勞技課程。只有加強勞技課的師資隊伍建設,才能保證勞技課的教學質量。

  5、加強勞技教學管理工作

  要提高勞技課的教學質量,學校必須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業務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勞技老師的思想認識水平。勞技老師必須杜絕沒有安排實踐課的“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在實踐課中要改變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和“老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模式。為保證勞技課的教學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勞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內容要包括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四個方面的考核,同時要注重平時表現、動手能力、掌握基礎內容作為考核的原則。

  (二)從家長層面來說,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長要重視勞動教育

  家長要以身作則,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千萬不能溺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會生活實際、社會發展歷史、家庭社會例項等告訴孩子勞動的重要性,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勞動的偉大,不愛勞動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2、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技能

  勞動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程式、操作要領、方法和技巧。家長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要給予指導,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哪怕這個進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長也要給予鼓勵,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到快樂和幸福。

  3、注重實踐鍛鍊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透過勞動實踐來進行。如果家長平時沒有參加具體的勞動,那麼,孩子是不可能愛好勞動的。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參加勞動實踐,千萬不能心疼孩子。當然,勞動的內容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從簡單到複雜逐漸過渡,切不可一開始就讓孩子做難度比較大的勞動,挫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

  4、尊重孩子的勞動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需要家長進行一定的強化。但是,家長必須注意不要單純地把孩子當作勞動力來使喚,不要把勞動當作懲罰孩子的手段,也不要過分用物質和金錢來強化孩子的勞動,而是應透過表揚、鼓勵等方法來強化;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多做具體的指導,多鼓勵,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讓孩子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從而讓孩子牢固樹立勞動意識,強化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5、利用方法,“強迫”孩子勞動

  當孩子不願意勞動時,家長決不能姑息遷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勞動。家長應該明白,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都必須勞動。一個不會勞動的人,會不斷萎縮,直到失去自 我,這樣的孩子註定是不會幸福的。

  綜上所述,調查組認為:我們只有堅持家校聯動,切實踐行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才能最大化地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我們的社會才會有希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