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精選17篇)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精選17篇)

  緊張又充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又將謝下帷幕,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實踐報告吧。那要怎麼寫好實踐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

  社會實踐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進入大學以來的第一個學期,當然,也是我第一次經歷社會實踐。

  寒假我回到了家鄉,為了使自己假期過的充實,自己獨立的去找了一份工作是中國行動通訊的(專營店),其實也算是營業員。因為行動網路很多方面用的就是非完全電子商務。在那工作我沒有說我是實習生對公司的人來說我是一個走出社會的人了,給我的壓力是自己要像有社會經驗的人一樣。幸運的是,在我努力學習下,很順利的和同事相處,工作也投入了其中。我的工作主要是辦卡,充值和業務諮詢服務。

  經過一段時間後,自己常常出現錯誤,粗心大意,馬虎了事,心浮氣躁。而且也接受了批評,這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一樣,需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社會實踐活動帶給我們的是欣喜,喜悅。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微薄,體會到整個社會強大的凝聚力。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學習,充實了自我,增強了口頭表述能力,與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課堂。如何服務大家,享受自己的成果,使自己陶醉在喜悅之中,有時會很累,但更多的感覺是我在成長,我在有意義地成長,在這之後,我明顯地發現自己變開朗了,雖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變一些東西,但如果再多一些人呢,整個社會共同努力,這才是動力之根本,動力之源泉;另一方面,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沒有經驗,沒有與人交流的口才。

  說實話,對於這種實踐活動,我並不十分清楚其真正的意義。可是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於是,我帶著心中的問號,踏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也結束了這個實習階段。在這次會計實習中,我可謂受益匪淺。僅僅的一個月實習,我將受益終生。這一次的實習雖然時間短暫,雖然接觸到的工作很淺,但是依然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經驗,這些都是書本上無法得來的。透過實習我們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的不足,瞭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同時給自己在新的學期定下了目標,能夠讓我更早的為自己做好職業規劃,設定人生目標,向成功邁進一大步。

  我打過工,知道學生打工很不容易。學生是廉價勞動力,有的公司很江湖,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還少給,有的是託著不給,還有的乾脆就不給了。

  那麼現在自然先是得選擇好打工的種類。時下大學生打工無非是做家教,搞推銷,出賣勞動力。據說現在做家教就等同於騙錢。這可是我們班上十幾位做家教的同學一致的心得體會。再說由於這學期就要結束了就算想騙也沒有地方騙了,因此做家教顯然行不通。搞推銷,說句老實話,其實我是很想幹這行的。不就是告嘴皮子混飯吃嗎,那還不容易?可轉念一想,還是不行,只因為自己面目猙獰。加上五短身材,我的哥們一致要求我不要去現醜。說是影響市容,極易讓外國遊客對廣州產生誤解。我知道什麼叫金玉良言。什麼叫忠言逆耳。為了顧全大局,推銷也只好作罷——說實話,推銷實在太苦了。我怕我受不了。

  我寒假每天早晨7:00起來,下午6:30下班。聽聽元老們的工作經驗,慢慢的我幹了將近一個月,教我一些有關公司的基本知識。我慢慢的開始進入工作狀態。每天物件是電腦,一天下來,我的眼睛都成腫的了。打工可真累,我是深有體會呀!但是打工不僅可以增加收入,減輕家裡的負擔,還可以透過打工鍛鍊自己,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打工是人生歷練的過程,是人生很有意義的經歷。邊學習邊打工,收穫肯定會比在學校裡一味讀書多得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打工的大學生一族正逐漸壯大成了一個部落,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大學生打工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股潮流中正悄悄發生著改變。

  對於大學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人的看法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們有理由走自己選擇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學習與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學這個人生階段過得豐富多彩。

  打工的途徑或者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自己積累人生經歷有益,還能夠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

  老闆對我很好,對員工們都很好,第一月雖然沒有學到多少東西,但是,我對公司的印象還是比較不錯。我會更加努力的去做。不會讓公司的員工失望的。

  打工只是一種磨練的過程。對於結果,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來作為自己的目標和要求。人生需要設計,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憑空出來的,是需要成本的,失敗就是一種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預示著的人生的收穫即將開始。小草用綠色證明自己,鳥兒用歌聲證明自己,我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打一份工,為以後的成功奠基吧!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

  因此,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是我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在學校裡可能只需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可以了,但這裡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沒有實際,只是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社會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學校裡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工廠裡出錯是要負責任的,這關乎工廠的利益存亡。總之,這個寒假的社會實踐是豐富而又有意義,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收穫,是對“有經驗者優先”的感悟。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許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級欺壓、責備下級是不可避免的。雖然事實如此,但這也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它讓我明白到別人批評你或是你聽取他人的意見時,一定要心平氣和,只有這樣才能表示你在誠心聽他說話。雖然被批評是很難受的,而且要明確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們的批評。因為這樣才能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為以後的成功鋪路。我們要學會從那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才是我所應該做的。

  我也從工作中學習到了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著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麼你一定會交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援別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憂,有歡樂,也有苦累,也許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過這種感覺,但總的來說,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邁向社會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憶的。現在想來,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穫還是蠻大的。我所學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學校裡無法體會的,這也算是我的一分財富吧。

  現今,在人才市場上大學生已不是什麼“搶手貨”,而在每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中,幾乎都要求有工作經驗。所以,大學生不僅僅要有理論知識,工作經驗的積累對將來找工作也同樣重要。事情很簡單,同等學歷去應聘一份工作,公司當然更看重個人的相關工作經驗。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於是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寒期打工。暑期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但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透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應該把握所有的機會,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進入社會後可以儘快走上軌道。

  在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獲益良多,這對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啟發。這次的打工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起點,我相信這個起點將會促使我逐步走向社會,慢慢走向成熟。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2

  時光流逝之快,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就已經過去了一年了,彷彿自己昨天才剛剛高考結束,彷彿昨天還是高中生活。在學校的這一年時間裡,我的學習方法比以前更靈活,學校的活動我也積極參加,綜合能力在這一年裡有了很大的提升。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我看來,我們不應該在該努力的年齡虛度光陰,即使在假期,也應該抽出一段時間去社會中鍛鍊自己。所以,我想在這個假期透過社會實踐拓寬自己的視野,培養自己的毅力、恆心和溝通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其實在放暑假前的一段時間,我就已經有了暑期兼職的打算,所以我在提前聯絡了我們家鄉畫室的老師,詢問了一些關於畫室助教的問題,後來透過面試,最後我便回到家鄉,開始了我的暑期畫室助教之旅。

  我的家鄉在臨沂,這是一所專門培訓美術高考的畫室,也是我曾經揮筆拼搏的地方,它從以前的小地方搬進了縣城,條件變好了,但老師們還是一樣親切,雖然有些熟悉的面孔離開了,但看到學弟學妹們認真畫畫的樣子,我就彷彿看到了曾經自己和夥伴。

  畫室不是很大,但也能容納一百多人。在我到達之前他們就已經開課了,總共需要集訓差不多半年多的時間,我輔導的有二

  十五個學生,課程安排是上午色彩靜物,下午素描靜物,晚上速寫人物,有時會根據情況還會調動,每天八點上課,中午十一點半休息,下午兩點半上課六點放學。第一天輔導他們,想看看他們水平怎麼樣,水粉是剛開課的,大家都拿著臨摹書臨摹,比我們那會兒剛開始的水平好很多,真是刮目相看。輔導他們時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為我知道雖然知道怎麼去畫,但是我有時不會用語言去表達出來傳授給他們,看到同學小心翼翼地畫筆觸時,我會去親自幫他們改畫,並和他們溝通,讓他們看到筆觸的畫法,和他們講擺動筆觸時要大膽、放鬆以及多動腦,即使有時語言組織能力不夠,我還是想盡辦法去表達出來幫助同學們。

  下午開課的素描是我最喜歡的,素描與色彩不同的是它比較理性,素描他們已經學了很長時間了,作品都特別的優秀,需要我講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上素描課感覺時間過的更快一些,上課時我會把我以前所獲得的經驗交給他們,讓他們少走彎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主動去解決,日積月累,便會有質的突破!在這兩個月的期間我給學生們做了三次素描範畫,為他們在此基礎上起到推動作用。晚上的速寫課由專門的速寫老師輔導,我只需要管理一下課堂紀律。其實,在這期間我一直沒有拿他們當我的學生,而是當朋友一樣相處,畢竟我沒比他們大多少,下課時我也經常和他們聊聊天、打打遊戲,積極與他們交流,融入到他們當中去。

  一個多月的假期每天都是這樣度過著,雖然有時很疲憊,但是能夠和學弟學妹們一起畫畫,向他們傳授經驗,便是一種很幸福的事情。我珍惜這裡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刻的時光,因為可能這是最後一次與他們相處,告別時對畫室對他們都有一些不捨,每當看到晚上放學後還有同學在那自己練習畫畫時,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我們都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我們也從不言敗!

  透過這次的美術輔導,發現有的同學對畫畫不自信、不積極,這也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幫助,以免後期成績不理想。當然,這次社會實踐我也明白了許多,在工作中我學習到了人際交往、為人處事的技巧,面對自己的不足要勇敢地去解決,這樣才會對自己的價值帶來提升。輔導學生的同時我也是一個學生,有一些東西也需要請教他們,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次實踐也開拓了我的視野,對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認識,這對我以後的人生規劃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暑假即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往前看,假期生活也成了回憶,願學弟學妹們繼續努力,祝聯考金榜題名!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3

  實踐主題:為了響應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為了使校園裡的莘莘學子能深入農村,瞭解農村,體驗農村,思考農村,真正的服務於農村,本次實踐活動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並結合當下熱門話題“奧運”展開。

  從上大學到現在的研究生以來,從家鄉小城鎮的鄉土生活到外面的大城市裡生活,一年又一年,看到家鄉在自己在外漂流求學的日子裡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心中不由的為之一振!變化太大了,這不僅要歸功於領導,還有這些年來從外上學會回到家鄉的我的大學同輩們。

  我的家鄉東村是武鄉縣城附近,依靠縣城,交通相對要方便點,這幾年來在縣、村領導的領導下,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寬闊的馬路,晚上街頭的也有了明亮的路燈,自己上學時的黑乎乎的還要爸媽出來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村裡人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夏日的晚上,在公路前面的小公園裡村民們學起了跳舞,家長對孩子們學習受教育的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暑假期間,有條件的送孩子上培訓班之類的,培養孩子的興趣、業餘愛好。

  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那些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已有著天壤之別。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xx年就要舉辦奧運會了,當然大家也積極做起了準備。就連家裡的5歲的小侄女都要我這個當姑姑的給她回家時帶福娃禮物!看村裡的人都很積極,我也就在村裡進行了自己的社會實踐,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教村裡的小孩大人們學期了奧運英語以及外國的一些文化禮儀習俗。

  奧運的普及與宣傳離不開語言的溝通,英語必將在北京奧運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教孩子們一些日常簡單的口語對話,同時涉及一些簡單的奧運名詞。然後,我會給他們一些簡單的句型,讓他們寫上一兩句自我介紹,並在末尾附上口號及祝福奧運圓滿成功的標語。

  除此之外,在講一些簡單的英語的同時,也講與奧運緊密相聯的還有其文化內涵以及西方的一些禮儀。

  百年奧運,風雲變化,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人文精神。在奧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內涵是不朽的底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動力凝聚著全人類嚮往前進的心聲。在“higher,faster,stonger”的口號下,奧林匹克運動所真正倡導的是“團結,友誼,進步”。

  要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水平的志願服務尤其是志願服務者發自內心的微笑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村委舉辦的此次活動以“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為重點,傳承奧運理念,積澱奧運文化,激發廣大人民群眾關注奧運、參與奧運的熱情,使奧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從而進一步發揮大家志願服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他們的想法和觀點和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一樣想“考大學,去大城市”,但不在像原來一樣,立志以後在外面發展,不想回家鄉,而是認為在哪都是發展,只要有利於自己將來的發展,如果條件可以,還是很樂意回家鄉發展的,一是回到家鄉,人員交際廣,各方面都比較熟悉,利於開展;二也能照顧到家,不用在為家人擔心,家鄉的經濟發展了,同樣也很好的改善了生活。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著。家鄉現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與很多上了大學回到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是分不開的。家鄉以後的發展還要靠大家尤其是現在和以後在外上學的“人才們”。但是還有一大部分人的觀點還是沒有得到改變。在他們的眼裡,家鄉和外面的世界相比,永遠差一截。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床頭貼著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裡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裡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4

  20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縣裡xx區,進行了一次關於本市的社會實踐。對於一直在外上學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xx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我印象中的xx,固然有晉北鎖鑰之稱,可是發展卻極其落後,單從破舊的街道與髒亂的秩序上就可見一斑,就說晉北鎖鑰這個牌子的懸掛地--北城門樓吧,雖然我很少從這裡路過,可印象中店商小販橫七豎八,本就街狹路窄的小巷更顯擁堵不堪,垃圾遍地汙水橫行,簡直如入鮑魚之肆;可是這次回來,街上的情形卻大有改觀,翻天覆地來說亦不為過。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xx區從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區建設,包括北城樓在內的幾個老城區皆修繕一新,街道被擴寬,沿街的商鋪民宅皆以滴水飛簷修葺,道路兩旁裝上古色古香的路燈,走在街上還真有點夢迴唐漢的感覺,三年未見,我竟還真有點不認識了,關鍵是與之毗鄰的地標性建築北城門樓廣場也修建起來,水池噴泉有模有樣,亭臺座椅一應俱全,廣場正前方還置放了一塊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鄉的美譽,石像兩側的空地上,幾位建築工人正緊張有序的扎花綁燈--春節快要到了,看來這城樓還要熱鬧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頭戲,也是近幾年忻州變化最為顯著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點工程了。20xx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忻州市中心城區七路、四橋、五館、一院重點工程建設,簡稱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區規劃區域新建七條主幹道,形成四橫、三縱幹道網。四橫:雲中河北路(雲北街)、雲中河南路(雲南街)、北環街、城北街;三縱:蘆芽山路、傅山路、雲中山北路,另外還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遺山路北拓;四橋,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設四座風格各異、獨具特色的橋,包括蘆芽山路橋,傅山路橋,雲中山路橋、七一路橋;五館一院,則是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藝術館、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和歌舞劇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雙向十車道,放眼過去,也覺天高地闊,心情舒朗--當然,道路兩旁還是推平的黃土,不過這就更顯現代化的雄壯與氣魄。從雁門大道(也即雲中山路)一路往北,就來到了雁門橋(也即雲中山路橋),雁門橋將雁門關古城牆的記憶與符號融入此橋的設計,橋頭堡以雁門關長城峰火臺為原型,欄杆設計上也沿襲了城牆的造型。主墩處設有便於洪水透過的拱洞,形同古城牆上的拱門,忻州悠久的歷史就彷彿飄蕩在橋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往西,就看到傅山路橋,它以鯤鵬展翅、忻州騰飛為設計構思,現代風格的拱橋,拱肋如振翅騰飛的羽翼。交錯的圓弧優雅大氣,富有動感。外傾的主拱和內傾的副拱,豐富了橋面空間,空間變化的拱肋動感十足,簡潔大氣,表現出極強的現代氣息,無論從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鯤鵬,大概寓意著忻州在發展的道路上越飛越高吧;蘆芽山路橋的設計理念則是忻城古韻,彷彿是唐代古建,將精美繁複的木構件應用到橋樑上,在橋上形成亭臺與樓閣,突出了忻州悠遠的文化傳承。借鑑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來表現忻州悠久的歷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築感強,與周圍人文環境協調,突出了其古典氣質。

  第三便是透過對南雲中河的景觀重塑了。雲中河景觀帶設計了康體溼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濱水段等三大功能區,依託場地本身及周邊的自然山水及景觀資源,借山、理水、榮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構起山、水、城、林、的點線面有機整體、實現城市與濱水區的綜合銜接。從打造蘆芽山路橋、傅山路橋、七一路橋和雲中山路橋四大地標性橋頭景觀,分別體現了植物景觀遊賞、城市形象展示及觀演集會、文體休閒三大功能特徵,真不愧是展現生態保育、創造區域生態價值的康體溼地段,樹立城市門戶、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體現文體休閒、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宜居濱水段。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向工農群眾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對於我們軍校學員來說,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在校的觀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開闊,吸收了新的思想與知識。小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軍校學員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x。忻州在黨的堅強正確領導下,一步步走向了繁榮、走向了富強,以小見大,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國家也一定能夠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更加富強、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諧!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我將不懈奮鬥,投身到偉大的強軍實踐中去,矢志強軍夢想,爭做紅色傳人!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5

  社會實踐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們進入大學以來的第一個學期,也是我第一次進行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在於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以便將來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去。參加社會實踐在幫助在校生從校園走向社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視。透過暑假的社會實踐,讓自己找出自身狀況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並在以後的學習期間及時補充相關知識,為求職與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識,能力準備,從而縮短從校園走向社會的心理適應期。

  這個暑假我回到了家鄉,由於年關前後疫情散播嚴重,使所有人人心惶惶,也使我的整個假期基本都呆在家裡,但是之後疫情減弱,各個學校開學後,在進行網課之餘,我也有了一些時間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我選擇的是一個餐廳的服務員的職務,因為在高中時我就已經有過做服務員的經歷了,但我還是小看了在經歷長時間疫情封鎖後餐廳的工作量,基本上每個人都在做著保潔人員的工作,而且因為剛剛解封的原因,來的客人很少,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在打掃衛生,我也是切實體會到了保潔人員的工作任務量與艱辛的程度。雖然服務員的任務也很多,但是和保潔人員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這次的機會也讓我徹底認識了這個職業的勞累程度,也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了要尊重任何職業的人,每個職業都是偉大的,都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我曾在雜誌上讀過這句話:那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解釋在這裡的話就是許多的職業或許渺小,或許平凡,但這就是社會的重要基石,造福這社會中的所有人,每個人都受到了它們的影響,每個人都要收斂自己的輕視之心。之後,這次的實踐雖然因為我的家鄉這裡疫情又一次短暫的出現而被迫結束但我依舊從中有了收穫,也更近地感受到了社會的風氣。

  這些在以後我步入社會會有很重要的作用,也為將來打下了基礎。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6

  創業,是時代的音;返鄉創業,是當今的熱話題。做好返鄉創業工作、破解返鄉創業難題、加快返鄉創業程序,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做好這篇文章、做活這個工程、做大這塊經濟?是每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關注和深思的課題。遵照縣委主要領導交辦的調研課題,縣政協專門召開主席會,及時部署相關調研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專題調研組。調研組還邀請縣工商聯、中小企業局、勞動就業局分管領導參與,透過遠赴沿海地區、深入鄉鎮基層、進駐企業車間,組織召開多種多樣的座談會,廣泛接觸各行各業的創業者等形式,開展了從XX年11月11日至26日為期半個多月的返鄉創業專題調研,深入瞭解務工者的心願,認真傾聽創業者的心聲,深刻查詢返鄉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積極探討加快返鄉創業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返鄉創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1、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是滋生返鄉創業的不竭源泉。我縣是個勞務輸出大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縣富餘勞力遠赴沿海開放地區務工就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縣現有22萬餘人長年在外務工、創業和發展,遍佈全國10多個省(市),他們在社會大熔爐的歷煉和市場大風浪的搏擊中,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本領,積累了資本。他們中有部分優秀分子敢闖敢幹,捷足先登,在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後,就開啟了自主創業的征程,成功實現了由務工者向創業者的跨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老闆。據調查,全縣共有XX多人在外地成功創業,他們具備返鄉創業的條件和實力,是我縣推進返鄉創業的主體和力量,這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已成為培育創業主體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鄉情是拉動返鄉創業的緊密紐帶。故土鄉情是每個人一生的牽掛和思念。我們在溫州和義烏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談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想回歸故土,回報家鄉,想為家鄉發展多作一份貢獻,為鄉親致富多盡一份力量。他們認為故土難捨、鄉情難忘,在家鄉發展將是他們二次創業的第一選擇,隨著我縣加快返鄉創業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他們實施返鄉創業的願望更加強烈。他們表示,將做到以鄉情為紐帶,以商會為載體,組織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充分發揮人經濟的優勢,全力支援返鄉創業經濟的大發展。

  3、地大人廣的特定區域是承接返鄉創業的廣闊舞臺。我縣幅員廣闊,縣域面積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勞力資源,是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選擇。境內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是一塊神奇的天然寶地,令人嚮往,叫人留連。隨著全球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生產力分佈凸顯新的格局,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加快向內地轉移,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包括我縣在外創業人員面臨新的抉擇,都在尋求二次創業的著陸點。我縣特定的區域條件和豐富資源,將為我縣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創業提供廣闊的舞臺。

  4、逐漸迴歸的創業典型是帶動返鄉創業的新型龍頭。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返鄉創業工作力度,特別是隨著縣委、縣政府《關於鼓勵扶持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出臺,以及組織“一名縣領導、一個鄉鎮、一個包村掛鄉部門”對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類創業主體得到了全面啟用,返鄉創業風生水起,熱浪湧動,已成星火燎原之勢,一批返鄉創業先進典型不斷湧現。縣委、縣政府在今年春節隆重表彰18名返鄉創業的典型,在全縣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一個個返鄉創業的成功典型,正成為我縣引領返鄉創業的領頭雁。扶持一個返鄉創業典型,就會帶來一個返鄉創業團隊的乘法效應正在我縣逐步釋放。在這一新型龍頭的帶動下,從而激活了創業要素,激發了創業熱情,激起了創業勁頭,使我縣返鄉創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5、不斷改善的發展環境是吸納返鄉創業的強大磁場。環境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哪裡的環境好,生產要素就向哪裡聚集。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經過的武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貫穿的柯龍線公路改造升級即將竣工,跨越的鹹吉鐵路已透過國家立項,的交通瓶頸將會得到極大改觀。同時,我縣按照“完善老城區,提升南城區,決戰良塘區”的戰略思路,拉大縣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響“四創工作”攻堅戰,抓好修河周邊大治理,縣城面貌得到極大改善。我縣還按照搭建創業平臺,鋪平發展路子的要求,全面加快我縣工業園和鄉鎮創業小區的建設,我縣工業園已形成“一園四區”(即何家店返鄉創業園、蘆塘專案區、吳都專案區、太陽昇專案區、高新技術專案區)的發展新格局,我縣鄉鎮已建成8個初具規模的創業小區,工業園和創業小區已吸納一大批返鄉創業人員投資創業,已成為返鄉創業人員回報家鄉、發展自己的投資沃土。我縣在十分注重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還按照“硬環境不足軟環境補,大環境不夠小環境輔”的要求,積極打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陽光高效的政務環境,貼心周到的服務環境,把我縣逐步建設成為生產要素聚集的“窪地”和返鄉創業發展的“高地”。

  二、推動返鄉創業的成效初步顯現

  近年來,我縣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緊緊抓住人才這個新經濟社會的第一資本,積極發掘人經濟這座豐富的寶庫,全力實施“返鄉創業、富民興縣”戰略,加快推進返鄉創業程序,掀開了返鄉創業發展的新篇章。返鄉創業呈現以下變化:

  1、返鄉創業的勢頭逐漸增強。我縣XX年引進返鄉創業人數1286人,創辦專案111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2億元,創辦其它經濟實體1175個。今年至10月底止全縣引進返鄉創業人數1704人,創辦專案159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億元,創辦其它經濟實體1486個。從數比較中看出,今年1至10月份引進返鄉創業人數較去年全年增加418人,創辦企業數較去年全年增加48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較去年增加1.6億元。如石坳鄉在今年4月份才啟動創業小區建設,至現在已引進4家返鄉創業企業落戶小區,總投資4000多萬元,其中3家已開工投產,還有3戶企業即將進駐小區。四都創業小區建設如火如荼,古市創業小區機器轟鳴,全縣各地呈現一派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創業場面。

  2、返鄉創業的規模逐漸擴大。今年1—10月份全縣新上返鄉創業專案159個,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專案51個,佔專案總數32%,投資億元以上專案3個,如黃坳鄉成功人士王真等投資1.2億元創辦義烏飾品加工專案,太陽昇成功人士鄒樹喜投資1.5億元創辦太陽昇返鄉創業園,上衫成功人士朱小湖投資1.2億元創辦贛西北汽車貿易綜合服務中心。

  3、返鄉創業的領域逐漸拓寬。創業領域已由初期商品銷售、飲食服務、資源利用等傳統產業向機械電子、服裝鞋帽、建築建材、工藝飾品、傢俬製造等產業拓展,如今年新上返鄉創業專案中,服裝鞋帽類專案61個,佔38.4%;建築建材類專案26個,佔16.4%;工藝飾品類16個,佔10.1%;機械電子、傢俬製造、食品加工等其它專案31個。

  4、返鄉創業的質量逐漸提高。今年1—10月份新上專案中,二產專案134個,佔專案總數84.3%,這些專案都是有生產廠房、有加工裝置、有主導產品、有銷售市場的加工企業,如石坳鄉朱還後投資XX萬元創辦的浩淇塑膠玩具有限公司、新灣鄉饒紹彬投資5000萬元創辦的創新標準件製造有限公司、四都鎮黃穎投資4000萬元創辦的群力石材有限公司等。

  5、返鄉創業的效益逐漸趨好。今年返鄉創業人士創辦企業和經濟實體,共帶動15276人就業。返鄉創業企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重要來源。從調查中瞭解到,返鄉創辦企業訂單不斷,產銷兩旺,預計今年返鄉創辦企業實現稅利達8000萬元,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達9500萬元。如渣津鎮XX年新上返鄉創業專案8個、安置就業人數600人、實現稅收62萬元,XX年新上返鄉創業專案11個、安置就業人數950人、實現稅收220萬元;古市鎮XX年新上返鄉創業專案20個、安置就業人數800人、實現稅收50萬元,XX年新上返鄉創業專案35個、安置就業人數1200人、實現稅收120萬元。返鄉創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已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我縣在推進返鄉創業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做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鄉情這一紐帶,拉動返鄉創業。縣鄉領導經常聯絡走訪我縣在外成功人士,縣委、縣政府在春節期間,為在外成功人士和務工人員寄去新春賀卡和慰問信,並由縣四家班子領導帶隊走訪慰問在外創業人員,召開返鄉創業懇談會,瞭解他們的心願想法,徵詢他們的意見建議,從而激發了他們返鄉創業的熱情和動力。二是藉助商會這一載體,推動返鄉創業。我縣在籍人員較集中的溫州、深圳成立了商會,積極藉助商會這一載體,組織和動員人參與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充分發揮其在推動返鄉創業中的組織作用。如溫州商會、深圳商會經常組織成功人士瞭解我縣工作大局和發展情況,積極支援縣裡的各項工作,今年就組織部分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溫州商會計劃創辦三個專案,即建設溫州商會總部大樓,創辦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深圳商會朱小湖投資1.2億元創辦贛西北汽車貿易綜合服務中心。三是依託能人這一龍頭,帶動返鄉創業。王真是在義烏成功創業的領頭人,也是在義烏商會副會長,縣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我縣透過王真的帶動作用,吸引13位義烏創業成功人士“抱團”返鄉創業,共投資1.2億元創辦義烏飾品加工專案。四是圍繞資源這一優勢,吸引返鄉創業。充分發揮我縣豐富的資源優勢,吸引一批勞力密集型和資源加工型的創業專案。五是立足園區這一平臺,助推返鄉創業。我縣按照“築巢引鳳”的理念,高標準建設我縣工業園和鄉鎮創業小區,尤其是何家店返鄉創業園的建設,有效降低了我縣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成本和風險,助推返鄉創業的快速發展。六是緊扣服務這一關鍵,拓展返鄉創業。返鄉創業人員能否留住、返鄉創業專案能否做大,關鍵在服務。服務優才能人心留,留住人才、留住專案。我縣通過出臺扶助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十七條,建設專案准入“一站式”服務快捷的“綠色通道”,建立返鄉創業專案跟蹤服務制度等,得到了返鄉創業人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許,拓展了返鄉創業的發展空間。

  三、制約返鄉創業的因素不容忽視

  我縣返鄉創業工作雖然取得較大成效,但由於我縣基礎較差,起步較晚,在加快返鄉創業程序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影響了我縣返鄉創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返鄉創業現狀存在的不足,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質量

  1、經濟總量不大。近幾年,我縣共有返鄉創業人數近5000人,佔外出務工人數22萬人2.27%,新上創業專案380個、創辦其它經濟實體3980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5億元。而河南省固始縣也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至XX年就有2萬人返鄉創業、累積投資達40億元,相比之下,我縣返鄉創業經濟總量還不大。

  2、專案起點不高。由於受資金、廠房、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影響,我縣大多數返鄉創業專案起點較低,缺乏一些關鏈度高的產業、科技含量高的專案和知名度大的產品,特別是一大批勞力密集型產業專案,呈現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差的現狀,從而導致因規模小而不敢接大的貨單,因條件差而留不住生產的工人,影響了企業的做大做強。如西港鎮一些服裝鞋帽類企業都擠在集鎮的居民房內。

  3、產業佈局不優。由於我縣缺乏科學的引導規劃,致使返鄉創業專案落戶時呈現零亂狀態,無法形成產業叢集優勢,沒有發揮經濟規模效益。主要表現在:

  一是全縣沒有形成特定的產業區域,專案安置有隨意性,有些地區還出現了食品加工企業同化工企業相鄰安置的現象。

  二是鄉鎮沒有一個長遠的產業發展規劃。我縣已有8個鄉鎮建設了創業小區,但多數鄉鎮在引導返鄉創業時沒有一個長遠規劃,都是按照先後順序在創業小區建設廠房。如大橋鎮引進小區5家企業,卻是從事5個不同產業的企業。

  4、產業鏈條不長。從調查中瞭解到,我縣當前返鄉創業專案剛落戶不久,企業還處於成長階段,各企業之間的產業關鏈度不高,產業鏈條不長。

  5、支柱產業不壯。我縣返鄉創業的產業中,大多數處於覆蓋面小、關鏈度小、帶動力小、貢獻率小的狀況,沒有形成強大的產業支柱,還缺乏如武寧縣節能產業這樣的產業支柱。

  (二)返鄉創業過程存在的問題,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效益

  1、創業選項難的問題。我縣許多成功人士都有返鄉創業的願望,但苦於難選好的創業專案。如從事潔具、拉鍊等行業的人員,認為我縣沒有電鍍企業,無法到家鄉發展,如從事其它行業,又怕擔風險。

  2、發展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部門貸款指標較緊、手續麻煩。調查反映,金融部門貸款規模一般在幾萬元,與返鄉創業貸款額度要求相差較大,且手續繁瑣,又要財政工資擔保,貸款非常困難。如古市鎮全體鎮幹部都為返鄉創業人員擔保了貸款。二是民間籌資利率較高,增加了企業成本。如石坳鄉朱返後創辦的浩淇塑膠玩具有限公司,目前投入了1000多萬元現金,都沒有享受到貸款的政策。

  3、建設用地難的問題。因國家嚴格控制土地政策,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返鄉創業建設用地非常困難。主要表現:

  一是土地使用總量不夠,導致創業用地緊缺。

  二是土地使用安排不當,致使創業用地緊缺。如部分鄉鎮有用地指標而沒用地企業,有的鄉鎮有用地企業而沒用地指標;有的企業超標占用土地而有土地多,有的企業缺少用地而出現搶地等地現象,從而影響返鄉創業專案建設進度。如工業園出現專案等地進駐、企業等地擴建現象,大橋鎮創業小區規劃面積80畝,目前只有5畝用地指標。

  4、生產用工難的問題。主要表現:

  一是招工難。由於我縣青壯年勞力在外務工,家中都是一些老弱人群,因此招工比較困難。有些企業因招工緊缺,被迫把一個加工企業分成幾個加工點,有的企業因工人緊缺,很多訂貨單都不敢接。

  二是培訓難。由於招進工人需要進行上崗培訓,使其儘快掌握生產操作技能,這項技能培訓只能在生產企業內進行。而勞動就業部門開辦的培訓卻不管用,到縣城參加培訓也不方便。

  三是管理難。由於在家這部人要兼顧家裡農活,他們閒時就來企業做事,忙時就回家幹活,所以難於管理。還有部分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有時成天打麻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給企業管理帶來不便。如渣津一家鞋廠反映,廠裡花錢培養了50個技工,現在只留下10人。

  5、運輸物流難的問題。物流難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也是制約我縣返鄉創業快速發展的障礙。主要表現在:

  一是物流不便。目前,我縣到深圳、上海等地都沒有直達物流車,產品運出去要幾經轉運,很不方便。

  二是物流成本過高。由於到很多城市沒有直達物流車,企業產品運出去只能透過長途客運車,但由於客車透過聯營手段,恣意漲價,造成物流費用過高。據古市一家五金針配企業反映,原來貨運費為1元/公斤,現在漲到6元/公斤,企業都承受不起。

  三是物流不暢影響企業生存發展。加工企業每接一個貨單,都要進行樣品送檢,由於我縣物流不暢,加上送檢時間緊迫,多數企業只能專門開車送檢,費用很大,有時還會錯過時機。據古市一家返鄉企業反映,他有一個樣品送南昌檢驗就專門跑了3趟,他說在外地十多元錢就可辦成的事,在要花上幾千元,他目前正在想是否繼續出去辦廠。

  (三)返鄉創業環境存在的差距,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1、社會認同有差距。少數人只看到返鄉創業者投資賺錢,卻看不到他們創業的艱辛,看不到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對創業成功者存在“嫉富心理”,懷疑創業者錢財來源不明、手段不正;少數人對創業失敗者缺乏同情、理解和支援,在全社會還沒有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尊重創業的大環境。

  2、公平待遇有差距。部分人反映,我縣對待返鄉創業人員待遇不公平。主要表現在:一是招商物件不同待遇不同,主要領導招的專案比一般領導招的專案待遇好得多,辦事方便快捷、服務熱心周到,一般領導招的專案比普通幹部招的專案待遇也不同;二是投資規模不同待遇不同,投資大的專案比投資小的專案待遇好得多,有些部門對投資不大的專案不屑一顧;三是投資主體不同待遇不同,外商投資專案比返鄉創業專案待遇好得多;四是進駐先後不同待遇不同,新上專案比老企業待遇好得多。

  3、政策兌現有差距。我縣在加快招商引資、返鄉創業和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但在政策宣傳、落實、兌現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多數人認為,我縣政策很好,但兌現困難;少數人認為,我縣政策沒有沿續性,經常隨意變動;還有少部分人反映,我縣木竹資源砍伐指標分配不合理,有的企業吃不飽,有的企業消不了,一定要根據企業資源利用率和利稅貢獻率進行合理分配。

  4、服務到位有差距。近年來,我縣服務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但由於少數部門缺乏大局觀念,只顧部門利益,在服務返鄉創業工作中,言行不一、陽奉陰為,導致職能缺失、服務低劣,影響了我縣的創業環境。部分人反映,有少數部門負責人不負責任,講大話、亂表態,造成無法兌現,給企業帶來損失。有人反映,在辦事很不方便,關鍵出在“股梗阻”上,有些重要崗位經常出現缺位掉崗現象。調查反映,我縣每個專案簽約要跑7個部門,手續繁瑣,很不方便。石坳返鄉創業人員反映,他申辦再生資源認定書和一般納稅人認定書,跑了半年都沒有辦下來。工業園返鄉創業人反映,少數部門經常到企業檢查、恐嚇和罰款,並希望縣裡儘快解決工業園企業的消防驗收。

  四、加快返鄉創業的舉措有待強化

  返鄉創業,富民興縣。面臨新形勢,實現新發展,我們一定要以開放的思維、開闊的眼界、開明的心態、開拓的精神,搶抓發展機遇,強化發展舉措,全力推進我縣返鄉創業快速發展。

  1、積極鼓勵,營造返鄉創業的濃厚氛圍。

  一是要搞好創業宣傳。充分利用報、電視臺、政府網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我縣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優良環境。同時,要利用主題報告會、創業宣講會、經濟研討會和交流懇談會等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創業動員教育活動,讓想創業、議創業、盼創業的氛圍日益濃烈起來。

  二是要培育創業文化。創業文化是返鄉創業經濟的精神核心和思想動力,要讓創業文化主導社會思潮,讓全民創業的主流意識奔湧起來。大力弘揚“開明、開放、奮進、和諧”的創業精神,樹立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開拓理念,樹立甘冒風險、敢於突破的歷險理念,樹立自力更生、奮發進取的自強理念,樹立工商皆本、義利皆容的道德理念,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重商家、崇尚創業的社會風尚,形成人人爭做創業主體、個個都是創業環境的發展局面。

  三是要激勵創業典型。要對返鄉創業人員,堅持做到經濟上給實惠、社會上給地位、政治上給榮譽,在評選勞動模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給予優先考慮。每年組織開展“十大創業明星”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創業明星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予以表彰,要建立創業明星檔案,對他們的創業事蹟、創業成果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建立和健全創業明星享受待遇的有效機制,在全社會形成支援創業者,褒獎創業者、尊重創業者的濃厚氛圍。

  2、正確引導,拓展返鄉創業的廣闊空間。

  一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富民興縣的一項戰略舉措。返鄉創業人員帶回了資金、資訊和技術,也帶來了商機、專案和產業,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拓寬了渠道。我們要認識到返鄉創業“三步跳”的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即第一步把全縣富餘勞力輸出務工,讓其積累資本、增長本領,第二步把在外成功人士引回創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增強產業要素的吸引力,第三步把返鄉創業成長起來的領軍人物引向全國、走進世界,增強地方經濟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每一步轉化都是一個驚險的飛躍,都會帶來一次經濟騰飛,如溫州就是走這個路子發展起來的。我們要正確引導,始終把返鄉創業作為我縣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納入全縣目標管理單獨考評;把返鄉創業作為我縣“xx規劃”一個戰略重點,制定完善其發展的總體規劃。只有把返鄉創業工作擺正位置、正確引領,我縣發展返鄉創業經濟就會生機無限、潛力巨大。

  二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主攻方向。發展經濟,主要還是要靠人,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要把返鄉創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主攻方向,打好親情、鄉情、感情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要在人較集中的地方,儘快建立商會,藉助商會的組織推動作用,開展招商引資和返鄉創業活動。要把外地商會在建設總部大樓,創辦總部經濟作為招商引資一個新亮點,積極引導在外成功人士把企業總部放到、把經營稅收留在。要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考評體系,注重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成效。

  三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解決就業的一條重要渠道。就業是民生之本。返鄉創業專案的實施,帶來很多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我們要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拓寬社會就業渠道,加強人力供求聯絡,建立就業保障機制,真正使社會富餘勞力能快就業、就好業,使返鄉創辦企業能好用工、用好工,特別是農民工能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社會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雙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互惠。

  3、科學規劃,發掘返鄉創業的強大動力。既要發展鋪天蓋地的專案,又要培植頂天立地的產業,充分發揮產業叢集效應,積極培育發展比較優勢。

  一是要確立我縣返鄉創業的發展方向。根據我縣縣情,要把啟動文化旅遊業、主攻加工製造業、規範商貿物流業、發展生態種養業、鼓勵新型服務業作為我縣返鄉創業的發展方向,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要在主攻加工製造業的同時,大力規範商貿物流業,加快培育建設幾個大型專業市場,積極扶持發展2-3家大型物流公司,引導創業資本向生態種養業傾斜、向新型服務業投注、向文化旅遊業釋放,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觀光農業基地,創辦幾家總部經濟公司、投資服務公司,建立一批文化旅遊景點、旅遊休閒山莊。

  二是要制訂我縣返鄉創業的總體規劃。建議再透過3年努力,使我縣返鄉創業總人數達到1萬人,創辦企業總數1000個,投資總額達到50億,年交稅收達到5億元。建議在渣津創辦一個服裝鞋帽產業園,以帶動大橋、白嶺、渣津、馬坳等片區的產業發展,使產業園建設企業達到300戶以上。要舉全縣之力,加大對縣工業園、渣津產業園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使之成為我縣東西互動、前後呼應、整體帶動、促進我縣經濟發展的兩大產業園區。

  三是要謀劃我縣返鄉創業的產業佈局。目前,我縣返鄉創業主要從事產業為服裝鞋帽類、建材類、工藝飾品類、機械電子、食品加工、傢俬製造等,我們要站在全域性的高度,打破鄉鎮界限,整合現有資源,科學謀劃我縣產業佈局,建議機械電子類、工藝飾品類專案逐步向縣城附近聚集,以何家店創業園和義烏工藝飾品創業園為核心;服裝鞋帽類、傢俬製造類專案逐步向大橋、渣津、白嶺、馬坳片區聚集,圍繞渣津服裝鞋帽產業園主導產業的上下游產品,大力引進創辦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和產品依存度大的專案;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專案逐步向黃港、何市聚集;建築建材類專案逐步向太陽昇、四都聚集,以太陽昇專案區為核心,儘快形成產業叢集。

  4、大力扶持,促進返鄉創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對我縣出臺的優惠政策認真進行疏理,特別是對扶持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十七條要加大宣傳落實力度,切實按照政策要求予以兌現到位。對返鄉創業專案,只要不是國家明令禁止的產業和產品,在符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條件下,做到不管招商物件、投資主體、規模大小、建設先後,都要按照政策要求,予以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大力扶持。建議縣最佳化發展環境領導小組要儘快建立優惠政策落實投訴懲處機制,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優惠政策落實自查活動,確保出臺政策用活、用好、用足,取信於民,充分發揮政策的推動作用。

  二是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強政府、銀行、企業的協調工作,在充分挖掘現有幾家貸款擔保公司潛力的同時,要積極組建新的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切實為返鄉創業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要鼓勵金融部門擴大信貸規模,加大貸款產品宣傳力度,加強銀企溝通協作,打通融資快捷通道,努力為返鄉創辦企業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援。

  三是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要進一步落實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鼓勵優秀人才紮根企業,與公司共成長,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要開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積極做好人才培訓工作,根據產業培育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不定期組織各類管理技能培訓,為企業發展儲備智力資源。

  5、全心服務,保持返鄉創業的良好勢頭。堅持做到你創業、我服務,你發展、我鋪路。

  一要健全完善行政服務中心的功能。要按照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許可、審批和x手續的要求,對返鄉創辦企業,在專案審批、企業設立、x辦照等方面,實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次性辦結。

  二要強化職能部門的服務。國土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土管政策,分析我縣土地整理開發現狀,引導鄉鎮盤活閒置舊廠房和廢棄老屋場,就企業“用地難”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幫助破解“用地難”難題;勞動就業部門要積極幫助企業招聘、培訓工人,及時掌握用工動態,釋出用工資訊,加強同縣外就業部門聯絡,爭取從縣外引進勞力到我縣務工,要用準、用好小額擔保貸款,努力提高它的使用效益;交通運輸部門要積極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積極引進外地物流大公司進駐我縣,創辦規模較大的物流公司,做大物流產業,建立一個覆蓋面廣、吞吐量大、帶動力強的物流網路;中小企業局要幫助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擴建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多創名優品牌。

  三要規範職能部門的服務行為。各職能管理部門要多服務、少管理;多給予,少索取。堅決制止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活動,切實給企業一個安靜的經營環境和自由的發展空間。要建立企業檢查審批制度和投訴管理制度,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對違規部門負責人,要堅決做到嚴懲不貸,確保制度嚴肅性。要堅持和加強領導與企業的掛鉤聯絡制度和重點企業保護制度,加大企業和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為企業提供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7

  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億計的我國農民基於“窮則思變”的變革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從農村到來到城市,從內陸到來到沿海,從落後地區來到發達地區,或務工或經商,或就業或創業,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但也正是這種單向性的流動,使得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拉大,同時也產生了諸如“留守兒童”等社會新問題。因此,科學合理地引導和鼓勵那些已經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開闊了視眼、掌握了資訊的外出農民工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技能,對於協調城鄉、地區發展,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市場競爭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以及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我們對南充市近5萬名返鄉青年農民工進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調研,並實地考察了順慶區瀠溪鎮、嘉陵區大通鎮、高坪區長樂鎮等鄉鎮,採用座談會、農戶走訪、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調研資料,並針對現實情況逐點分析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南充返鄉青年農民工基本情況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嘉陵江中游,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北與廣元、巴中市接壤,西與綿陽、遂寧毗鄰。幅員面積12494平方公里,轄順慶、高坪、嘉陵三區與南部、營山、儀隴、西充、蓬安五縣以及閬中一市。XX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城市建成區居住人口53.9萬,其中非農業人口42萬,暫住人口8萬,農業人口3.9萬。常年都有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據統計,今年一共有xxx萬外出務工人員,而其中青年佔70%左右的比例。今年的這些返鄉青年農民工的大致情況如下:

  文化程度與從事工種:

  由以上統計表與實際調研得知,我市返鄉青年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高中或中專段,而在類似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習經歷者更多,因而從事技術工人的的青年也相對較多,但從事一般工作人員和一般管理者職位的青年也有一定數目。

  集中分佈地區:

  東、中部大城市,沿海主要經濟開發區,以及西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建設規模較大的城市是我市外出務工青年的主要選擇地。以上地區的工作機會多,發展前景好等優勢是吸引我市青年的主要原因。

  我市外出務工青年主要集中分佈在環渤海——京津塘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中部工業較發達的城市如武漢、長沙等城市;另外因為就近的緣故,西部重要城市如成都、昆明等也是我市外出務工青年的集中地;同時,像自然資源(主要是煤礦和石油)較豐富的山西、新疆、河南、山東等省份也是吸引我市農民工青年的務工地區。

  從我們的調研中可以得知,我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青年遍佈全國各地,在祖國的各條戰線、各道崗位上發揮著優秀南充兒女的聰明才智,也為社會各個行業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到大城市去,到經濟發達的地方去,是他們努力改變自己的經濟現狀的心聲。

  將來的就業打算:

  我們在嘉陵區大通鎮與當地青年農民工的座談會上了解到,大多數青年農民工的意願是在他所務工的地區或城市紮根生活。也有許多的青年農民工希望能透過在單位上的努力工作並得到晉升,走上本單位的管理層。同時也有一部分青年礙於自己的文化程度和技術知識的有限,抱著求穩定的心態僅希望能留在現單位。

  在對高坪區長樂鎮幾戶農民工家庭的走訪中我們得知,許多青年農民工由於家中有父母妻兒,自己是全家的經濟支柱,所以現今希望能在經濟效益更好的企業單位工作,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經濟回報。

  二、青年農民工返鄉的原因分析

  結合我們對本市返鄉青年農民工的調研與考察,透過仔細分析,我們得出了我市青年農民工返鄉的幾個原因。

  1、因金融風暴返鄉。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沿海地區部分企業倒閉、停產、減產、降薪、減員,全市因此返鄉農民工達37502人,佔返鄉農民工總數的41.8%。

  2、因季節性等因素返鄉。西北、東北等建築行業受氣候影響返鄉農民工達20357人,佔全市返鄉農民工總數的22.7%。從營山縣看,返鄉農民工2.88萬人,新疆、東北迴來的約1.06萬人,佔返鄉人數的36.8%。

  3、因災後重建返鄉。5.12地震,閬中市農房損毀多,是省級重災縣之一,政府規劃重建總戶數達1.57萬戶,12月底完成。災後重建任務較重,導致農民工提前返鄉達18602人,佔全市返鄉農民工總數20.7%。

  4、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回鄉創業興辦實體13360人,佔全市回鄉總人數18.9%。閬中市雙龍鎮的李遠志,男,27歲,中專文化,因打工企業裁員回到家鄉,利用自己打工積攢的4萬多元,貸款5萬元,承包村小閒置資產種植茶樹菇。

  三、返鄉青年農民工所存在的問題

  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掌握了熟練的技能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股生力軍。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影響。

  一是南充市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受金融風暴影響,經濟將持續疲軟,企業用工也會減少,對勞動力轉移輸出影響較大。大量農民工迴流,目前只有少量求職者現身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由於南充本身就業崗位有限,加之受金融危機影響能提供的崗位也在減少,預計明年初將對南充市人力資源市場構成衝擊,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

  二是沿海一帶的企業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停產倒閉的速度比較快,面比較大,目前在當地觀望和處於“半就業”狀態下的農民工有可能在後期陸續返鄉。

  三是許多返鄉青年農民工所掌握的技能有限,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政府引導。

  四是近年來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規模小、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面臨融資難、人才缺、土地緊張等困境,急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扶持。五是如不妥善處理好農民工失業返鄉後的培訓、就業、社保轉移接續、隨返子女入學、土地經營、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等相關問題,將不利於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關係。

  四、對策建議

  (一)精心組織,摸清工作實情。針對農民工返鄉趨勢增強的情況,團市委為及時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深入鄉鎮、村社、車站等開展調查摸底,對返鄉農民工的動向、數量進行動態監測和登記造冊,做好同期對比分析,對出現的動態新情況及時向有關就業單位報告。同時,各級團組織深入鄉鎮、村社調查研究,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動態情況,特別是技能、就業方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為他們開展就業服務。

  (二)加強培訓,提高職業技能。一是加大返鄉農民職業培訓力度。針對大多數返鄉農民工技能單一的特點,及時將職業培訓工作重心轉向返鄉農民工職業培訓,在團省委給南充市分配的第一季度培訓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增加4000人的培訓計劃,主要開展返鄉農民工技能培訓。以幫助返鄉農民工提高市場就業能力,增加技能儲備。二是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針對市場需求調整職業技能培訓結構,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品牌培訓”和“專案培訓”,積極落實培訓補貼,努力提高培訓後的轉移就業率。三是開展有針對性地創業培訓。組織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在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四是加強擇業觀念教育。幫助返鄉農民工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積極主動投入到市場就業中去。

  (三)開展監察,維護合法權益。加大維護農民工勞動權益工作力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的行為。重點是透過共青團的青年維權崗向全市外出務工青年給予幫助,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繼續加大“三法”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和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法律意識,努力把青年農民維權工作落到實處。

  團市委的工作人員在團省委釋出的《關於集中力量做好農村青年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和資訊服務工作的通知》的指導之下,深入鄉鎮調研,大量收集資訊,得到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透過仔細分析,認真思考得出以上調研彙報。南充團市委一定做好相關培訓工作,為返鄉青年農民工創造更加和諧的就業與生活環境。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8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共有人口97.6萬人。全縣共有農業人口82.3萬人,農村勞動力46.3萬人。XX年,全縣外出農民工達19.8萬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年底以來,我縣大量農民工陸續返鄉。XX年4月,xx縣婦聯全體幹部透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近年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走訪了5個相關單位和8個典型鄉鎮的20個村,召開座談會10次,調查物件達540人,瞭解了我縣返鄉女農民工的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返鄉農民的基本情況:

  截至XX年3月底,xx縣累計返鄉農民工8.9萬人(其中女性佔40%),佔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數(19.8萬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區就返鄉6.6萬人,長三角返鄉0.8萬人,其他地區返鄉1.5萬人。從地域分佈來看,返鄉農民工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為主,達7.4萬人,佔返鄉總數的83%;從年齡結構來看,16—30歲以下民工返鄉5.86萬人,佔總數的65.8%,30一50歲以上民工返鄉3.04萬人佔34.2%,產業熟練工人、企業老員工返鄉比例比較低。

  (二)、女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調查的返鄉女性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企業受到嚴重衝擊,有的企業甚至倒閉。有的農民工無法找到工作,有的農民工工資普遍降低,勉強能夠維持個人生活,不如回家發展產業計劃。二是解決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前夫妻雙方在外務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照看,造成了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陰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學習上的欠缺,在社會、家庭和子女的強烈要求之下,很多返鄉的女性留了下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三)、返鄉後的就業情況:

  我縣各級各單位採取積極措施促進返鄉人員再就業,透過加強資訊服務“找崗”、加強區域合作“保崗”、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崗”等形式不斷強化職業培訓、鼓勵返鄉創業,解決了大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我縣將多家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整合,構建了一箇中心(縣就業培訓中心)、一所職校(縣職業中專)、一支團隊(全縣7家定點社會培訓學校)的“1+1+1”縣級職業培訓網路,形成了集電腦操作、基礎英語、車鉗電焊、電子應用、駕駛汽修等多項職業技能於一體的就業培訓體系。今年來,透過職業培訓網路,已累計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513人,開展陽光工程培訓400多人,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截至XX年4月底,全縣返鄉的8.9萬農民工中,已有7.4萬人再次外出務工(其中實現省外務工5.1萬人,省內務工2.3萬人),部分留鄉創業、和就地4轉移就業,部分仍在觀望。

  (四)、返鄉女農民工的創業現狀:

  返鄉女性積極自主創業:在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返鄉女性在家留守責任田和責任山務農的只佔到10%,90%的女性回家後用自己在外打工積攢的儲蓄作為原始基金髮展自己的創業計劃。XX年,車湖垸鄉高湖村1組的覃曉芳前幾年和丈夫在外開餐館積攢的19萬元,作為創業基金,在孃家青林鄉開辦了大型養雞場,年出產3300羽蛋雞,現在已基本實現盈利;該鄉長堰村的41歲的覃清香XX年前隨丈夫在一家電池廠打工,為照顧臨近高考的孩子學習,回鄉投資12萬元辦起了生豬養殖場,年出欄100頭生豬,9頭母豬。鍾家鋪鄉林場村36歲的徐紅群,XX年冰災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薦下利用本地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投資近50萬元辦起了環保木炭加工廠,銷路好,利潤豐厚。創業的基本要求帶動了她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近年來返鄉的多數女農民工已經接受了勞動部門、“陽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術。在我們調查的540名物件中,40歲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補貼的電腦、家政、烹飪等技能培訓專案;40歲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農業等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的養殖等專業技能培訓;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組織的收費偏低的技能培訓。今年42歲的太平橋鄉九樁堉村的張一萍,養殖了80頭波爾山羊,一直以來她跟著飼料店的技術員學些技術,在實踐中摸索,縣畜牧局的技術員到他加上了一堂課後,她深有感觸地說:“真正掌握一門技術對養殖業是大有幫助啊!”

  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創業:年初縣委下發了《關於鼓勵全民創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將返鄉農民工創業納入全民創業扶持範圍,制定出臺了《xx縣創業引導資金管理實行辦法》、《xx縣創業實體聘用本縣從業人員補貼試行辦法》、《xx縣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構建起了以小額貸款擔保為主,稅費減免為輔,社會保障為補充的農民工創業配套扶持政策體系。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各部門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資訊諮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援。特別是對有資金技術和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免費提供創業服務。沙坪鎮返鄉女農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該鎮創辦牲豬養殖合作社,順利獲得了4萬元的小額貸款擔保;漳江鎮返鄉女性伍惠英在本鎮創辦惠源製衣廠,相關部門齊上陣,僅用時5天就將證照辦理、貸款申請、用地劃撥、稅務登記等手續全部辦理完畢,勞動部門還主動為其招滿了103名員工,這些激勵舉措極大的激發了返鄉農民工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熱情。目前,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潮正在逐步升溫,現已相繼有819位返鄉民工創辦了經濟實體,實現了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

  (五)、返鄉女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惑與需求:

  透過調查走訪,發放問卷,被調查的540名女性在創業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擇業上希望得到指點:部分返鄉女性帶著“落葉歸根”的思想和積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鄉,她們已經不習慣被限制在幾畝良田上,她們更想做點能夠有較大收入的創業,但是限於對市場瞭解程度,在選擇專案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她們極想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一門前景可觀、效益不錯、投入不是太大的專案。

  2、技術上希望得到指導:調查中,已經在進行自己創業計劃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是在摸索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希望得到有關部門一對一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太平橋鄉的孵化大戶李志華、鍾家鋪鄉駱松枝,在選擇了土雞孵化和生豬養殖專案後,自己買了相關資料學習,然後遇到困難在飼料供應商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防疫知識,基本能夠應對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們仍然想得到質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希望有關單位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

  3、資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鄉創業女性在創業過程中,初期可能會遇到市場瞭解不夠、技術跟不上等問題而出現虧損情況,這種時候她們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資金週轉上的扶助,幫助她們度過難關,緩解因經濟上的壓力帶來的創業積極性的挫敗導致最終放棄創業計劃。

  4、組織上希望得到關愛:創業過程中,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戰,她們希望有協會或者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組織給予技術、資金、流通上的各項幫助,希望得到組織的關愛和溫暖,希望周邊產業能形成一個極大的產業鏈。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9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沿海發達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被迫停產、破產或大量裁員,造成大批農民工陸續返鄉。xx是一個農業大市,是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的勞務輸出大市,也經受著農民工返鄉大潮的衝擊,如何緩解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一、全市返鄉農民工基本情況

  1.基本概況。

  2008年,xx市外出務工人數為132.3萬人,年前農民工返鄉人員達50.56萬人,佔38.2%。截至2 009年2月5日,全市再度外出務工人員34.05萬人,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家待業人數達16.51萬人,佔12.5%。

  2.返鄉原因。

  根據在常寧市泥潭鄉的抽樣調查統計,農民工返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世界金融風暴返鄉。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出口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出口受到限制,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停產、轉產、降薪、裁員,造成一些農民工提前返鄉,佔全鄉返鄉農民工總數的75%。二是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佔全鄉返鄉農民工全總人數12%。

  3.返鄉動態。

  調查發現,目前在家待業的返鄉農民工主要動向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在家務農。這批農民工約佔58%。二是再次就業。這類人約佔12%。基本上都是希望接受駕駛、電腦、焊工、電工、烹飪、旅遊、酒店服務等培訓後等待機會再次外出到內陸地區或本地企業務工就業。三是回鄉創業。這類人約佔15%。其中不少人憑藉資金、資訊等優勢,發展規模經營、從事農產品流通等。

  二、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分析

  儘管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先進的理念、經驗、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但仍給xx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壓力。

  1.經濟發展壓力。

  一是直接導致農民減收。農民工非正常返鄉在短期內經濟增收受到影響,各地勞務收入大幅減少。二是給本地資源和環境帶來壓力。人口與資源、經濟匹配不當,多項承載力相對不足,將構成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負擔。三是影響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有效實施。從短期來看,農民工返鄉帶回了少數資金,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然而,農民工難於就業導致減收必然減弱消費需求,從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四是制約了農業規模經營。原來將土地長期租賃給他人的農民工,現在回家要依靠土地來生活,從而影響了農村土地的加速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2.社會穩定壓力。

  一是心理失衡帶來的社會壓力。無奈返鄉的農民工自尊心受到傷害,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導致過激行為,宣洩對社會的不滿。二是價值認同帶來的社會壓力。很多農民工因長期生活在城市,一旦回到較落後的農村,可能會心情浮躁,滋事生非。三是不排除返鄉農民工在沿海發達地區染上一些不良習氣,隨著返鄉將影響社會風氣。

  3.民主建設壓力。

  一是民主化程序的差異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長期在外的農民工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知識和法律知識,對民權的要求也較高。如果基層幹部依然實施簡單粗放的工作作風,就容易造成農民的牴觸、對立情緒。二是長期積累的潛在問題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農民工回鄉後,對於農村容易出現的土地、山林邊界權屬爭端等問題必將引起關注和重視,從而考驗基層幹部的執政能力,必須有心理準備和應對方案。三是維穩治安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不排除有些農民工蓄意製造事端,或染有、吸毒等陋習,從而滋生一些危害社會安定的行為,這對維護社會穩定提出嚴峻挑戰。四是農民工的更高期望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越是有見識的農民工,對於地方政府的期待和要求就越高。如果地方幹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達不到農民工的期望,其管理權威必將大打折扣,並伴隨產生執行不力等諸多問題。

  三、因勢利導將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轉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力”

  儘管農民工返鄉將帶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困難和壓力,但是,只要措施得力,因勢利導,完全可以將返鄉農民工轉換成為當地就業創業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1.完善機制,構建返鄉農民工幫扶體系。

  (1)建立監測機制,掌握農民工返鄉的形勢和動態。由勞動就業部門牽頭,組織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及時做好返鄉農民工的登記、摸底和就業需求資訊,並就返鄉潮的當期狀態、趨勢及可能給社會治安帶來的問題定期報告。

  (2)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的社會競爭力。調查顯示,在返鄉人員中,參加各類培訓的僅佔14.6%,因此,培訓農民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要整合教育、農業、扶貧、勞動和社保等相關部門的資源、資金,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儘快建立健全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培訓體系,加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的鼓勵支援力度,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和創業成功率。要認真分析預測經濟復甦後的市場及返鄉農民工的共性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含量高的長線專業培訓。尤其要圍繞發展一村一品、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需要,積極做好糧食增產增效、經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宣傳引導和服務支援。目前,xx市縣兩級依託技工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訂單式培訓、農業生產適應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對28歲以下返鄉農民工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就業技能。

  (3)健全社保機制,維護返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建立獨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全國統籌,有效解決當前農民工保險續接和續保問題:建立生活狀況的定點監測制度,對生活困難者給予救濟、財政補助等,幫助他們度過失業難關;加強疾病防控、計劃生育、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等,積極引導他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保障返鄉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權益;給予吸納返鄉農民工並按規定交納社會保險的企業以保險補貼,在促使企業儘量多地提供就業崗位的基礎上降低用工成本;推行針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綜合保障辦法,將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捆綁,實施政府託管下的市場化社保經營制度。

  2.搭建平臺,支援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

  (1)建立政策支援體系,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一是完善返鄉農民工創業政策促進體系。在採取措施保證現有政策全面落實的基礎上,專門研究出臺《關於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形成包括土地流轉、融資、稅費、擔保、培訓等在內的支援政策體系。加強信貸扶持,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利用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個體經營、合夥經營的企業可作為微利專案,在貸款期限內給予全額貼息優惠。改善返鄉農民工創業環境。開設農民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建立健全返鄉農民工創業服務體系,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力度,完善住房、用水、用電、交通和物流中心等設施,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便利條件。二是培育生產大戶。鼓勵他們回鄉後,依託本地自然優勢,興建特色種養基地和科技示範園等,發展一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群。三是興辦二、三產業。利用他們在城市和大中型企業工作的經驗、技術,抓住規模企業產業鏈條向前和向後延伸的機遇,主動接受大中型企業的輻射帶動,積極發展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配件配套企業,促進一批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利用他們亦工亦農亦商的特點,積極參加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成為經紀人或創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帶頭人。透過農產品的生產資料購銷、傳播資訊以及開展技術承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興建特色種植業等。

  (2)加強政府就業服務,推動返鄉農民工有序轉移。一是就地轉崗就業。支援、鼓勵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規模養殖、設施農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農業科技企業等,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務工提供崗位。二是轉移輸出重點。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將輸出重點逐步轉向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灣等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小的地區和行業。三是開闢新的渠道。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及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的契機,充分發揮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加強區域勞務合作,採取舉辦用工企業專場招聘會等形式,為農民工開闢新的外出務工渠道。

  (3)深化社會農村各項改革,擴大農村就業容量。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一是加快產業化建設。依託區域和資源優勢,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鄉鎮企業發展,不斷擴大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的載體,讓更多的農民工“離土不離鄉”。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規劃發展小城鎮、小集鎮,適度集中財力硬化、最佳化發展環境,讓小城鎮建設與非農產業建設產生互動效應,構築縣域經濟的新格局,把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吸引到小城鎮上來,讓他們有更大的就業空間。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溫總理提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進一步加大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依託農田水利建設、沼氣工程、新農村建設等農業專案,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引導農民工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讓返鄉農民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3.強化服務,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

  (1)做好農村社會綜治工作。一是加強心理疏導。積極做好返鄉農民工的思想穩定工作,透過開展金融危機的專題知識講座,聘請心理諮詢師對農民工進行就業和生活方面的專門心理輔導,認真化解返鄉農民工心中的疑慮。二要擴大法律宣傳。積極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重點開展《婚姻法》、《勞動合同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知識講解和省市幫扶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三要擴大低保範圍。做好既無地又無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安置工作,對他們進行摸底,像城市失業工人一樣納入低保,保障其生活、就醫及子女就學等。

  (2)構建健康的鄉村文化。一要擴大公共文化陣地。加大投入,逐步建設起一批合法、高尚、健康的公共休閒娛樂場所,引導農民從事健康的文娛活動。二要開展多彩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充實農民的精神生活。三要打造鄉土文化品牌。積極推進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與傳承,支援農村自然旅遊資源的挖掘、保護與修復等,激發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增強農民工對農村的價值認同感。

  (3)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一要解決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建立黨政領導幹部掛鉤聯絡返鄉農民工制度,拓寬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聯絡群眾的覆蓋面,認真收集梳理各種涉訴涉訪資訊,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安全生產隱患、食品衛生安全、勞動社會保障以及鄉村幹部違法違紀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排查,下大力氣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將政治素質好,可塑性強,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返鄉農民工納入重點培養物件,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三是培養農村後備幹部隊伍。實踐表明,回鄉創業的農民工不僅是農村帶頭致富和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人,是農村基層幹部的後備力量,更是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推動者、開拓者。要有的放矢地開展後備幹部培訓,選配一批農民工擔任村幹部,引導返鄉農民工有序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切實加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建設。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0

  受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限產、停產或者外遷。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利潤下滑,許多大中型製造企業也迅速收緊擴充步伐,導致大批工人被裁,或被迫休假,致使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路程,提前歸家的現象。最近,我局農調隊對返鄉迴流農民工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全縣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其成因

  1、返鄉迴流總人數。我們對所轄17個鄉鎮的315個村進行了摸底調查。20xx年前三季度,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為9.5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6.5萬人,截至12月底,全縣共返鄉迴流約5200人,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5%。

  2、返鄉迴流時間。今年,農民工返鄉時間明顯早於往年,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長的達到90天以上。

  3、返鄉迴流農民工年齡結構。據統計,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0%,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36-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部分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農民,因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地域及行業分佈。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佔65%以上,縣內返鄉人員在2%以內;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對外出口和中小型企業,其中,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達到65%,其次為建築業,佔20%。

  5、返鄉農民工工資情況。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髮放,23.6%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髮放,兩者累計,高達88.6%的農民工工資可以得到足額髮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得到較好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專案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調查發現,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被調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0%,兩者合計,八成以上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1%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調查分析認為,目前全縣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420元,而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餘元,這相對於城市用工來講明顯偏低,加之農民工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其付出和收入並不成比例。農民工之所以對其收入狀況滿意度較高,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6、返鄉農民工迴流的原因。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松說“: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一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幹了。”其所在工廠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採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外出務工相對收入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太浮鎮王化村的楊振國說,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麼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麼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僱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發展的機會。

  二、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這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是消費和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這些思想活躍的農民精英該如何管理成為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新課題。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銳減。大部分農民工返鄉,讓我們得以再次思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富餘勞力如何培訓,如果行之有效,不失為轉“危”為“機”的新契機。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xx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為農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崗位、送資訊、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並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絡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免費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減負。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其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其向縣小額貸款中心爭取人均不超過4萬元,貸款期限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返鄉農民就業的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併為農民工交納了保險的,透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返鄉農民工,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1

  一、xx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目前,在xx區務工的外來農民工約2萬餘人,大多從事建築、加工、服務等勞動強度大、收入報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區的建築工地、工廠、飯店、娛樂等場所。外出務工人員6萬餘人,主要是在北京、廣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從事製造、建築、加工、電子產品生產等工作。

  當前,xx區農民工具有以下特點:

  (一)經濟上貧困,生活質量低下

  當前,我市60%以上的農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間,只有少數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資。經濟上貧困決定了生活質量的低下,農民工衣著簡樸、粗陋,一般都暫住在工地、廠區或合夥租住於城鄉結合部,由於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普遍較大,勞動時間較長,閒暇時間少,基本上處於一種工作、吃飯、睡眠的生活狀態。

  (二)中青年居多

  xx區的農民工中約80%是中青年,留在家種田的大多是老人、婦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職業技能差、謀生能力弱

  農民工大中絕大多數為初中畢業,少數為高中畢業,由於文化水平偏低,農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建築業和加工業等幾大領域,從事普通的勞務性工作,對職業技能沒什麼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較弱。

  (四)法律意識不強

  xx區農民工中很多人沒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學校學到的法律知識很少,從各種途徑接受的法律宣傳教育少,法律意識普遍不強。

  (五)具有群體性特徵

  農民工一般都是屬於一個地方或區域的,經朋友、老鄉等介紹工作的,很少有單個農民出來打工,呈現群體性的特徵。

  二、農民工返鄉給我市社會治安造成的影響

  自20xx年下半年以來,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逐步凸顯出來,一批中小企業倒閉,就業機會減少,xx區外出務工人員逐步迴流,從而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鄉的同時,有一部分不良人員也隨之返鄉,並將外地惡習帶回,給本地治安帶來壓力。

  二是外出務工返鄉的人員大多為家裡的“頂樑柱”,失業就等於喪失了經濟來源,特別是xx區的偏遠鄉村,家庭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增大,部分人容易鋌而走險,產生過激行為,做出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事。

  三是有的外出務工人員長期在外務工,長達數十年之久,在外務工過程中的現實表現本地公安機關不甚瞭解,可能存在負案在逃或是曾經有過違法犯罪行為人員。

  四是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加之有的單位不講誠信拖欠民工工資,而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和相應救濟手段還很不完善,惡化了農民工生存環境,從而誘發犯罪。

  三、關於解決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問題的對策

  一是充分認識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的影響。要深入貫徹全國公安機關領導幹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刻領會孟建柱部長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當前嚴峻的治安形勢,特別是中層幹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和社會責任感對待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做好全體民警的宣傳發動工作,切實增強全體民警對此次金融危機的認知,增強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重視,切實提高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是以“大走訪”活動為載體,紮實開展農民工返鄉情況的調查工作。結合“大走訪”活動,組織民警深入轄區,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入戶調查,並召開村(居)委座談會等,全面摸清轄區返鄉農民工情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仔細梳理歸納農民工返鄉原因,並全面掌握返鄉農民工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現狀,瞭解其思想動態;加強同返鄉農民工的溝通聯絡,交心談心,身體力行為其解決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行動上、言語上正面加以引導。對有不良行為與不良嗜好的人員進行徹底摸排,並積極依託基層群防組織加強情報資訊收集掌握,對重點人員要釘死、看牢,防止其趁火打劫,危害社會。

  三是建立情報資訊分析研判機制,做好社會輿情的監控工作。對目前尚未出現的但可能會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制定應對預案,超前採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力爭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對轄區的社情進行有效監控,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堅決遏制過激行為,確保轄區社會穩定。

  四是強化法制輔導,變盲從為遵從,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遵紀守法意識。加強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法制宣傳工作,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組織民警將農民工必知的有關法律知識印製成小冊子或卡片發放到農民工手中,讓農民工做法律的明白人,自覺維護其正當權益。建立法制輔導員,定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組織農民工開展法律競賽等有益活動。切實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意識,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失業不矢志”的理念。

  五是加大查處侵害農民工權益案件的力度。積極協助工商、勞動等部門,嚴厲制裁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配合相關部門,為農民工增加就業,並給予有實際困難的群眾以保障、扶持,緩解嚴峻的社會形勢。加強街面及治安複雜場所的治安巡邏及治安防控工作,保持高壓態勢,遏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營造一個有條不紊的、和諧的、良好的外部治安環境。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2

  去年下半年來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一些外向型中小企業效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停產倒閉,導致大批外出農民工迴流返鄉。為準確把握農民工問題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及時、準確地為政府提供農民工外出、返鄉、就業和培訓等情況,近期,我們就xx區返鄉農民工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

  全區農民工返鄉現狀

  xx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縣,20xx年全區勞動力總人數15.5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6.4萬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1.2%。從調查統計的情況分析,全區農民工返鄉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返鄉和外出人數“一減一增”。從勞動部門統計資料來看,農民工返鄉人數呈逐月回落態勢。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返鄉農民工人數分別為19058人、20479人、21712人,環比分別增長7.5%、6%,四月份返鄉人數增幅較三月份下降1.5個百分點。二、三、四月份外出就業人數分別為10036人、13244人、17496人,環比分別增長32%、32.1%,四月份外出人數的增幅較三月份外出人數增幅上升0.1個百分點。外出就業人數的環比增幅遠遠高於返鄉人數的環比增幅。

  返鄉人員務工地比較集中。調查發現,返鄉前80%的外出農民工集中分佈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域,主要從事製造、建築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企業效益下降是農民工返鄉的主導因素。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泛,無論是出口外向型企業,還是物流業、建築業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企業因產品積壓、銷售不景氣甚至倒閉破產,導致農民工無法維持正常生計而返鄉,這類情況佔到70%。但有30%的農民工受強農惠農等大好政策的吸引(如糧食、農資綜合等各項補貼政策以及一些新的土地優惠政策)決定返鄉從事農業生產。

  培訓力度加大。為提高返鄉農民工的再就業、創業技能,xx區積極組織落實農民工參加各類勞動技能培訓。截至4月份,全區農民工參加培訓人數達1523人,其中返鄉農民工參與培訓481人,佔農民工培訓人數的31.6%。

  農民工返鄉利弊分析

  農民工返鄉既有利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方面:一是有利於最佳化農業生產隊伍結構。外出的農民工長期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新了觀念,積累了資金,學到了內地從未有過的先進經驗,返鄉農民工帶回了資金、技術、觀念和經驗,使農業生產隊伍得到進一步的壯大和最佳化,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有利於家庭穩定和諧。青壯年農民工的返鄉,將大大減輕留守老人的生產生活負擔,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有了規律和保障,老人不再孤獨,兒童不再孤單。

  不利方面:一是外出勞務收入減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二是就業壓力加大。據勞動部門四月份統計顯示,返鄉農民工累計21712人,今年外出就業人數17477人,未就業4235人,佔返鄉人數的19.5%。三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農民工整體素質相對較低,若長時間未能實現就業,難免出現急躁、埋怨等不穩定情緒,甚至暴露出過激行為,給維穩工作增添不利因素。

  建議

  針對金融危機下農民工返鄉的實際,要抓好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

  認真抓好農民工返鄉情況統計監測。充分發揮鄉鎮、街道辦事處基層勞動保障服務站的職能作用,深入村組逐戶開展調查統計,及時掌握和上報農民工返鄉動態資訊。勞動保障部門要及時對返鄉農民工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勞動力需求、農業生產特點等情況,提出對返鄉農民工培訓、再轉移就業、創業的對策意見,為返鄉農民工做好服務打好基礎。同時藉助報紙、電視等重要媒體開辦專題欄目,搞好政策宣傳、及時釋出就業資訊。

  強化返鄉農民工的技能培訓。由勞動保障部門牽頭,各相關單位密切配合,結合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適應轉崗轉業和結構調整的需要,大力開展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就地就業和創業提供優質服務,為實現再務工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打好基礎。

  引導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一是進一步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種養、旅遊休閒服務業的生產經營規模,鼓勵吸納當地勞動力,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二是各鄉鎮要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規模種植,創辦鄉鎮企業,吸納本地返鄉人員就地務工。如四都坪鄉即將啟動的五倍子萬畝種植基地和釩礦開採專案都將有效地吸納本地返鄉農民工,為其創造再就業機會。三是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機會,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依託農田水利、交通、沼氣工程等農業專案建設,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四是加強區域勞務合作,透過招商引資,促成專案建設,實現農民就地就近開展勞務創收,為農民工外出務工開闢新的渠道。

  鼓勵和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要發揮大量農民工返鄉帶來的人力、技能、財力、新思想、新觀念這一優勢,引導鼓勵扶持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政府在工商登記、稅收、信貸、土地使用等方面要給予政策傾斜。

  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摸清返鄉農民工實際生活情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正常生產生活。同時確保返鄉農民工子女正常入學。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3

  創業,是時代的最強音;返鄉創業,是當今的熱話題。做好返鄉創業工作、解決返鄉創業難題、加快返鄉創業程序,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做好這篇文章、做活這個工程、做大這塊經濟?是每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關注和深思的課題。遵照縣委主要領導交辦的調研課題,縣政協專門召開主席會,及時部署相關調研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專題調研組。調研組還邀請縣工商聯、中小企業局、勞動就業局分管領導參與,透過遠赴沿海地區、深入鄉鎮基層、進駐企業車間,組織召開多種多樣的座談會,廣泛接觸各行各業的創業者等形式,開展了從XX年11月11日至26日為期半個多月的返鄉創業專題調研,深入瞭解務工者的心願,認真傾聽創業者的心聲,深刻查詢返鄉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積極探討加快返鄉創業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我縣返鄉創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1、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是滋生返鄉創業的不竭源泉。我縣是個勞務輸出大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我縣富餘勞力遠赴沿海開放地區務工就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縣現有22萬餘人長年在外務工、創業和發展,遍佈全國10多個省(市),他們在社會大熔爐的歷煉和市場大風浪的搏擊中,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本領,積累了資本。他們中有部分優秀分子敢闖敢幹,捷足先登,在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後,就開啟了自主創業的征程,成功實現了由務工者向創業者的跨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老闆。據調查,全縣共有XX多人在外地成功創業,他們具備返鄉創業的條件和實力,是我縣推進返鄉創業的主體和力量,這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已成為培育創業主體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鄉情是拉動返鄉創業的緊密紐帶。故土鄉情是每個人一生的牽掛和思念。我們在溫州和義烏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談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想回歸故土,回報家鄉,想為家鄉發展多作一份貢獻,為鄉親致富多盡一份力量。他們認為故土難捨、鄉情難忘,在家鄉發展將是他們二次創業的第一選擇,隨著我縣加快返鄉創業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他們實施返鄉創業的願望更加強烈。他們表示,將做到以鄉情為紐帶,以商會為載體,組織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充分發揮人經濟的優勢,全力支援返鄉創業經濟的大發展。

  3、地大人廣的特定區域是承接返鄉創業的廣闊舞臺。我縣幅員廣闊,縣域面積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勞力資源,是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最佳選擇。境內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是一塊神奇的天然寶地,令人嚮往,叫人留連。隨著全球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生產力分佈凸顯新的格局,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加快向內地轉移,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包括我縣在外創業人員面臨新的抉擇,都在尋求二次創業的著陸點。我縣特定的區域條件和豐富資源,將為我縣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創業提供廣闊的舞臺。

  4、逐漸迴歸的創業典型是帶動返鄉創業的新型龍頭。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返鄉創業工作力度,特別是隨著縣委、縣《關於鼓勵扶持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出臺,以及組織“一名縣領導、一個鄉鎮、一個包村掛鄉部門”對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類創業主體得到了全面啟用,返鄉創業風生水起,熱浪湧動,已成星火燎原之勢,一批返鄉創業先進典型不斷湧現。縣委、縣在今年春節隆重表彰18名返鄉創業的典型,在全縣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一個個返鄉創業的成功典型,正成為我縣引領返鄉創業的領頭雁。扶持一個返鄉創業典型,就會帶來一個返鄉創業團隊的乘法效應正在我縣逐步釋放。在這一新型龍頭的帶動下,從而激活了創業要素,激發了創業熱情,激起了創業勁頭,使我縣返鄉創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4

  近年來,崇信縣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不斷強化返鄉創業就業服務,充分激發他們對建設家鄉的熱情,全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穩步推進。近期,結合全縣精準扶貧工作,透過相關統計資料分析和對農民工的情況調查,總結出了一些促進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具體想法和建議。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和特點

  (一)基本情況

  崇信縣是一個農業縣,轄2鄉4鎮2個工業園區,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18萬人。農村勞動年齡人口約5萬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約3萬人,全縣累計返鄉農民工近11000人,返鄉農民工佔常年外出農民工總數的50%。其中,實現自主創業的農民工6000多人,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個體經營等形式實現創業就業。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特點分析

  1、返鄉創業主體多為中青年群體。這個年齡階段的農民工經過多年的打拼磨練,積累了相當的富餘資金,且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工作技術上游刃有餘,人際關係和社交網路上如魚得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觀念經過在外的歷練不再保守落後,他們有勇立潮頭自主創業的意向。當他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有足夠的創業條件,有完善的創業基礎,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時,返鄉創業便順然誕生。返鄉創業人員中湧現出的創業明星如柏樹鎮的謝月林、銅城工業園區杜銀祥、黃寨鎮馬寨村的高昕等人,在外打工一些年後,觀念認識和經驗、技術的積累都達到一定程度,同時有返鄉農民工創業扶持優惠政策因素,他們便回鄉創業,投入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創辦建材生產企業、種植養殖合作社、職業培訓學校等,安置和帶動縣內富餘農村勞動力就近創業,發揮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2、返鄉創業的規模相對較小、結構單一。從全縣返鄉創業者建辦實體看,企業多是小規模企業,主要依靠自有結餘資金,親朋好友幫扶資金,投資10—50萬元的較多。在縣內建辦的自己的企業及實體店2000多戶,比如從事種植、養殖行業的返鄉農民工在發展結構上相對比較單純,所以創業成功率還有優勢,真真在發展前途上下功夫,還能形成更多的規模。

  3、返鄉創業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差。大多返鄉農民工文化程度雖比一般農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畢業的低學歷,只有打工經歷,掌握的多是生產技術,沒有受過相應的專門創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存在一定盲目性,市場分析和產品定位以及防備風險的能力比較欠缺、在企業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創業初期雖然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較差,堅持發展潛力不足。一些返鄉自主創業的農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萬之間,時間一般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創業者,收入能夠達到20—30萬左右,與外出務工收入和本地就業相比,收入偏高。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原因及近年來措施成效

  (一)原因分析。

  大部分農民工返鄉,選擇在家鄉就業的原因大體分為四類:一是因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無人照料,放棄外出打工機會,以方便照顧家庭選擇回鄉就業;二是因為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自身的職業技能和知識文化水平偏低,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用工需要,導致農民工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批農民工因找不到崗位而返鄉。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地方創業環境不斷改善,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提供了吸納空間。四是有一批長久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透過打拼,掌握了一定技術,有著收入頗豐的資金積累。目前,本縣務工工資水平雖比外面發達省市、地區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業的交通、房租等成本,當地務工的實際收入水平與外出就業基本相當。

  (二)近年來的措施成效

  1、完善政策機制。近年來,崇信縣委、政府堅持把加快推進全民創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事來抓,為返鄉創業搭建平臺,壯大了縣域經濟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先後出臺了關於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檔案。明確了各鄉鎮(區)的工作目標任務,要求縣婦聯、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縣有關金融機構等部門整合資源抓好政策的落實和工作的開展,各部門結合實際,提供了共多項優先優惠政策,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各鄉鎮(區)結合專案實施作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規劃,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人數佔有勞動力的農民工人數的20%以上,全縣已掀起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潮。

  2、強化典型帶動。各鄉鎮(區)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都培植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示範戶,示範戶的種類主要是結合縣扶貧辦專案、縣農牧局種養專案發展種養的大戶;比如黃花鄉涼水泉村的致富女能人袁佔梅帶動群眾創辦了涼水泉榮盛養殖園、高年養殖園,在她的帶動下,近年來,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4元。她曾先後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甘肅省勞動模範”、全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女能手等多項榮譽。手工製造企業、服務業示範戶以梁小紅為代表成立了公劉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傳播手工刺繡編織技藝、培養優秀文化傳承人才為目的,著力於傳統手工刺繡、編織等作品的研發與創新,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提高,打造突出崇信傳統刺繡編織文化的精品力作,讓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愛好者更多的瞭解崇信公劉農耕文化和民俗藝術,實現創業願望和夢想, 這些典型示範戶充分發揮了吸引和接納農民工創業就業的作用。

  3、部門協作推動。出臺優先優惠政策的相關職能部門及負責專案審批的服務部門深入到各鄉鎮(區)主動對接,尋找工作的重點,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服務,縣人社局、農牧局結合精準扶貧在各鄉鎮的協作支援下,大力抓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素質促增收,緊緊圍繞果樹工、電焊工、餐廳服務、牛肉拉麵等多種農民實用工種集中培訓,截至目前共有6624農民工參加了技能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三、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扶持政策有待加快落實。優先優惠政策的對接難。已經出臺的優先優惠政策,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優先優惠,在加強辦事程式上還需要進一步最佳化,農民工在申請享受和辦理落實上較難。

  (二)創業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返鄉創業者的初期投資大多靠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資金量不大,創業時缺乏通盤考慮,一次性投入到專案中去,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缺乏後續資金和防備風險的能力。還因受限金融體制、企業規模、信用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十分困難,只有靠高息民間借貸輸入企業維護生產和再生產的“血液”,成本高、負擔重,有時因資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機,資金問題成為返鄉創業者創辦企業難以持續發展的瓶頸。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5

  2018年6月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實體經濟受到較大沖擊,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訂單大幅減少,生產經營困難,部分企業採取減薪、裁員、縮短工時和控制用工需求等措施壓縮成本,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破產和倒閉狀態。一部分內地農民工因失業、收入低而離開務工地,出現了返鄉迴流現象。為更好地瞭解金融危機導致沿海企業經營困難對我市農民工的影響,進一步維護好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市總工會及時組建了專題調研組,從2018年12月初開始,先後分組深入到我市的萬州、黔江、江津、南川、永川、璧山、銅梁、開縣、雲陽、巫溪、豐都、忠縣、秀山、彭水等14個區縣和東南沿海的上海、崑山、廣州、珠海、深圳、東莞等6個省(區、市)進行調研,透過召開專題座談會、走訪企業在崗職工、聽取村社幹部情況介紹、面對面與返鄉農民工交流、發放調查問卷、火車站和田間地頭隨機訪談等多種方式,就金融危機導致沿海企業經營困難對我市農民工的影響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 xx市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基本概況

  xx市共有786.2萬農民工,其中有300萬農民工在市外務工。截至去年12月30日,全市返鄉迴流農民工47.2萬人,佔全市外出務工總數的6%。其中:市外迴流37.8萬人,佔已返鄉農民工的80%。這其中從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迴流的31.2萬人、佔66.1%,從xx市外其他地區迴流的7.3萬人、佔15.5%;受金融危機影響的達到20.4萬人,佔總數的43%。從調研組在14個區縣抽樣調查6000名農民工的情況看,返鄉迴流的農民工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從性別上看,男性農民工較多。共抽樣調查返鄉迴流農民工6000人,其中:男性有4182人,佔總數的69.7%;女性有1818人,佔總數的30.3%。二是從年齡上看,46歲以上的較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迴流農民工中年齡在29歲以下的有380人,佔總數的6.4%;30—45歲的有1190人,佔總數的19.8%;46歲以上的有4430人,佔總數的73.8%。三是從文化上看,初中以下的較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迴流農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有5124人,佔總數的85.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有876人,佔總數的14.6%。四是從行業上看,建築製造業的較多。抽樣調查顯示,有2802人是從事電子加工、服裝加工、玩具製造和鞋類製造業的佔46.7%;從事建築業的有2048人,佔總數的34.1%;從事餐飲住宿的有945人,佔總數的15.8%;從事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的205人,佔總數的3.4%。五是從技能上看,未經過培訓的較多。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外出前參加過工會和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有1434人,佔總數的23.9%;沒有參加過技能培訓的有4566人,佔總數的76.1%。絕大部分是技能單一的農民工。六是從收入上看,工資足額兌現的較多。抽樣調查有89.3%的農民工的工資是足額兌現的;僅有10.7%的農民工沒有足額兌現。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群體:一部分是因企業破產倒閉或減薪裁員,有1—2個月沒能足額兌現工資的佔6.7%;另一部分是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企業老闆“有意”不足額兌現工資,希望透過這種方式留住人才,待企業渡過難關後,這部分人員能夠回到企業繼續務工的佔4%。

  二、對我市農民工造成的主要影響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造成部分農民工返鄉迴流,在座談和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既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同時又有積極的作用。

  從消極方面看,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影響:一是農民工總體收入明顯減少。絕大部分企業都是採取先壓縮工作時間、減少員工工資、再實行裁員、最終才停產或破產倒閉。大部分返鄉的農民工都經歷了先減薪後裁員的過程。因此,農民工工資普遍為正常標準的80%左右,收入減少大約20%。二是土地轉租矛盾開始凸顯。由於大多數農民工常年在外務工,有的甚至全家外出。家中土地或由本人、或由當地村委會轉租,有的已經轉讓了土地經營權。農民工返鄉後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工作,在家又無地耕種,成為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三是生產生活上帶來新的困難。有一部分舉家外出多年的農民工,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有的破爛不堪,有的已經倒塌。這次因失業返鄉,吃住、醫療、子女上學等問題自身無法解決,有的農民工無心也無力重新修建房屋。由於長時間外出,大部分農民工已經習慣城市生活,對農村的道路、照明、飲水等基礎設施和生活方式反而不適應。四是部分青年農民工不願返鄉。青年農民工多數是初中、高中或者大學畢業就外出務工,他們正處在精力旺盛、頭腦活躍的階段。由於多年在城市務工就業,養成了“城裡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在身份上他們仍是“農村人”。企業倒閉失業後,絕大部分青年農民工不願返回農村,不願待在農村,繼續留在城市尋找新的就業機會。五是短期內就業和創業較難。返鄉迴流農民工數量逐漸增多,且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偏低,技能較為單一。由於內地企業和工種與沿海企業的差距,短期內還不能完全適應,加之本地企業也因金融危機的影響,用人單位和工作崗位都較為緊缺,在短時期內農民工將面臨就業難和創業難。

  從積極方面看,有四個方面的作用已初顯:一是增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量。透過近年的努力,農村的面貌得到較大改善,但建設力量總體上還較為薄弱。金融危機導致部分農民工返鄉迴流,這部分農民工見識廣、觀念新、能吃苦,是新農村建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骨幹力量。二是帶動和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多年的城市生活,培養了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了沿海農村的生產方式。這次返鄉迴流,必將有力地促進新能源(沼氣、太陽能)的利用、農村勞動力貨幣化,帶動農村傳統的種養殖方式方法的轉變,農業機械化設施裝置等將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廣使用。三是促進一大批返鄉農民工就地務工創業。從調研的情況看,我市農民工出現了“迴流不回鄉”的現象,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願望十分強烈。大部分農民工迴流後並沒有從事單純的農業生產。他們有的興辦企業、有的從事個體經營、有的承包荒山荒地從事規模種養殖、有的透過各級各部門的聯絡協調,已經就近就地實現了再就業。四是推進了區縣中心城區和小城鎮建設。農民工返鄉迴流後,一部分經濟基礎較好、經商意識較強的農民工不願返回農村,有的在區縣中心城區購置新房,安排子女在縣城入學,在城區周邊的工業園區實現就業;有的在鄉鎮小城鎮買房,有的在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線建房,興辦個體經營、開辦“農家樂”等。有的區縣還制定優惠政策,調動返鄉農民工建房的積極性,部分鄉鎮出現了返鄉農民工“建房忙”的現象。

  三、幫助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對策建議

  一是及時提供就業資訊。多數返鄉民工都準備今後繼續外出務工,但往哪裡去和從事什麼工作都心裡沒數,希望獲得就業引導,避免盲目流動。各級黨政和勞動部門應積極尋求就業資訊,加強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用工資訊的收集釋出,加強與本地相關用人單位的聯絡,提供大量的就業資訊。既可充分利用電視、手機等現代通訊傳媒,也可在鄉鎮、村社舉辦一些小型的“鄉場招聘會”,讓更多的農民工瞭解到就業資訊。

  二是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農民工返鄉迴流後,43.8%農民工表示將繼續尋找機會外出務工,但苦於沒有一技之長,渴望在當地學習掌握一兩門專業技術,勞動保障部門及各級工會應針對農民工的特點,就近開展一些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如鋼筋工、焊工、電工、家政服務、種養殖技術等。透過政府部門組織開展訂單式培訓,實現“一人掌握一門實用技術”,不斷提高就業技能水平。

  三是廣泛開展創業指導。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對有一定資金實力、又具有創業意願的返鄉民工,在肉牛、生豬、蛋雞、蠶桑、竹木、苗圃、土地規模流轉等農業產業發展專案和飲食、服裝、娛樂、日常用品連鎖超市等私營個體工商專案上加強政策引導。幫助他們選準致富專案,並在資金協調、土地流轉、技術服務、政策傾斜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援。

  四是加大幫扶力度。部分農民工由於舉家外出務工多年,家中田地荒蕪,房屋破爛,返鄉後無法居住、沒有口糧,希望獲得政府的幫扶救助。各級黨政應更加重視和切實關心返鄉農民工工資兌現、子女人學、大病就醫等實際問題,為生活較為困難的返鄉民工送大米、送棉被、送衣物,及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他們心坎上。同時,也希望鄉鎮和村、社在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土地規模經營等政策時,穩定農村土地政策,保障返鄉農民工的生產資料權益。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6

  受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正在遭遇新的挑戰,產品訂單減少、企業利潤下滑,限產、停產或者外遷,許多大中型製造企業放緩擴充步伐,大批工人被裁、被迫休假,致使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歸程。最近,我們對桃源農民工迴流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全縣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其成因

  1、返鄉迴流總人數。我們對調查的8個鄉鎮的8個村進行抽樣調查,返鄉農民工約佔全縣外出務工總人數的9.6%.截至2008年9月末,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為22.28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19.8萬人,截至11月底,全縣共返鄉迴流約2萬人.

  2、返鄉迴流時間。今年,農民工返鄉時間明顯早於往年,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有的長達100天以上。

  3、返鄉迴流農民工年齡結構。據統計,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1%,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36-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是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農民,因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地域及行業分佈。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佔83%以上,縣內返鄉人員在2%以內;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對外出口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其中,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達到66%,其次為建築房地產業,佔19%。

  5、返鄉農民工工資情況。調查表明,62%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髮放,23.7%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髮放,兩者累計,高達85.7%的農民工工資可以得到足額髮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得到較好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專案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調查發現,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被調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0%,兩者合計,八成以上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1%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分析認為,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餘元,這相對於城市用工來講明顯偏低,加之農民工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其付出和收入並不成比例。農民工之所以對其收入狀況滿意度較高,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6、返鄉農民工迴流的原因。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二是外出務工相對收入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存在發展的機會。

  二、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這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是消費和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這些思想活躍的農民精英該如何管理成為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新課題。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銳減。大部分農民工返鄉,讓我們得以再次思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富餘勞力如何培訓,如果行之有效,不失為轉“危”為“機”的新契機。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為農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崗位、送資訊、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並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絡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如前不久,桃源縣牛車河鄉組織了600多人到巴基斯坦修路等。

  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接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的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縣唯美學校接納工業設計、電腦軟體高階技能培訓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後的再次就業增強新的競爭力。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減負。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如我縣太平橋鄉三姐妹,今年返鄉後就承包了130畝烤煙,現在經營狀況良好。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其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其向縣小額貸款中心爭取人均不超過4萬元、貸款期限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返鄉農民就業的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併為農民工交納了保險的,透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返鄉農民工,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篇17

  20xx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伴隨著危機進一步蔓延,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增加,務工收入下降,農民工外出就業形勢嚴峻,給我市農民持續增收帶來壓力和困難,引起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為了及時瞭解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情況,為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決策依據,近日,市統計局採取全面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及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從快速增長期轉入到穩定發展期,全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不斷擴大,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6萬人,佔全市農村鄉村從業人員比重38.7%。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鳳臺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13.7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43.4%),潘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8.7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27.5%),毛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9.8%),大通區、謝家集區、田家庵區、八公山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及所佔比重分別為:2.1萬人、6.7%;1.9萬人、6.0%;1.7萬人、5.4%;0.4萬人、1.3%。

  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和建築業。

  二、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市當前農村勞務經濟的影響

  據調查,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市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人數2.1萬人,僅佔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的6.7%,目前儘管從數量上來看還並未形成大批民工返鄉潮,但綜合多種因素分析,真正對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影響將在春節後,應引起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一)因所在單位裁員或停產、收入明顯減少成為農民工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

  據對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鄉人員的問卷調查,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市2.1萬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因為收入明顯比金融危機發生前減少而返鄉的佔46.2%,所在的公司(單位)因訂單減少而裁員或停產返鄉的佔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繼續外出打工不划算返鄉的佔7.6%,所在公司(單位)因經營困難而破產倒閉返鄉的佔4.5%,認為所處的打工環境明顯不適應(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學不方便、當地人岐視民工、工資不能足額及時兌現、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等政策不配套、在當地受老闆欺負等)返鄉的佔1.4%,認為其它原因返鄉的佔3.2%。

  (二)文化程度低的青壯年農民工成為非正常返鄉的主流。

  從年齡構成來看,全市非正常返鄉迴流農民工20歲及以下的佔11.7%,21歲至44歲的青壯年卻高達61.7%,45歲至54歲的佔21.0%,55歲及以上者佔5.6%。

  從勞動力文化素質來看,受教育低的勞動力返鄉的比重大,其中:小學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鄉人員佔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52.4%,初中文化程度佔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佔10.6%。

  (三)經濟發達地區返鄉人員和外出務工時間較短的人員返鄉比例較大。

  在調查中從長三角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30.0%,從珠三角非正常返鄉佔23.5%,從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14.3%,京津地區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8.3%。

  據調查外出務工時間的長短也是影響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外出2-5年的勞動力返鄉佔到69.5%,20xx年當年外出當年返鄉的佔14.5%,外出6-10年的佔12.3%,長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鄉迴流的僅佔3.7%。

  (四)從事勞動密集型及外向型產業的人員受到的衝擊最為明顯。

  據調查,在我市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從事服裝加工行業的返鄉人員佔到22.3%,從事玩具加工行業的佔到11.5%,從事電子行業的佔到2.8%,從事其他工業的佔到3.8%;從事建築業行業的返鄉人員佔到26.8%,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迴流人員佔到19.8%,從事餐飲業的佔到3.6%,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佔到1.3%,其他行業佔到7.4%。

  (五)非正常返鄉人員返鄉後收入下降明顯,少數農村居民家庭生計可能發生困難。

  據對返鄉人員調查中發現,有81%的人員返鄉後不能馬上就業,僅有19%的人員在返鄉後馬上能夠就業。

  工資性收入一直是拉動我市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約4500元,其中:工資性收入2443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54.1%。據對我市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調查瞭解,有95.8%人認為返鄉迴流後收入明顯減少,其中:有48.3%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20xx元以上;有27.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在1500-20xx元;有9.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元以下。

  (六)由於金融危機還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春節後繼續外出務工的意願大大降低。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形勢愈發嚴峻,我市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壓力加大。

  調查顯示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中有71%的人員春節過後不準備外出務工,僅有29%的人員在春節過後繼續外出務工,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對金融危機衝擊下,外部打工形勢不看好,對將來感到迷茫。

  三、對穩定和發展我市農村勞務經濟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做好農村穩定工作,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當前經濟執行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宣傳,堅定各級政府與廣大農民發展農村勞務經濟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難之時,信心比黃金更加珍貴。同時進一步貫徹中央20xx年一號檔案《關於20xx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要求的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切實解決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和工資下降等問題。中央在20xx年底追加的1000億拉動內需的資金,我市積極爭取了2.9億元,主要用於煤礦棚戶區改造和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專案的投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資專案的帶動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就地就業,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二)加強對農民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

  “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農民工實用性、針對性的業務技能培訓,幫助提高農民工業務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在調查全市非正常返鄉迴流農民工對政府的建議和希望中,首先選擇有關部門加強業務技能培訓的高達64.8%,由此可見農民工對本身職業技能提高是多麼急迫與渴望。

  (三)強化和完善政府職能,提高為農村勞務經濟服務水平。

  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是一項巨大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目前實行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的力度弱,解決困難問題有些力不從心等,建議市政府對現有相關部門力量整合,建立起排程有力協調有序的長效運轉專門機構,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我們僅以農民工外出組織化程度為例,據瞭解當前我市農民工以老鄉親戚介紹方式結伴自發外出務工佔絕大多數,而透過政府職能部門或市場中介形式組織外出務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廣大農民工對外地務工需求準確資訊和行情迫切渴求,並希望有關部門搞好資訊服務,以便減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職的旅途奔波,減少開支。

  (四)借鑑外地經驗與我市實際制定出臺幫扶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

  外省、市有許多扶持和幫助農民工就業和創業的先進經驗,我市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訂相關政策和措施幫助和支援農民工就業和創業。如:我市可否將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城鎮創業就業人員納入小額貸款扶持範圍。是否對誠實守信企業在資金週轉困難時,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存入等。

  注:

  1、由於目前國家關於農村外出勞動力及非正常返鄉迴流尚無統一的界定標準,為此我們結合農村經濟工作特點及本地實際,確定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必須同時符合兩條標準統一調查口徑:一是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在空間上必須達到跨出鄉鎮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鄉(鎮)內由第一產業就地轉入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因為此方面難以界定統計資料難搞準確),二是外出打工20xx年全年累計時間必須達到3個月及以上,全年累計低於3個月,視為臨時工,屬未成功轉移不在統計之列。

  2、對於受金融危機影響造成的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迴流的統計標準我們規定是:20xx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機衝擊引起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鄉迴流,主要是考慮到了金融危機蔓延負作用於20xx年10月份方才顯現明顯,也考慮到新年返鄉團聚,全國各地於20xx年元月中旬步入春運高峰的民俗傳統等,不包括外出農村勞動力正常返鄉過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