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難忘的社會實踐結束了,大家這段時間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實踐報告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漂亮的實踐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1

  一個學期的學習暫時告一段落,同學們可以過個愉快的寒假了。同學們的寒假生活到底怎麼樣呢?我透過我的親身經歷,細緻調查,發現同學們在寒假裡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少部分同學把自己的寒假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他們在寒假剛開始就為自己制定了周密的寒假計劃,把寒假裡的學習、實踐活動、鍛鍊身體都列入計劃之中。每天作息、活動都嚴格按照計劃執行,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錘鍊身體,什麼時候起床、睡覺,都很有規律,這樣,他們的寒假生活非常充實,既學到了知識,又參與了各項活動,還錘鍊了身體,收穫很大。可是,大多數同學的寒假過得並不理想,我在調查中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作息沒規律。

  許多同學認為反正不用上學,晚點起床也沒什麼關係,天天睡到九、十點,有的甚至整個上午都窩在被窩裡,不肯起床;到了晚上,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又把他們吸引住了,遲遲不肯睡覺,這樣就產生了惡性迴圈,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

  二、放鬆學習。

  有些同學認為寒假主要是玩的,於是把學習拋到腦後,沒有很好地利用時間複習知識,閱讀書籍。至於老師佈置的作業,那也是應付了事。有些同學認為寒假很長,一開始作業少做些沒關係,過一天是一天,當這種惰性慢慢發展起來,作業越積越多,寒假過了一大半後拿起作業本一看,“啊!”大吃一驚,然後就開始“臨時抱佛腳”,拼命地補作業,作業質量當然不高;還有些同學是“急性子”,總想著快點把作業做好,然後就可以放放心心地去玩,作業很快就做好了,質量也是令人大跌眼鏡。

  三、生活單調。

  部分同學的寒假生活不是做學校佈置的作業,就是看電視、玩遊戲,寒假的時間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失去了參與活動、開闊眼界,錘鍊自己的機會。

  怎樣讓同學們的寒假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呢?我認為應該向第一種學生學習,在假期之初就要制定好計劃,安排好假期要做的事情;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假期生活,要關心和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街道社群也要關心少年兒童,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我們的寒假生活一定會更加精彩!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2

  一、調查目的

  瞭解小學生什麼時候說話不文明及他們說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20xx年6月至8月。

  三、調查範圍

  武珞路小學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問卷法:透過問卷瞭解有些學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並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小學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

  (1)由於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於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小學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於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不少人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裡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小學生講不文明語言後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洩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不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3)小學生什麼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遊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後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裡:和某人關係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裡說有損於他的話。

  六、分析

  1)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裡、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裡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裡,小學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洩的方式。有時並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曆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小學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小學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3

  理論離不開實踐,只有在實踐中親身體驗,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會潛移默化地變成學生自身的素質。為此,響應錦裡小學的號召,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該具有教育性和可操作性。

  內容是活動的基礎,沒有好的內容就不會產生好的效果。我覺得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與他們的身心發展相結合,立足本土,在家鄉現代化程序中尋找內容。活動內容除了有針對性、教育性和實踐性之外,還要體現地方性和時代性的特點。活動內容可以是道德品質,健康生活的;也可以是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方面的;還可以是動手動腦,培養生存能力方面的。總之,能達到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的就是好內容。

  二、活動形式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例如1:我們組織小學生體驗了鄉村的田園生活,學會了自己動手、自我管理,加深了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在活動中,還採用了攝影、寫作等形式。攝下的一個個美好的鏡頭,寫出的一篇篇優秀日記、作文,既是對話動的記錄,也是對活動的總結。使他們認識了大自然,體驗了鄉村的田園生活。引導了學生迴歸自然,走進自然,認識了多種常見的花草樹木。

  例如2: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組織了環保行動。可以開展旅行活動,遊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在遊覽過程中,每位同學手拿一個環保垃圾袋,撿起身邊的垃圾,以自己的行動為奉獻保護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做一名合格的小主人。也體驗了環衛工人的偉大和艱辛,從小樹立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

  例如3:由於我校處於鬧市區,更應加強交通安全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就利用星期天,透過社群青少年活動中心聯絡,組織小朋友上街幫助交警維持交通、社會秩序,打掃環境衛生,宣傳交通衛生知識。透過這種實踐,不僅讓小朋友自己知道應該遵守交通,更是交通安全的積極宣傳者。

  例如4:我們還透過社群青少年中心聯絡成都商報社,支援學生賣報活動。透過這個活動,讓孩子知道爸媽掙錢的艱辛。養成自己不浪費的習慣。同時也給孩子樹立掙錢理財的思想。

  例如5:暑假其間,組織小朋友到社群福利院關心孤寡老人,為老人們打掃衛生,給老人講故事,給老人表揚節目等。透過這個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三、社會活動時時處處注意安全,確保了活動的順利的開展。

  安全問題是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前提,活動開始前,先到活動的地方踩點,下發的有明確的活動方案。在出發前強調了組織紀律,提醒了孩子做好外出的各項準備工作,切實注意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的措施保證了活動圓滿的完成,活動結束時,保證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

  透過這些活動,學生們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培養了能力,得到了鍛鍊,孩子們也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體驗實踐的機會。

  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4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去超市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膠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膠盒裝的飯菜;趕集時,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膠袋,蔬菜、水果、肉類沒有一樣不用塑膠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雙襪子,也會用一隻小塑膠袋裝起來。塑膠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很便宜。但是每當大風颳起的時候,空中就瀰漫著黃色的粉塵,白色塑膠袋也隨風颳起。當我們騎著腳踏車或走路時,他們有時也會光臨我們的身邊,有時弄得我們很狼狽。鑑於白色垃圾的汙染,我校組織了綠色環保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20XX年2月—20XX年3月

  實踐過程:

  第一步:學校讓學生利用上學、放學的路上找一找白色垃圾有哪些,並且在班會上彙報,並談一談看到它們後的感受。利用雙休日查閱資料瞭解什麼是白色垃圾、白色垃圾產生的原因以及白色垃圾的危害。經過上網查閱我瞭解到:

  一、什麼是白色垃圾?

  所謂“白色汙染”,是人們對塑膠垃圾汙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各類生活塑膠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並且難於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汙染的現象。

  二、什麼是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原因?

  1、塑膠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的不能回收利用的放在一起。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膠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三、“白色汙染”的危害有哪些?

  “白色汙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視覺汙染指的是塑膠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白色汙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發泡塑膠飯盒和塑膠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膠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膠。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膠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後,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症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症。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膠袋幾乎都來自廢塑膠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膠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膠粒子,再把塑膠粒子放在一個水池裡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乾,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製成各種塑膠袋。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用塑膠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我國目前使用的.塑膠製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00年。農田裡的廢農膜、塑膠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髮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膠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

  由於塑膠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後的場地由於地基鬆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汙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若把廢塑膠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膠廢棄物一般存在於地面,而臭氧層存在於天空中,兩者相隔那麼遙遠,怎麼會有關係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並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汙染經過太陽光照射而把塑膠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麼高的溫度又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當太陽輻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由於“白色汙染”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第二步、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汙染”

  我們淄博,每天都有很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汙染”作著鬥爭。但是,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在此,我建議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時刻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要積極參與和宣傳“垃圾分類放”;

  3、趕集買菜時儘量不用、少用塑膠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汙染;

  4、如家庭裡使用薄膜種地時,我們說服爸媽將薄膜清理乾淨。

  5、每天課間學校組織了少先隊員值日,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我們要及時制止教育。

  第三步:實踐總結

  這次活動我們獲得許多在校園裡、課堂上、書本中不能學到、不能體驗到的新知識、新經驗。體驗到許多以前未曾經歷過的挑戰和磨練。同時也發展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團隊意識;更值得欣慰的是許多學生都學會了感恩;所有的這些都將成為他們未來成長道路上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這次活動結束後,學校要求一、二年級的同學說一說收穫。我們三四年級的學生因為有了作文課,寫一篇《我為保護環境作貢獻》的文章。真希望,透過這次活動,我們周圍的天空更藍,環境更清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