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電視臺實習報告模板5篇

去電視臺實習報告模板5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去電視臺實習報告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去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1

  有別於二年級的暑期實習,這一次為期四個月的畢業實習讓我徹底改變了對記者這個職業的看法。記者這個職業不再是隻有光鮮亮麗的一面,讓人覺得體面又有特殊的權利,我認為“新聞民工”更適合於描述這一光榮職業中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

  在大學生活進入倒計時的階段,我很榮幸的在陝西電視臺都市青春頻道都市熱線欄目進行我的畢業實習。當我第一次踏進陝西廣播電視中心這棟大樓時,實在是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作為一名學習新聞的學生,能在這裡工作一直是我心中可以稱之為奢望的想法。因此,從我第一天在這裡上班開始,我就不斷的嚴格要求自己,要比別人看得多,聽得多,學得多,幹得多。

  我本來以為所有媒體工作者,都應該像我一樣有一種對自己從事職業的自豪感,並且非常熱衷於這項工作。但是,當幾乎所有我認識的老師都告訴我一個事實,就是他們認為自己被這一行坑了,甚至認為自己有一種走上不歸路的放逐感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們多數是認為這一行工作太辛苦,壓力太大,且收入也並不像外人認為的那麼好,並且經常還有可能“身臨險境”。他們都不解我為什麼會選擇學習這一行,並且選擇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實習,甚至勸我千萬不要幹這一行的工作。雖然他們一開始就給我狠狠的潑了一盆涼水,可是我並沒有把他們的忠告當回事,我只是認為自己在為了實現理想而做我應該做的事。

  接下來的日子,我努力的跟老師學習攝像機的使用,怎麼樣在最短的時間裡從被採訪者那裡得到最多的資訊,我經常提著話筒英勇的衝上前去找人採訪,這在很多實習生都是做不出來的,因為他們的臉皮不夠厚,我的性格優勢確實讓我頗為自豪。

  七、八月份是西安最熱的季節,像我這樣一個瘦弱的小女生,揹著偌大的攝像機包在街上走來走去,這無形中增加了我這位玲瓏型美女的回頭率。我能夠讀懂很多他們臉上那種複雜的表情,有驚訝,有讚賞,有欽佩,有憐惜。每當這個時候,我知道他們在想,這麼熱的天這個小女孩真了不起,我就會把腰桿挺的分外的直,並不由的加快腳步,這是我的工作,讓我自豪的工作。七、八月的西安還下了幾次暴雨,每當這個時候,我的老師就會帶我出去拍攝雨中集錦,為了在熱線節目中播放,我們必須冒著瓢潑大雨,站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中間拍攝,經常會淋得渾身溼透,或者被過往的車輛濺的一身汙水。有一次,我和一位女老師出去拍攝,目的是為了曝光某村子附近的道路不好,一到下雨天就會有很深的積水,非常影響那裡的百姓出行,對交通也非常不利,呼籲有關部門予以解決。我親眼目睹這位女老師蹲在積水旁邊拍攝,一輛白色的轎車從水中飛馳而過,瞬間我的這位老師就被汙水渾身淋透,成了落湯雞。這就是記者很少被人看到的尷尬,人們總認為記者是無冕之王,是有很多特權的,但不曾瞭解還有很多新聞工作者,像我的這位老師一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的承受著這樣的心酸。

  這都不算什麼,我還有一位男老師,在出去採訪的時候,遇到非常蠻橫不講理的採訪物件,對方要求他出示記者證,他出示之後,對方認為記者證是假的,仍然找碴處處刁難,最後我的這位男老師和採訪物件發生摩擦,被毆打至住院。這些關於記者的苦楚,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不曾親身經歷,不會深有感觸。這兩位老師都是和我在一間辦公室裡工作的,朝夕相處,我們一起工作,聊天,當他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是,我感同身受。這讓我不得不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新的看法,它不再讓我頂禮膜拜,我甚至有些害怕,有些想疏遠的感覺。但是我的實習仍然在繼續,仍然要完成我的大學中最後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這諸多種種的尷尬,讓我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但我仍然無法抑制我對這份工作的喜愛之情。

  之後的日子裡,我有很多的機會呆在臺裡,有很多時間跟老師學習線性編輯器的使用。我學的很快,掌握的也比較好,多次得到老師的讚賞,我的心裡美滋滋的。對於我來說,能得到老師的肯定,之前的那些風吹日曬雨淋都不算什麼了。但是,我仍然無法堵住自己的眼睛,不看那些讓人難過的事情。每天的熱線直播,有固定的節目表,老師們在下午採訪回來就要上報播出的內容,並且趕在播出之前把剪輯好的帶子送到直播室。可是經常有老師因為時間來不及而不能正常的播出新聞,或者因為一些其它的原因而被下掉片子,這個時候就說明他們一天的工作白乾了,這是讓人十分沮喪的事情,通常這個時候的我也會跟他們一樣心情不好。其實很多東西他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但是我看在眼裡卻非常的難受。

去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2

  暑假在漫長的炎熱裡終是過去了,期間有幸到家鄉地方電視臺做了幾天的實習生,對於地方電視臺的運作模式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自己也有些許的想法,但多為皮毛之談。

  初到地方臺的幾天,由於不是正式實習生因此很鬆散的上下班和做事。前輩們的作息時間也和我相似,在這個小城市的電視臺,沒有過多的新聞可做其管理等都是比較鬆散的。想到以前聽成都電視臺一個姐姐說她們有多辛苦,終是明白了這就是小城市和中大型城市電視臺的區別。

  這樣的區別我想並不只是發生在我所生活的小城市,應該是多數小城市的共性吧。在這樣的小縣城並沒有過多的新聞發生,又或者說即使有新聞發生,新聞工作者也是“嚴把紀律關”堅決杜絕一切有損黨和國家利益的所謂之謠言發生。這樣的把關四處可見,但是在這樣的小縣城裡發生卻更為特殊。

  當然,這只是某一些片面的看法,或許並不公正。是的,也可以看到,很多記者也是盡心盡力的為人民做新聞。四處蒐集新鮮事,可是無奈,地方太小,事情太小,寫出來也是不痛不癢不溫不火的短訊之類。也有很多記者們對人民負責任,多報民生新聞,請農民教授經驗,但多為軟新聞並且結尾也不忘寫寫我們偉大的黨和祖國。

  小縣城電視臺和成都之類的大電視臺相比的確遜色很多,無論從新聞的選材製作還是管理的嚴格程度。但這並不是由某一領導的主觀原因所造成的,小縣城地方臺僅在本地有些許的收視率而且針對群也只是本地,城市越小受眾越少,相對受眾下新聞發生也就少,我想這就是每天都是某某領導指導某地之類新聞的大概原因了。

  回頭看自己的想法多少是偏激的,但作為自己的實踐報告也多是自己的看法了,雖然只寫了一小點,避免跨省追擊,也點到為止了。

去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3

  實習時間:20xx年9月1日——9月27日

  實習地點:秦皇島電視臺

  實習方式:實習編導

  透過近一個月來在秦皇島電視臺的實習,我鍛鍊了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擴大了交際範圍,進一步加深對自身專業在新聞廣播專業等方面的就業形勢的瞭解,培養對新聞廣播專業知識的興趣,增加了相關的工作經驗與收穫,也從中發現了自己從未發現的方面,從而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確立相對現實的就業目標,並結合平時在校學習的一些新聞廣播專業的技能,加上實踐,使之更加完善;我還透過實習,見識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學會了怎麼做人、與人相處,熟悉並基本掌握了做為一名電視編導的職責,為自己提早適應社會,能夠更好的就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一、實習過程

  8月30日,我已經從學校回到家中,做好了前往電視臺實習的種種準備,這將是我大學生涯中最後一個暑假了,當我收拾心情,重整出發時,發現我的心裡不由得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充實6767

  9月1日,我第一次踏進了秦皇島電視臺的大門,與電視臺編導於健老師見面,於健老師也是我這次實習的指導老師,他非常熱情的給我介紹了我這一個月即將共同相互的前輩同事們,並和我商討確定了我這一次實習的計劃、進度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務等。我的一個月實習,由此展開,我在這裡不僅僅收穫了一段快樂而難忘的時光,還從我的老師和前輩同事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並和他們成為了朋友,形成了忘年之交。

  首先,我要儘快熟悉電視編導這一職務,對電視編導的日常工作有一個大概整體的瞭解,形成整體認識後,就可以參與到工作中了;其次,我要協助於健老師做各種工作,在幫助老師和其它前輩同事的基礎上逐漸可以自己進行相關的工作;最後,我要參與進於健老師正在編導的一項電視節目中,隨外景拍攝進行實地的參與工作。

  9月15日,我的實習已經持續了近半個月,我也逐步的熟悉了電視編導這一職務,在老師的指導下協助老師和我的前輩同事完成了很多的電視編導日常工作,實習工作走上了正軌。電視編導這一職務,聽起來是很輕鬆的一個職務,但其實平時的工作是比較忙碌的,從一個節目的最考試策劃,到挑選主持人,到節目的錄製和節目後期的製作等等,都需要電視編導積極參與並跟進,加班加點確保節目的正常播出是常有的事。雖然在工作中越到了很多問題和很多的壓力,但我的老師和前輩同事們經常會用他們的經驗來指導我,給我提意見,並且不斷的鼓勵我,幫助我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9月21日,我的實習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老師讓我在他參與跟進的一檔節目中進行實地的演練,這一檔節目的名字叫《智勇大沖關》,是河北省電視臺近兩年推出的一檔針對暑期的新節目,今年的活動選址在北戴河區的碧螺塔公園中,因此就由秦皇島電視臺來承辦,我跟隨我的老師早早就來到直播現場,首先安排拍攝所需的各機位並進行試拍,然後確定了參與此次衝關的人選名單,與主持人對了臺本,在現場一直到節目拍攝結束後,又進行了相關的後期剪輯製作等,確保了節目能在下午的5點-6點在電視臺準時播出。一天的工作忙下來,累的我渾身是汗,但同時我也認識到了在一期節目中,編導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要不斷的協調各方面的關係,需要不停的在片場裡

  跑來跑去,我真的很佩服我的老師和我的前輩同事們,他們都是資深編導,而我只是一個初涉電視編導的實習生,我要向他們不斷的學習。

  9月27日,我的實習結束了,最後一天,我仍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協助老師和各位前輩同事們開展工作,在下班後,我的老師和我的前輩同事們還為我開了一個簡短的告別會,我不僅僅在這裡學會了有關電視新聞專業的各種知識,還收穫了很多真摯的友誼,這將是我一生的財富。

  二、實習體會

  還記得剛去報道的時候,我的緊張和人生地不熟的不知所措,但我的老師和前輩同時們都非常熱情,他們幫助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也讓我認識到做事情要敢於面對挑戰,有擔當的做人。我的實習過程中,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在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又沒有很豐富的專業知識,如果遇到困難就退縮,不敢去面對,那困難就會永遠在那裡,不會被打倒,他他們教會了我,只有勇敢的去面對,出了問題,積極的去解決,多問自己幾個怎麼辦,出現這樣的問題是自己哪裡做錯了,應該如何去補救,而不是一再的責怪自己,問別人怎麼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快的成長起來,成為一名有擔當的人,才會成為用人單位眼中的人才。

  我在實習過程中還發現了對我很有幫助的幾個名詞:真誠、溝通,激情、耐心,和創新、idea。首先,真誠的對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微笑和問候,有時候就是爭取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最好的方式,每天早上上班時和前輩同事們的問好,說話時一直掛在臉上的淺淺的微笑,都是一種表現方式,只有讓他人信任你,他們才會願意教你一些東西,把工作分給你做,溝通也是一把開啟他人心靈的鑰匙,在不熟悉的環境裡,只有你先去主動問一聲:“您好,請問您的姓名是?”才會有人理你,願意讓你瞭解他;其次,在進行電視節目的創作過程中,激情和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只有真正的熱愛一件事情,才能百分百甚至百分之兩百的去付出,去從事這件事情,而同時,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會遇到困難的,不可能百分百的順利,這時候,就需要耐心的付出,比如做一檔訪談節目的時候,有時候會遇到請來的嘉賓不配合的情況,就需要編導去耐心的說服嘉賓,儘量的配合節目,完成拍攝。雖然工作很辛苦,但也樂在其中,激情能讓人對工作充滿熱情,百分百的投入,耐心又能讓人認真對帶工作,力求精益求精,只有同時具備了這兩點的電視人,才是一個合格的電視人;最後,還需要有自己的創新和idea,創意是千金難買的,同樣的節目,只有第一個做的電視臺先播放出來,就可能比你多得到觀眾的青睞,拿到比較高的收視率,例如江蘇衛視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就是一個經典案例,江蘇衛視率先製作播出了這類的相親節目,一度獲得了收視率最高的好評,但其它電視臺紛紛效仿時,收視率就沒有江蘇衛視的高了,這也就是需要我們電視人敢於創新,敢於有自己的idea,並把自己的idea率先實現,做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

  經過這一個月的實習,我熟悉了電視編導應具備的各種知識,和日常工作職責,對與電視媒體這個行業有了深入的瞭解,是我步入社會一次勇敢的嘗試,也為我今後的就業有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方向,同時,我也充實了我的假期生活,學到了很多的與人相處的方法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奉獻精神,為我今後的生活和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去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4

  當我第一次踏進xx電視臺《生存大挑戰》辦公室的門時,根本沒有想到,在之後的兩個月,我會在這裡收穫一段快樂而難忘的時光。我不僅從同事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和他們成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實習過程中拿到了開啟通往社會之路大門的六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真誠你可以偽裝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絕不可以忽略真誠的力量。第一天去電視臺實習,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聽過很多關於實習生的傳聞,說他們在單位要麼被當成透明人,要麼就淨幹些雜活,於是有點擔心自己會和他們一樣。踏進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擔心變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願意把工作分配給我。其實,不僅待人要“真誠”,對事也要“真誠”。節目組的攝像師在製作《生存大挑戰》主題曲的MTV時,有幾個鏡頭總覺得不滿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於是把自己的意見誠心誠意的提出來。沒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在他面前,我只是一個毫無經驗的小字輩,但我覺得對待工作我們不應該論資談輩,有意見或建議,只要對工作有利,都應該誠懇的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其實,只要你是真誠的,誰會在乎你資歷小,又有誰會小看你呢?從那以後,每次編輯剪片,都會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見,她曾告訴我,我提的意見和建議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裡美的啊,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真誠,讓我走出了顯示自身價值的第一步。

  第二把鑰匙:溝通你知道他,但你記住他的名字嗎?你認識他,但你瞭解他嗎?“你能將人和名字對上號嗎了”導演從我手中接過《生存大挑戰》集訓人圍選手的名單,劈頭一問。我被問了個啞口無言。天啊,30多名來報到的選手,怎麼可能一一記住他們的名字?而且導演讓我負責的是選手的簽到,又沒我熟悉選手,我心裡嘟膿著。導演沒再說什麼,只見他把名單和選手熟練的對上號,還和他們天南地北的侃。後來我瞭解到,其實導演和各位選手之前也只見過一次面而已。之後,我們帶選手上xx集訓。每晚我們都要開工作會議,對各個選手進行評價,討論誰更適合進入決賽。有時,對某個選手的看法,我和導演會有很大不同,但我總堅持自己是對的。回廣州後,導演寫了一份對選手的性格囊括和總體評價,我總覺得其中一兩人的性格並非他們說的那樣。再後來,首發陣容踏上絲綢之路的征程,在比賽中,各人真面目顯露,我這才發現,導演看人真是看準了,每個人的表現正如他評價中所說的那樣。我不得不佩服他。我和他與選手的接觸時間是一樣多的,為什麼他比我更瞭解選手呢?答案很簡單,他對選手進行了大量的採訪,平常一有機會就與選手聊天。;我終於明白了: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

  這一次在電視臺實習,收穫匪淺,學會怎麼溝通,以及很多平時很少接觸的經驗,感謝這次機會!

去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5

  參加社會實踐是我們這些還在象牙塔裡生活的學子們增長生活閱歷,獲得人生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社會即課堂,對於廣大的有志青年來說,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有投身於火熱的社會實踐中才能迸發出來。XX年暑假我在張掖電視臺實習,從7月17日到8月18日這一個月期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總結實習心得之前,我先將實習機構介紹一下,張掖電視臺新聞部現有人員共16人,其中,部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部內分採訪和編輯兩個組,領有一名省臺駐張掖站記者。除正式的記者外, 另外有五名實習記者,其中包括我在內。

  去到臺裡,經引見, 見過領導後,臺長安排我在新聞部實習工作。想到與文學專業不同,我開始制定了自己的實習計劃:

  一 學會並熟練掌握新聞寫作,總結文字寫作技巧,進行實踐練習;

  二 學習專業攝像機的使用,學會初步攝影攝像。聯絡新聞攝影,學會專題片拍攝;

  三 學習並掌握非線性編輯技術,初步使用非編軟體系統進行鏡頭畫面構圖,電視新聞和專題片的製作。

  這三塊內容是電視新聞製作必不可少的流程和不可或缺的環節,所以對於一個月的時間來說,我的學習任務還是相當重,時間安排也相當緊湊。

  新聞寫作在實習過程中是我花費學習時間最長的一塊內容。新聞寫作決定著新聞資訊能否傳出去,決定和直接影響著新聞資訊的傳播效果,也是衡量記者素質的一個重要條件。打好新聞寫作基礎可以說是今後從事和開展一系列新聞工作環節的基礎和鋪墊。

  以傳播學的原理說,新聞寫作屬於信源編碼過程。新聞資訊編碼是指“按照語法結構、章法結構及寫作技巧等規則,將文字編排成表達一定新聞內容的文字序列。”這裡指出的是,雖然電視新聞主要以新聞畫面為再現新聞事實,傳播新聞資訊的主要內容,但新聞寫作作為同期聲的播出也為電視新聞畫面的組合搭建了框架。

  更要提出的是,我在這裡是從狹義的角度闡述新聞寫作觀點的。從這個角度上講新聞可以分為訊息和通訊兩大體裁,電視新聞屬於新聞訊息一類,而電視專題片(新聞報道類)則屬於新聞通訊了。

  這一個月期間,我學習新聞寫作主要以中國人名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聞寫作教程》為主,輔之臺裡新聞部級著老師們的經驗指導,自學完成了新聞訊息和通訊兩大塊內容,並在臺裡跟老師出去採訪時進行寫作實踐,得到了老師們的很多指導和斧正。當然寫作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學出來的,這需要以後不斷地進行寫作練習和積累,我決定下個假期實習繼續練習文字寫作並進一步學習網路新聞的寫作。

  攝影攝像是我在進入電視臺實習應該說學習到的最核心的東西。電視攝像機是電視製作裝置的一個關鍵部件,一般由鏡頭、機體、尋像器三個部分組成。鏡頭用於取景,形成光學影象;機體用於完成影片光電轉換;尋像器是一個小型監視器,用於顯示所拍攝的影象以及攝像機的工作狀態。

  目前張掖電視臺新聞部適用的攝像機主要以betacam—sp、數字化becatam和betacam—sx為主。三種型號的機器錄製質量依次晉級,都採用1/2英寸磁帶錄影,區別只在不同磁帶介質上。betacam—sp採用的是模擬分量記錄方式,而數字化becatam和betacam—sx屬於數字分量記錄格式,不僅有優異的影象和聲音質量,而且多版本複製質量高,可以與模擬betacam—sp系統保持相容。例如臺內稱的sony—390型的攝像機有效畫素和光學變焦最大,而且感光率也較高,所以拍攝效果最好。但體積較大,笨重(重量約為7kg左右),所以也最不好掌握。所以對女同志來說,還配備少量hi8。 數字攝像機和與之連線的裝置如切換臺、錄象機等,都是sdi介面,走的是序列數字分量訊號(對應模擬訊號的yuv介面),儲存在錄象機的磁帶上為dvcpro和dvcam,儲存在非編(計算機)裡時avi格式,編輯生成、備播的節目計算機裡是mpge2。

  下面我將自己總結的電視攝像機的基本拍攝操作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 開啟電源

  2. 調節目鏡聚焦。根據拍攝者的視力不同,調節目鏡聚焦,以使取景器中的影象最清晰,戴眼鏡者最重要。

  3. 檢查音訊系統。對聲音輸入、聲音選擇及電平衡決不能忽視。

  4. 設定濾色片。濾色鏡根據色溫的不同,一般分為兩檔、三檔和四檔。根據具體的照明條件(室內和戶外、晴天和陰雨、強光和弱光等),適當調整濾色片。

  5. 調節白平衡。讓鏡頭對準白色物體,例如白紙、白牆等,屏目當中不要有其他色物,按動自動白平衡開關,白平衡就會自動調整。(這一步非常重要!)

  6. 調節聚焦環,使被拍攝的物體能夠清晰成像。當然一般使用自動聚焦方式。

  7. 選擇變焦方式。分電動和手動變焦兩種方式,一般使用電動變焦方式,它由一個船型的雙壓力傳動開關控制,開關一端標有t(telephoto),按下時鏡頭逐漸拉近,視場角逐漸變小;另一端標有w(wide—angle),按下時鏡頭推出,視場角逐漸變大。此方式克服了手動變焦時變焦速度不均勻的缺點。如果拍攝特殊畫面時需要快速變焦,則可使用手動變焦方式。

  8. 開始拍攝。按下vtr按鈕,錄影機便開始拍攝並記錄,錄影指示燈點亮。

  實習期間我主要學習室內和戶外固定拍攝,這是絕大多數電視新聞拍攝的方法。固定拍攝的方法有扛肩式拍攝和三角架拍攝等,扛肩式拍攝難度特別大,防抖控制不好,拍攝出來的畫面效果非常差。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建議使用三角架,當然忽略外出採訪時還需要解決攜帶困難的問題。

  新聞畫面在鏡頭的運動上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推拉運動少,升降不採用,一般每篇電視新聞出現1—2個搖的運動鏡頭就足夠了。轉場切忌加過豔的過渡特效(一般不加任何特效)。拍攝主體一定要明確定位,要突出表現主題和意圖。而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對鏡頭運動、景別、角度的要求十分嚴格。具體的拍攝風格因人而異,但值得提出的一點是專題片場景的過渡變場應遵循鏡頭運動的層次感;景別的平穩過渡:

  遠景——————中景———————近景———————特寫

  截至目前,我已學會了合理科學地使用專業攝像機,進行基本畫面的拍攝。當然存在的問題是練習較少,拍攝水平不是很高。

  非編制作全稱非線性編輯(nonlinear editing)製作,屬於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後步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即將拍攝的畫面和文字寫作錄製成的同期聲等節目素材一檔案的形式存在計算機硬碟上,並以節目序列排列組合被編輯,製成電視成品新聞的過程。

  計算機主機

  訊號輸入

  訊號輸出

  素材儲存、編輯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

  非線性編輯製作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完成:

  採集素材——————————編輯製作———————————輸出錄製

  張掖電視臺新聞編輯一般使用edius進行影像採編,硬碟儲存播出。edius是一款非常實用的非線性編輯軟體,它可以進行影片編輯、錄影機控制以及影片輸出等等,系統中的錄影機是dv格式的dvcam數字錄影機,也可以換用模擬錄影機。影片監視器可以用來監看製作工程中的影片影象。對拍攝影象進行處理,一些特效的增加都十分適用,適用於電視新聞、專題片甚至普通的電視劇製作。

  因為彩色電視機中表徵色度資訊的是兩個色差訊號,為了使兩個色差訊號相互之間不產生干擾,必須對它們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以此不同的處理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制式。目前世界上廣泛採用的是三中並存的制式:ntsc,pal,secam。我們國家一貫採用pal制式進行彩色電視訊號播出。一般的電視新聞用"pla"制式採編,最後生成"avi格式"檔案輸出,經相關人員進行對完整的電視新聞節目審驗,就可以透過電視臺播出電視節目了。

  這一個月來,實習期間我總共外出協助正式記者採訪十五次,獨立採訪兩次;編寫新聞報道被審批播出的有五篇;平時經常替老師在編輯室進行新聞採編。。。。。。實習結束來臨,我自己編導,製作了一期反映實習生活為主的電視散文專題片————《紀念實習的日子》,作為本次實習作業。受到了新聞部所有領導和老師的好評!

  我知道取得這些成績對於一個在市級單位實習的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當然這也是我不斷努力,勤奮學習的結果,這些成績對於正式的記者來說並不算什麼,但給與我的卻是莫大的鼓勵。

  這短短的一個月對我來說收穫真的不少,除了上面我提到的業內知識,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學會怎樣步入社會與人相處。我知道實習過程中地點滴積累,都是以後人生道路成長過程中一筆珍貴的財富。

  真的很懷念在電視臺實習的那段時光,想起記者老師們忙碌的身影和殷切的輔導,想起臺裡每天晚上通明的燈光,自己和夥伴熬夜製片的情景,那快樂就像片片新綠綴滿樹幹,曾經的感動就像滿樹的蒼翠繁華。

  在此,我真誠向那些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的記者老師們致敬,向那些在工作臺上加班熬夜的編輯老師們致敬!

最近訪問